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大港橋3月29/ 30日配合大港開唱活動暫停橋體旋轉

(高雄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5大港開唱」活動將於114年3月29日及30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盛大登場演出,活動期間預估將有大量人潮於現場觀賞並湧入蓬萊港區,為維護民眾安全及不影響現場觀賞演出,活動期間將暫停大港橋橋體旋轉,並由主辦單位派員於大港橋二端入口管制以維護人員安全,請民眾多予配合,於高雄港區享受美好音樂饗宴。 高雄港大港橋橋長110公尺,橋寬5公尺到11公尺,是臺灣第一座水平旋轉橋,也是亞洲最長的跨港旋轉橋,每日下午3點橋體會開啟旋轉及閉合,每逢週五、六、日於夜間7點增加1次橋體旋轉,已成為高雄港水岸特色之一,是民眾、遊客駐足欣賞拍照及熱門打卡景點。

Read More

交長指示如期如質完成高雄機場新航廈 為運量復甦做好準備

交通部長聽取民航局報告高雄機場新航廈建設相關議題。(交通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4日考察「高雄國際航空站新航廈規劃辦理情形」,由立法院許智傑召集委員、李昆澤委員出席,交通部長陳世凱率民航局何淑萍局長、航政司韓振華司長等主管人員參加,聽取高雄機場新航廈建設、美食街商業設施簡報,與排班計程車等重要課題辦理情形。 民航局於簡報中指出,新航廈建設計畫項下各工程已按計畫時程陸續展開,東側立體停車場與A滑行道北移工程均已發包施工,航廈主體工程亦已展開細部設計,預計116年動工。民航局並表示,近年高雄機場已積極招商提供多處貴賓室,今(114)年更與知名米其林餐廳合作,提供旅客精緻優質的餐點,在排班計程車部分,也將持續提升服務品質,落實排班車輛管理與停車秩序。 陳部長指出,因應南部地區持續發展及後疫情時代的運量復甦,請民航局如期如質於121年完成高雄機場新航廈建設,在建設完成前需為整體運量復甦做好準備;並請民航局針對委員關切南部外海興建24小時機場議題再深入研議,至於目前宵禁管制措施,則請民航局再與地方政府蒐集意見與討論。 關於委員關切排班計程車議題,陳部長請民航局研議提供旅客多元服務,務必確保計程車服務可滿足各時段旅客接駁需求,也請設法提供旅客多元服務,至於委員及高雄市政府提出將高雄機場圍牆改建以提升視野通透性一事,部長允諾如預算有餘裕,會再研議增加圍牆改建之長度。 委員一行肯定交通部及民航局推動高雄機場建設的努力,以及提升機場服務設施品質的用心,並期許高雄機場在迎接運量復甦的後疫情時代,逐步增闢航班航點,提升旅客運量,持續提供優質便利的空運服務,打造南部最具競爭力的國家門戶。

Read More

台船簽訂第四次勞資團體協約增進勞資和諧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昨(24)日由台船公司黃正弘董事長主持團體協約簽約儀式,資方代表台船公司周志明副總經理與勞方代表高雄企業工會張益得理事長、基隆企業工會林余瑲理事長,三方共同完成簽約用印。(見圖,台船提供) 台船表示,本次簽訂團體協約是民營化後第四次簽約,修訂簽約之目的,主要是第三次團體協約自108年9月24日簽約後,迄今部分條文已不合時宜或尚待修正遂召開協商會議,勞資共同檢視修訂需求。修訂完成後,在主管機關高雄市政府勞工局江健興局長及上級機關經濟部國營事業管理司胡文中司長共同見證下,順利完成簽約儀式。 台船指出,該公司民營化後,97年底第一次與企業工會簽訂團體協約,係為穩定勞動關係,促進勞資和諧及順利完成民營化,104年八月與企業工會簽訂第二次團體協約,以持續改善勞動條件,促進勞資和諧,並在105年五一,台船公司及高雄、基隆企業工會,共同獲得勞動部頒獎表揚與鼓勵。前次簽訂第三次團體協約的時間為108年九月係配合勞基法之修訂,為保障員工權益,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進而創造利潤。 該公司透過團體協約的簽訂,規範公平、合理、明確的勞動條件,使員工的權益獲得合法的保障,增進勞資和諧。勞資關係和諧同時也能使公司無後顧之憂,依預定計劃從事經營、降低經營之風險,並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與凝聚向心力,勞資共享企業經營的利益。

Read More

達飛/上海電氣/SIPG簽署綠色甲醇產供銷協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達飛集團與上海電氣、上海港務集團(SIPG)簽署綠色甲醇產供銷協定,消息指出,三家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綠色甲醇供應、運輸、加注長期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定,上海電氣集團將依託其自主投資建設的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項目(簡稱“洮南項目”),為達飛集團提供綠色甲醇燃料的中長期供應,並攜手SIPG通過陸海聯運方式將綠色甲醇從吉林洮南運送至上海港完成加注,形成“生產—運輸—加注”閉環。 據稱,洮南項目是上海電氣在氫基綠色燃料領域的重要佈局,其核心技術和裝備均由上海電氣自主研發和製造。此舉不僅實現新能源就地消納與跨區域資源協同,更探索出可複製的綠色甲醇產業化模式,此次合作象徵著三方在綠色航運燃料領域的合作邁入全新階段,將為法國達飛集團實現航運脫碳目標提供關鍵支援,並加速上海港打造全球綠色甲醇加注樞紐的進程,為全球航運低碳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附圖為SIPG董事長顧金山、總裁宋曉東和達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薩德(Rodolphe Saad)、中國區總裁方愛琳(Adeline Franger Chouraqui)見證下,SIPG副總裁王海建和達飛集團資產與運營執行副總裁克莉絲汀·卡布(Christine Cabau)簽署雙方策略合作協定,SIPG副總裁兼生產業務部總經理柳長滿主持簽約儀式。(見圖)

Read More

精鑽郵輪前進號首航高雄港 外籍旅客探索港都魅力風光

精鑽郵輪前進號(Azamara Onward)首航高雄港。(高雄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港迎來今(114)年第5艘首航郵輪—精鑽郵輪前進號(Azamara Onward),帶來618名外籍旅客。高雄港務分公司致贈船長首航紀念牌,歡迎前進號首次靠港。 前進號隸屬於皇家加勒比集團旗下的精鑽郵輪,屬馬爾他籍,總噸數約3萬噸、船長181公尺、船寬25.5公尺,可搭載804人,提供旅客寬敞舒適的海上空間及優質的服務,且船上設施一應俱全,旅客可於餐廳享受精緻美食饗宴,在酒吧品味美酒,或於游泳池、健身房及水療中心放鬆身心靈,讓旅客在壯麗海景之中享受高品質的愜意時光。 前進號的姊妹船探索號(Azamara Quest)曾於108年首航高雄港,兩者皆屬小型精品郵輪,具備靈活的航行優勢,較大型郵輪能靠泊更多的港口,可深入鮮為人知的秘境小島及特色港口,帶領旅客暢遊及探索私房景點,提供與眾不同的航行體驗。 高雄港務分公司與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攜手合作,特別安排原住民迎賓表演,歡迎首航郵輪旅客蒞臨,展現高雄港的熱情活力,此外,高雄港務分公司亦於現場安排春聯書法教學,由專業書法老師指導旅客親手書寫「春」、「福」等吉祥字,並帶回作為紀念,使旅客深刻體驗臺灣文化,為此行留下美好的回憶。 前進號本次航程自美國出發,途經法屬玻里尼西亞、薩摩亞、東加、斐濟、紐西蘭、澳洲、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香港、越南、柬埔寨及泰國等港口,橫跨北美洲、大洋洲及亞洲三大洲,展開為期87天豐富的海上探索之旅,並於臺灣停靠高雄港,讓旅客深入體驗高雄的獨特城市魅力,探索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美食文化,同時為高雄觀光帶來國際旅遊商機。

Read More

臺中港務分公司打造充電新樞紐 推動智慧綠能發展

充電站。(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電動車充電站自113年9月啟用至今,已穩定運作超過半年,為來往車輛提供高效充電服務。該充電站共設有 11座專用電動車充電車位,其中 8座為DC 120kW快速充電樁,另3座為慢充樁(AC 7kW),根據數據統計,快充樁平均單次使用時長約30-45分鐘,慢充樁則適合長時間停留的旅客使用,有效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 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不僅提升充電站效能,更促進港區智慧交通與商業發展,落實低碳環保目標。充電站與臺中港智慧整合管理平台連結,即時監測電力供應、充電樁使用狀況及能源調度,確保電力分配穩定,提升營運效率。根據充電需求,自動調整電力輸出,減少尖峰時段電網負擔,確保穩定供電並降低能耗。 自啟用以來,臺中港充電站已服務千餘人次電動車車主,並觀察到使用率穩定提升,顯示港區與周邊地區對充電服務的需求殷切。尤其在假日與旅遊旺季,快充車位的使用率明顯攀升,顯示充電站已成為電動車主長途出行的重要補給點。 臺中港務分公司不僅關注充電站營運,更希望透過這項基礎建設帶動港區整體發展。充電站自啟用後,已吸引大量電動車車主前往周邊商圈與旅遊景點消費,如臺中三井OUTLET、梧棲觀光漁港、高美濕地等地,促進在地經濟發展,形成「充電+旅遊+消費」的循環經濟模式。 未來,臺中港務分公司將持續優化充電站運作,提升充電效率,並推動更多智慧交通與綠能計畫,讓港區充電更方便、環境更友善,讓大家來台中港不只充電,更能玩得開心、逛得盡興!

Read More

航港局攜手觀光署舉辦鯉魚潭聯防救生演練暨航安講習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攜手觀光署守護東部水域安全升級航安聯防機制。 鯉魚潭風景區為東台灣重要景點,為提升水域遊憩安全與國內旅遊品質,交通部航港局自111年起每年於花蓮鯉魚潭與交通部觀光署聯合辦理演練,上週末(3/21)日再度共同舉辦「114年鯉魚潭水域安全互助聯防救生演練暨航安講習」,此次演練透過模擬緊急狀況強化業者應變能力,並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航安講習,以進一步提升水域活動安全。 航港局東部航務中心與交通部觀光署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強化船舶航行安全及提升載客小船緊急應變能力,提升各公部門及業者間橫向聯繫及合作,邀集花蓮縣政府、壽豐消防分隊、壽豐鄉公所、壽豐鄉衛生所、花蓮縣水產培育所及花蓮鯉魚潭商圈發展協會等單位共同參與,於花蓮鯉魚潭模擬載客小船航行時,遭遇主機失火、乘客落水、機械故障等緊急狀況,加強駕駛應變處置能力與業者聯防互助機制。 為提升水域活動業者專業素養,針對航行安全議題辦理講習,深入探討消防滅火、救生應變、群眾管理及危機應變等專業知識,使其於突發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反應、妥善處置,降低事故風險與人員傷亡。航港局表示,花蓮經過去年地震影響,旅遊人數銳減,振興當地經濟為當務之急,而致力發展觀光必須架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航港局將會持續與各單位攜手合作,精進應變機制,確保航行安全,讓東部地區水域活動成為國內外旅客安心的選擇。 附圖為航港局與觀光署聯手舉辦「114年鯉魚潭水域安全互助聯防救生演練暨航安講習」活動,模擬船舶遭遇主機失火及乘客落水之緊急狀態。(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海攬公會攜手會員公司啟動校園徵才 首登場海大博覽會媒合人才

右起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理事長翁堯賢、臺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海攬公會教育組副召集人范建武、臺灣海洋大學教務長呂明偉。(海攬公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辦「2025 Light校園徵才博覽會」,台北市海運承攬公會理事長翁堯賢、教育組副召集人范建武帶領會員公司赴校徵才,吸引眾多學生熱情參與,積極與公司招募夥伴互動交流,展現對產業的高度興趣。 三月全台校園徵才季,各校就業博覽會及說明會活動開跑,今年海運承攬公會聯合會員公司校園徵才活動擴大舉辦,首場臺灣海洋大學校園徵才博覽會即齊聚20家會員公司參與, 依海攬許可證號排序: 紳運、世邦、台灣東方海外、中國遠洋、進航、飛綌、港捷、台騑、萬泰、紹暘、鴻泰、金鼎、瑞可、華邦、華建、捷德、東方超捷、翔輝、允碩、新加坡商敦豪,總計提供48項就業及實習職缺,需求人數達100餘位以上! 博覽會現場企業與學校優秀學子面對面交流,發掘潛力人才,藉此提升企業品牌,並與人才建立聯繫,場面互動熱絡,共創企業與學生雙贏! 臺灣海洋大學是海洋領域最完整的特色大學,教學、研究並進,提供學生最豐富的海洋教育資源,是台灣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人才培育搖籃!海攬公會與臺灣海洋大學海運暨管理學院歷年來合作開辦「海運承攬業基礎實務課程」,由海攬公會推薦具備專業素養及實務經驗的業界先進擔任講師,課程內容有各航線的專業知識、市場實務性操作及最新國際物流動態資訊,培訓海運承攬業專才,培養畢業即戰力!推動產學合作,透過校方和公會的資源整合,協助會員公司為企業注入新血,增加學生畢業前實習及畢業後多重就業管道,讓有志學子學以致用,成果與效益卓著。

Read More

基隆關舉辦今年第1次報關業座談會 強化雙向溝通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為增進通關便捷及強化報關業者與海關間雙向溝通,於3月21日舉辦今年第1次報關業座談會,由副關務長吳慧燕主持,該關各業務單位主管偕同出席,與基隆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基隆市報關業職業工會、新北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及桃園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共同座談,會中對業者所提各項議題充分溝通及交換意見,深獲業界肯定。 基隆關表示,本次座談會特別就進口貨物稅費繳納證的送達與補發規定進行討論,同時就相關政令及業務宣導,包括積極採用C2報單無紙化作業,以節省時間與成本;進出口商品若涉及商標或著作權,應依規定申報並提供授權文件;報關業者應強化個資安全管理,如發生個資洩漏須於發現事故時起72小時內通報關務署;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透過納保官與多元方式強化納稅者權益保障;該關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舉辦私貨及逾期貨標售,歡迎參與並慎防假冒海關拍賣的不實訊息;關務署設立廉政平臺及關務夥伴廉政指引,強化企業法遵與誠信倫理;提醒民眾防範高回報投資、網購、假中獎及陌生連結等詐騙手法。 基隆關最後表示,感謝業者積極配合海關推動各項政策,藉由舉辦座談會進一步瞭解業者需求,並能共同提出解決方案,期使營造更優質便捷的通關環境。

Read More

海大校友地中海榮耀號海上航行共識營 助力遊輪產業發展

海大校友總會在地中海榮耀號船上召開第五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長年培育海運專業人才,海大校友總會為支持遊輪產業發展,安排為期四天的「2025海大校友總會暨臺灣地區校友會長日本交流參訪活動」,以「海上航行共識營」的形式強化海大校友與遊輪產業的連結,獲得校友們的熱烈支持。 本次活動源於任職台灣遊輪產業協會理事長的海大校友總會曾俊鵬理事提案,由海大校友總會、傑出校友聯誼會聯合舉辦,校友總會林見松總會長和傑出校友聯誼會王光祥理事長聯合特邀臺灣地區校友會理事長、系所友會會長及海運相關產業校友代表參加,並獲得臺日關係協會與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的支持。活動不僅參團校友全程自費,獲得校友總會補助參團費用的理監事也將補助款全數捐給海大校務發展基金推展海洋教育使用。透過這次活動,海大校友展現對遊輪產業的支持,也進一步鞏固海大與海運的緊密聯繫。 四天三夜的活動安排在MSC地中海榮耀號(MSC Bellissima)上進行,該遊輪為亞洲最大、排水量達17.2萬噸的郵輪,提供校友們一場難忘的航海體驗,也喚起許多跑船學長的回憶。校友們透過社群媒體分享旅程點滴,以及許多過往經歷中令人感動的故事,海大校友的熱情與船上多場海洋活動,也吸引了船上旅客與工作人員對海洋的關注,無形中提升了海大的品牌影響力。 此次遊輪產業觀摩為校友總會首次的海上大型活動,由兼任校友總會秘書長的莊季高副校長率團,全團總計91人,自基隆港西岸旅運中心啟航前,許泰文校長也特別至碼頭送行,祝福大家旅途平安並與校友和校友寶眷合影。透過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的專業導覽,參團校友得以觀摩臺灣與國際遊輪產業的經營模式差異,並在船上舉行兩場專業會議,由多位從事海運的校友分享引水靠港、巡航與岸上旅遊等知識。不僅展現海大校友對遊輪產業的支持,也讓非航運專業的校友與寶眷深入了解遊輪產業的運作,提升對海事職業的認識,更透過旅程中的深度交流,促進校友間的情誼與專業合作。 海運是臺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是永續、潛力無窮的產業,其中國際郵輪產業具有相當大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24年來臺郵輪約418艘次,帶來90.5萬人次、逾200億元產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