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酚S 干擾內分泌

 消基會16日舉行「感熱紙調查測試,23件樣品驗出雙酚S」記者會,公布檢驗28件發票、明細等感熱紙,發現有23件驗出也會干擾內分泌的雙酚S,呼籲政府比照雙酚A管理模式,也訂定雙酚S使用在感熱紙上的含量標準。                     (中央社,新聞刊保健版)

Read More

乳癌荷爾蒙治療 縮小腫瘤免全切

長安醫院副院長吳嘉隆表示,荷爾蒙治療是乳癌患者治療的另一種選擇(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五十二歲林女士在接受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時,發現右側乳房有異常,轉診到太平長安醫院乳房外科進一步檢查,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點八八公分不規則硬塊,切片結果證實是惡性侵襲性乳癌第一期。吳嘉隆副院長在與患者及家人溝通之後,考量其希望保留乳房乳暈,建議她接受口服抗荷爾蒙治療,三個月成功將腫瘤縮小至零點八公分,日前再為她進行乳房腫瘤局部切除手術,目前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林女士表示,她很慶幸透過免費乳房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三個月的荷爾蒙治療期間,因為打停經針,所以除了一些更年期的症狀,如熱潮紅、倦怠外,並沒有任何不適,腫瘤也順利縮小免全切,保留乳房乳暈。  長安醫院副院長、乳房外科吳嘉隆醫師表示,大約七成的乳癌細胞內有女性荷爾蒙的接受體,在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刺激後,會導致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而荷爾蒙治療就是以阻斷荷爾蒙對癌細胞的刺激,達到治療乳癌的目的。因為林女士尚未停經,所以每個月幫她打一次停經針,期間再配合口服的荷爾蒙治療,三次療程即讓腫瘤明顯變小,且淋巴腺沒有感染,整個治療過程對她而言很適合。  吳嘉隆表示,通常可以透過手術前的荷爾蒙誘導性治療,讓腫瘤縮小,雖然花費時間會比較長,但這類型患者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效果很顯著,目前健保也有給付。  吳嘉隆表示,荷爾蒙治療副作用一般來說相對較少,比較不會像化療那樣有噁心嘔吐、掉頭髮、白血球降低等情況。但停經前的荷爾蒙治療,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出現類似停經的徵兆,如心悸、盜汗、心跳較快、晚上睡不著。由於荷爾蒙治療對於降低乳癌的風險、避免整體復發的影響,可以降低到三成,是乳癌患者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Read More

男腹脹 乙狀結腸積糞如車輪

男子先天性乙狀結腸過長,交叉壓迫腸道,整條乙狀結腸因糞便積留,脹成車輪狀,經醫師切除約40公分乙狀結腸,大腸腸道恢復正常狀態。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1歲男子出國前腹脹不舒服就醫,腹部X光發現不但先天性乙狀結腸過長,交叉壓迫腸道,整條乙狀結腸因糞便積留,脹成車輪狀,醫師先做減壓排氣排便,腹脹消失後,再進行縮腸手術,切除約40公分乙狀結腸,大腸腸道恢復正常狀態。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馬秀峰表示,先天乙狀結腸過長的人,年輕時比較不會扭結,年紀增大越有扭結風險,最好及早做縮短手術,以免後患。正常大腸系統像ㄇ字形,乙狀結腸位在降結腸和直腸之間。  這名上班族年輕男子,在出國前夕,腹脹便秘不舒服而就醫,腹部X光檢查,發現乙狀結腸已脹成車輪狀,幸好沒有扭結,而是形成交叉,壓迫到腸道,使腸道扁窄,造成糞便堆積,腹脹不舒服。  馬秀峰指出,由於男子出國在即,先以肛管從肛門進入20公分處,將被壓扁窄化的腸道撐開,減壓排氣排便後,腹脹消失,但提醒患者先天乙狀結腸過長,類似腹脹病情容易復發,年紀愈大,大腸蠕動減緩,過長的乙狀結腸更容易扭結,如果錯失治療時機,恐會導致扭結腸道缺血變黑壞死,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馬秀峰表示,乙狀結腸是大腸的降結腸和直腸之間的腸道,正常約20公分到30公分,過長指的是50到60公分,男子從日本旅遊回來後,接受縮腸手術,切除40公分乙狀結腸,接上降結腸和直腸,大腸腸道終於恢復正常狀態。

Read More

新北屈公病新增3例 皆有國強嶺活動史

 衛福部疾管署15日公布新北市新增3例本土屈公病病例,經查皆與中和國強嶺及周邊風險區域有關,衛生單位已派員前往國強嶺步道周邊加強消毒。 (疾病管制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昨(15)日公布新北市新增3例本土屈公病病例,個案分為中和區新增2例,新莊區增1例,皆與國強嶺及周邊風險區域有關,其中還不乏7度就醫都沒能確診,提醒當地民眾及醫療院所提高警覺。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北市新增3例本土屈公病病例,個案為中和區內南里80多歲女性、中和區內南里60多歲男性及新莊區立基里50多歲女性,陸續於8月20日至9月10日間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關節痛、手指關節腫脹等症狀就醫。  3人皆於9月12日經醫院通報疑似登革熱、屈公病或茲卡病毒感染症案病例,經檢驗排除登革熱及茲卡,但3人均檢驗確診屈公病。3名個案症狀皆已改善,目前在家休養及自我防蚊,相關接觸者無疑似症狀。  羅一鈞表示,3名個案於可能被感染期間皆未出國,中和區兩名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中和區內南里住家及周邊社區為主,住家也與中和區群聚事件前幾名個案住家相近,且鄰近國強嶺。新莊區個案平時活動地雖以新莊區住家周邊為主,惟假日會前往中和區國強嶺登山,其發病前曾2度至國強嶺步道登山。  由於3人居住地鄰近國強嶺或曾於潛伏期間有國強嶺及周邊風險區域活動史,研判於國強嶺步道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莊區個案在8月20日即發病,較中和區群聚首次在8月26日公布還早,目前是最早發病者,症狀包含發燒、關節痛等,且症狀持續3週之久,可能因位於新莊,歷經7次就醫都沒有被警覺到可能是屈公病,直到近日中和群聚新聞爆發,個案才想起曾兩度到國強嶺爬山,才通知衛生所,經安排又到醫院採檢才確診。  羅一鈞表示,人類遭到受屈公病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後2到12天才會發病,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其中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在關節活動時會感覺嚴重疼痛,約1成患者會出現慢性關節疼痛,其他症狀包括頭痛、結膜充血、輕微畏光、淋巴結腫大、腸胃不適、出血徵象等。  由於有關節疼痛等症狀,很容易誤以為是「老化導致的骨頭痛」,羅一鈞表示,如中和區的60餘歲男性個案,就曾因關節疼痛到骨科診所就醫,一被診斷成痛風。  疾管署再次呼籲,中和區國強嶺部分步道及周邊環境目前仍持續管制中,請民眾切勿擅闖以免觸法。  今年截至目前我國共77例屈公病病例,其中11例為本土病例,均居住新北市,其中的中和區群聚共10例,包括中和區8例、新莊區、新店區各1例,另土城區1例;另境外移入病例66例,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感染國家以緬甸46例為多、其次為泰國10例,近一個月新增病例感染國家以緬甸為主。境外移入病例中,本國籍共39例,出國目的以旅遊19例為最多、其次為商務8例、志工活動7例。

Read More

硬脊膜外麻醉 安全性高

 醫師蕭鴻宗說,硬脊膜外麻醉適用於老年人肺部腫瘤治療,安全性高。(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常見用在無痛分娩生產的「硬脊膜外麻醉」,也適用於老年人肺部腫瘤治療。成大醫院麻醉醫師蕭鴻宗表示,硬脊膜外麻醉是區域麻醉阻斷疼痛,相較於手術全身麻醉,安全性更高。  蕭鴻宗說,硬脊膜外麻醉是將很細的導管置入脊髓硬膜外,再由導管注射麻醉藥物和止痛藥物,注射部位可涵蓋胸椎到腰椎,達到麻醉止痛的效果。此種技術能夠執行作用的選擇範圍較大,麻醉止痛的範圍從肩膀、胸部,下至腹部到兩腳。硬脊膜外導管可以留作術後止痛,連續性給予低濃度的麻醉藥或低劑量的嗎啡類藥物,約靜脈用嗎啡的1/10、甚至1/30,就能達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並大幅減少噁心嘔吐、皮膚癢等副作用。  蕭鴻宗指出,曾經作過多次肺部組織切除手術的肺腫瘤病人,如不適合再作肺部腫瘤切除,或不願再接受外科手術的病人,經評估或可改施行肺燒灼來消除腫瘤。但因燒灼溫度極高,且探針由電腦斷層影像導引,須病人吸氣、閉氣配合定位,所以一般會採行具區域麻醉效果的硬脊膜外麻醉,以有效阻斷疼痛。成醫使用硬脊膜外麻醉執行多例肺部燒灼治療,均達成兼顧安全與成效,病人的滿意度高。  他說,硬脊膜外麻醉也有禁忌,包括不能用在頭頸部手術、會引起呼吸功能障礙的手術,以及注射脊椎節處有感染、作過手術,脊椎神經有功能異常或病變,凝血因子異常、血小板過低、總體凝血功能不良,休克等情況也不能施行。

Read More

上班族疼痛 多緣自姿勢不良

 門諾醫院物理治療師教民眾運用輔助器材,改善身體疼痛。(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讓民眾對物理治療師有更多的認識,門諾醫院復健科透過有趣的「 PT大轉盤」遊戲,讓民眾透過體驗正確的運動方式及輔助器材,改善身體疼痛及加強生活功能,現場吸引許多民眾參與。  門諾醫院院長吳鏘亮表示,物理治療師是以非侵入性的方法治療病患,藉由運動處方、不打針或吃藥,針對患者的問題進行治療,由於使用非侵入性的方式,因此治療的時間較長,但患者康復後的效果也相對維持較久。  物理治療師陳奕廷強調,很多民眾往往因未能立即見效而放棄治療,相當可惜,他呼籲民眾,只要遵照物理治療師的建議持之以恆,效果一定會看得見。而最常見的物理治療包括中風復健及心肺功能的重建等,服務對象更是從小孩到老人都有,其中低頭族常見的肩頸痛或是駝背、早晨下床踩地腳就痛的足底筋膜炎,或是落枕、扭傷等,都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門諾醫院復健科強調,現代人工作忙碌,尤其上班族最容易出現這裡痛那裏痛的情形,其實這些病症都是姿勢不正確所引起的。建議上班族椅子要坐滿,手肘勿懸空等正確姿勢,也可以利用午休空檔或是下班後,伸展身體,放鬆筋骨;有良好的姿勢與適當的運動習慣,痠痛才不會找上門。

Read More

高雄鳳山登革熱新增1例 疑群聚感染

防疫團隊於鳳山區新富里進行高風險範圍登革熱防治家戶孳生源檢查,發現約有5成透天住家頂樓不僅積水,更查獲大量病媒蚊。(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14日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衛生局指出,個案是住鳳山區福祥里30多歲女性,其工作地(海洋里)及活動地(老爺里)皆位於第53、54例的國富里家庭群聚個案居住地500公尺以內,研判為工作地或活動地周邊社區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將進一步調查及病毒基因定序,以釐清感染源。  同時,個案住家附近的國宅市場也將於9月16日休市一天,以配合環境大整頓。  時值中秋連假,防疫團隊仍啟動緊急防治,於鳳山區新富里進行高風險範圍登革熱防治家戶孳生源檢查暨戶外噴藥作業,查獲7個陽性容器,實地場勘發現約5成頂樓堆積髒亂雜物,不僅積水,更查獲大量病媒蚊,形成防疫死角;現場也查獲住家門前花圃大量雜草樹木及帆布、花盆、雜物堆積積水而孳生病媒蚊,已輔導列管清除。  高雄市目前本土登革熱病例共55例,分布於9個行政區25個里別,其中22個里已解除疫情警報,處於監控警戒期為苓雅區(凱旋里)、鳳山區(國富里)及新增鳳山區(福祥里)。

Read More

臀部麻痛 女罹馬尾症候群

苗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罹患「馬尾症候群」的患者腰間四五節間受到壓迫。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一名四十多歲女子兩年前患有椎間盤突出的毛病,由於症狀不明顯,不以為意,日前卻突然雙下肢麻痛,不良於行,且臀部有麻木刺痛感,小便感覺變得遲鈍,才至部立苗栗醫院就醫,經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詳細檢查後,診斷是「馬尾症候群」,當日安排緊急手術予以減壓,術中取出長達六公分的椎間盤,病人術後尿液感覺有恢復,但因神經受損嚴重,目前還在接受術後復健治療中。  該名女子表示,大約在就醫前十天,開始覺得腰痠背痛,過幾天後雙下肢開始麻痛,無法走路,且臀部的地方麻木刺痛,漸漸的連小便的感覺都變得遲鈍了,才警覺事態嚴重,而經友人介紹,至苗栗醫院找神經外科吳聖文醫師求診。  吳聖文醫師表示,人體在腰椎一、二節以上是所謂的脊髓,以下就變成一條條的神經,也就是所謂的「馬尾」,如果這個部位受到嚴重的壓迫,一開始會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嚴重一點,臀部地方會刺痛麻木,最後無知覺,再不處理就會出現大小便無感覺的狀況,甚至下半身癱瘓,此症候群通常發生在腰椎四、五節間,或腰椎第五節及薦椎第一節間。 吳聖文指出,治療上若影像學表現出嚴重的壓迫,而臨床上出現類似馬尾症候群的情況時,儘速向神經外科醫師求診是必要的,若是單純的坐骨神經痛表現,此時開刀處理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後遺症。

Read More

南市登革熱 再添1境外移入病例

安南區鳳凰里出現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防疫人員提醒里民加強住家戶內外環境巡查,清除孳生源。(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十三日晚間南市新增一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計為目前第卅一例,該病例是安南區鳳凰里卅多歲新住民,曾在八月卅一日至越南探親後,九月八日返國、九日開始發燒,至醫院就醫被診斷為感冒,十三日經登革熱快篩為陽性,晚間確診為登革熱,現已住院治療。  南市衛生局登革熱防疫中心指出,第卅一例於本月九日就醫後,被診斷為感冒返家休息,直至十一日因發燒症狀未改善,再至醫院就醫檢查發現有泌尿道感染情形而住院治療。十三日院方發現個案血液檢查報告有血小板下降情形,且有越南旅遊史,遂進行登革熱快篩,結果呈陽性反應,立即通報衛生單位,經檢測後於十三日晚間確診為登革熱。  衛生局獲報後立刻至個案居住地執行壓罐作業及孳生源清除,所幸該病例在九日發燒不適後,除就醫外均在家中休養,並未出沒於其他地區,南市府衛生局也規劃於十五日對個案居住地戶內、外環境噴藥作業,並加強孳生源清除,也提醒安南區鳳凰里一帶居民加強戶內外孳生源情除,避免病媒蚊孳生,擴大感染範圍。  防疫中心強調,登革熱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除孳生源。再次籲請民眾把握雨後一週防疫時效,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及積水點,防範病媒蚊孳生。一旦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團員或家人狀況,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工作。

Read More

網球放鬆法+鴕鳥運動 兩招輕鬆做 對抗膝關節退化

在家輕鬆做兩招關節保養運動,第一招網球放鬆法。(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位4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因膝關節及小腿緊繃到院就醫,經檢查發現是因平時上班坐的椅子過軟和長期坐姿彎腰駝背,導致椎間盤壓到神經所致;物理治療師黃筠翔即指出,上班族膝關節不舒服的年紀趨勢逐漸下滑,若不及早介入治療或矯正姿勢,可能會讓膝關節提早退化。 在家輕鬆做兩招關節保養運動,第二招鴕鳥運動。 (記者王正平攝) 黃筠翔指出,這位患者目前因症狀還算輕微,不需手術介入,但考量膝蓋及小腿的緊繃因為是腰椎椎間盤突出的關係,因此建議他接受熱敷、電療及腰部牽引等物理治療,再搭配運動,來改善症狀。  黃筠翔同時指導患者可以矯正姿勢,平日上班的座椅,亦建議更改使用硬式有靠背的椅子,且坐著時身體能不彎腰駝背。因為若持續使用軟式座椅和彎腰駝背的姿勢,可能會使膝蓋緊繃感逐漸惡化為痠、痛、麻,且將越來越為嚴重,長期下來,不正確的姿勢將會讓關節提早退化。  為讓大家在家也可以輕鬆保養關節,黃筠翔物理治療師並示範兩招運動,藉著放鬆與伸展,減輕腰椎負擔,進而達到舒緩膝關節緊繃效果。  第一招網球放鬆法:腰椎兩側肌肉如果過於緊繃會導致腰椎內部壓力過大,讓原本突出的椎間盤更加惡化,造成下肢膝蓋與小腿更緊繃,網球運動直接針對腰椎兩側的肌肉進行放鬆。在躺著狀態下,兩腳彎曲大約90度,腳掌完全貼地,將網球放於腰部一側,使體重放在球上維持姿勢20~30秒後換位置執行。一天一次,每次每處停留20-30秒。  第二招鴕鳥運動:因久坐使大腿前側肌肉變緊,大腿前側太緊會導致腰部肌肉跟著變緊,藉由延展久坐的髖部屈肌和放鬆大腿前側肌群,可放鬆腰椎兩側肌肉,進而減輕腰椎負擔。站在一張椅子前面,將小腿跨放椅子上、一手扶椅背後,另一側膝蓋慢慢彎曲。過程中上半身直立、眼睛直視前方,維持60秒後換另一腿。每日一次,每次3回,每回60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