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致函習近平 矢言促進雙方關係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致函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矢言將促進雙方的合作關係。圖為二0一九年六月習近平訪問平壤期間兩人互動。(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北韓《中央通信社》二十四日報導指出,領導人金正恩在寫給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信中,矢言將促進雙方的合作關係。 金正恩這封信是回應習近平本月稍早在北韓建國紀念日的賀電。習近平當時在賀電中表達了加強雙邊戰略溝通和工作層級合作的意願。 金正恩在信函說:「我相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友好及合作的關係,未來將穩定發展,符合新時代的要求以及兩國人民的期待。」

Read More

〈全球探索〉美陸求緩解 牽動台灣大選?

美國總統拜登十九日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強調要負責任地管理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競爭,要去風險化,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路透) 黃清賢 美國總統拜登十九日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聚焦美國與中國關係部分,強調要負責任地管理美陸競爭,重申美國並非要跟陸方脫鉤,而是要去風險化,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斯言似乎有意緩解美陸緊張關係。 美陸高層近期接觸頻繁。除了今年五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訪問北京之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六月訪問大陸開始,陸續有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氣候特使凱瑞、商務部長雷蒙多等都已陸續登陸。    高層密集互動 美陸坦率對話 十七日,中共中央外辦主任、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馬爾他舉行會晤,雙方進行了長達十二小時「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的對話;接著,十八日,大陸國家副主席韓正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會面。 兩國高層密集的接觸互動,反映出幾個信息:第一,雙方都理解到競爭是必然的趨勢,但都不希望競爭變成衝突,美方需要避免衝突的「護欄」,大陸則不希望美國的「圍中」政策步步進逼。 第二,雙方都認為在競爭同時,也可以有合作的契機。包括俄烏戰事、糧食、氣候、經濟、區域議題等,雙方都可以尋求合作。美國財政部二十二日就宣布,啟動經濟與金融工作小組,提供雙方管道進行坦率實質討論,未來也將定期召開副部長層級會議。 第三,美陸關係持續鬥而不破。王毅會晤蘇利文時,雙方花時間最長的是台灣紅線問題,王毅向蘇利文闡述了陸方的「嚴正立場」;美方則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雙方同意將在近期相繼舉行「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 第四,美陸都有內政需要,願意緩和緊張關係。大陸當下迫切需要發展國內經濟;美國則是總統大選將來臨,除了需有穩定的外部環境,在對陸政策上,拜登更需要與對手共和黨做出區隔。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右)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十七日在馬爾他會晤時,雙方花時間最長的是台灣紅線問題。(路透,資料照)  戰略博弈結構 並未發生改變 其實,拜登二0二0勝選的主因,除了美國選民對經濟改善有所期待外,對於前總統川普脫離國際組織、從國際社會「退群」激進作為很不以為然。但依美國目前的政情預測,拜登明年可能再戰川普。 拜登深知與陸方脫鉤,對美國經濟必有不利影響;從勝選的角度著眼,拜登必須在可控的範圍內,對陸政策一方面要顧及美國自己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則要擴大國際結盟優勢,持續與陸方進行全方位戰略競爭。 綜觀美陸戰略博弈的結構並沒有改變,大環境對美陸競爭態勢發展也不樂觀,但拜登為尋求連任,面對激進反陸的共和黨挑戰,必須展現穩健的領導風格,並具體表現在「有能力處理好對中問題」,才能讓美國選民安心。 美陸兩國領導人從去年G20峇里島峰會之後,沒有機會再會晤交流。十一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在舊金山舉行,這是美國的主場外交,屆時能否促成「習拜會」,將是拜登展現風險管控能力的重要觀察指標。    侯友宜訪美 學者讚準備充足 在美陸有意緩和緊張關係的氛圍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剛結束八天的赴美訪問行程。侯此行見了紐約市長亞當斯及十六位參眾議員,甚至華府僑宴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還全程陪同,成果讓外界目光為之一亮。 特別是侯友宜在華府智庫發表演說,首次闡釋「3D戰略」:嚇阻、對話、降低風險等內涵,堅持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異。馬歇爾計畫基金會學者葛來儀就稱讚侯友宜「準備充足」,且雙方在一來一往的對談中,「直球對決、回答清楚。」 侯友宜與美國智庫接觸、媒體受訪,都獲正面評價,訪美之行確有加分作用,也一掃民進黨對侯缺乏國際觀的批評,即使國民黨黨內對侯國際視野所存在的若干疑慮,也得以排除。但是,侯的訪美之行能否轉化為支持度?還要再觀察: 其一,侯友宜提出的「3D戰略」,幾乎與拜登政府的大陸政策基調一致。侯的論述高度迎合了美國的立場,但台灣選民是否願意埋單?美國對侯的支持度,難道會因此凌駕於民進黨的賴清德嗎? 其二,大陸迄今對侯友宜的論述尚未表態。在對美關係上,侯友宜雖然追上了民進黨,拉近了與美國的距離,但並不代表與大陸能繼續保持既有關係。北京除了觀察侯是否過度「親美」?在兩岸問題上,還要看侯如何做到讓大陸也肯定?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右)訪美見了紐約市長亞當斯及十六位參眾議員,甚至華府僑宴AIT主席羅森伯格(左)還全程陪同。(取自侯友宜臉書)  武嚇融合 大陸對台兩手未變 整體而言,台灣的主流民意,既希望得到美國的支持,又要同時能不得罪大陸,台海兩岸維持均衡、和平,這正是侯友宜爭取民心之所在。至於民進黨及其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政策一面倒親美、無法與大陸對話,就自不待言了。 至於大陸當前對台政策,新近兩個聚焦議題,一個是十七至十八日晨間計有大陸解放軍戰機一百零三架次在台海活動,創下單日新高紀錄;另一個是十二日晚間大陸發布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 其實,大陸對台政策自二0一六年以來,軍事威懾「反獨」與融合發展「促統」,一直是兩手併行。面對美國在東亞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印度的結盟圍堵,大陸在軍事上愈形強勢已不容小覷。區域戰略對抗的軍事風險確實在升高。 另一方面,《閩台融合二十一條》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持續性工程之一。大陸希望通過「以通促融」、「以惠促融」和「以情促融」的「融合發展」路徑,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最終目標,這個大政方針迄今也沒有改變。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美國汽車罷工 全球經濟黑天鵝?

美國汽車工人要求加薪,走上街頭抗議並揚言罷工。(路透) 彭志平∕專題報導 九月十五日零時起,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在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和福特(Ford)的各一個工廠展開罷工,估計有一萬兩千名勞工參與。 此次罷工的主要訴求,在於要求資方給予勞方縮減工時並且加薪,但資方無法接受。儘管現任總統拜登、前任總統歐巴馬都支持勞方,但資方不但譴責勞方的罷工行動,福特甚至在罷工展開後立刻在參與罷工的密西根廠裁員六百人。勞資雙方都立場強硬,恐怕還將僵持對峙下去。 以目前的情勢觀察,勞資雙方都各有盤算。從勞方的角度來看,必須考慮罷工基金的「板凳深度」,雖然UAW有八億兩千五百萬美元罷工基金,但如果長期大規模罷工,這筆基金還是會坐吃山空,因此UAW採取的是「小型游擊戰」策略;UAW主席范恩就表示,「談判時間拖得越長,針對的工廠就會越多」,他們打算以無預警式的零星罷工干擾資方的生產計畫。  漣漪效應 小供應商受害更深 但是,對資方來說,勞方提出的條件令他們無法接受:勞方要求每週工作四天,但是要領四十個小時的薪水,還要在四年內調高薪資百分之四十。從先前勞資雙方談判的內容來看,通用汽車同意加薪百分之二十,並且加發生活費、提高退休金,這已是通用汽車一百一十五年來的最優待遇。雖然資方願意讓步,但終究未能符合勞方的期待,經過幾個星期的談判,最終還是走上了罷工這條路。 勞方罷工,產量立刻歸零,對資方當然造成損失。據估計,目前罷工的三個工廠的汽車產量,合計大約占三大車廠在北美汽車總產量的百分之九,罷工每持續一個星期,通用汽車將損失二十五億美元,福特汽車更將損失三十億美元;斯特蘭蒂斯的損失較小,但也達三點八億美元。在罷工之前,福特曾發表聲明指出工會的要求讓資方「難以存續」;換句話說,無論接不接受勞方的條件,資方的利潤都會遭到侵蝕。 雖然罷工是在三大汽車公司的各一個工廠展開,但已引發了「漣漪效應」。全美製造商協會就發表聲明指出,全美國各地的中小型製造商將首當其衝地感受到這次罷工的影響,無論他們是否是工會企業。美國媒體也分析,就算是短期罷工,也會牽連到零部件供應商,尤其是小型零部件供應商的口袋深度較差,受到的影響會更深。 拜登在此次罷工中選擇支持勞方。圖為拜登與通用汽車執行長芭拉。(路透,資料照)  全球霸主地位 早被日本擠下 事實上,通用汽車就已通知堪薩斯廠停工,原因是鄰近的工廠罷工,導致零部件短缺。通用堪薩斯廠有兩千名員工,但通用汽車參與罷工的工廠是位於密蘇里州,堪薩斯廠員工算是無辜地「被罷工」。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不僅資方蒙受損失,勞方也沒還占到便宜,僵持下去負面效應更將擴大;那麼,勞方醞釀、發動此次罷工,只是單純地在玩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嗎?當然,勞方並沒有那麼無聊,他們也是悶了很久! 從美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來看,二十世紀初期亨利‧福特創辦福特汽車公司、推出T型車,然後導入了流水線組裝生產模式,就奠定了美國成為全球汽車王國地位的基礎,二戰之前每年全球汽車產量最高約六百萬輛,「美國製造」就占了七到八成。 美國汽車工業的全球霸主地位延續到一九六0年代,遭到日本的強力挑戰;儘管美國也使了一些政治、經濟手段,試圖壓抑日本汽車工業,但一九八0年代日本還是超越了美國。二0一三年,曾經是美國汽車工業象徵的底特律宣布破產,反映的就是美國汽車工業已然江河日下。 除了三個汽車工廠罷工之外,UAW主席范恩(舉手者)表示,他們打算以無預警式的零星罷工干擾資方的生產計畫。(路透)  工資太高 汽車工業難以承受 問題的根結之一,在於美國的高工資。二0一九年四月,通用汽車關閉了俄亥俄州廠,這間工廠曾經是五千名勞工賴以生存之處。兩名在這裡被解僱的勞工,領到的時薪大約每小時三十美元;但是,通用汽車將這裡的產能部分移轉到墨西哥,給的時薪大約只要二點三美元。 另一名被解雇的員工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時薪十五美元,只有在通用汽車工作時的一半,她還得養兩個小孩,只能無奈的說「並不是我們在通用的工資太高。這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些人賺的錢不夠」。 類似的現象早就在美國本土出現。二00八年就有大陸媒體分析,同樣是在美國生產,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每小時勞動力成本,就比在美國南部州設立的豐田(Toyota)、本田(Honda)高出二十五美元;除了薪資之外,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還要負擔退休員工的醫療保險支出,其中通用汽車連員工、眷屬、退休員工在內,必須負擔一百萬人的醫療保險。陸媒這篇評論文章的標題直接挑明:「工會,美國汽車工業的麻煩製造者」。  衝擊美國經濟 罷工越久越深 當然,現在早已不只日本挑戰美國的汽車工業,大陸的電動車、傳統歐洲車廠都是勁敵。簡言之,美國汽車工人不滿薪資太低,但從競爭的角度考量,資方也必須控制成本,導致雙方難以達成共識。還是以薪資低廉的墨西哥來看,去年已成為全球第七大生產國,不僅美國三大車廠早就設廠,日系、歐系汽車也都落地生根,美國汽車勞工能耐他何? 最後算一筆帳,這次美國汽車罷工到底影響有多大?華爾街分析師評估,罷工每延續一個星期,美國經濟成長率將下滑零點一到零點二個百分點;如果罷工三個月,經濟成長率更將減損一點六到二點一個百分點。 美國是全球經濟龍頭,如果擺不平這場罷工,讓火繼續燒下去,令人擔心負面效應會不會外溢到其他經濟體,甚至變成另一隻全球經濟黑天鵝?

Read More

美俄太空人攜手飛國際太空站

兩名俄羅斯和一名美國太空人搭乘聯合號太空船共同飛向國際太空站。(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在莫斯科揮軍入侵烏克蘭而與華府關係惡化之際,兩名俄羅斯和一名美國太空人十六日搭乘聯合號太空船共同飛向國際太空站。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兩名太空人柯諾年科和洽布,以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一名太空人歐海拉,在哈薩克的貝康諾太空發射場搭乘聯合號MS|24太空船發射升空。 三名太空人預計在太空船發射三小時後抵達國際太空站。 睽違近五十年後,俄羅斯八月首度進行登月任務但以失敗告終,之後又進行此次的太空任務。 國際太空站是美俄合作難得的場所,兩國關係因莫斯科對烏克蘭發動侵略而破裂。 五十九歲的柯諾年科和三十九歲的洽布將待在國際太空站一年時間,四十歲的歐海拉將留在太空站六個月,這是洽布和歐海拉首次太空任務。 俄羅斯總統蒲亭十三日在遠東新的太空中心接待來訪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兩人也討論將北韓人送上太空的可能性。

Read More

金正恩參觀俄轟炸機和極音速飛彈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十六日參觀俄羅斯能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及「匕首」極音速飛彈。(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十六日在俄羅斯國防部長陪同下,參觀俄國能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及「匕首」極音速飛彈。 金正恩面帶笑容抵達距海參崴約五十公里遠的克涅維基,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到場迎接。 蕭依古隨後向金正恩展示能夠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Tu-160、Tu-95和Tu-22M3,這些都是俄羅斯空中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蕭依古在談到其中一架飛機時,告訴金正恩說:「它可以從莫斯科飛到日本,然後再折返。」 金正恩也詢問如何從戰機發射飛彈。俄羅斯官員告訴金正恩,戰略轟炸機是俄國核武中一個關鍵部分。 俄羅斯總統蒲亭十三日與金正恩會面討論軍事方面的問題、俄烏戰爭,以及深化俄國與北韓間的合作等。 蒲亭表示,俄羅斯「不會違反任何規定」,但會持續發展與北韓關係。他的發言人表示,金正恩訪問俄期間,未就軍事或其他議題簽署任何協議。

Read More

蒲金會 將在敏感領域合作

俄羅斯總統蒲亭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在俄國遠東地區的東方太空發射場會談,雙方將在「無法公開的敏感領域合作」。蒲亭也暗示,俄國可幫北韓打造衛星。(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總統蒲亭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十三日在俄國遠東地區的東方太空發射場會談,雙方將在「無法公開的敏感領域合作」。蒲亭暗示,俄國可幫北韓打造衛星。 金正恩十二日搭乘特製防彈火車入境俄羅斯,與蒲亭時隔四年多碰面,也是金正恩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出訪。金正恩此行率領最高層軍事官員,包括北韓人民軍元帥朴正天和軍需工業部長趙春龍。 蒲亭與金正恩首先與雙方代表團會談,然後一對一磋商。金正恩告訴蒲亭,他會把深化兩國關係當成「第一要務」。 金正恩矢言拉近與俄羅斯的關係,表示北韓會「永遠支持俄羅斯」;蒲亭則稱俄國可以幫助北韓打造衛星,暗示兩國可能也會討論軍事合作,還說他「非常高興」在俄羅斯見到金正恩。 北韓近期兩度嘗試發射軍事偵察衛星進入軌道都失敗。蒲亭與金正恩選在東方太空發射場會面具有象徵意義。蒲亭表示:「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北韓領袖對火箭技術展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想要發展自己的太空計畫。」 兩人碰面前,北韓稍早才向東海上發射兩枚短程彈道飛彈,很可能是配合會談的挑釁行動。日本海上保安廳分別於東京時間上午十一時五十分及中午十二時十分發布警報,呼籲船舶留意「可能是彈道飛彈的物體」,這兩枚飛彈研判掉落日本專屬經濟區外側海域。

Read More

利比亞洪災逾千人亡 政局動盪成救災瓶頸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風暴「丹尼爾」先是蹂躪愛琴海地區,造成嚴重災情,緊接著來到北非,肆虐利比亞東部地區。連日強風驟雨之下,當地水壩潰決,德納市大約有1/4個市區,被徹底摧毀。目前官方證實,已經找到超過1000具遺體,人道組織也示警,通報失蹤人數高達1萬人。更棘手的是,由於利比亞長年來內戰不斷、政局分裂,東西部兩個政權對立,該國基礎建設面對天災根本不堪一擊,而救災工作,也因此困難重重。

Read More

拜登訪越南 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越南總理范明正(右)十一日在政府辦公室與來訪的美國總統拜登(左)會談,期盼雙方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下,能優先促進經貿投資與展開國防安全合作。(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越南總理范明正十一日會見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時表示,為落實越美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盼優先促進經濟、貿易投資及國防安全合作,並希望美國支持東協在南海問題的立場。 拜登十日起對越南進行兩天國是訪問,此行並將越美的外交關係由全面夥伴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 越美關係連升兩級,成為與中國大陸、俄羅斯同級的全面戰略夥伴,這也是越南最高的外交關係。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盼雙方繼續推動經貿投資合作,以及對新興科技合作的共識表示歡迎。 范明正表示,為落實越美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議雙方優先對一些領域展開工作,包括透過所有管道促進關係,增進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教育培訓合作取得突破。 另一方面,范明正希望推動應對氣候變遷、綠色成長及再生能源發展,還有國防安全合作與在多邊論壇相互支持,以及支持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和東南亞國家協會在南海問題的立場、原則與核心作用等。 南海數天前剛傳出最新一起涉及中國大陸船隻的衝突事件,美越警告,切勿在爭議南海發動「威脅或動用武力」。拜登和阮富仲表示,這條戰略水道出現的主權聲索衝突,必須根據國際規範來解決。 拜登和阮富仲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國領導人「強調他們堅定不移地支持依國際法來和平解決爭端,不使用威脅也不動用武力」。兩人並呼籲「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以及暢通無阻的合法商貿行為」。

Read More

摩洛哥震災 外國搜救隊馳援

摩洛哥強震至少已二千四百七十六人罹難,政府尋求外援。(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摩洛哥內政部十一日表示,國內強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攀升至二千四百九十七人,迄今導致二千四百七十六人受傷。搜救工作在更多外國人士協助下持續進行。 摩洛哥政府強震後求援,「現階段」對西班牙、英國、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所提「派遣搜救團隊」的提議予以積極回應。包括法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已表達願意協助。 這起摩洛哥歷來最強烈地震襲擊旅運樞紐馬拉喀什西南方七十二公里處,導致阿特拉斯山脈山區整片村落地區遭到消滅。飽受創傷的當地居民十一日又遭遇一起規模四點五的餘震。 距馬拉喀什六十公里的山地村落塔菲加特幾乎遭到摧毀,沒倒的建物少之又少。民間救援人員和摩洛哥武裝部隊成員在瓦礫堆中搜尋生還者和罹難者遺體。 六十二歲災民班布里柯失去十八名親人,一名兄弟的遺體還沒有被挖出。她說:「每一個人都不在了,我好心碎、悲痛至極。希望他們儘快找到他,讓我可以平靜地服喪。」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疫後財富重分配 鹹魚難翻身!

彭志平∕專題報導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堪稱「富可敵國」。(路透,資料照) 日前一項跨國報告指出,受到俄烏戰爭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全球超級富豪人數年減百分之五點四,降到三十九點五萬人,資產淨值也年減百分之五點五;今年三、四月,另兩項跨國報告指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讓出全球首富寶座,法國奢侈品巨頭LVMH總裁伯納德‧阿諾特躍居榜首。疫後富豪財富重分配,頂端富豪排行重新洗牌;但是,無論這些富豪的排名怎麼變化,一般市井小民擁有的財富,卻也還不到他們的零頭! 如果把關注焦點放到另一個面向,會讓人更覺得世界的不公平: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今年七月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生活成本上升,二0二0至二0二三年年底,估計有七千五百萬人的每日生活支出不到二點一五美元(約新台幣七十元),成為赤貧階級;另外還有九千萬人每日生活支出低於三點六五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一十七元),生活水準低於貧窮線。   政策介入 試圖改善貧富差距   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得分配不均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孔子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或是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尼可馬赫倫理學》中提到的「分配正義」,或是西方經濟學祖師爺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裡討論的分配公平性問題,都顯示人類自古以來不但已注意到貧富差距問題,也試圖透過各種手段加以改善。 儘管哲學界、經濟學界的先知先覺們都試圖縮小貧富差距,但畢竟人的稟賦各有差異,勤惰因人而異,甚至社會給予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公共資源、教育機會也有落差,因此自古至今所得分配不均問題始終存在。但是,如果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太過懸殊,恐將阻礙經濟成長,甚至造成社會動盪。 為了縮小所得分配差距,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透過政策介入,有的政策是壓低有錢人的所得,有的政策是提高窮人的收入,有些國家甚至雙管齊下。舉例而言,綜合所得稅的累進稅率就是對高所得者多課稅、對低所得者少課稅,甚至免課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生活補助等社會救助,就是政府用貨幣或實物補貼低收入戶,讓他們減輕生活壓力。   聯合國將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列為二0三0年永續發展十七個目標當中的第一個。(取自聯合國官網)  告別均貧 大陸反陷嚴重不均   雖然許多國家都試圖縮小所得分配差距,但如果完全消弭所得分配差距,也會讓人失去奮鬥的動力;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前相當長的時間試圖真正「共產」,但反而造成「吃大鍋飯」的效應,也就是無論做多做少,每個人的所得相差無幾,導致人民失去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後成為「均貧」社會。 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告終,一九七八年中共當局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就是希望藉此提高經濟生產動力與能力。四十五年過去,大陸經濟實力的確躍進許多,但離奇的是,號稱「共產」的社會卻成為所得分配差距極大的國家。以測量所得分配差距的基尼係數觀察(數值越大,所得分配越不均),近幾年大致在零點四七左右;在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解釋中,零點四到零點五代表「差距過大」,零點五更代表「差距懸殊」。由此來看,大陸的所得分配差距算是很嚴重了!    靠資本賺錢 速度快過靠勞動   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台灣的所得分配屬於較為平均的社會。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觀察,去年台灣的基尼係數為零點三四二(以戶為單位),低於美國的零點三八八。不過,二0一六年起,台灣的基尼係數一路上升,去年比二0一六年高出零點零零六,這倒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而且,台灣官方公布的數據,貧窮線以下的貧困人口比例只有百分之一點三,也被認為嚴重失真。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在其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指出,全球貧富差距懸殊的根源在於資本利得與勞動所得的差距,他也因此主張以資本利得稅降低財富分配差距。皮凱提的這個觀點,也點出在錢滾錢、利滾利的社會中,富豪賺錢比窮人更容易的殘酷事實。 在疫情一度稍緩的二0二一年,樂施會(Oxfam)的報告就指出,全球前一千名富豪的資產,在短短的九個月內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相對的,對於最貧困的群體而言,這可能要超過十年的時間才能復元。 樂施會在這份以《不平等病毒》為名的報告中指出,對最富有的人來說,經濟衰退已經結束;在剛過去的二0二0年,全球的貧困人口增加了最少兩億人;新冠疫情引發了九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就業危機;女性在疫情中受到最嚴重的打擊;貧困地區的死亡率較高。雖然此一報告公布的時間已過了兩年多,但其說明的現象與趨勢卻沒有改變。   縮小貧富差距、消弭貧窮,是全球許多有識之士的理想,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就是其中一人。(取自唐獎官網) UN永續目標 消除貧窮居首   無論如何,縮小貧富差距、消弭貧窮,仍是全球許多有識之士的理想,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就是其中一人;他積極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的主要項目就包括消除貧窮、消除飢餓、性別平等、減少不平等、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等目標;去年唐獎也頒授給薩克斯「永續發展獎」,以表彰他的貢獻。聯合國也將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列為二0三0年永續發展十七個目標當中的第一個。 回頭看看世界上的富豪多有錢吧!經濟學者尚羅克斯估計,二0二一年全球最有錢的百分之一富豪占全球財富比例達到百分之四十六。今年一月的報導,去年馬斯克資產淨值縮水六兆元台幣;今年七月的報導,今年上半年馬斯克資產增加約三兆一千元台幣。大約半個月前行政院會通過的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編列約兩兆七千一百億元,這就知道馬斯克是真的「富可敵國」了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