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秀傳成立整合性傷口照護中心

竹山秀傳醫院成立「整合性傷口照護中心」,18日揭牌。(竹山秀傳醫院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南投縣18日電  竹山秀傳醫院成立整合性傷口照護中心今天揭牌,引進負壓治療並搭配低能量遠紅外線,可使長期臥床的壓瘡病人大幅減少換藥次數,且縮短傷口復原時間,有助患者早點返家療養。  肩負南投偏鄉醫療重責的竹山秀傳醫院為進一步提高長照病人傷口護理品質,經一番努力,今天與全球傷口治療知名公司ACELITY/KCI合作,成立中部第一間以負壓治療傷口為主,並搭配低能量遠紅外線治療的「整合性傷口照護中心」,雙方將密切合作推廣居家傷口照護,讓鄉親享受大都市醫學中心般的傷口照護服務。  竹山秀傳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蘇啟成說,長期臥床病人易引起第三、四級壓瘡慢性傷口,傷口康復至少需半年,導入負壓治療後,原本一天至少換藥3次到4次,可大幅降為一週2次,有效減輕照顧者負擔,且傷口通常2到3個月內能獲得明顯改善,甚至復原。  蘇啟成表示,醫院成立整合性傷口照護中心不只服務長期臥床的壓瘡病人,也可照護其他常見慢性傷口如糖尿病足、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由於負壓治療可減少傷口疼痛及換藥次數,復原過程相對舒適並可減少住院天數,讓病人能早點回到熟悉且舒適的居家環境療養。  院長謝輝龍說,成立整合性傷口照護中心是為提供鄉親最優質的服務,除引進負壓治療、低能量遠紅外線治療,並集結各知名品牌高階敷料,加上醫師長年傷口照護經驗,提供病患最適合的照護計畫。

Read More

紅鼻子醫生 把歡笑帶給病童

紅鼻子醫生昨日為屏東基督教醫院病童帶來歡樂。 (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來自台北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的紅鼻子醫生,十八日在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病房,帶來充滿歡樂、趣味的互動式演出,讓住院病童忘卻身體的病痛,也讓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獲得紓解。 紅鼻子醫生是全台灣唯一的專業小丑醫生組織,經過專業訓練的小丑演員,因醫院裡每個孩子狀況都不同,紅鼻子醫生在正式演出前,必須接受數月密集專業訓練,包含:表演藝術、心理醫療及醫院實習評核,透過有趣的遊戲音樂及表演藝術,幫助醫院裡的孩子,打造一個充滿笑聲的想像世界。  戴著紅鼻子裝扮小丑模樣的紅鼻子醫生,一開始先在兒科病房走廊彈奏音樂唱歌,一邊和走廊上的民眾互動,接著進入病房與病童互動,遇到小朋友要餵藥或打針,小丑醫生會在一旁陪伴,轉移孩子對打針、吃藥的恐懼。  生動誇張的肢體動作使小朋友們感受到歡樂,為孩子創造一瞬間「自己並不在醫院的錯覺」,也為整個環境帶來不一樣的氛圍。

Read More

李玟任大使 助重症病童圓夢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長期致力助重症病童圓夢,18日舉辦活動推動小額捐款。(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長期致力助重症病童圓夢,迄今邁入25週年,18日舉辦活動推動小額捐款。參與活動、長期擔任圓夢大使的歌手李玟(Coco),談到曾幫助過的罹癌病童最後仍離世,激動落淚。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在超過百位名人以及各界善心人士的愛心參與下,至今幫助了超過2000位病童完成他們的生命願望。多年來一直支持喜願協會的圓夢大使李玟,自1999年至今已親自幫助3位喜願兒圓夢,最近一次在2016年時為當時年僅11歲罹患惡性腫瘤的喜願兒彤彤圓夢。  彤彤從小就愛唱歌跳舞,在漫長的住院治療日子裡,她從電視和網路上欣賞李玟的表演,一直是支撐彤彤走下去的重要精神食糧。在得知彤彤的願望是希望與自己見面時,李玟便專程從香港飛回台灣,租下飯店的頂級套房,替彤彤舉辦了一場專屬的圓夢派對。當時彤彤初見偶像時的興奮神情,以及兩人一起唱跳李玟代表作之一「真情人」的情景,至今仍讓李玟印象深刻。  彤彤原定今年6月要看她的台北場巡演,但最終因癌症離世,彤彤媽媽於這次活動悄悄現身,送上彤彤生前做的卡片,讓她泣不成聲。  在彤彤在卡片上寫著「妳是我心中最棒的歌手,I Love You,我知道妳表演很多,但要注意身體喔」,看著貼心字句,Coco淚喊「這是最棒的禮物」,她也宣布將幫助200位小朋友圓夢,盼大眾也一同響應公益。  因為曾親身感受過圓夢的力量,李玟今年與其他25位圓夢名人一起錄製影片祝福喜願25週年快樂及為重症家庭加油打氣,甚至還特地撥冗回台,希望透過自己的見證分享,鼓勵更多重症病童勇敢圓夢,為他們帶來翻轉生命的力量。

Read More

腫瘤吃掉半張臉 菲男來台獲重生

歷經4個月9次手術,來自菲律賓的麥可終於變臉成功歡喜出院。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來自菲律賓26歲的麥可,左臉約12公分的牙骨質纖維瘤幾乎占據半張臉,不僅影響咀嚼、吞嚥功能,腫瘤甚至將眼睛與鼻子擠壓變形,讓他僅能用口呼吸,左眼視力也受到影響。麥可跨海到花蓮慈濟醫院求醫,經4個月9次手術,終於變臉成功歡喜出院。  回憶起當年情況,麥可忍不住落淚表示,4年多來,腫瘤一年比一年大,幾乎吃掉他半邊臉,臉部也因此變得畸形,更影響到吃飯與說話能力,不僅工作求職處處碰壁,自卑的他要包著頭巾才敢外出,就連女友也帶著兒子離開。  今年6月麥可抵達花蓮,副院長陳培榕表示,牙骨質纖維瘤超過5公分就算大,像麥可超過10公分的腫瘤算是非常巨大。  耳鼻喉科團隊取出12公分的巨型腫瘤,接著由整形外科接力,進行眼眶顴骨複合區結構重建,重建被腫瘤吃掉的顴骨、上顎鼻竇及上顎齒槽骨,首次手術時間就長達19個小時。  大破壞後的重建,要維持左眼、鼻部呼吸、口腔功能及外觀外;如何拼湊被腫瘤吃掉留下巨大傷口,才是手術的關鍵。由於臉部肌肉、神經及血管構造相當複雜,手術時的重建復位工作必須非常精準。整形外科團隊將取下的腓骨細細拼湊,以顏面骨專用的骨釘、骨板固定復位後,連同皮瓣上的血管,以微創手術與原部位的血管接合打通。  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說,血管的部分,則用腿骨血管接到頸部血管,兩邊都要接住,能吻合、不會漏血,也不會栓塞,整個皮瓣、骨頭才可以活,手術才算成功。  原本都用一塊布遮住臉不敢見人,如今面部恢復平整後,麥可露出笑容表示,臉上沒有腫瘤,終於可以大口呼吸、吃飯,也可以找到工作,養活自己、照顧7歲的兒子了。

Read More

嬤植2牙 支撐全口活動假牙 咬合明顯改善 不再擔心假牙隨時會掉出來

牙醫師簡佳慧說,植牙支撐全口覆蓋式活動假牙對全口缺牙病人來說,是不錯的治療選擇。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旬郭奶奶因配戴全口活動假牙多年,最近感覺假牙很鬆,特別是下顎假牙,喝水吃東西都很不穩。由於孫子要結婚,擔心在重要場合出糗,找牙醫師幫忙,在下顎植兩顆牙支撐全口覆蓋式活動假牙,咬合明顯改善,且不用擔心假牙隨時掉出來。  奇美醫院牙醫部醫師簡佳慧指出,由於整口植牙費用太高,郭奶奶的需求是希望在較少的預算內,將不穩的下顎活動假牙變穩固,在下顎種植兩顆植體來支撐現有的活動假牙;利用植體配件和全口假牙的固位,大大改善了傳統全口假牙不穩的缺點。病人在假牙完成後很滿意,甚至想要把上顎也做一做,讓上下假牙都穩固。  簡佳慧表示,針對全口缺牙的病人,在植牙還沒出來前,傳統式全口活動假牙是唯一的治療選擇,而且便宜。然而,此種重建方式會隨著使用時間增長,骨頭持續吸收,假牙會變得越來越鬆,越來越不好咬,也不舒適。  植牙支撐全口覆蓋式活動假牙主要作法是在上顎植入4顆以上,下顎植入2顆以上的人工植體,再利用植牙的配件,可讓上方的活動假牙和植體連接配件有固持力,進而達到穩定假牙的功能。活動假牙的設計,在口腔清潔維護較簡單容易,且植牙的顆數較少,治療費用也較為低廉些。  她說,植牙支撐全口覆蓋式活動假牙對於全口缺牙的病人來說,手術較簡單,費用相對低廉及好維持。

Read More

細胞奇數倍分裂造成不孕 縮時攝影挑胚胎 婦順產2寶

台中榮總生殖醫學科醫師張瑞君說,胚胎縮時攝影是以每10分鐘替胚胎拍攝一張照片,觀察5至6天的胚胎生長過程,從中了解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動態的變化。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8歲李姓女子因先生精蟲少,10年前就求助人工生殖,歷經3次試管失敗,後轉到台中榮總透過治療先生精子,終於生下大寶。4年後兩人又想要再懷2寶,卻無法讓胚胎受孕,透過胚胎縮時攝影發現胚胎細胞是奇數倍分裂而非正常的偶數倍分裂,經挑選較正常的胚胎植入,夫妻倆終於盼到2寶。 台中榮總生殖醫學科醫師張瑞君指出,胚胎縮時攝影可以從早期的胚胎生長狀況預測之後囊胚的形成率,協助醫療團隊提高挑選正常染色體胚胎的機率,因此對於高齡、卵巢功能不佳及取卵數量較少、或胚胎難以培養到囊胚時期者,胚胎縮時攝影可以增加著床率及懷孕率,並降低流產率。  張瑞君表示,李姓女子的先生精蟲數量相當少,最初轉到台中榮總求孕,透過藥物治療先生的精子,再取卵做試管,102年生下大寶。但4年後,夫妻雙方決定再生第2胎時,又遇到困難,儘管醫師模擬同樣的方式治療先生,但這次得到的胚胎型態卻很異常,植入後也沒有受孕。醫師建議使用胚胎縮時攝影,挑選發育正常的胚胎,植入第3天的胚胎就成功懷孕,目前小孩都已經2歲。  李姓女子為了生2寶開始做試管時,一開始從縮時攝影發現她有些胚胎細胞生長是以奇數倍分裂,從1個細胞變成3個,不像一般正常是細胞1分裂為2、2分裂為4、4分裂為8,醫師透過縮時攝影選擇了分裂過程較正常的胚胎,雖然仍屬於型態較差的胚胎,在第3天植入胚胎後,她很幸運的懷孕並且順利產下2寶。

Read More

對抗晚期肝癌 雙管齊下續命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光田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暨腫瘤內科主任郭集慶(見右圖,陳金龍攝)與台灣、日本研究人員歷時2年研究發現,抗癌口服標靶藥物索拉非尼搭配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晚期肝癌病患存活率增加26%。研究結果刊登國際癌症期刊「Cancers」。  郭集慶指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不會疼痛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常已是晚期。面對晚期肝癌,幾乎沒有可行的手術切除方法。  郭集慶表示,以往研究顯示,索拉非尼可增加晚期肝癌患者存活率6.5~10.7個月,成為標準治療,但對於如何提高有效性仍是個問題。  研究團隊運用台灣健保數據資料,費時2年整理,發現「索拉非尼+栓塞」聯合型治療可能是晚期肝癌患者更有效的治療方式。郭集慶提醒,搭配栓塞治療的肝硬化程度必須在Child-Pugh分級A者才適用。  郭集慶說,栓塞治療是過去數十年中,臨床治療肝癌的療法之一,利用阻斷供應惡性細胞養分的血管殺死癌細胞,有效阻止腫瘤擴散。然而很少研究驗證比較只有口服索拉非尼的治療與「索拉非尼+栓塞」的聯合治療,對提高病患存活率上有沒有差異。  最近曾有外國醫學研究認為,口服索拉非尼搭配栓塞的療法對存活率沒有影響。但台灣的研究結果推翻了這個說法。  這次研究追蹤2112名台灣患者數據,團隊人員發現,「索拉非尼+栓塞」對比僅口服索拉非尼,經過6個月、1年治療後,前者存活率分別為80.3%、53.5%,後者則為54.4%、32.4%,存活率分別增加26%、21%。  郭集慶說,聯合治療的副作用與僅口服索拉非尼相似,都是病患可接受的。

Read More

長期打鼾睡醒口乾 恐罹 睡眠呼吸中止症

面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李學禹(中)偕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左)、基隆長庚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宜展(右)呼籲,早期診斷、全能治療、長期追蹤治療。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夜間打鼾、多尿、鼻塞,睡醒常口乾嘴破,或脖圍大於40公分,小心睡眠中止症上身。醫師提醒,睡眠中止症會使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2~6倍,但全台僅有1成確診,顯示國人普遍病識感不足。  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表示,睡不好會讓隔天精神不好,曾經在搭公車等紅綠燈時,發現車子在綠燈後還不動,上前一看,司機居然睡著了,可見許多公安事件可能都是疲勞駕駛惹的禍。  其實,全台超過1千萬打鼾人口,但根據台灣健保研究資料庫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盛行率只有0.49%,莊立邦表示,根據10年前的研究推估,全台呼吸中止症患者恐有超過80萬人,目前僅有約1成確診,顯示病識感有待加強。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針對8500人進行為期2年居家睡眠檢測也顯示,72%的人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實際接受長期追蹤治療者僅1/4,且AHI(呼吸中止指數)大於5的400名中高風險族群,也逾8成未接受治療或未持續治療。  基隆長庚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宜展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將增加心臟血管疾病風險:腦中風1.6倍、高血壓2.9倍、心肌梗塞5倍。  莊立邦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大的表徵就是打鼾,但高危險群卻不只是年長者與肥胖者,包括下巴和鼻子構造、體重、組織鬆緊度等脖圍過長(大於40公分)等,都有可能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  莊立邦表示,發現自己或家人有夜間打鼾、多尿、睡覺時呼吸暫停、淺眠睡不好,白日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嗜睡等,就應該進行睡眠檢測。

Read More

皮肌炎作祟 紅紫斑漫全身

皮肌炎患者的手指關節處有紅疹及紅斑。 (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47歲林姓女子眼皮出現紅紫色斑,皮膚科診所醫師判定為濕疹,但藥物治療卻無減緩跡象,色斑甚至擴展到脖子和胸前。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志斌發現她除了眼皮、脖子和胸前等外,手背指關節也有紅紫色皮疹,切片確診為「皮肌炎」,藥物治療後控制病情。  陳志斌指出,皮肌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皮膚和肌肉等器管,具體病因尚未明朗,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但以40~60歲為好發年齡層,女性罹患皮肌炎的機率是男性的2~3倍。  皮肌炎主要侵犯皮膚和肌肉,若侵犯到皮膚,會造成上眼皮、臉頰兩側、頸部、前胸範圍及手背指關節出現紅紫色皮疹;若侵犯到肌肉,較典型的症狀為近端肢體無力,易導致手抬不起來、無法爬樓梯等。病情進展因人而異,甚至可能侵犯肺臟、心臟、食道等器官,造成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和吞嚥困難等,且有併發癌症的可能性。  陳志斌指出,皮肌炎具光敏感性,患者需注意防曬,防止患部惡化;且因有合併癌症的可能性,建議確診病患定期健檢。他也提醒民眾,皮肌炎時常被誤診成濕疹、脂漏性皮膚炎或酒糟性皮膚炎,若身上出現不痛不癢的不明紅疹,務必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Read More

眼皮下垂與眼皮鬆弛的不同(二)

 ■姚碧春  傳統的觀念,年紀大了眼皮就會鬆弛;來到七、八十歲,眼皮鬆垂更厲害了,蓋住了眼睛,甚至眼睛都看不到了,兒女們就帶長輩去醫院把眼皮割掉,這是以前常看到的場景。但是在醫學上,經過長期的經驗,也更了解人類眼皮老化及結構的萎縮退化,現在知道外觀上眼皮的鬆弛或者是鬆垂,眼皮並未真正變得寬鬆,如果用手術割掉眼皮(包括上、下眼皮),這都不是正確的治療。  人類臉部的組織由外而內分為淺層:皮膚及皮下脂肪(某些地方還會加上較厚的皮下脂肪墊)。這是臉部唯一一層可以推動滑動的組織,也因為位在最表層,當組織開始老化流失,是唯一可以直接看到萎縮、擠痕(皺紋)的層次。接著往下是中層:淺層肌肉層(上、下眼皮的肌肉層,即眼輪匝肌,還有額肌、口輪匝肌、擴頸肌,如圖1)。當年紀已經老化,肌肉會萎縮、變硬、纖維化,它們只是萎縮,並不是變得寬鬆。中層組織與骨頭之間即是深層的組織:包含了固定中層、淺層肌肉層較粗的固定纖維及韌帶,以及肥厚的深層肌肉與深層脂肪(圖2)。當深層組織老化,韌帶、肌肉萎縮、脂肪變少、骨頭後退,無法支撐淺層肌肉層而導致它們的塌陷、下滑,這是臉部真正下垂的開始,站在淺層肌肉層支撐的淺層組織跟著下滑。  眼皮很薄,但是每一層次很齊全,從外而內,包含皮膚及皮下脂肪(淺層組織),中層的淺層肌肉層(眼輪匝肌),位在深層把淺層肌肉層固定在骨頭上或膈膜上的韌帶,及一些深層脂肪,在有些地方還有深層的肌肉(皺眉肌、鼻眉肌等等),再更深就是骨膜、膈膜及骨頭了。  所以外觀的鬆弛或鬆垂,一方面是組織從30歲開始流失(產生膠原蛋白的能力變差了),每一層組織都將變得沒那麼飽滿,淺層組織因直接看得到,而且皮膚組織裡含膠原蛋白的比例特別高(70~90%),眼皮就開始顯得眼皮沒那麼厚實飽滿。另一方面因為眼球開始後退造成上眼皮傾斜,眉毛失去了眼球頂的支撐(取而代之的是眼球前面的斜坡),往下面眼皮滑壓而造成眼皮的泡或是雙眼皮變鬆、變形。  (待續)  (本文作者/台南時代整形外科院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