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愛人間 婦人病逝捐出眼角膜

謝姓婦人往生捐出眼角膜,遺愛人間。 (記者劉春生翻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雲林基督教醫院19日表示,一名不敵病痛而離世的謝姓婦人,生前健保卡加註器捐同意簽署,家屬雖不捨,但願意讓她一圓心願遺愛人間;經雲基及彰基總院醫護團隊評估可以捐贈眼角膜,即於前天深夜完成她的遺願。 雲基醫院鄭清源院長指出,近年來雲基持續推廣器官捐贈,雖然簽署捐贈人數持續上升,但這卻是今年第一起眼角膜捐贈成功的案例,目前等待器官移植挽救生命的病人依舊眾多,呼籲社會大眾,踴躍響應器官捐贈的助人理念,讓生命光輝可以永續長存。 社工室黃茄苡社工師表示,一旦啟動器捐流程,需全體動員分秒必爭,共同努力完成器捐者與家屬的心願。如有器官捐贈意願的人,平時可以向親友表達捐贈的想法,建立共識,也可索取器官捐贈同意書預先簽署,萬一發生危急情況,由親友們來協助完成心願,讓生命永續。 她並指出,器捐者除能受惠等候移植者,如果捐贈當下有5等親以內親屬在等候器官捐贈,且醫學考量也適合,可優先獲得移植;另外,完成捐贈者若日後有3等親內的家屬需要器官移植,也可優先獲得其他大愛捐贈者捐出的器官。

Read More

眼睛好乾 竟是紅斑性狼瘡作祟

林馥郁表示,婦人「乾眼症」就醫才驚覺是紅斑性狼瘡惹的禍。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42歲陳小姐因長期眼睛疲勞、乾澀、有異物感、流淚,有時甚至視力模糊。經台中榮總醫院嘉義分院眼科林馥郁主任檢查後診斷為乾眼症,進一步抽血檢驗診斷出亦患有紅斑性狼瘡,原來紅斑性狼瘡才是造成陳小姐乾眼症的元凶,陳小姐經眼科及免疫風濕科治療,眼睛的不適症狀大有改善,並持續門診追蹤。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眼科主任林馥郁表示,台灣表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有乾眼症;乾眼症可能因為眼睛淚液分泌不足或者油脂層分泌不良或不足。診斷乾眼症採用「淚液分泌測試」,正常5分鐘內淚水分泌量可沾溼試紙達10mm。一旦淚液分泌少於5mm,可確診為乾眼症。 醫師說,乾眼症屬於慢性病,不會根治,也常見合併其他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的乾燥症、甲狀腺眼疾或紅斑性狼瘡等。若長期不治療可能導致角膜破皮,更嚴重者易發生角膜潰瘍或穿孔等狀況發生,因此治療乾眼症需對症下藥,並定期追蹤檢查,以免惡化影響視力。 乾眼症治療的方式最普遍為開立人工淚液和局部類固醇眼藥水給予病患使用。此外,避免長時間盯著3C產品、書本,保持睡眠充足,休息時可閉著眼睛休息或是熱敷,也可在室內擺放植物、魚缸,增加環境濕度,避開風大的地方,騎摩托車戴全罩式的安全帽,及冷氣口不對著眼睛等,都是預防乾眼症的好方法。 林馥郁主任提醒,除了3C族易罹患乾眼症外,另外年長者或長期待在冷氣房、長期配戴隱形眼鏡、藥物誘發等都可能減少淚水分泌,而導致乾眼症;而停經後的女性因荷爾蒙改變,也比較容易罹患乾眼症。

Read More

新生兒免費聽篩 把握黃金期治療

我國出生3個月內的新生兒,政府都有提供免費聽力篩檢。(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根據醫學界的建議,寶寶出生後24-60小時內要作聽力篩檢,以免錯失幼兒語言發展黃金期。台南市衛生局說,聽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孩子透過聽到、看到、摸到,慢慢學習並模仿成長,我國出生3個月內的新生兒,都有提供免費聽力篩檢。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至4,已高於許多先天性代謝疾病,衛生局人員平時在做電話追蹤時,最常聽到家長以「忙於工作」、「很難請假」、「孩子應該有聽到」等理由,拒絕帶幼兒去做確診。 新生兒聽力篩檢是透過敏感度及精確度都極高的工具aABR(自動型聽性腦幹反應)來執行,當出生後2次aABR都沒通過時,會儘速安排孩子到具確診能力的醫院以ABR(診斷式聽性腦幹反應)來確診。若確定孩子有聽損狀況,醫師將安排一系列相關追蹤及檢查,以確保孩子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衛生局提醒,家長辛苦忙碌工作,都是為了賺錢養家,更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千萬別因一時的疏忽,致寶寶聽不到我們對他說「我愛你」。

Read More

確診破千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9日新增6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累計確診個案共1004例,突破千例大關。圖為台北街頭一景,民眾外出戴口罩防疫。   (圖文∕中央社)

Read More

岩藻糖化乳寡糖 減輕嬰兒腹瀉

游景晴鑽研人乳寡糖多年,母乳配方新突破。(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副教授游景晴鑽研人乳寡糖多年,近日開發一套快速合成方法,製造出多達22種天然人乳寡糖,更包含能減輕嬰兒腹瀉的岩藻糖化乳寡糖。這項重大突破今年3月發表於國際有機化學與催化類頂級期刊;未來中正團隊將投入量產研究,可望應用添加於市售配方奶粉,成為有效的母乳替代品,也將有助於國內小兒、腸胃醫學研究。 母乳能保護嬰幼兒腸道健康,是因為母乳中的寡糖能刺激腸道益菌生長、抑制壞菌滋生,但人乳寡糖主要存在於母乳,較難從自然食物取得。 中正團隊發現可用酵素合成乳寡糖,成功製造22種與天然結構相同的乳寡糖。游景晴說,不同酵素有特定喜好反應的化學分子,當寡糖化學結構有兩個以上相同的分子,變得很難控制酵素反應得到特定的乳寡糖,「所以我們在寡糖上多裝了一個純化小分子,就好像便利貼一樣,偽裝成酵素不喜歡的區域,讓酵素不願靠近,但不影響整體催化。」 此次中正團隊技術可合成最多12個單糖組成的乳寡糖,將能做為基礎糖生物學、小兒醫學、腸胃醫學、免疫學等研究材料,目前也投入量產研究。游景晴說,在國外,6個以上單糖組成的岩藻糖化乳寡糖,光是每毫克的市售價格就高達近2千美元,未來中正大學不排除與台灣廠商合作,研究成果期待可添加在市售配方奶粉,有效替代母乳,降低仰賴國外進口的生產成本。 此外,看見這2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游景晴表示,乳寡糖有許多糖體結構與各類病毒細胞表面受體相似,可當作病原體的誘餌,能有效預防感染。

Read More

母嬰看牙 高醫限期免掛號費

高醫響應「世界口腔健康日」,推出限時3週孕婦及嬰幼兒口腔檢查免掛號費措施。(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為響應全球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及配合即將到來的兒童節,22日起至4月12日為止,準媽咪及15歲以下嬰幼兒與孩童持健保卡至該院兒童牙科就診,可享免掛號費之福利,但仍須付健保部分負擔。 高醫兒童暨特殊需求者牙科主任蕭思郁表示,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出入公共場所經常帶著口罩,但口腔清潔仍不容忽視,嬰幼兒從長第一顆牙齒起,就須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並養成餐後潔牙及善用含氟牙膏習慣,才能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另外,懷孕婦女因進食次數增加、孕吐及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容易引發牙蛀蟲侵入,甚至影響胎兒健康,也要做好口腔衛生。 活動期間,請準媽咪及15歲以下嬰幼兒與孩童把握機會,接受口腔健康檢查,達到「從小保護牙,老來不缺牙」概念。歡迎來電(07)312-1101轉7008,預約診療時間,由高醫兒童牙科團隊替媽媽、寶寶照顧牙齒健康。

Read More

境外移入+8 今年單日新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8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宣布,新增8例新 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累計確診個案已逼近千例大關。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8日指出,新增8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創今年境外移入最高紀錄,分別自阿曼(案992)、菲律賓(案993、994、995)、埃及(案996、997)及越南(案998、999)入境,累計確診個案達998例,逼近千例大關。 指揮中心說明,案992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2月1日至阿曼工作,5日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至防疫旅館檢疫。14日起陸續出現嗅覺異常、喉嚨癢及咳嗽症狀,16日發燒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18日確診。 案993、994、995為菲律賓籍30多歲移工,分別為1男2女,3日搭乘同班機來台,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16日檢疫期滿前採檢,18日確診,入境至今均無症狀。 案996、997為本國籍40多歲女性,5日至埃及奔喪,前者10~15日陸續出現咳嗽、喉嚨痛、倦怠、嘔吐、腹瀉及發燒症狀;後者於13~16日出現鼻塞、咳嗽及腹瀉症狀,均未在當地就醫。 2人16日返國,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因主動聲明有症狀,入境時於機場發燒篩檢站攔檢。案996因症狀較嚴重,自機場後送就醫採檢;案997症狀較輕微,於機場採檢後至集中檢疫所,2人均於18日確診。 案998、999為中國大陸籍30多歲男性船員,去年12月下旬自台灣出境,返台前曾於1月4日~2月3日在越南2處港口停泊,2月8日入境台灣後至防疫旅館檢疫至2月22日,2月23日返船自主健康管理;2月26日因案954確診,2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並進行居家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因預計返回大陸,16日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18日確診。

Read More

七兩兩原則 hold住血壓

三三讀書會本月邀請張富全(右4)醫師主講「高血壓治療與指引」,且合併舉辦慶生會,會員們出席踴躍。(記者姚正玉攝) 記者姚正玉∕台南報導 台南市三三讀書會3月份邀請知名醫師張富全主講「高血壓的治療指引」,他特別傳授大家「七兩兩」原則,一週量「七」天血壓,每天上下午各「兩」次,每次隔「兩」分鐘,讓血壓記錄提醒自己控制血壓;張醫師深入淺出的血壓保健知識,讓會員們都覺得很受用! 三三讀書會每月第3週的週三進行聚會,本月17日由會長陳苡銜邀會員黃琴孋的另一半張富全醫師主講,活動地點選在德安百貨四樓「木火」餐廳且合併舉辦慶生會,會員們出席踴躍,張富全將演講費回捐會務,總顧問查名邦也捐出1萬元響應,場面溫馨熱鬧。 在基層診所第一線醫療保健有30多年經驗的張富全表示,隨著台灣人口的老化,預估到2025年台灣超過65歲以上人口將占20%以上,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當中最常見的「高血壓」,將是21世紀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張富全說,血壓的數值是我們人類生命表徵4大項(血壓、心率、呼吸次數、體溫)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數字。在40歲到65歲當中高血壓的發生率占人口數的28%;65歲以上罹患高血壓的盛行率將來到60%以上;人的一生當中有90%的機率都會罹患高血壓。高血壓的併發症最常見就是: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腎衰竭,因此血壓的穩定控制是預防腦中風有最直接的效果,臨床的實證醫學也確實顯示血壓的高低與腦中風的發生率呈線性的關係。 張富全也特別叮嚀,除了量血壓之外,也要減鈉、限酒、減重、戒菸、節食及運動的好習慣,不只可以降血壓,也可以延緩開始使用降血壓藥的時間。

Read More

疾病算命!基因檢測 掌握罹心血管疾病風險

42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做精準基因檢測,發現他有載脂蛋白E(APO E)基因,容易有心臟疾病,其實可以提早預防。(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臨床資料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血管比正常人老10歲,容易發生心臟血管疾病,以前只能從身高體重血壓等評估,台中榮總和中研院合作進行精準醫療檢測TPMI計畫,透過精準基因檢測,找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值,提早發現,提早預防。 近年來已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較容易有心臟血管疾病險,包括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都可能發生,主要因為慢性關節發炎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粥狀動脈硬化,也會造成低密度(壞的)膽固醇增加,心血管風險將會加倍。 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病人中,過去被認為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並沒有辦法十分有效的預測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些因子包括:身體質量指數,類風濕性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等,因此一個有效可以評估RA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重要的。 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一銘說,一名42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病10年,病情控制好、血壓、血糖都正常,卻在去年嚴重心肌梗塞,回診抽血,做精準基因檢測,發現他有載脂蛋白E(Apo E)基因,容易有心臟疾病,其實可以提早預防。中榮和中研院合作,進行精準醫療檢測TPMI計畫,以10種常見臨床疾病做基因檢測,將蒐集全台百萬人,提早發現預防,有如疾病算命。 中榮指出,目前收案7萬人,發現有高膽固醇基因1%、痛風有0.5%,在4、50歲會出現偏頭痛、小血管栓塞,早發性中風、血管性的失智症,這和人類帶有基因變異有關,而15%人帶有尿酸不易代謝的基因,容易痛風、心臟病,腎臟病,這也是過去傳統做風險因子所做不到的。中榮提供免費精準醫療檢測,用基因資訊輔助風險評估,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加入,抽血完1年,就可收到完整報告。

Read More

改名鮭魚 瘋全台 醫:過量生食 有礙腸道健康

鮭魚最有價值物質之一Omega-3脂肪酸,有助擺脫身體發炎,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最近有家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造成全台逾百人改名「鮭魚」話題,台南市立醫院說,多吃富含Omega-3的鮭魚、秋刀魚,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項好處,但不宜生食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影響腸道健康。 南市醫營養師張麗娟表示,鮭魚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包括各種蛋白質,維生素如維生素A、B、D和磷、鈣、鐵等礦物質;鮭魚中最有價值的物質之一是Omega-3脂肪酸,有助擺脫身體發炎,不但能夠對抗腸道過敏,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她說,含有Omega-3的魚類如深海鮭魚,但由於大型海魚重金屬含量高,建議每週吃2次,每次的量約在2-3份,大約是60-90公克,建議與小型魚如鯖魚、秋刀魚交替食用。 風濕免疫科醫師鄭傑夫也指出,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可降低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地中海式飲食的原則,包括每餐以蔬菜、水果、全穀、豆類、橄欖油、堅果為主,可添加香草或辛香料取代人工調味料。每週至少2-3餐有魚,最好是油脂豐富的魚,例如秋刀魚、鯖魚、鮭魚,可適量攝取禽肉、蛋,與乳製品。每天平均攝取0.21克以上omega-3,相當於每週至少食用100公克油脂豐富的魚,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風險35%。 張麗娟說,素食者可藉由亞麻仁子、奇亞籽、海藻類等補充Omega-3,蔬果和牛奶也不可少,因為蔬果中含有維生素B群和具有抗氧化的維生C和E;蔬果中還含有維生素B6,可以使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代謝,牛奶中不只有鈣質,還有維生素B2,也應該要每日攝取。攝取優質的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等,才是健康飲食原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