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十年之間

 ■閰瑞華  她今早接到以前老闆S老師的電話,非常驚喜,一聽聲音便知道是他。S老師表明最近在整理資料,問說何時開始在他那上班。  她說了個既遠又近的數字,年代彷如昨日。他問候小孩也盼她保重身體;當然。只是時光喚醒那個不想懂愛情的年。  而十年後,她遇見男人,才開始不了解愛情。王爾德說:「真愛就像鬼魂,大家都聽過,卻沒人見過…」真是如此?她常自忖;而人生有幾個十年?  她一直在整理對男人的感覺,卻尋不著一個恰當的形容、字句或者其他;只知道男人非鬼似魂地出現在任何眼所見之物或者其他。  她記得男人說過彼此認識很久的話,在第十一年;入耳的歡喜落入心底,儘管他們談話時,她沒微笑、僅一般表情。  她夢見過一直伏案寫字,寫了許久,回頭潤稿卻只見男人的影子浮現其上,驚訝得想一把撕碎,然後夢醒…。  S老師接著提到她幫忙完成哪些書、想繼續整理哪些部份,聽著聽著她竟有些感傷,人一開始整理過往,是否冥冥中有某些不為外人道的第六感?  她不敢胡想下去,禮貌回應S老師的問題、謝謝他的關心;然後想著日後得繼續整理對男人的感覺,不枉此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尼國生活日常

 ■張馨尹  昨夜,屋頂鐵皮忽地滴滴答答唱起歌來,往常窸窸窣窣的蟲鳴聲和呱呱蛙鳴叫,頓時相形見絀。我躺在四方漆黑的房內,任由屋外照明的那盞熾白燈芯,透過百葉窗隙流洩入窗內,伴著一屋孤寂的我。  隨著起伏不定的敲打節奏,我的心緒思量雨會不會停,最終,不成調的滴答滴聲漸小。享受著這股寧靜,我安心的睡著了。直到凌晨黎明初曉時分,卻才從急促的雨聲裡醒來,而這場雨便再也沒停。  昨晚因為和學生一同去觀賞了歐洲電影節的紀錄片,回來後一心只想休息,什麼也沒做,沒料到慵懶情緒延續至今日,坐在客廳的自己讀了幾篇文章,寫了幾行字,一不小心又將自己放至某種難以解釋的情緒裡。靜靜的繞了數圈餐桌,趁著微雨似停的天氣往學校的方向走去。相當照顧我的副校長不在,父親節卡片沒及時能親手送出。卻遇見張羅我生活大小事的負責人,讓已近放棄要再交涉的三餐問題,獲得攤平解釋的機會,我表明學校負責三餐供應有問題,希望能夠有協調改善的可能。說完,抬頭一看烏雲暫時散去,陽光露臉的美麗天空,我想:「將放晴轉好吧!」於是走出了學校,往公路走去。  穿越了大學校園,從後門出走,一路是泥濘與骯髒積水的頹圮街路。疾駛狂奔過的車輛,如打地鼠般循著水窪口踩濺出小噴泉,一個不小心,走在邊旁行人道,不注意就是污水伺候。我的腳步只得加快,快速通過。  轉了個彎,是另一個世界。  寧靜且道路老舊的小區外,Masaya公路顯得寬敞嶄新,交通無時無刻繁忙,來往車輛不斷,載著路旁上上下下的人群。和往常一樣,只等了幾秒,眼前便出現了公車。攔了這輛擠滿人的公車,上了車,告知要去的地點,和滿車的人隨著車身搖晃於川流不息的大道上。  因為下了一整天的雨,空氣裡潮濕的氣味,佐以悶熱氣溫,擠著一起的眾人稱職展示夏天粘膩的氣息,那股氣味像極了小時候在夏日午後嗅聞大地在一場雨後,回覆的訊息:柏油蒸氣味和青草味。原來,稍早無以名狀的憂傷,是思鄉。公車晃了又晃,到站了,趁著上車人群還未一湧而上,我趕緊跳下。  到了超市,繞了一行又一行擺列周全的櫃架上的物品,想著要買的、不買的,都進了購物車。然後自己一個人喃喃自語,「阿!這個好貴」,「阿!這個沒用」,「阿!好想吃這個」。最後笑了,因為生活的孤寂。  提著大包小包,出了超市後熟練的過了馬路,就攔了輛摩托小車,順利回家。幸運的是,一進家門,說變就變的雨季裡的天,狂雨驟降,大雨肆虐如台灣的颱風天。  生活的如常,我想我往後會很想念。因為,回台灣後,我再也不可能如此自在的擁有緩慢做事的步調,也找不到一人習慣孤獨後,卻又能自在坦然的心情。在如常裡,我已經把習慣調整成為了尼國人,靈魂一併默默落腳,住下了。  大雨不斷,思緒被洗刷乾淨的夜裡,我深知離開後將會想念,非常懷念。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忠孝東路

 ■紀小樣 左邊的貴婦抱著波斯貓 右邊的貴婦摟著貴賓犬 大喇喇走過來的那個 穿著紫狐皮草 彩繪尖長指甲的母后 也盛裝牽著一隻羊駝 我 除了推著母親的輪椅 總該──再牽著一點兒什麼 才不會讓人覺得是剛從鄉下來的 ──就把視線拉到天上去 綁著那顆紅眼的天狼星吧 讓它在天空多蹓一會兒……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能說的秘密

 ■文翔  一回到家便看見客廳中正在播放著綜藝節目,主持人說著我不感幽默的笑話逗得現場的中老年觀眾哈哈大笑,我從父親手中抽出遙控器關掉無聊的節目。  看著在沙發上仰著頭、微張著嘴、發出鼾聲的父親,感覺他好渺小、好脆弱。此刻內心的不慎流洩的背德情感如同等待獵物鬆懈的兇猛野獸,我緩緩地向著他纖細的脖子伸出雙手……。  ……騰空的時間彷彿一世紀之久,我隨後將手心朝下放上了他的肩,輕輕搖晃著,他睡眼惺忪地睜開眼。  「回房間睡吧。」我溫柔地說著。  父親動作緩慢地從沙發起身,拄著枴杖緩慢地行走,看著他那蹣跚的步伐,我握著他瘦弱的手臂,攙扶著他躺上床,輕輕地為他蓋上棉被,看著他如嬰孩般穩穩睡去,我不禁陷入沉思。  時間飛快的流逝,如今的我成為了大人,出社會、工作、賺錢、拚事業,正當我朝了人生的高峰邁進的同時父親正在墜落:一根根泛白的頭髮、逐年增加紅字的健康檢查表、日漸不便行動的身體……他老了,作為子女的我該在日後扛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秉持著感謝與孝心讓他安享晚年。為此,那些年的種種傷痛、淚水,恨意,我必須將它們永遠瞞藏在心中。  早出晚歸、薪水微薄、與提神飲料和香菸相伴著的工作─父親總是唉嘆著他以前沒有努力念書才會活得這麼辛苦,為了不讓我重蹈覆轍,他將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於我的教育,期望我能翻身。青春在書桌前消逝,坐在一旁陪著我讀過一篇篇課文的,正是犧牲下班後休息時間的父親。平時扮演著慈父的他,此時化身成為惡魔,書桌前充滿了父親的謾罵聲和我的啜泣聲。  「對不起」─這是我最常對父親說的一句話,但我卻從不明白做錯了什麼?當我考上名校時,父親開心極了,看著他的笑容和外人欽佩的目光,我說服自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將殘破不堪的心藏在制服下。  在那些無數個被痛苦撕裂的夜晚,我重複作著相同的夢─夢中幼小的我在令人瘋狂的父親的謾罵聲中挺身站起,我咆哮、我嘶喊、我破口大罵,將超載的痛苦用尖銳的語言化作利刃刺入父親的心,冷血地看著他倒臥在血泊中,無視他的求救和痛苦,我逃離了父親。我不停地跑著、跑著,向著自由的光芒奔去……。被刺眼的陽光照耀而清醒過來的早晨,見到的仍舊是原來的家、原來的書桌、原來乖巧的自己,以及安然無恙的父親,一陣無力感遍布全身─夢中叛逆又勇敢的我竟是如此遙不可及……。  父親一個翻身踢開了棉被,我再次為他輕輕蓋上,並擦去不慎流下的淚水,步出房間前,偶然看見了全身鏡中已然長大了的自己,不禁駐足在鏡子前凝視著。如今的我如父親所願擁有光明的前途、穩定的工作、良好的收入,人生光彩成功,這一切都多虧父親無私的付出。  我看著安穩睡著的父親,現在的他變得好憔悴、蒼老又脆弱,作為子女的我必須牽起他的老手,正如他曾經牽著我的小手,陪伴著他走完人生的後半段。將過去的痛苦與憎恨永遠藏在心中,背負起沉重的陰霾和秘密,牽著他的老手繼續走下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種偉大無底的

 ■白家華  走著弧圓形之路的炎陽啊,你體現著「太極」之道,雖然中午已過,樹影東斜,汝之炬焰已稍減弱!於閒風微涼中起落迴盪在庭院四堵高牆之內的,是一陣陣焦急啁啾的尖形鳥喙的碎語喉音。  一對野生比翼雙隨的飛禽夫妻,頭頂中央長著一個白毛小圓點,其動作是從未受過任何教化馴服的滑溜自如,正在它們有限但正值青壯的生命中教導它們的兩隻幼鳥學習巢外的飛翔;以羽毛初豐的翅膀為腳,離開了樹蓋的蔭庇,兩位初習步的兒女歪歪斜斜又跌跌撞撞地行於草皮上的無路之徑上,也第一次投入了大地老祖母永遠靜默無為地敞開著的懷抱中。而萬物盡都肅立在一旁凝視著。  就在這一段路的盡尾,我無意間闖入了它們獨處的時空裡;偶發地遭遇到我這一座移動的巨山,明知自己相形弱小,卻仍然不顧一切地向我飛衝而來,用翅膀遠展的急速開闔的噗噗的氣流聲來向我示警!  感受到它們突然變得那麼龐大,相形弱小的我折服地往後退了,給它們讓出所有空間,不是因為心生懼恐,而是出於對於一種打破了物種之間的形體隔閡、奮不顧己的無形體的偉大無底的父母之愛的深空的敬畏!

Read More

〈中華副刊〉唇顎裂

 ■玉香 上帝一個不小心失手 兔子咧開嘴笑了 脖子上掛滿收涎餅 卻沒有人捧場 (忘了兔子只愛紅蘿蔔) 跌跌。撞撞的ㄅㄆㄇㄈ 總是摔得遍體。鱗傷 牽強的笑容裡 是母親淚水的堆積 劃下的每一刀 都在她的胸口上 從肋骨一直延伸到牙齦 (在每個不成眠夜晚隱隱作痛) 帶著鼻音的童謠 是最動聽的歌聲 用盡一生的愛去填寫 人生那道填空題

Read More

〈中華副刊〉陽春麵

 ■劉洪貞  儘管,形狀有寬有細,又稱白陽麵、光麵、清湯麵和上海麵的「陽春麵」,是很庶民的食物,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它名字的由來。  這幾天外子有點吞嚥困難,無法吃一般的米飯,整個人因沒吃東西,顯得有氣無力。於是我問他,想吃一點別的嗎?他想了半天才說:「去買碗陽春麵吧!好久沒吃了。」  聽他說起,我才想到我們真的好久好久沒吃陽春麵了。記得四五十年前,我們剛到台北租屋在通化街。有一天晚上,他值班到深夜一點多才回家,當時寒流來襲,外面冷颼颼。他說:「今天是你生日,我們去吃一碗陽春麵來慶祝吧!」我從小在鄉下長大,在那之前我沒聽過「陽春麵」這名詞;也覺得台北人真幸福,麵可以整碗吃,不像我們鄉下人,麵是拿來配飯的,而且要請客時才有機會享用,一餐只能吃上幾條。  懷著雀躍之心,和他一起進入街頭轉角的「淮安麵館」,老闆夫婦都自大陸來台,口音非常重。當老闆端麵上桌時,我好奇地問他,它怎麼不叫中秋麵或暖冬麵而是陽春麵呢?這時老闆拉起身上的圍裙猛擦手,告訴我陽春麵的故事。  他說:「乾隆二十七年時的陽春三月,帶了一個隨從,就微服遊江南。當他南巡到了淮安城時,在一個麵攤上,吃到一碗很特別的麵。碗裡條條分明的白麵上,浮著翠綠的蔥花、幾片小白菜、清新的湯裡還飄著淡淡的小麻油香氣。乾隆皇一連吃了兩碗後,讚不絕口的問店小二,這樣美味的人間美食叫甚麼名字啊?小二搖頭說它沒名字。乾隆皇深思片刻後表示:淮安是漕運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的稅很多,對朝廷貢獻很大,現在正是陽春三月,就叫它陽春麵好了。意思是淮安向朝廷交稅,就像春天萬物生長一樣生機勃勃,也像麵條一樣連綿不斷。自從乾隆皇御筆賜名「陽春麵」之後,它從此成了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  另有一種說法,據《辭海》釋,農曆十月為小陽春,市井隱語以陽春代表十,而陽春麵上市時,價格剛好十分錢一碗,十分錢與十皆為十數,正好給陽春麵美名。  當時,麵館老闆還告訴我,他們夫妻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人生地不熟某生不意,於是開了小麵館,就賣他們的家鄉味,沒想到台灣同胞很捧場,小生意勉強可以維持生活。他們透過一碗麵,一份情懷舊著家鄉味,讓自己雖身在異鄉,卻沒有遠離家鄉的感覺。  聽老闆說著陽春麵的故事,我這井底之蛙,也免費的上了一堂歷史課。這樣的際遇,讓我覺得這個生日過得很有意義而且有趣。即使我吃的是兩塊錢的陽春麵,我也開心至今。  一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當時的麵館已改建大樓,陽春麵的價位也已翻了二十幾倍。陽春麵因做法簡便,不需要特別加料,不油不膩,湯鮮味美,依舊在街頭巷尾飄香,深受喜愛。

Read More

〈中華副刊〉家鄉美食

 ■徐夢陽  最近妻子與學校同事招待外地的一位訪客吃家鄉美食,由於是排隊名店,所以下班後就趕緊由一位同事前往排隊,幸好是非假日時段,不然儘管店內的位子一直增加,在假日的時候還是得排一個小時以上,把整條馬路擠的水洩不通,但店家還是安排工作人員來維持現場秩序,以及讓排隊的隊伍可以順著店家規定的動線。記得以前妻子曾說,就算押著她去,她也不願意到這種人擠人的地方,因為她不喜歡那種感覺。又說,自從嫁來我們家,從來沒有吃過這間店。但在我的記憶中,確實曾經外帶給全家人吃過好幾次,只是印象不深,當然也沒內用過。  晚上近八點,妻子才返家,帶回他們沒吃完的砂鍋魚頭,還加購了一份魚頭。  我問她是否好吃,她說:「你知道我不喜歡這種排隊名店,但今天在同事的帶領下,得以品嘗到這樣的美食真好,結束後,我們還到附近排隊的飲料店去買飲料。」看著她開心的敘述用餐的過程,還有吃了什麼,我知道這頓飯不只讓客人感覺到賓至如歸,同時也是賓主盡歡,大家都沉浸在家鄉美食之中,成為很美好的記憶。  回家後,我與妻子梳洗完畢,準備休息,她突然說要跟我借書架上有關家鄉美食的書,我正好有好幾本,因為對美食有興趣,所以除了一些烹飪書,還有一些關於歷史、文化、地理等的書籍,在這些年也收集了不少。見妻子對美食重新感到興趣,我也覺得開心,因為過去分隔兩地的我們,一到假日才能相見,一相見就是帶彼此去吃自己這陣子所發現的在地美食,而那些在地美食往往是當地人的家鄉美食,是他們掛保證好吃的地方,並不僅是有什麼殊榮,而是大家吃了都讚不絕口的店。就這樣,從南吃到北,從東吃到西,想起那一段吃美食的時光,覺得相當開心。後來,我們如願以償可以相聚,這份感覺卻漸漸地被生活瑣事給淡化。  由於妻子是嫁來我的家鄉,也在我的家鄉跟我一起落地生根,所以,我總覺得家鄉的美好要介紹給她。記得我許多外地的朋友,知道我是哪裡人後,第一句總說你們那邊的家鄉美食很好吃,好吃到她下次還想要造訪。我回答,如果你來,一定要通知到,我好帶你去吃我所知道的店,或許會有更多的美食衝擊。其實用講的,最後都不了了之,無論我介紹的多好,都沒有比得上親自品嘗重要。  如今,見到妻子重新燃起對於美食的興趣,我才知道,無論書上寫得再好,或是我在她面前介紹的多麼精彩,都比不上她自己親身體驗後的感覺。每一種美食,或是事物,總是等待著我們去嘗試,拿美食而言,無論是排隊名店,還是巷弄美食,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它都被人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記下,無論是口耳相傳,或是拍照打卡,還是寫成文章書籍,只要它曾經感動我們過,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回憶。  「今晚,你想來點什麼?」這熟悉的廣告詞訴說的是一種晚餐美食的詢問,而我想,每一天,只要我們夫妻倆有時間,就能約定好一起去品嘗家鄉美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寫作憶父親

 ■潘憲榮  我喜歡寫作,它讓我更用心去體會生命中美麗的風景,生活不論是順境或逆境,透過寫作可與心靈做最真摯的對話;而我能筆耕不輟,最要感謝的是父親。  記得,我讀軍校一年級時,寫了一篇文章「按摩」,描寫小時候,父親拖著疲憊身影回來,我幫父親按摩的情景,參加台北一家出版社主辦的文藝獎徵文,得了第三名,真開心!當我把文章拿給老爸看時,他眼眶泛紅,也許父親感受到困頓歲月中留下的酸楚,一向嚴肅的父親,也有感性的一面;從那時開始,寫作成了我最大的興趣。每有文章刊出,我都會剪貼留存和父親分享。  父親的生活點滴,常帶給我不少寫作素材。小時候,父親陸續經營碾米廠、汽水廠……曾風光一時,後來由於經營規模過大,缺乏管理經驗,導致虧損連連。家道中落後,父親並未失志,另起爐灶,做起較辛苦的木材買賣生意,雖然經濟生活條件大不如前,老爸仍是一樣笑口常開,母親偶而會抱怨他做生意過於「青菜」(馬虎),父親則經常說「秤頭就是路頭」,做生意不可斤斤計較,適時讓利,更能廣結善緣,帶來商機。經過幾年打拼,老爸的人生態度,果然讓他的事業逐漸好轉。  後來,父親曾擔任數屆農會理事長,他常引用「呷飯不忘飲泔時」的俗話,自我期勉,意指生活安和樂利時,莫忘艱辛的歲月。父親的人緣非常好,常把「一枝草,一點露」掛在嘴上,樂觀看待世界。是的,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模式,領略父親所講的這些俗諺,常會帶來一些靈感。  當年,我在北部就學,最開心的是,每回寒暑假,將我在報上發表的文章帶回家和老爸分享;如果我寫的是童年回憶,他會看得比較仔細,有時還會和我討論。有一篇「屋漏偏逢連夜雨」,描寫父親的老鐵馬落鏈、輪胎又破掉,父親和我在大太陽下,走了近十公里崎嶇山路回家的景況,父親笑到眼淚滾出來。  歲月流轉,父親辭世後,我在他的書桌抽屜,找到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和我剪貼的文章,有些文字旁還有標線和眉批,看看這些逐漸泛黃的紙本,眼眶不禁發熱。  「爸!今天我又有文章發表囉!」至今,每回有文章刊登,第一個想要分享的人就是父親。近年來,我在報上陸續發表:老爸的鐵馬、父親的老藤椅、桿秤的智慧……等多篇文章,用寫作來表達對父親最誠摯的懷念。  我想,老爸在另外一個世界,也會接收到這份最深沉的思念……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6.我們每天在路上遇見很多人,很多面孔,那是一張張瑰麗、迷人的畫。萬千張臉孔猶如萬千個命運,萬千個迷宮,各各不同路線、充滿不測。  7.悲哀在生活中乍看是不必要的,但其中或隱藏著神秘的幽光。或竟是人必要的,也是最大的尊嚴。動物會憤怒、恐懼,但少懂得悲哀,動物界懂得悲哀的,或只有嚎月的狼。  8.遇逆境時,即使該憂,但也該喜;逆境正足以鍛鍊心志。我必須這樣講。為什麼?因為逆境也常常正足以毀人心志呀!所以我必須這樣子講。  9.若有似無的愛情猶如江上初雪,有淒清的美。  10.美的事物總是短暫不持久,殊不知短暫正是美之所以為美的原因之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