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照護 肺癌伯好好與家人道別

台中市衛生局表示,民眾如需諮詢安寧緩和醫療相關問題,可向全市醫院及衛生所洽詢。(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梧棲一名陳阿伯罹患肺癌,歷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多年,經醫師評估由安寧緩和療護團隊協助診治,透過安寧照護,團隊以影音記錄夫妻相處點滴,幫助他們建立深厚連結,陳阿伯在家人陪伴下走安心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滿足了他的心願。台中市府衛生局表示,營造友善臨終照護環境,民眾如需諮詢安寧緩和醫療的相關問題,可向全市醫院及衛生所洽詢,有專人協助。  衛生局表示,台中市梧棲區的陳阿伯,過去從事工廠作業員,55歲時罹患肺癌,治療約莫5年,期間歷經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病程仍持續惡化且腫瘤多處轉移,醫師評估後會診安寧緩和療護團隊共同協助診治。  護理師訪視陳阿伯時,他落寞地說,「人生若要走得那麼痛苦,我寧可什麼都不要,讓我順順地走就好。」透過安寧團隊的努力,了解陳阿伯的餘生期待是希望太太能放下,讓他走得安心。陳阿伯說,「如果可以,我希望走得時候平順,不要太難看,讓太太記得我的時候還是健康的那個我。」  台中市衛生局表示,民眾如需諮詢安寧緩和醫療相關問題,可向全市醫院及衛生所洽詢。(記者徐義雄攝) 團隊照護期間協助記錄陳阿伯與太太的相處點滴,協助其尋找生命意義,將兩人住院期間的互動用照片及影音保存,建立及延續更深厚的連結。陳阿伯在家人陪伴下安然尊嚴地善終。  陳阿伯的太太表示,起初聽到安寧團隊要照顧陳阿伯,內心相當排斥,很擔心陳阿伯就這樣被放棄,經過護理師耐心說明安寧療護照護模式,醫師時常來病房評估先生疼痛情形,幫忙調整止痛藥物,陳阿伯在最後這段時間,「沒有受太多的折磨」,她說,「特別感謝你們幫忙,真的讓我充滿感激!」。  衛生局說,我國已訂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末期病人有選擇善終的權利。今年有7,602位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民眾若有安寧緩和醫療相關疑問,可向全市醫院及衛生所洽詢。

Read More

皮膚科醫師林怡廷 到金門服務

前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怡廷得知金門皮膚科醫療供不應求,於是毅然決然在邁入行醫第13年時,選擇到離島服務。 (中央社) 中央社/金門縣12日電  醫療資源不足是金門民眾的痛,在本地醫師同業鼓勵下,前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金門媳婦林怡廷決定夫唱婦隨,來金行醫,也成了金門地區首位女性皮膚科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畢業的林怡廷,曾任林口和台北長康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總醫師和主治醫師。她在完成皮膚專科訓練後,曾到德國與英國留學研修,專長在過敏與免疫皮膚科學研究。  林怡廷今天受訪表示,先前在林口和台北長庚服務時,常遇到金門患者,總感覺特別親切,也聽到周遭親友討論,金門皮膚科醫療供不應求,於是毅然決然在邁入行醫第13年時,選擇到離島服務。  尤其,林怡廷公費生醫師出身的夫婿翁振傑在衛福部金門醫院服務,夫妻相隔兩地;基於家庭因素,林怡廷去年底決定夫唱婦隨,帶著兩個孩子回到金門定居,並服務金門鄉親。  本地皮膚醫療方面,除了金門醫院,全島只靠金城鎮陳毅書皮膚科診所支撐,超量的病患讓陳毅書不堪負荷,民眾也抱怨老是掛不到號。林怡廷說,陳毅書催促她快來金執業,造福金門民眾。她的父母親也對她耳提面命,行醫不以賺錢為目的,用心提供安心的醫療,並改善患者的病苦,才有意義。  決定到夫婿家鄉行醫後,半年來林怡廷往來台金兩地,她說,自己個性單純,很適應金門的生活,也感受到本地人的熱情,她希望能貢獻所學,為金門鄉親健康把關。

Read More

心情溫度計APP 守護心理健康

台中市衛生局推動「心情溫度計」APP,提供民眾評估心理健康狀態,各衛生所也提供定點心理諮詢服務,針對65歲以上長者,心理師可到宅心理諮詢服務。(台中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中12日電  台中市衛生局推動「心情溫度計」APP,提供民眾評估心理健康狀態,各衛生所提供定點心理諮詢服務,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針對65歲以上長者,還可到宅心理諮詢服務。  台中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民眾評估心理健康狀態,可下載「心情溫度計」APP,或至衛生局心理健康網自我檢測專區,安心專線已改碼為1925(依舊愛我),24小時專人傾聽,歡迎民眾善用。  衛生局指出,「心情溫度計」量表可初步評估自己或周邊朋友的心理健康狀態,若分數在0至5分表示心理健康狀態良好,6至9分為輕微情緒困擾,建議找家人或朋友抒發情緒,10至14分表示中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正向的紓壓管道或接受心理諮詢服務,15分以上表示重度情緒困擾,建議尋求精神科接受更進一步評估。  曾梓展表示,民眾透過SMILE口訣,S(Sleep)睡得飽、M(Mobile)多活動、I(Interact)多聊天、L(Love/Laugh)愛滿滿和開心笑、E(Eat)吃得營養,提醒自己保持愉快心情。各衛生所提供定點心理諮詢服務,針對65歲以上長者,心理師可到宅心理諮詢服務。  衛生局指出,民眾受到情緒困擾,可多到戶外走走,增加日照機會,或是透過紓壓活動,穩定自己的生活作息,情緒若是沒有好轉,持續低落達2週以上,伴隨著有輕生的想法,建議立即就醫,由醫師評估憂鬱狀況,改善情緒低落問題,走出低潮的情緒。

Read More

奇美氣切移除團隊 完美照護

佳里奇美醫院院長周偉倪(右4)領軍的氣切移除醫療團隊,成功協助氣切病人移除氣切管,減少長期放置氣管內的併發症發生。(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因應氣切病患會有管路移位而立即影響呼吸功能等危急情況,佳里奇美醫院成立「氣切移除醫療團隊」;將氣切管移除,並做適當的氣切造口照護,讓病人可以獲得優質生活,減少照顧者的負荷。  佳里奇美醫院院長周偉倪指出,臨床上常發現氣切病人留置,會有管路移位而立即影響呼吸功能等危急情況。特別是居家護理時,氣切留置的病人要如何移除病人的氣切管?讓病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於是成立氣切移除醫療團隊。  跨科團隊包括復建科、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內科、居家護理所、護理部、呼吸照護病房及呼吸治療師等,由團隊介入協助移除氣切管。但須先詳細評估,是否影響抽痰?周邊的肉芽組織是否嚴重?  周偉倪表示,日前團隊成功協助一名20歲吳姓病人,去年因車禍導致頭部外傷,術後急性呼吸衰竭無法自主呼吸,施以氣管內插管,待病情穩定後,家人希望可以順利移除氣切套管。經過評估後進行移除,並做適當的氣切造口照護,確定生命徵象及呼吸道的通暢穩定,安排出院返家,並由居家護理團隊接手,繼續居家照護。

Read More

10大死因 7項與肥胖有關

李旻憲醫師說,10大死因中有7項與肥胖有關,呼籲要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變化,做好健康管理。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10月11日世界肥胖日,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醒「肥胖是慢性疾病」,務必在未到達「重度肥胖」前做好健康管理。李旻憲舉國健署資料顯示,10大死因中,有7項與肥胖有關,呼籲要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變化,做好健康管理。  世衛組織關注全球肥胖流行率,目前多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標準。李旻憲主任指出,BMI低於27的人,通常只要持之以恆控制飲食與運動,較能達到理想體重;但BMI超過35就是重度肥胖,過度脂肪堆積將引發骨牌效應,不但糖尿病發生率高10倍,大腸癌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高2至4倍,更容易引發高血壓、脂肪肝、動脈硬化、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  世衛組織認為,飲食及身體活動模式變化,是追求發展引起環境及社會變化,所導致的綜合結果。例如:生活水準提高,接觸高糖、高熱量食物;越來越多的工作形式為久坐性質、交通方式改變以及城市化現象,使缺少體力活動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李旻憲觀察肥胖盛行率33%居世界首位的美國,對不可逆的嚴重肥胖問題,發展醫療介入方法,如BMI≧40或BMI≧35且合併肥胖引起的代謝疾病等重度肥胖人士實施腹腔鏡減重手術。  他說,腹腔鏡減重手術分為:胃繞道手術、胃袖狀切除手術、胃摺疊手術及胃束帶手術等4種,視病人情況與需求做選擇。其中,胃繞道及胃袖狀切除手術效果最好,因飢餓感降低,約可減少超重體重的7成。胃束帶手術可減少超重體重的5成。腹腔鏡只需在腹部打2到3個0.5至1公分的小孔,術後幾乎看不到傷口。臨床追蹤的預後與健康都能達到預期目標。

Read More

中醫大、哈佛跨國研究 β胡蘿蔔素可減緩糖尿病前期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李銘杰研究發現血液中的β-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改善DEHP引發的胰島素阻抗效應。(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吃蔬菜好處多多。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李銘杰,和哈佛大學跨國合作團隊,研究發現,血液中較高濃度的β-胡蘿蔔素,有助於減緩塑化劑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所造成的胰島素阻抗效應,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主要症狀,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年9月環境研究期刊,受到國際矚目。 目前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許多種類的塑化劑暴露,都和胰島素阻抗有關,胰島素阻抗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症狀,而塑化劑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李銘杰指出,他和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系邱鈺涵博士、哈佛大學營養學系Jorge Chavarro副教授跨國合作團隊,研究發現,β-胡蘿蔔素有助於改善DEHP引發的胰島素阻抗效應,減緩糖尿病前期主要症狀,此外,動物實驗發現,服用抗氧化劑有助於減輕DEHP所誘發的胰島素阻抗效應。 李銘杰表示,這項研究分析是第一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血液中的β-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於改善DEHP引發的胰島素阻抗效應。但這項研究是橫斷性研究,仍需更多的世代研究,做進一步驗證與相關發現。因為胰島素阻抗是糖尿病前期主要症狀, 李銘杰建議,β-胡蘿蔔素雖可能改善DEHP引發的胰島素阻抗效應,民眾仍應避免使用含有塑化劑,特別是DEHP的相關產品,才是維護身體健康之道。

Read More

新北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

新北市府衛生局11日公布樹林區新增第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市府已在周邊菜園噴灑消毒,持續加強社區環境病媒蚊孳生源清除作業。(新北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案例,為新北市樹林區坡內里一名60多歲男性。由於個案於可感染期間活動地以坡內里住家與某鄰近之菜園周邊為主,與日前公布樹林區首例登革熱個案活動地有重疊,研判屬同一波感染。  疾管署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高雄市57例、台南市31例、新北市4例、台北市2例、桃園市1例。另,有416例境外移入病例,近1個月新增個案感染國家以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及緬甸為多。 新北市府衛生局11日公布樹林區新增第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市府已在周邊菜園噴灑消毒,持續加強社區環境病媒蚊孳生源清除作業。(新北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疾管署指出,近日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樹林區坡內里一名60多歲男性,10月8日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骨頭痛及肌肉痛等症狀,當晚就醫並經登革熱NS1快篩陽性,由醫院通報送驗,於昨日研判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個案目前居家防蚊隔離中,同住家人者無疑似症狀。  據調查,個案於可感染期間活動地以坡內里住家與某鄰近之菜園周邊為主,與10月6日公布之樹林區首例登革熱個案(坡內里19歲男性,10月2日發病)活動地有重疊,研判在坡內里該菜園周邊感染之可能性較高,屬同一波感染個案。  疾管署說,衛生單位接獲通報後已針對個案住家進行化學防治及疫情調查,於12日擴大進行社區逐戶入內噴消,並將掌握出入菜園人員名單以進行健康監測。中央與地方政府已針對個案居住地周圍進行疫情調查與病媒蚊孳生源清除作業,持續加強環境噴消與民眾衛教。

Read More

行動醫療送eye 北市聯醫造福東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將「居家醫療」服務延伸至馬祖東引,眼科部醫師林穎正透過「一只皮箱」行動醫療服務,將診間直接搬到離島民眾家中,造福當地長者。(連江縣衛生福利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居家醫療將服務擴大至連江縣東引鄉,透過「一只皮箱」行動醫療服務,帶著簡易行動檢查設備將診間直接搬到家,不侷限場地、環境,讓行動不便長者省卻舟車勞頓,即可接受完整的眼睛檢查。  北市聯醫眼科部主任蔡宜倫表示,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全台請領視障手冊的民眾總共有5萬7000多人,約占總人口數的0.24%,但實際上低視能者人數遠大於領有視障手冊人數,許多因為罹患疾病造成低視能的患者,連走出家門都成為問題,甚至進而出現憂鬱與社交退縮等問題。  由於連江縣地區礙於眼科醫師缺乏,醫療設備資源不足,白內障仍是老人視力不良的首要原因。為避免離島民眾因地區醫療資源匱乏、往返就醫需舟車勞頓而延誤就醫時機,北市聯醫眼科團隊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支持下,自民國89年起定期支援連江縣立醫院及4鄉5島衛生所眼科門診,每2週1次,派出眼科團隊進行為期1週的眼科巡迴醫療,為連江縣鄉親服務,迄今已提供看診服務3萬人次以上。  蔡宜倫說,低視能病患並不是雙眼沒有光覺,只是惡化的視力影響生活行動,經常讓他們逐漸喪失自尊與自信心,因此,北市聯醫進一步與工研院合作研發「一只皮箱」行動醫療服務,期望能讓病友就近接受專業的協助,只要在上面刷健保卡就能儲存資料,方便進入居家訪視病人同時進行治療,讓病友使用適合的輔具,重建自主的生活能力。

Read More

深蹲就漏尿…不敢運動失禁更嚴重

物理治療師賴郁芬示範簡易版骨盆底肌運動,方法是掌心放在坐骨下方,前3指朝肛門處,吐氣提肛。建議不會做,或有頻尿、漏尿困擾的婦女,可就醫檢查治療。(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48歲女子年輕是運動健將,體重為50公斤,生完2個小孩後,因孩子大了,加上胖了10公斤,迷上健身運動,卻在某次做深蹲時漏尿,令她沮喪不已,停止運動後,半年內又胖5公斤,不但身材臃腫,且漏尿愈來愈嚴重,連走路、咳嗽都漏尿,經接受尿失禁手術,1個月後恢復慢跑和有氧運動,恢復曼妙身材,也不再漏尿。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說,這名女子因想減肥開始運動,沒想到一做深蹲就漏尿,跑步、爬山都有同樣的困擾,褲子濕到旁人都能看出來,讓她相當沮喪,經檢查發現她是骨盆肌肉群嚴重鬆弛,疑與肥胖有關,做運動時因腹部壓力增力會讓漏尿更嚴重。 醫師鄒頡龍指出,肥胖易造成應力性尿失禁,許多運動增加腹部壓力產生漏尿,建議婦女平時應增加骨盆肌肉收縮運動。(記者陳金龍攝) 鄒頡龍指出,生產過後及肥胖都會增加漏尿機會,婦女因為先天尿道較短,在劇烈的運動下較易漏尿,例如彈跳、體操、跑步、打籃球、舉重等,易發生漏尿,建議喜愛運動但是又會發生漏尿的婦女,可使用適當的棉墊,運動前減少喝水,並且排空尿液,平時可加強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避免惡化,若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手術也是一種選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郁芬說,骨盆底肌運動,又稱為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簡易版站、坐、躺都可以做,方法是掌心放在坐骨下方,前3指朝肛門處,吐氣提肛(會陰),感覺3指尖肛門處有夾緊,手心處臀肌不動。快速提肛每次10到30下,每天做3到5次;慢速提肛每次提5到10秒,中間休息5到10秒,每次10到15下,每天做3到5次;骨盆底肌運動屬於私密處運動,需個別指導,建議不會做,或有頻尿、漏尿困擾的婦女,可就醫檢查治療。

Read More

孕婦用藥禁忌多 應詢問醫師

藥師吳幸眉說,婦女孕期中若感冒不適,到醫院就診是較穩當的選擇。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很多孕婦都有一個觀念,孕期中儘可能不使用藥物。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提醒,孕婦身體不適需用到藥物,若擔心藥是否會傷害胎兒,可以找醫師及藥師討論商量,比較穩當。  台南醫院藥劑部藥師吳幸眉指出,懷孕前2週,藥物對受精卵的影響不是全有就是全無,然而一般婦女發覺到自己懷孕時,常常已超過2週了。此時再回想起之前曾服用過藥物也不需太擔心,只需觀察即可。然而孕期第3-8週則需特別注意,此時是胎兒器官的主要發育時期,若服用不當藥物容易造成畸形;第9週後則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較小,但仍需視藥物的種類而定。  吳幸眉表示,孕期中若感冒不適,到醫院就診仍是較好的選擇,由醫師開立懷孕可以使用的藥物以緩解不適。以止痛退燒為例,普拿疼及其同成分的藥物是可以安心使用的;若被診斷為流感,則需確實完成5日的流感藥物療程才能縮短病程。感染症狀也需按時服藥,安滅菌、阿莫西林等較前線的抗生素大多是安全的。  她說,要特別注意的是,治療痤瘡(俗稱青春痘)的病人可能使用A酸或A酸藥膏,而這類藥物可能造成畸胎,是孕期絕對禁用;使用者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皆需避孕至停止用藥一個月後才能準備受孕。每次懷孕皆建議施打「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並於流感季施打「流感疫苗」;白喉及百日咳對寶寶可能造成極大危害,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疫苗可以使保護效益最大化,但若懷孕時未接種,則建議在生產完立即補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