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爭與讓

彰化市南郭國小六年三班 ◎潘哲豪 世間許多人看事物只看表面沒有真正的看透,我們常把「爭」分類在負面的區域,把「讓」分類在正面的區域,但這樣的詮釋是絕對正確嗎?對於「爭」與「讓」,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場面當爭,這個爭是負責,有仁有義的實踐,這樣的爭有什麼不好?有次老師說:「下個月十五號要英語朗讀比賽,誰要自願參加?」我左右看了看,全班鴉雀無聲無人舉手,我心想我最喜歡英文,也會朗讀,何不勇敢參加,想完我舉起了手,老師開心的說:「這次的英語朗讀就由你參加。」如果晚上聽到鄰居婦女,小孩被家暴慘叫聲,聽了令人鼻酸,難道這時候,你可以對這些聲音置若罔聞,漠不關心嗎?你應該會勇敢的拿起電話打一一三,爭取讓那個母親和孩子早日脫離苦難。 「讓」是指待人處世謙遜禮讓的態度,而不是指個人理想目標的退讓,像是公車上的「博愛座」,禮讓給老弱婦孺優先坐,這個就是「讓」的表現;孔融讓梨,是千年以來兄友弟恭的美談,「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古人寄家書,勸家人讓地給鄰人贏得敦親睦鄰的稱讚。以上都是因有「讓」的美德,讓社會更和諧、更溫馨。 原來「爭」與「讓」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是要擺放在對的位置,在個人的理想或公理正義時不用「讓」要「爭」,但在待人處世、尊老護幼時不用「爭」要「讓」,如果世界都可以把「爭」與「讓」的位置用好,世界會變得更好。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生命中的精靈

台南市後甲國中一年七班 ◎翁珮熏 深夜中,當你走頭無路,不知往哪個方向前進時,一定會有個人如陽光般的指導你前進;而在墜入深淵時,總也會有個人,攙扶你走出黑暗;而在與人相處的同時,個性也會隨著時間流逝,漸漸的有所改變;這些都是生命中的小精靈,在失意時給我們力量,在孤單時,給予陪伴,時時在人無助時閃現光輝。 三年級時,我們家從北部搬到了台南,我只能和幼年時的朋友道別。依依不捨的和從小到大的朋友說「再見」,並且與她做了一個永久的「承諾」。而這個「承諾」,也就在那時成為生命中的「小精靈」。 到了新學校,彷彿置身在黑暗的森林中,迷失了自我,教室雖然和之前那間大同小異,卻給我無比陌生的感覺。當那天結束時,我迫不及待匆匆回家,拿出一張紙和筆的同時,記起了我和她的承諾:「要『寫信』」。在信紙前,我真的不知道該從何下筆,於是我便聽著自己的心聲,將困難與心事都寫了下來,不忘在最後加上一個「要回信」!的叮嚀,投出信的那剎那,我的心情「五味雜陳」,混淆著盼望她回信的期待和為了解決自身的行為的無力。收到她的信時,我是多麼著急,看著她的回信,我心中不再感到無力和孤單,因為她還在我旁邊,陪我過著日常生活,只是換了個方式! 每當我遇到困難之時,我都會向她求助,因為她就是我生命中的小精靈,指導我、攙扶我和改變我。

Read More

〈中華學園〉再見,我的壞習慣

台南市新化國小三年一班 ◎莊皓宸 懶惰是我的壞習慣,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偷懶,不想用功。 我身上躲著懶惰蟲,讓我天天懶洋洋,寫功課時它會在我我的手上搗蛋,我的手也變得好沉重,功課常常寫到很晚,讓媽媽為我傷腦筋。 今我決定改掉壞習慣,戰勝懶惰蟲,我利用下課時間,把老師派的作業,先寫一部份,回家很快就寫完了,不讓懶惰蟲盯上我,改掉壞習慣,我的時間變多了,媽媽也笑了。 再見,我的壞習慣!戰勝內心懶惰蟲,我終於可以當自己的主人了。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曾經的她,現在的我

台南市復興國中二年級 ◎郭貞佑 站在一片光滑無瑕的鏡子前,看著鏡中的自己,下嘴唇突出,那是國小追逐時不小心跌倒而留下的印記,圓潤的臉型,因此常被嘲笑;又小又細的眼睛,使別人對我的第一印象是凶狠和不好相處。站在鏡子前,這些缺點一個一個被顯現出來…… 有時看著鏡子,我會開始憶起過往,不由自主地對鏡中的自己感到陌生,或許從經歷被排擠後,我就開始將負面情緒送給了「她」, 讓她替我承受著這一切。為何她會變得如此討人厭呢?她就不能不要那麼敏感嗎?我經常這樣懷疑她,曾經開朗樂觀的她去哪裡了? 原來,她將所有正面情緒都送給了我,獨自承受痛苦。這或許是我聽到負面評論後,還是能面帶微笑的原因吧?那曾經的她還活著嗎?她與我原本認識的她已截然不同,我還有辦法找回以往總是面帶微笑的她嗎?現在的她真的是她嗎? 多數人或許都已對鏡中的自己感到陌生,但若能找回初心,鏡中的自己應該也能回到最初的模樣吧?許多人只是忘了活著的目的,只要回歸正軌,每個人或許都能找回自己所期許的模樣吧!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生與死的距離

台南一中二年十六班 ◎黃宇霆 在人生路途中,每個人的人生軌道皆相互平行,或許能一同向前,但終會有人停下腳步,彼此遠離。 回想小時候,體弱多病的我,時常往返醫院和急診室。在急診室中,我總會看見感應門開開關關,伴隨著被醫療人員推入的傷患以及一旁心急如焚的家屬,診間內的哭天搶地已使我麻木,嬰兒哭鬧和病患哀嚎使我有了了解生老病死的錯覺。因此,生命無常,珍惜眼前對我而言只是老生常談,一點也沒有深刻體會。 直到有一次,媽媽的好友罹患癌症,生命垂危時,我仍對其不以為意, 認為這一點病痛何來威脅生命。一次探訪中,我望見平時待我如親的叔叔抱病臥躺在醫療床上,當他看見我時,他用盡全力擠出笑容說道:「你最近還好嗎?叔叔沒事,等我康復再買好吃的給你。」和往昔充滿活力的印象相比,他如同槁木死灰般奄奄一息,呼吸器的運作聲快要壓過他的聲音和氣息,或許是出於人類面對即將逝去生命的本能,我選擇逃避,不忍正視他。 而那次採訪也成了最後一次。在叔叔的葬禮上,我愣住了,原來朝氣蓬勃的他,如今靜靜躺在眼前那冰冷的棺木,止不住的眼淚撲簌簌地流下,伴隨而來是自己不敢置信的哭喊,但無止盡的哭喊仍喚不回已逝之人。這時我才更加了解生命的無常--生與死的距離是如此的靠近,卻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幼年不過只是「知道」而非「了解」,更別提領悟。那時我才發現過往的自己竟如此愚昧。 逝去的生命是斷了線的風箏,看似於伸手之間,實則無法觸及,如同無限變長的距離、生命的軌跡,不斷遠離,只能目送它的遠去,並珍惜那些曾經的回憶。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運動經驗

台南女中三年十二班 ◎周詩沂 泰戈爾曾說:「願生命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那年夏天,雖然下著細雨綿綿,我的青春卻如夏花,在雨水的滋潤下盛放。 高二的五月,我的社團要在高雄舉辦兩天一夜的活動,為期一年的幹部生涯也將近尾聲,大家各自忙碌的籌備時,也不免感傷。一行人在忙裡偷閒之際,來到旗津,海風輕輕拉著潔白的碎浪花,就像迆邐成待出嫁的紗,我們拎著鞋子沿著海岸線奔跑,用笑語為她繡上夏天最豔麗的花。 社長忽然提議:「來打沙灘排球吧!」我不是很熱衷於運動的人,又有扁平足,平常晚上到公園夜跑,是我少數用到全身肌肉的時刻;在班際賽,無論接力或是排球,都只能寄生候補行列,一想到或跑或跳或殺球的沙灘排球,便直覺的止步:「我……,不是很擅長球類運動。」尷尬又羞赧的婉拒,怎料朋友們紛紛鼓勵:「別害怕呀!我們教妳。」「妳只要傳球給我們就好了,放心!」 四人一組站在球網前,赤腳踩在滾燙的沙粒上並不自在,一直感覺腳趾縫的細沙在啃咬皮膚,腳底板無法停留在熾熱的沙灘上太久,左跳右跳的像極了小丑雜耍;時不時在萬里晴空中噴射的排球也讓我膽顫心驚,它就像《哈利波特》中竄上竄下的「博格」,而我是需要迎頭面對的打擊手;好幾次都怕得想跑到界線外,朋友們用肯定的眼神與爽朗的笑聲要我留下:「你會愛上沙灘排球的,相信我們!」 瞇著眼硬生生回擊一球後,我有些明白朋友們話中的滋味,奮力將球擊向天空,真的有無法言喻的痛快,像一瞬間打飛了生活中的紛紛擾擾、人際枝椏上的小尖刺,只記得排球、藍天和伙伴們;和隊友們的配合更是過癮-一句「你接!」「我來!」和不小心失分後的「沒關係!」串起一場打得暢快的球,也串起大家的心。我們享受著運動帶來的美好,即使天空開始下起小雨,即使細沙黏在髮梢和毛細孔,我們也不停歇……。 曾看到一本小說─《交換》,在現實生活中不起眼的男主角失去意識成為植物人後,靈魂進入一名帥氣且體育優異的男孩身體,他一開始畏縮又不適應,但生活總是無法可躲、直到一次次重新學習,直到忘掉原本的身軀、全心全意接受自己成為另一個男孩時,他發現自己也可以在球場上奔馳競技了。我想,那場沙灘排球賽之於我,也是如此吧!忘記畫地自限的怯懦,忘記在運動場上的挫敗而突破極限的下午,我在伙伴的陪伴下,以青春為花蕾、勇敢的綻放自己!

Read More

〈中華學園〉借一片風景

台南市慈濟高中二年知足班 ◎吳叡宸 「莫看江面明如鏡,且知水底萬丈深。」你看得到江流倒映的天空,但知不知道水下的世界?幼時只曉得水景的秀麗,長大才明白水裡的凶險,知道的越多,會小心的地方就越多,人也不例外,過去的經歷,就是現在的底氣。 作文是一種對話,一種以書寫的方式向其他人傾吐心聲的方法。小學時,我們的作文與剛會走路的嬰兒般,搖搖晃晃、亳無重心,越長大,自己的創意、故事越多,文章的特色就慢慢的顯現,但回歸問題本身,我們的創造力從何而來?那就必須歸功於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了。還記得有一次在欣賞別人的佳作時,看到作者寫出「夢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耳熟能詳的名句成為全文的亮點之一,更看過一名小說作者依靠深厚的文學底子,改寫了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行路難,此身只向更高處。登天攬月不足誇,撞破星河已天涯。」站在自己的肩膀看世界,理所當然可以看得更遠了。 身為導師的國文老師常常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完成一篇作品,而某次令我印象深刻的題目特別指出人際關係等面向,當我寫到一半,竟然一時想不出合適的字句接續故事,時間有限,不足以讓我停太長,眼看時間不等人,一點一滴的流逝,一段樂聲在腦中響起:「秋去冬來,月如風,能否陪我過個冬。緣起在人群中看你,緣散看你在人群中。……」這首最近在網路上流傳的神曲,正好補足了我感到文章不完美的一塊空白,說來也巧,前一天晚上,我愣是把這首歌的歌詞記了下來。 行文就像種樹和挖人工湖,樹根越往土壤深處生長,越能抓住大地,造湖挖得越深,容納的水量就更多,誰能撼動這些用努力的汗水換來的底蘊呢?

Read More

清晰傳聲不受干擾 陽明交大研發細如頭髮的光纖麥克風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一日指出,該校研究團隊研發一款細如髮絲的光纖麥克風,儘管麥克風尺寸只有一根頭髮的粗細,卻能精準捕捉聲音訊號,讓這款麥克風在手機、穿戴式裝置、人工電子耳、助聽器等電子產品中有極大應用前景。 傳統麥克風非常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導致聲音訊號容易產生噪音而不夠清晰。為解決這個問題,陽明交大醫工系教授劉承揚研發團隊與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力博宏,以及國研院儀科中心合作,成功研發出一款光纖麥克風。 與傳統麥克風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是,這款新型麥克風利用光纖來傳遞訊號,從而避免的金屬元件可能引起的電磁干擾,不管身處在多強的電磁環境中都能保持穩定清晰的聲音傳輸。 陽明交大指出,研發團隊將切割的單模光纖與毛細管和水凝膠薄膜結合,並進行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與氧化石墨烯的薄膜製程與檢測,測試不同水凝膠濃度薄膜對麥克風厚度和機械性質的影響,最終開發出這款光纖麥克風。 由於麥克風尺寸極為細小的特性,非常適合安裝在助聽器、人工電子耳、手機等醫療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在光聲成像、健康監測、無損檢測、醫學臨床等應用方面具有巨大商業潛力。 劉承揚表示,這款麥克風涵蓋人類聽覺大部分頻率,能夠在一百到一萬赫茲的頻率範圍內精準捕捉聲音,而且底噪聲非常小,幾乎聽不出來傳統耳機那所「嘶嘶嘶」的底噪,連續八小時測量訊號偏差也很穩定。最重要的是光纖麥克風構造簡單、成本低且訊號穩定,因為不含金屬材料所以不會被電磁干擾,適合大量生產。 陽明交大說,光纖麥克風不僅展示科技的突破,也替傳統麥克風電磁干擾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光學頂級期刊《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Read More

南教產:特教加給 逾33年未調整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特教加給於民國八十一年調整為一千八百元,迄今逾三十三年未調升。南市教育產業工會指出,教育部國教署兩次調查,各縣市都同意調升,只有台南市反對,一市卡全國。教育局回應並未反對,建議中央同步評估調整不同職務教師的職務加給,確保薪資結構公平合理。 南教產表示,三十三年來,特教教師的工作質量、整體物價、薪資待遇,都有大幅變動。為了讓特教教師留才久任,特教加給調升刻不容緩。去年九月,全教總針對特教加給長期未調升的不合理現象召開記者會,事後教育部正面回應,表示將進行調升,並對各縣市展開意見調查。國教署第一次針對特教加給調升調查,各縣市都贊同,僅南市反對,行政院因各縣市未達成共識,要求國教署再行溝通。第二次調查,南市仍堅持反對調升,出現「一市卡全國」情況,讓全國特教教師引頸期盼三十三年的特教加給調升遙遙無期。南教產質疑,特教加給調升僅一千元,不解南市為何連一千元漲幅都要反對,而且還是全國唯一反對縣市。 針對特殊教育職務加給,由月支領一千八百元調增至兩千八百元問題,教育局說明,特教班導師同時領有導師費及特教職務加給。目前集中式特教班是雙導師制,分散式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也有一位導師。符合資格的特教班導師,除每月領取導師費三千元,還有特教職務加給一千八百元,合計四千八百元,超過教師兼任組長職務加給的四千七百二十元。若特教職務加給再由一千八百元調至兩千八百元,特教班導師每月領取導師費加特教職務加給五千八百元,超過教師兼主任職務教師加給五千七百五十元,將導致校內不同職務加給失衡。 教育局強調,並非反對調整特教老師職務加給,而是希望調整單一職務加給時,應同步評估調整學校兼任不同職務教師的職務加給,才能確保薪資結構公平合理,對優秀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起到鼓勵作用。

Read More

南化學童單車畢旅 完攻美濃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國小十八名六年級畢業生,三十一日在老師陪騎下,完成南化至美濃來回六十公里的單車畢業行,沿路由校長張理誠開著保母車隨行,學生則在老師王榮俊領騎,與全興再生資源公司專業陪騎員的保護下,完攻南美單車行。 三十一日一早,師生們由學校出發,部分家長還騎著機車跟行到台三線三八七公里處,為孩子們留影,甚至有的家長陪騎到高雄市內門區木柵國小,該學校校長黃昭勳還特地到校門口為學生們加油打氣,學生們也共享著補給,為接下的車程補充體力,直至十一時三十分許,全員雀躍抵達終點美濃湖,歡喜繞湖一周後,享用午餐。 午餐後,學生們也體驗客家文化擂茶,感受不同的茶文化,下午一時三十分許再次啟程返回南化國小,全員完成南化至美濃來回六十公里單車畢業行。 校長張理誠表示,自一0六年就舉辦畢業生南美單車行,至今已邁入第八年,學生們南美行挑戰成功,展現絕佳的體能,也見證平時學生們練習跑步的成果,尤其此次計有十八名學生參與,是歷屆最多人的畢業行,同時也感謝家長和全興再生資源公司的陪騎,提供畢業生最周全的南美單車行程,更給學生美好的畢業禮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