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療照護 中山醫大印尼簽訂合作

中山醫大與印尼簽口腔醫療照護備忘錄。(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深化新南向區域合作,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高嘉澤最近率團訪問印尼,並代表中山醫大口腔醫學院和印尼大學、優質牙醫照護診所及母親的翅膀安養機構,簽署專屬雅加達城市特殊需求者的口腔醫療照護合作備忘錄,並邀請我國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陳忠代表擔任見證人。  中山醫大指出,這次合作備忘錄合作內容,包括促進台印雙方加強對特殊需求者就醫品質的可近性、協助建置完善的轉診流程、提供三方特殊需求者口腔醫療服務網絡執行面的諮詢、增加醫事人員對特殊需求者口腔醫療照護相關專業諮詢、長短期的交流計畫和互相分享專業醫事技術等國際交流。  透過印尼大學連結社區安養機構及基層診所等相關資源,增加特殊需求者就醫品質的可近性及完善的轉診機制,媒合三方建置完善的轉診流程,提供雅加達城市特殊需求患者牙科醫療建置後送照護中心機制,拓展台印雙方國際醫療網絡合作關係等。  中山醫大副校長高嘉澤指出,這次新締約的合作協議,將協助印尼大學與優質牙醫照護診所及母親的翅膀安養機構,建置專屬雅加達城市特殊需求者口腔醫療服務網絡合作備忘錄,更進一步深化台印合作夥伴關係。

Read More

亞洲第一 監測健康 陽明大學用AI測腦齡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團隊開發腦齡估算模型,可藉此評估個體大腦健康狀態。圖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陽明大學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陽明大學結合大腦磁振造影成像技術與人工智慧演算法,開發腦齡估算模型,可藉此評估個體大腦健康狀態,提供健康指標依據,進而預測腦病變。  陽明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神經科學研究所執行科技部「AI創新」專案計畫,藉由大腦磁振造影成像技術與人工智慧演算法,開發腦齡估算模型,準確透視個體大腦腦齡,研究成果在國際腦齡分析競賽中獲得全球第4、亞洲第1的成績。  陽明大學表示,人腦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退化,這些變化往往伴隨認知功能下降、行為改變及產生臨床病變,失智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傳統上,醫師只能透過個人經驗來判讀大腦神經影像,但因為人類肉眼觀察的侷限,潛藏在腦影像中的細微改變很難被發現。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與輝達(NVIDIA)團隊合作建構「集成式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腦齡估算模型」,讓電腦可以在短時間內精準判讀大腦年齡,當腦齡大於實足年齡,代表大腦處於加速老化階段,易有神經與精神病變風險,甚至可能提升致死率。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指出,過去個體老化歷程都以實足年齡(身分證年齡)為參考,但個人基因、生活經驗、所處環境皆不同,很難僅以實足年齡來評估個體大腦健康狀態,未來透過精準計算大腦生理年齡(腦齡),可提供健康指標依據,進而作為預測腦病變的基礎。  林慶波表示,這項技術不僅可作為臨床診治重要預測指標,對目前正處於高齡社會的台灣,也可進一步提供個人健康照護、健康風險評估或治療效果評估等應用。

Read More

幾近失明 92歲翁除白內障重見光明

高榮南院眼科醫師李尹暘(中),為2名白內障過熟的患者進行手術,免打麻醉針、免縫線,改善視力,重見光明。(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周姓老翁、吳姓男子分別左眼視力幾近全盲,及右眼僅剩眼前手動影像,嚴重影響生活,經高雄榮總台南分院眼科醫師李尹暘檢查發現白內障均已過熟,施予手術治療,過程免打麻醉針、免縫線,術後周、吳第1天內視力分別恢復至0.5及1.0,重見光明。  李尹暘表示,92歲周翁在一次外傷後左眼視力漸漸模糊,近幾年來左眼已近失明,造成嚴重的生活困難,因不敢開刀而遲未作處理,導致患眼幾近全盲。檢查發現白內障已嚴重至全熟,視力僅剩光感,施予手術治療,第一天內視力就已恢復至0.5,昨日回診視力測量增加至0.8。  另55歲吳姓廚師,本身是高度近視患者,右眼視力最近1年漸漸模糊,一開始不以為意,想說還有左眼可以看清,直到右眼幾乎僅剩眼前手動影像,才驚覺事態嚴重,檢查發現白內障已過熟,經緊急手術後第1天內視力就恢復至1.0。他也要求李尹暘早日幫他安排另一個未成熟的左眼白內障治療。  李尹暘說,早期醫療較不普遍,門診常見成熟性的白內障,近年來因手術技術的發展,對於水晶體混濁程度過度嚴重的白內障患者,已有前囊染色、飛秒雷射等最新技術的突破,使得過去必須使用傳統手術的患者,現在也有機會接受免打麻醉針、免縫線的新式白內障手術治療。  李尹暘說,很多高齡白內障患者擔心開刀風險,又覺得年齡大了降低治療意願,其實延誤治療不但造成視力喪失、容易摔倒、與家人照顧的困難;同時也易造成白內障過熟。而過熟的白內障除嚴重影響病人視力,也易引發虹彩炎或青光眼等併發症,同時也會增加手術時間、角膜水腫或者水晶體囊袋壓力過大破裂等手術併發症的風險。

Read More

本土登革熱添2例 台中也失守

台中市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台中市衛生局13日在西屯區公所召開跨局處區級會議,將加強疫情監控及環境消毒。 (台中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時序入秋,登革熱疫情還在燒,疾管署13日公布,新北市及台中市各增1例本土登革熱,其中,台中是今年首度出現本土病例,研判是境外移入肇禍,提醒民眾務必留意居家環境整潔,並將積水容器徹底清除,防範病媒蚊孳生。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台中市個案為西屯區協和里60多歲男性,近期未出國,10月9日出現發燒及全身痠痛情形,並分別於發病當天及隔天就醫,經NS1快篩陽性通報,於12日晚間檢驗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二型,目前個案症狀已改善在家防蚊隔離,接觸者無疑似症狀。  羅一鈞表示,根據疫調發現,個案於可被感染期間活動地以住家周邊為主,且9月下旬確診的境外移入登革熱第二型個案(印度旅遊史)曾於西屯區活動地,距個案住家不到200公尺,不排除為可能感染來源,待進一步透過病毒定序以釐清感染源。  至於新北市個案為樹林區坡內里60多歲男性,10月11日因輕微發燒及疲倦症狀就醫,經NS1快篩陽性通報,於13日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目前住院防蚊隔離中,接觸者無疑似症狀。  羅一鈞表示,個案可能被感染期間活動地以住家周邊為主,由於其住家鄰近樹林區先前確診之2名個案活動地(坡內里某菜園),研判其於該菜園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屬同一起群聚事件。因應這起菜園群聚,衛生單位持續加強個案住家及該菜園周邊之孳生源清除與化學防治,社區監測將持續至11月11日。  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97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高雄市57例、台南市31例、新北市5例、台北市2例、桃園市及台中市各1例。另有418例境外移入病例,近一個月個案感染國家以越南、柬埔寨及菲律賓為多。

Read More

6旬男瘋跑步 韌帶磨損 膝刺痛

衛福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致舜說,「跑者膝」是經常發生在大腿遠端、近膝關節外側的運動傷害疾患,在中醫治療上多採用針灸並搭配理筋手法及外敷貼藥,就可有效改善症狀。(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近年來馬拉松相當熱門,許多人都加入慢跑的行列,常聽到加入跑步的新手因為慢跑受了傷,得休息幾週才能繼續跑的情況,衛福部基隆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致舜說,「跑者膝」是經常發生在大腿遠端、近膝關節外側的運動傷害疾患,在中醫治療上多採用針灸並搭配理筋手法及外敷貼藥,就可有效改善症狀,同時也呼籲民眾運動前要做好暖身運動,肌肉及軟組織在熱身後較不易產生運動傷害。  陳致舜說,門診中有位60歲的蔡姓男子最近半年加入跑者俱樂部,瘋狂參加各種賽事,前幾個月參加完賽事後,一直覺得膝蓋不適,跑起來還會刺痛、無力,想說應該是跑步前沒有熱身完全,休息一下就好,但是就是沒法好轉,想藉由中醫針灸試試看,來看中醫門診後,持續做了一個療程6次的針灸,痠痛無力的症狀明顯好多了,加上持續熱敷,蔡姓男子又開始以跑步當運動了。  陳致舜指出,蔡姓民眾的症狀即是醫學上稱的髂脛束症候群,又稱為跑者膝,髂脛束是一條位於大腿側面,從骨盆髂骨一路向下延伸,最終到達小腿脛骨上端的厚實韌帶,在下肢活動時有穩定關節的作用。一般行走活動時髂脛束的遠端會在股骨外側髁的表面前後滑動,然而在高強度運動例如跑步、騎腳踏車、登山健行或舉重時,髂脛束的受力程度和頻率均有增加,便可能在接觸股骨外側髁的部位發生發炎甚至磨損的情況,這時便會導致跑者膝症狀的發生。一般常見的症狀包含灼熱、針刺般痛感、腫脹等,可能只限於接觸股骨外側髁的部位,也可能沿著髂脛束上下蔓延至整個大腿側面的區域。  陳致舜說,中醫將此類的軟組織疾病歸屬於「筋痹」之範圍,治療上多採用針灸並依患部之循行經絡取穴;以髂脛束症候群為例便是足少陽膽經,可選用居髎、風市、陽陵泉、膝陽關等穴,並依「燔針劫刺,以痛為腧」黃帝內經靈樞經篇之理論再取疼痛點為阿是穴進行治療,搭配理筋手法及外敷貼藥,即可有效改善症狀。

Read More

黃金舜掌藥師公會全聯會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交接典禮,由內政部長徐國勇(左二)、衛福部長陳時中(左三)監交,卸任理事長古博仁(左一)將印信交給新任理事長黃金舜(右),象徵薪火相傳,傳承創新。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13日舉行第14屆理事長暨理監事榮任典禮,蔡英文總統特到場支持由理事長黃金舜領軍新團隊,並肯定肯定藥師守護民眾健康的專業,期勉藥師發揮「讓社會有藥用」、「讓民眾會用藥」使命。  藥師公會全聯會第14屆理事長交接榮任由內政部長徐國勇、衛福部長陳時中監交,卸任理事長古博仁將印信交給新任理事長黃金舜,象徵薪火相傳,傳承創新。食藥署長吳秀梅、疾管署長周志浩及民意代表及各縣市藥師理事長、幹部等共計600多位到場祝賀,陳時中不但全程參與,還上台一展好歌喉,全場氣氛相當熱絡。  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藥師在社會上有「讓社會有藥用」、「讓民眾會用藥」兩個重要的使命,更是守護民眾健康的「好厝邊」,期盼藉由擴大藥師的服務領域,讓最了解藥品的專業藥師,發揮最大的價值。  新任理事長黃金舜則自許「迎浪而上,堅持承擔」,面對藥事法第103條、再生醫療法製劑管理條例、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中醫藥發展法草案等挑戰,未來將啟動專業、效率的行動團隊,持續推展醫藥分業單軌化,為全民用藥安全而拚,共創醫、藥、民眾三贏的新局。  黃金舜在20多年前就在北市藥師公會擔任常務監事,當年參與推動醫藥分業,讓藥師擁有獨立調劑權。但他表示,醫藥分業是世界趨勢,美國、澳洲等先進國家都已實施醫藥分業多年,而現今台灣卻是實施醫藥分業「雙軌制」,許多診所以聘請藥師經營藥局來規避,民眾也無法拿處方箋到自己熟識的藥局,請藥師調配。因此,未來要再全力完成醫藥分業單軌化的最後一塊拼圖,讓處方箋真正回到民眾手上。

Read More

照顧弱勢新生兒 中市免費提供輪狀病毒疫苗

台中衛生局免費提供低收、中低收入戶及原住民家庭出生6週至6個月大的新生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輪狀病毒感染常造成5歲以下嬰幼兒嘔吐、腸胃炎及嚴重腹瀉,最有效預防方式是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療程約5000至6000元,中央尚未補助,台中市政府即日起免費提供設籍台中市低收、中低收入戶及原住民家庭出生6週至6個月大的新生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請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健保IC卡及低收、中低收入戶或原住民證明,至全市各區衛生所口服疫苗。  衛生局表示,輪狀病毒主要傳染途徑為食物、飲水汙染及體液傳染,感染後會發燒、腹瀉、嘔吐甚至脫水,感染後常因發生嚴重脫水、電解質失衡等合併症需要住院醫療,病程嚴重者長達10天,目前尚無特效藥可治療,最有效預防方式就是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但目前中央未補助,疫苗自費約5000元至6000元,許多經濟弱勢家庭無力負擔,市府每年編列預算全額補助,讓弱勢家庭嬰幼兒免於輪狀病毒威脅。  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預防傳染輪狀病毒方法為家庭成員應勤洗手,尤其外出回家後應先洗手後再與嬰幼兒接觸,家中物品需定期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而最有效預防方式就是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Read More

健保署長訪華府 談大數據合作

健保署長李伯璋12日在華府僑教中心演說。李伯璋表示,訪美期間拜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而研究院對台灣健保雲端資料庫很感興趣,雙方正在洽談合作。 (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12日專電  健保署長李伯璋本週拜會多個美國衛生機構。李伯璋今天表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對台灣健保雲端資料庫很感興趣,雙方正在洽談合作,計劃未來將大數據應用在醫學研究。  李伯璋7日率團抵達美國,展開為期6天訪問。此次行程主要是拜會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華府辦公室、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及出席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辦的醫學座談會。受多個僑團邀請,李伯璋今天也前往華府僑教中心,以「台灣健保制度分享與未來發展」為題進行演說。  李伯璋受訪表示,他8日拜會NIH旗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 副院長奧金克勞斯,由於兩人都是器官移植出身再轉任政府單位,談起話來特別有默契。  李伯璋指出,雙方談論到未來一些合作方向,例如醫療大數據。他說,台灣健保醫療雲匯集過去20多年來病人醫療資訊,這些數據透過分析,能為醫療研究帶來不少貢獻。  相較於台灣,李伯璋表示,美國若要針對某類病人做研究,例如分析肺癌病人性別、分布區域或年齡等,每間醫院大概只有幾百個研究對象,但台灣健保署由於資料庫龐大,所以能有幾萬個。  他強調:「就目前來講,我們把健保大數據釋放出來,再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台灣已經在運作,現在跟美國這邊有這樣一個默契,看未來怎麼樣合作。」  談及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辦的座談會,李伯璋指出,座談會主要是談抗生素抗藥性,這是美國關切的新議題。他說,過去外界對抗生素抗藥性只停留在人身上,但現在牲畜家禽被餵食不少抗生素,若動物體內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這些細菌又遭民眾吃下肚在身體繁殖,就會衍生問題。  李伯璋表示,在這議題上,美方也很羨慕台灣有健保資料庫。他解釋,在台灣若出現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MR)的病人,醫院須向疾管署通報,由於健保資料庫存有病人用藥紀錄,政府就能分析研究這兩種資料,再與農委會好好討論應對方案。  李伯璋指出,過去因為洩漏個資疑慮,政府單位不太願意碰健保資料庫這塊。但他強調,資料庫能有許多應用,而政府會做好管理工作,保障人民隱私權。

Read More

奇美研發如意滾筒 復健新利器

奇美醫5A骨科病房護理團隊與創新醫療3D列印團隊合作,研發「如意滾筒~可拆式滾動按摩裝置」,獲得今年綠點子發明暨設計競賽鈦金獎。(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5A骨科病房護理團隊與創新醫療3D列印團隊合作,研發「如意滾筒~可拆式滾動按摩裝置」,除已取得新型專利,並獲得2019年綠點子發明暨設計競賽鈦金獎。運用在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身上,98.2%在術後第5天主動屈膝角度可達90度以上。  奇美醫5A骨科病房護理長李怡珍表示,執行髖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在術後常因肢體腫脹、僵硬疼痛,膝蓋彎不起來也伸不直。該院目前會使用奶粉罐輔助病人屈伸膝,木質桿麵棍按摩大腿,但因奶粉罐瓶身光滑,屈伸膝時易偏離,且占用收納空間,操作時較費力。為改善這些缺點,團隊腦力激盪共同研發「如意滾筒」。  奇美醫復健護理師葉玲指出,如意滾筒可經由簡單的徒手拆裝,並切替為滾壓及按摩的功能。當握把向內藏於滾筒內部時,可以輔助髖、膝關節屈曲運動;握把向外突出於滾筒時,變成較粗的按摩棒,可以做大面積按摩。把滾筒拆卸後,只留兩個握把連接中軸,就變成較細的按摩棒,可做小面積按摩。  骨科病房小組長鄭君婷表示,如意滾筒具微凸矽膠條及兩側外蓋,病人滾動時較舒適且肢體不會偏離,且拆卸收納節省空間,按壓時也較省力。  骨科護理團隊將如意滾筒運用於57名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身上,結果有56位病人在術後第5天,主動屈膝角度達90度以上,且在滾動肢體以及舒適程度的感受上,都優於傳統的輔具。

Read More

晚婚不孕求子 試管嬰兒近20年增4倍

一對夫妻一旦確認要做試管嬰兒,男性會先到取精室取精,而女性取卵則是段艱辛過程。有別精蟲靠游泳比賽汰弱留強,挑卵子則是場選美大賽,女性濾泡中除有卵子,還有多種雜質,胚胎師必須利用顯微鏡,在一管管裝著濾泡的試管中尋找成熟卵子。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名模林志玲傳做試管嬰兒求子引發熱議,但你是否曾好奇試管嬰兒究竟怎麼「做」的。實際上,精、卵取出後,還得經過胚胎師層層篩選、合成,才能讓寶寶順利進入媽媽肚子裡著床。  隨民眾婚育觀念改變,晚婚、晚生已成為社會潮流,因為不孕轉而以試管嬰兒求子的民眾也愈來愈多,就連前陣子剛結婚的名模林志玲,最近也傳出到醫院做試管嬰兒求子,引發各界關注。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國內做試管嬰兒的夫妻逐年攀升,民國87年至106年,利用試管嬰兒生下的寶寶也從2317人暴增至9590人。  台北榮民總醫院胚胎師謝妙玲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胚胎師大多是醫檢師出身,必須到衛福部認證可做試管嬰兒的醫療院所受訓1年,學習從取精、取卵到培養受精、植入胚胎等各個流程,至少參與20次試管嬰兒培育並通過衛福部專家委員審核,才能成為一名合格胚胎師。  她解釋,試管嬰兒之所以稱為「試管」,主要是早期真的都將精子與卵子放在試管中培養成受精卵,但隨科技進步,如今幾乎都改用培養皿,整個過程都得在無菌實驗室中完成,一刻都疏忽不得。  一對夫妻一旦確認要做試管嬰兒,男性會先到取精室取精,每次精液量至少要3CC到6CC才算合格,接著胚胎師就會檢驗酸鹼值,並用肉眼計算精蟲數量,正常來說,每CC約有1500萬隻精蟲,只要確認精蟲還有活動力,胚胎師就會以營養液替精蟲們洗澎澎,清除多餘的精液。  洗乾淨的精蟲將迎來此生第一次游泳比賽,謝妙玲說,胚胎師會將精蟲選手們放置在有營養液試管的底部,30分鐘後蒐集第一批游到管頂、活動力最佳的精蟲,放進室溫小試管中等待卵子。  男性取精很容易,女性取卵則是段艱辛過程。謝妙玲指出,女性卵巢每個月會排出一定量的濾泡,發育成熟的濾泡就會排出卵子,其中只有1顆卵子能和精子結合;為了讓不孕女性能一次取到多顆卵子,必須施打排卵針,讓多顆濾泡同時排出成熟卵子,但卵子數量仍因人而異,有人能一次取出30至40顆,也有人只有寥寥幾顆。  有別精蟲靠游泳比賽汰弱留強,挑卵子則是場選美大賽,女性的濾泡當中除了有卵子,還有卵球細胞、紅血球等多種雜質,胚胎師必須利用顯微鏡,在一管管裝著濾泡的試管中尋找成熟卵子。  她形容,找卵子就像「從一團烏雲裡找太陽」,必須穿過厚厚的濾泡液,才能在試管底部找到成熟卵子,好的卵子外觀透亮、外型鬆散,取出後還得進行選美大賽,根據卵質細緻度、胞器成熟度再分為4個等級,胚胎師在加溫的工作台上利用玻璃吸管一一挑出卵子後,放進攝氏37度、沒有光亮的培養箱,模擬人體體溫及狀態。  一般狀況下,卵子取出4小時後,胚胎師會開始進行精卵結合。謝妙玲說,卵子對精子來說可是龐然大物,每顆卵子直徑約120微米、精子僅有7微米,受精時每顆卵子旁邊都會擺放多達10萬隻精子,平均16小時後就會受精,只有第一隻鑽進卵子的精子能成為最後贏家。  精卵一旦受精,就會成為2個受精原核,第2天會分裂成2到4顆細胞,第3天分裂成8顆細胞,第4天則會進入「桑椹期」代表已經成為囊胚,是植入母體最理想的狀態,一般會冷凍起來再擇期植入,可以提高著床率,植入母體後囊胚就會破殼而出,在子宮內膜上著床成為寶寶。  然而,不是每顆受精卵都有機會培養成囊胚,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有很多「意外」產生,例如分裂時出現碎片、分裂數量錯誤等都會被淘汰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