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甜廢墟)時間的激情

■劉曉頤 一個細雨霏霏的早晨,我到文房美學去,為特地從台中北上的蘇紹連老師做朗誦MV的側拍。和氏風格、品味獨具的改建日式建築裡,工作人員盛情接待,蘇紹連老師臉上帶著他一貫的微靦腆與溫厚。一個溫醇的上午如斯展開。 木桌上早已置好蘇老師的「時間三書」——《時間的影像》、《時間的背景》、《時間的零件》。纖秀、梳馬尾的工作人員問,老師是不是特別關注時間主題?老師只微笑地回答了一句:「因為詩就是時間。」 奧塔維奧‧帕斯也說過,「詩歌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是的,詩人幾乎莫不關注時間,詩中的時間,可以如沙,如瞬間留下的悵惘與美好,如葉維廉曾說,在他那個時代,連一個瞬間都是艱難的;留下瞬間,即留住了形而上的流星或碎鑽。另外一種詩中的時間,如布羅茨基所說的一番話,「每一首詩都是重構的時間。一個詩人在技藝上越是多樣,他與時間、與節奏源泉的接觸就越親密。」這段話簡直令人感到銷魂了。當我們以筆探索、琢磨著多樣化的技藝,也就體驗著編織時間的麻醉感,旋入時間的銀杏雨,而這片銀杏雨是漫天迴旋的。 文學家中,除了迷戀時間主題、寫過「時間五講」的波赫士,我以為,很難有人說得比布羅茨基更好了。他說純文學的形式就是短詩,並認為水就是時間的濃縮形式,如果想像時間的模樣,看上去應該如水,如維納斯在水中出現,她誕生於時間,誕生於水。然而,同時他也看到苦悶單調的另一面,認為苦悶之所以能如此博得關注,正因其在重複、過剩的輝煌中,呈現出一種毫無雜質的純粹時間——我喜歡他用了「輝煌」二字,即使重複、過剩,形而上層面中自有其輝煌,內在的閃光。 而這一切,「能讓你們看到自己在時間中的無足輕重……你們無足輕重,因為你們是有限的,事物愈是有限,他就愈是具有活動、激情、歡樂、恐懼和同情……激情就是無足輕重的特權。」正因有限,所以激情,布羅茨基認為,任何一首詩,本身就是一個愛的舉動,這與其說是作者對主題的愛,「不如說是語言對現實的愛」。 或許是一種無限對於有限的哀矜,先於詩而存在,藉由詩而發出節奏、旋律、意涵、詩意、愛意。時間是綿延的,甚至可以是多維的,如同普魯斯特藉由書寫《追憶逝水年華》七大冊如漫天迴旋銀杏雨的迴旋中,隔空望去,藉由每個不同的點,都能看到銀杏不同的剖面——無形中,時間增維了,現在褶曲於過去,未來則褶曲於現在,如同柏格森在《物質與記憶》中提出,回憶與他所產生的知覺同等地前進,「這是實際時間裡此時刻的回憶。就形式而言是過去,就物質而言是現在,這是現在的回憶。」   就在此時,時間之沙已經分秒褶入過去,即將成為回憶…… 文學家、藝術家總是特別敏於看見一切事物最終的荒涼,因此前仆後繼、孜孜不倦,帶著一種悲壯的情操,想要在身後留下些甚麼。然我想,不爭名利,卻爭永恆,這是不是更大的虛妄? 與其如此,我更願意珍惜每個時刻的存有,風景與人。如同布羅茨基在一間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從今天起,這片土地對於你們而言將漸漸退後,因為列車在繼續前行。甚至你們感覺自己已經停下來的時候,這片土地仍然在漸漸退後……因此,請你們再最後看一眼這個地方,當它還保持著正常的大小時,當它還沒有變成一張照片時。請你們懷著你們所有的溫情再看它一眼,因為你們是在打量你們的過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顛簸

■chamonix lin 我想把自由還給你 像把世界還自己   也想從紅斗篷或白雪中 擇一停留 如果最終剩慾 或無慾   那些慾 有的六神無主 有的醒腦提神   那些無 有的源自城市體感 有的是誠實   所以忠告你的身體 別輕易滲透或洩漏 秘密 燃燒意志   陽光是好的 在狹長的南方安逸小鎮 人跟人的結構  或 距離都像罐裝水果   每天每天 階梯都儲存腳印的溫度 店裡有各種顏色的糖漿 混合甜,分開膩   白天我盤旋一張簡單桌子 鋪陳裙角的紗 留下陰影和美好微光 而時間有翅膀   走過 一隻恍似海鷗的貓 一切彷若從未發生   又譬如一個鮮奶油蛋糕 與耽美的作者 好像剛愛完你那樣劇烈搖晃

Read More

〈中華副刊〉洞見

■簡玲 妳看不見我的。小沙蚤對著洞口的小眼睛說。   凹陷是相對存在的證詞,她的目光順從極了,任它理直氣壯穿透,多麼樂於做她洞中的居民,躲在盲冥處聽她痛哭,藏進隙孔看她窺伺光的所在,靠近她夢境的語彙,滾進不著邊際的兔子洞,洞裡閃爍一枚星光一朵彩色泡泡飛出夜鶯的歌聲飛出一雙鞋。   當你看得到我,我也會看到你。小女孩天真回答。   沙蚤被她的淚水戳刺。原來,我們有相同的黑暗啊!貧罄從不遼闊我們輝煌我們。它貪婪寄生她腳底的孔洞,她棲住一無所有的黑洞,他們對峙,彼此凝視…。

Read More

〈中華副刊〉阿大的境界

■吳敏顯 什麼叫境界?朋友阿大說:「喝完咖啡之後,才開始打瞌睡,如此就是境界。」 有人問我知道嗎?其實大家都明白我不一定懂,因為不管有沒有喝咖啡,我都睡不著。思索很久,能勉強找到的答案應該是,我的問題正出在境界。 可天底下沒有千古不變的定律。否則,不會有那麼多純真、善良又慷慨的人受騙。阿大偷偷告訴我:「被騙的傻瓜,還能嘲笑其他清醒者是笨蛋,如此便是境界。」 阿大沒說錯,沒被騙過的人,就像到醫院排隊掛號候診的患者,只是尚未輪到看診,誰都說不?自己身上到底隱藏些哪些毛病。 很多人能安穩過日子,大概得靠打打瞌睡,不用去操心天有多高地有多闊,自己必需走多遠。如果想當領導而不被推翻,肯定得靠哄騙──先騙自己,再去唬弄別人就不算騙。 問阿大,這算不算境界?他竟然楞在一旁,不知道該搖頭抑或是點頭,光翻著白眼。 我只好猜測,這也是境界。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食病

■畢澄 穿越在美食的破口,縮緊胃中的絞痛,那些反撲而來的飢餓,控訴著極限的壓抑,香氣裹著糖漿蔓延在鼻息間,提起妳的慾及渴望,在最後一刻崩裂。 「又失敗了。」妳捏了捏雙腿的肉,咀嚼著口中的食物,急速往上升的熱量貫穿五臟六腑的每個角落,包裝過後的澱粉佐上精緻糖,就成了戰場上最可怕的敵人,竄入節食計畫,把意志力打回了原形。塞入口中吞嚥,那些必然的動作卻成了脂肪不可燃的缺口。空洞的眼神,妳已喪失品嘗味覺的能力,卻機械化的拿起、放入,想要填補慾望,空不見底的慾望。 這是病,節食、暴食、節食再暴食的循環,或許真該除去的不是脂肪,而是那夢靨般的心魔。妳剖開過去,那個妳害怕成為的樣子,別人口中的胖子,「易胖體質」、「粗枝骨架」、「3XL」妳不允許這些字眼再次出現在生活中,所以刪光過去的照片,只保留最得體的一面,展現光鮮亮麗,就算你知道食病仍在背後追趕著你的體重,「再瘦些就好了。」 「和解,和自己和解。」心理醫生說,妳也好想有一天也能在食中享受,而非因病而食,在載浮載沉的慾望海中,尋找靈魂碎片,褪去美醜胖瘦的標準,將那不完美的妳拼湊成完整的樣子。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串流

■翁淑慧 只要點選手機的串流媒體,耳朵就能展開一場隨機冒險。 以主題或年份為主的串燒組曲,取代了過往單一歌手專輯,像是抖音神曲、失戀必聽、畢業快樂……等,這些歌單用特色標題擄獲聽眾的心。 當然也不是輸入任何數字皆能得到滿足,曾鍵入出生年份1981,跳出空空如也的畫面,心裡不免嗤笑自己太過為難這千禧年後的產物。 而這類App也讓大街、車廂充滿戴著耳機的行旅,我常覺得耳機好像一扇任意門,憑藉著它,就能輕易穿越到另一方世界。心遠地自偏,成為隨手可得的想望。 在唱片行還盛行的年代,每個鄉鎮,總會有一間唱片行開在最熱鬧的那條街上,有些店家還會提供試聽服務。電影中,常出現穿著學生制服的女孩戴上耳機、閉著雙眼陶醉在音樂裡的畫面。女孩究竟在想些什麼呢?是暗戀好久的隔壁班男生,還是充滿零食和玩具回憶的童年? 兒時,小鎮唯一的唱片行就坐落在住家巷口。卡式錄音帶好像一本本被縮小的書,整齊地嵌在層架上,如果想瞧瞧專輯內容,就得用手指將緊密貼合的專輯摳出來。每本小書封面都會印上動人文句,像磁鐵般把你的心吸過去。 唱片行的鐵捲門捲箱外浮貼著一列海報,風吹過來,有如萬國旗幟飄揚,像小販招攬顧客上門。放學後,我和姊姊總會踅進唱片行,暢銷專輯永遠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不用等到每周末綜藝節目「金曲龍虎榜」播出,我們就能藉此猜出排行榜的前幾名。 那是個偶像很稀少且一致的年代,當紅歌手和偶像團體就那些,你不太會聽到有人指著海報詢問那是誰;那也是個大家擁有共同娛樂符碼的年代,人們往往討論同一首歌曲,例如劉德華的忘情水、張學友的吻別,還有加州陽光和青青河畔草都曾是每個人心中最美的風景。 童年的唱片行,擴音喇叭流洩出大家的集體嗜好,但在大學時代打工的圖書館視聽中心,這些耳熟能詳的旋律卻鮮少悠揚其間。 視聽中心播放的音樂具顯了後現代拼貼風格,每個時段的工讀生主宰挑片權利。大概是太常被詢問播放專輯,因此櫃檯上有個「現正播送」的展示架,以CD外殼代替回答。 那時只要上工,便去找出那張2000年的披頭四冠軍精選輯,讓整個樓層縈繞魔性旋律。也許我著迷的是那種能與世俗接合的搖滾文化與反叛精神,當時的我,一定正在用力摸索想成為的模樣吧。 現在,我不再需要苦思想聆聽的曲目了,點開串流媒體,像是大腦突觸產生互聯接頭,系統會自動幫你建立各種特調歌單,那些無法預測的歌曲就像流水一樣被傳送過來,水面上有光,映照著屬於每首歌的倒影,有些畫面模糊,有些畫面明麗,靜靜地躺在那等你打撈。 原來串流媒體不只創造了與現實隔絕的異質空間,還串起了時間之流,將與每首歌聯繫的記憶,從遙遠的過去,忽忽悠悠迢遞而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之旅

■顏曉曉 當四季不再涇渭分明,引頸期盼的秋天正緩步蓮移,悄然無聲的來到。 秋天的駕臨,為大地增添了不同風采。陽光柔媚,微風徐徐。綠樹花影,更顯風姿綽約。 相較於夏季的熱情過火,秋天多了嫵媚柔情。春光短暫,冬雨綿綿。唯有這秋天如朝露如雲霧,時而晶瑩明澈,時而淡雅朦朧。 更愛這深秋,那滿山滿谷的楓葉四處飄揚。剪下一片秋楓,像似情人的心,低低吟訴離別的懷愁。秋天如夢似幻,置身在秋詩篇篇的仙境裡,是身為女子的綺麗夢想。我愛探索四季的瑰麗變化,而女子容顏有如四季一般,時而清純,時而艷麗。有時柔媚,有時冷傲。 在秋天來臨時,就讓我靜靜聆聽,網住這一季秋,留住這一片情。

Read More

〈中華副刊〉忽遠忽近

■溫柔 若離   一定是巧合 初一的今晚無月 剛好驗證青春緣淺 再怎麼情深 也無法逼影子形成聚光圈 夏夜海灘燃起烈焰 當魚無法再吞沒浪花的眼淚 漸層,白了山的少年頭 是否勾選被討厭 去抗拒認愛 把剛寫好的詩對半切 掐頭去尾 燈謎才算答對   若即   喜歡同蓋一條毛毯 約定和夢一起失眠 修飾曖昧,不守信用的美 啜飲星空釀成的淚泉 醒來繼續思念 光,偏愛深入淺出 影擅長 小題大作 當輕描靜葉 無聲,黑了河的月光夜 為誰淡寫一首詩 每顆抒情果實 朝向陽方位生長 春風,翻飛花的物語 由清透日光,澆灌

Read More

〈中華副刊〉剪指甲

■大內高手 剪指甲是件大事,長長了就要剪,不然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加上父母親已至耄耋之年,視力不佳,指甲不容易修剪,容易剪到肉而疼痛流血。 通常需要趁著父親洗完澡,指甲有浸過熱水後比較溫暖時進行。身為皮膚科醫生的大哥,費了不少準備功夫,從醫療器材行買到專業級的大小指甲剪、器械、牙線、抗生素藥膏、棉花棒等,力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憂心我們不是醫療專業人員技術不佳,會剪痛雙親的指甲,所以他總是責無旁貸親力親為,不假他人之手。 先讓父親躺在竹製長椅上,大哥則拿張矮椅子坐在父親伸直的雙腳邊。「阿爸,你的大拇指趾甲卡進甲溝,要用器械翻出刺進甲溝趾甲,修剪後疼痛才會慢慢緩解。腳趾外側疼痛紅腫要塗抹抗生素藥膏,疼痛感才會慢慢改善。」 剪完父親雙腳的腳指頭,大哥說:「爸爸請繼續放輕鬆躺下來靠緊躺椅閉上眼睛休息休息,深呼吸忍耐一會兒,雙手很快就剪好了。」柔聲撫慰是快古稀之年兒子,兢兢業業修剪著父親的手指甲,雙鬢白髮在老屋寧靜燈暈下熠熠生輝。 輪到母親了,她說:「輕輕剪就好啊!我最怕剪指甲,因為不小心剪到肉會很痛!」大哥回答:「沒問題,我會慢慢地、輕輕地幫妳剪指甲啊!」 安全地剪完一雙十個腳指頭,輪到僵硬有些蜷縮成拳的雙手。大哥先用溫熱手巾略為敷暖母親的手臂,再將自己的食指,慢慢擠進她拳心的隙縫,緩緩轉動,心想將母親彎曲的指甲略為拓開。暖言哄慰之間,眼光卻始終不曾離開那飽受歲月風霜斑癟的雙手。接著用左手謹牢握住指甲刀,心無旁鶩、緩緩而精準地,將粗糙頑固的各指甲,一小角一小角片片落下…… 父親剪完之後,躺在竹椅上休息片刻,醒來時剛好媽媽剪指甲也大功告成。在旁子孫一起稱讚他們很棒,大嫂馬上端來二杯溫熱烏龍茶,請父母親慢慢喝下。一瞬間老兒子和老父母親的臉上,同時漾起心滿意足地享受天倫之樂的笑容。

Read More

〈中華副刊〉眼淚

■羽毛 眼淚似乎是讓人軟化的利器,每逢戲劇中的女主角哭成淚人兒都是故事的高潮,況且那些年「一公升的眼淚」的劇情現今猶然還在腦海裡浮現,想起對話與情節不禁潸然淚下。 自己對於眼淚也有切身的體悟,遙想當年內人初踏入公職,分發至台東服務,因緣際會談起遠距離戀愛,但可惜的是,僅有假日才能相見歡,而遠距離的苦澀是妝點愛情旅程的主角,週間彼此的想念令人抓狂,隨著見面日子的接近卻令人欣喜。 週末相處的時間總是短暫,見到對方的喜悅猶如中頭獎一般難以言喻,分開卻時常上演十八相送的難分難捨,每每到了搭車離別之際,內人常在到車站沿途路上就眼淚狂飆,甫到車站更是哭得柔腸寸斷,對我而言,車站永遠是歡笑與眼淚交織的地方,藉由遠距離的考驗,讓愛情歷久而彌堅。 幾年後,矢志不渝、海枯石爛的愛情考核成功,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當天,拜別父母之時,跪在地上的內人與我留下離別的眼淚,感人氣氛令在場人為之動容。結婚後內人發憤圖強,透過考試返回西半部服務,終於一圓全家團聚的夢,此時便是歡喜的眼淚。 婚後,迎來了另一個現實的考驗,思考再三,毅然決然承接上天殷實的賀禮,然而育兒的生活展開不久,經常遭受小犬的眼淚襲擊,眼眶泛著眼淚,淚水打轉的模樣就像訴說著種種委屈,不由得讓自己想起內人當年婆娑的眼淚,赫然發現,原來眼淚是會遺傳的……一樣讓人無法招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