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假 安平人潮未如往年

民眾把握六日農曆春節最後一天假期,至安平區漁光島月牙灣遊憩。(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六日為農曆春節連假最後一天,有些民眾利用最後一天假期至安平遊憩,但安平老街有店家指出,今年可能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潮未如往年。 農曆春節九天連假於六日結束,為防安平交通阻塞,相關單位除了提供接駁車,更在接近安平老街的安平路擺設交通錐,藉以區別車輛及行人通行路線。 六日仍有不少民眾前往安平老街,但有店家指出,和往年相比,今年人數相對減少。主要原因可能是今年假期較長,人數較為分散外,也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部分民眾因擔心疫情,較不喜歡人潮較多的地方。 不過,台南六日的天氣相對不錯,不少民眾至安平漁光島月牙灣休憩,有的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也有民眾在月牙灣衝浪,把握最後一天假期。

Read More

佳里國小「佳里光廊Ⅲ」好望角

佳里國小透過都發局好望角計畫,花五年完成通學步道的打造。(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佳里報導 佳里國小在市府都發局新設好望角計畫下,逐年打造友善、安全的通學步道,經歷五年共六期分區計畫,通學步道的最後一塊拼圖「佳里光廊Ⅲ」在去年完成,成為台南市好望角的優良示範。 都發局長莊德樑表示,最新完工的第六期「佳里光廊Ⅲ」好望角,位於安西路側,長久以來該處由於茄苳樹浮根情形嚴重,加上原有土壤過硬不利樹木生長,僅用石板舖設作為行人通行用,而石板步道不利於無障礙通行,經校方、設計單位、都發局專家學者等多方討論下,以保留原有樹木為原則,設計架高的步道減少傷害樹木根系,並鬆土增加綠化,打造一個無障礙的步行空間。 都發局指出,位於文化路側的第一期「佳里愛的轉角」、第二期「佳里欖仁道」、第三期「佳里欖仁道Ⅱ」好望角,設計單位運用解構原有破損的磚造花台,打造連續性綠帶手法,讓原有欖仁樹穴加大,並在人行道側設置可供休憩的梯型座椅,靠近幼兒園處採用了大象與鱷魚作為出入口的造型設計,方便家長接送小朋友,校方更是退縮部分校地作人行步道,且保留兩株高大的欖仁樹,使得校園靠文化路側的人行道得以串聯起來。 至於第四期「佳里光廊」與第五期「佳里光廊Ⅱ」好望角,位於光華街,以拆除校園圍牆、設置緣石與具有休憩功能的花台兼座椅、可愛獅子造型擋牆、現有水塔改造成桃樂絲夢遊仙境的樵夫等設計手法,同時處理了校地內外高程差的問題,亦解決長久以來空地遭停車佔用、行人難以通行的問題。 這一連串的改造空間,除提供家長接送、學童通學使用外,也成為周邊居民一個完整散步休憩空間,並達到型塑友善生活環境的目標。    

Read More

慢遊田間綠廊 月津燈節私房路線

鹽水區月津港公十八水岸治理計畫以田間綠廊串聯新營、鹽水兩城鎮,是月津港燈節新營到鹽水間的私房路線。(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二0二0年獲得「台灣河溪網」金蘋果獎級肯定的鹽水區月津港公十八水岸治理計畫,上游步道景觀再奪第九屆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台灣景觀大獎佳作,透過此段田間綠廊可串聯新營、鹽水兩城鎮,是月津港燈節新營到鹽水間的私房路線。 市府都發局長莊德樑表示,鹽水公十八是月津港的上游,北岸堤頂設計了環狀單車散步道,長度達二點三公里。這段步道屬於悠閒靜謐的調性,經過了農田、圳排及水岸綠地,讓賞遊其間能享有與在都會裡不一樣的體驗,形成鹽水與新營市區外圍特有路線,適合單車、散步等慢遊體驗。 都發局表示,公十八之三及公十八之五係古水道遺址,在鹽水東郊外週邊與新營相隔,水道蜿蜒擁有豐富自然生態樣貌。水岸步道依著河道,每處樣貌風情都不盡相同。 現在,沿線設置許多月津港歷史解說牌,還列植台灣原生喬木及鄉土樹種,營造季節變化並兼具生態教育,延長了月津港水岸環型水綠路線,兼具親水、歷史、生態、觀光的多元內涵,都能讓居民與遊客盡情探訪尋蹤,體驗月津風華。大家可以白天踩單車,晚上賞燈會。

Read More

鹽水私有老建築 再生成果亮眼

鹽水「月津客舍」建物修復後,提供在地導覽、歷史展示及辦理活動。(文化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鹽水報導 台南市政府代辦「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補助案成果亮眼,其中鹽水歷史街區有三座老建物修復後,成為具有觀光與文資潛力的歷史老屋,在農曆春節期間吸引不少民眾參觀。 文化局指出,最近幾年獲文化部核定的老建物整修類案例陸續完工與投入營運,鹽水歷史街區有「橋南街劉家古厝」、「鹽水詩社三生書院」及「月津客舍」等三座老建物修復後,成為具有觀光與文資潛力的歷史老屋一。「橋南街劉家古厝」投入地方社區營造、導覽與文物展示。「鹽水詩社三生書院」無償提供為月之美術館的展館之一。「月津客舍」位於「月津故事館」隔壁,提供在地導覽、歷史展示及辦理活動。 文化局說,台南市歷史老屋在市長黃偉哲關心下,二0二一年共獲中央核定四件建物整修類、八件文化經營類補助,總結自二0一八年迄今,台南市共有四十六件建物整修類提出申請,核定補助共三十件,申請獲補助比例六十五趴,總補助金額近八千五百萬元。文化經營類則有廿四件申請、核定補助十八件,申請獲補助比例高達七十五趴,每月租金補助介於兩千元至一萬兩千元之間。

Read More

老牛的家 寓教於樂 歡迎親子前來踏青

遊客與老牛開心互動。(農業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柳營報導 台南有很多農業休閒活動,廣受民眾好評,其中柳營區神農里老牛的家全年無休,為一寓教於樂的好地方,市長黃偉哲歡迎親子前來踏青。 農業局表示,早期農村的農耕工作,都仰賴牛隻的協助,現在因農業機械化普及,轄內役耕牛已所剩無幾。為傳承農耕文化,體恤年老退役耕牛多年奉獻農耕之辛勞,並能安養終老,市府建立「老牛的家」收容老牛,讓遊客重溫純樸農村風情。 老牛的家目前收養五頭牛,園區內有牛舍供老牛休息使用,以及大片草地提供牛隻吃草,夏季時還可看到水牛於水池中泡水消暑,相當悠閒愜意。遊客除了室外可觀賞牛隻,還有室內展覽室陳列臺灣早期農具,可供瞭解台灣農民早期與牛隻一同耕種的文史。 因受疫情影響,老牛的家室內場館暫時關閉,惟民眾仍可徜徉在大自然欣賞老牛。市長黃偉哲歡迎全國民眾,利用假期至老牛的家參觀,來趟與牛一同放鬆的心靈饗宴。 「老牛的家」位於台南市柳營區神農里新厝一0二號,緊鄰德元埤荷蘭村。開放時間為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民眾可自行開車前往,或搭乘大台南公車黃三線,從新營車站或柳營車站搭車,至德元埤站下車,就可抵達老牛的家。

Read More

維冠大樓出運了 出雲居農曆年後啟用

出雲居農曆年後啟用。(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六年前的0206地震造成永康區維冠大樓倒塌,如今原地已蓋好新大樓名喚「出雲居」,諧音為「出運」了,是地上十五層地下三樓的新大樓,有四十八戶,一至三樓為診所,其餘是住家,預計農曆年後由社區居民決定何時啟用,目前已有部分住戶先行搬入。 聳立入雲的「出雲居」是永康區永大路上最新的大樓,相當壯觀,如今已有車輛進出大樓地下室,部分住戶已先搬入,至於何時正式啟用,市府表示將由社區住戶決定啟用日期,至於新大樓名為「出雲居」,則取其台語「出運」了,也象徵著「撥雲見日,登高望遠,前途光明」的吉祥之意。 市府指出,二0一六年二月六日的大地震,至今六年了,當年永康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一百一十五人不幸罹難,上百人受傷,部分住戶擬重回舊地,市府也歷經五年重建,在原址蓋新大樓,這將是台南最安全的大樓,外觀相當堅固好看,氣勢宏偉,希望帶給重回舊地的住戶最安全的居住環境。

Read More

永康區復華里發放平安麵吃平安

永康區復華里發放平安麵吃平安。(記者張娟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永康區復華里辦公處和中華天心慈善會六日聯合舉辦發放平安麵活動,不只復華里民到場,鄰近里民也到場領取平安麵,計發出八百碗。里長王嵐和慈善會理事長許崇洲表示,疫情尚未平息,年假最後一日發放平安麵,希望國泰民安,疫情早日平息。 今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許,復華里活動中心上千里民依序排隊領著熱騰騰的平安麵,里長王嵐為了做好防疫措施,透過大聲公請里民依著動線領取平安麵,迅速離開,里民也守著秩序歡喜拿著平安麵離去,中華天心慈善會人員也在現場幫忙,里民們感謝一碗平安麵,讓為疫情擔憂的心得到安心。 王嵐表示,此次里辦公處和中華天心慈善會合辦限量平安麵發送活動,就是希望新的一年疫情早早退去,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更感謝慈善會的合作,用實際行動來安大家的心。除了平安麵發放活動外,復華里也將於十三日晚上舉辦元宵里民聯歡環保宣導活動,王嵐指出,當晚會有手工湯圓來滿大家的願,還有限量手作燈籠發送,現場也有校長樂團演唱,及抽獎活動,讓里民有個快樂的元宵節。  

Read More

歷時15年!市定古蹟「王姓大宗祠」修復完成

歷經十五年,直轄市定古蹟「王姓大宗祠」宣告修復完成。(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歷經十五年漫長努力,位處昔日府城鎮北坊一帶、與多處古蹟為鄰的直轄市定古蹟「王姓大宗祠」宣告修復完成。該祠迄今已八十餘年,為台南現存少數具規模的傳統宗祠建築之一。 王姓大宗祠與開基玉皇宮、直轄市定古蹟台南興濟宮、大觀音亭相鄰,始建於一九三五年,二00三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審議公告為古蹟。 宗祠空間由外而內分為「門廳及左右房」、「內埕與左右廂房」、「正堂」三部分,建築形制以傳統漢人合院為主要格局,揉合日式及近代建築特徵之折衷風格。裝飾語彙精美多元,如門廳屋脊飾以花草鳥獸瓷碗剪黏,正堂有豐富的木構雕刻,彩繪與水墨圖畫由潘春源、蔡福松主筆,搭配名家林茂生的書法,別具鮮明特色。 王姓大宗祠修復工程經費計三千五百餘萬元,其中由文化部與市政府共同補助三千萬元,所有權人王姓宗親會負擔五百餘萬元。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配合宗親會籌措經費之進度,第一期宗祠「正堂」修復,於二00七年十月進行設計,二0一四年九月修復完成;第二期宗祠「門廳左右房暨左右廂房」修復,於二0一四年五月進行設計,去年十二月完成。 修復工程中,包括門廳的壁面題詩、木構件彩繪、門板上人物彩繪等裝飾項目均進行清潔加固及局部全色,細膩彰顯王姓大宗祠的文化資產價值。修復完竣後,王姓宗親會將延續原有祭祀用途,規劃部分空間陳列宗祠祭儀文物以及修復過程中保留的舊有構件,並接續規劃進行正堂內的彩繪修復工作。

Read More

台南龍崎光節 獨特伴手禮吸金

龍崎光節文創商品熱賣,為地方創生注入活泉。(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龍崎光節」大年初一至初五遊客突破兩萬人次,周邊推出的文創商品為地方創生注入活泉。其中;運用在地自然素材竹、泥、鳳和山結合藝術設計美學,發掘的伴手禮創造出偏鄉獨特商機,也讓全國最美的山林燈節再次創下觀光紀錄。 兩年前首辦的「龍崎光節空山祭」,今年結合十二組藝術團隊,展出十四件大型光景藝術作品與寓言動畫故事《惡地伏流》,更引入數位科技打造魔幻光影森林《世界樹之泉》,作品規模、量體及觀展感受大幅提升。大年初一至初五遊客突破兩萬人次,開展至今已超過七萬五千名遊客,售票更突破三百萬元。 今年仍秉持著活化在地經濟初衷,與曾獲「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的設計師劉悅德合作推出周邊商品。其中,運用龍崎惡地泥岩土與在地工藝創作「空山月龍燭」、「空山月岩盤」,兼具空山美學與在地特色;還有空山紀念紙膠帶、空山襪、空山帆布袋、空山徽章、空山口罩、空山鑰匙圈、空山T恤等產品,更有龍崎及關廟等在地特色商家及小吃組成的崎聚農創市集。 龍崎光節展期至二十八日,每週二休展,每天下午五時三十分點燈至晚上十時許,門票採限額發售,預先於網路購買半價五十元。相關售票資訊、各項優惠及活動詳情洽「龍崎光節─空山祭」臉書粉絲專頁。

Read More

鹿耳門天后宮跋四季籤 中平

鹿耳門天后宮跋出春夏秋冬四籤,整體籤運屬中平籤。(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鹿耳門天后宮於農曆正月初五「跋四季籤」,整體籤運屬中平籤。廟方表示,「春」有佳運須把握,「夏」保守謹慎,「秋」轉好運全力衝刺,「冬」若誠敬行事則吉人自有天相。 四季籤亦稱「公籤」,預測今年四季之運轉流年,並以為因應,所跋之籤一方面象徵國事機宜,一方面有助於士、農、工、商各行業,掌握一年中運道興旺之情況,兼具祈福求運與傳承鄉土文化之意義。 鹿耳門天后宮農曆正月初五「跋四季籤」。(記者陳治交攝) 鹿耳門天后宮自八十二年文化季,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跋四季籤」,今年由奇益科技董事長邱建興、展立光學董事長王李大同、台南市警三分局長歐祖明、南智捷汽車總經理馬忠榮,分別擔任春、夏、秋、冬四籤跋杯司禮官,須連續跋三次「聖杯」方得定籤。 壬寅年四季籤分別為「春」丙寅第十四籤「財中漸漸見分明,花開花謝結子成;寬心且看月中桂,郎君即便見太平」。「夏」丁卯第二十籤,「前途功名未得意,只恐命內有交加;兩家必定防損失,勸君且退莫咨嗟」。「秋」庚子第三十七籤「運逢得意身顯變,君爾身中皆有益;一向前途無難事,決意之中保清吉」。「冬」丁巳第二十一籤「十方佛法有靈通,大難禍患不相同;紅日當空常照耀,還有貴人到家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