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品牌玩樂倉庫 打造兼具運動休閒與娛樂功能

「玩樂倉庫」打造兼具運動休閒與娛樂功能。(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青創品牌「玩樂倉庫複合式桌球館」,打造兼具運動、休閒與娛樂功能的創新空間,結合桌球、桌遊與Switch遊戲區,適逢兒童節假期,特別推出「團體班免費試聽課程」,邀請透過遊戲化教學,共度健康愉快的連續假期。 「玩樂倉庫複合式桌球館」是高雄市政府青年局輔導的運動青創品牌,由國手打造,讓青創球館翻轉運動休閒新體驗,期盼孩子放下每天不離手的手機、換取球拍,再透過輕鬆有趣的遊戲化教學,讓孩子培養專注力、手眼協調與反應力。 「玩樂倉庫」打造兼具運動休閒與娛樂功能。(記者許正雄翻攝) 位於鼓山區文忠路的「玩樂倉庫」,由前桌球國手李杰恩創立,他以自身參與國內外賽事經驗,跳脫傳統球館思維,打造兼具趣味與舒適感的複合式空間;設有桌球場地,也提供桌遊、Switch體驗區與咖啡吧;教育部體育署發放的「青春動滋券」,可折抵租桌費用、課程或球具購買,為激發孩童對桌球的興趣,球館推出「兒童桌球團體班」免費試上活動。 「玩樂倉庫」打造兼具運動休閒與娛樂功能。(記者許正雄翻攝) 青年局局長林楷軒表示,無論是運動或休閒場館,良好的空間規劃與完善設施是吸引顧客的關鍵,而青創補助正是協助業者減輕初期負擔,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與商業效益;鼓勵青年將專長或興趣轉化為事業,發展具特色的市場定位。

Read More

屏東藝起派對寫生嘉年華 王船文化館登場

屏東縣政府主辦的「2025藝起派對.寫生嘉年華」,四日上午在屏東縣王船文化館熱鬧登場,由縣長周春米(第二排左五)主持開幕式。(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舉辦的「2025藝起派對.屏東縣寫生嘉年華」,四日上午在屏東縣王船文化館熱鬧登場,縣長周春米特別到場為畫友們加油打氣,現場還有主題市集、街頭藝人展演、手作體驗及親子互動等精彩活動,吸引千名大小畫友、遊客共襄盛舉,在藝術氛圍中共度假期。   今年藝起派對寫生嘉年華移師東港,報名情況十分踴躍,適逢兒童節連假,許多家長陪著孩子一起作畫,還有多位藝術家以不同視角與媒材創作,更有不少來自中北部的返鄉民眾及遊客專程前往參與,讓現場更添熱絡氣氛。 屏東縣「2025藝起派對.寫生嘉年華」,吸引許多大小畫友熱情參與。(記者鄭伯勝攝) 參賽者揮灑創意,在地的漁港景致、人文特色以及王船文化館每個角落,都成為最佳的寫生題材,結合傳統信仰與海洋風情,為東港留下最美的藝術風景,更串聯起地方文化與藝術交流。   縣長周春米表示,東港以「黑鮪魚故鄉」享譽全台,漁產資源豐富,並擁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去年底啟用的王船文化館,已成為東港的文化新地標,還有魚市場、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等帶動觀光產業,這些豐富的文化與景觀,都是畫友們取材靈感的來源,透過畫筆展現東港風華。   縣府文化處指出,此一寫生嘉年華將邀請專業評審小組評比,寫生組各組將取前三名、優選十名和佳作二十名,前三名及優選作品預計五月十七日至六月十五日在屏東縣王船文化館展出,讓民眾近距離欣賞畫友筆下的東港風情,感受漁港小鎮藝術魅力。

Read More

新莊武聖學堂小衛星 課後為弱勢生安親、輔導

武聖廟管委會主委林俊德(右)在學生用晚餐時 ,會出現學堂小衛星關心。(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位於新莊老街的武聖廟,供奉關聖帝君,為新北市三級古蹟,緊鄰一旁的景德路建有武聖圖書館,在前區長李政勳任內,為關心弱勢家庭學子,公所與廟方攜手合作,於106年開全台宮廟之先,創辦武聖學堂,後來納入社會局小衛星運作,迄今已嘉惠數百名學子。武聖小衛星不僅提供鄰近國中生課後照顧、安親、輔導,每學期還辦理始、結業式,武聖廟管委會主委林俊德並會頒發獎助學金,鼓勵學子向學。 武聖學堂小衛星特聘請阿英姊為孩子準備豐盛又營養的晚餐。(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莊區公所社會課長林姿伶提到,為了讓學生在放學後能享用熱騰騰的晚餐,學堂特聘請阿英姊準備晚餐,每日下午三點多,便可看到她在廚房裡忙碌,陣陣的飯菜香充滿媽媽的味道,連路過的行人都可以聞得到。 武聖學堂小衛星聘請大學生為弱勢家庭的學子複習功課。(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林俊德主委表示,武聖學堂小衛星這學期收有28名學生,包含新莊、新泰國中及恆毅中學。由於國中生正值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加上這些孩子多半屬於弱勢家庭或邊緣戶,因此他格外重視品行,孩子到學堂必須用悠遊卡刷到,下課也要刷退,這些資訊會連接家長,讓家長掌握孩子的動態,也比較放心。 為了協助學生課業,除了由新莊國中退休數學老師張順福和退休英文老師劉秀鳳義務輔導外,廟方另聘請台大、台科大、東吳等大學生加強課業複習,而這些鐘點費全由廟方支付,加上每天的食材等開支,林俊德說每月大概花費20多萬元,學生則完全免費。 武聖學堂小衛星聘請大學生為學生一對一指導。(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不僅幫助弱勢學生,也幫助老師。林俊德說,有對「0403大地震」受災戶的姊弟,原來跟阿嬤住,後來房屋震垮了,阿嬤也過世,他安排就讀東吳日文系的姊姊到學堂上課,付與鐘點費;另每個月資助弟弟5千元,直到高中畢業,讓姊弟得以安心生活和求學。 除了課業複習和輔導,在暑假期間,武聖學堂小衛星會增加美術課和體育課,甚至邀請新莊分局警員來幫忙上課,包含如何防詐騙、防暴力等。自謙只有國中學歷的林俊德鼓勵孩子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功課不好沒關係,但品行一定要好,最好有一身技藝,像他早年開鐵工廠,後來投入宮廟服務,歷任地藏庵總幹事、主委,並投入義消救援工作,凡所有大小災難無役不與。無論921大地震或八仙塵爆,地藏庵、武聖廟也都率先捐輸千萬元賑災。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新北市專為弱勢家庭開辦的課後照顧及社區支持的小衛星共有181個,其中多半由教會和協會承辦,像由宮廟佛堂辦理的除了武聖廟外,還有三峽金光明寺、佛光山板橋講堂等。這些小衛星散布在各區,像是在夜空中發出閃爍的星星,為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之路指引。

Read More

張岱陞任林保署副署長 李定忠接嘉義分署長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原任分署長張岱4月7日陞任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新任分署長由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陞任。 原任嘉義分署長張岱自107年7月1日起接任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處長,任職6年多來,積極推動林業保育署各項政策,成效顯著。在地社區推動林下經濟方面,除積極輔導山村部落成立林業合作社外,並成功推出「林下良品」品牌,促進山村經濟收入。另針對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區內自然景觀、遊憩景點及文化資產進行全面盤點,積極督導各項改善工程,成果豐碩,分別於108年及110年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與優良農建獎,並在中華景觀學會第12屆台灣景觀大獎中獲得3項優質獎及1項佳作,備受肯定。張副署長將以其在業務推動及經營管理上的豐富實務經驗,協助督導林業保育署各項森林治理與生態保育政策的制定。 新任嘉義分署長李定忠為國立嘉義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曾任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課長、秘書,及臺東林區管理處副處長,並於106年接任嘉義林區管理處副處長及改制後副分署長。在任期間,積極協助張分署長推動嘉義分署各項業務,屢創佳績。致力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規劃與整建,有效管理園區攤販,建置入園分流預約系統,緩解人車集中入園,並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園車服務營運移轉案」榮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成功導入智慧電動遊園車服務,落實綠能產業理念。此外,督導「檜意森活村歷史建築修復工程」,成功打造全國首座森林文創主題園區,展現其在森林資源管理上的專業與執行力。 林業保育署表示,嘉義分署近年來積極推動FSC國際森林驗證工作,於2021年成功取得FSC/COC認證證書,並致力於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發展,培力當地社區居民組建解說團隊,張岱分署長及李副分署長功不可沒。此外,張分署長及李副分署長協力推動嘉義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產業振興及生態物種保育與棲地維護工作,提升在地經濟價值,並投入台灣爺蟬、諸羅樹蛙、山麻雀及草鴞等野生動物復育及棲地維護,成功樹立雲嘉南林下經濟與生態保育的新里程碑。 林業保育署強調,嘉義分署轄區橫跨雲林、嘉義、臺南及高雄等縣市,從海拔40多公尺的平地延伸至臺灣最高峰─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擁有豐富多元的林相種類與廣闊森林林地,轄內阿里山巨木享負盛名。張分署長陞任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新任嘉義分署長由李副分署長接任,象徵使命傳承及薪火相傳,嘉義分署未來將持續結合森林經營、綠色網絡及水環境治理等專業,深化山林產業振興,以永續發展為核心,並與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共同攜手推動森林育樂與生物多樣性保育,致力實現林業與保育共生共榮的美好願景。

Read More

新北公私協力推動環境教育 共創綠色永續

bb減塑大集合行動大合影。(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積極推動環境教育,不僅在學校推展相關課程,更積極與各民間團體合作擴大環境教育行動。近期攜手慈濟基金會和慈心基金會辦理「PaGamO縣市盃環保防災勇士PK賽」及「bb減塑大集合」活動,透過社區參與,號召市民從小處做起,減少污染、保護生態,以行動改變世界,共同打造永續未來。 第四屆「慈濟x-PaGamO」開幕儀式。(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第四屆「慈濟x PaGamO縣市盃環保防災勇士PK賽」共有149所學校、436名選手代表參賽,為歷屆最多!透過PaGamO數位學習系統與遊戲化學習,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以遊戲競賽方式輕鬆學習環保與防災知識,打造全新的教育體驗,讓學習更具趣味性與互動性,更深耕正確的環保與防災觀念。 「bb減塑大集合」凝聚學校與社區的力量,用實際行動愛護環境。(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另外,清明連假前夕在海山國小辦理「bb減塑大集合」活動,凝聚學校與社區的力量,用實際行動愛護環境。一大早學生們便與社區的叔叔阿姨們一起淨街,追查四散各地的塑膠垃圾,並努力從自身做起、減少塑膠使用,解決源頭問題。期望參與活動的每個人共同努力留下愛護環境的足跡,也讓減塑行動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全民習慣。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長期深耕環境教育,除推展食農、海洋、防災等議題活動外,每年協助學校樹木保護,更配合樹木碳匯政策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同時落實學校環境教育課程深化學生素養,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未來將持續拓展公私協力模式,讓環境素養深植校園、扎根生活,喚起更多人對環境議題的重視,讓孩子們在優質環境中學習成長,攜手打造更美好的永續發展城市。

Read More

新北邀親師共賞《我的老師首部曲:燈塔水母的秘密》

《我的老師首部曲:燈塔水母的秘密》觀影活動大合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感謝教育人員的付出,新北市教育局舉辦《我的老師首部曲:燈塔水母的秘密》電影欣賞活動,邀請導演林樹橋先生、新北市校長協會、新北市教師會及多個新北市家長團體共襄盛舉,攜手關心教育現場面臨的挑戰,見證教師不畏艱難為學生付出的故事。 教育局長張明文感謝所有第一線教育人員的付出與辛勞。(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感謝所有第一線教育人員的付出與辛勞,教師就如同辛勤耕耘的園丁,用愛、專業與陪伴種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培育無數學生茁壯成大樹。面對現今社會高度期許,困難與低潮也可能侵蝕教師對教育的熱情,期盼大家都能彼此關懷、同理,給教師支持。透過這次電影欣賞活動,除了用實際行動支持本土電影,也讓影片給教育人員及家長更多啟發,找回教育初衷與熱情,如同燈塔水母拚盡全力燃燒殆盡後,仍能復燃繼續成為照亮學生的光芒。 《我的老師-首部曲:燈塔水母的秘密》以一位視教育為志業的老師為故事核心,描繪他在校園內所經歷的風波與掙扎。因為一起性平事件引發的誤解與網路輿論,使得老師飽受無情的攻擊與指責,反映了當前教育現場在高標準期待下的壓力與無奈。電影展現教師面對困境時的堅持以及對學生們的無私的愛與教育初心,也揭露當代教育的各種挑戰,透過故事情節期盼喚起社會對教育工作者的理解與支持,重新找回親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共感。 林樹橋導演表示教育從來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需要社會上的你我一起傾全力支持!(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導演林樹橋先生分享指出,他拍攝校園劇集《我們這一班》已經近28年,敘述許多學生故事,卻始終欠缺關於老師的深度刻畫。其實老師也是平凡人,希望藉由這部電影說說關於老師的故事,讓大家看到老師不為人知的辛勞與內心世界,也希望讓觀影民眾看完後能想起曾經為你的人生帶來改變的老師,不吝對老師表達感謝與支持。教育,從來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需要社會上的你我一起傾全力支持! 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林松宏表示,教學現場教育夥伴都是很願意接住孩子的!感謝林導演用心呈現教師真誠的教育愛及教育現場的困境無奈。教師會左老師分享,影片如實刻畫教育現場問題,勾起心中不少酸楚,教育需要靠社會、學校及家長多方共同合作,給老師更多支持。 新北市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明賢提到,期許校長與每位老師一起努力,懷抱熱情且莫忘初衷,堅定如燈塔照亮孩子。江翠國小柯志賢校長分享,學生學習成長需要親師合作,才能展現最好的表現,過程中可能有誤解傷害,透過自癒自立歷程,讓教育更好。 新北市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游沛淇表示,孩子的未來由老師守護,老師的未來由你我挺住。老師不只是教書的人,也是燃燒自己照亮孩子的平凡人,更是指引方向的燈塔,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新北市家長志工教育成長協會羅采秀小姐表示,林導演執導的《我的這一班》陪伴自己度過曾遭遇霸凌的國中階段,很感謝當時導師時常關心,成為生命中的一道光。

Read More

〈生活休閒〉學甲蜀葵迎春 浪漫吸睛

學甲蜀葵花盛開時,吸引遊客拍照留念。 文、圖/記者盧萍珊 每年三月開始是學甲蜀葵花盛開季節,由於花期長達近二個月,吸引許多遊客到訪,學甲儼然成為蜀葵的故鄉。為營造最佳的賞花環境,帶動在地觀光,蜀葵花園區搭配紅黃相間的火焰雞冠花、粉萼鼠尾草、紅藜、油菜花、萬壽菊及百日草等,與高聳蜀葵相望,凸顯園區特色,感受春日浪漫。   學甲蜀葵文化節舉辦寫生比賽,讓參加學生透過彩筆繪出心中的蜀葵。 提到學甲蜀葵花,幕後最大功臣是光華里長邱益在,十二年前在休耕農地上種蜀葵,起初也是門外漢的他,帶著里民志工及一群易服勞役者,從人工育苗、種植、澆水、除草、中耕、疏植及施肥等,每一個環節都用心栽培與管理,剛開始以栽種蜀葵為主,除要摸熟適合蜀葵種植時間、氣候、水分,還要為來年育種作準備,經常遇到植苗後大雨、氣候轉冷,只好重新栽種,費時又費工。 每年三月是學甲蜀葵花盛開時節,高聳的蜀葵綻放各種色彩,充斥著浪漫的感覺。 【交通資訊】 學甲蜀葵花園區位在光華里,開車民眾可導航:學甲蜀葵花季或過港仔福安宮即可到達。搭乘大眾運輸者,南下乘坐高鐵嘉義站下車,轉乘橘9線(麻豆轉運站)公車至學甲區公所下車,再搭乘藍1線(南鯤鯓)、藍2線(南鯤鯓)、藍3線(蘆竹溝)公車,至光華里下車步行即可。 北上搭乘至高鐵台南站,乘坐紅3線(關廟站)公車至台南轉運站下車,再轉搭乘藍幹線至佳里站下車,再搭乘藍1線(南鯤鯓)、藍2線(南鯤鯓)、藍3線(蘆竹溝)公車,至光華里下車步行即可。 搭乘火車者南下至台鐵新營站,再轉搭乘棕幹線至佳里站下車,再搭乘藍1線(南鯤鯓)、藍2線(南鯤鯓)、藍3線(蘆竹溝)公車,至光華里下車步行即可。北上搭乘至台鐵台南站,再轉搭乘藍幹線至佳里站下車,再搭乘藍1線(南鯤鯓)、藍2線(南鯤鯓)、藍3線(蘆竹溝)公車,至光華里下車步行即可。 台南吉祥物「巷仔Niau」裝置藝術置身園區,增添藝術氛圍,吸引遊客駐足觀賞 五彩繽紛花海 搭配花燈、巷仔Niau 好不容易了解蜀葵的習性後,又要面臨如何吸住遊客目光,讓人潮回流?學甲區長張明寶說,為讓賞花民眾有不一樣的視覺享受,每年光是為營造不同的花海景象,要種植哪些花就很傷腦筋,也讓邱益在心理壓力大,為了要營造新鮮感,結合在地的小麥、紅藜,有時候還有夜間燈光搭配,花季期間有民間團體自主性表演,讓賞花不在只是單調走馬看花,還能看到精彩演出,另有學生的寫生比賽,讓學生透過彩筆繪出心中的蜀葵,當然更重要是促進當地經濟活絡,順便行銷在地的農特產品。 黃澄澄的油菜花田也是園區另一特色。 邁入第十二年的學甲蜀葵花文化節,二點六公頃園區內有近一公頃高聳的蜀葵,搭配紅黃相間的火焰雞冠花、粉萼鼠尾草、紅藜、油菜花、萬壽菊及百日草等,紅、橙、黃、綠、紫五彩繽紛,讓花田展現多層次的色彩與景觀。為使整個園區有層次,裝置LED燈讓夜間有不同視覺效果,並布置由學甲慈濟宮贊助提供、在地子弟莊銘憲設計的花燈藝術「彩鳳騰飛」,另有去年主燈「龍遊花海」相互呼應,龍鳳呈祥寓意著富貴吉祥的徵兆,象徵學甲地區的繁榮與希望。另有台南吉祥物「巷仔Niau」裝置藝術,為蜀葵文化節增添藝術氛圍,吸引遊客駐足觀賞與拍照。  

Read More

〈彩繪人生〉當癌症找上門 郭麗紅新生

走過10年抗癌路,郭麗紅現在更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記者吳孟珉攝) 「那是一個轉捩點,而且是好的轉捩點!」癌症突如其來找上門,郭麗紅曾經徬徨無助,但如今回首十年來時路,她卻充滿感恩,一場病體會生命無常,卻也重拾親情,人生從此有如新生。 61年次的郭麗紅,是民進黨市黨部幹事,十年前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她全心投入輔選,但選前造勢大會台上說得慷慨激昂,她在台下卻是咳得呼天搶地,咳到連當時來參加造勢晚會的一名耳鼻喉科醫生見狀都印象深刻。 咳嗽應該就是傷風感冒吧!郭麗紅也不以為意,就找了家診所看病,沒想到在晚會上有一面之緣的醫生憑著直覺加上專業,馬上發覺病況不對勁,看了兩週後更直接把她轉診到成醫。結果就被診斷出是淋巴癌第三期。 好端端的一個人一下子罹了重病,郭麗紅沒有花太多時間傷心,而是選擇勇敢面對,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最疼她的爸爸,因此有長達半年時間,找盡藉口就是不敢回娘家。 不過該來的終究要來。大年初二還是要硬著頭皮回家,結果母女連心,因化療掉光頭髮戴著假髮的她一眼被媽媽看穿,這下子紙包不住火,媽媽馬上哭了起來,倒是原本最擔心的爸爸堅強地沉默不語。也就在這一刻,原本與媽媽較疏離的郭麗紅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媽媽一直深愛著她,只是不擅於言語表達。 「我想過正常人的生活」,郭麗紅治療期間依舊堅持去上班,因此開啟了化療二天、休息一天就去工作的模式。但簡簡單單的願望實踐起來卻如此困難,不只是沒有體力,而且化療後的喉嚨痛得如同刀割,她形容喝口水就像是在喝雙氧水般煎熬,然而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她究竟是挺過來了。 走過有淚有笑的10年,郭麗紅現在每呼一口氣都覺是甜美的,她說自己人生從此改觀,體悟活在當下、珍惜身邊每一個人,每一天從此不留白。 (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

〈生活休閒〉瀕危綬草台南巴克禮公園嬌點

  綬草的開花順序是由基部開始,平均每隔一天開花一朵,最後開放至先端,開花至花謝平均需十七天。 (記者葉進耀攝) 台南市巴克禮公園的綬草現在正值開花期,粉嫩焦點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由於綬草只在清明時節前後開花,民間又稱為「清明草」,因其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如青龍盤纏柱,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 巴克禮公園環境教育中心說,綬草是一種蘭科植物,屬於地生蘭,分布於熱帶至溫帶地區,中國大陸部分地區、西伯利亞、朝鮮、日本、琉球、印度、東南亞及澳洲等地;在台灣則遍布於全境平野、田畔草地及中海拔林蔭下路旁、濕潤地草叢中。目前,巴克禮公園內有綬草盛開的蹤跡,除了環境教育中心的右前方草地有長出一小片,夢湖區也有一小片,由於擔心被遊客誤踩踏,皆以繩子圈圍起來供拍照。 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故以此得名,由於綬草的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如青龍盤纏柱上,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青龍纏柱」或「青龍抱柱」。開紫紅色或白色小花,唇瓣較大,花形別致奇特,美麗玲瓏且有淡雅的香味,可栽培於草地或盆栽,是很好的觀賞植物,適合作為袖珍盆景近距離觀賞,而且全草可入藥,氣味微弱,味道甜而微酸。綬草的開花順序是由基部開始,平均每隔一天開花一枚,最後開放至先端,開花至花謝平均需十七天,花謝至果熟平均需十五天。 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故得名,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如青龍盤纏柱上,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青龍纏柱」或「青龍抱柱」。 (記者葉進耀攝) 環境教育中心的志工人員向遊客解說,綬草株高才十三至五十公分不等,未處於花期的綬草外觀形態與其他雜草類似,不易分辨,所以很容易被忽視,並且當作雜草除去,而且由於綬草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常遭人們過度採摘,這也是造成野生綬草難以覓得原因。綬草已被收列《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記者葉進耀)

Read More

〈彩繪人生〉落實永續 廖淑芬以建築講故事

  晉基建設董事長廖淑芬(左)、總經理陳仁昌,以建築講故事,讓文化綻光芒。 (廖淑芬提供) 晉基建設董事長廖淑芬以「蓋,你想住的房子」為志業,以「平安」為初心,講求建築與地景呼應,以綠養心,重視並落實ESG永續議題,陸續在安南、仁德區推案,並獲得多項國際大獎肯定。廖淑芬說,她以建築講故事,讓文化綻光芒。 從建築熱情,延伸對土地的情感、自然的尊敬與對文化的重視。廖淑芬家族以機械起家,學的是工業工程,因喜愛人文自然,後攻讀觀光管理,不只專注本業,也投身關懷偏鄉教育、扶植地方產業發展,推動偏鄉兒童陪伴計畫,透過閱讀、早餐贊助等活動,參與在地,甚至帶領公司同仁,進入學校班上說故事,鼓勵孩子們分享心得、給予閱讀回饋等獎勵,發揮企業影響力,用愛灌注教育。 晉基建設也攜手台灣守護文創,共同舉辦「白金四季 井仔腳鹽田藝術節」,以金黃夕陽為燈光、兩百多年鹽田為背景,邀請世界級團隊來到北門井仔腳表演,並邀請在地學童一起觀賞,讓世界走進地方,與藝文零距離。 廖淑芬除擔任建設公司董事長,也因踏足文創,擔任「成功鹽」品牌大使,更成立晉基守護教育基金會,擔任董事長職務,希望將各方資源串聯,為地方創生。 重視永續,也重視生活品質,廖淑芬蓋的房子,流暢的建築線條、自然和陽光呼應,以綠與風增添舒意,每棟建築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是屋主守護平安和情感空間,因此屢獲國內外各項大獎肯定。晉基建設總經理陳仁昌指出,他們積極參與永續議題、減碳與碳中和認證,推動建築與環境、地方與文化對話,形塑自我的企業文化。晉基以永續蓋未來建築、用陪伴替未來大樹育苗,讓社會善循環,打造未來社會的美好樣貌。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