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迎新防疫 低中高年級分流放學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要開學了,台南市已於八月三十一日完成全市高中職以下校園戶外環境消毒工作,教育局表示,以往學校都會在開學日辦理全校新生歡迎活動,配合防疫將改以各班進行活動為主,另開學日正好為週三,小學只上半天,因此各校也因應規劃低、中、高年級分流放學,並將家長等候區擴大,以避免群聚於校門口。 教育局長鄭新輝請同仁發揮巧思,以「校園防疫大作戰.一日攻略看過來」為主題製發圖卡,從學生「上放學的一天」,說明開學後從入校、活動、餐點、健康提醒、接送及環境等六大面向說明防疫的重點。 鄭新輝指出,今天是開學日,由於是週三小學上半天,有要求各校規劃低、中、高年級分流放學。若是搭乘交通車,每批學生上車前與下車後,加強車內清消,且應造冊並落實固定座位。 教育局補充,針對家長擔心小一新生上學適應問題,各校也做好配套做法,以分班分流方式進行「入校」或「入班」儀式。至於迎新活動,改以各班班導師帶領新生校園巡禮。

Read More

崑大環工新鮮人 提早生涯規劃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環境工程系舉辦新生入學教學創新特色活動,藉由開學前的教學說明會,除讓新生與系上老師、學長姊彼此認識,也藉此向新生分享校內資源、校外周邊生活機能、系上教學環境與相關活動,深入了解系上所學,提早做好學習生涯規劃。 崑大環工系旨在培育學生成為兼具環境與綠色科技專業之跨領域人才,課程規劃與研究發展均致力於結合環境整治、能源管理與資源再生三大領域,以整合技術應用於環境汙染問題的整治與預防,朝向新能源之開發與管理、綠色經濟等領域發展。 環工系主任許蕙琳向新生說明,環工系對於學生在就學期間即安排完整的技術訓練與輔導,包括空汙、廢棄物、廢水、土壤地下水汙染、噪音、綠色科技等課程及專業證照輔導,使所有學生在畢業前均能取得專業證照,因此,學生一畢業便能投入各公私立場所環境保護工作,立即與業界接軌。 畢業於高雄高工的新生張同學提到,因家住高雄,有感於空氣品質日漸惡化,環境需要保護,因此以環工系為第一志願。參加這場活動更了解系上的教學內容,讓他對大學生活更加期待。另畢業於新化高工的黃同學,父母與妹妹全家參與,除對技職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並表示,對該校提供學生的豐沛學習資源感到非常滿意。

Read More

員林高中應屆畢業生 大學指考成果亮麗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高中今年應屆畢業生有六百四十八人,在大學繁星、特選管道上榜計七十七人次、個人申請上榜計三百三十八人次。指考三十一日放榜,共有一百七十五人次上榜,錄取國立大學與優質私立醫學大學共有六十七人。 校長游源忠表示,多數學生依照個人訂立的目標及專擅的科目順利錄取理想學校,在資訊、工程、財經與管理學群錄取人數比較高。其中國文科達前標以上共十七人、歷史達前標以上者共十九人、地理達前標者共十四人,另公民達前標者有十人。這些同學應有很高的比例可上國立大學,也期待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及學校。 游源忠表示,為了幫助學生,常常利用各式不同的機會,傾聽學生在課業上之意見,也陪伴孩子成長,如鼓勵學生週六返校勤讀、改善學習環境設備、增加多元課程及活動讓學生感受體驗、學習反思等。在學校老師與行政單位全力合作下,學生讀書風氣漸佳。 游源忠說,今年雖然碰到肺炎疫情襲來,在五月中影響了學校的作息,但是線上教學不中斷,老師們依舊努力在雲端為學生的問題提供解答,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家學習的成效,致今有了豐碩的成果。 游源忠說,近年來,高一優先免試和免試入學的學生,高分就讀員林高中可獲頒高額獎學金,也增加鄰近地區孩子就近選擇員高就讀的意願。

Read More

「學前特教專區」上線囉! 資訊服務更全面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使學前教育資訊更完整,教育部近日於全國教保資訊網新增「學前特教專區」,即時提供學前特殊教育相關資訊,分為學前特教計畫及相關法規、幼兒/家長資源區、教保服務人員提升專業知能資源區、幼兒園資源區、政府特殊教育資源區等五類資訊,歡迎家長、教保服務人員、幼兒園多加利用。 國教署表示,專區提供最新的學前特殊教育相關計畫、法規及資源等資訊,家有學前階段幼兒的家長可以從幼兒/家長資源區瞭解早期療育及學前身心障礙學生的鑑定、優先入園、輔導及就學補助等相關資訊。 國教署說明,如想進一步詢問學前特殊教育相關協助,也可在網站上查到各縣(市)諮詢、申訴服務或據點服務的管道;此外,專區也提供教保服務人員進修及研習管道等資訊,幼兒園亦可在此瞭解政府提供的學前特教支持服務及補助措施,服務更全面。

Read More

《我和我的孩子》親子互動攻略 家長輕鬆上手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小學將於九月一日開學,教育部三十日表示,開學日將送給全國小一和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與家長一份「我和我的孩子」親職教育開學禮袋,幫助家長學習親職知能。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孩子是家長最甜蜜的負荷,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親子互動時光無可取代。隨著孩子成長也帶來教養責任,教育部發行出版的「我和我的孩子」親職教育系列手冊從家有幼兒園、國小孩童的家長可能面臨的親職課題出發,協助家長更了解自己與孩子。 「我和我的孩子」親職手冊針對幼兒、低、中、高年級家長共設計四冊,從家長可能遇到或困擾的親職教養問題著手,例如該如何跟年幼孩子溝通、如何幫助低年級孩子適應學校生活與融入群體、遇到孩子頂嘴該怎麼辦等,一系列手冊設計超過八十個親職課題,透過簡單易懂的條列式小提醒,幫助家長快速檢視自己、孩子及親子互動的需求,輕鬆學習親職知能及技巧。 教育部指出,今年「我和我的孩子」親職手冊開學禮袋已於八月中旬邀請YouTuber蔡阿嘎開箱介紹,有不少民眾分享過往的親子互動經驗,也有人敲碗國高中階段的親職手冊,在各界熱烈回饋下,青少年篇親職手冊預計一百十一年出版,協助家長面臨不同階段孩子的教養需求。

Read More

〈中華學園〉幸福的好滋味

嘉義縣福樂國小五年丁班 ◎許皓筑 每當一口咬下香甜多汁的木瓜,就會想起兒時在菜園裡摘木瓜的情景。 外婆的菜園裡有小白菜、青江菜、南瓜……,種類多得不勝枚舉,跟著外婆去菜園,就像在尋寶,新奇又有趣。偶然間,抬頭發現了一棵結實壘壘的木瓜樹,頓時口水直流,想要一嘗那肥美鮮甜的木瓜。於是,我想盡辦法摘木瓜。 一開始,我先用跳的,但跳了上百次,個子嬌小的我,沒一次能摸到木瓜。後來,我往後退,加上衝刺助跑,在快接近木瓜樹時,奮力往上一蹬,「哇!摸到木瓜了」雀躍的我接連嘗試了幾回,跑得氣喘噓噓、上氣不接下氣,仍然沒有成功。 苦惱的我靈機一動:「啊!可以用搖的呀!」我抱著木瓜樹,開始使勁的搖,木瓜樹就像酩酊大醉的醉漢,東搖西擺的不斷搖晃。「砰」一聲,一顆沉甸甸又黃澄澄的木瓜掉了下來!開心的我又叫又跳,雙手捧著木瓜,搖搖擺擺的跑向外婆。 我興奮的對外婆說:「外婆!妳看!這是我的『寶物』耶!」外婆驚喜的睜大雙眼,蹲下來,溫柔的擦去我臉上的泥土,好奇的問:「妳是怎麼得到這顆寶物的?」我喜孜孜跟外婆分享「採木瓜奮鬥記」,外婆聽完後,輕輕的摸著我的頭說:「下次要注意安全喔!」我們倆相視而笑,小心翼翼的捧著木瓜,滿足的回家。吃過晚飯後,外婆馬上切木瓜給我吃,那香甜多汁的好滋味,讓我永生難忘。 多年後,每當我一吃到木瓜,就會想起遠方的外婆。外婆對我的愛,就像木瓜一樣甜美又沉甸甸的,幸福的好滋味,我會永遠記得!

Read More

〈中華學園〉感動的時刻

台中市龍津高中國中部二年七班 ◎童萬閎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曾經有那麼一瞬間,像是有一股暖流或電流通達全身呢?那便是「感動的時刻」,有時是因人而感動,有時會因某種成就而流下淚水。 「起床了,懶蟲!」難得碰上美好的假日早晨,是誰在擾人清夢啊?「起來了,要去焢窯。」懶散的我緩慢刷牙洗臉完畢,便下樓準備該帶的物品,心中卻只有百般煩躁,還不耐煩的問媽媽:「為什麼我也要去,又熱又無聊又浪費體力,而且……好、好啦!」媽媽用一記銳利的眼神壓制住我的抱怨,我趕緊拎著包包出門。 一到目的地,刺眼的陽光就掃描了我全身,踏入田裡,就覺得衣服又要髒了。開工第一件事就是堆烤窯,找來一堆石頭和土塊圍成一圈,試著平衡往上疊。再來是生火,點完火的都開心跑開,只留下我一個人顧著。溫度差不多夠了,所有食材統統扔進窯裡,等柴火燒旺了、窯垮了、悶住食物了,接下來就是等待啦! 四溢的香味將人群全吸引了過來,「熟了喔!」我快手搶了一個熱騰騰的番薯,對它的好吃不太有信心,咬了一小口後,鬆軟的口感伴著濃郁的香氣,此味只應天上有啊!忙了一整天,感覺傍晚的微風特別涼爽舒適,心中竟漾起了莫名的感動。 可惜我太細嚼慢嚥了,沉醉於番薯的感動後想再吃點別的,卻怎麼挖就只見溫熱的土堆,以後再有機會,手腳可得俐落些──從一開始的心不甘情不願變成後來的感動不已,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的邀約了。

Read More

〈中華學園〉相稱,不相稱

台南市南科高中一年十四班  ◎楊芝瑤 循著溪聲向上,我走在呈三十度的黃岩山坡,周遭繞著翠綠的、深綠的樹影,浮光燦影中,一片真正的荒涼和寂靜。 泡溫泉和避世,是這趟旅行的重點。特地選了一間處於深山的溫泉會館,打算將三天的時間駐在附近的山林聚落、小店吊橋。山櫻花在會館周圍綻放著,一如我們這群鮮衣遊客。似是誤闖了吧!我想。這座會館的華美以及我們,與這片山林是如此不搭。 抬眼盡是竹林和星空。結束了一天遊逛的行程,我將自己浸入溫泉池中。四十度水溫,微燙溫泉在身周蕩漾,像被包裹在溫暖的羊水中,一如切生的嬰孩,眷戀羊水的溫暖和震驚於這片星空的深遠寧謐。白色的煙霧在水面蒸騰,靠坐在和式石砌的池壁,和式紅燈籠替黑夜提供了暖調的黃,襯在水波起伏間一閃、一閃,應和著,不是人工製造的蟲鳴唧唧,彷著和諧的動畫樂曲,旖旎而悲傷。 終於釐清了心中絲絲愁緒。太多太多的衡突了,這座山谷,這趙旅程。早上時走在遊客大街上,熙攘而吵雜,離開了會館此處充斥著人聲。舊式的溫泉館店,斑駁的黃牆、生鏽的窗飾、褐灰的壁癌,竟建懸崖邊,深褐的岩壁間生長著青色的矮樹和灌木草叢,沿著壁緣向下望便是幾十公尺深的谷地,溪水潺潺,石塊嶙峋。訝於此處的熱鬧,我看著如織遊客穿梭於老舊旅館和棧道之間,人聲喧嘩,一離塵囂異樣的繁華。但這樣的繁華,應僅是遊客編織出來的虛假吧!向另一座山頭深處駛去,幾百公尺才有那一兩間房屋,而大多數的門前都坐著目光空洞的銀髮者。終究終究,我所認為的旅遊嘉選,也僅是別人眼中的日常而已。 人們常說,旅遊的意義是融入當地生活。但他們真的願意嗎?在這處離開城市塵囂,卻人聲喧鬧著慾望,難道即是偏鄉的地方?而我呢?也僅是眾多城市人的其中一個吧!太多次太多次的旅行亦如這趟,我將這處環境定義為我認為的避世之莊。但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定義吧!我仍舊活在都市人的世界,即使我身處山林,立於溪澗。沒有與這座山的居民們交流,我仍舊用自己的步調生活,宛若換了一個辦公室繼續辦公,於是對這座山林失去興趣和熱情。想換個旅行方向了,我想。還是以城市為景點吧!一次發現自己原來與這座山城如此的不相稱,一如高僧修行紅塵為先一樣吧!盡力的貼近和體驗繁華世界的寂寞與摩登。尚屬於城市的心還無法悠然與山中的孤寂自在共鳴。或許旅行亦如探尋自我吧,找到相稱與不相稱,適合與不適合。

Read More

〈中華學園〉感謝慚愧

台南一中二年十班 ◎許君愷 慚愧使人反省,而反省使人成長。在錯誤、失敗或未能盡責時,心中所湧現的不安、愧疚便油然而生,或許是對不起他人,或許是對自己失望,但無論是何種原因,都會想改變過去那段後悔的選擇。因為想改變過去而反省,因不想重蹈覆轍而成長,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有了存在的價值,全因「慚愧」的牽引。 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慚愧的串場,當然校園生活也不例外,而分組便是其出場率最高的時刻。當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工作量的多寡也是要精心分配的,一旦自己分配的少,一方面很慶幸,一方面又有點對不起他人;而若是自己分配到的領域出問題,因而拖累整組的活動及成果,便會愧對其他盡責的同學。 高一時,有一次要進行與實驗相關的分組報告,要各組自己找主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最後再上台報告。我們這組很快便訂好主題,開始了實驗的進行。儘管實驗中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仍無法停下我們的步伐,在我們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很快便完成了實驗。我的組別是輪流報告,而這次輪到我,雖事前有練習過了一遍,但當下仍因緊張而沒有把細節、過程、數據等做最完美的展現,導致我們組分數不如預期,此刻,慚愧如螞蟻般爬滿心頭…… 慚愧,令人害怕、擔心、愧疚、冷汗直流,儘管有組員的安慰,但仍在心上留下不小的衝擊,多希望從未發生過啊!但若沒有此次經驗,便不知自己的弱點及需改進之處,以後便可能在更重大的場合出錯,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生活,是經驗的累積,有經驗才有進步的方向,即使慚愧令人不適,令人想逃避,甚至想鑽個地洞跳下去,但也因此有了改進的動力,感謝慚愧的提攜,因為有他,我才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Read More

〈中華學園〉聯絡簿

台中市東山國小二年甲班 ◎古沛永 它── 是我的小秘書, 記錄了該寫的功課。 它── 是我的小護士, 告訴父母我哪裡受傷。 它── 是我的小老師, 教導我要做什麼。 它── 是我的家人, 知道我的大小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