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素素看 營養hen可以

以胡蘿蔔、小黃瓜、蛋皮、香菇等隨手可得當季食材做成的素湯圓,雖然清淡,卻富含營養幫助健康。(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正月15鬧元宵,春節將綻放慶典結束的火花。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思儀結合傳統吃湯圓習俗搭配節氣,簡單又營養的素食湯圓料理。 今年元宵節跟在雨水節氣後面,還是冬春交接的季節,冬天的濕氣沒有完全去除,大家剛過吃喝飽足的春節,吳思儀醫師建議飲食可以稍微清淡,為強健脾胃做準備。 吳思儀醫師選擇市面上容易看得到的當季食材,準備需要的材料有:乾香菇3至5朵、紅蘿蔔少許、板豆腐一塊(可以買市售盒裝豆腐半盒)、雞蛋一顆煎成蛋皮、紅白小湯圓適量,另外根據個人喜愛的青菜適量、調味料選擇醬油少許、鹽巴少許、芝麻油少許、白胡椒粉少許,可根據個人食量斟酌食材份量。 吳思儀分析,黑芝麻性味甘、平,可補肝腎、潤五臟且有潤腸功能。紅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食材,需借由芝麻油才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曝曬乾燥後的香菇會產生維他命D2,能幫助人體的筋骨健康。豆腐及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加上青菜含有纖維質,可維持腸道健康,幫助排便順暢。白胡椒則可增加食慾、暖胃散寒、協助消化。這些食材做成料理,清淡卻富含營養能幫助健康。 吳思儀醫師提醒,開年起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攝取營養均衡食物,有助整年身體健康。(記者徐義雄攝) 吳醫師教導料理作法:先用冷開水泡開乾香菇,泡香菇的水可以留著不要丟,稍後可以煮湯圓。另外,把紅白小湯圓放入滾水煮至8分熟,撈起浸泡冷開水備用。泡開的乾香菇、紅蘿蔔、板豆腐及蛋皮都切成絲。然後,香菇、紅蘿蔔、芝麻油,一起放進炒鍋,開小火慢慢炒香,再加入豆腐及蛋皮一起拌炒。最後,炒鍋加入香菇水,補上適量白開水,大火煮滾後,加入8分熟的紅白小湯圓。然後,放進青菜,再依個人口味使用醬油、鹽巴及白胡椒粉調味。等青菜及小湯圓都熟了,關火即完成。 吳思儀提醒,小湯圓由糯米製成,成分是澱粉,糖尿病人要注意食用量,避免血糖上升。糯米類製品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造成腸胃負擔,一般人也要注意食用量。

Read More

嬰注意!3月下旬 腸病毒首波流行期

醫師宋玉蘭提醒,孩子臀部出現紅疹,除常見的尿布疹也有可能是腸病毒感染導致,提醒家長注意。(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規定,然而嬰幼兒難以配合戴口罩跟洗手,仍是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跟糞口傳染疾病的高危險群,台南市安南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宋玉蘭特提醒,3月下旬將進入腸病毒第一波流行期,家長應注意。 腸病毒可經由腸胃道傳染(如糞口、被汙染的食物)、呼吸道傳染(打噴嚏或咳嗽飛沫)等途徑傳染,好發於5歲以下孩童,腸病毒也可能入侵心臟、腦部進而引發重症,一旦產生嚴重的併發症,腸病毒的死亡率可高達3成。安南醫院於農曆年前就曾有罹患腸病毒感染的嬰幼兒來門診就醫。 宋玉蘭表示,腸病毒往往每年3月下旬開始流行,5、6月達高峰,暑假期間盛行率會開始下降,9月開學後又會再度流行。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無症狀或輕症,部分症狀表現為庖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也會引起急性淋巴結性咽炎、流行性肌肋痛和發燒合併皮疹等。

Read More

80cm箭矢射臉 男童險爆眼

長約80公分的箭矢插入男童右臉頰,差一點穿過眼睛、傷及顏面神經;經手術移除異物與清創後,男童已無大礙。  (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縣1名7歲男童和哥哥在住家旁空地玩弓箭時,不慎被長約80公分的箭矢射入男童右臉頰,家屬趕緊將他送醫,箭頭差一點就穿過眼睛、傷及顏面神經。經手術移除異物並清創後,男童已無大礙。醫師呼籲家長為孩子慎選玩具,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傷害與危險。 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該男童和哥哥一起玩弓箭,玩著玩著,箭矢飛噴插入小男童的右臉頰。男童的阿公剪斷部分箭身,立即將他送醫。外科醫師許家榮說,異物從右臉進入,導致男童右臉頰與顴骨周圍穿刺傷,安排手術拔除異物。 許家榮提醒,當異物留在身體、尤其顏面部時,切勿任意拔除。因為臉部的血管較豐富,易導致出血;需確認其傷口位置、深度,評估受傷情形後再進行處置。許多嚴重的顏面創傷可能會導致左右對稱失衡,或眼、耳、鼻、嘴唇等器官變形、缺損等,也可能造成視力受損、顏面神經異常等問題。 男童母親表示,過年期間帶孩子逛夜市,看到弓箭射氣球遊戲的攤位,小孩玩完之後意猶未盡,常吵著要玩,於是網購了弓箭組。放假期間孩子在戶外空地遊玩,沒想到大人暫時離開,意外就發生了。 醫師指出,由於箭矢尖銳,且弓箭發射時射擊力道強勁,一旦誤傷到眼睛或其他器官,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為保護兒童安全,家長應為孩子慎選玩具;如果進行弓箭相關運動時,也應到安全場地,甚至到專業的射箭場地進行,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傷害與危險。

Read More

元宵節吃2顆包餡甜湯圓 應減半碗飯量

傳統元宵節,國人都吃元宵的習俗,中壢天晟醫院代謝手術中心梁嘉麟營養師(圖右)建議要減量以免一整天的熱量爆表。(記者丘安翻攝)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元宵節國人都吃湯圓習俗,祈求來年可以圓圓滿滿,25日中壢天晟醫院代謝手術中心梁嘉麟營養師提出建議,元宵節當天如果要吃湯圓,那主食就要減量,老人或需控血糖的民眾更要減量酌食。 26日是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現在很多家庭都不再自己搓揉湯圓,湯圓更是五花八門,為滿足口慾,更加放很多內餡,讓熱量提升不少,中壢天晟醫院代謝手術中心營養師梁嘉麟25日表示,不論是哪一種湯圓,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比例是由醣類所組成的,而且有時一顆的熱量也不少,例如包餡的鹹、甜湯圓大致4到5顆就等於1碗白飯的熱量,因此食用時,建議當天的主食減量,因為吃了兩顆包餡的甜湯圓,飯量應減少半碗,以免一整天的熱量爆表。 梁嘉麟營養師建議直接以清水烹煮,減少甜湯烹煮時再額外加入的精緻糖,煮小湯圓的甜湯也以減糖為佳,湯底除了糖水也能選擇牛奶、豆漿,這樣可補充蛋白質外也別具風味,也可加入白木耳使口感豐富,其中的膳食纖維不僅能增加飽足感疫能維持腸道的機能,由於湯圓是糯米製品,提醒您胃腸不好的人須斟酌食用。

Read More

大林慈濟獲贈紫外線消毒機器人

企業捐贈3台紫消機器人予大林慈濟醫院,添防疫利器。(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企業、醫療團隊聯手防疫護台灣。聯華電子捐贈大林慈濟醫院兩台紫外線消毒機器人,而消毒機製造商MEDILAND鼎眾受聯電善心感召,決定加碼1台。院長賴寧生在25日的捐贈儀式感謝企業善舉,並允諾固守防疫第一線。 聯電人資長陳進雙表示,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有鑑於南部醫療資源較匱乏,捐贈2台紫外線消毒機器人予大林慈濟醫院,透過醫療級高階滅菌設備,實質提升院內防護等級。 鼎眾公司董事江欣惠表示,感受到由醫院、大企業及醫療製造商共同發心立願的聯合力量,證嚴上人說「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相信這股力量不僅能為台灣醫療防護網盡一份心力,亦是企業聯手推廣社會公益的最佳實踐。

Read More

多模式止痛術 可幫助病人減緩疼痛

萬芳醫院副院長戴裕庭表示多模式止痛術,可幫助病人減緩疼痛。(記者黃翠娟)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表示,如果病人身體抵抗力弱,採用強效止痛藥,可能造成病人呼吸變慢,導致危險,這時可以考慮採用多模式止痛術,幫助病人減緩疼痛。 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家中跌倒,大腿疼痛不已,送到急診室,經過診斷確定為髖關節骨折,由於病人年紀大,身體抵抗力弱,如果採用強效止痛藥,可能造成病人呼吸變慢,導致危險,於是在急診醫師與麻醉科醫師配合下,進行大腿神經阻斷術,再加上牽引術,減輕疼痛,接著再由骨科醫師安排手術治療,讓病人康復出院。 萬芳醫院副院長、資深麻醉科醫師戴裕庭表示,萬芳醫院首創國內跨團隊醫護人員合作,提供病人全人照護,收到良好成效。 戴裕庭指出,以這位髖關節骨折病人為例,除了術前經由超音波導引施行神經阻斷術,開刀後為了減輕病人疼痛,可採用多模式止痛方式,包括神經阻斷術、 12小時以上長效止痛針與病人自控式止痛等各種方法,減輕病人疼痛不適,盡快恢復健康。 他特別強調,過去對於開刀後病人多使用病人自控式止痛,這是以嗎啡類為主的止痛劑,可能造成病人頭暈、噁心、嘔吐、腸胃不適及排尿困難,因此使得病人不想吃東西及身上尿管與鼻胃管無法盡快拔除,病人不能下床,病人不易迅速恢復健康出院。 如果採用多模式止痛術,可以依據病人需要,安排適當的止痛療法,對於病人是一大福音,但該止痛方式屬於自費項目,提供病人止痛的另類選擇。 他説,萬芳醫院已經組成良好的醫護團隊,包括急診、麻醉與骨科的專家,不論是上肢還是下肢骨折,都能提供最佳醫療照護,緩解病人疼痛,早日康復出院。 另外,萬芳醫院也提供病人全人照護,由跨團隊專業醫護同仁為病人服務,如復健科醫師安排病人復健治療,營養師提供病人營養諮詢,藥劑師協助用藥指引,護理師進行居家長照服務,可說是一條龍式全人照護,讓病人由入院、治療、康復出院回家,都能獲得最好的醫療照護,享有健康的人生。

Read More

中藥治腸躁症 先調整飲食情緒

規律作息與運動,放鬆心情,調整壓力與飲食習慣,有助改善大腸激躁症。(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0歲張姓阿公長期排便頻繁,一天至少4次,多則8次,大便水樣且有黏液,伴隨肛門灼熱,排便急有時忍耐不住,情緒緊張會誘發腹痛且排便增加,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尋求中醫幫忙,經3個月的中藥治療調理大幅改善,排便次數一天減至2~3次,大便成形,出門旅遊不再苦惱頻便找廁所。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表示,台灣大腸激躁症盛行率達22%,男女比例差不多,可分成便祕、腹瀉、混合等3型。便秘型呈現堅硬、顆粒或塊狀型態,排空直腸後仍感覺排便不完全,頻率通常每週小於3次;腹瀉型呈現水瀉或鬆散,或黏液樣分泌物,可伴隨頻便與大便失禁,且通常排便頻率大於每天3次。此外,也可能伴隨胃腸道其他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腹部脹氣、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出現腸道外相關症狀,例如頻尿、性功能異常、月經異常等。 劉家蓁說,張姓阿公除了頻便、腹瀉外,也有手腳冰冷、頻尿等症狀。治療方面需先衛教患者飲食與情緒調整的重要,以及隨著氣候變化調整生活的衣著或環境;再來運用中藥調理腸胃環境,如黨參、茯苓、白朮、砂仁等幫助健脾去濕,黃連、黃柏清除腸中濕熱,柴胡、香附等調和緊張情緒,肉桂、附子等減少頻尿和手腳冰冷。治療3個月即有明顯效果。 她表示,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以中醫的角度而論,可歸納氣候影響、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及腎陽虛衰等5大因素。平常可藉由規律作息與運動,放鬆心情、調整壓力,飲食方面注意定時定量。便秘型的腸躁症者需多喝水與高纖維質的食物,幫助腸道蠕動;腹瀉型避免豆類與乳製品。

Read More

3天募千包 乳癌鬥士捐尿布助創世

中榮乳房腫瘤科發起「愛心捐尿布,助創世植物人」活動,邀請乳癌患者響應,共募得1180包尿布,24日捐給創世基金會台中分院,盼能溫柔傳愛助弱勢。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乳癌病友成立「陽光姊妹淘」群組,分享資源、互相打氣。最近他們和醫護人員發起「布布傳愛:捐尿布、助創世植物人」活動,短短3天即募集1180包尿布,足供創世台中植安院30床患者1年使用。50歲乳癌患者陳彩碧說:「愛是最好的免疫力,正向給予溫暖別人也讓自己正能量滿滿。」 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與癌症防治中心昨天舉辦「愛心捐尿布,助創世植物人」活動,主要發起人陳彩碧代表陽光姊妹淘捐贈。曾因乳癌轉移失去一眼視力、國小退休教師的她,說起發起活動的起心動念,只因為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醫護與病友的愛與支持,讓她抗癌成功,擺脫病魔後她也想把愛擴展出去,沒想到3天內超過600人參與,原以為要3週才能完成的目標,3天就達陣。 李旭東與陳彩碧代表致贈尿布給創世台中院全體人員將芳名牌掛上植愛樹,呼籲民眾響應「植愛捐助」儀式。    (記者陳金龍攝) 台中榮總乳房腫瘤外科主任洪志強表示,乳癌患者成立陽光姊妹淘群組,共同分享資源、互相打氣。能一起做好事,大家非常開心;積極正向的力量,比任何治療還要有用。 台中榮總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李旭東稱呼她們是「溫柔鬥士」,面臨身體的病痛仍堅持不放棄,彼此鼓勵打氣,用堅毅的心與腫瘤和平相處。 創世台中植安院院長陳韋龍感謝這群勇敢堅毅的溫柔鬥士傳愛助弱勢。創世台中植安院照顧30床植物人,1床病人每天需10~12片尿布,1180包尿布足以讓他們使用1年,也期盼社會大眾一起成為支持植物人及其家屬的溫柔力量。

Read More

喝消脂茶穴位按摩 有助代謝

水煮荷葉、陳皮、山楂、決明子、茯苓等喝,可降脂、健胃。(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吃多、太油膩導致胃脹難受,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何怡慧提供民眾消食、降脂的中醫茶飲,搭配穴道按摩,可幫助代謝,維持健康體態。 何怡慧表示,中藥降脂的原理為抑制脂肪在腸道內吸收、加速脂肪氧化、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儲存。用1000毫升的水煮開,加入荷葉、陳皮、山楂、決明子、茯苓、蒼朮、紫蘇各3錢煮20~30分鐘,當茶喝或做成湯汁、做料理,有消食、化積、健胃、除脹滿、除油膩、分解脂肪及幫助代謝功效。 另外,可搭配穴位按摩。她指出,豐隆穴位於足部小腿中點,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是調理脾胃的常用穴位,按摩可刺激氣血循環、強健腸胃,還能緩解便秘、消除水腫及肥胖。 「陽陵泉」穴對抽筋、筋骨僵硬、酸痛、便秘等有特效。(記者湯朝村攝) 俗語「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何怡慧表示,號稱人體保健第一要穴的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下方3吋,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的位置,以按壓或艾灸治療,可強壯脾胃、改善體能。 陽陵泉為筋之會,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按壓該穴位對抽筋、筋骨僵硬、酸痛、便秘等有特效。

Read More

頭皮針灸+復健 中風婦可拄杖走

台北慈濟醫院醫師李昌狄表示,即便過了中風3個月的黃金治療期,若堅持治療與復健仍有機會改變。(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黃太太4年前中風送醫,左邊肢體無力症狀遲未改善。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李昌狄透過針灸頭皮的運動與感覺區穴位,1星期治療2次,配合原有的復健運動,黃太太已能用柺杖行走,手也能高舉過肩。 李昌狄說明,中風後的身體症狀有些是腦部受損直接造成的核心問題,有些則是疾病衍生出來的周邊問題。核心症狀需要長時間修復,並不保證一定能復原;若能輔以針灸,緩解周邊問題造成的不適感,可提高病人的復健意願與成效,達到良性循環,長時間下來就有機會進一步改善核心症狀。 黃太太2年前來院時,除了行動不便外,尚有排便不順、頭痛、手麻腳麻等。李昌狄利用針灸逐一解決,先讓生活品質得到好轉;而左手無法舉起、伸直、腿部無力、不能站起的情況,分別針灸位在頭皮的運動與感覺區穴位、手部的靈骨大白穴、腿部的腎關穴、四肢穴及足三里等主要穴位,達到改善手腳張力、加強肢體力量、腦神經鎮靜效果。 每次針灸完,黃太太1週來院2次、持續2年,現在已能舉手、拿東西、抬腳、用拐杖行走了,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研究指出,中風後若僅以西藥治療,復發率可減少58%;若僅以中醫針灸治療,則可減少50%的復發率;但若中西合併,就可降低61%。李昌狄表示,針灸與復健不能互相取代,但可以互相加強;即便過了中風3個月的黃金治療期,若能堅持治療與復健,仍會有機會改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