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秀傳 管理階層率先施打

秀傳人員施打完疫苗後,都也靜坐卅分鐘,由感染科劉克森主任一一上前視診 。 (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秀傳醫院獲得600劑AZ疫苗,25日由執行長黃靖媛帶隊,包括營運長陳秀珠、彰濱秀傳黃士維院長、彰化秀傳李佳穎副院長及護理主管等11人率先施打。秀傳醫院說,醫院管理階層人員率先施打,可讓大家安心。 昨日上午執行長黃靖媛帶隊開打新冠肺炎疫苗,包括營運長陳秀珠、彰濱秀傳黃士維院長、彰化秀傳李佳穎副院長及護理主管等都是第一批人率先施打,也籲請有想醫打的醫護人員及院內員工放心疫苗的安全性。 秀傳醫院指出,施打疫苗前會先由感染科劉克森主任問診之後,由護理師施打精準的疫苗劑量,並在現場觀察30分鐘,再各自回到工作崗位。院長楊基滐院長表示,院外人員可到服務台預約,每週四、五下午2~4點為施打時間。

Read More

享齊人福力不從心…低能量震波 阿公重振雄風

醫師董聖雍說,醫療有許多安全有效的治療性功能障礙方法,別自已去亂買成藥服用。 (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享齊人之福的68歲阿公最近感到力不從心,「小弟弟」很快就軟掉,吃威而鋼、注射陰莖勃起藥物及作真空吸引器治療,都不滿意,最後採用低能量震波搭配口服藥物治療,獲得改善,可再度提槍上戰場,他回診時已面露笑容。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董聖雍指出,勃起功能障礙在中、老年男性當中,發生率超過3成以上,但許多患者因諱疾忌醫與面子問題,自行在網路或地下電台購買不知來源的壯陽藥跟補品使用,不但效果不彰甚至可能傷身。 目前醫療上有許多安全有效的治療性功能障礙方法,像常見第一線治療藥是口服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威而鋼、犀利士都是,上市已20年以上,安全有效性獲得證實,現也有較便宜的台廠學名藥或更方便的口溶錠可用。但因每種藥物使用方式、作用時間不同,對有心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可能產生致命副作用,要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才安全,千萬別自行購買成藥以免發生嚴重後遺症。 董聖雍說,陰莖低能量體外震波是近來新夯的治療法,藉由震波對組織產生微小破壞,促進身體自我修復讓血管新生,改善受損或阻塞血管的血流,解決海綿體充血不足問題。低能量震波無特別禁忌症,幾乎所有患者都能作,可同時搭配其他治療,像上述病例阿公。

Read More

三叉神經痛誤為牙痛 冤拔數顆牙齒

神經血管減壓手術照片。(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63歲周女士前年起出現劇烈牙痛,到牙科診所就診,一連拔除數顆牙齒後,疼痛仍未緩解,牙醫師建議再行牙周病治療,但症狀依然沒有改善,且劇痛反覆,周女士因此長期失眠,抑鬱寡歡,直到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為其行「神經血管減壓手術」,術後周女士如獲新生,恢復正常生活。 徐賢達說明,三叉神經有三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及下顎,主管臉部感覺,一旦出問題就會以痛覺呈現。臨床上,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係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如腫瘤、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都是可能原因。 據統計,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好發年齡於40歲以上,女性略多於男性。徐賢達表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偶發性的劇烈疼痛,發作前毫無徵兆,說話、刷牙、甚至風吹,都可能誘發疼痛。每次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痛感如刀割、火燒、電灼,為一種尖銳撕裂樣的疼痛,極其痛苦,且一般止痛藥完全無效,常使患者飽受身心煎熬。 徐賢達指出,治療三叉神經痛以藥物治療為主,80%以上的患者可因藥物而得到緩解; 周女士所做的「神經血管減壓手術」,是以微創方式在耳後開一小切口,使用高倍率顯微鏡找到壓迫神經的血管後,再以墊片隔開,使三叉神經免於受血管壓迫,手術成效可達80至90%,並可保留三叉神經的功能,術後復發率低。 然而「神經血管減壓手術」並非適用所有三叉神經痛患者。徐賢達表示,若屬繼發性及三叉神經未受血管壓迫者,需與醫師討論其他適切治療;另外,若年齡太大或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也因麻醉風險高,不適合進行此手術。 「誤將三叉神經痛認為牙痛而拔牙的病患,臨床上時有所聞,但劇烈陣發性的三叉神經痛,與持續性的牙痛仍有所分別。」徐賢達建議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的牙齒或臉部劇烈陣痛,可找神經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以免延誤治療,影響身心健康。

Read More

運動骨折不想開刀 水介質震波助骨生長

郭文華醫師以水介質震波治療椎弓骨折,讓患者緩解疼痛且骨折加速癒合中。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位40歲的女性上班族,從小就為坐骨神經痛所苦,近日更嚴重到只要輕微動作就疼痛,苦不堪言,經就醫檢查發現,有椎弓陳舊性骨折伴隨脊椎滑脫,原來她因小學時練體操受傷所致;由於她不想手術,運動醫學科郭文華醫師建議接受水介質震波治療,經過三個月療程,不僅緩解她多年來的疼痛,還促進骨細胞生長,形成骨痂,顯示骨折加速癒合中。 收治病例的郭文華醫師指出,經診斷及X光檢查發現,她的腰椎第四、五節間的椎弓陳舊性骨折,以致引起腰椎第四、五節與腰椎第五、薦椎第一節之間,共有兩處腰椎滑脫。這位患者只要一動就痛,時常反覆發作,因此不但不敢動,甚至僅能選擇輕量的行政工作,且只要遇上抬拿物品,她就使不上力,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活動力。 期間她接受郭文華醫師有學理基礎的新式整脊復位技巧,徒手將滑動脊椎骨推回原位,讓她剎那間不痛,如釋重負,暫解困擾。但因她病根為椎弓陳舊性骨折,斷根之本仍屬手術內固定治療。 考量患者不想手術,又希望達到讓骨頭生長的願望,郭文華醫師建議她接受水介質震波治療,藉由聚焦式震波輸出能量,直達深層的椎弓骨折部位,以刺激骨折生長反應,啟動增生與修復作用。尤其在治療過程時,不用住院,門診即可接受治療,治療中少有疼痛感覺。 郭文華醫師指出,水介質震波的效用包括,可增加血管增生、血流加大,增加新陳代謝,促進組織細胞修復,縮短骨折癒合的時間。因此患者在約三個月接受共八次的震波治療後,發現骨折處的骨細胞分裂生長,已出現血塊及骨痂,亦即顯示骨頭正在加速生長當中。一般骨折癒合則約需花費三個半月至六個月。而長年以來困擾她的一動就痛窘況,也獲得緩解。

Read More

男胸肌變巨乳 女乳症作怪

醫師洪敏翔說,男性女乳手術十分成熟穩定,可用很小傷口解決男性外觀體態困擾。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50幾歲男子吃胃潰瘍的藥長達8年,最近發現胸部變大,而且大小有如女生B罩杯,外觀體態的問題,讓他很鬱悶又沒自信心,就醫發現「男性女乳症」作怪,經手術改善外型體態美觀。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洪敏翔指出,男性女乳症在整形外科門診是很常遇到的男性困擾之一,有九成五患者不明原因所造成的,其他原因包括肥胖、系統性疾病、內分泌失調、腫瘤及藥物。 男性女乳症是指男性身體外觀上有像女性一樣的胸部,包括胸部激凸、乳暈過大、乳腺脹痛等症狀,不僅影響體態外觀,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缺乏自信而導致自卑駝背,不敢穿貼身或淺色衣服,也不敢赤裸上半身游泳。 傳統上採用乳腺切除手術來處理男性女乳症,但易造成傷口過大(至少3公分以上)、疤痕明顯、凹凸不平等後遺症,因為手術方式較具侵入性,術後常須放置引流管且術後恢復期也較長。 洪敏翔說,近年整形手術技術日新月異,現以複合式手術為主流處理方式,搭配抽脂及乳腺切除;相較於傳統乳腺切除手術,不僅傷口較小(0.5-1.0cm)疤痕也不明顯,加上恢復期短,術後的美觀程度也理想許多。

Read More

照電光護健康 終結結核

嘉義縣舉辦「照電光.護健康」結核病防治宣導活動。(記者張誼攝) 記者林有清、張誼∕綜合報導 響應324世界結核病日,花蓮縣衛生局昨天以「分秒必爭、結核消聲」,宣示終結結核的決心;嘉義縣長翁章梁則帶領第一線公衛人員,邀請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李翠鳳和朴子醫院院長賴仲亮在六腳鄉舉辦「照電光.護健康」結核病防治宣導活動。 花蓮縣衛生局以胸部X光檢查,持續全面篩檢找出結核病人。(記者林有清攝)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花蓮結核病發生率由2005年每10萬人口137.8人,下降至去年每10萬人口54.7人,降幅達60.3%。衛生局今年除了持續全面篩檢找出結核病人進行治療外,更重視結核病接觸者進行胸部X光檢查,透過初步接觸者追蹤檢查找到感染源,早期轉介至醫院接受治療,阻斷社區傳染鏈。 嘉義縣衛生局指出,轄內109年度胸部X光巡檢有2萬494人參加,發現異常830人,轉介就醫14人確診結核病,多數無明顯結核病症狀。局長趙紋華請民眾善用3+1村里行動醫療活動,檢查胸部X光,打造健康樂活的無結核「嘉」園。

Read More

台中慈醫院長帶頭打疫苗

 AZ疫苗開打,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24日視察檢閱疫苗施打動線與流程,並率先接種驗證疫苗安全性。 簡守信表示,根據歐美的經驗,施打AZ疫苗後倦怠、發燒等症狀過2天比較明顯,嚴重的血栓發生狀況很低,對東方人也比較少。    (圖文∕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延緩認知衰退 失智長者動手包潤餅

醫院人員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長者一起動手做潤餅,透過回憶及經驗分享,讓長者重拾自我成就與意義感。(郭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推動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由院長鄭雅敏與中西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長者一同動手做潤餅,透過回憶清明時節及做潤餅的經驗分享等,讓長者重拾自我成就與意義感。 包潤餅活動在國欣護理之家舉辦,現場布置成古早潤餅攤,潤餅菜單的食材選擇及烹調,均依營養師建議及長者的需求進行設計,以鹽水雞絲取代傳統潤餅裡油膩的五花肉,不只減少肥肉的攝取,還可吃到高蛋白營養,保持營養均衡。 另外,還準備紅蘿蔔、豆芽菜、高麗菜、蛋皮、豆干等,符合少油、健康及高齡者容易食用的軟質食材,讓長者好咬、好吞嚥。郭綜合表示,所有的食材皆為半成品,由長者參與簡易備料包含手撕雞、蔬菜切絲到包潤餅等過程,完全讓長者自主發揮,做出屬意、獨一無二的潤餅。 包潤餅過程中,蔡姓阿嬤分享心得說,好吃的秘訣就在於加了花生粉後,具畫龍點睛效果,鹹鹹甜甜的味道令人吃了還想再吃。活動除了讓長者用五感享受自己動手DIY的樂趣,更串連起與團體成員、家屬及醫療團隊的互動情感,製作出的「古早味潤餅」所蘊含的不單只是食物、憶佳節,也能達到認知促進、延緩失能的效果。

Read More

阻隔飛沫傳染 保護新生兒 嘉基贈1000個防護面罩

嘉義市長黃敏惠(左2)致贈感謝狀給嘉基院長姚維仁(右2)、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周信旭(右1)。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姚維仁率領所屬團隊響應嘉義市政府舉辦「疼惜咱ㄟ紅嬰仔、送防護面罩當見面禮」活動,捐贈新生兒防護面罩1000個,由市長黃敏惠代表接受,營造「保護新生兒、阻隔飛沫傳染」的安全環境。 黃敏惠表示,感謝在姚維仁的領導及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周信旭的研發下,面罩代表對孩子照顧的貼心與用心,嘉義市的寶貝戴上它進出醫院打預防針,就能多一層保護。 姚維仁表示,周信旭覺得小孩子是國家未來主人翁,才有新生兒防護面罩的想法。一開始用3D列印及手工製造,產量有限,就請廠商開模、製作,開始量產,照顧更多人。 嘉基小兒科主任周信旭表示,感謝院方支持創新,鼓勵「只要你有任何想法,不用計較背後成本,就放手去做」的理念,在院長支持下,在智慧醫療方面會幫助市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衛生局醫政科長王鳳玉表示,新生兒父母任何一方設籍在嘉義市,已委託接生醫療院所免費贈與;在外縣市出生的寶貝,歡迎家長在上班時間與衛生局醫政科聯繫。

Read More

頸痛手無力 國中男罹脊髓腫瘤

國中生阿國頸部疼痛、左手舉不起來,就醫檢查居然是脊髓腫瘤蔓延,從腦幹延伸到頸椎第7節有巨大腫瘤。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國中生「阿國」頸部疼痛,2年前左手舉不起來,吃藥復健半年,病況時好時壞。因為上肢無力、走路緩慢,輾轉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檢查,居然是脊髓腫瘤蔓延,從腦幹延伸到頸椎第7節有巨大腫瘤,歷經17小時高難度腫瘤移除術及化療後,至今1年沒有復發,日常生活也可自理。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兒童神經外科主任鄭宇凱表示,「阿國」因為脊髓腫瘤嚴重壓迫正常神經,影響四肢力量與平衡感。去年5月接受手術,由於腫瘤深及腦幹及頸脊髓內部,稍有閃失不是癱瘓就是無法自行呼吸,變成一輩子臥床。 鄭宇凱說,長達17小時的手術時間除了盡量移除腫瘤,也避開可能造成神經永久損傷的部位,阿國術後呼吸正常,不須接受氣切手術及使用呼吸器,四肢手腳力氣也逐漸恢復。腫瘤病理報告顯示是毛狀膠質細胞瘤,經施以6次化療,術後近1年沒有復發,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已經回學校上課。 阿國歷經17小時高難度腫瘤移除術及化療後,至今1年沒有復發,日常生活也可自理。(記者陳金龍攝) 鄭宇凱指出,兒童脊髓腫瘤非常少見,占所有神經腫瘤約0.5~1%,其中90%是膠質細胞瘤,以惡性居多。早期症狀大多只是頸部或背部疼痛,症狀反覆,並無特異性,相當容易被忽略;當腫瘤侵犯範圍逐漸擴大就會產生肌肉無力、漸進性脊椎側彎、步態不穩、肌肉僵硬及痙攣等現象,才會發覺異常。 他說,這類腫瘤多是神經系統長出,與正常神經無明顯界線,手術時單靠外科醫師眼睛判斷界線,極容易傷及正常神經,造成病患永久神經損傷。此外,阿國就診時腫瘤已從腦幹延伸到頸椎第7節,包含心跳、呼吸、血壓、吞嚥、四肢手腳力氣等功能,手術難度極高,須由外科醫師及完整的手術及術中神經監測團隊才有辦法診治。術後的化療、放射線治療也須有經驗的醫師參與,整個治療的過程才算完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