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術後副作用 中醫針藥緩解

關節僵硬是乳癌患者常見的術後副作用,中醫師劉蕙瑜為患者確認關節活動度。(台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早期乳癌治癒率高且以手術治療為主,惟術後所經歷的不適症狀常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精神萎靡等。中醫針灸、藥方調理可幫助緩解治療乳癌產生的不適副作用。 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劉蕙瑜指出,治療乳癌產生的副作用,除了術後疼痛外,臨床上也常遇到因為關節僵硬、水腫不舒服的情形。術後傷口局部瘀血、組織液、發炎物質推積,若合併患者免疫、代謝系統機能低下則易影響傷口復原,在中醫屬於「本虛標實、氣滯血瘀」的範疇。2018年發表於《Curr Oncol》的研究中顯示,黃耆、大黃、薑黃等中藥可有效減少乳癌術後滲出液並改善發炎症狀。中藥可加強身體代謝、增強免疫力,其中活血化瘀藥可促使患處生肌祛腐長肉、幫助傷口復原。 另一項術後副作用是關節僵硬,移除病灶組織可能會影響周圍肌肉群與神經,造成術側組織緊繃疼痛、關節活動受限;中醫認為,術後影響患處筋脈使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根據2016年發表於《Oncol Nurs Forum》的研究中顯示,針灸可減輕乳癌術後的疼痛、惡心、焦慮等症狀,利用針灸疏通經脈、活絡氣血,氣血通調則疼痛減輕。至於水腫不消的情形,中醫認為手術及放療影響氣血脈絡、瘀血積滯、水濕內停,則為水腫,以中藥活血化瘀達到緩解水腫的效果,輔以針灸疏導經絡、平衡氣血。 劉蕙瑜表示,乳癌患者術後經歷的傷口疼痛、術側側壁緊繃、關節疼痛麻木、淋巴水腫等不適症狀,除西醫常規治療及配合復健外,針灸、中藥治療可有效預防及減輕術後的疼痛緊繃、幫助傷口復原。若疼痛合併焦慮恐慌、失眠等心理症狀,亦可透過中醫調理以緩和情緒,幫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提升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Read More

血友病患 骨鬆高危險群

醫師楊睿明說,預防骨質疏鬆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加骨質健康,且每天曬太陽十分鐘。(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研究發現,青壯年血友病患者普遍有骨量減少的情況,甚至有些人已達到骨質疏鬆的診斷。台南新樓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家義2022年正式提出此項研究,並認為應該把血友病視為早期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患者對這部分應該要有更多的認知並且及早做好骨頭保健。 林家義說,骨頭關節的健康狀態與血友病病人的生活品質有很大關係,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凝血因子的缺乏會影響到骨骼的正常代謝。他還提出自己的研究報告,針對南部地區血友病病人及同住家屬血中維生素D濃度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病友以及家屬應為自己的骨頭關節健康而持續努力。 骨科醫師楊睿明表示,骨質疏鬆症為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使骨折的危險性增高;輕微跌倒或突然過猛外力,如彎腰搬運物品,就容易造成骨折。為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平日應養成規律且適度的運動習慣,增加骨質健康;每天曬太陽約10分鐘,有助於活性維生素D的轉化,增加骨質量的儲存。 另外,注意均衡飲食、多攝取乳製品、補充足量維生素D(每天400~800單位)及高鈣食物(每天1000~1200毫克)等。 新樓醫院血友病暨特殊血液病照護中心成立4週年,13日舉辦一項專為血友病患保護骨頭的活動「骨動人生,健康醫起來」,安排骨頭健康專題講座及健康操,並邀病友及家屬共同參與並歡慶母親節。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理事長周瑞欽應邀為活動揭開序幕,給予病友及家屬祝福。母親節前夕,中心也為病友準備康乃馨及卡片獻予平時照顧陪伴的家人,表達對他們的感謝。

Read More

陰道雷射治療 擺脫反覆發炎

陳璐敏主任表示,女性在歷經生產,邁入更年期或卵巢、乳房等疾病影響,生殖泌尿系統會逐漸產生老化萎縮,陰道雷射治療是不錯的治療方式。(陳璐敏主任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約60歲病患,長期陰道乾澀,連運動爬山都非常不舒服,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科主任陳璐敏,由於病患罹患不適合賀爾蒙治療疾病,之前藥物治療症狀沒有明顯改善,主任陳璐敏建議使用陰道雷射治療,病患經過3次療程,運動爬山不再有不舒服狀況。另一35歲年輕女病患,長期陰道反覆發炎,藥物治療後未明顯改善,經過3次陰道雷射治療,症狀也明顯改善,持續門診追蹤。 陳璐敏主任表示,女性在歷經生產,邁入更年期或卵巢、乳房等疾病影響,生殖泌尿系統會逐漸產生老化萎縮,例如陰道張力彈性減弱、乾澀、灼熱、搔癢、反覆陰道炎、行房疼痛等等,甚至影響膀胱尿道支撐度,一旦咳嗽、大笑打噴嚏或外出運動、跑步時還會發生滲漏尿的困擾與尷尬。 陰道雷射適用於三大族群,第一是更年期陰道乾澀,萎縮性陰道炎,性交疼痛,或輕微尿失禁者,第二族群屬於比較年輕,生產後造成漏尿者,第三類是年輕族群反覆性陰道發炎,藥物治療效果不好者。 陰道雷射科技雷射光療運用二氧化碳雷射科技搭配360度與90度陰道點陣式掃描探頭,可快速剝離並更新老廢陰道黏膜,產生深層雷射熱效應,可促進陰道黏膜下層結締組織內膠原蛋白增生並提升血液供應,重啟滋潤彈性。 陳璐敏指出,一般1個月治療1次,3次為一個療程,之後,每年進行一至二次治療,不須住院,不用麻醉,當天可恢復正常作息,一周內採淋浴方式洗澡,避免陰道沖洗、泡澡、游泳、泡溫泉等活動,一周後可恢復性生活。

Read More

媽媽牌冰箱 當心囤細菌

過母親節到餐廳吃大餐,吃不完大包小包存放冰箱。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江國銓指冰箱泠涷不是萬能,存放有時間性,建議快消化掉。(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日前,網路上有網友曬出家中冰箱,戲稱「媽媽牌冰箱」,一包包塑膠袋堆滿冷藏、冷凍區,形容快要炸開。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江國銓說,食物放冰箱還是會腐敗,更不是放入冷凍就長年不壞,提醒媽媽要戒掉囤食物的習慣,才能吃得更健康。 「食物放冰箱還是會壞,放冷凍依舊會變質,千萬不要囤積食物!」營養師江國銓表示,最近天氣逐漸轉熱,保存食物更要小心,即使放入冰箱也會壞。一般家用冰箱的冷藏溫度約為0度至7度,冷凍庫溫度大約-12度到-18度,雖然冷藏和冷凍可以抑制大多數的細菌及微生物生長,但是卻無法殺死它們。 江國銓說,食物放在冰箱內有許多外在因素,會影響冷藏與冷凍的品質,造成食物提早腐敗。他舉例,冰箱內的食物塞到滿出來,每次找食物都先翻過一輪後才拿出來,或是冰箱常常開開關關、食材堵住出風口等NG行為,皆很容易造成食材變質腐壞。 江國銓指出,食物放冰箱也有保存期限,生鮮魚貝類時間最短,冷藏大約1到2天、冷凍最多2到3個月;雞鴨鵝等家禽肉類冷藏不超過4天、冷凍最多9個月;豬牛羊等家畜肉類冷藏不超過5天、冷凍不超過12個月;蔬菜類冷藏約3到7天,生鮮雞蛋則不超過2週。 避免食材浪費、孳生細菌,也能吃得更健康,江國銓建議,真的買較多的食材放冷凍保存,先分裝小包裝成每次要煮的量,並確實密封好,再冰起來,因為食物冷凍後退冰,過程中容易有細菌生長,可以利用標籤貼在包裝上分辨食材與採買時間。如果食材冰在冰箱太久,營養成分會隨時間流失、也會腐壞,口感更是不好,吃了對身體沒有補充營養,恐怕還不健康。 江國銓說,沒吃完的食物要保存要避開「危險溫度帶」,所謂危險溫度指細菌能快速生長繁殖的溫度,落在7度到60度之間,因此,如果食物沒有吃完,還在燙手的溫度就該冰起來,避免細菌過度生長。最好要定期清理冰箱,才能讓食物新鮮又安全,也能吃得更健康。

Read More

中慈急診室引進自動調配藥櫃

自動調配藥櫃採用1藥1格的儲存方式,護理人員只能取得當次藥師完成審核的藥品。(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再提升。自動調配藥櫃在急診室正式上線,放置急診常用藥品,護理人員可在3到5分鐘內取出藥品即刻處置,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病人安全品質。急診護理長廖宜芸說,「藉由智能科技把關取藥機制,降低人為疏失,護理人員就能更專注照顧病人。」 「醫生,我好痛!」、「我孩子高燒不退,能不能快一點!」對急診病人及家屬來說,分秒等待都度日如年。急診治療區到藥局領藥窗口雖距離不遠,每趟往返花費的時間,病人感覺還是太慢了。 台中慈濟醫院同理病人心情,改善取藥流程,急診室引進自動調配藥櫃,放置常用藥品。醫生看診完,處方訊息直接傳到藥局,藥師只要一鍵確認,急診室護理師直接在自動調配藥櫃取藥、給藥。廖宜芸護理長是第一線急診人員,使用自動調配藥櫃後,每位病人大約可節省15到20分鐘等候時間。 急診護理長廖宜芸表示,自動調配藥櫃上線後,護理人員更能專注於照顧病人。(記者徐義雄攝) 藥學部藥劑科主任李雅蓁表示,傳統給藥流程,藥師必須在短時間內處理好藥品,再由傳送人員送回急診護理站,影響藥事服務品質也影響病人的就醫品質。「自動調配藥櫃提供一種新思維的取藥模式。」李主任補充說明,自動調配藥櫃採1藥1格儲存方式,由系統自動管控。系統依據醫囑的處方內容,管控每一項藥品使用,護理人員只能取得當次藥師完成審核的藥品。確保病人及時取得所需的藥品,同時具有覆核和管理機制,護理人員即時且正確取得藥品。

Read More

鼻塞頭痛鼾聲如雷 肥厚性鼻炎惹禍

中山附醫耳鼻喉科醫師黃承楨(右)對一名肥厚性鼻炎患者,實施360度下鼻甲微創螺旋刀系統後改善症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南43歲楊姓男子多年來受到鼻塞困擾,近來甚至出現頭痛、嗅覺降低、鼾聲增加,打擾另一半的睡眠苦不堪言,經檢查發現雙側下鼻甲肥大,確認為肥厚性鼻炎,在接受360度下鼻甲微創螺旋刀手術後,術後無明顯流血及疼痛感,患者目前鼻子暢通,惱人的頭痛及鼾聲也大幅下降,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楊男未治療前,只在使用藥物及鼻噴劑,無效後,便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接受耳鼻喉科醫師黃承楨治療,經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發現雙側下鼻甲肥大,確認為肥厚性鼻炎。 黃承楨表示,鼻腔下鼻甲就是照鏡子時,可以看到在鼻腔左右各一球型粉紅色組織。下鼻甲結構可分為3部分,黏膜呼吸上皮、黏膜固有層及骨頭,黏膜固有層包含腺體組織及靜脈竇,下鼻甲肥大常見原因為後天刺激造成,例如接觸過敏原、PM2.5、香菸等,造成腺體組織及靜脈竇大量增多及增厚。 黃承楨指出,一般藥物治療以類固醇噴劑、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為主。臨床上,局部血管收縮劑因為使用超過3天會造成藥物性鼻炎,故不建議長期使用,常常在門診遇到病人,提到越噴越塞的藥物,大多屬於此類。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表示黏膜固有層已經發炎嚴重,造成組織纖維化,此時就必須以外科方法處理。 黃承楨說,常見下鼻甲手術方式分為3種,分別為傳統鼻甲切除手術、電波射頻手術及微創螺旋刀手術。傳統切除手術因為傷口大、疼痛感強烈及術後出血量多,現今已少施作。電波射頻手術射頻因燒灼鼻黏膜組織,故容易形成術後結痂、黏膜纖維化及術後鼻腔異味,且容易復發,因此也較少使用。

Read More

彰濱秀傳新療法 醫薩刀可治療帕金森氏症

彰濱秀傳醫薩刀中心張維傑(右)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帕金森氏症新治療成果,院長顏鴻章送鮮花恭喜。 (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濱秀傳醫院醫薩刀中心最近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突破性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新技術—醫薩刀內側蒼白球燒灼術」成果,提出透過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燒灼內側蒼白球中的特定神經細胞,緩解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彰濱秀傳醫12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會,院長顏鴻章表示,未來此一療法可以成為台灣4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選擇,有助於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彰濱秀傳神經內科醫師吳佩翰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症狀包括顫抖、僵硬、運動遲緩等。目前,大部分患者都以口服藥物或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但這些治療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藥物治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而手術治療則可能會造成風險和併發症。因此,尋找更為有效和安全的治療方法一直是醫學界的研究重點。 醫薩刀中心主任張維傑指出,醫薩刀俗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儀,是秀傳2017年自以色列引進最先進的腦部治療儀器。為了研究帕金森氏症的全新治療方式,擬訂計畫研究,透過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對內側蒼白球中的特定神經細胞進行燒灼,從而緩解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張維傑進一步表示,透過高強度聚焦超音波進行燒灼內側蒼白球的特定神經細胞,可以有效緩解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該方法相比於傳統手術治療,具有更為精確和穩定的控制能力,能夠更加精確地治療特定區域,降低手術風險和併發症的機率。院方並將接受醫薩刀治療的患者在6、12、24個月後的運動評分,發現均優於對照組,且該治療方法也並未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和併發症。 院長顏鴻章12日說,醫薩刀中心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雜誌,引起全球醫學界高度關注。此外,透過醫薩刀內側蒼白球燒灼術治療的優勢還包括非侵入性、無需開腦、手術時間短、康復期短,並且可以保留患者大部分腦功能,因此這一治療方法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未來,該療法可以成為4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治療的一個新選擇,將有助於改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化療手腳麻 中醫雷射針灸+藥方緩解

中醫師許晉嘉以雷射針灸加藥方輔助治療,幫病人改善化療副作用。(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9歲蕭姓婦人因乳癌作化學藥物治療,化療後即逐漸出現手腳麻、全身無力、緊繃感,且有踏地不穩以及漂浮感之情形,結束化療經過了半年不適感仍未緩解,求診中醫。經以雷射針灸及藥方輔助治療後,手腳麻感等症狀皆消失,身體逐漸恢復有力氣。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說,化療藥物殺癌過程,雖可有效地摧毀惡性腫瘤細胞,但仍有常見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白血球降低、貧血等,手腳麻也是可能的不適反應之一。而化療所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也是由化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化療藥物在進入人體後逐漸蓄積在周邊神經細胞中,誘發細胞變性、凋亡,從而造成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毒性病變與損傷,致感覺異常或失去感覺。另外,化療藥物還可能對神經細胞周圍的組織造成損傷,進一步加重神經的傷害。 他指出,化療是近代才有的,因此中醫在典籍中並無針對化療藥物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論述,而依其麻、感覺減退等症狀表現以及來源,常將其歸類在古籍「痺證」、「麻木」、「藥毒」等。現代中醫認為化療藥屬於耗氣耗血之藥,久用則易引起氣血不足與不通之病況,然而氣血消耗久後會使藥毒更難排除,滯留體內而成瘀。此氣血虛且夾瘀的病況逐漸使神經的充養產生問題,因而導致麻、痛、感覺異常等狀況產生,像蕭姓婦人案例屬於肝陽上亢夾痰瘀的病人,經相關證型處方治療以及雷射針灸輔助治療後,手腳麻感已消退許多。 許晉嘉表示,不少醫學文獻指出,中醫的中藥、針灸相關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周圍神經病變的各種不適。

Read More

新北抽驗滴雞精 2款成分標示不符

母親節將至,各式滴雞精是子女準備送給孝親禮物成為熱門商品。(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母親節快到了,滴雞精是子女準備的孝親禮物,成為熱門商品;新北市府法制局消保官近日購買市售8款滴雞精,委託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檢測,結果所有產品均未檢出四環黴素或氯黴素等動物用藥及塑化劑,但有「活沛多熬雞精」、「娘家常溫滴雞精」2款的成分標示不符規定,消保官請業者陳述意見後,已將業者陳述內容彙整移送主管機關做後續查處。 消保官溫婉如指出,「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規定營養標示值之容許誤差範圍為正負20%,且食安法規定食品包裝之標示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然而這2款滴雞精的成分標示誤差較大,其中「活沛多熬雞精」之蛋白質含量(每100毫升3.8公克)未達標示含量(每100毫升5.2公克)的80%,而鈉含量(每100毫升56.8毫克)則超過標示含量(每100毫升21毫克)達170%。「娘家常溫滴雞精」之蛋白質含量(每100毫升6.5公克)未達標示含量(每100毫升8.6公克)的80%。 消保官溫婉如表示,雞湯、雞精與滴雞精常被視為珍貴的補品,其中雞湯包含可溶及不可溶蛋白質(雞肉)、脂肪、膽固醇等;雞精則是將雞肉高溫高壓加水燉煮後再濃縮,成品常帶腥味,與一般雞湯味道相差甚多;而滴雞精為全雞用密閉蒸箱製作,標榜製作過程不添加一滴水,也未濃縮處理,僅去除脂肪與雜質,口感鮮美較接近雞湯。 消保官表示,因各廠牌雞精與滴雞精之原料雞品質、製程及萃取技術不同,價格也有很大差異,雞精或滴雞精含有蛋白質、支鏈胺基酸、普林、鉀、磷、鈉等,對於有高尿酸血症、痛風、慢性腎臟病或高血壓等特定疾病消費者,仍應謹慎注意。

Read More

老菸槍累又喘 揪肺腺癌末期

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表示,肺腺癌治療會先做基因突變檢測,化療則能全面性封鎖癌細胞(圖中非當事人)。(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高姓計程車司機菸齡近40年,每天要抽3到4包,近半年來開車不到半個小時,就感到疲倦易累、呼吸困難、胸悶易喘,至醫院求診後,發現竟罹患肺腺癌末期,還有大量心包膜積水,恐有猝死危險,醫師馬上進行引流手術,抽出多達800㏄的血水,高姓運將經過4次化學藥物治療後,恢復正常呼吸,腫瘤也從7公分縮小至2.5公分。 烏日林新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暨胸腔內科醫師許人文指出,從患者胸部X光影像可見,除了心臟擴大外,左下肺在心臟的後面有模糊陰影,高度懷疑是肺腫瘤,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則清楚顯示,左下肺有顆7公分腫瘤合併肋膜積水,腫瘤已轉移至右肺、胸、腹腔的淋巴結與腎上腺,屬於第4期末期。 許人文說,病患住院期間進行化學藥物治療,起初藥效尚未完全發揮,原來是因心包膜嚴重積水,造成心包膜填塞,導致患者窒息喘不過氣,便緊急進行心包膜積水引流術,抽出多達800㏄的血水。 許人文表示,心包膜積水引流術為極具高風險的醫療處置,一不小心就會心臟穿孔死亡,須經由迅速熟練的醫師進行才能順利完成,讓病人在10幾分鐘內,恢復正常呼吸,能夠喝水進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