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測試6+1 陳時中:接種沒時間表

AZ疫苗上週抵台,這批疫苗正由食藥署進行封緘檢驗,陳時中表示目前進度順利。 (資料照,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AZ疫苗上週抵台到貨11.7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8日表示,這批疫苗正由食藥署進行封緘檢驗,目前進度順利,檢驗完畢就會開始施打,但還沒有時間表。 我國向AZ藥廠洽購的1千萬劑新冠疫苗,第一批11.7萬劑上週到貨,陳時中表示,疫苗檢驗有6項國際通用的檢驗項目,1項是我國自行要求的項目。至於何時可以開始替第一順位的醫護人員接種?他說,目前還無法確認、沒有時間點。 食藥署表示,每批疫苗會依據原廠規格進行外觀、鑑別、酸鹼度(pH值)、細菌內毒素、無菌、DNA/protein比例等6項試驗,另依據我國中華藥典疫苗類產品個論規定加驗異常毒性試驗,檢驗與文件資料審查合格後核發封緘證明書,赴倉儲現場查訖封緘後放行。 陳時中表示,目前檢驗相當順利,檢驗完畢就會開始施打,但還沒有接種時間表。 至於本土疫苗廠高端疫苗的二期試驗收案卡關,尤其在高齡族群收案遇到困難。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在一般年齡層收案沒什麼問題,但高齡族群確實少了一點,希望民眾支持國產疫苗,積極參加臨床試驗,最後若仍然無法順利收案,可能會請業者變更緊急使用授權(EUA)計畫書,採分年齡層通過,但還是期待能按照原本的計畫完成收案。 至於COVAX疫苗何時到貨?陳時中說,目前取得COVAX配送疫苗的大多是開發中國家,供應廠也與付費採購國家不同,惟包含台灣在內的非聯合國會員國,也都還沒收到疫苗,但應該很快就會來。 此外,對於疫苗護照構想,陳時中表示,如果疫苗護照已被世界認可,有一定規格、方式和效果,台灣一定會採用,但目前各界都還在研議、規劃,因此在此之前還是會以「眼見為實」方式開放,這是合乎科學的。

Read More

中榮藝廊啟用 舒緩醫病情緒

台中榮總中榮藝廊啟用,展出院內醫護繪畫創作,以及歷年「中榮之美」攝影比賽得獎作品,打造暖心醫療場域。(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中榮藝廊」啟用,展出院內醫護繪畫創作,以及歷年「中榮之美」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台中榮總說,中榮總向來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因此希望打造暖心的醫療場域,期待透過中榮藝廊展出的繪畫與攝影作品,可以舒緩病人就醫時緊張及不安的情緒,拉近病人與醫院距離,創造和諧的醫病關係。 台中榮總「中榮藝廊」,透過醫療大樓連通走廊多元運用,展出作品有院內醫護人員公餘自由創作,放射腫瘤部醫師葉慧玲的院內紓壓畫畫班藝文作品,以及歷年台中榮總院慶舉辦「中榮之美」攝影比賽脫穎而出的攝影作品,宛如走入美術館。 台中榮總說,中榮總致力於醫療進步,並不斷追求創新發展,也非常重視醫院人文與藝術氣息營造,運用醫院空間營造人文藝術角落,創造空間多元價值。中榮藝廊啟用後,不但美化空間,更有助於舒緩醫護工作壓力,病患及家屬就醫時緊張情緒,一舉數得。

Read More

每天含糖飲 HbA1c飆到14.6

彰醫家醫科主任廖曜磐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須控制血糖,絕對不能漠視。(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彰化醫院家醫科主任廖曜磐指出,高血糖有多樣化的表現,每個患者情況不一,但只要血糖飆高就要治療,不能以「沒空」、「沒不舒服」來逃避。糖尿病患者必須將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7以下,數值一旦暴衝,恐造成電解質失衡、代謝性酸中毒或併發其他感染症,甚至神智不清、意識障礙、昏迷等,絕對不能漠視。 彰醫衛教室個管師邱小佳指出,近期發現接連數起個案都是喝含糖飲料所引起,其中,71歲的施先生從原本穩定的HbA1c在7以下,飆到14.6,引發頭暈及電解質失衡,住院才緩解,出院後也從原本的口服藥改為注射胰島素。施先生說,他看媳婦買了好多飲料放在冰箱,每天喝1瓶、連續10多天,沒想到那麼嚴重。 邱小佳表示,49歲賴先生的糖化血色素從7暴升到16.5,電話告訴他這很危險,要趕快住院治療,他卻表明沒有不舒服,不需住院。不少比較年輕的患者,對糖尿病漠視,沒有定時測血糖,飲食不節制,常造成血糖失控,有不少人還因此不到40歲就惡化到洗腎。 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表示,不少糖尿病患者說他們沒病症,其實口乾舌燥就是最典型的病症,但很多人不當一回事,甚至用含糖飲料來止渴,這簡直是拿命開玩笑。 彰醫營養室組長施璐筠表示,市售含糖飲料除了糖及主成分外,會加入香料,讓人常不知不覺就喝過量,很容易就超過世衛組織建議成人1天攝入糖量最多25克的量。建議渴了還是喝白開水最好。

Read More

保腸大作戰 員基籲善用篩檢

員林基督教醫院舉辦『保「腸」大作戰,一管「便」分曉』防癌暨健康促進宣導會。(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員林基督教醫院8日舉辦『保「腸」大作戰,一管「便」分曉』防癌暨健康促進宣導會,開場以當紅動漫「鬼滅」角色扮演,進行短劇宣導腸篩重要性。院長李國維提醒民眾多留意排便時間、頻率、排泄物形狀是否異常,當出現血絲或黏液,需儘早就醫。呼籲民眾要善用免費的癌症篩檢,在癌前病變或癌症的早期,爭取最佳治療成效。 員基胃腸肝膽科醫師陳洋源介紹「大腸癌預防篩檢的重要性」,他說,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1個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陳洋源表示,定期配合腸癌篩檢,結果如為陽性,其實有大多數都是息肉,只要再使用內視鏡進行切除就可以;若是早期的腫瘤也會很好處理,呼籲應定期做篩檢,才能早期抓出問題。

Read More

頭痛嗜睡 打肉毒桿菌緩解

田怡婷醫師表示,「慢性偏頭痛」患者宜遠離「3C食品」注射「肉毒桿菌」。(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從事護理工作30多歲王小姐,長期飽受慢性偏頭痛困擾,甚至因頭痛發作導致無法正常上班,醫師給予預防型偏頭痛藥物,雖偏頭痛有改善,卻因頭痛嗜睡造成工作上的困擾,經選擇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治療,目前王小姐偏頭痛發作天數和嚴重程度已經明顯下降,生活品質改善,恢復往日工作,並持續門診追蹤。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台灣約有180萬人口患有偏頭痛,其中以性病患為主。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18年將偏頭痛列為年輕人失能疾病第1名。偏頭痛最後演變成慢性頭痛,並因長期依賴藥物,造成頭痛越發劇烈。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神經內科田怡婷醫師表示,偏頭痛大部分為搏動性、單側或雙側的疼痛,每次頭痛時間會持續數個小時到數天,頭痛時通常需要休息或靠藥物才能緩解,且會伴隨噁心或想吐,畏光且怕吵的症狀,許多偏頭痛患者都有“前驅症狀”,就是預感頭痛即將發生,或者頭痛發生前有視覺閃光、看東西變形和頻繁打呵欠等,嚴重患者無法上班,並造成生活困擾。 田醫師表示,目前治療偏頭痛的藥物有很多種,急性疼痛時可以使用普拿疼、消炎止痛藥和血管收縮劑;若頭痛的次數頻繁發生,會建議依循神經內科醫師處方,每天規律服用預防頭痛的藥物;若是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時,可透過局部注射肉毒桿菌以及CGRP單株抗體注射治療。 在飲食部分,頭痛患者要注意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如香腸或接觸酒精飲品等刺激性來源,避免所謂的「3C食品」,分別是巧克力、起司及含檸檬酸的水果。此外,平常也要注意睡眠時間和作息需規律,以及工作壓力的調適,有些物理性的處置包含按摩或刮痧都可以幫助緩解疼痛。

Read More

台人入境越南確診 接觸者皆採陰

越南近日通報一例來自台灣的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個案,莊人祥7日表示,針對個案在台4名接觸者採檢,PCR、抗體檢驗均陰性,研判在國內無感染疑慮。(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越南近日通報一例來自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7日表示,經疫調,該名個案在台4名接觸者採檢均陰性,國內無感染疑慮。另對兩岸復航的可行性,須疫苗覆蓋率達到6成以上才會開始討論。 莊人祥表示,根據越南衛生部5日通報,在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有一例是自台灣入境,個案2月19日搭乘長榮航空從台灣飛往越南胡志明市,入境前有陰性證明,入境後檢驗也是陰性,直到1人1室居家檢疫期滿後才驗出武漢肺炎陽性。 對此,莊人祥表示,根據最新疫調,這名個案為40多歲男性,2月19日入境越南後,19、20日二度檢驗都是陰性,直到3月4日才驗出陽性。至於該名個案的在台接觸者共有4人,經採檢後,PCR、抗體檢驗均為陰性,研判在國內沒有感染疑慮。 此外,隨著武漢肺炎疫情逐趨緩,外界傳出蔡政府近期指派國安單位,評估兩岸復航的可行性。對此,莊人祥也表示,指揮官陳時中先前已說過,疫苗覆蓋率達到6成以上才會討論兩岸復航問題。

Read More

桃竹苗首座早療中心 明年啟用

新竹市政府七日宣布,桃竹苗首座專門為遲緩兒、身障兒設計的早療中心,將於明年提供服務。(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7日宣布,桃竹苗首座專門為遲緩兒、身障兒設計的早療中心,將座落於新竹市龍山西路身障就業大樓內,市府社會處表示、0至6歲的早期療癒是輔導慢飛兒發展的關鍵,市府為早療兒量身打造4百多坪專業中心,空間皆以弧面設計讓孩子安全探索,更有獨立感官室、體療室、空中花園等療癒空間,提供更完善的早期療癒服務,預計明年起正式提供服務。 社會處長張柔表示,過去新竹地區多是身心障礙機構兼辦早療業務,但為了讓早療兒有獨立、量身打造的空間,接受更完善的日間托育與課後照顧,市府於108年開始規劃桃竹苗地區唯一公設民營的專辦早療機構,並與建築團隊邀集早療家庭的家長提供規劃意見,經不斷的修改調整,在去年9月開工,工程預計今年中完工,明年可正式在嶄新空間提供服務,歡迎經特教鑑輔會委員評估符合資格的孩子們申請使用。 社會處表示,早療中心位於身心障礙就業大樓3樓,設計均以早療兒童的需求及角度出發,並為不同年齡、需求孩子的打造獨立教學空間,如日托教室以不規則的開口造型增加童趣,更方便家長和老師觀察兒童狀況,感官室則以設計聲光設備給特殊需求兒童多感官刺激,幫助發展;其他專業空間包括輔具儲藏室、感染管控室、療育室,都是依據師生、課程需求設計。 社會處表示,未來將由專業師資團隊,依孩子們個別能力害訓練目標設計課程,課程包含小組訓練、戶外體能課、地板滾球課、社團課、角落課等多元主題,也訓練兒童生活自理的能力。

Read More

突發性劇烈腹痛 可能腸中風

醫師為患者置放「新型覆膜支架」(紅圈處)進行重建血管手術,使腸子血液恢復正常循環供應。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小心突發性的肚子痛,可能是「腸中風」!一名患有高血壓50歲的男性,某一天突發劇烈腹痛、腹脹,送到光田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竟是罕見「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性動脈瘤」引發腸動脈供血受阻,就是所謂「腸中風」,所幸經過「新型覆膜支架」重建血管手術後,幸運撿回一命。 「上腸繫膜動脈剝離性動脈瘤」是相當罕見腸動脈病變,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部醫師黃獻正強調,如沒有即時救治、錯過治療黃金期,導致腸子已經缺血壞死、破洞,恐引發致死率極高的腹膜炎,以及敗血症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等,也因此被喻為難治雄的疾病。 傳統的腸道接管手術方式是開膛剖肚,必須在黃金6到8小時內及時接上血管,以免上腸繫膜動脈無法供應整個腸子的血液,出現腸壞死。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神經放射診療科醫師嚴寶勝表示,這名患者因患有高血壓病史,屬於血管動脈硬化的高危險族群,更提高手術的風險。 他說,該院為患者進行「新型覆膜支架」重建血管手術,運用於剝離性動脈瘤的治療,不需開刀,只需將導管放入真管腔血管內,使剝離處貼合,重建阻塞的血管,可立即恢復血流,讓腸子血液正常循環供應,也免除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危機。 另一名68歲的婦人同樣有高血壓病史,因腹痛緊急送急診治療,電腦斷層發現腸子血管阻塞,立即安排「新型覆膜支架」手術,定期回診恢復情況穩定。嚴寶勝指出,「只要能迅速診斷病因,支架手術並不困難。」光田綜合醫院擁有少數醫學中心具備的血管支架置放技術,目前兩名成功的案例術後狀況均十分良好。 上腸繫膜動脈是消化器官的主要血液供應者,血管主要由內膜、中層、外膜所構成,所謂「剝離」是指在血管內膜破了一個洞,使血液灌到中層假管腔,造成真腔受到壓迫,真腔動脈內的正常血液愈來愈少,管徑愈來愈窄或完全阻塞,因而引發腸中風。 嚴寶勝提醒,相較於腦中風和耳中風,腸中風發生機率較低,動脈剝離更是罕見,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問題,高血壓、血管硬化都是病因,建議民眾平時應控制血壓,多注意正常規律生活起居、適當的運動,降低病發率。

Read More

傅雲慶接任中榮副院長

國際小兒心臟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傅雲慶,接任台中榮總副院長。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國際小兒心臟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傅雲慶,由行政院退輔會公布接任台中榮總副院長,今(8)日重回中榮體系。傅雲慶曾創下許多全球第一,包括93年亞洲首例利用心臟內超音波修補心臟破洞可免開刀、免全身麻醉;96年全球兒童首例經由頸靜脈裝關閉器手術,他也是補心臟破洞最快5分14秒記錄保持者。 傅雲慶曾在中榮任職28年,3年多前在兒童醫學部部長任期退休,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延攬擔任兒童醫院院長,在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1月中旬上任之後,全力打造台中榮總為全台最強醫學中心,陳適安極力邀請下,傅雲慶同意重回台中榮總,與昔日同仁繼續打造台中榮總為國際心臟醫學重鎮。 傅雲慶於1989年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於2003年取得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後,獲行政院公費補助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及哈佛大學附設兒童醫院進修最新的心導管技術,師從世界兒童介入性心導管大會主席Ziyad Hijazi教授,學成歸國即成立介入性心導管團隊,以免開刀的方式為心臟病童解決痼疾。 介入性心導管治療的優點是免開刀、時間短、恢復迅速,通常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傅雲慶常受邀至國外演講及示範手術,更有不少患者專程來台求治。 傅雲慶說,擔任中國醫大兒童醫院院長時雖有繁忙的行政工作,仍開4個門診,回到中榮後仍在有2個門診與一整天的心導管門診,仍致力於臨床醫療工作。

Read More

治療心絞痛利器 心臟震波儀 助支架男輕鬆長跑

小港醫師蘇河名示範心臟震波治療。(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63歲楊先生是長跑好手,3年前因活動時胸痛裝了2支心臟支架,得知小港醫院率全國之先引進心臟震波儀器,經過完整9個療程後,讓他的運動能力更加進步,無論是游泳或半馬,都顯得更加輕鬆寫意。 心血管病變占據我國十大死因前3名。尤其是缺血性心臟病和心肌梗塞,常瞬間奪走病人的性命。港醫斥資約1900萬由瑞士引進全國第一台同軸定位心臟體外震波機器,針對難治型心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衰竭病人給予額外輔助治療。 港醫內科主任蘇河名表示,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低能量的震波,在心臟超音波的導引下按摩心臟的肌肉。短期的效果,會擴張冠狀動脈血管,增加血流;長期而言,會刺激新生的小血管產生,增加心肌灌流,改善心肌缺氧,進而改善心絞痛及提升心臟功能。 蘇河名說,引進到現在共有314人次接受治療,平均每月約50人次,病人接受度高,治療反應也不錯。 37歲柯先生3年前打籃球時,心肌梗塞突發,至院接受緊急心導管治療,前後共置放5支藥物支架。大管徑的冠狀動脈經支架治療後,已得到大幅改善;但可能是糖尿病的關係,3條冠狀動脈遠端殘餘很多小血管的病變,只能先靠藥物治療。接受震波治療完成9次療程後,胸悶吸不到氣的情況已大有改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