「台灣學聯職業探索」聯手雙北雙金女中 培育科技女力

台灣學聯職業探索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4月初在金甌女中開辦「半導體科技與未來應用」講座課程,助力學生探索科技未來。(台灣學聯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灣學聯積極搭建産學研合作平台,為女性學子搭建通往科技前沿的階梯,4月先後在金甌女中及金陵女中,開辦「半導體科技與未來應用」及「數位科技與創新實踐」課程,激發女性學生對科技領域興趣,培養「科技女力」,為未來科技發展注入多元視角與創新動能。 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性別平等不僅是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更是突破科技創新瓶頸的關鍵路徑,為打破「科技男性化」的刻板印象,「台灣學聯」以培養女性科技人才爲目標,積極搭建産學研合作平臺,以教育爲突破口,為女性學子搭建通往科技前沿的階梯,助力雙北地區金甌女中與金陵女中學生探索科技未來。 台灣學聯職業探索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4月初在金甌女中開辦「半導體科技與未來應用」講座課程,現場氣氛熱烈。(台灣學聯提供) 「台灣學聯」4 月 2 日邀台大電機博士半導體領域權威專家張勤煜教授,在金甌女中舉辦了一場以「半導體科技與未來應用」為主題的專題課程。主講張勤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半導體的基本原理出發,逐步剖析其在芯片製造、人工智能及新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應用。通過互動實驗與實際案例,張勤煜將複雜的理論轉化爲生動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半導體技術如何改變日常生活。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踴躍提問,展現了對科技領域的濃厚興趣。 台灣學聯職業探索搭建産學研合作平台,4月18日在金陵女中開辦「數位科技與創新實踐」課程,現場氣氛熱烈,助力學生探索科技未來。(台灣學聯提供) 「台灣學聯」4 月 18 日更聯合知名整合營銷公司執行長蔡建郎,在金陵女中開辦「數位科技與創新實踐」課程。蔡建郎長結合自身豐富的産業經驗,從數位科技的核心概念出發,探討大數據、AI人工智能及物聯網等技術如何重塑商業與社會生態。課程中,蔡執行長通過模擬演示與案例分析,帶領學生瞭解科技如何驅動創新,並鼓勵她們以女性視角探索科技應用的可能性。 台灣學聯職業探索搭建産學研合作平台,4月18日在金陵女中開辦「數位科技與創新實踐」課程,助力學生探索科技未來。(台灣學聯提供) 「台灣學聯」表示,兩場活動旨在激發女性學生對科技領域的興趣,培養「科技女力」,為未來科技發展注入多元視角與創新動能。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性別刻板印象,發現自身在科技領域的潜力。 金甌女中學生在課程後表示,原來芯片設計可以這麽有趣,希望未來能參與更多這樣的課程!金陵女中教師說,台灣學聯的課程設計兼具專業性與啓發性,讓學生看到科技進步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台灣學聯」提到,「台灣學聯」始終致力于搭建連接學界與産業的橋梁。通過整合頂尖專家資源,「台灣學聯」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零距離接觸尖端科技的機會,更以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激發她們的探索熱情。兩場講座的成功舉辦,正是「台灣學聯職業探索」計劃的生動實踐。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幫助女性學生認識到科技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她們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台灣學聯」代表指出,科技女力的崛起不僅關乎性別平等,更是推動社會創新的關鍵力量。 「台灣學聯」強調,將持續推動科技女力計劃,通過與企業、高校及國際實驗室的合作,為更多女性學生提供探索科技的平臺,助力她們成為未來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

Read More

〈中華學園〉荷蘭小鎮 

台南南寧高中一年二班   ◎鄭羽彤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愛洗澡

台南市愛迪生幼兒園太陽  ◎張立珵

Read More

〈中華學園〉送你一朵花 

台南市後港國小二年甲班   ◎林阜邦

Read More

興大Open House系所博覽會熱鬧登場 61攤位展多元特色

興大植病系開放植物病理教學實驗室。(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大學個人申請入學進入二階,為協助高中生更了解各學系特色,中興大學19日首次舉辦校園Open House系所博覽會,此次特別規劃了7條Open House參訪路線,開放平時須預約才能進入的實驗室供參觀,包含生科院的自然史博物館、文學院、土木系、環工系、植病系、昆蟲系與獸醫系,機會相當難得。 中興大學校園Open House系所博覽會包含全校39個院系、20個社團,設有61個攤位,規劃專人導覽,展示各學系的教學研究特色,以及多元豐富的社團活動。興大校長詹富智表示,興大設有12學院,從人文社會、農業生技、理工資訊到生科獸醫,涵蓋各大領域,學系完整。他上任後,特別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在法規面,已簡化程序且放寬雙主修與主修學系對於重覆修課學分數的認定,另外新設「專業領域微課程」機制,目前也正規劃校學士學位,提供同學更多元彈性的跨域學習管道,發展自身興趣。 7條Open House路線吸引許多高中生跟家長預約參觀,生科院自然史博物館館藏許多珍貴標本,包含2億年前恐龍胚胎化石、4公尺鱷魚皮、台灣第二大的大王魷魚標本、亞洲象馬蘭的象鼻、巨黿標本、世界最大節肢動物的甘氏巨螯蟹標本。植病系開放植物病理教學實驗室,帶學生一探植物四大病原─真菌、細菌、線蟲與病毒的真面目,除了展示各式病害實體樣本,還能親自動手操作,學習如何分離與鑑定病原。環工系開放水質、土壤地下水實驗室,介紹污染物檢測與防制技術。昆蟲系參觀昆蟲環境教育展與標本展示室,土木系開放流力實驗室,文學院各學系於人文大樓展示學生創作,獸醫學系介紹國內大學少見的犬隻仿生教具。

Read More

新北性別平等教育日影片 激發孩子追夢能量

正德國中葉安哲同學透過創作讓自己找到表達花藝的方式與自信。(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你能想像嗎?國中男生在花藝競賽中奪冠,女生投入汽車噴漆、甚至勇敢攀上港口領港梯?新北市教育局今(19)日推出「114年新北市性別平等教育日系列影片」,透過三段校園的真實故事,傳遞「興趣優先、性別不設限」的價值。影片以貼近學生心聲的敘事手法,呈現他們如何打破刻板印象勇敢追夢,走出專屬自己的未來道路,也開展對於性別與職業多元可能的理解。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經教育局統計,近年來想成為「海事女孩」及「汽修少女」的人數連年上升:2024年新北市高職海事水產群女性就讀率達12.8%,高於全國平均11.1%;汽修類科女生占比3.5%,同樣高於全國3.2%。為延續這股「突破框架」的動能,教育局結合課程設計、師資增能與專題影片,推出「看得見榜樣、學得到方法」的性平課程方案,鼓勵學生依興趣選擇未來方向。 泰山高中汽車修護科張愉嫺打破「修車只有男生會」的刻板印象。(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只見影片中,來自泰山高中汽車修護科張愉嫺打破「修車只有男生會」的刻板印象,從小對汽車構造充滿好奇的她,勇敢選讀汽車修護科。以細膩色感在噴漆領域展現優勢。她的導師尤澤基表示,汽車產業涵蓋汽美、噴漆及細部維修等領域,並肯定愉嫺在色彩敏銳度與細部處理上的天賦,成為班上備受肯定的典範。 中華商海航海科的張閔祺同學繪製海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另一位主角是來自中華商海航海科的張閔祺同學,她勇敢投入體力與技術並重的訓練,包括繪製海圖、操作繩結與攀爬領港梯。導師林淑媛讚賞閔祺不僅從未畏懼繁重的實作訓練,反而不斷自我挑戰超越。閔祺自己也堅定的表示,女生的優勢是擅長觀察與溝通,只要勇敢展現實力,就能在航運業界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此外,正德國中葉安哲同學則以插花專長顛覆傳統對花藝師性別的認知。他是花藝社中唯一的男生,在七年級時即榮獲全國技能競賽北區青少年組第一名。他分享,很多人說男生不適合插花,但他透過創作讓自己找到表達花藝的方式與自信。指導老師游珮琪補充,花藝不僅講求美感,也涉及鋸木、電鑽與搬運等體力與技巧,歷屆競賽中男性選手表現優異,證明性別從來不是限制。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孩子的未來應由自己決定,不應被性別角色的框架所限制。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協助每位學生發掘潛力與興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透過影片傳遞真實故事,鼓勵更多學生勇敢追夢、探索興趣,期望社會對不同性別在職場表現的認知能更加多元且正向。 教育局指出,「114年新北市性別平等教育日系列影片」已於教育局Youtube正式上線(www.youtube.com/watch?v=KPMjrCW-QOM)。 將在各級學校的性平教育課程中播放,作為教材參考,透過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與師資培訓等多元策略,持續深化性別平等教育內涵,並推動校園性別友善環境,也希望藉此傳遞:在新北,性別不是限制,而是多元發展、夢想起飛的起點。

Read More

食農環保教育 永康學童製葵無露

永康國小校長洪國展(左一),與學生童們在食農教育推廣活動中,下田拔蘿蔔體驗農作物收成樂趣。(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康國小和台南市環保局及永康青農合作,共同推動友善農業與食農環保教育,邀請師生及社區里民參與廚餘資源利用、食農教育推廣、低碳飲食闖關等活動,並實際體驗田間農作物收成的樂趣,讓食農環保理念扎根校園,深入社區落實日常生活中。 活動除宣導農業生產、有機種植、廚餘堆肥等議題,也透過有趣闖關活動了解低碳飲食意義,並教導學生利用葵花油和洗碗精自製「葵無露」天然的病蟲害防治用藥,讓學生們大開眼界。學生們並進入農田拔蘿蔔體驗農作物收成樂趣,農田裡洋溢著歡笑聲與成就感。 環保局長許仁澤表示,利用回收廚餘發酵製作之有機肥料種植白蘿蔔,除讓有機廢棄物有效再利用,降低環境汙染,收成的農作物更是低碳又環保的食材,同時也展現循環經濟的成果。採收的白蘿蔔將送至永康國小和鄰近社區,及居家照護中心等,作為用餐食材,分享田間收穫喜悅。 永康國小學童在友善農業與食農環保教育中,透過低碳飲食闖關及有獎徵答活動,讓食農環保理念扎根校園。 (記者汪惠松攝) 永康國小校長洪國展表示,結合學校推動課程與永康青農林金田及社區互動合作,體驗食材循環再生,讓知識不只停留在書本中。透過學生們實地採收蘿蔔作物融入校園午餐,搭配餐前五分鐘影片宣導,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產地到餐桌的低碳環保知識內化成素養,建立食農與環境教育理念,並培養惜食愛物精神。

Read More

藝術教育MOU 助2小學推永續課程

台南藝術大學、南美館、立人國小、南梓實小簽署藝術教育合作備忘錄。(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台南市美術館、北區立人國小、新營區南梓實驗小學攜手合作,十八日下午於台南市政府簽署藝術教育合作備忘錄(MOU),未來將透過跨界資源整合,為兩所小學注入豐沛的藝術能量,不僅促進立人國小「以校園即是美術館」的理念實踐,更助力南梓實小推動獨具特色的永續藝術課程。 在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教育局長鄭新輝的見證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邱上嘉、台南市美術館董事長游文玫、立人國小校長王全興、南梓實小校長楊世安簽署合作備忘錄。 葉澤山表示,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象徵著台南在推動藝術文化教育上又往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且兩所國小分處溪南與溪北,未來將能以此為雙核心,逐步拓展,鏈結更多的夥伴學校。 鄭新輝也指出,期待透過這樣的合作模式,讓藝術真正融入校園生活,並進一步連結在地社區。未來四方將定期召開合作會議,共同規劃並執行各項合作計畫,包括藝術課程的共同開發、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學生藝術作品聯展、藝術家駐校交流、社區藝術推廣活動等。 邱上嘉表示,南藝大不僅要為國家社會培育優秀的藝術專業人才,更肩負著推廣藝術教育的社會責任,因此非常樂意將大學豐富的藝術資源帶入基礎教育。游文玫表示,很期待將美術館的資源融入學校的藝術課程中,讓孩子們透過親身體驗,更深入地了解藝術的魅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與文化參與。

Read More

建築設計新人獎 崑大奪6獎項

崑大空設學生江孟樺創作之「喧囂入林,森隅蘊靜—員林黃金帝國重建設計」,在二0二五建築及空間學生設計新人獎中,獲得新銳獎及學生人氣獎。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三年級學生團隊,在高雄市空間藝術學會、高雄市建築學會共同主辦的「二0二五第七屆建築及空間學生設計新人獎」中,展現設計實力,獲得新銳獎及學生人氣獎等共計六個獎。 崑大空設系獲得六個獎中,由老師廖夆淇指導的江孟樺「喧囂入林,森隅蘊靜—員林黃金帝國重建設計」,主要探討人造的閒置空間如何為自然所征服?並改寫城鄉、人為自然的定義,一舉獲得新銳獎及學生人氣獎兩個獎,表現最為搶眼。 另由老師林秀慧指導江念嬨的「綠徑之巢」榮獲最佳新銳獎,作品以龍崎舊街為背景,將綠色環境與生活場景串聯。另三件新星獎,分別為張鈞期老師指導江陳柏凱的「蔚Virere」,討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居住的可能;曾維揚指導鍾亞璇「怡植」,聚焦生活及工作可能的平衡樣態;鄭景文指導王綺婷與尤彥宏的「半日閒」,則思考在資訊年代中生活重心與環境間的分界。 空設系助理教授郭一勤表示,該項新人獎自二0一九年起辦理,旨在推動高雄市的建築與室內設計產業發展,致力於激勵本地大專院校建築系、室內、空間設計等相關領域學子,透過主題性獎學金競賽期望激勵相關領域學生以專業認真學習思考,以對應產業界需求。

Read More

大橋國中授旗 19日揮軍全中運

橋中校長謝連陽(左一)、家長會長楊智程(右一),為參加全中運木球、卡巴迪及田徑隊授旗。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一一三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將於十九日起在台南市登場,永康區大橋國中校長謝連陽為該校木球隊、卡巴迪隊及田徑隊三支勁旅授旗,期勉選手們全力以赴,為自己、為學校、也為台南市爭取最高榮耀。 橋中出征全中運的三支隊伍,包括由木球教練沈世仁、卡巴迪教練邱建華及田徑教練許永承帶領的團隊,隊員們歷經長時間訓練與磨練,蓄勢待發,準備在全中運戰場上發揮最佳實力。 謝連陽勉勵同學們帶著無懼的勇氣與堅定的信念,在比賽中展現團隊精神與運動家風範,無論結果如何,過程中所學的堅持與努力,都是一生的寶貴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會也特別到場表達支持,致贈加菜金給參賽選手,讓孩子們在備戰過程中感受到滿滿的鼓勵與溫暖。會長楊智程更向選手喊話,「把冠軍留在台南,回來後辦慶功宴,一起慶祝榮耀時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