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腹腫脹 竟是神經內分泌瘤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5歲女性,因右腹腫脹就醫檢查,起初以為只是腸胃不適,沒想到經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肝臟有80%都是腫瘤,且胰臟頭與淋巴都有大小腫瘤。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  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有6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但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都有可能生長,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癌症。  根據調查顯示,每10萬人僅約2-3人會罹患,但因症狀不明顯加上診斷不易,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因此許多病患在治療時病程都已是晚期。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陳明晃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又可分為功能性(會分泌荷爾蒙、產生臨床症狀)、及非功能性(不會分泌荷爾蒙)兩大類。  功能性的腫瘤會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進而引發多種症狀,如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等是最常出現的,其他症狀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都可能是相關警訊。  在上述症狀中,低血糖是比較特殊的,如果在無任何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卻出現低血糖多次,就應該提高警覺心。

Read More

無排卵月經 女中藥調理後受孕產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8歲女性,結婚6年遲無好消息,家人的期待和工作造成她心理壓力,加上工作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亂經。經中醫科就診發現,那段時間並無排卵跡象,研判因內分泌失調造成無排卵性月經。經中藥與針灸調理半年後,月經變的規律,最近也如願生下一個可愛寶寶。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現在民眾生活型態飲食與壓力,導致不少女性有亂經現象,可能引發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這時月經出血型態可能會是天數短或是很少只有深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狀況多是沒有排卵而導致濾泡期過長。  周宗翰指出,中醫理論認為排卵屬腎精滋長的基礎,沖任經脈氣血通暢,女性的內分泌才會穩定,這也是排卵的條件。因此,在治療無排卵性月經所導致不孕,最重要的就是調氣與調血。  除了氣與血的問題,周宗翰說,身體的水分調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藉由辯證論治依造個人體質不同去使用補氣,理血,化瘀,去痰濕,補腎的中藥可以有助於身體排卵的穩定,有可以改善卵子的品質。

Read More

候診區天花板碎片掉落 台大醫院:無人受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1日傳出天花板崩落意外,對此,台大醫院證實此事,在西址舊大樓有天花板碎片掉落情況,目前已經處理完畢且無人受傷,也沒有影響到看診。 台大醫院指出,昨日下午在台大醫院舊院區的2樓耳鼻喉科候診區,由於冷氣漏水,造成其中一片天花板軟化,,形成碎片後掉落,後續已經派人調整水管,目前已經清理完畢,會請冷氣維修人員了解原因。 台大醫院指出,天花板碎片掉落時有打到一名候診民眾的頭部,但該名民眾沒有受傷也暫時沒有不舒服的狀況,已該名民眾留下聯繫方式,之後幾天將由社工室進一步追蹤民眾狀況。

Read More

衛福部將推醫美品質認證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醫美微整形蔚為風氣,但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也不勝枚舉,衛福部表示,將推動「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開放醫美診所自願申請,取得認證後還將配合觀光醫療之發展,規劃納入國際醫療推廣建議名單,進行整體行銷。  衛福部調查表示,提供美容醫學服務之診所全國約有1186家,其中屬於前揭有執行特定美容醫學手術之診所為217家,惟診所端的醫療糾紛以醫美診所為大宗,且有上升趨勢。  由於診所端缺乏類似醫院評鑑管理機制,因此,繼107年9月6日將削骨、鼻整形、義乳植入、大量抽脂、臉部拉皮、全身拉皮、腹部整形等七大類屬較高風險之美容醫學手術納入特管辦法後,衛福部也將推動「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衛福部表示,認證重點包括專業人員資格、資訊透明、環境安全、專業及安全醫療行為、突發事件緊急應變措施及客訴處理追蹤服務等,同時也考量診所之人力及資源,大幅降低行政文書作業,鼓勵更多診所參與認證。

Read More

大同醫院鼓勵醫護爬樓梯運動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設置健康步道,鼓勵醫療人員工作即能運動,從最簡易且不受時間與場地限制的樓梯健走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同時也推廣「脂肪出去、健康進來─苗條男女養成記」員工健康減重活動,讓員工爬梯即能運動減重。  健康步道共11層,除彩繪美化通行樓梯,更建置「音樂樓梯」,每層階梯如同鋼琴琴鍵般踩踏時發出優美音階,增加爬梯趣味,既可運動減重又能節能減碳。  大同醫院院長陳彥旭表示,醫院是民眾健康的守門員,醫療人員的健康又應該由誰來守護?該院調查,醫療人員因輪班及醫療業務繁重,普遍有三低問題─運動頻率低、運動時間低及運動維持度低。  陳彥旭說,員工的健康是長期投資,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應善用創意與行銷來包裝與設計,更能提升醫療人員的參與意願,營造職場健康文化。

Read More

顱內高壓 男長期頭痛惡心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45歲許姓男子長期受劇烈頭痛所苦,且惡心、視力模糊。成醫神經外科醫師李柏萱表示,經腰椎引流測試,發現許男罹患自發性顱內高壓,經腰椎腹腔引流手術,症狀緩解,困擾多年的頭痛不再復發。  許男經接受腰椎引流測試,發現顱內高壓但腦脊髓液檢查正常,引流後頭痛改善。但許男卻在出院1週後再復發,5年來反覆視力模糊,持續接受藥物治療及腰椎引流,效果難以持久,之後再接受腰椎腹腔引流手術,症狀才未再復發。  自發性顱內高壓又稱為假性腦瘤,李柏萱指出,顱內壓力上升會引發頭痛、惡心、視力模糊等症狀,一般顱內高壓大多數有明確病灶,包括顱內腫瘤、中樞神經感染、顱內出血、靜脈栓塞等問題。而自發性顱內高壓幾乎一定會產生視神經乳突水腫,視神經乳突水腫的嚴重程度和視力受損有關係。  醫界至今尚未確定致病機轉,現普遍認為和顱內靜脈壓變化、腦脊髓液平衡及荷爾蒙調節有關。

Read More

婦首次健檢 發現大腸癌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50歲婦人第一次接受成人健檢,竟發現靠近直腸的大腸有顆約2公分腫瘤,醫師研判是原位癌,立刻以大腸鏡切除。  宏仁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明師說,大腸直腸癌早期沒症狀,當胃口不好、體重減重、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排便有急迫感,可能已是第2甚至第3期了。  江明師表示,大腸息肉是大腸黏膜表面不正常增生的腫起組織,分為增生性與腺瘤性,增生性息肉通常長在乙狀結腸或直腸,外觀微小且較平坦的突起黏膜,顏色和周邊黏膜相同或略白,這種息肉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很低,多半不需處理。  他說,腺瘤性息肉有時是癌症的前身,長在大腸各位置,顏色偏紅且形狀多元。但腺瘤性息肉也有良性,如果腫瘤還在大腸的黏膜層,有一層膜包覆,沒有浸潤到粘膜下層,稱作原位癌,只要沒轉移,接受大腸鏡切除即可,如果到了大腸癌第1期,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也高達95%以上;假如腫瘤周邊呈不規則狀,則要化驗是否已轉為惡化腫瘤,開始擴散轉移。  江明師指出,很多癌症早期都沒症狀,民眾以為身體沒有不舒服就不定期健檢,尤其像大腸息肉癌化較緩慢,如果是小腺瘤,往往5~10年後才會演變成大腸癌,無聲無息更容易被忽略,唯有定期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才能發現。  他建議民眾多吃新鮮水果,以魚肉、瘦白肉取代紅肉,多吃汆燙蔬菜,規律運動,並利用國健署提供的50~74歲每兩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Read More

新北禁電子煙 自治條例送審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電子煙頻傳危害健康甚至致死案件,新北市政會30日通過「新北市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將儘速提交議會審議。若通過,未來法定禁菸場所及新北市公告1萬3766處禁菸場所,將禁止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  市長侯友宜強調,新北市不僅禁菸場域全國第一,也是全國執行菸害防制最嚴格的縣市,近來電子煙逐漸在校園氾濫,希望在議會支持下,營造全市無菸清新環境。  侯友宜強調,電子煙不屬於菸害防制法所定義的「菸品」,且民眾常誤以為電子煙可幫助戒菸,但其實電子煙甚至比傳統紙菸還毒,且具爆炸危險性。  他表示,電子煙填充液五顏六色,誆稱具有水果、咖啡、香氣等多種潮口味,容易讓學子誤以為追求流行,在不知不覺中成癮,簡直就是糖衣砲彈;希望透過「新北市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管理自治條例」的立法,健全新北市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管理措施。  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最近美國傳出千餘件疑因吸電子煙導致肺部疾病的案例,還導致數十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已呼籲民眾不要吸食電子煙。加熱式菸具亦含有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對身體危害甚鉅。  陳潤秋指出,新北市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全文共計11條,明定新北禁菸場所全面禁止吸用、聞嗅使用或啟動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並針對供應未滿18歲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具及其零組件、可供其使用之物品等菸害防制法未規定事項訂定罰則;未來法定禁菸場所及新北市公告1萬3766處禁菸場所,將禁止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  自治條例明定規範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或持有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違者應接受戒菸教育,否則處2千元至1萬元罰鍰並按次處罰;任何人不得提供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具、零組件、可供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具使用之物品給未滿18歲者,違者罰鍰1到5萬元。另在禁菸場所也禁止吸用、聞嗅使用或啟動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違者罰鍰2千元到1萬元。

Read More

正前開髖關節 傷口小復元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髖關節周邊的疼痛是髖部關節炎最常見的臨床症狀,醫師說,近年研究發現,髖部退化性關節炎跟髖部局部結構有很大關係,許多在青少年或成人時期出現的髖關節局部不正常結構,如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股骨髖臼撞擊症候群等,造成病患髖部出現早期局部疼痛。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王聖豪表示,若上述關節局部因素沒有儘早診斷及治療,可能會造成病患的持續疼痛及活動受限,長期下來恐會引發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導致後續需接受手術重建或人工關節置換。  王聖豪指出,傳統髖關節手術主要以病患側躺姿勢擺位,從後位切口及前外側切口為主,手術時需切斷肌肉、出血較多,且術後疼痛並需要較長復元時間。  正前開式手術時病患為平躺姿勢擺位,術中主要是以闊筋膜張肌及縫匠肌之間的間隙當作通道進入髖關節,手術中並沒有切斷肌肉組織,也不需要等待肌肉復元時間,術後疼痛感較輕微,可提供另一種手術選擇。

Read More

漂白水消毒 視環境調整濃度

 記者湯朝村/嘉市報導  腸病毒仍在流行期,冬季的諾羅病毒也蠢蠢欲動,市對付病毒還是以含氯漂白水最經濟實惠又有效。嘉義市衛生局提醒,漂白水的儲存跟泡製有3個小撇步,包括:放在陰涼處、開封後旋緊瓶蓋並速用完、當日現泡才有效,定期擦拭常接觸的物體表面,降低傳染病傳播風險。  衛生局表示,漂白水中消毒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鈉容易受到高溫、太陽照射而分解,且每個產品中有效成分濃度皆不同,環境消毒以5~6%含氯漂白水計算稀釋比例,若瓶身無標示濃度,建議打客服專線向廠商詢問。  衛生局建議,平時環境消毒以1:100含氯漂白水擦拭門把、桌面、扶手、玩具等常接觸的表面,冬季病毒性腸胃炎流行時則提高至1:50的濃度;若有腸胃炎患者,嘔吐物、分泌物須以1:10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以清水擦拭。  維持環境清潔,泡製漂白水也要注意安全,含氯漂白水對黏膜具有刺激性,泡製時建議戴上手套、口罩及護目鏡,避免接觸到黏膜,如揉眼睛、摸嘴巴、挖鼻孔。漂白水不可與其他清潔劑同時使用,尤其是鹽酸,兩者混合會產生有毒氣體造成人體不適、嚴重者會昏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