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發布最新鋼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等三套中英文版規範 預定於明年元旦正式生效

鋼船規範2026修訂航海安全系統,並新增5種類型之船級註解。(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驗船中心(CR)近日發布最新《鋼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高速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及《海巡艦艇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預定自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驗船中心(CR)為我國政府授權之驗船機構,成立至今已七十餘年,主要執行船級與國際公約之檢驗與發證、離岸風電工程驗證及現場檢驗等專業服務。船級規範為船舶設計、建造與檢驗的重要依據,涵蓋船體結構、機器與電機系統、材料設備等各項技術標準。此次規範針對航海安全系統、漁船相關規定、高速船操作條件及緊急設備安全監控等多面向進行調整,重點如下: 一、航海安全系統規定修訂:為因應現行設備性能標準更新,修訂第XIII篇航海安全系統內容,並新增5種類型之船級註解(NSL、NSLES、NSLESD、NSLES (COS)、NIBS)。各註解依據船上航海安全布置及設備配置進行分類,協助船東依實際需求選擇適用等級,強化航行安全認證標準。 二、漁船規定修訂:配合「漁船入級準則」制定,明定船長24 m以上之漁船須符合該準則要求,未滿24m者得參考IMO之漁船準則或安全建議。此外,新增Fishing Vessel、Trawler 及Stern Trawler等註解,以提升漁船結構與營運安全性。三、緊急發電機引擎監控與警報規定增訂:參考國際船級協會聯合會(IACS)最新統一要求(UR)M63增訂緊急發電機引擎之監控與警報項目,包括燃油高壓管洩漏、油霧偵測、滑油及冷卻水高溫/低壓警報及超速警報,以提升緊急設備運作之安全與監控能力。 四、高速船操作條件增訂:為提供船舶設計者及船東對高速船或海巡艦艇建造及入級規範於初步設計上之評估,新增下列操作條件規定:1. 垂直加速度設計值下限:依據船型(如客貨船、補給船、巡邏艇、救難艇)及營運海域(如開闊海域、限制開闊海域等)設定,提供設計者及船東於設計階段參考使用。2. 操作條件評估:設計者應界定船舶最大允許之有義波高,並與結構容許限制相符,納入船舶操作限制條件,以確保實際航行狀況不超過設計耐受範圍。 驗船中心(CR)發布最新《鋼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等三套中、英文版規範,預定於2026年元旦正式生效。 驗船中心(CR)表示,為配合國際公約及其他相關規範發展趨勢,並回應業界實務需求,將持續提升服務品質,增進船舶與海上人命安全,減少船舶對海洋環境之衝擊,進行規範之滾動式修訂與優化,據此提供優質且高效率的船舶檢驗服務,為航行安全把關。本次發布之《鋼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高速船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及《海巡艦艇建造與入級規範2026》內容,已刊登於驗船中心(CR)官方網站(www.crclass.org)「出版刊物」頁面,歡迎業界參考採用。

Read More

陳木枝高票當選海攬公會理事長

陳木枝(左)榮任理事長,並由新任常務監事鄭國(中)及原任常務監事潘國昌(右)代表監交下, 完成印信交儀式。(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三日召開第十四屆第一次理監事會,會中進行理事長及常務理、監事改選,選舉結果由陳木枝高票當選理事長,隨即舉行印信交接儀式,由新任常務監事鄭國及原任常務監事潘國昌代表監交之下,正式完成印信交接,新任理事長陳木枝向理監事們致謝。 為使組織成員更加熟稔會務運作,自七月起也將以兩個月為週期,由各當選常務理事依序擔任公會輪值主席,開展新的屆期。另外,本次會議也通過新加入會員總計有三家,包括匯集國運有限公司、高輔進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達美通運有限公司。 第十四屆新任理監事大合照。(記者陳瓊如攝) 第十四屆理事長及常務理、監事,改選結果當選名單如下: 理事長:陳木枝 常務理事:劉昭興、張宗仁、葉建明、闕壯興、潘國昌、郭文榮 常務監事:鄭國

Read More

高雄關受邀出席高市進出口公會會員大會 宣導推動出口報關新制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市進出口公會舉行會員大會,並邀請高雄關關務長劉芳祝、副關務長張淑娟及副關務長高丁財參加,會中並由高副關務長進行出口報關新制宣導,對業者所提各項議題均進行充分溝通及交換意見,深獲業者肯定。 高雄關表示,為防杜洗產地,自114年5月7日起,凡我國產製(MIT)貨品出口美國(報單類別:G3、G5、D5、B8、B9及F5),必須檢附「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下稱原產地聲明書)。海關因應經濟部新制,杜絕大陸製品繞境海外、轉進台灣洗產地,再出口輸美,配合制定相關配套措施、調整通關作業程序,俾利業者出口合規並加速通關。 高雄關進一步說明,檢附原產地聲明書應依下述規定辦理:一、輸出人應於原產地聲明書確實勾選、填寫並蓋章(公司大小章、進出口專用章、報關專用章及保稅工廠專用章均可)。二、電腦核定文件審核(C2)及貨物查驗(C3)通關案件,輸出人應檢附原產地聲明書正本通關,惟為加速通關,得由報關業者同意切結,且同時於原產地聲明書影本加註「經出口人同意由本公司(報關業者)代為切結放行後3日內補具正本,如未依限補具正本,出口人不得再以原產地聲明書影本通關」,並蓋有報關業章者,得以該原產地聲明書影本報關,並於放行後3日內,補送原產地聲明書正本,未依限補送者,爾後一律須檢附正本始能通關。三、電腦核定免審免驗(C1)案件,應於接獲海關電腦核發N5107訊息(補辦事項代碼A59)通知後3日內,檢送原產地聲明書正本至出口地海關。倘未依限補送者,則輸出人後續不得再以C1方式通關。 高雄關呼籲相關業者遵守新制規定,以免因文件不備或報單填報疏漏而影響通關時效。高雄關將持續透過關務署網站「海關防杜違規轉運資訊專區」及相關宣導活動,協助業者熟悉新制規範,並即時回應業界疑問。倘有出口通關程序問題,歡迎洽詢高雄關,以確保出口作業順利進行。

Read More

出口快一步 工具機在地驗證服務正式啟動助攻國際接單力

標準局啟動工具機在地檢測驗證校正服務,協助企業出口拓銷。(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標準局為協助工具機產業及早因應法規變革,整合法人資源,啟動「工具機在地檢測驗證校正服務平台」。除建置資訊網,提供主要出口國家,重要出口產品,在安全與性能相關檢驗項目與技術標準的第一手資訊,協助業者即時掌握出口市場規範外;並盤點國內校正與檢測驗證量能,提供諮詢服務與加強需求媒合,有助於業者完成在地檢測,達到縮短驗證時程,節省檢測成本的目的,進而強化國際的競爭力。 標準局進一步說明,因應印度針對機械產品新措施及要求,已於今年4月邀請印度標準局向我國工具機業者進行說明,使國內業者瞭解新的法規及申請流程。本次研討會聚焦歐盟新版機械法規之重點變革,特別邀請德國TUV SUD資深專家分享新版法規規定,內容涵蓋對風險評估的加強、人工智慧與自動化設備納管擴大、製造商責任明確化等重要變革,協助我國業者深入了解法規重點,提前做好因應的準備。 面對國際法規要求趨勢,如歐盟將於2027年全面實施新版機械法規(Machinery Regulation EU 2023/1230),未來標準局仍將持續針對重點市場辦理技術法規說明會,整合檢測資源,提供諮詢與媒合服務,並推動國際合作,強化業者在地檢測能力與出口競爭力。 相關工具機檢測、驗證及校正服務諮詢,可透過「工具機在地檢測驗證校正服務平台」(網址:http://taiwaninspect.pmc.org.tw)查詢,歡迎各界上網瞭解與運用。

Read More

長榮海運第九艘三千TEU系列EVER VERVE輪交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大陸﹁中國船舶集團﹂黃埔文沖船廠為長榮海運建造之三千TEU 系列 “EVER VERVE”交付。(見圖) 中船集團方面表示,該集團為長榮海運建造的三千TEU 系列第九艘船 “EVER VERVE”交付出廠,比合約期提前近六個月。 ALPHALINER數據顯示,排名世界第七大貨櫃船公司的長榮海運目前船隊規模達228艘、運能183.07萬TEU,其中自有船佔151艘、運能122.51萬TEU,尚有51艘、運能77萬TEU新造船訂單。

Read More

臺灣海洋國際論壇盛大登場 全球戰略決策者齊聚擘劃海域安全與藍色經濟

臺灣海洋國際論壇盛大登場 。(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海洋委員會主辦的「2025 臺灣海洋國際論壇 (Taiwan International Ocean Forum, TIOF)」7月2日起至3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廳盛大舉行。本屆論壇以「海域安全」與「藍色經濟」為兩大核心主軸,旨在深入探討全球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情勢與新興安全挑戰,並推動區域與全球的海洋治理合作。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在論壇開幕式致詞時表示,當前海洋議題早已超越傳統的資源保護範疇,成為攸關區域安全、經濟韌性與國際秩序的戰略核心。臺灣地處全球海上交通樞紐,亦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科技關鍵節點,並擁有領先世界的半導體產業與科技能量。 本屆論壇匯聚來自印太區域超過15個國家、逾百位海洋政策決策者、政府代表、知名智庫研究員與產業領袖,共同為印太海洋治理新格局貢獻智慧與願景。與會貴賓陣容堅強,包括美國《華盛頓時報》總裁Thomas P. McDevitt、英國前國防大臣Gavin Williamson、日本眾議員黃川田仁志與青山大人等多位國會議員親自出席,與我國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等高層交流意見,展現論壇高度國際關注與政策重要性。 論壇首日聚焦印太海域安全挑戰,包括灰色地帶行動、海上民兵、海底電纜保護與類封鎖行動等非傳統威脅,並以南海經驗探討區域合作機制。下午場則以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FOIP)為核心,聚焦跨國聯合執法、人道援助與海域意識共享,並舉行高層對話,探討區域海洋合作願景。 第二日以「藍色經濟與ESG轉型」為主軸,從供應鏈重組與淨零轉型出發,深入討論藍碳市場、海洋綠色金融、智慧監測與永續漁業等議題。與會者包括《經濟學人》、以色列、韓國、日本等國智庫與專家,共同探索亞太藍色創新與臺灣藍色經濟實踐的接軌策略。此外,論壇特別設有「年輕世代專場」,邀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印度等地青年代表分享海洋創業、永續旅遊、氣候倡議與國際數位發聲,強調青年參與在推動海洋未來治理中的關鍵角色。 海洋委員會表示,論壇透過兩天的高階對話與跨域交流,深化臺灣與國際社會的連結,並持續凝聚共識、轉化合作成果。臺灣將堅定發聲,攜手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推動印太與全球的海洋安全與永續發展。

Read More

傾聽企業聲音 經濟部強化匯率支援行動全面啟動

經濟部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風險, 召開記者會說明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波動的相關措施。(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協助以出口為主的產業因應新臺幣匯率波動,特別是受升值衝擊較大之中小企業,可以穩定營運並降低匯兌風險,經濟部已成立「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搭配金融機構及相關輔導團隊,提供匯率避險工具與融資支援等資源,全力協助中小企業因應匯率變動。 面對近期外匯市場波動,尤其新臺幣升值對出口型中小企業造成經營壓力,經濟部已啟動跨單位任務小組,納入中小企業、產業、貿易相關部門,密切關注匯率變化,並針對產業及中小企業需求與因應作法進行討論,同時也針對相關議題,主動與相關財金部會橫向聯繫協調,全力協助中小企業管控風險。此外,經濟部也鼓勵中大型企業優先採購本國中小企業產品或服務,並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開拓多元市場、協助訂單媒合,強化出口韌性以應對升值挑戰。 經濟部表示,為紓緩企業因匯率波動導致的營收減少或資金周轉困難,已提供多項政策融資協助方案,降低個別企業資金壓力。員工數30人以內之中小企業,可申請「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貸款額度最高3,500萬元,享有低利率、最高10成保證及利息補貼;員工逾30人且營收下降15%之中小企業,可申請「疫後振興專案貸款」,貸款額度3,500萬元,同樣享有低利率及最高10成保證;另有「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方案」,提供中小企業最高1億元融資保證,並享最高9成保證及手續費減免等多項優惠,有需求之中小企業可直接洽各金融機構提出申請,或洽詢經濟部「馬上辦服務中心」取得相關資訊。 此外,經濟部亦與輸出入銀行合作,透過「強化貿易金融貸款方案」、「加強輸出保險準備計畫」,提供出口貸款及輸出保險優惠,進一步協助中小企業降低出口風險、拓展海外市場。 經濟部傾聽產業聲音,確保提供最即時有效的服務。有關匯率避險問題,可以在經濟部「馬上辦服務中心」網站(https://0800280280.sme.gov.tw/ )的匯率避險專區「常見問答」、「外匯工具」簡介與圖卡,得到最新資訊;「馬上辦服務中心」電話諮詢專線(0800-280-280)也即時回應中小企業詢問,如有需要將轉請130位榮譽會計師提供財務諮詢診斷服務,協助中小企業進行避險。經濟部並於「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https://www.smelearning.org.tw/ )開設線上課程,以提升中小企業對匯率風險的認識與應對能力。另外,經濟部已協調8家公股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臺灣銀行、臺灣中小企銀)及多家民營銀行於網站設置「中小企業匯率避險服務專區」,使中小企業便於查找運用,落實避險工具普及與使用。

Read More

中遠海運黃河口輪紐澳航線完成首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運特運旗下遠海汽車船經營的“黃河口”輪近日駛離澳洲佛里曼特港,象徵著中遠海運汽車船隊紐澳航線首航航次完成。 這是中遠海運汽車船隊繼中國大陸至中東、東南非、歐洲、南美西、地中海國際班輪航線後,該公司佈局的第六條國際班輪航線,中遠船隊全球滾裝運輸網路全面覆蓋三大洋五大洲關鍵樞紐。 遠海汽車船“中國-紐澳”國際班輪航線提供每月一班服務,覆蓋澳洲布里斯班、肯布拉、墨爾本、阿德萊德、佛里曼特爾五大核心港口,同時提供中轉分撥至奧克蘭港的供應鏈服務,通過“班輪化+定制化”營運服務,為客戶提供安全、穩定、可靠、高效、節能環保的汽車物流供應鏈服務。

Read More

張榮發基金會打造科普好好玩專案 魅力席捲桃園188所小學

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中著綠背心)、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代理科長莊欣樵(最後排右二)與永順國小校長林佩娟(最後排右一)一起參與科普探究課程。.(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小學生如何在教室學太空知識,答案就在張榮發基金會與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合作的「科普好好玩」專案中。該專案推出至今已邁入第三年,以科普閱讀為核心,舉辦一系列科學推廣活動。今年已培育40位科普閱讀探究教師,產出15個涵蓋天文、航空、航海與環境教育的主題教案,跟隨行動書車巡迴34所小學授課,還加碼贈送科普書箱給學校。另也安排參訪長榮海事博物館,及邀請長榮海運船員入校分享海洋環境與科技,暑假還將舉辦沉浸式科學解謎親子營隊,可望將科普閱讀推廣到桃園每一所小學。 其中搭載科普書籍的行動書車,配合主題探究實作課程,三年來累計造訪超過100所國小,將科學閱讀與實作的樂趣帶入桃園偏鄉與非山非市的校園。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30日跟著行動書車前往桃園區永順國小觀摩「比大還大的大—行星的尺度與大小」課程。她在桃園市政府教育局代理科長莊欣樵與永順國小校長林佩娟陪同下,與同學們一起觀察生活中常見的乒乓球、壘球、鉛球等物品的體積,模擬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相對大小,並運用NASA的太陽系模型計算器計算八大行星相對體積及距離。富有挑戰性的題目激發了在場所有大人、小孩的好奇心,積極操作計算器尋找答案。 鍾德美指出:「過往學習科學時,學生多坐在課堂上聆聽老師講述科學家所發現的成果,而新課綱則強調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發掘問題、探討原因、尋找解答。『科普好好玩』以各式各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為柴火,融合多元的科學主題,打造可以玩的科學課,同時點燃師生對科學的熱情。」 學習要好玩,老師就要變身頂尖玩家,專案自四月起已舉辦兩場「教師揪團共學培訓營」,全面提升教師科普知能、分組共備教材。張榮發基金會也期盼持續創新科普教學資源,與產官學界共織科學教育網,讓邏輯思考與科普閱讀的精神深植桃園每一個角落。

Read More

陽明海運小學堂下半年全新巡迴行程歡迎報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小學堂走入偏鄉推動文化平權與永續教育,培育下一代海洋領航者,今年下半年展開全新巡迴行程歡迎報名參與。(附圖由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宣布,「陽明海運小學堂」下半年即將展開全新巡迴行程,歡迎北北基學校報名參與,報名開放時間自即日起,活動期間在今年九月至十一月,預計辦理十場次,立即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ZcE2xzDDnTnHyeTG7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表示,「陽明海運小學堂」課程由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專業志工講師群授課,課程設計結合「認識海運 × 船員職人 × 守護海洋」三大核心,從貨櫃運輸、全球航線、海上工作環境特性,到氣候變遷對航運的挑戰等永續議題,逐步建立學生對於航運產業的整體認識,並強調海洋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連結。 課程中導入互動式學習與模擬遊戲,孩子們將化身為「小船長」,思考如何規劃航線、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永續,從中培養系統思維、環保意識與全球視野,不僅強化學習興趣,也為未來素養教育注入實作與探究的精神。「陽明海運小學堂」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基金會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與落實陽明海運公司ESG理念的具體作為。透過深耕教育現場,基金會期盼為臺灣下一代播下探索海洋、認識世界、守護環境的種子,持續推動教育共好與社會永續,縮短城鄉教育資源落差,實踐文化平權與教育公平。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自2021年起推動「陽明海運小學堂」計畫,透過主動出訪偏鄉學校與到校服務,提供免費且高品質的海洋教育課程,至今已深入數十所學校、累計超過千位學童受益。 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指出,臺灣作為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航運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動能,更深刻影響著每一位民眾的日常生活。超過九成的生活物資仰賴航運輸送,航運產業牽動著全球供應鏈與國際貿易,是一項高度國際化、無國界的產業,更是臺灣連結世界不可或缺的橋樑。然而海洋與航運在基礎教育階段仍屬冷門議題,資源也多集中於城市地區,偏鄉學童難以接觸相關知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