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女遇跟騷難言 民團籲重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我國《跟蹤騷擾防制法》至今已實行兩年,內政部警政署的資料顯示,自111年6月至12月止,身心障礙女性遭遇跟蹤騷擾的累計總人次高於身心障礙男性9倍之多;為此,民團於22日提3呼籲,盼設計適當防身輔具、提升意識等。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22日召開「正視身心障礙女性遭遇跟蹤騷擾困境」記者會,說明身心障礙女性跟蹤騷擾經驗調查計畫成果。 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表示,跟騷法施行後,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提供資料顯示,身心障礙女性遭遇跟蹤騷擾的總人次高於身心障礙男性9倍,也比一般女性高很多。 常見困境諸如講了人家也不相信,就因為是「身心障礙者」、「有殘缺的人」,加害者可能會以此為藉口替自己開脫,甚至對身心障礙者外貌、障礙貶低。 障盟提3點呼籲,1.建議研發適當的防身輔具,建議參考國外做法,設計結合聲響、警報及定位功能的穿戴式裝置;2.提供諮詢協助,讓不同障礙特性的女性都能得到支持,或轉介心理諮商;3.希望提升司法人員障礙意識,若因身心障礙導致蒐證困難,應靈活運用替代管道,如筆談等,讓受害者得到更適切協助。

Read More

波波醫爭議 國際牙醫聯盟籲勿因私利扭曲法令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本土小牙醫聯盟與衛福部當面溝通破局,揚言明(24)日上街頭,國際牙醫聯盟22日指出,出國學醫符合醫師法規定,且國外學歷經嚴格審查,偏鄉計畫以本土牙醫師優先,籲本土牙醫團體勿因個人利益曲解法令,誤導大眾。 有婦幼診所醫師過去執行子宮鏡手術導致患者死亡,近期被起底是波波醫師,引發討論;另,本土牙醫質疑政府以新台幣24億元推行偏鄉計畫,大幅開放波波牙醫實習名額,但服務地點卻非偏鄉。 本土小牙醫聯盟日前與衛福部當面溝通破局,揚言11月24日上街頭。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則指本土小牙醫抹黑國際牙醫,宣布同天召開記者會將提出3大訴求回應不實指控。 針對網路流傳波波醫師名單,國際牙醫聯盟理事長林宗億表示,依法出國留學,又不是滔天大罪不應如此被獵巫網路霸凌。民國112年前至9大區域留學的學生,是依據立法院修訂的「醫師法」合法出國留學,完全符合國家法令。 此外,林宗億說,學歷採認也遵循教育部「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並非如外界所言有所「放水」。主管機關應依法保障這些學生回國後順利應考並完成實習,並以國人健康與福祉為優先,避免任何團體因私利曲解法令,誤導社會大眾。 他強調,多元取材本是進步國家選材趨勢,同時包括建築師、律師、會計師等各種師級專業,皆可持擁有符合教育部認可的外國學歷應考國家考試,並非獨厚牙醫。 談及本土小牙醫聯盟將在週日上街,林宗億指出,該聯盟訴求中有多處錯誤資訊。偏鄉計畫目標是提升偏鄉牙醫量能,且規則非常清楚,本土牙醫師擁有優先選填權。 他重申,112年醫師法已修正通過,未來將不會再有海歸醫師,呼籲本土小牙醫不要散播未來會有更多無限的海歸醫學生的錯誤資訊,週日國際牙醫聯盟也會召開記者會,針對本土小牙醫的遊行內容做澄清。

Read More

旅外停復健保 12.23起廢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22日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草案,健保自12月23日起廢止停復保,擁有中華民國戶籍者即需持續繳保費;已停保者維持停保,但返國當日復保後不再可停保。 現行健保規定,國人若預定出國6個月以上,皆可辦理停保;曾辦理出國停保者,應於返國復保後屆滿3個月,始得再次辦理停保。失蹤未滿6個月者,家屬也可辦理停保,若超過6個月未尋獲,應追溯自停保當月起終止保險,並辦理退保手續。 然而,2022年12月23日憲法法庭判決,健保停復保制未以法律規定判決違憲,衛福部須在2年內完成修法,否則相關規定便失效。 衛福部11月22日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草案。社會保險司長劉玉娟表示,此次修正重點,就是刪除停復保申請、相關眷屬依附規定,並針對已經辦理停保者,加上過渡條款。 劉玉娟說明,依憲法法庭判決,由於健保法沒有授權停復保,施行細則不可另外訂出來;因此修法後不再有停復保制度,只是回歸健保法原本的規定,讓全體國民的權利義務都一致,這樣也較符合健保法「強制性社會保險」精神,希望大家都在公平的風險分擔下,一起繳納保費、盡義務。 她表示,草案預告期2週,停復保申請預計受理至12月22日止,12月23日起不再受理停保,即使出國超過6個月,仍與其他人一樣要繳納保費。 修正草案指出,此次修正保險效力開始及終止之規定、刪除保險對象得辦理停保及復保規定,並依信賴保護原則,增訂今年12月22日以前已辦理停保者之過渡條文。 其中過渡條文為今年12月22日以前已辦理停保,23日以後,應於返國當天依原規定辦理復保,復保後不再辦理停保;政府駐外人員及其隨行之配偶、子女,應於返國之日辦理復保,復保後不再辦理停保。

Read More

馬偕推一站式服務 智能藥櫃→注射室 流感接種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每年秋冬是流感高峰期,為加強流感疫苗接種流程效益,馬偕紀念醫院引進智能藥櫃,民眾經醫師評估後,手持該院「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的藥單,完成批價後就可直接到注射室接受一站式服務,減少病人排隊領藥等候的時間。 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0月1日起至11月11日已累積202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6例死亡,為近10年同期最高;此26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馬偕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表示,台灣流感疫苗為每年10月開打。依過往紀錄,10月1日起平均每天流感疫苗施打量為150支,其中以公費占97%最多,自費3%;新冠肺炎疫苗則9支/天、肺炎鏈球菌約為每日12支。 陳智芳指出,引進智能藥櫃最重要的目的,是藥師經由雲端系統可即時得知使用量後完成補貨,並透過智能藥櫃與醫院系統整合,民眾持3樣疫苗藥單,可以直接到1樓注射室施打疫苗,減少在醫院停留時間。 目前智能藥櫃置放於門診注射室內,為確保智能藥櫃內溫度的穩定性,也安裝溫度監測儀,以確認針劑在攝氏2至8度C恆溫狀態下放置。當護理師掃描藥單條碼後,螢幕呈現的藥品序號、藥品外觀、保存期限與病人資料讓護理師一目瞭然,取藥記錄並會同步上傳雲端資料庫,讓藥劑部後台即時掌握使用情況。 陳智芳說,智能藥櫃內部共有36個艙道,每個艙道可依藥品大小放置8-14個,就像自動販賣機的概念,可以安全存放、精準取藥,為病人節省等待時間,也減少藥師及護理師人工處理資料的時間。

Read More

左流右新增中風?疾管署 :疫苗不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立委質疑公費「左流右新」一同施打,有美國研究指出恐增中風機率,疾管署21日回應表示,目前國內公費流感疫苗仍使用「無添加佐劑之標準劑量」流感疫苗,未納入上述研究使用的2種新型流感疫苗。 今年首次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同步以「左流右新、健康安心」開打,國民黨立委廖偉翔21日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上質詢指出,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所刊登的研究發現,同時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會導致中風風險會增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專家分析相關醫療保險理賠數據,也得到相同結論,質疑「左流右新」接種政策。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答詢表示,要打什麼疫苗、疫苗怎麼打,都是經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嚴謹討論。 疾管署長莊人祥說明,每個研究有不同證據等級,關於疫苗接種後心血管疾病風險,陸續有看到其他研究成果,會再蒐集這些研究,跟ACIP委員討論、釐清。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則說明,這份研究是針對雙價新冠疫苗(BA.4∕BA.5疫苗)接種者,且同時接種「高劑量流感疫苗」或「加佐劑流感疫苗」做的分析,顯示被接種者中風機率為每10萬劑3例,有些微增加。但美國食藥署評估增加風險為低,並認為增加中風機率是與這2種新型流感疫苗提高免疫反應有關。 羅一鈞並表示,已有多項研究顯示,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不會增加中風風險,罹患新冠肺炎或流感反而會增加中風機率,國際上均建議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疫苗。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打新冠疫苗隔1到2週後再打流感疫苗,和同時接種2種疫苗,不良反應比率和免疫效果都相當,再度佐證同時接種此2疫苗安全可行。 此外,羅一鈞也指出,目前國內公費流感疫苗仍使用「無添加佐劑之標準劑量」流感疫苗,未納入上述研究使用的2種新型流感疫苗。未來若評估將上述新開發流感疫苗納公費,會一併將此研究及其他相關研究結果,提至ACIP專家會議討論。  

Read More

補充保費擬修法脫鉤 兩年後上路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今年6月衛福部長邱泰源上任曾提擬凍漲保費2年,健保署隨後拋出補充保費改革,增加收入。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21日說,內部已經開始著手研議修法方向,預估最快有望在2年後上路。 石崇良日前說明,健保財務方面必須持續擴大,必須改變現行保費收入75%來自受薪階級者一般保費收入,調整健保籌資、收入配比勢在必行,除了政府投資增加之外,希望調整補充保費,比如包租公、包租婆或存股族,甚至考慮多元財源挹注,如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遺產稅等。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21日在立院第11屆第2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議,提到邱泰源一邊承諾健保費2年不漲,健保署卻將以調整補充保費擴大健保財務,恐與2年不漲健保費互相矛盾,質疑是承諾跳票。 對此,邱泰源在答詢時強調,過去承諾的不漲健保費,一直都是「一般保費的費率」,希望從體制改革,找出可運用的健保財源,至於調整補充保費,則是不變的方向,是策略之一。 健保署力拚明年開始進入修法階段,石崇良指出,內部已開始研議補充保費修法方向,現行法規是補充保費與一般保費連動,通常是一般保費調整,補充保費一併同步,未來規劃補充保費不排除費率與一般保費脫鉤、各項目各訂費率補充保費費率與一般保費脫鉤、各項目各訂費率。 「讓兩者脫鉤,這需要一點時間」,石崇良說,補充保費有6項目,包含高額獎金、兼差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本質各自都有差異性,如資本利得、勞務所得等性質,補充保費新制預估最快也需要等到2年後,才有可能上路。

Read More

健保藥價改革 業界籲盡快實施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20日指出,健保署鼓勵學名藥進入市場,是落實健康台灣願景跨出的第一步;透過政策引導加強國內藥品供應鏈韌性,對國人用藥權益及生技製藥產業都有正面幫助。 學名藥協會公共事務政策委員會主委殷為瑩指出,打造健康台灣除了需要好的醫療團隊,也需要有好藥品。學名藥協會對健保藥品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修正草案表示支持與肯定,認為可實質鼓勵國內製藥產業持續創新研發,也能帶動學名藥品質保證,而有條件的從優核價及保障必要藥品等措施,也提升廠商向上發展動力。 學名藥協會表示,缺藥頻傳,除國際藥廠可能受地緣政治影響,當藥價一直砍,產業經營困難,對國內供應鏈韌性穩定雪上加霜。健保修法將國內製造同分組品項及同分組分類未逾3項必要藥品,列入當年度藥價不調整行列,讓國內藥廠共同承擔缺藥問題,呼籲盡速實施。

Read More

遠離COPD 及早戒菸定期篩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世界COPD日」今年全球推動主題為「認識你的肺」,提醒肺功能不僅是肺部健康的指標,更是整體健康的指標,除加強肺部檢測,更重要的是及早戒菸。 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稱「肺氣腫」,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患者往往出現「咳、痰、喘」的症狀,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讓生活品質更差,壽命縮短。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去年國人10大死因有4項與呼吸系統有關,分別是肺癌、肺炎、COVID-19和COPD,「呼吸道疾病赫然成為台灣的新國病」。 蘇一峰強調,呼吸道疾病雖與空氣汙染密切相關,然而保護肺部可以自主預防的就是戒菸及遠離二手菸害。超過9成的COPD患者都是因為「吸菸」(包含二手菸)引起,建議凡符合「40歲以上的吸菸者」、「有COPD家族病史」、「過度暴露於空氣汙染工作環境的從業人員」定期做肺功能檢測,更重要的是立即戒菸。

Read More

明年推3大新制 國產新藥 健保核價最高加算3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20日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及「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部分條文,全面擴大鼓勵國內藥廠製造創新藥品;只要符合健保署設下的創新條件,未來健保核價最高可加算3成。待預告期滿,外界若無太大意見,新制預定明年2月上路。 健保署預告修正藥物支付標準、藥價調整辦法部分條文。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表示,修正草案對製藥業未來發展及加速新藥收載釋出政策利多。 黃育文指出,健保署規劃優惠核價主要有3大新制,未來凡是在國際上市許可2年內新藥,或是10大先進國家核准上市滿5年、但屬國內新成分新藥,可比照台灣首發新藥給予優惠核價。 健保署亦鼓勵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品及時進入市場,提供處方用藥選擇,針對原廠藥逾專利期5年內首2張取得藥品許可證的國內製造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品,最高給予原廠藥相同價格。 另外,國內製造藥品將給予優惠藥價,以穩定供藥,包括採用國內生產的原料藥,或者國內安全性臨床試驗獲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且增列於仿單上,以及最早向主管機關為P4專利聲明且獲准核發藥品許可證的學名藥。只要符合上述3項條件之1,未來健保核價任一皆可加算10%。 鑑於COVID-19疫情後原物料供應影響,國內常見有稀缺藥物因為不符成本,而不堪每年的藥價調整幅度。黃育文說,為確保供藥穩定,合理保障藥價,健保署決議只要同時符合主管機關公告之必要藥品、同分組內有國內製造品項及同分組分類未逾3品項等3項條件,當年度藥價不予調整。草案內容將預告至明年1月20日,若外界沒有太大意見,健保署預定在農曆年後盡快上路。

Read More

超加工食品過量 恐釀癌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超加工食品(UPF)攝取過量,恐引起肥胖、癌症、認知功能退化。醫師建議,選擇原型食物或低度加工食品、注意食品成分表及營養標示、養成良好的飲食、烹飪習慣,盡可能減少外食,避免其對於人體的危害。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UPF指經過多道工序製成、無法在家庭廚房製作的食品,且含有大量添加劑以增強風味、質地和保存期限。研究指出,美國人平均有近60%的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隨著UPF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其對於人體的危害。 國防醫學院教授李美璇研究發現,1993~2011年間高中生消費UPF增加,造成飲食品質下降,同時也提升了肥胖率。此外,UPF更被證實與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有正相關。 鄭乃源指出,經常攝取UPF可能導致肥胖、癌症、認知功能退化,主要是其經常大量添加澱粉、糖和飽和脂肪,熱量密度極高,同樣重量下熱量遠高於低度加工或未加工食品。經常攝取可能導致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 同時,超加工食品缺乏膳食纖維,並含有大量化學添加物,可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造成腸道健康問題,引發慢性發炎。 研究顯示,60歲以下民眾若UPF消費超過19.9%,整體認知下降加速28%,執行功能下降加速25%。此外,攝取過多的糖及甜烘焙品等UPF,亦對幼童的認知功能會有負面影響,尤其是語言理解能力。 此外,UPF具低膳食纖維、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鹽、高飽和脂肪的特性,並可能添加有害添加劑及汙染物,可能具致癌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