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國際人流 互動轉捩點

受到疫情衝擊,航空業受創慘重。(路透,資料照)  飛往上海的短短2個半小時、會議3天,卻來回要花上1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回家... ■梁燕 疫情影響難出國,國際旅客也進不來,自己也出不去,從COVID-19疫情爆發迄今到出現變異的新冠病毒,對全球觀光旅遊產業而言,COVID-19疫情爆發促使海外旅客大幅減少,隨著各國施行邊境管制,旅遊業者都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市場快速緊縮,航空業旅遊業相繼宣布將裁減人力,世界各國觀光旅遊業因此受到了重創,可見受影響之深,全球經濟探底,直到現在,歐美各國的恢復始終停滯不前,COVID-19所帶來的公衛危機則是主要挑戰。 亞洲的印度也即將挑戰千萬確診大關,英國自從出現變種新冠病毒後,各國開始加強對英國的防疫措施,而加上疫情又有擴散之勢,而多國相繼的宣布關閉邊境,這兩天,台灣由境外移入個案也顯著上升也,疫情尚未脫離,英國變種病毒首例入境台灣,站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負擔過重,施打疫苗副作用、負壓床位、台灣的醫療能量是否可以負擔, 這些不夠都引發高度關注,反思台灣未來,也讓醫院加緊思考,如何在防疫物資跟醫療器材上運用科技醫藥降低醫護負擔。 反思在疫情爆發前,企業反應憶起此時在德國的紐倫堡的Christmas Market(聖誕節市場)及大前年日本的Hakone(箱根)在每年的此時,都會在不同的國家作會晤及交流,可是,卻因為疫情關係會議只能視訊會議,現在終於12月24日睽違1年,再次搭上飛機,航站持續空盪盪,航空產業必受衝擊,不是關店就是裁員,飛往上海的短短2個半小時、會議3天,卻來回要花上1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回家,目前受疫情影響,長途旅行對旅客來說,不管是去哪個地區、任何國家都會成為很多不確定隱憂。 但以台灣而言,以觀光旅遊目的入境旅客寥寥無幾,加上台灣首例出現變種病毒,元旦起為期1個月的鎖國政策,與疫情爆發前每日接近50萬人次的規模呈現鮮明對比。隨著跨國人流移動被迫停止,曾經佔據旅行社業者收入相當大比重的跨國旅遊業務停擺,航空業及郵輪業者也失去了客戶基礎,受創慘重,世界各國紛紛於今年2─3月之間陸續開始實行邊境管制,也是產業遭受衝擊的主因。 隨著各國陸續施行鎖國政策,雖然大家暫時無法出國旅行,所幸旅行型態逐漸轉為深度化發展,國內旅遊成為新形態下的旅遊趨勢,穿梭在台灣壯美遼闊的公路中欣賞沿途的迷人景致,阿里山看日出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日月潭感受天然湖泊的美麗風景,都成為偽出國! 因此,如何克服這段期間,旅客角度上的旅遊目的地、交通工具、酒店等旅遊設施的公共衛生安全,變成為是否為出遊的意願重要環節。 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政府已調整策略布局為「先持續提振國旅、再布局衝刺國際」,佈局2023至2025年將衝刺國際,解封後優先瞄準日本、南韓、越南、港澳、紐西蘭等5大相對穩定疫情市場旅客,在國境解封前則先透過線上行銷,維持國際旅客的好感度及熱度,並視情況推動國際安全旅遊泡泡。 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頒布針對外國旅客的旅遊限制,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與旅遊業者近日召開閉門會議稱,已將台灣列入相互開放邊境的優先名單。帛琉也正在考量與台灣形成安全旅行圈。香港、巴西、土耳其等地現已經全部開放台灣人入境。 由於COVID-19瞬息萬變,2021年哪些國家已經開放誰也不能確定。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各種產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呈現低迷、停滯的狀態, 但歷史發生過諸多瘟疫和災難,最後依然回歸世界的平靜。 眼前大家所關心的是COVID-19疫苗何時能打?能否應對變異的病毒?因變異後的病毒施打之前的疫苗是否還有效?COVID-19疫情快速地肆虐全球,造成醫護人員工作量倍增,且在尚未有明確的有效藥物或疫苗研發狀況下,政府必須建構自己的防疫產業,未來再爆發公共衛生突發狀況,才有能力快速反應。 台灣防疫成功讓世界看到(TAIWAI CAN HELP),在全球曝光度大增的情況下,台灣生醫界理應要有一番嶄新的面貌與希望,提高後疫情時代的公衛安全自給率,也因此,觀光產業的轉淚點,各界時間看法不一,不論是2022下半年,還是2024年上半年,都是還是沒人說的準,不過可確定的,如果東京奧運如果最後確定停辦,這就是轉淚點的指標下,必須再延後一年半,才有可能有趨緩的可能。 (作者為史賓賽智能生醫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

Read More

29日登場 首屆南瀛生醫論壇 產官學政各界矚目

(本報訊) 由本報與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台灣長照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南瀛生醫論壇」將於一月廿九日在台南舉行,邀產、官、學、政界共同參與,目前已獲熱烈迴響,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也決定共襄盛舉。台南市長黃偉哲期許,這次論壇除了增進醫療資訊與資源的結合外,未來更能對不管是市民或所有就醫者有所助益。 已決定派官員出席此次論壇的英國在台辦事處,針對台灣醫療產業的發展給予肯定外,也期盼藉此促進台英生醫產業交流與互惠活動,進而引進英國國內知名企業有關生技醫療、國防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科技服務。此論壇免費報名,歡迎一起推薦南台灣的醫藥界朋友參加! 南瀛生醫論壇由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台灣長照醫學會、工研院、台南市醫師公會、台南市南瀛藥師公會及中華日報等單位通力合作舉辦。邀請的專家、學者皆屬各領域菁英,如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梁勝富分享醫療照護智慧與創新;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以專題分析醫療養生新趨勢;台灣作業環境監測協會理事長張振平,和大家分享利用IoT技術強化長照機構監控;還有成功大學特聘教授蔣榮先針對智慧醫院作精闢分析。 主辦單位有感於各界對於未來AI醫療科技運用及產業發展之重視,藉由發起南瀛生醫論壇,增進醫療平權及對健康之重視,進而串聯北部醫療建構為方向,並以南部AI醫療科技聚落圈為目標。同時也感謝台南市大家長黃偉哲的支持,並帶領衛生局及社會局參與,由於各方熱烈支持與贊助論壇活動,主辦單位特別回饋提供各界免費報名參加,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ZdI4bi_bJpIdgyNjaJ1Bb6IO9N5spDkTzgkLolnvCqyhAPg/viewform。此外,也可進入本報官網「中華新聞雲」掃描QR Code報名。 請掃QR Code填寫報名表單

Read More

數位口腔掃描機助力 從齒更完美

引進數位口腔掃描機,患者可不必經歷辛苦的印模流程,治療更有效率。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傳統假牙製作或矯正,需經過口內印模、模型製作、技師手工製作假牙等階段,溝通仰賴口頭告知或是模型調整,一來一往之間時間相當漫長。嘉義基督教醫院牙科引進數位口腔掃描機,患者可不必經歷辛苦的印模流程,治療更有效率。 嘉基牙科張琬婷醫師表示,數位假牙製程由口內掃描開始,患者免除印模流程,檔案在掃描結束後即能傳送到技工所;醫師與技師端的溝通,以數位檔案即時調整,減少模型收送時間;而材料的進步,讓假牙能直接從電腦檔案切割瓷塊輸出,大幅減少等待裝戴假牙的時間,治療更有效率。 牙周病科林敬偉醫師也表示,藉由數位牙科的發展,醫師可以口內掃描機取得患者牙齒影像,結合牙科電腦斷層,在電腦上清楚得知神經位置、或是鼻竇等解剖構造;再利用影像軟體產出3D列印手術導板,讓醫師在手術中可精準地根據規劃的位置放入植牙。 此外,愛美的現代人不必再經歷大鋼牙矯正、或是反覆口內印模,嘉基矯正科引進隱形矯正,利用口內掃描將牙齒排列狀況傳至電腦,軟體可模擬牙齒正確排列的狀況,搭配醫師經驗調整到最理想的位置,便可輸出一系列透明矯正套,患者只要按時更換隱形牙套做配戴,就能達到相當好的矯正效果。

Read More

港再添55確診 失業率16年新高

香港17日再添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55例。港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由於第四波疫情反覆,2020年第4季失業率將創16年以來新高。圖為打出1折起拍賣的商鋪。(中通社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香港今天再添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55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天預告,由於第4波疫情反覆,2020年第4季失業率將創16年以來新高。 綜合星島日報、香港01報導,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下午公布,香港新增確診55例,其中4例是境外移入,51例本土病例中,有16例源頭不明。 另外,香港今天還暴增超過80例初步確診(一採陽性),創近期新高。張竹君指出,很多初步確診的是油麻地、佐敦居民,希望當地居民盡快檢測。 據報導,香港今天又有11座住宅大廈被列入強制檢測。 陳茂波今天在網上撰文透露,即將公布的2020年第4季失業率,在第4波疫情衝擊下,勢將升破近16年高位。 香港政府統計處上月17日公布,2020年9月至11月的失業率為6.3%。 陳茂波指出,很多企業和打工者正承受著巨大壓力。雖然香港經濟去年第3季已扭轉萎縮趨勢,而2021年全年也很可能恢復正成長,但目前的狀況仍非常嚴峻。 他指出,去年破產申請接近8700件,年增6.6%;提交強制清盤呈請也有約450件,年增7.2%。去年12月採購經理指數重回收縮區間,中小企營商氣氛也趨向悲觀,本地勞工市場正處加壓狀態。 陳茂波說,更令人憂慮的是,傳統的農曆新年旺季即將來臨,這原本是零售、餐飲等行業生意最旺、收入最多的時候,現在卻因疫情而嚴重受困。他收到不少業界代表反映,若不盡快平復疫情,恐怕在農曆新年過後,會出現較多的結業和裁員。

Read More

吉林毒王 1傳102人 專家:輕忽無症狀感染

吉林出現1傳102的超級傳播者,中國專家分析,可能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無症狀感染者的症狀不明顯,因此沒有在第一時間將傳播鏈截斷所致。圖為防疫人員正在對吉林省一個封閉管理的社區進行消毒殺菌。 (中新社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一名新冠肺炎超級傳播者迄今已在中國大陸吉林省傳染102人,引發社會熱議。中國專家指出,這波大規模傳染的原因,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的症狀不明顯,因此沒有在第一時間將傳播鏈截斷所致。 吉林省疫情防控發布會下午通報,「黑龍江省輸入無症狀感染者3」造成直接或間接傳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人數,已增加至102人。 這名被稱為「吉林毒王」的超級傳播者,是來自黑龍江哈爾濱市呼蘭區的45歲男子。他5日在黑龍江搭火車時與另外2名無症狀感染者同車廂,12日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在吉林經核酸檢測後呈陽性。 由於他在無症狀期間,接連在吉林通化和公主嶺兩地授課,因此傳染給眾多聽講者。 吉林超級傳播者造成的疫情不但在中國網路上引發熱議,也引起不少防疫專家重視,「為什麼會這麼嚴重?」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中國官媒健康時報今天報導引述專家指出,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數量並不一定會比有症狀者少,但是可能因為「無症狀」而輕忽,疫情沒有在第一時間被截斷而造成大規模傳染。 報導引述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指出,病毒感染者的傳播能力取決於本身病毒量的多寡,以及傳播傳染性飛沫的能力,「無症狀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並不一定比有症狀的少。」 李侗曾表示,之所以說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弱,是因為沒有咳嗽、咳痰這類症狀,因此從呼吸道排出病毒較少,但是無症狀感染者說話時也可能藉由飛沫排出病毒。 他指出,吉林疫情的超級傳播者是一名培訓講師,在無症狀期間沒有咳嗽,但是在相對密閉空間、人員聚集的情形下長時間說話,就有可能傳染多人。 報導指出,根據美國疾控中心報告,截至目前為止,全美的感染者有一半以上都是被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可見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威力也在發生改變。 報導引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張洪濤說:「之前的病毒跟現在的病毒有可能不一樣,病毒變異有可能引起傳播率的增強。」

Read More

AI自動包藥機 為長照用藥安全把關

 清大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醫療包藥機市場深耕40年以上,從早期傳統半自動包藥機到現今的智能AI自動包藥機與智能自動藥品辨識系統,持續為病患用藥安全努力把關。台灣使用實績除了高雄長庚醫院、高醫小港醫院、高雄凱旋醫院、台中光田醫院外,目前很多診所與藥局都有安裝使用。診所與藥局使用JVM智能AI自動包藥機的效益可以提高病患服藥順從性、節省藥事人力費用、簡化調劑步驟、減少錯誤率、因而減少藥師流動率及提升整體醫療品質。 長照病患有50%以上都有多重用藥的情況,為避免在藥品包裝過程的錯誤及節省包裝時間,國內頗具規模的自動分裝包藥廠也在會場展示,其設計也是利用AI智慧功能達到藥品精確分裝及快速包裝的目的。 清大行展示JVM智能AI自動包藥機,為長照用藥安全把關,藉由JVM智能AI自動包藥機協助醫療機構提供整合藥餐包的服務。 清大行股份有限公司未來的發展除了硬體強化外,也加強軟體的開發,去年度109年獲得台南市SBIR補助研發自動包藥機雲端監控系統研究開發,冀透過雲端監控系統整合各機台大數據分析平台建立。 透過大數據整合可提供藥局更多資訊服務,增加藥師包藥效率與減少錯誤,為全體人民的用藥安全把關與避免藥品浪費。

Read More

胃食道逆流 中醫主和胃清肝

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建銘表示,人體消化吸收有賴於脾、胃、肝、膽的和諧運作。(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1/4的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並有逐漸年輕化趨向。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建銘表示,現代飲食西化、生活緊張,許多人3餐不定時、不定量、熬夜情況。腸胃是人體健康之本,透過中醫調理腸胃不僅能促進健康,也能針對胃食道逆流起良好成效。 西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多以胃鏡檢查和制酸劑治療,然而最近多款胃藥可能含有致癌因子的消息陸續被媒體揭露,部分患者也會選擇從中醫治療著手。25歲的阿倫擔任公司業務,平時工作壓力大、應酬多,近日飯後容易腹脹氣、噯氣呃逆、晚上平躺也因胃酸逆流而睡不好。賴建銘經四診合參及辨證論治後,給予半夏瀉心湯等處方治療,阿倫的症狀已改善8分,工作上也順利很多。 賴建銘指出,人體消化吸收有賴於脾、胃、肝、膽的和諧運作,一旦這些臟腑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致胃失和降,進而胃氣上逆產生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因胃與食道間的括約肌賁門過於鬆弛,無法收束胃部,胃酸逆流也容易導致患者胸口灼熱不適(火燒心)及咳嗽等症狀。中醫治療上除選用有制酸功用的中藥外,更著重處理胃氣上逆症狀,從根本以和胃清熱、疏肝理氣、降氣化痰等方式調理治療。 賴建銘強調,除了藥物治療,應避免過度進食辛辣炸烤生冷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3餐應定時定量,避免過飽過飢。適時放鬆身心並儘可能於11點前就寢。

Read More

口罩遮臉 額眉微整增3成

人人戴口罩防疫,意外帶進額眉眼微整形商機,整外醫美意外多了3成求診者。(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因新冠肺炎疫情,人人須戴口罩防疫,但阮綜合醫院整形外科卻發現,因口罩遮住下半臉,使得不少人對上半臉特別在意,從去年起進行額眉眼微整形者也較往年增多,還出現3波高峰潮,也讓整外醫美意外多了3成求診者。 阮綜合整外主任劉家銘指出,這波防疫人人需要配戴口罩,卻意外出現額眉眼微整形熱潮,包括去年4月疫情趨緩、8月暑假,以及今年1月迄今,已有3波高峰潮報到,使得整外與醫美都多了3成進行微整形的民眾。 1名跟隨台商老公奔波上海高雄間的42歲鄭小姐,返台後立馬來向劉家銘諮詢抬頭紋、眼睛淚溝與兩頰黑斑的問題,隨後就施行整形治療。 另1名53歲融資業張姓男主管,是期望面對客戶時更具說服力,能和年輕部屬同展活力,也在去年8月到阮綜合向劉家銘諮詢,並施行抬頭紋、眼睛淚溝、法令紋的各項治療。 他表示,依據臨床醫美經驗有3個層面,最多人在意的是額頭抬頭紋、眼睛淚溝及眼袋,其次是斑點、斑塊,皮膚暗沉、毛孔粗大等,最後才是年紀漸增皮膚鬆弛、愈趨明顯的法令紋、嘴角邊的木偶紋與兩腮肌肉等。 劉家銘提醒,微整型雖不屬於侵入性手術,也不會有傷口;但想要達到整體自然美,仍需要時間逐漸修復,除了除斑的皮秒雷射1個月左右可見效外,其他微整通常約需半年~1年,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Read More

新生兒照護 首重喝奶睡眠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周昀表示,新生兒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面對新生兒溝通的哇哇啼哭,總讓新手爸媽焦慮又手足無措。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周昀表示,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2件事就是睡覺和喝奶,羅列新生兒照護建議與方向供新手爸媽參考。 周昀指出,新生兒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建議,新生兒應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6月大,在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前切勿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是水中毒。 奶量部分如以親餵方式,哺乳量可酌依寶寶需求哺餵,因母乳比起配方奶的排空速率較快,平均每2~3小時哺餵一次;若以瓶餵方式,則按體重換算,每天哺餵量依寶寶重量計算約每公斤150~200ml,每天平均3~4小時哺餵一次。同時評估寶寶的排尿量,每天小便量應以有重量的尿布5包以上為標準。另可根據糞便顏色觀察新生兒健康狀態。如發現異常顏色,可拍照或是將大便留下後,儘快就醫請教專業兒科醫師。 周昀提醒,維生素D與鐵是促進新生兒發展的重要因素,除可透過口服維生素與鐵劑補充外,4~6個月的嬰幼兒也可於副食品中添加。睡覺時應仰睡,避免趴睡、側睡;並放置於個別的嬰兒床上,應與父母親同房不同床,亦不建議與其他人或是多胞胎手足同睡。無論是懷孕時與生產後,皆應避免幼兒暴露於吸菸及二手菸環境中,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風險。

Read More

境外+7 婦3採才轉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6日下午在記者會中宣布新增7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分別自菲律賓、印尼、美國、俄羅斯及南非入境。(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指出,國內新增7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其中,一名美國返台的本國籍女性(案850)為日前案817同行家人,入境後陸續出現症狀,但前2次採檢均為陰性,直到第3次採檢才確診。 指揮中心昨天召開疫情說明會,宣布台灣新增7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案845~851),分別自菲律賓、印尼、美國、俄羅斯及南非入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案850為日前案817一同自美國返台的家人,是本國籍40多歲女性。3日與家人一同返國,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主動告知有不適症狀,於機場採檢結果為陰性,因其同行家人(案817)為陽性改列居家隔離;5日再次採檢,檢驗結果為陰性。 然而,之後在居家隔離期間陸續出現咳嗽、味覺異常等症狀,13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16日確診。 另外,案848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去年12月27日來台,迄今無症狀,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個案入境後入住防疫旅宿進行居家檢疫,11日檢疫期滿後,由仲介安排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共6人同行,2人陽性(為日前公布之案841及842),餘4人陰性。14日仲介安排4人至醫院進行第2次自費採檢,1人陽性(案848)。 案851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長期於南非工作,去年12月16日返台,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於家中進行居家檢疫期間無不適症狀,自述6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腹瀉症狀,14日至醫院自費檢驗,16日確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