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維生素D 長期憂鬱未癒

鄭映芝醫師說,依據國際期刊報告,憂鬱症可能與維他命D缺乏有關,可透過抽血檢查。(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30歲女性長期飽受憂鬱症之苦,原先接受抗鬱劑治療一年多,更換數次抗鬱藥物治療效果皆不盡理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鄭映芝醫師建議抽血檢驗,發現病患有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醫師擔心病患僅從日曬或膳食中的補充仍會不足,因此除了原先的藥物治療外,搭配額外的維生素D營養品補充,患者的憂鬱症狀在藥物與營養品雙重治療下大幅改善。 鄭映芝醫師表示,2020國際期刊發表「維生素 D補充劑用於憂鬱情緒的統合分析」,統合過往25個使用維他命D在治療憂鬱症狀的研究,共7534位的受試者,發現補充維生素D可以有效地幫助減少負向情緒,尤其針對血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且伴隨有憂鬱症的人來說,補充維他命D的效果與反應最佳。 因此,有憂鬱症跡象的個案,可以考慮先到門診檢驗維生素D濃度,以瞭解維生素D是低或高,然後再與醫師討論是否加強日曬或是需要應該額外補充維生素D。 鄭映芝醫師建議,一般人每天至少補充劑量應大於2000個國際單位,如果單想從日曬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3的條件,必須不防曬,必須要曝曬在波長290nm~315nm之間的陽光下,皮膚才能將陽光轉換成維他命D,通常是曬正午的陽光才有辦法吸收到的波長,建議日正當中(約早上10點至下午2點)、躺下、身體大面積曝曬、約15~30分鐘。在這種狀態下曝曬陽光,須注意紫外線A(占95%陽光紫外線)對人體產生皮膚癌的風險。 因此適度從膳食,富含維生素D食物來源,如肝臟、魚肝油、多油脂的魚類、強化乳製品、蛋黃(D3)、菇類(D2)等或是營養品補充可能會比加強日曬來的方便與安全。 鄭映芝醫師指出,進入冬天溼冷的天氣,很多人常常開始有所謂的季節性情緒失調。季節性情緒失調常發生於秋末和冬季,也就是白天減少、黑夜變長的季節,國外將這種病症俗稱為「冬季憂鬱症」,症狀包含憂鬱、渾身無力、疲倦、沒精神、體重增加等。若是以上症狀,建議可跟醫師討論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Read More

居檢男趴趴走 重罰送集中檢疫所

神岡區男子違反防疫規定,環保局防疫消毒大隊,針對社區環境及周邊街道完成消毒。(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神岡區一名一月二十一日從中國大陸返台男子,居家檢疫期間多次離開住處個案,違反防疫規定,市府依法重罰,強制移送集中檢疫所。環保局出動防疫消毒大隊,針對社區環境及周邊街道完成消毒作業,降低疫情風險。 神岡區男子違反防疫規定,環保局防疫消毒大隊,針對社區環境及周邊街道完成消毒作業。(記者徐義雄攝) 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神岡區一名男子違反規定,居家檢疫期間離開住所,市府已派員至社區周邊環境完成消毒作業。 為加強防疫,環保局防疫消毒大隊每月針對五七九處戶外高風險地點執行消毒作業,因應近期國內陸續出現本土確診個案,環保局一月底前針對人流移動聚集的高鐵、台鐵車站等重要交通場站及周邊街道加強消毒,全力守護民眾健康。 神岡區男子違反防疫規定,環保局防疫消毒大隊,針對社區環境及周邊街道完成消毒作業。(記者徐義雄攝) 春假到來,環保局規劃針對重要交通場站(如車站、轉運站)、大型營業場所(如百貨公司、大賣場)、人潮聚集民生熱點(如商圈、夜市)、觀光景點(含走春熱門景點及大型宮廟)等高風險場域,加強戶外公共環境消毒。

Read More

〈 益生菌新啟示之三 〉益生菌可能作用機制的探討與分析

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機制 ■譚健民、王冠斌 胃腸道是人體與外部環境的最大交流所在,腸道黏膜上層含有大量微生物(主要是腸道菌群)的生存,而在腸道菌群中所駐居的各式各樣菌株中的不同組合,亦會影響腸道黏膜上皮固有屏障完整性以及與腸局部免疫功能展現。再者,益生菌本身是活生生的微生物,其在特定腸道環境條件之下,可為宿主帶來健康上的裨益,而腸道菌群的健全會影人類宿主整體健康的完整性。 益生菌具有免疫調節的特性,通常直接通過增加巨噬細胞(macrophages)或免疫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的活性,來分泌相關免疫球蛋白或細胞因子(cytokine),並藉由調節黏液分泌以及競爭性排斥致病菌定植在腸道黏膜上的機制,來進一步間接維護並增強腸道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目前而言,益生菌本身真正作用機制尚未十分明朗,由臨床實務研究經驗上較為明確而被認定的可能作用機制包括有: 一、增強腸黏膜上皮屏障:近些年來,在益生菌的臨床研究中,已顯示其固有特異功能可以鞏固腸黏膜上皮細胞完整性如上皮細胞屏障防禦功能、促進免疫性上皮細胞因子的分泌,以及製造促進抑制致病菌在黏膜上皮細胞定植相關的抗菌物質如抗菌素(bacteriocin)。益生菌可誘導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以導致效應T細胞(effector T cells)的斷裂,由此避免激發腸道衍生炎症反應。經由移動某些產氣及膽鹽分解菌株的位置,來抑制致病菌黏附在腸黏膜上。腸道管壁本身固有完整性是由潘氏細胞(Paneth cells)的分泌型上皮細胞分泌防禦素(defensins)以及產生某些具有抗生素功效的胜肽(peptides)物質。 二、落實腸黏膜黏附功能:基本上,腸黏膜上皮細胞與其內容物及腸道菌群一直呈現長久性的接觸狀態。腸屏障具有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完整性,與保護人類宿主免受外來異物及環境內有害物質侵害的主要防禦機制。腸屏障防禦層包括有黏液層、抗菌肽、分泌型Ig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SIgA)以及上皮緊密連接複合體(tight junction complex)。一旦這種屏障功能被破壞,細菌與食物抗原必然會滲透入腸道黏膜下層,並進一步誘導腸道衍生局部發炎性病態,甚至全身炎症反應疾病。此外,除了「適當足量」益生菌的攝取之外,益生菌能成功黏附在腸黏膜上皮上,更被認為是益生菌定植的先決條件;因此,益生菌在腸黏膜上黏附機制對調節免疫系統與應付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是很重要的。 三、強化競爭排除致病菌:在腸道菌群中益生菌會競爭排除(competitive exclusion)致病菌,以達到強勢競爭腸黏膜上受體部位的現象,由此益生菌不僅會經由抑制致病菌來達到其能夠在腸黏膜上移植並生存的目的。基本上,一種細菌用於排除或減少另一種細菌的生長機制是多樣性的,其中包括建立敵對微生態環境、消除細菌受體位點、產生或分泌抗菌物質以及競爭必需營養素。 四、生產益生元與抗菌物質:益生菌可提供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低分子量化合物如有機酸,尤其是乙酸(acetic acid)與乳酸(lactic acid),以及產生抗菌素。乙酸與乳酸對大多數革蘭氏陰性的致病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這些有機酸被認為是益生菌抑制致病菌活性的主要抗物質,而一旦有機酸在進入細菌體內後,會在細胞質內解離,最終導致細胞內pH降低,使得有機酸形成離子化形式積累在細胞內,而進一步得致病菌凋亡。再者,益生菌可促進宿主代謝作用熱量的回收,同時產生短鏈脂肪酸如lactate(乳酸鹽)、acetate(乙酸鹽)、propionate(丙酸鹽)及butyrate(丁酸鹽),並產生精氨酸(arginine)與穀氨醯胺(glutamine)以及合成維他命K與葉酸。 五、調節與加強免疫機制:益生菌可以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其具有與上皮組織與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DCs)以及與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相互作用的能力。此外,益生菌與免疫系統中最具抗原呈現能力的樹突細胞的相互作用,由此增強先天性與適應性免疫的功能。此外,益生菌可經由刺激免疫球蛋白A的產生,來調節抗炎細胞因子及其下調,以及誘導調節性T細胞的作用,由此進一步促進宿主固有免疫反應的發育與進展。 總而言之,益生菌本身的主要作用機制包括鞏固及維護腸壁上皮固有屏障功能,以增加益生菌對腸黏膜的黏附性以及抑制致病菌的黏附作用,同時亦會產生抗菌物質,以阻礙並致使致病菌凋亡,同時牽動並操縱基因與啟動基因的調控,由此調節免疫系統的運作,並促進宿主體內免疫調節作用的平衡功能,最終達到預防宿主細胞凋亡的目的。 (譚健民為宏恩醫療財團法人宏恩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王冠斌為國立政治大學EMB生技醫療組研究生)

Read More

今起台南進醫院先刷健保卡

衛福部桃園醫院出現群聚感染,因應國內疫情升溫,今(25)日起民眾前往台南市36家中大型醫院都必需刷健保卡才准進入。 (圖/本報資料照片,文/葉進耀)

Read More

〈生技專刊〉從生技論壇使節參與,看我國醫療產業發展與機會

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96%存貨被富裕國家訂購。(資料照,路透) ■王冠斌 生技業,這幾年來一直是產業資源及媒體常播放的一個產業資訊,但生技業真的是賺錢及有前景的行業嗎? 生技業,是醫療產業的一環,但就整個醫療產業可大分類為幾個產業方向,為藥品開發與行銷、醫材開發與運用、醫療系統建置與開發這3大分類,但這幾年來,由於國內的醫療市場受法規健保限制,國內經濟市場仍屬有限及取得國際認證規格等問題,造成投資這幾個領域的產業,仍然非常辛苦,而此次在籌辦生技論壇過程中,對於各行業者的反饋及政府在資源投入的實質獲得,依然可以發現有富爸爸的企業,除了集團上的資源整合可為運用外,在實其財務上的負荷,才是這個領域中能否活下去的關鍵之一,但企業不能仰望有富爸爸,如何在這波疫情下,成就另一項護國神山的產業鏈,更是在未來時機上,絕不能成為產業經濟下的消滅關鍵鏈。 醫療分類資源有賴具體整合 這波疫情下,國力展現,已不是金融、國防軍事及偌大領土資源等,就可成就國力的證明,反而,醫療競爭下,從口罩、呼吸器、及最近大家搶的疫苗,變成一個國家長期生存重要戰略物資。 美國製造的新冠肺炎疫苗大多只賣給富裕國家。圖為美國加州居民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施打。(資料照,路透) 現今疫苗以美國製藥業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2021年1月8日起在英國大規模施打,但此疫苗96%存貨被富裕國家訂購,另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研發的新冠疫苗防護率,自稱可達95%,但目前只賣給富裕國家,另外由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與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的防護率達70%,其中64%的疫苗數量將提供開發中國家的民眾接種。 從2020年至2021年至今,光一個新冠肺炎,把多數的國家變為一個與外界隔絕及國內互相封鎖的處境,其傷害不遜於以往的任何軍事衝突及貿易傷害,但現今就我國目前醫療產業現況看來,仍還處於亟待整合的狀況。比如國內有能力自行生產各項醫療製品的醫材,因無法取得國際認證,只能企業各自發展,各唱各的調,尤其在2020年的醫療大展中,光一個醫療照護系統中,可見各自科技業集團所延伸的醫療行業,仍然是在發展各自的特色,這在規格及系統的建置上,造成規格上使用的無法相容及援引,也就成為,除資源的重疊外,也勢必在未來資源上造成另一場規格上的風暴,實為可惜。 產業特性國際視野與市場開發 我國在科技研發、設計、整合及成品的運用上,其實是有目共睹,可惜的是,多數散落在各產業中一環的菁英,但仍無法看到成為一個產業上的系統整合與輸出,不過這個現象,也不是在單一產業,而是就整體上各產業為普遍的現象,這對國家的競爭力及資源上的損耗,不論就廣度與緯度上來看,都無法有效的延伸與聚合,更遑論國家戰略的產業政策上,更排擠了經濟政策與國家競爭的高度思維及長期布局。 近期長照產業及生技疫苗,又因為人口趨勢及眼前的迫切性,成為企業投資的顯學市場,但這種一窩蜂的投資與市場的開發,雖然可以讓這個產業的政府資源、資金投入及人力開發上,造就另一個未來的競爭產業,但就個人觀之,任何產業的發展,除了趨勢是否相對可確定外,未來的長期投入,如少者十年,長者二十年,也未必能造就一個產業的穩定聚落,比如現在因國內人口老化,長照產業下所造就的行業,如長照相關機構,如養護機構、日照中心、居家照服員等勞務性醫療行業,如作淘金夢般的投資者進入,但這行業所繫引的人力、法規、系統服務等,如無以往經驗及系統者,絕非如經營醫美、民宿般的用錢可以解決,因為服務的是,生命的照顧,不是一筆買賣可以說中止就中止,解約就解約的單一線性思維。 隨著全球經濟壁壘越趨明確外,其經濟政策已皆是傾國家力量為單一產業作國家級競爭,如近期俄羅斯油氣提供至歐陸、特斯拉成為中國唯一純外資設廠的企業,相信今年除了疫情的嚴峻外,也讓各國家及區域經濟上的整體利益,更會以總體經濟下的戰略思維。 外交戰略整合與國家政策支援 這次醫療論壇籌劃過程,由各國駐台辦事處中,可見其他國家的戰略思維及積極的態度,值得我們借鏡。比如,駐台辦事處對於我國目前醫療產業的強弱、聚落、重點廠商、競爭的能力,都暸若指掌,這在個人接洽及溝通過程中,深感震撼,這相較於我國廠商在產業需求時,除時而感到無力外,更有覺得鴨在聽雷的感傷,這也難怪除了看到各國作事方式不同外,也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事思維及長遠的布局可怕。 我國醫療產業大小不一而足的企業,常隱身著冠軍,也不張揚,卻扮演著該產業關鍵性角色的一環,值得讚賞,不過可惜的是,往往缺少具國際性企業的支持及融合,更可惜了國際性視野的長期布局及投資開發的厚植實力,如能獲得國際大廠的投資或聯盟,肯定更具備在市場供應鏈上先趨角色潛力,足以挑戰原本難以跨過的門檻。 未來醫療產業的情勢發展,個人觀察中看到這產業未來競爭的分水嶺: 其一,在於如何提昇開發的市場策略及布局,因此,資源的整合,便為重要的核心之一。 其二,國際競爭,如何藉由國際思維與資源整合,如授權、合併、持股或新設企業等,都是可以成就新視野及思維的跳躍性策略。 其三,政府政策,如何統合資源,排除法規障礙、引進國際規範,而非保護主義,這樣的保護,無法成就市場競爭,就長期而言,更是弱化了競爭。 (作者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副理事長)  

Read More

祖孫共學 增加防疫知識

高雄大學「祖孫共學營」開鑼,小朋友為阿公阿嬤按摩。(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大學「祖孫共學營」在橋頭區樂齡學習中心開鑼,除安排防疫預防、登革熱防治及健康飲食課程;也帶領祖孫從遊戲中學習相互關懷,讓學生學習如何幫阿公阿嬤按摩、彈力帶運動、闖關拿獎品等,大小朋友共學共享,現場歡笑聲不斷。 仕隆國小校長郭啟鴻表示,參加的阿公阿嬤平均超過70歲,與孫子玩的相當高興;經由學習正確按摩的方式、彈力帶運動與登革熱防治、疫情預防等,展現學習熱忱與活力,讓祖孫互動更為密切,學習正確的健康管理,陪伴成長與學習。 「祖孫共學營」由高雄大學教授鄭月婷擔任計畫主持人,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吳佩芳指導祖孫認識健康的飲食,以「我的餐盤、聰明吃與營養健康跟著來」,帶領大家學習健康營養6大招: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堅果種子1茶匙、豆魚蛋肉1掌心、飯跟蔬菜一樣多,提醒祖孫適度運動也要攝取均衡營養。 73歲楊春阿公說,前一陣子因為脊椎開刀,雖然仍柱著拐杖,仍與孫子一同參加,也學習到與如何與孩子共學;71歲邱楊金端阿嬤也說,上完課程,對疫情預防也有更多的認識;小5的劉秉瀚說,現場學到正確的按摩方式,以後回家會幫長者常按摩,讓阿公、阿嬤放鬆身心,健健康康。

Read More

小港醫院衛教 保暖防腦中風

小港醫院團隊利用可記錄30秒之心電圖,揪出中風危險群族。(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小港醫院神經科團隊與高雄市失智症協會23日至小港區山明里活動中心進行健康講座宣導,教導長輩腦中風的徵兆該如何處置。 氣溫驟降引發血管收縮,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問題,甚至突發腦中風。醫師吳昆翰表示,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常見的徵兆有嘴歪眼斜、單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說話不清楚。 如果有腦中風的徵兆出現,要注意「臨危不亂」4字訣,「臨」時手腳軟如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微」笑困難如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講話「不」清楚如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看到以上其中症狀,應立刻記下發作時間,並撥打119,別慌「亂」,緊急送醫。在發生症狀開始的黃金3小時內可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有機會減輕因中風所造成的殘障問題。 醫師提醒,近來天氣溫差變化大,長輩一定要注意隨時保暖頭頸部,保持手腳溫暖,起床也要立刻穿上外套,以免血管劇烈收縮而導致腦中風或腦出血。多喝水並且注意中風的早期警訊(頭痛、頭暈、疲倦、講話不清楚)。

Read More

軟式輸尿管鏡取結石 新選擇

台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沈志宇表示,軟式輸尿管鏡可深入腎臟擊碎結石,無創、低侵入性兼具診斷特性的各種優點。(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位在腎臟、輸尿管及膀胱的結石都稱為泌尿道結石,醫師會根據結石位置、大小、甚至硬度的不同,予以不同的治療方式,每一種治療方式都有其適應症及缺點。衛福部台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沈志宇表示,隨內視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現無創的軟式輸尿管鏡也可以是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一般治療結石的方法大致可區分為較侵入性的經皮穿腎造廔取石、開放性膀胱取石;以內視鏡為主的輸尿管鏡碎石、逆行性腎臟內手術;門診治療的體外震波碎石及更為保守性的藥物排除治療。 沈志宇指出,過去使用的硬式輸尿管鏡,受限於彎曲角度及管徑大小,但現隨技術進步,管徑越來越細,角度變化越來越大,軟式輸尿管鏡也越來越盛行。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是利用軟式內視鏡,經尿道自然孔進入,再搭配高功率雷射,將腎臟內部石頭擊碎,透過軟式內視鏡幾乎可以找到所有在腎臟內的結石,使結石無所遁形,連體外震波不容易定位的結石也能擊碎。 軟式輸尿管鏡可深入腎臟各處,除應用於處理結石,也可使用在泌尿道系統癌症的診斷,針對較困難的腫瘤進行切片及治療。然而內視鏡在深入腎盂同時,過程中製造的靜水壓力無法完全避免將細菌打進血液的情況,若是有泌尿道感染或感染性結石的病人,可能會加重敗血症或死亡的風險。另因需使用導管鞘,輸尿管狹窄的患者也較不適合;如無法接受全身麻醉、或心肺功能不佳也無法接受手術。 沈志宇強調,軟式輸尿管鏡有其低侵入性、無傷口、恢復快、兼具診斷特性的各種優點,惟器械精密,費用及相關耗材動輒十萬元以上,也有感染、所需技術水準較高等缺點,現無法完全取代任何一種碎石方式。

Read More

ICG螢光顯影 減少腸癌手術併發症

醫師林威廷說,大腸癌手術用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有助降低腸道吻合處滲漏併發症。(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86歲阿嬤因乙狀大腸癌手術,為克服切除後的腸道吻合處滲漏可能導致腹內膿瘍或敗血症等嚴重問題,術中採用ICG螢光顯影影像輔助系統幫助,結果很順利解決改善,事後未出現滲漏。 成大醫院直腸外科醫師林威廷表示,大腸直腸惡性腫瘤經過專科醫師評估,除了第4期外,大多能進行微創手術,但手術切除後的腸道吻合處滲漏是最令人擔心的併發症;若吻合處的腸壁癒合不完整而滲漏,可能會導致腸道內容物與腹腔相通的併發症,較嚴重會導致腹內膿瘍或敗血症。成醫為改善這個問題,從2019年引進ICG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以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 林威廷說,ICG螢光顯影輔助影像系統,是在術中配合使用靛氰綠螢光藥劑,即時提供手術醫師清楚掌握完整的腸道血管供應和組織結構整體性,進一步判斷腸道血管灌流量是否良好,以能更精準掌握腸道血流灌流程度,手術時可達到減少腸道吻合處滲漏的發生機率,降低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 像案例8旬阿嬤患者在手術時,經由螢光顯影輔助系統發現原本預定截斷腫瘤遠端腸道位置的血管灌流量不夠好,當下決定多截一段腸子,並且在血液灌流好的地方再來做吻合,以免造成吻合處的腸壁癒合不完整而出現滲漏問題。 他提醒,大腸直腸癌發生原因與國人飲食改變有關,平時應多注意避免高熱量、高醣和高脂肪為主的飲食,若出現疑似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趕快就醫檢查。

Read More

香港破萬例 佐敦部分封區

香港鬧區佐敦一帶近期不斷有確診者,港府23日清晨4時起進行部分封區,限制「受限區域」內的民眾需留在住處,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圖為拉起封鎖線的佐敦南京街。(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香港爆發疫情滿1週年,官方今天通報新增81例確診,累計確診數破萬例。另因社區感染持續擴大,港府凌晨起對部分區域進行封區後,下午再通報將6棟大樓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據香港電台報導,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今天新增確診81例,78例為本土個案,其中35例感染源不明。 根據官方公開資料,香港自去年1月23日爆發疫情後,至今已累計1萬10例確診個案,死亡病例168例。 港府清晨4時起將鬧區佐敦一帶劃為「受限區域」,要求當地民眾留在住處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截至下午1時,已有3000多名民眾赴臨時採樣站接受檢測。防疫工作人員也已到訪區域內超過50棟大樓,涉及約1000戶。 官方並通報,今天確診的本土個案中,有21例來自佐敦及鄰近的油麻地一帶,其中6例來自指定檢測區域。另有6例住在深水埗區,其中5例來自指定區域。 另外,佐敦一處養老中心也有一例確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