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抗衰 需要攝取蛋白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許多老人家都以為粗茶淡飯的飲食較養生,但老人醫學專家則破除迷思表示,熟齡與退休族應及早增肌抗衰,如果沒有3高病史或醫囑,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以免蛋白質攝取上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  增肌抗衰需要攝取蛋白質,但熟齡退休族對運動與飲食的觀念卻極度偏差,老人醫學專家、台大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指出,熟齡退休族偏好以粗茶淡飯控制飲食,但其實如果沒有3高病史或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尤其蛋白質的攝取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  另據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熟齡退休族是為了健康而運動,但詹鼎正表示,熟齡族的運動近8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雖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若缺乏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對肌肉量提升無太大幫助。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飲食是增肌的原料,特別是豆魚蛋肉類代表的蛋白質,所以鼓勵長者應吃得更均衡、足夠,蔬果植物飲也應多補充。阻抗型運動則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幾歲開始練都對健康有幫助,建議長者也找專業的健身教練學習或諮詢,散步健走之餘再搭配幾項自己適合的阻抗型,讓運動習慣更完整。

Read More

醫師:不避開危險因子 當心腦中風年輕化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一名年約30歲的保全,值班時因為腦中風而突然倒下。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腦中風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不能大意,呼籲應定期量測血壓,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腦血管疾病俗稱腦中風,致死率與致殘率高,若45歲以前的年輕型腦中風患者在中風後因腦神經受損而失能,不論對病人本身或是家屬在身心與經濟上,皆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與打擊。 張嘉為表示,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前者多因長期血壓控制不良導致,後者主要為動脈硬化,造成血管逐漸阻塞所致。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臟病、抽菸、喝酒、肥胖等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因此提醒民眾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均衡飲食,並且適度的安排運動,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醫師也提醒,如果出現突發性的單側肢體偏癱、口齒不清或詞不達意、頭暈或步態不穩、不明原因頭痛、單眼或雙眼看不見等中風徵兆時,應立即送醫,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治療時機。

Read More

常吃泡麵 數千萬東南亞童不健康

 中央社/馬尼拉15日綜合外電報導  部分專家說,常以泡麵等現代食物果腹但缺乏重要營養素的飲食方式,已造成東南亞數千萬名孩童瘦得不健康或過重。  法新社報導,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經濟蓬勃發展,生活水準提高,但許多上班的父母沒有時間、金錢或警覺性,去避免小孩常吃有害健康的食物。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今天公布的報告,在這3國,平均有4成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高於全球平均的1/3比例。  印尼的公共衛生專家哈斯布拉告訴法新社:「父母認為孩子肚子填飽是最重要的事,他們其實沒考慮到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或纖維。」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孩童受到的傷害,不僅是過去生活匱乏的證據,也是未來貧困可能性的預測指標,而缺鐵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並增加女性在分娩期間或分娩後不久死亡的風險。  基金會資料顯示,印尼去年有2440萬名5歲以下孩童受影響;菲律賓1100萬;馬來西亞260萬,可見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根據「世界泡麵協會」統計,印尼是全球第2大速食麵消費國,僅次於中國。

Read More

640列電腦斷層掃描心臟 僅0.275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15日宣布引進新型電腦斷層儀器,該儀器掃描一顆心臟僅需0.275秒,不僅能降低輻射劑量、縮短檢查時間,並提升影像品質與細微病灶偵測率,是極佳的影像檢查利器。  三總昨日舉行醫學影像中心640列電腦斷層揭牌啟用典禮。  根據調查,心臟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疾病占大多數,而鈣化為動脈粥狀硬化早期特徵,一旦鈣化沉積就會使血管阻塞,久而久之便形成冠狀動脈心臟病。  三總表示,電腦斷層是了解心臟血管狀況的重要檢測工具,但以往舊型儀器掃描範圍小,得連續掃描好幾次才能掃完一顆心臟,加上在掃描時心臟仍持續跳動等因素,都會干擾影像品質,失敗率超過5成。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三總引進了640列全視野極速電腦斷層掃描儀,不僅掃描速度快,一次能涵蓋16公分範圍,且僅需掃1圈、約0.275秒就能掃完整顆心臟,不僅失敗率可降至10%至20%,也能減少患者輻射劑量暴露。  三總也提到,該儀器除了在心臟冠狀動脈攝影比其他較低階機型有極大優勢外,對於肺部疾病篩檢,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同樣有不錯的效果。640列電腦斷層掃描儀採用最新微劑量影像重組與3D輻射自動調控技術,以極細組像切面搭配縱切、冠狀面等影像,可偵測細小肺部結節,大幅提升早期肺癌偵測,並降低受檢者輻射劑量。

Read More

過度使用3C 近視主因之一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統計,國內青少年到國中3年級近視率高達近9成,其中更有3成是高度近視者。眼科醫師指出,過度使用3C產品是造成青少年近視的主要肇因之一,除了長假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外,國小學童平日放學使用3C的比率也高達近5成。  根據國健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顯示,國小六年級70%學童有近視問題,到了國中三年級近視率高達近9成,且近3成是高度近視患者。  永和大學眼科醫師鐘珮禎表示,現在學童近視原因大多數是由於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上述調查也顯示,國小學童平日放學使用3C的比率已達49.6%,若遇到放長假,學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會大幅提升,家長若沒有做好掌控,近視風險將明顯增加。  依據大學眼科2019年「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控制方式調查」顯示,92%的家長擔心小孩患有高度近視,但也有80%家長擔憂孩子因散瞳劑治療產生的畏光問題。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考慮以角膜塑型片取代點散瞳劑控制近視。 鐘珮禎說明,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度數增加施行多年,透過晚上睡覺時配戴,利用角膜可塑性,溫和改變角膜弧度,在周邊視網膜影像產生正視或輕度近視狀態,因而減緩眼球增長及度數增加的速度。 角膜塑型片還具有白天不需要戴眼鏡,也可以擁有清晰視力的優點,且還能避免點散瞳劑引起的畏光問題。角膜塑型片只是改變角膜的弧度,不需要開刀不會有傷口,但需要特別注意鏡片的正確清潔與定期回診,若是清潔不當可能會造成細菌感染。 鐘珮禎提醒,若能及早開始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就可在近視前及時介入治療,能更有效降低高度近視發生率。

Read More

雲林30餘歲男罹日本腦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1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雲林縣虎尾鎮30多歲男性。據調查,個案住家附近有水稻田及畜牧場,都是日本腦炎高風險場所。  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9月21日因發燒而就醫,因持續高燒及精神狀況差,23日再次就醫並收治住院,之後出現意識不清,經通報二採檢驗確診。  疾管署說,目前個案住院治療中,同住者無疑似症狀。由於個案住家附近有水稻田及畜牧場等高風險場所,衛生單位目前已針對個案住家、工作周邊進行捕蚊燈懸掛之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  國內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大多數人感染日本腦炎後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疾管署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有21例日本腦炎病例,分別為高雄市5例、桃園市4例、台中市3例,嘉義市、屏東縣及彰化縣各2例、嘉義縣、新竹縣及雲林縣各1例。

Read More

3童疑被同學傳染腸病毒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15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4人發病日介於9月12~25日,其中3人疑似被同班同學傳染。  疾管署表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6~12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1萬7570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2%,但仍處流行期。今年累計367例腸病毒71型個案,高於2016~2018年同期。  今年累計49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39例),其他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A10型(各2例),克沙奇A4型、A9型、B5型、伊科病毒11型(各1例)。  近期國內再新增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2歲男童、中部2歲男童、3歲男童及11歲男童,其中3人檢出腸病毒71型、1人檢出克沙奇A4型,且分別併發腦炎或腦脊髓炎。  疾管署指出,4人發病日介於9月12~25日,症狀包括發燒、嘔吐、口腔潰瘍、活動力下降、雙腳無力、肌抽躍、抽搐及意識不清等,經就醫通報,均確診為腸病毒併發重症;其中3名個案的同班同學、家人都有腸病毒症狀,研判可能是被同學傳染。4名個案經治療後,病況穩定並皆已出院。  疾管署呼籲,腸病毒傳染力強,民眾應加強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清潔,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且大人小孩皆需落實時常以肥皂洗手至少20秒等正確洗手習慣;家中幼童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請留意重症前兆病徵。

Read More

男胸痛冒冷汗 急性心梗救回 醫:近日溫差大 3高患者應多注意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63歲吳姓男子有高血壓病史,日前在家突然胸痛、冒冷汗,緊急送急診。苗栗醫院急診醫療團隊立即啟動急性冠心症救治機制,迅速完成心導管治療,讓患者順利出院。  院長李明輝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相當高,掌握搶救黃金期,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的關鍵。  心導管室主任蔡貴嶔指出,心肌梗塞是沉默的心臟殺手,民眾若出現胸悶、胸痛、氣喘,有時還會合併冒冷汗、噁心等,就要警覺可能是心肌梗塞發病前兆,應儘速聯絡119救護車送醫。  最近天候漸涼,早晚溫差大,秋老虎發威,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蔡貴嶔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民眾,要按時服藥且規律運動,並定期至心臟內科門診追蹤,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  蔡貴嶔指出,按衛福部醫院緊急醫療能力重度級評鑑標準,心肌梗塞患者治療,從掛號到完成導線通過時間,小於90分鐘的案例,需達80%,苗醫108年度心肌梗塞患者救治,百分之百小於90分鐘,平均為68分鐘,表現遠優於標準。

Read More

預防妊娠紋 控制體重抹乳液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產婦妊娠紋困擾,國健署指出,應從預防著手,除應控制孕期體重,將整個懷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11~14公斤左右外,在懷孕開始,每天早晚可塗抹一些妊娠潤膚乳液在大腿、腹部及胸部,輕柔的按摩,可減少皮膚的張力,有助降低妊娠紋出現機會。  國健署表示,妊娠紋大多和基因與體質有關,造成的原因大多是懷孕期間,隨著孕期進展,當胎兒增大、子宮擴大,腹圍逐漸變大,皮膚受到拉撐,導致纖維結締組織如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被破壞,也有可能是懷孕時腎上腺類固醇值增加,導致結締組織張力下降造成的,而懷雙(多)胞胎的孕婦也因肚子會大於懷單胞胎而更容易產生。  國健署指出,妊娠紋較常發生在腹部、胸部、臀部及大腿,剛開始是淡紅色波浪狀條紋,之後淡化成銀白色的紋路。可惜的是妊娠紋一旦出現,就幾乎沒有辦法消失。  因此,國健署建議,妊娠紋應從預防著手,控制孕期體重,保持正常的體重增加,每月別超過2公斤以上,懷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11~14公斤左右。  此外,在懷孕開始,媽媽每天早晚可塗抹一些妊娠潤膚乳液在大腿、腹部及胸部,並加以輕柔的按摩,可減少皮膚的張力,增加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的彈性,讓皮膚較為舒展以降低妊娠紋的出現的機會。

Read More

117kg大叔整組壞光光 縮胃找回健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擔任保全業主管的林先生,工作10年胖了37公斤,已重達117公斤,導致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及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簡直快要整組壞光光,但試過各種減肥方法及都不見效,最後選擇接受微創胃繞道手術,術後3個月已經順利瘦了25公斤。  收治林先生的萬芳醫院外科醫師羅鴻捷表示,微創胃繞道手術是在腹部利用3個0.5公分至1公分的小傷口即可進行,主要是將胃容量減少並將空腸與胃結合,病人因此會降低食量及腸胃吸收,並減少飢餓感,半年平均可減掉約70%左右的多餘體重;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穩定安全,因為手術傷口小、疼痛感輕微,90%的病患隔天就出院,術後照護也相當方便。  肥胖問題容易引發許多慢性疾病,其中尤其糖尿病最為嚴重。然而飲食控制、服藥往往只能盡量控制血糖。羅鴻捷表示,最新研究顯示,減重代謝手術是治療肥胖合併糖尿病最有效的工具,高達90%的病人手術後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會改善,甚至有機會停藥。其他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呼吸中止症候群,代謝症候群,關節退化、疼痛等等也都能有效改善。  肥胖對健康的危害,隨著時間越久也越嚴重,羅鴻捷表示,減重代謝手術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治療病態肥胖唯一長久有效的方法然而,建議民眾儘早治療,效果越好。  減重的林先生表示,手術後食量變小,搭配每日慢跑20-30分鐘,至今已經瘦到92公斤,希望之後可以再減掉12公斤,完成高空彈跳及騎自行車環島的夢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