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產季到 春遊梅嶺正得時

青梅正進入盛產期。(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清明過後青梅進入產季,高雄六龜、甲仙及台南楠西等地區是南部青梅主要產地,生產的青梅品質優,加工產品好滋味。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近年來青梅產地逐漸轉型觀光休閒農業,楠西梅嶺就已發展為知名觀光景點,適合春天去踏青及品嘗梅料理。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南部地區青梅面積約一千八百公頃,約占全國二分之一,今年梅花盛開,青梅品質佳。農糧署積極輔導產區農民採行有機栽培,目前驗證面積已逾七百公頃,讓農業生產更安全,對環境生態更友善。另外結合生態休閒轉型手採梅園,讓民眾能體驗採梅與現場DIY梅產品樂趣,促進青梅產業升級。 南區分署指出,國產青梅品質好,酸度高,含有豐富的鈣、鎂、鉀、磷、鐵等礦物質及多種豐富的有機酸,是優良健康的鹼性食品,可平衡體內酸鹼值。南區分署輔導甲仙地區農會以國產有機青梅,開發有機梅精、有機梅精醬油及有機黃梅和風醬等產品,是目前極為風行的養生聖品,另農會也有脆梅、Q梅、話梅、梅粉及梅精糖等多元產品。此外,也推薦民眾趁著青梅產季,到楠西梅嶺品嘗梅料理及選購優質國產梅產品。

Read More

一起縫出希望 助弱勢脫貧自立

社會局與多加思所合作辦理「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市府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與多加思所合作辦理「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縫紉手作課程,培植弱勢家庭學員成為縫紉師,未來能以專業技能增加經濟收入進而達到脫貧目標。 市長黃偉哲表示,市政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經費,結合社區產業辦理相關脫貧自立計畫,紡織業過往是台南的重要經濟產業,布藝更是許多長輩的生活回憶,透過「一起縫出希望工坊」計畫,協助弱勢家庭成員習得一技之長。 社會局脫貧自立計畫針對弱勢家庭成員中不同對象規劃適合的學習方案,從就學、畢業後再銜接就業,不同階段都各有其相關協助措施。參加培訓的陳小姐是本市列冊中低收入戶,意識到從頭開始學一項技術並非難事,相信日後有機會,可以從修改衣服工作及社區產業訂單,對家庭經濟有實質幫助。 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社會局辦理多元的脫貧自立計畫,視不同對象規劃學習方案,「職涯GPS-青年脫貧導航方案」讓十六歲至未滿二十五歲的在學青年,於企業工讀中累積個人職涯資產;「就業獎勵補助計畫」協助本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參加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計畫者,在就業歷程獲得全方面的配套措施,支持弱勢家庭穩定就業。

Read More

守護移工健康 勞局續辦諮詢服務

勞工局長王鑫基(中)說,移工心理健康諮詢搭配臨場健康輔導,勞工局守護移工身心健康。(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勞工局推出「移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由專業諮商心理師、通譯人員組成團隊,協助移工釐清壓力來源,增強心理韌性,提升整體生活與工作品質,今年將續辦此服務,並搭配「移工臨場健康輔導及免費健康諮詢」,守護移工身心健康。 勞工局長王鑫基說,台南移工有六萬二千多人,產業移工有四萬八千多人,社福移工有一萬三千多人;關懷產業移工避免發生職災,針對職場設備不符安全的部分要求事業單位確實改善,也提醒移工工作過程要遵守相關規定;至於社福移工方面,帶領移工和服務家庭一起外出一日遊,釋放壓力,獲得好評。 移工遠離家鄉至台灣工作,在語言、文化與工作環境適應上常面臨挑戰,勞工局推動「移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由專業諮商心理師、通譯人員組成團隊,前往移工工作的工廠、家庭提供服務,透過專業心理諮詢與健康輔導,幫助移工適應在台生活。 臨場健康輔導及免費健康諮詢,由醫師針對移工提供健康諮詢,以及工作相關疾病預防和健康指導。(勞工局提供) 勞安條件科長蕭惠文表示,有產業移工長期受失眠困擾,影響工作表現,也有社福移工長期不明原因的身體痠痛與健康問題困擾,求診多次無明確病因;經諮商對談,諮商師協助釐清壓力源是來自原生家庭的經濟負擔與期待,經協助找到合適調適方式,終改善身心情況,重拾工作動力。 另外,移工臨場健康輔導及免費健康諮詢,安排專業醫護人員和通譯人員,由醫師針對移工提供健康諮詢,以及工作相關疾病預防和健康指導等,籲請雇主一起關心移工的身心健康情況,有需要健康諮詢可向勞工局洽詢。

Read More

太平洋黑鮪漁季來臨 新養護管理措施上路

  農業部黃昭欽次長4月10日參與蘇澳第一鮪拍賣活動。(漁業署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太平洋黑鮪(俗稱黑甕串)為我國重要經濟海洋漁獲,本(114)年4月5日及6日東港及蘇澳分別迎來本年的第一鮪,並相繼於本月10日及11日舉行第一鮪競標拍賣,宣告今年黑鮪季正式展開。 漁業署表示,太平洋黑鮪受國際漁業管理組織高度關注,為善盡組織會員義務,本年修訂新的作業管理辦法,透過標籤管控2,200公噸之漁獲配額,針對不同噸級別作業漁船,設定單航次標籤數量上限;並在配額使用率達70%前後及85%時進行3階段管控,確保配額利用最大化;標籤亦可視為黑鮪身分證,確保漁獲可追溯且為合法捕撈。此外,為提升漁獲品質,漁業署本年推動獎勵海上去鰓,不分魚體大小,每尾去鰓黑鮪均可申請獎勵金新臺幣1000元,盼藉由海上去鰓,使包冰可確實深入魚體內部,提升保鮮效果及漁獲品質。 黑鮪為紅肉魚類,不僅蛋白質含量高,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EPA和DHA,營養價值高;此外,黑鮪肉質鮮美甘甜,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口感及烹飪方式,適合生鮮品嚐,亦可用作家庭手作料理的優質食材。黑鮪是大海母親的恩賜,每年4-6月為漁汛期,5月母親節前後是黑鮪漁季高峰,漁業署鼓勵國人可親自至東港、蘇澳或成功等地,現場參加黑鮪推廣活動大快朵頤;後續漁業署將在「買魚去」網路平台設置黑鮪專區,提供民眾線上選購各類生鮮直送的優質黑鮪產品闔家共享。 屏東第一鮪由茂豐祥號漁船捕獲。(漁業署提供)

Read More

2025黑琵全球同步普查 總數破7千

2025黑面琵鷺全球普查同步趨勢。(林業署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出爐,全球數量共計7,081隻,首次突破七千大關。臺灣仍為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地,共調查到4,169隻,較去年微幅增加34隻。近三年黑面琵鷺在臺灣的族群增長有減緩趨勢,在自然棲地有限的情況下,林業保育署持續與縣市政府合作,以「生態薪水」方式鼓勵漁民參加生態服務給付方案,讓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收獲後,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兼顧漁民生計及擴大黑面琵鷺棲地,創造雙贏。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係由香港觀鳥會聯繫各國定期於每年1月進行,今年普查日期為1月18日至19日,臺灣普查工作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籌主辦,與全臺各鳥會及保育團體等超過百名以上的調查員合力完成。本次全球普查共記錄到7,081隻黑面琵鷺,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臺灣記錄到4,169隻,占全球總數的58.9%,穩居最重要的度冬棲地。其他主要度冬地包括:中國大陸1,671隻(23.6%)、日本716隻(10.1%)、香港及深圳328隻(后海灣)(4.6%)、越南112隻(1.6%)、南韓52隻(0.7%)、菲律賓17隻(0.2%)以及澳門16隻(0.2%)。與去年相比,全球各主要度冬地區的數量增減幅度均不大,整體僅微幅增加93隻,全球族群的成長趨勢已明顯趨緩。臺灣雖增加了34隻,但總數未超過2023年的4,288隻紀錄,近三年來的族群趨勢持平。 在臺灣,超過九成的黑面琵鷺度冬族群集中於西南沿海地區。各縣市數量由多至少依序為:臺南市2,439隻、嘉義縣701隻、高雄市408隻、濁水溪口(彰化與雲林交界)255隻、雲林縣202隻、屏東縣75隻、宜蘭縣36隻、金門縣23隻、澎湖縣15隻、彰化縣13隻、臺北市1隻及臺東縣1隻,共計11個縣市有紀錄。雖然近年臺灣黑面琵鷺的總數量變動不多,但各地的數量比例卻有明顯的波動,這可能反映了黑面琵鷺會依據覓食條件而移動,而每年普查當下的環境狀況不同,也導致觀察到的分布情況隨之改變。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較少記錄到黑面琵鷺度冬的彰化縣與澎湖縣,在近3年有穩定的紀錄,顯示黑面琵鷺在臺灣的度冬區域有持續擴張的趨勢。 有鑑於黑面琵鷺在臺灣度冬族群可能面臨棲地飽和的問題,林業保育署早在110年就開始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將「陸上魚塭」納入給付項目,魚塭收成後於10月至翌年4月期間,至少連續1個月維持20公分以下的適當水位,供特定鳥種利用,每公頃每年最高可核發1萬元。113年度臺南市友善魚塭面積達181公頃,鼓勵漁民在收成之餘,也能提供水鳥友善的覓食環境。林業保育署表示,今年調查結果黑面琵鷺數量稍有回升,但仍面臨棲地、疾病等挑戰,呼籲更多的漁民加入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一起維護這得來不易的保育成果,讓候鳥在臺灣度冬期間有個友善的覓食環境。

Read More

「黑松愛地兒點子計畫」成果 獲賓州市長讚賞

美國賓州查斯特市市長_Stefan_Roots_來臺參訪黑松教育基金會夥伴學校─桃園市霄裡國小,承諾未來促成臺美姊妹校締結。(黑松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小學生發揮設計思考,用創意實踐永續飲食!黑松教育基金會10日公布「黑松愛地兒點子計畫」成果,精彩展現學童運用「愛地兒 5 步驟─探索問題、定義問題、發想點子、測試點子、分享宣言」,將創意化為實際行動,實踐永續理念。推行計畫十年來,已累積培訓逾 160 位教師,催生 142 件環境教育教案,陪伴逾 3,000 位學童運用設計思考探索土地,持續引發教育現場的對話與行動。 今年主題「減碳愛地球,食在真永續」,學童從扮黑白大廚開低碳菜單、研究自動灌溉機器人設計到創作歌曲等,展現多元成果。黑松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盧功偉表示:「黑松以搭建教育與土地間的橋梁為使命,未來將強化跨校合作,深化永續教育現場支持與陪伴的力量。」 「黑松愛地兒點子計畫」的教師齊聚一堂分享執行成果,手拿在地蔬果宣傳「減碳愛地球,食在真永續」的永續理念。(黑松教育基金會提供) 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環境教育,除了「愛地兒點子計畫」,還有「綠+校園生態計畫」與「尋。耕課程計畫」,以學校合作計畫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與在地關懷,推行至今成果斐然,陪伴桃園學校取得「臺美生態學校」認證的數量達 33 所,其中 11 所學校取得最高榮譽「綠旗」認證,讓桃園成為全臺最多「綠旗」的縣市!10日美國賓州查斯特市市長 Stefan Roots 來臺,黑松教育基金會與夥伴學校桃園市霄裡國小,榮幸成為指定參訪交流單位! 桃園市社子國小將永續飲食融入日常教學,教學組長邱于閔在高年級綜合課中,結合話題節目《黑白大廚》元素,搭配黑松教育基金會提供的「永續餐桌教具」,引導學童規劃低碳菜單、認識碳足跡。孩子們不僅學會辨識履歷標籤、認識進口與在地食材的里程落差,進而設計出「校園自耕小農地圖」,目標推動同學間交換在地食材;六年級學生更於畢旅快閃夜市舉布條,向大眾推廣低碳飲食;四年級的科學社則學習編寫程式、優化自動澆灌機器人,展現科技創新思維。 邱于閔組長表示:「黑松愛地兒點子計畫有助於跳脫傳統教學框架,鼓勵學生探索提問、自由提出創新點子。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習成效低、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平等互動中展現能力、找回學習動機與成就感,這是教師在一般教學上非常難做到的!」 桃園市埔心國小五年級的32位學童,在教務主任陳禾溱帶領下,應用藝術、音樂與語言的知識,師生共創《永續之歌》,傳達減碳與永續飲食理念。歌詞寫道:「多蔬食減碳排、用在地吃當季、Come on、鬥陣作伙行」,巧妙結合外語、閩南語及押韻,定時於校內播放,成為永續行動號召。 從教室走向校園,各班更發起認養校園農地,讓「食在地、愛永續」自課堂延伸到日常實踐。陳禾溱主任也設計出英語食材闖關、永續精神破關遊戲及「SDGs雷射雕刻」等活動,帶領學童深刻認識永續發展意涵與指標,任教 27 年的陳主任更表示,結合黑松愛地兒點子計畫的資源,跨領域教學得以發揮綜效,有助提升學習成效,「看見孩子的笑容,你就會知道這樣的課程是可以為他們帶來深刻的學習與影響。」 十多年來,黑松教育基金會不僅協助教師豐富教學內容,更啟發和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鼓勵孩子發揮無限創意解決環境問題。黑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斌堂分享,「在教育這條路上,任何一點點的改變,都能夠綻放它的價值,為孩子帶來不同的視野與未來。」他期許黑松從桃園出發,透過持續推廣環境特色教育,激發更多孩子對家鄉的認同感,成為永續發展的力量。美國賓州查斯特市市長 Stefan Roots 來臺參訪基金夥伴學校桃園市霄裡國小時深受感動地表示:「黑松教育基金會及霄裡國小展現出環境教育的卓越典範,我會將這段寶貴的參訪經驗帶回賓州,與當地企業分享,讓你們的成果被國際看見!並且將促成查斯特市的國小與霄裡國小之間的姊妹校關係,共同為下一代打造更永續的未來。」

Read More

職能治療師聯手日照團隊 找回長輩生活力

鹽北日照旁的土地公廟是長輩信仰的寄託。(臺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了讓長輩能安心在熟悉的社區生活,政府推動長照3.0政策,提出「十分鐘照護圈」與「共生社區」的理念,希望照顧服務能夠真正落實在地。作為社區照顧的重要據點,「日間照顧中心」(簡稱日照)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目前多數日照中心的服務仍以基本身體照顧與高重複性活動為主,與長輩的原本生活經驗脫節。 在這樣的背景下,職能治療師的角色格外關鍵。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張玲慧副教授表示,職能治療師在日照的任務,除了設計與帶領符合長輩能力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與輔導照顧團隊一起思考:「什麼樣的日照日常,能讓長輩從被動受照顧者轉成主動參與者、並與生活建立連結?」 張慧玲提到,「職能治療師的角色,是協助日照團隊把長輩的『生活』放回照顧中。」透過規律、有結構的討論、工作坊與實地陪伴,職能治療師引導團隊從長輩的生活經驗與社區資源出發,重新設計日照的日常。活動不只是重複的運動或手作,強化貼近生命經驗、激發參與感的生活場景。 張慧玲指出,屏東縣鹽埔鄉的「鹽北日照中心」就是一個具體例子。在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團隊與屏東縣政府輔導下,鹽北日照發展出以「互助相伴趣生活」為特色的無圍籬照顧模式,其中「一日廟公」的活動即為具體成果之一。 阿發阿公擔任一日廟公-細心地擦拭門版上的神像。(臺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活動的起點來自一個簡單的提問:「長輩以前的生活重心是什麼?」經過討論,團隊發現附近的土地公廟,是許多長輩從小熟悉、感情深厚的信仰空間,但進入日照後卻與之逐漸疏離。於是團隊設計出「一日廟公」活動,每週由長輩輪流擔任廟公,依照能力分工,有的掃地、擦神像,有的擺供品、打鼓祝壽、主動募款換新花盆,就連平常坐輪椅的長輩,也在朋友陪伴下參與其中,重新投入熟悉又有意義的場域。 日照長輩主動籌錢-出力-挑選了黃道吉日-為土地公廟換新花盆-實現社區復能。(臺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這樣的設計,不只讓長輩找回參與感,也促進了日照與社區的連結。土地公廟的「正牌廟公」成為活動志工,鄰近幼兒園的孩子也加入長輩日常,一起拜拜、聊天、散步、傳承與生活的傳承在社區中自然流動,編織出一張互助共融的「十分鐘照護圈」。 張玲慧說,這正是「復能」的精神——從長輩的能力與生活經驗出發,創造參與的機會,並與社區建立連結。職能治療師不只是設計活動,更是照顧模式的引導者,陪伴團隊一起打造有意義的生活型態。 前後測的結果也顯示,這樣以生活型態為核心的日照照顧模式,不僅讓長輩更願意參與活動,也能有效延緩失能的發生與惡化,讓照顧真正發揮支持與預防的功能。 日照長輩與幼兒園小朋友-手牽手走入社區-也走入彼此共同的生命經驗裡。(臺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 這樣的實務經驗也與國際趨勢相符。台大職能治療學系毛慧芬教授分享,日本已將日照中心分為「一般型」與「復能型」,後者聘有職能治療師,強調功能恢復。台灣也朝此方向努力,越來越多的日照導入專業復能照護,期待未來每個社區都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十分鐘照護圈」,讓照顧不只是照顧,而是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支持。 期待長照3.0的新時代,不止於擴大服務,更是追求貼近人心的照顧品質。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專業,日照可以成為長輩延續日常、活得尊嚴與笑容的地方。

Read More

也加入韓職LG 富邦:樂觀其成 李珠珢台韓兩地應援

富邦育樂10日表示,李珠珢除了為悍將賽事應援,也加入韓國職棒LG TWINS,將在台、韓2地同時發展。(富邦育樂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中職富邦悍將韓籍啦啦隊女孩李珠珢近期颳起旋風,讓悍將票房成績亮眼,富邦育樂10日表示,李珠珢除了為悍將賽事應援,也加入韓國職棒LG TWINS,在台、韓2地同時發展。 對於韓職LG TWINS宣布李珠珢加入,富邦育樂表示樂觀其成,李珠珢未來將繼續在富邦悍將賽事應援,並出席經紀安排的在台廣告代言及演藝相關活動,持續在台韓2地應援及表演舞台發光。 富邦育樂表示,與李珠珢簽訂的合約為台灣全經紀約,在簽約前雙方均同意在不影響台灣活動前提下,李珠珢保有在韓國及其他地區自由發展的空間,富邦也給予尊重及支持,也期待她有好表現回饋廣大的粉絲。 李珠珢也對4月2日、3日悍將開幕戰球迷的熱情應援印象相當深刻,並且高度重視及感激台灣球迷對她的支持與鼓勵。李珠珢表示,她會更加努力以答謝台灣球迷對她的愛護。

Read More

打爆老東家!唐西奇重返達拉斯 狂轟45分

唐西奇被交易到湖人後首度回到獨行俠主場,全場攻下45分,率隊以112比97擊敗獨行俠。(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 NBA湖人球星唐西奇昨首度回到老東家獨行俠主場,儘管賽前播放感謝影片時一度紅了眼眶,但他仍全場攻下45分、8籃板、6助攻,率湖人以112比97擊敗獨行俠。湖人也確定拿下季後賽門票,不用打附加賽。 在今年NBA交易大限前,湖人用當家中鋒戴維斯為主,換來獨行俠唐西奇。昨天是唐西奇在交易過後首度重返達拉斯,賽前獨行俠播放感謝影片,唐西奇在場邊看到一度紅了眼眶。不過開打後,他隨即收拾情緒,首節就攻下14分,上半場豪取31分,幫助湖人取得60比57領先。 下半場雙方互有拉鋸,第4節剩下9分鐘,獨行俠一度以87比85超前,但隨後在詹姆斯單節13分幫助下,還是重新要回領先。 終場前2分05秒,唐西奇飆進高難度的後撤步三分球,助湖人取得14分領先,正式宣告比賽劃下句點。 比賽尾聲勝負底定時,在唐西奇提前退場後,獨行俠主場觀眾更是齊聲高喊「Fire Nico」。 唐西奇賽後接受轉播單位訪問時表示,很感謝球隊做了這支影片,「真的很有感觸,我從18歲就來到這支球隊,到現在站穩NBA腳步,很感謝這支球隊給我的一切。」

Read More

台南米其林指南 4月再入選2家

蓮霧腳羊肉湯選用當日直送的溫體羊肉。 (蓮霧腳羊肉湯提供) 川泰號虱目魚丸招牌綜合湯。(取自米其林指南官網)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國際美食評鑑雜誌米其林指南公布四月新入選餐廳,台南中西區川泰號虱目魚丸、新化七十年溫體羊肉老店蓮霧腳羊肉湯上榜。 市府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川泰號虱目魚丸販售小吃、多樣湯品、丸類。招牌脆丸以純虱目魚漿製作,經過長時間反覆捶打,脆度、彈性俱佳。綜合湯除了脆丸,還有蝦丸、肉丸、肉餃等自製丸類;新鮮虱目魚肚、魚皮。米飯粒粒分明、肥而不膩略帶甜味的肉燥飯,是老饕的最愛。 新化區蓮霧腳羊肉湯傳承逾七十年,是在地人私藏的口袋名單。當日直送的溫體羊肉搭配熬煮四小時以上的當歸湯底,湯鮮味美。羊肝、羊頭皮等特殊部位,內行饕客都會點。特色羊皮卷僅於假日限量販售,口感彈牙無腥羶味,搭配店家秘製蒜蓉醬食用堪稱一絕。米其林評審員也推薦的羊油肉燥飯,羊油、醬香濃郁可口。 觀光旅遊局說明,二月台南有三店家入選米其林指南,加上川泰號虱目魚丸、蓮霧腳羊肉湯、一一三年公布的三十一家必比登推介、二十八家入選餐廳,已有六十四美食店家上榜,喜愛美食的饕客不妨安排台南之旅、按圖索驥,體驗古都飲食魅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