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水岸大翻身打造漁光島新亮點 1.5億元興建旅客中心及體驗基地明年2月完工

安平港漁光島大月牙灣沙灘規劃模擬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安平港依據行政院核定之「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11~115 年)」發展定位為嘉南地區貨物進出港及觀光遊憩港,朝「南自貿、北觀光」之雙核心主軸發展,積極推動水岸觀光遊憩招商,港務公司繼106年引進亞果遊艇公司投資遊艇碼頭區,及110年引進安平星鑽公司投資水岸複合觀光遊憩區後,接續於113年引進九號萬士達公司投資開發漁光島大月牙灣沙灘,九號公司預計將投資新臺幣1.5億元,為漁光島觀光遊憩再增添全新樣貌。 漁光島大月牙灣沙灘陸域面積20公頃,水域面積26公頃,經公開招商由九號萬士達公司取得最優投資人資格,九號萬士達公司係由九號餐旅休閒事業集團創立,藉由九號餐旅休閒事業集團豐富之觀光休閒產業經驗,預計投入新臺幣1.5億元資金於漁光島沙灘興建旅客中心及體驗基地,並規劃於大月牙灣水域經營衝浪、風帆等水域遊憩活動,藉由開發滿足國內外遊客需求之設施,期待透過人文、休閒娛樂與自然景觀之結合,打造漁光島沙灘觀光極致體驗,前述工程預計於115年1月開工,並預定於116年2月完工營運。 配合安平港北觀光開發規劃,港務公司於完成遊艇碼頭區、水岸複合觀光遊憩區及漁光島大月牙灣招商引資後,將接續辦理內灣區招商作業,內灣區用地面積約34公頃,為臺南市政府108年1月發布實施「擬定臺南市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特定區計畫港埠用地細部計畫」核定之第二種港埠用地(港二),土地開發強度為建蔽率50%、容積率120%,允許使用項目包含:「(一)運輸使用:客運碼頭、遊艇碼頭、渡輪站、接駁站、交通轉運、遊客中心。(二)觀光遊樂使用:主題遊樂園、水上遊憩設施、觀光旅館及一般旅館、主題商店、美食街、餐飲、百貨商店、免稅商店、展覽館(含會展中心)、金融服務、零售、運動健身、美容會館、俱樂部等及相關附屬設施。(三)其他使用項目,依商港法相關規定,或經商港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之項目。」。為妥適運用內灣區土地,以發揮水岸觀光綜效,港務公司規劃朝水岸帶狀開發方向採分區招商方式進行,將與市府、在地人士等相關單位充分討論,擇定適合之發展條件後適時推出招商案件。

Read More

能源轉型海聯總處將推天然氣國氣國運LNG運輸方案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海運聯營總處因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將配合推出進口天然氣國氣國運LNG運輸承運方案。 海聯總處昨(26)日召開第21屆第一次理事大會,由該處理事主席郭志成(見圖,李錫銘攝)主持開幕式,並在會中就未來發展提出報告,傳達以上相關訊息。 郭志成談到海聯總處自民國73年九月擴大改組成立,迄今41年並邁入21屆,雖歷經多次波折,仍堅持維護國輪海運聯營體制,本次理事大會主要任務除選舉21屆常務理事,也關注近期國際政經情勢。 郭志成指出,2025年國際政經情勢動盪未定,特別是美國「對等關稅」措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對進口鋼鋁高關稅,限縮國際散裝煤鐵礦砂貨運,而國際海事組織(IMO)「航運業淨零減排框架」定案,「香港無害拆船公約」與歐盟「綠色燃料」(Fuel EU)實施,環保法規趨嚴,航商加速建造配置IGC船噸,船員依STCW公約完成IGF進階訓練,以符合綠色航運安全要求。 在國內,核能發電除役,台灣中油桃園觀塘第三接收站完工啟用,與日韓共同投資開發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定案,台電公司2025年發電燃料結構,LNG佔50%,燃煤降為30%,至2030年更降至20%,進口燃煤量將由目前2,400萬噸降至1,500萬噸,扣除台電自有船噸承運量外,對總處業務重心的長約燃煤運務,在2026年合約相繼屆滿後的續約,形成相當壓力。 據稱,交通部航港局近三年來,盱衡情勢發展邀集該處與中油、台電研商進口天然氣國氣國運政策規劃,推動國輪航商建造LNG國輪船隊,船員完成IGF基本及進階訓練,要求提出LNG運輸安全承運方案,以確保對LNG安全運送的無虞,這也是今後第21屆常務理事會所面臨最大的課題。

Read More

桃園機場年度重大演練動員60人提升跨單位聯防應變效能

演練模擬501貨機坪發生輻射品與毒性化學物質洩漏,並伴隨電動車事故引發火災之複合式災害。(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強化桃園機場面對非天然災害的應變能力,機場公司依據《災害防救法》及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指示,於6月24日在501及502貨機坪舉辦「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災害、輻射災害暨電動車災害防救實兵演練」,邀集包括長榮空運倉儲公司、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聯新國際醫院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等公私部門相關單位共同參與,跨單位總計動員近60人,為年度重大演練項目之一。 機場公司表示,本次演練模擬501貨機坪發生輻射品與毒性化學物質洩漏,並伴隨電動車事故引發火災及人員搶救之複合式災害。演練內容包含:災害初期應變救援及現場指揮調度、毒性化學物質與輻射洩漏之初期處置、人員與車輛之避難引導與警戒管制、毒化物清除與除污作業、電動車火災撲滅及電力隔離處置等。機場公司亦針對國際上曾引發大規模火災之電動車救災事故特別配置防火毯、電動車緊急插頭、活動式阻水設施及車底專用滅火裝置等裝備,以強化電動車災害之應處能力。 機場公司指出,透過本次演練可驗證機場災害應變機制,有效提升災害發生初期現場指揮協調及聯防救災能力,確保實際災害時可迅速反應,守護機場安全與旅客生命財產。

Read More

昇恆昌攜手桃機疫後全面升級旅客候機與購物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昇恆昌攜手桃機疫後全面升級旅客候機與購物體驗,挺過新冠肺炎疫情挑戰與市場變動,昇恆昌免稅商店零政府補助投入資金,歷時五年全面完成「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管制區C區綜合免稅店ROT招商案」,強化臺灣重要交通樞紐競爭力及國門形象。(附圖由昇恆昌提供) 昇恆表示,此案以「人文」為本,全面提升旅客在免稅商店、餐飲及公共服務的三大體驗,展現民間企業參與公共建設典範,成功將桃園國際機場升級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文化型機場」,為台灣國門注入嶄新能量。 昇恆昌以「行銷臺灣、接軌世界.精彩心動線」為主題打造第二航廈管制區C區,包括整合國立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等超過10家臺灣博物館文創商品成立博物館商店;集結金門高粱、OMAR威士忌等臺灣經典酩酒的台灣菸酒館;引進 POP MART、JELLY CAT 等超過 20 個全球潮玩品牌打造玩具專賣店;透過自營、招商雙軌制經營餐飲,導入雙月食品社、小王煮瓜等多家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美食;融合AI互動、臺灣在地文化等特色,全面翻新10 間傳統候機室,包括展示六大離島風情的「島嶼漫遊」、以原住民、客家、閩南文化為主題的「臺緣候機室」;響應全球永續,更以6.5 噸回收玻璃打造「亮彩琉璃體驗池」,展現對綠色循環經濟的實踐與永續經營的承諾,昇恆昌長期推廣臺灣文化不遺餘力,也深獲中華文化總會肯定。 昇恆昌指出,此案於國際競爭激烈的情勢下,於2018年得標,並於2019年起執行。然履約期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為維護國門形象並確保機場營運不中斷,昇恆昌於疫情期間堅持不裁員、不減薪,兼顧機場服務品質與員工生計。面對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重大挑戰,昇恆昌作為機場大聯盟的重要合作夥伴,始終秉持誠信原則,積極應對,2022年疫情解封後,迅速投入資源,克服施工困難、日以繼夜趕工,此案有賴交通部、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及相關單位的全力支持,一同克服重重挑戰,全力實踐「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合作精神今(2025)年完工。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在致詞中表示,對於昇恆昌在疫情期間面對旅客大幅減少、營運受創的艱困情況下,仍堅守崗位、全力支持機場營運的精神深感敬佩。他指出,桃園機場作為台灣的國門,由多方組成的「機場大聯盟」共同撐起營運體系,其中昇恆昌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期盼未來持續攜手合作,推動機場排名再往前。 昇恆昌免稅商店董事長江松樺指出,昇恆昌深耕免稅產業逾三十年,始終秉持誠信、專業、創新、公益的經營理念,並以「公共服務為導向、利益大眾為宗旨」,此案以旅客為本位,融合人文關懷、先進科技及在地文化,打造全球唯一以文化為核心的機場,面對全球大環境快速變動、天災、戰爭、政經動盪,都讓國際旅遊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未來營運過程困難肯定不少,甚至可以預期會相當辛苦,但昇恆昌仍會盡力做好每一個細節,不敢鬆懈,也不敢自滿,以實際行動協助提升機場整體服務品質與國際排名,為臺灣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門樞紐。

Read More

提升海洋污染應變能量 海保署建置全臺10處海污資材應變倉庫

(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今年颱風季來臨前,在全國建置完成10處「海污資材應變倉庫」,海保署表示,為強化海洋污染事故即時應變能力,應變倉庫涵蓋北、中、南、東及離島地區,形成全國性資材調度網絡,確保污染事故發生時,即使在偏遠之花東地區,應變資材仍可於3小時內運抵現場,展現政府前瞻整備與守護海洋環境之決心。 海保署說明,資材倉庫據點分布於宜蘭、臺中、臺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以及澎湖、金門與連江等離島地區,共配置48座應變貨櫃,內含攔油索、吸附資材與防護裝備等應變裝備,並定期維護、盤點與補充,確保應變即戰力。選址時則綜合考量事故風險、交通可達性、資材需求量及監管措施等因素,即使於臺東、花蓮與離島等偏遠地區,仍可於污染事故發生3小時內完成應變資材調度,確保全國各地皆具備即時應處能量,展現應變量能佈建之完整性與實效性。 海保署進一步表示,除10處主要海污資材應變倉庫外,另尚有37處資材放置地點,加上全國可供調度海污資材之公私場所已達575處,形成多層次應變網絡,不僅強化各地即時調度能力,更可視事故規模彈性擴大支援範圍。 海污應變倉庫已多次投入實際海洋污染事件應變任務,例如113年10月「BLUE LAGOON」貨輪於蘭嶼龍門港擱淺時,海保署於三日內即自臺東及高雄兩地倉庫調度7座應變貨櫃及各式海污資材支援現場油污清除作業,成功降低海洋環境衝擊,展現應變倉庫在污染事故中的關鍵作用。此外,113年7月凱米颱風侵臺造成臺南、高雄、屏東海域接連發生船舶擱淺及沉沒海難事故,突顯應變量能與調度即時性的重要,海保署已針對颱風等惡劣天候事件預先建構應變機制,未來面對海洋污染事件,可即時啟動應變倉庫資材調度。 海保署重申,因應未來颱風季與各類海上災害潛勢,將持續擴充資材儲備量能、提升人員應變能力,並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深化合作,共同建構即時、專業、高效的海洋污染應變機制,為守護我國海洋環境持續努力。

Read More

臺中港結合多元力量辦理生態保育放流 守護海洋命脈

臺中港生態保育放流活動參與人員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為歡慶航海節,並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 6月25日於臺中港北防沙堤舉辦「生態保育放流」活動,在蔚藍海天的見證下,推動海洋保育工作,守護海洋命脈。 傍海而立的臺中港,站在國際視野的高度,長期關注全球性議題,持續推動ESG企業永續發展並採取行動,展現企業對環境及社會的關懷,面對海洋資源日益匱乏的嚴重全球性環境危機下,臺中港務分公司去年首度辦理生態保育放流, 今(114)年再度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中心保育放流合作對象–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攜手辦理生態保育放流。 近年來海洋已有出現漁獲數量減少之趨勢,未來可能將面臨海洋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嚴峻局面,可能導致浮游生物過剩、水質惡化、影響海洋生態系、人類之沿海活動,加劇海岸環境與氣候變遷。臺中港務分公司在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指導協助下,總共釋放了3萬8,000尾的魚苗,在對的地點,釋放對的魚苗,並於事後監測魚苗生存狀況,希望藉此拋磚引玉,使更多企業投入海洋復育行列。 臺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林春福表示,台灣四面環海,希望透過臺中港對社會影響力,讓錯誤放生的方式得以修正,彰顯正確之保育放流觀念與作法,讓此善舉更能真正發揮海洋復育效益,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林春福總經理進一步表示,臺中港的保育放流是一場「深度生態保育放流」,不僅在「環境面」上積極海洋復育,在「社會面」上也努力消除民眾對放生的錯誤方式與認知,結合科學、宗教多元力量,以實際行動辦理保育放流,從根本守護海洋命脈,此次活動並有臺灣商港港群及臺灣港務港勤股份有限公司的伙伴一起共襄盛舉,希望在海洋復育的路上,更多企業能展現責任與行動,成為守護海洋生態的那道最堅強、最關鍵的力量。

Read More

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船員服務升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船員服務升級,為提升便民服務並簡化作業流程,該局自即日起優化船員相關業務申請,於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新增線上化申辦服務,同步開放船舶代理人及業者代理船員申請案件,透過授權文件及相關證明,快速完成審件作業。(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航港局表示,因應船員業務的申辦常須由船員本人或委由所屬航商處理,面對現代航運業務的多元需求與國際化步調,該局期透過MTNet相關功能的更新,讓業者在繁忙的航運業務中,能更快速、便利的完成必要程序,賦予更多的行政彈性,以簡化流程並縮短作業時間。 本次船員業務線上化申辦功能包含「船員適任證書之補、換發」、「船員任、卸職及僱傭契約之簽證」、「船員服務經歷證明書之簽發」及「船員服務手冊之補、換發」等申請項目,相關功能說明亦公布於MTNet最新消息供使用者參閱。 除此之外,亦同步導入多項數位化便民服務措施,進一步提升整體作業效能,如船員各項證書申請導入自動檢核作業,減少人工審核錯誤及補件次數;另亦提供電子版航海人員測驗合格證明下載功能,大幅減省時間成本;同時,航港局亦對現行船員查驗系統介面進行優化,提供中、英文版介面,使用者可視實務需求呈現相關頁面。 航港局表示,未來亦將持續檢視各項船員業務流程,傾聽業界聲音,致力打造更高效、友善的船員服務環境。此次措施正是推動智慧化、便民化服務的重要一步,也象徵對航運產業發展的支持。

Read More

桃園機場暑假旅運預估853萬人次 留意五大安檢NG物品加快通關效率

機場公司預估7月至8月總運量將達853萬人次,有機會超越2019年同期客運量852萬人次。(機揚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航空產業復甦力道強勁,桃園機場今(2025)年1至5月客運量,達1,957萬人次,6月4日起突破2000萬人次,已恢復2019年同期96.5%的運量。隨著暑假旅遊旺季即將來臨,機場公司預估7月至8月總運量將達853萬人次,較2024年成長9.5%,有機會超越2019年同期客運量852萬人次。機場公司提醒旅客出發前應確認護照效期及航班資訊,避免影響行程;提前3小時抵達機場,預留換匯和保險時間,並可善用智慧化服務,包括手機APP網路報到及自助報到機等,節省等待時間。 為確保旅途順暢無憂,機場公司呼籲旅客在託運行李時,請務必注意「四不原則」:不讓行李保護套/膜鬆脫;不讓行李綁帶、吊牌等鬆脫或過長;不放置不合規行李(有關行李託運規定詳細資訊,請洽各航空公司);不讓行李打包鬆散,讓託運行李順利運送到搭乘航班上。 機場公司也提醒,行動電源應隨身攜帶不得託運;傳統打火機1人限帶1枚,應隨身攜帶不得託運、防風及藍焰打火機隨身或託運行李皆禁止;含鋰電池手持風扇應隨身攜帶不得託運、含鉛酸電池手持風扇隨身或託運行李皆禁止;液體膠狀類物品須裝於100毫升以下容器;剪刀刃長於6公分內之刀剪類尖銳物品,可隨身攜帶上機。敬請旅客遵守相關規定,有助於減少複查加快通關效率。 有關航班動態、聯外交通、停車場剩餘車位及服務設施等詳細資訊可上桃園機場官網(https://www.taoyuan-airport.com)查詢。

Read More

Lalamove 優化平台服務與支援機制塑造多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即時貨運平台 Lalamove 優化平台服務與支援機制,平台經濟為未來勞動力塑造多元樣貌 Lalamove 提供更靈活彈性的工作機會,為向全球辛勤付出的司機夥伴致敬,Lalamove 宣布即將啟動「Heroes Behind the Wheel」全球企劃。(附圖由Lalamove提供) Lalamove 台灣總經理丁彥宇表示,每一筆 Lalamove 的配送任務背後,都是司機夥伴的努力,他們不僅推動中小企業成長,也為社區注入活力。這份付出不只是配送物品,更是推動人生前進的力量。未來我們將持續優化平台體驗,協助司機夥伴達成個人與職涯上的目標,讓他們的人生藍圖更加精彩。 Lalamove 以科技平台為核心的合作模式,回應全球對彈性工作的高度需求。調查顯示,65% 司機夥伴選擇加入 Lalamove 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時間的彈性,其中有 47% 司機表示,能自由安排接單時段,有助兼顧收入與家庭責任。擺脫了固定工時的限制,讓司機夥伴們能依照自身生活步調靈活規劃工作,Lalamove 不僅填補即時配送的市場需求,也展現未來勞動力的多元樣貌。 為向全球辛勤付出的司機夥伴致敬,Lalamove 宣布即將啟動「Heroes Behind the Wheel」全球企劃,集結來自各地司機夥伴的真實故事,分享他們如何透過 Lalamove 改變生活、貢獻社會,藉此表達品牌對司機夥伴深厚的感謝與肯定。Lalamove 在台灣市場也發起「運事大賞」投稿票選活動,精選15則來自全台各地的暖心故事,邀請平台用戶與司機夥伴共同參與網路投票,選出最觸動人心的配送體驗。投票時間自即日起至本(六)月卅日止,完成投票即可獲得價值300元的Lalamove配送金。Lalamove 運事大賞 網路票選活動投票頁:https://lalamove.onelink.me/kvKN/HeroBTW

Read More

基隆關呼籲商民接獲海關處分務必詳閱教示條款 以免誤用救濟程序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為確保商民權益,避免因誤用救濟程序導致程序延宕,特此呼籲民眾於接獲海關行政處分時,務必仔細辨明應提起「復查」或「訴願」,以維自身權益。 基隆關說明,商民對於海關所作成處分不服時,依法得提起救濟,然救濟程序依法律規定而有所不同,主要區分為「復查」或逕提「訴願」,若有誤用,雖不致影響實質救濟權益,但就應逕提「訴願」案件誤申請復查為例,因海關依法須移由訴願管轄機關(財政部)審理或請當事人補正文書,程序上仍會有所延宕。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海關依關稅法對納稅義務人裁處罰鍰的處分書,處分書末欄附註的教示條款為「以書面向海關申請復查」,因此應先向作成處分的地區海關申請復查;倘係依關稅法對納稅義務人以外的其他業者(如運輸業者、承攬業者、報關業者及貨櫃集散站業者等)裁處罰鍰的處分書,教示條款則記載「聲明訴願」等相關規定,此類處分無須先經復查程序,可逕依訴願法相關規定經由原處分海關向財政部提起訴願。 基隆關提醒,請商民注意海關作成處分文書附記的教示條款,並應於法定救濟期間內,以處分書附件(空白訴願書或復查申請書)正確提起救濟。復查申請書及訴願書格式,可至基隆關官網下載(網址: https://web.customs.gov.tw/keelung,路徑: 資訊匯流/書表下載/復查申請相關書表)。 基隆關補充,該關設置納稅者權利保護官(下稱納保官),商民依法尋求救濟時倘有相關疑問,可洽納保官提供必要的諮詢與協助,歡迎多加利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