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交通安全月 南警交大前進電台空中宣導

南市警交大副大隊長劉文棋本週受邀至古都廣播電台接受專訪,呼籲駕駛人、用路人共同打造友善行人的交通環境。(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為響應九月交通安全月,南市警方擴大宣導停讓文化,呼籲用路人共同重視人本交通理念,禮讓行人安全通行。南市警交大本週受邀至古都廣播電台專訪,也在廣播中與市民交流,分享正確交通安全觀念,也提醒用路人共同打造友善行人的交通環境。 交通部自一0九年起將每月九月訂為「交通安全月」,今年已邁入第六年,結合相關單位專注落實人本交通理念、推廣停讓文化。南市警交大副大隊長劉文棋表示,停讓文化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互相尊重的態度,南市警方今年也針對路口不停讓行人、機車違停人行道等違規加強執法,並結合各項活動推動多元宣導,讓交通安全訊息更加貼近市民生活。 本次廣播宣導中,劉文棋也提醒駕駛人重視「藥駕」危險,其實藥駕的危險性不亞於酒駕,施用安眠藥及鎮靜劑等藥物,可能導致嗜睡與反應遲緩,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呼籲駕駛人務必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建立「不藥駕、不酒駕」正確觀念,避免因一時疏忽釀成事故。針對高齡駕駛部分,也提醒七十五歲以上駕駛人應注意每三年換照規定,並接受體檢與認知功能測驗,以確保安全上路。 南市警交大指出,目前全台南已設置六十八處科技執法,其中廿七處特別針對不停讓行人違規進行偵測取締,提醒駕駛人尊重行人路權,以免觸法挨罰。南市警交大強調,駕駛人落實「慢、看、停」、行人也應遵守號誌並走斑馬線,希望在行人、駕駛共同努力下,實踐友善交通環境的願景。

Read More

衛生局辦理「社區精神疾病關懷訪視員工作坊」 社勞政攜手支持市民身心

  南市府衛生局十八日辦理「社區精神疾病關懷訪視員工作坊」,邀集精神領域專家學者及南市府社會局、勞工局相關單位交流。(南市府衛生局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近年心理健康、精神醫療、詐騙及高負荷照顧議題備受社會關注,為強化社區精神疾病關懷訪視工作效能並促進網絡單位交流,市府衛生局十八日辦理「社區精神疾病關懷訪視員工作坊」,邀集精神領域專家學者及南市府社會局、勞工局相關單位,就跨域整合與服務議題探討交流、促進市民身心健康。 本次活動中,南市府衛生局特邀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監事李逸、勞工局職管督導吳富美、律師邱循真等,分享對於法規、高負荷家照顧者及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經驗。 另也邀請嘉南療養院護理長李佩珊教導訪視服務評估重點及訪視紀錄撰寫技巧等,以提升關懷訪視員服務品質。同時也邀請台南大學教授李岳庭,帶領團隊互動討論並進行情境演練,提升溝通技巧及訪視策略知能等,加強相關網絡系統合作與社區預防效能,進一步提升一線人員應變能力。 市長黃偉哲指出,精神疾病如同一般身體疾病透過適當治療與社區支持,患者是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台南市民如需心理健康相關服務,可就近撥打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服務專線,目前南市計有鹽水、北區、善化、關廟及安南等五處心理衛生中心。另南市衛生局也提供四十四處免付費心理諮商駐點服務,為市民提供即時心理支援。 南市府提供各項心理健康及精神疾病防治等服務,如需心理諮商民眾,可利用上班時間撥打衛生局免付費心理諮詢預約專線(06-3352982),或加入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LINE官方帳號「@1925tainan」,相關資訊可至南市府衛生局心理健康促進專頁查詢。

Read More

颱風將臨 南市府工務局和災防辦做好準備

因應颱風來襲,市府團隊做好防颱準備,也呼籲民眾應小心注意。(工務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三颱共舞,市府團隊嚴陣以待。災防辦指出,市長黃偉哲指示市府團隊和各區公所,務必以最高標準啟動防颱整備措施,也提醒民眾切勿掉以輕心,尤其是外圍環流帶來的雨勢。 市府新購置五三四台發電機,首批已陸續分配給七股、後壁、北門及安南等十七區,務必確保在電力中斷時,能維持基本運作,市長同時要求工務局、水利局及三十七區公所,應特別加強行道樹的固定與修剪,避免倒伏阻礙交通或壓損電纜,並應提前備妥足量防水擋板與砂包,主動向市民公布領取地點及使用方式,並特別呼籲各大樓管委會,務必檢查地下停車場入口的防水擋板功能是否正常,並啟動社區自主防災機制。 工務局除稽查六塊寮排水整治工程工地等再建工程,更要求在建工程加強防颱前工地巡查及檢視防汛整備;工務局除加強工地檢查,也呼籲商家做好廣告帆布、招牌等檢查,做好安全防護,並配合市府防颱應變措施,全力維護颱風期間的公共安全。 另針對轄管的公園行道樹、路燈等,也都加強巡檢,做好防颱相關維護工作,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針對容易致災的橋梁及道路邊坡改善工程,要求做好固定工地設施及防汛措拖,排除阻礙水流,因應颱風帶來的雨量。 對建築工地,工務局同步通知建築開發商業、營造業等公會,加強建築物防颱準備,尤其塔式起重機、施工鷹架及相關設施,應加強防颱作業,若工地鷹架、圍籬或廣告物掉落或致災,將依建築法處罰行為人,呼籲民眾作好災情防範,共同保障安全。 工務局目前也事先編組搶災車輛機具八十多部及兩百五十名搶災人員待命,並成立防災應變LINE群組,以利即時應變處置,降低致災危險。  

Read More

響應國家防災日 南消深入南台科大宣導演練

  南消五大鹽行分隊本月前往南台科大辦理宣導及演練,帶同師生共同養成正確防災意識。(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因應國家防災日,為強化轄區民眾應變能力,南消五大鹽行分隊特於本月前往轄區南台科大進行防火與防災宣導,本次宣導也特別強化地震演練的避難動作及校園防火安全,期能強化師生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與風險意識,以利於災害發生時保障自身與親友安全 南消五大表示,本次宣導中,消防人員特別針對校園常見火災樣態進行說明,常見火災原因包括電線老化、不當使用電器、逃生出口阻塞、煙蒂亂丟等,呼籲師生留意日常安全,養成正確用火用電習慣,定期檢查電源線路、不要私拉亂接電線、不在禁火區域使用明火、保持滅火器材可用狀態等。 現場也示範滅火器操作方法及逃生路線規劃,提醒師生熟悉的校園建築中的安全出口,以便在災害發生時立即因應逃生。另也特別規劃地震避難演練活動,帶同師生共同落實「趴下 (Drop)」、「掩護 (Cover)」、「穩住 (Hold On)」保命三步驟,同時也提醒師生平時應整備避難包、了解校園與住處週邊避難聚集點並制定防災計畫。 因應國家防災日,消防署也在九月一日至十月卅一間推出系列活動,鼓勵全民落實地震網路避難動作演練,也能上傳演練照片至消防署「消防防災館」參與抽獎,帶回Switch2、掃地機器人等好禮。消防局長李明峯指出,校園是防災教育的前線,期盼師生透過宣導、演練,能在緊急狀況時迅速判斷、冷靜應對,共同構築安全的生活環境。 市長黃偉哲強調,國家防災月不只是形式上的宣導,更是提升全民防災韌性的重要機會,透過演練與實做,讓災害威脅降到最低。未來將繼續推動校園、社區與民眾的防災教育使防災意識深入人心,共建高度韌性的的台南市。

Read More

南台灣食安論壇產官學研齊聚南台交流討論

第九屆南台灣食安論壇南台科大登場,產官學界齊聚針對新版GHP、AI應用等議題分享討論,期提升食安管理能量。(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執行台南市衛生局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體系計畫,舉辦「第九屆南台灣食安論壇」,以「升級食安力,食安新未來」為主題,連結產官學研各界,邀請多位食品領域專家學者及相關產業代表,針對新版GHP、AI應用等議題分享討論,期提升食安管理能量。 食安論壇由台南市政府副秘書長徐健麟、南台副校長王振乾等主持揭開序幕。會中針對食品安全治理、產業實務挑戰及人工智慧(AI)應用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期望建構跨領域合作新典範,推動我國食品安全邁向新里程碑。 會中除由台南市衛生局分享台南市食安管理現況,並邀請川家品質驗證顧問公司營運長張家瑋解析新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推動現況,與因應對策專題講座;並由台灣食品技師協會理事長曾貽湧分享中小型餐飲業轉型契機與挑戰,透過綜合討論與交流凝聚共識。 還有以「AI工具輔助食品業者提升GHP管理效能」與「AI技術於中小型食品及餐飲業之落地應用」為核心,邀請統一企食品安全中心經理李明謙、台東大學助理教授連耿汶、台美檢驗科技副理紀政嫻,及瓜瓜園企業副廠長黃偉侊,分享實務案例與最新應用成果,協助業者掌握智慧化趨勢、提升風險控管能力。 南台科大表示,食品安全的落實除仰賴完善的法規制度與政策架構,更需結合產官學界及民間的共同力量。此論壇所凝聚的專業觀點與策略,將成為政府政策推動及產業實務的重要依據,持續引領食品產業朝向科技導入、數據監控與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讓消費者能「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Read More

龍眼天災損害還遭竊 白河警啟動「護果專案」逮捕龍眼竊賊

白河警分局推動「護果專案」,協助農民防止鮮果遭竊。(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台南市東山區曾姓果農日前發現自家果園龍眼遭竊,由於今年碰到颱風侵襲,龍眼鮮果產量只剩三成,對遭遇天災慘受重大損失的農民相當珍貴,被害農民氣憤難平,向白河警分局報案,警方立即展開調查,並於幾天內迅速破案,逮捕施姓嫌犯移送法辦。 白河警分局指出,雖然龍眼果實價值不高,但對農民而言,卻是辛勤勞作的心血成果。為防止農產品遭竊,警方近期已積極推動「護果專案」,透過強化巡邏、設置警示標語及科技監控等方式,守護農民辛苦耕耘的收穫。 這起龍眼竊案,經曾姓被害人於九月十四日前往東原派出所報案,警方立即展開調查。員警擴大調閱周邊與沿線監視器,發現一輛可疑自小貨車頻繁出入案發地點,形跡可疑。警方鎖定車主施姓男子,十七日通知到案說明。面對明確證據,施嫌坦承竊取龍眼果實,全案依竊盜罪嫌函送台南地檢署偵辦。 白河警分局強調,這起案件的快速偵破,不僅展現警方打擊犯罪的決心,也讓果農安心收成,為盛產的龍眼季節再添一份「甜美」的保障。任何竊盜行為警方都將依法究辦,呼籲民眾切勿心存僥倖。同時提醒農友,若發現可疑人車,應立即通報警方,共同維護農產安全。

Read More

協助陷入泥濘山溝車輛脫困 白河分局表揚兩名好人好事員警

小怪手開路排除路障,引導受困的轎車下山。(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雲林縣一對許姓夫妻開車到台南白河旅遊,因過度依賴導航誤入山區小徑,又碰到豪雨,車輛陷入泥濘山溝動彈不得。白河警分局關嶺派出所長楊昆達與警員林倉綾冒雨尋人,又找來小怪手開路,護送這對夫妻駛離險峻山路安全返家,白河分局十九日公開表揚兩名好人好事員警。 警方指出,許姓男子駕車載妻子前來台南白河區著名景點「台灣萬里長城」旅遊,卻因過度依賴導航,誤入白河大林里杭內山區小徑,怎麼走也繞不出去。更慘的是山區突然下起豪雨,山路遍布泥濘,車輛又不慎陷入山溝動彈不得。夫婦只好棄車步行一公里多,才發現電桿,依電桿編號向警方報案求助。 白河警分局勤務中心通知關嶺派出所長楊昆達與警員林倉綾冒著傾盆大雨,依電桿定位位置,進入杭內山區沿線搜尋,儘管山路濕滑、視線不佳,兩名員警仍不負使命,在杭內電線桿編號大林八五附近尋獲受困的許姓夫妻。 許姓夫婦脫困後,頻頻感謝員警與民眾協助。(記者翁聖權翻攝) 兩名員警安撫許姓夫妻情緒,並緊急聯繫大林里長吳豐君調派挖土機支援,才讓車子從山溝中脫困,並隨著挖開坍方土堆的怪手開路出去。許姓夫妻脫困後頻頻向兩名員警致謝,「真的很感動!幸好有警察幫忙,否則我們根本走不出去。」 看到許姓夫妻驚魂未定,楊昆達與林倉綾乾脆好人做到底,從山區一路護送這對夫妻駛離險峻山路,直至國道三號白河交流道北上安全返家。

Read More

大象臼齒當洗衣板? 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揭密在地文化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9163141/361df642-ec44-4f9b-9d4e-b394d6d524eb-Compressed-with-FlexClip-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的菜寮溪如同印度的恆河,昔日左鎮的吃喝拉撒都在菜寮溪解決,因此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將有一場精彩的「堊藝生長-左鎮菜寮溪流域文化調查與藝術轉譯計畫成果展」,讓大家來看看昔日左鎮婦女竟用大象化石當洗衣板,同時看看那化石中藥店的精彩。 協會人員表示,菜寮溪乘載著左鎮人的所有,除了有關於化石外,更有與生活的連結,就像左鎮在地人常說的,幾乎吃喝拉撒都可以在菜寮溪解決,為此,除了進行菜寮溪流域的文化調查外,也展開後坑古道的調查,看看古道的豐富生態,留住更多菜寮溪文化。 協會理事長茅明旭表示,小時候都是在菜寮溪玩水、玩土、漁獵和拾化石的,當年發現的化石都很巨大,大的可以當洗衣板,如今的年輕一代對菜寮溪的印象或許僅止於一條溪流,或是化石出土區等,因此協會期望透過白堊土(青灰泥岩)的藝術創作激起在地學子、外來遊客的興趣,透過不同面向認識左鎮文化與地景特色。 吳靜瑜將左鎮的精彩過往變成百寶箱和捲軸,讓遊客們認識左鎮。(記者張淑娟攝) 協會執行祕書吳靜瑜則指出,自己的大學畢業設計,就是採集左鎮耆老與菜寮溪的故事,製作化石標本、遊戲布旗等教具,後續又與南台科大合作,以左鎮的植物為素材,製成互動遊戲教具,讓遊客快速認識左鎮。而左鎮最特別的還有白堊土,接下來將辦理野燒藝術創作,號召左鎮居民及青年、遊客等一同用土來創作,完成後會將作品展示於菜寮溪協會的接待中心「頂菜寮柑仔店」,部分作品也會移至後坑古道展示。 另菜寮溪協會已從一百一十二年開始執行社區營造計畫,執行火炬、植物的相關主題,今年協會獲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及教育部USR計畫支持,除了持續維護後坑步道外,也致力於調查不同時期的古道生態樣貌,即透過動物偵測調查記錄四季的動物,並將藝術帶進古道,透過老師陳瑋軒帶領白堊土藝術創作的工作坊,捏塑左鎮動物、植物,透過擬人或仿真的樣態呈現左鎮特殊的多元生態、文化的特色,藉此打造富有在地生態文化,屬於左鎮的藝術古道。

Read More

無患子一身寶 中秋來臨進入採收期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19145129/cbb77d39-a345-4d1e-bebf-a4ed47e9d7bc-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張淑娟/安定報導 每逢中秋正是無患子轉金黃時節,安定古寶生技進入無患子採收期,董事長王高榮表示,日前風雨打落不少無患子,量較往年減少六、七成,所幸無患子乾燥後可存放多年,古寶貯存的無患子不受風雨影響。 無患子是阿嬤時代絕佳的清潔果子,廿多年來在古寶生技的研發下,無患子成了烏金,充分發揮了無患子最大的效用,不只用在個人清潔,還可用於環境清潔等,尤其古寶正與學術單位合作,將無患子的廢棄物也能轉廢為金,讓其達到農業零廢棄。 目前無患子廢棄物已研發其生物碳的可行性。(記者張淑娟攝) 王高榮表示,古寶除了持續研發無患子的更多附加價值外,連同其用過的廢棄物都已有計畫的推進研發,做為生物碳或生質能等,讓無患子在此淨零時代可以達到農業零廢棄,並成為新能源。目前將屆中秋,此時節正是無患子的採收時節,一顆顆無患子都是寶,預計可採收半個月,不過,今年受到風雨影響減產,所幸每年古寶都會貯存足夠的無患子備用,因此減產尚未影響古寶的需求量。 王高榮指出,使用過的無患子還有做為生物碳和生質能的大作用,目前已進入研發,且也分別研究廢棄的無患子與莿竹、稻梗等不同作物融合成生物碳和生質能的效益,希望有助於達到農業零廢棄的更大目標。

Read More

勞工局規劃四場次原住民就業講座暨參訪

協助即將畢業的原住民學生就業,勞工局推出原住民就業促進講座暨職場參訪,並講授「長照產業趨勢與機會」。(職訓就服中心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協助即將畢業的原住民學生就業,勞工局今年規劃四場次的原住民就業促進講座暨職場參訪,十八日首場結合台南護專,在璐德老人長期照顧中心辦理,並講授「長照產業趨勢與機會」,帶領青年學子了解長照產業現況、未來需求,鼓勵學員踴躍投身長照相關領域。 勞工局說,在職場參訪中,帶領學員實地參觀照顧中心各項設施、設備,並說明長照中心如何結合醫療與復健資源,提供長者關懷與專業照護,讓學員更貼近實際長照產業的工作狀況,也能體驗實際服務者的專業精神。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為協助即將畢業原住民青年順利銜接職場,該局辦理各類就業講座及徵才活動,也深入校園,舉辦就業促進講座與職場參訪,協助即將畢業的原住民學生了解如何運用文化優勢,提升職業能力與工作態度。 同時,勞工局亦推動多元化就業服務,包括職能體驗工作坊、公部門暑期工讀計畫等,協助青年提前探索職涯、累積實務經驗,規劃就業藍圖,期望達到畢業即就業、就業更穩定的目標。 職訓就服中心主任梁偉玲表示,為協助民眾順利就業,勞工局除辦理系列就業促進講座及職場參訪,每年規劃辦理四場大型、三場中型就業博覽會、二百場以上小型徵才活動;因應數位時代需求,建置「台南工作好找」APP,只需透過手機下載,即可免費獲取就業服務、職訓及活動資訊,有就業相關問題,可洽詢職訓就服中心及所屬就業服務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