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媽媽傳愛 隔著保溫箱說故事

屏基早產兒回娘家推廣親子共讀,會場充滿書香與歡笑。(記者毛莉攝) 中央社/屏東縣19日電 屏東縣一年約有400多名早產兒,有1/3經屏東基督教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照顧,屏基今天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一名早產兒母親回憶當年隔著保溫箱說故事給寶寶聽的心情。  在爸爸媽媽兄弟姊妹的陪伴下,19名民國102年9月至107年9月出生、出生週數未滿37週、體重2500公克以下的小朋友,今天回屏基歡聚一堂。  對早產兒來說,新生兒加護病房是他們出生後第1個「家」,一名早產兒母親說,去年早產生下1370公克的小恩,當小恩在保溫箱時,她就開始念故事書,即使無法親手抱著孩子,也要讓孩子熟悉媽媽的聲音,培養親子感情。  不到29週就出生,體重僅1270公克的小威,在醫院住了1個多月,身上插著呼吸器還有其他監測儀器,張媽媽想起這段2年前的往事仍是百感交集,她說,幸好現在小威體重已有14公斤,沒有發育遲緩或其他問題,終於可以讓父母安心。  在台灣早產兒基金會、7-ELEVEN「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財團法人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及屏基早產兒基金支持下,屏基今天舉辦「OPEN!CARES~親子共享時光」早產兒回娘家暨兒童病房關懷活動,邀請「說故事爺奶」、7-ELEVEN超人氣的OPEN小將及小桃,一起與早產兒同樂,同時有醫師與家長分享親子共讀技巧。

Read More

癌登之父陳光耀造福醫病

副總統陳建仁(右6)昨上午出席「2019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頒發癌症登記貢獻獎給首創醫院癌症登記的前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左5)等多位獲獎者。(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  台灣癌症登記成果傲視國際,台灣「癌登之父」陳光耀,在50年前不畏艱辛、資源稀缺,以手寫卡片方式,開癌症登記濫觴,造福病人也嘉惠醫學研究。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行「2019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副總統陳建仁上午與會時以「台灣全國性癌症登記系統:40週年的成果與新挑戰」為題發表演說。  陳副總統在英文演講中,與各國與會者分享台灣建立全國性癌症登記系統歷程,應用資料庫數據於癌症預防、篩檢、監測、病因討論、提升癌症醫學研究、防治策略制定、促進國際合作的成果,實質提升癌友醫療照護品質的經驗,和癌症登記面對應用大數據發展及人工智慧決策等的嶄新挑戰。  癌症登記從登記內容到診斷收錄,一直到登記師的登錄,是一連串專業且耗時的工程。為了感謝這些幕後英雄,國健署今年頒發首次「癌症登記貢獻獎」,給9名為癌登制度開疆拓土的專業人員。  其中一名得獎者為首創醫院癌症登記的前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他說以前在美國念博士、寫論文,有感於完整病歷對研究重要性,學成回台灣執業時,就想要建立醫院的癌症登記資料庫。  陳光耀說,當時醫院沒有電腦,要做病人的資料登記是以手寫卡片方式,隔一年才有電腦可以用,也能做更有效率的統計、回顧。但是仍需要人力協助建檔,而癌登在醫院是不賺錢項目,得花功夫說服院方支持。後來在癌症中心的人力勉強執行,想方設法記錄病人的狀況、追蹤病情、要求回診。  後來陳光耀更進一步說服政府出錢支持癌症登記制度,並建立更全面制度,對各種癌症的預防、治療有更好的發展。  其他癌症登記貢獻獎得主包含活用癌登數據提升醫療品質的台大公衛學院榮譽教授賴美淑、擘劃國家癌症登記藍圖的國健署前副署長孔憲蘭、創癌症登記學會讓專業永續的教授張廷彰、精進資料結構提升資料應用價值的北榮主治醫師蕭正英、啟蒙癌登教育後進的北榮趙靜宜、台大醫院黃麗秋及林惠美3名退休的癌登技術人員,及編譯癌登專書襄助國際接軌的秀傳醫院主任朱旆億。

Read More

大同醫院宣導醫病溝通重要性

大同醫院舉辦病人安全週活動由院長陳彥旭帶領一級主管一齊宣示及簽署病人安全宣言,提倡醫病溝通重要性。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舉辦「病人安全週」系列活動,以表演急診室常見的醫療暴力行動劇,呼應醫病溝通的重要性,並由院長陳彥旭帶領一級主管一齊宣示及簽屬病人安全宣言,更透過有獎徵答活動及互動闖關遊戲,教導民眾醫病溝通的小技巧。  陳彥旭表示,今年病人安全週宣導活動主軸為「醫病溝通」,希望醫護能注重醫病溝通技巧,民眾也能建立正確的就醫態度,在有效的醫病溝通基礎上,以鼓勵代替暴力,打造有品質的就醫環境。  陳彥旭院長也提醒就醫民眾要有「三應」─回應、反應、響應,其中「回應」指回應醫療人員的問題,例如核對姓名、生日等,才不會發生給錯藥、開錯刀的不良事件。  「反應」則是主動反應自己或家人的特殊健康狀況、任何關於治療或用藥的疑問;「響應」指響應病人安全活動,瞭解自己或家人的身體狀況是否為跌倒高危險群。藉以建立民眾正確就醫觀念,優化醫病溝通,以確保醫療品質保障病人安全。  在面對醫療抉擇時候,也能掌握「就醫3問」,一問「我有哪些治療選擇?」二問「這些選擇的優點跟風險是什麼?」三問「我可以在哪裡得到幫助,才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Read More

身心障易有口腔照護問題

雙和醫院昨舉辦「特殊需求者機構潔牙觀摩活動」,宣導老年人、身心障礙族群口腔衛生保健觀念。(圖/雙和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90%身心障礙者易發生口腔照護問題,新北雙和醫院結合民間力量與新北市牙醫師公會、台北市南華扶輪社19日辦理「特殊需求者機構潔牙觀摩活動」,由來自北北桃的庇護工場、康復之家、護理之家、日間照護等十六支隊伍參賽,透過潔牙觀摩,增進大眾對於老年人、身心障礙族群口腔衛生保健的認知。  臨床上發現,特殊需求者牙科就醫率低、口腔醫療需求高、但依從性低且不容易配合看診,雙和醫院九十七年開院時即成立「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幫助身心障礙者及有特殊需求的民眾維護口腔健康,提供洗牙、根管治療、補綴與牙科手術、塗氟及防蛀封劑、口腔衛教服務、到宅醫療服務等項目,目前累積服務的對象已超過6萬人次。  依國民健康署2011至2013年統計,近90%身心障礙者有口腔清潔、牙齦照護等相關問題:齲齒就是身心障礙者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強調,從臨床發現,老年人與身心障礙者因缺乏自行執行口腔清潔能力或無法確實執行口腔清潔保健,罹患齲齒、牙周病、缺牙的機率往往遠高於一般人。  不良口腔會增加罹患上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甚至是糖尿病及心臟病等疾病之危險性,且長期咀嚼能力不佳可能造成肌肉功能退化,影響之後口腔功能與自身生活品質等。  這次活動有來自五股、汐止、鶯歌、八里、北投、三重、板橋、新莊、桃園平鎮等相關機構報名參加。黃茂栓說,雙和醫院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也有到宅醫療服務的模式,讓牙醫師利用攜帶式的牙科儀器到病患家中服務,也是針對特殊需求者所開發出的方案。目前提供牙周病緊急處理、牙結石清除、牙周暨齲齒控制基本處置、塗氟、簡單性拔牙及單面蛀牙填補等服務、促使牙科診療服務能更機動性的滿足這些「不一樣的」需要,期望能在多方努力下能真正達成世界衛生組織主張的就醫平等,並造福更多有特殊需求者。

Read More

吉胃福適也上榜 南市衛局回收監督

衛福部食藥署十九日公布廿三款NDMA超標胃藥,南市衛生局人員針對吉胃福適等含致癌物藥品進行回收。(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測市售38款具致癌風險的胃藥十九日調查結果出爐,不合格藥品需於11月18日前完成回收作業,南市衛生局人員針對市售吉胃福適等含致癌物藥品進行回收且將持續監督,維護市民用藥安全。  日前各國傳出部分胃藥中成分「ranitidine」含可能致癌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不純物,與之前致癌降血壓藥檢出之化合物相符。南市衛生局指出,ranitidine主要用於胃灼熱、消化不良(酸引起)、胃酸過多、十二指腸潰瘍等疾患,有很多相同功能的其他成分藥物可以取代,民眾應避免服用含ranitidine成分的胃藥,但不應任意停藥,最好洽鄰近藥局或回診諮詢醫師,選用其他適當藥品。  23項限期回收藥品包括「葛蘭素善胃得注射液25毫克∕毫升」、「安保胃膜衣錠150公絲」、「大豐善待胃注射液10毫克/毫升」、「悅擬停膜衣錠150毫克」、「胃治潰注射液25公絲/公撮」、「胃治潰膜衣錠150毫克 」、「固胃治潰膜衣錠」、「生達胃恩利50毫克 凍晶注射劑」、「生達胃恩利膜衣錠150毫克」、「潰特得150膜衣錠」、「胃潰安膜衣錠75毫克」、「信東利爾錠膜衣錠150公絲」、「吉胃福適治潰定膜衣錠75毫克」、「吉適治潰定膜衣錠75毫克」、「吉胃福適治潰定日一膜衣錠300毫克」、「吉胃福適治潰定 加強膜衣錠150毫克」、「吉適治潰定加強膜衣錠150毫克」、「培力胃佳寧錠150毫克」、「佳得胃10公絲注射液」、「佳得胃注射液25毫克/毫升」、「 瑞寧注射液25毫克」、「衛達胃達舒膜衣錠150公絲」與「衛達胃達舒膜衣錠300公絲」等。

Read More

守護食安 跨領域專家組權益促進會

副總統陳建仁(左)出席台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會成立大會,致詞並頒發食安貢獻獎給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郭育良(右)等人。(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有鑑於台灣曾有數起重大食安事件,受害者多只能自行承擔,缺乏照護機制,跨專業領域專家今天組食安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盼監督國家政策,維護受害者權益。  台灣食品安全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下午舉行成立大會,籌備會主任委員廖脫如也是油症受害者。她受訪時表示,因長期攝食受污染食品,身體出現很多狀況,甲狀腺也切除,罹患三高等慢性病,一累就會暈眩。尤其對下一代健康也產生風險,小孩出生時體重輕、難照顧,是許多女性油症受害者共同的痛。  廖脫如表示,近年台灣發生多起食安事件,民眾可能在不自覺狀況下就把有毒物質吃下肚,影響身體健康。過去只能由食安受害者和家屬承擔責任,政府沒有相關健康照護機制,也缺乏救濟補償,成立協會有助持續監督和倡議。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時說,政府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如食安法裡對受害者權益的保障,或未來需要立國民營養法,都有賴大家一起努力,食安及受害者權益促進協會的成立非常重要。  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郭育良受訪時表示,食安危害事件的後續追蹤和照護都非常重要,有些食品有害物質暴露可能造成長期的健康影響,如心血管問題或其他慢性病。但過去發生時,若只有受害者個別的聲音,很難釐清是否為食安造成的疑慮;協會有助整合受害者,集合眾人力量,監督相關政策並向前推進。

Read More

對蛋過敏 男嬰吃九層塔炒蛋休克險死

蔡易晉醫師提醒,嬰幼兒餵副食品時,要慢慢增加,並留意是否有誘發過敏反應。 (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一名五個月大男嬰由家長餵食九層塔炒蛋30分鐘後,突然出現皮疹與全身無力,進而意識不清狀況,經送醫發現男嬰為過敏體質,對蛋製品食物引發嚴重過敏性休克,經施打腎上腺素與相關藥物急救後,才健康出院。  彰基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醫師提醒,有這樣體質的嬰幼兒,要留意再次誤食「蛋製品」引發過敏性休克造成憾事,千萬別開開心心的慶祝滿週歲生日吃生日蛋糕,最後卻變成悲傷的忌日。  男嬰母親表示,當天孩子吃了幾口九層塔炒蛋,大約過半小時後因為癢而有點吵鬧,甚至從臉紅到腳,嘴巴還呈現紫色,趕緊送急診。蔡易晉醫師表示,這名男嬰自3個月大起皮膚經常出現濕疹症狀,曾被醫師診斷疑似「異位性皮膚炎」,當時家屬不以為意。那天男嬰送到急診室時,已出現呼吸困難與發紺等危急休克現象。  蔡易晉說,大約5%至7%的嬰幼兒會出現食物過敏,少數約0.5%可能造成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險群。造成嬰兒過敏最常見的食物,例如雞蛋、牛奶與小麥等。臨床過敏性休克接觸過敏原後出現的症狀,包括血壓下降或全身器官失能(暈倒、昏厥、大小便失禁),且合併出現過敏皮膚疹或黏膜組織水腫症狀,例如全身性蕁麻疹、發癢或潮紅。另外還有呼吸窘迫症狀,如喘、哮鳴、喘鳴,或持續腸胃道症狀如腹部絞痛、嘔吐等。  蔡易晉醫師強調,為了避免再次誤食蛋製品引發過敏性休克造成憾事,所有過敏性休克病史病患與家屬,必須了解過敏性休克臨床表徵與緊急處理,並隨身攜帶過敏休克急救藥物「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使用方式直接注射於嬰幼兒大腿外側。  蔡易晉醫師說,過敏體質的嬰幼兒剛添加副食品的時候,注意要一樣一樣食物慢慢來添加,並觀察2至3天,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可以繼續添加,一旦出現過敏反應,家長要提高警覺並至兒童過敏專科醫師門診就診尋找食物過敏原因。

Read More

麥當勞叔叔教小朋友洗手

高雄榮民總醫院「病人安全週」,小病友與麥當勞叔叔同樂。(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病人安全週」,18日天別開生門特別邀請麥當勞叔叔,來到院裡與小病友見面同歡,並安排「一起洗手趣」有獎徵答的宣導活動,他們忘記一時的病痛,大家都爭相搶答拿獎品禮物,還要握手合照,溫馨又充滿歡樂。  高雄榮總表示,加強宣導醫療問題,醫病溝通做得好,安全就醫沒煩惱,病人有響應,就醫更平安。 希望民眾能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與自己有關的醫療過程,主動反應自己或家人的特殊健康狀況,也回應醫護人員的詢問,無論檢查、治療、拿藥,都能主動回答,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錯誤或風險。  衛生福利部將每年十月第三週訂為「全國病人安全週」,以醫病溝通」作為推行主題,將醫病共享決策作為活動主軸,高雄榮總除利用國慶連假,在左營蓮池潭配合萬年祭活動,在現場設公益攤位,宣導醫療相關資訊,也在醫院醫療大樓大廳、門診大樓大廳等處,舉辦醫療溝通問題的活動,今天則以活潑輕鬆的方式邀請住院的小病友與家屬一起同歡。

Read More

手麻握不住物品 腕隧道症候群作祟 

醫師張子玲說,腕隧道症候群不一定只在慣用手才會發生,雙手都有可能得到此症候群,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的族群。(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2歲廖爺爺15年前輕度中風,左半身手腳無力,長年下來,出現拇指、食指、中指有麻木情形,拿東西經常掉落,生活更不方便,求診台中醫院復健科,神經傳導檢查發現,原來是腕隧道症候群,醫師以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增生注射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持續接受門診治療。 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張子玲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通過手腕時,產生神經病變,進而引發相關症狀。典型症狀包含掌側拇指、食指、中指到一半的無名指麻木,麻木現象在夜間睡覺時更明顯,有的病患會將手掌甩一甩,減輕麻木感,拿取物品時也會容易掉落,並有難以使力的狀況。 張子玲說,腕隧道症候群不一定只在慣用手才會發生,雙手都有可能得到,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的族群,包括常常反覆使用手部及手腕的人,如長期使用電腦者,又稱為電腦手,另外像是手腕創傷,本身有系統性疾病容易合併神經病變者,如:糖尿病,肥胖等也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張子玲建議,依嚴重程度,治療方法除了避免反覆使用手腕、接著就是使用適當護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等。另外,病人在家也可執行神經及肌腱滑動運動,改善症狀。如果保守治療無法改善,可採用新興的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增生注射治療,也是效果不錯的治療方法。

Read More

南市衛局行動醫院、夜間乳房攝影設站 力拚降低乳癌死亡率

衛生局利用行動醫院及夜間乳房攝影設站等,多管齊下,提高篩檢涵蓋率並降低乳癌死亡率。 (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有效篩檢乳癌。為了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台南市衛生局利用行動醫院、夜間乳房攝影設站、每月到點設站等,多管齊下,提高篩檢涵蓋率。  衛生局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接受可早期發現異常,有效降低30%乳癌死亡率,目前南市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自民國99年的52歲,上升至105年的54歲,顯示乳癌好發年齡層仍在50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署運用菸捐支應45歲-70歲婦女兩年一次免費乳癌篩檢政策,另針對高危險群(有二等親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更下修補助年齡層至40歲。  衛生局說,乳癌死亡率的下降需要「提升篩檢涵蓋率」及「篩檢陽性民眾積極確診治療」雙管齊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南市乳癌篩檢陽性個案確診率為92.29%,篩檢涵蓋率僅40%,雖與民國100年涵蓋率31%相較,上升9個百分點,但仍有近6成的婦女朋友未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了提高篩檢涵蓋率,全市有15間乳癌篩檢醫療院所,為了補足醫療資源不足,南市配合行動醫院、夜間乳房攝影設站、每月到點設站等方式,於37區皆有服務提供,以利民眾就近篩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