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志工跨縣市傳愛 花農獻花致敬

「有情有疼心ㄟ厝」弱勢家庭房屋修繕跨縣市行善傳愛,志工獲贈玫瑰花束。(勞工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勞工局「有情有疼心ㄟ厝」弱勢家庭房屋修繕,廿八日兵分多路進行,不僅完成玉井弱勢戶修繕,並前往雲林縣、南投縣施作,局長王鑫基看到不少工會志工是全家總動員參與,也捲起袖子當一日油漆志工,還有南投花農看到台南志工們跨縣市行善傳愛,相當感動,送上現採新鮮玫瑰花,表達敬意。 勞工局說,為實踐市長黃偉哲「希望家園」的施政目標,推動「有情有疼心ㄟ厝」弱勢家庭房屋修繕計畫,由做工行善團進行房屋修繕、二手家具整修及運送等服務,並連結相關資源,協助弱勢改善居家環境,把愛傳送更多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 玉井江姓修繕戶為遭受火災的經濟弱勢戶,廿八日由台南市油漆工程職業工會志工接棒進行牆壁油漆粉刷美化施工後正式宣告完工,大台南總工會理事溫金輝準備美味的午餐慰問志工,「有情有疼心ㄟ厝」目前已完成一百卅九戶。 「有情有疼心ㄟ厝」弱勢家庭房屋修繕,勞工局長王鑫基(右)也當起油漆志工。(勞工局提供) 勞工局說,雲林方面由泥水志工接力,安裝廚房牆壁磁磚、壁面修補施工作業;南投由木工志工進行輕鋼架與隔間裝潢。 不少志工是家庭成員總動員做愛心,像是木工志工夫妻檔田政仕、黃麗娜;父子擋黃杰弘、黃育庠;泥水修繕的家庭志工翁甫仁、藍琦念、翁俊益;油漆志工夫妻檔,分別有邱重欽、吳鳳娥;蔡長壽、林惠美;薛志強、李美瑩;王棋瑞、龍亮均;董炎樹、高明珠等;木工裝潢達人盃冠軍李省興、曾進源夥伴也一同行善傳愛。 南投埔里修繕戶附近的花農,路過案家看到台南志工到南投幫忙弱勢修屋,現採新鮮玫瑰花送給志工,表達謝意。 王鑫基說,看到志工們犧牲假期,全家當志工做好事,有滿滿的感動,未來勞工局將結合更多民間資源,透過公私協力,讓愛與溫暖持續散播。

Read More

澳洲追緝令 瀕危黦鷸找到了

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繫放的黦鷸,飛抵學甲濕地,右腳繫有綠足旗「AAD」、背部有衛星發報器。(李正峰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在網路臉書發佈「通緝」,盼台灣鳥友協尋右腳繫有綠足旗「AAD」的黦鷸,歷經五天的搜尋,台南市野鳥學會成員李正峰廿八日學甲濕地記錄到這隻黦鷸,他開心說,終於將牠「緝捕歸案」。 黦鷸又名紅腰杓鷸,體長六十多公分,為鷸科水鳥中體型最大,有長而下彎的杓狀嘴喙,牠們主要在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繁殖,冬天再南遷到東南亞、澳洲、紐西蘭等地度冬,極少數會在台灣過境,屬於瀕危鳥種。 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繫放一隻黦鷸,右腳繫有綠足旗「AAD」,從澳洲飛越了六千多公里抵達台灣,透過衛星發報器追蹤,三月廿二日飛抵台灣,當時在高雄路竹,廿四日於台南學甲濕地附近。研究團隊在網路臉書發佈「通緝」,盼台灣鳥友追蹤是否平安。 李正峰表示,他的腳受傷,先前已經忍痛跑了學甲濕地三趟,但都沒有發現,昨日上午得知牠還在台灣,下午又前往學甲濕地找了三個多小時,直到傍晚五點多,原本打算放棄準備回家,突然在堤防上持望遠鏡發現一隻大型鷸科水鳥,無法確定是大杓黦或是黦鷸,只好忍著腳傷扛著「大砲」衝上堤防,確定是黦鷸,清楚拍到右腳上的綠足旗「AAD」。

Read More

擦亮反光鏡 兩青商會動起來

菁英和永康等國際青年商會等青年擦拭街角反光鏡。(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台南市菁英國際青年商會和台南市永康國際青年商會,廿八日分別在永康區大橋里和中正南路等巷弄路口擦拭反光鏡,兩位會長王明意、侯廷憲均表示,青商會以「擦亮世界的角落」為年度重點工作,鼓勵年輕人服務社會。 昨天,國際青商會的青年們都動起來,逐一擦亮永康區內的路口反光鏡,參與的地方人士包括市議員李鎮國、林阳乙、永康區長張睿民、西勢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冠維、金城青商會長楊鈞皓、永康獅子會林博全、歸仁獅子會邱明財、展望獅子會楊勝凱、菁英青商會長王明意、永康青商會長侯廷憲,大橋里長梁峰楠及永康分局交通組長葉敏旭和大橋所長王棋賝等。 葉敏旭表示,永康區中華路每日大小汽車的數量逐年遽增,三年前是十八萬輛次、去年已增至廿五萬輛次,路口安全更顯重要,對青商會擦亮世界角落的活動予以肯定。梁峰楠則表示,反光鏡照射的角度很重要,因此不只要亮、要清潔,還要時時注意是否角是否正確。 青商會則指出,「擦亮世界的角落」活動,就是邀請大家一起促進社區居民安全,擦拭危險路口轉角圓鏡,可提升用路人安全,值得大家關心。  昨天總共動員近百名青年和社區志工,並且完成上百個反光鏡的擦拭,青年們也相當有成就感。

Read More

樂活鯤喜灣 春日嬉遊揭序幕

2021年「樂活鯤喜灣─春日嬉遊」27日由副市長趙卿惠及各級民代揭開序幕。(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二0二一年「樂活鯤喜灣-春日嬉遊」廿七日在喜樹三四0巷歡樂廣場揭開序幕,安排農特產市集、舞台表演、手作體驗、風箏表演及馬術體驗,大小朋友共嬉遊,感受百年老聚落的魅力及地方特有風俗民情。 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民政局長姜淋煌、觀光旅遊局長郭貞慧、南區區長蕭琇華及各級民代,昨日上午共同為鯤喜灣活動揭開序幕,誠摯歡迎大家來到南區走讀聚落、盡情嬉戲。蕭琇華表示,公所長年來致力鯤喜灣在地文化推廣,這次在喜樹地區辦理「樂活鯤喜灣」,希望活絡地方、凝聚向心力,進而增進觀光能見度。 喜樹三四0巷歡樂廣場的歹銅古社PLUS農特產市集中,有瓜瓜園、8818比薩屋、isaac韓國奶油土司等網紅店家及台南地區在地小農、青農的農特產。南區公所指出,一開賣就吸引眾多人潮,市集發行限量優惠消費券,一百元可抵一百二十元消費,多多把握優惠。 南區公所規劃了「鯤鯓生態聚落小旅行」、「小手牽大手共游喜樹」、「灣裡田園樂小旅行」三項遊程,大小朋友共嬉遊,感受百年老聚落的魅力,同時體驗農村田園風光,一同來挖番薯、品嘗烤地瓜、坐牛車。 「喜樹風味餐」由喜樹萬皇宮主辦,每桌只要三千九百九十九元的超優惠價,風味餐響應食用國產豬及幫助小農,每一桌都有國產豬風味料理並贈送兩顆國產鳳梨!風味餐以實名制訂桌,讓大家能安心體會鯤喜灣的辦桌風味,活動洽詢專線:南區區公所(0六)二六三五四九八。

Read More

沈榮津回娘家 感謝恩師栽培

南工傑出校友、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回娘家」祝賀母校生日快樂,並感謝師恩。(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高工全校師生二十七日齊聚歡慶八十歲生日,五十八級電工科畢業傑出校友、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回娘家」祝賀感謝師恩。他並體驗成大在南工展示的智駕車,讚賞影像判斷系統遇人車自動控制車輛的通行,發揮效果。 沈榮津回憶五十八年畢業,校長為他介紹至當時的逢甲醫院工作,第一天就以儀表來檢定線路修復空調系統,考驗其在南工學到電工相關技術,因此,感謝南工師長的栽培之恩。 台南高工配合防疫以「南工八十‧榮耀再起」為主題規劃校慶系列,除各地校友回娘家經驗分享,亦舉辦南工春之美術館陳逢椿紀念展,校慶圖書展、學生卡拉OK決賽、熱音、熱舞、吉他社團表演等。園遊會設置三十餘個各式各樣班級及各團體宣導攤位,叫賣聲此起彼落。 由南工傑出校友們創辦的在地優秀企業,如君帆工業、台灣金屬創意公司、永全科技、廣美科技等企業,亦設攤展示及徵才,提供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員、技工等近百個工作機會。 校長陳啟聰表示,「八十年」是一個非常特別且值得驕傲的日子,所以,希望藉此擴大慶祝機會示南工即將邁入下一個里程碑。

Read More

麻豆消防宣導 寓教於樂

消防局第二大隊在總爺藝文中心舉辦消防宣導活動,寓教於樂,市長夫人劉育菁則頒獎表揚績優消防人員。(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麻豆報導 消防局第二大隊二十七日在總爺藝文中心舉辦「牛轉乾坤、防災保身」清明節擴大消防宣導活度,推出-趣味大挑戰、著色、繪畫比賽及消防體驗活動,吸引不少大小朋友共襄盛舉,場面相當熱鬧。 另外現場也表揚工作績優警義消人員,市長夫人劉育菁親自頒獎表揚績優的警義消,並帶來早餐及繪畫比賽的獎品,她肯定受獎的警義消對消防工作的努力與奉獻,更呼籲民眾平常要做好防火防災的工作,尤其清明節即將到來,大家祭祖時要小心火苗,避免消防人員疲於奔命,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 消防局第二大隊在總爺藝文中心舉辦消防宣導活動,寓教於樂,市長夫人劉育菁則頒獎表揚績優消防人員。(記者林相如攝) 消防局第二大隊為了提升民眾防火防災意識,昨天上午在總爺藝文中心舉辦擴大消防宣導活動,透過各項關卡,讓民眾藉此學習消防知識,寓教於樂。 昨天的活動內容共有四大主軸,包括防災安全健康步道的消防趣味競賽、彩繪消防著色比賽、趣味闖關活動、消防宣導體驗集章活動,吸引不少大小朋友共襄盛舉,快了的著色、彩繪、玩遊戲、拿獎品,相當開心。 消防局第二大隊長丁春能表示,清明節掃墓活動期間,民眾焚燒墓園雜草等頻率較高,稍有不慎容易引起火災,為有效防止火災發生,只要牢記「不」亂燒雜草、「不」亂丟菸蒂、「不」飛揚冥紙、「不」燃放爆竹、「記得滅餘燼、記得收垃圾」,大家隨手、隨時就能做好火災預防工作。

Read More

〈 里長放送站〉中西區南門里蘇雅子改善停車空間

連任七屆里長的南門里里長蘇雅子。(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連任七屆里長的中西區南門里里長蘇雅子,里政大小一把抓,去年榮獲內政部一0八年度全國特優村里長殊榮。蘇雅子說,「服務」是對里民的誠心與責任,熱心為民服務,在地方留下好口碑。 蘇雅子自八十三年擔任進學里長至今超過廿年,就像鄰家的大姐一般親切,她的努力大家看得見,八十七年、一00年分別獲得優良里長、特優里長,一0四年獲頒廿年資深里長,去年榮獲內政部一0八年度全國特優村里長。 蘇雅子以燈亮、路平、水溝暢通為里政目標,營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定期籌辦音樂、親子、婦女、民俗文康活動,致力加強鄰里聯防。 南門里轄內有三分之一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輩,其中一位八十多歲的黃姓阿嬤無力負擔其家人之喪葬費,蘇雅子與善心人士協助度過難關,更視為自己長輩般持續關懷照顧,她加強銀髮族友善環境,希望營造成一個幸福的社區。 蘇雅子表示,南門里屬於老舊社區,停車不便成現今的大問題,因此爭取樹林街二段二五四號、忠義路一段九十四號及忠義路一段六十巷等三處私人空地,空地再利用改建停車場,提供近百格汽機車停車空間,唯南門路四十四巷及南門路四十八巷的空間腹地有限,停車問題仍需檢討改善。

Read More

賞花聽民歌 金砂桃紅宴粉嫩登場

西港區金砂里花旗木步道花海盛開,吸引遊客賞花拍照。(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西港報導 西港區金砂桃紅宴二十七日粉嫩登場,桃紅色的花旗木花海,沿著台糖舊鐵道綻放,美不勝收,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賞花漫步,相當開心。副市長戴謙參加開幕儀式時表示,金砂里的花旗木步道雖是無心插柳,卻是美不勝收,對於營造台南成為南國花都,增色不少。 西港區金砂里內種植許多俗稱「泰國櫻花」的花旗木,更沿著台糖舊鐵道與水利圳道,打造成花旗木步道,目前正是開花季節,白色夾雜淡粉紅色的花朵,更顯浪漫。 配合花旗木盛開,西港區公所結合金砂社區,推出金砂桃紅宴賞花活動,除了花旗木步道外,社區周邊也打造了波斯菊花海及「芝麻開門」迷宮,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共襄盛舉,讓原本平靜的金砂社區,顯得熱鬧非凡。 西港區金砂李花旗木步道花海盛開,吸引遊客賞花拍照。(記者林相如攝) 金砂桃紅宴,除了賞花玩花海外,也有在地的小農販售小番茄、玉米及青椒等農特產品,更有業者前來販售咖啡、雞蛋糕及特色飲料、小吃等,公所也邀請歌手前來演唱民歌,咖啡香搭配浪漫的花海及悠揚的歌聲,讓遊客覺得相當舒適寫意,不虛此行。 更有遊客特地來此拍照,替自己留下浪漫花海步道的美麗身影,直說花旗木開得很漂亮,這樣的花旗木步道,景色難得一見。 西港區長耿漢指出,四、五年前金砂里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在里內推廣栽種花旗木,幾乎各家戶都有種植,有了「花旗木的故鄉」之稱,還利用閒置的鐵道及水利用地,打造花旗木步道。沿著鐵道種植的花旗木,只要三月一到就陸續開花,最早開出白色花朵、接著轉為淡粉紅,最後變成白色凋謝,花期約在一個月左右。

Read More

關燈1小時 百工百業愛地球

環保局長謝世傑(中)等人踩踏發電腳踏車發電,呈現體力換電力之「力力皆辛苦」。(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環保局響應「地球一小時」國際關燈日,廿七日晚間在鹽埕圖書館辦理「螢光點點—城市中的節電軌跡」號召百工百業關燈愛地球,環保局長謝世傑等人踩踏發電腳踏車發電,呈現體力換電力之「力力皆辛苦」。 全球氣候急劇變遷,世界自然基金會於二00七年發起「地球一小時」全球性節能活動,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晚上八點三十分關閉非必要燈光一小時,目前全球超過一百八十八個國家、七千多座城市、上億民眾共同響應,成為全球最大環境群眾運動。 環保局在鹽埕圖書館舉辦「關燈一小時60+」活動,宣導節能減碳。(記者陳治交攝) 環保局昨晚在鹽埕圖書館辦理「螢光點點—城市中的節電軌跡」,節電志工導讀《吃電怪獸在我家》,生動有趣講述浪費能源與電力的例子,寓教於樂的宣導,讓孩童了解到節能省電的重要。 在關燈活動前二分鐘,環保局長謝世傑等人踩踏發電腳踏車,晚上八點三十分,永華及民治市政中心、永康總圖等機關及三十六家商場店家同步關閉室內或建築裝飾燈光一小時,唯有接上電腳踏車電力的燈泡發出亮光,讓小朋友了解電力得來不易。 謝世傑指出,「地球一小時」是全球性節能活動,運用「關燈」這個小動作,引領大眾正視氣候變遷議題,讓更多人省思如何減少消耗能源,以「自己的力量」保護地球。依據能源局數據顯示,每人每關一盞螢光燈具(20Wx4螢光燈具)一小時,可省下零點零八度電;若全市響應關燈一小時,即可節省五萬度用電、減少廿九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Read More

王育德紀念館系列講座首檔登場 張良澤追憶與王育德相處點滴

王育德紀念館邀請教授張良澤分享其眼中的王育德,吸引許多人前來聆聽。(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傳承王育德精神,王育德紀念館今年規劃「彼時,伊鬥陣;到今,咱猶做夥」系列講座,首檔二十七日邀請台文教授張良澤分享他和王育德相處點滴,探尋記憶軌跡;今年度王館也將推出「小館大結盟」系列講座,緊扣台語和人權兩大主題,和其他館舍合作,分享人權議題。 紀念館表示,今年特地舉辦系列講座,邀請當年曾和王育德接觸過的台灣熱血青年,當年的文青,如今都已是台語界或台灣文學界重量級人物,他們將分享受王育德啟蒙的心路歷程及和其接觸過程中的有趣點滴,透過他們,讓各界更認識王育德,而透過他們口述史料,也可讓當年王育德推動台語的理念更為豐富精彩。 張良澤在講座中分享當年和王育德相處點滴,包括其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和其流亡海外生活情況;張良澤蒐集台灣文學史料,奠基台灣文學,然因此成為黑名單,流亡日本,在日期間認識王育德,共同推廣、保存台灣文化。 王館也將推出「小館大結盟」系列講座,廣邀各地基金會、紀念館舍,如鄭南榕基金會、蔡瑞月基金會等,分享人權議題,連結人權發展歷史。此外,也將規劃「暗時來讀冊」系列課程,以趣味方式教授台語拼音,推廣台語文書寫,希望透過多元化的教育推廣,增加對台灣史的認識深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