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花蓮首站啟航 深耕偏鄉青少年體育發展

2025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於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登場,邀請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光復商工、光復國中、自強國中、國風國中、花崗國中、大榮國小、明義國小、大興國小等學校近百名學生參與。(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5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首站「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於2月15日至16日在花蓮熱鬧登場,首日於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舉行,由花蓮縣魏嘉賢縣議員、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蔡金智校長秘書及長榮航空沈淑娟經理共同主持開場,邀請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光復商工、光復國中、自強國中、國風國中、花崗國中、大榮國小、明義國小、大興國小等學校近百名學生參與。 花蓮縣魏嘉賢縣議員表示,花蓮地區擁有許多優秀的體育選手,但資源有限,特別需要專業的指導來協助發掘更多人才。感謝長榮航空將專業訓練與資源帶到花蓮,幫助學生提升技能,並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選手代表台灣站上國際舞台。 花蓮站活動由陳盛琦及洪偉傑專業教練帶領,以「幼苗接觸田徑起點」帶領學生進行暖身、田徑體能訓練與團隊競賽,透過遊戲結合運動啟發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運動興趣,並結合學生夢想宣誓及分享環節,讓學生經由經驗分享進而相互啟發。此外,2011年世界青少年射箭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得主高浩文亦親臨現場,分享成長經歷及成為國家選手的歷程,鼓勵學生勇敢追夢、不畏挑戰,並堅持發掘自身潛力,邁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 活動第二天於信望愛少年學園舉辦,並同時邀請失親兒基金會共30名學生一同參與。長榮航空自2019年起每年皆邀請信望愛少年學園的青年免費參加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讓學園學生有機會參與國際級賽事,至今已累計近30位學園青年及老師參賽。 本次活動中特別為信望愛學園與失親兒基金會的孩子們設計了趣味運動課程,包括分組訓練、肌力訓練及小隊輔互動交流,並藉由活動中學生的理解與表現,給予專業指導幫助孩子們在實作中增進運動技能,進一步培養自信與設定目標,讓孩子們在體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為未來開啟更多可能性。 長榮航空城市觀光馬拉松「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自2023年推出以來,已走訪台東、恆春、金門、基隆、雲林、南投及澎湖,累計近千名青少年參與。同時結合長榮航空直營旅行社長汎假期的資源,提供更多的地方支持,未來「幼苗計畫-校園深耕巡迴」將持續走訪台灣其他城市,希望透過專業訓練與深度交流,為愛運動的青少年播下夢想種子,並為台灣馬拉松運動人才的培育貢獻心力。

Read More

TILSCA數位創新永續發展國際連結為核心策略推動計劃

台灣國際物流及供應鏈協會(TILSCA)舉行蛇年吉祥春酒晚宴,由理事長劉詩宗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物流及供應鏈協會(TILSCA)舉行蛇年吉祥春酒晚宴,由理事長劉詩宗主持,會中包括交通部航政司司長韓振華、航港局長葉協隆、台北市海運承攬公會理事長翁堯賢、北市空攬公會理事長羅文祥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理事長桑國忠等各界嘉賓與會。 台灣國際物流及供應鏈協會提出 2025 年工作規劃重點及展望包括:基於2025 年全球供應鏈持續面臨數位轉型、地緣政治變遷與永續發展等挑戰與機遇。為強化台灣物流及供應鏈產業的競爭力,台灣國際物流及供應鏈協會(TILSCA)將以「數位創新、永續發展、國際連結」為核心策略,推動相關計劃,助力會員企業提升效能、拓展市場。 核心工作規劃包括, 促進數位轉型與智慧供應鏈發展:舉辦供應鏈數位轉型論壇與工作坊,分享 AI、區塊鏈、大數據在物流與供應鏈中的應用。 協助會員企業導入智慧倉儲、自動化運輸管理系統,提高營運效率。推動供應鏈可視化技術應用,提升即時追蹤與風險管理能力。 強化綠色供應鏈與永續發展:研擬並推動符合 ESG 標準的供應鏈管理策略,協助企業減碳與提升能源效率。 合作學術機構與政府單位,制定綠色物流與碳足跡標準,推動低碳運輸模式。 辦理企業 ESG 成功案例分享會,推廣永續供應鏈最佳實踐。 拓展國際合作與市場機會: 參與全球供應鏈與物流展會,如亞洲物流展、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峰會,促進國際交流。建立與國際供應鏈協會的合作關係,爭取策略聯盟機會,提升台灣企業的全球影響力。 協助會員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政策與市場趨勢分析。 提升產業人才培育與標準制定:-舉辦供應鏈管理、數據分析、AI 應用等專業培訓課程,提高從業人員專業能力。 促進產官學合作,鼓勵大學與企業合作培養供應鏈專業人才。 參與政府與國際標準組織會議,推動台灣物流與供應鏈標準化進程。 2025 年台灣國際物流及供應鏈協會將持續發揮橋樑作用,促進產業創新、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期待與會員企業攜手合作,共同迎接供應鏈新時代,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

Read More

長榮航空推出第四代豪華經濟艙座椅 業界最寬42英吋椅距提升為類比商務艙規格

長榮航空17日於長榮航太第四號飛機修護廠舉辦「專注進化‧從心出發 長榮航空第四代豪華經濟艙發表會」,由孫嘉明總經理(左四)、廖至維首席副總經理(右四)、陳耀銘發言人(左三)及蕭錦隆副總經理(右二)共同揭幕,嶄新設計的座椅正式亮相。(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17日於長榮航太第四號飛機修護廠舉辦「專注進化‧從心出發 長榮航空第四代豪華經濟艙發表會」,由長榮航空孫嘉明總經理主持儀式,嶄新設計的座椅正式登台亮相。長榮航空首次將全新豪華經濟艙導入波音787-9客機,把設計理念從「經濟艙升級」再提升為「類比商務艙」的規格,提供兼具優雅與舒適的客艙體驗,打造更完整、更多元的三艙等服務。 長榮航空孫嘉明總經理表示,長榮航空作為全球第一家推出豪華經濟艙的航空公司,多年來專注旅客需求為導向推動創新,引領業界潮流,第四代座椅除延續前三代豪華經濟艙的理念,以旅客的舒適感為核心,結合時尚與功能,展現長榮航空在服務創新與細節打造上的不懈追求。配備全新豪華經濟艙的波音787-9客機將率先投入桃園-雅加達,未來也會陸續投入桃園出發至慕尼黑、米蘭、直飛維也納及舊金山早班機等航線服務。 第四代豪華經濟艙座椅共設有28席座位,採2-3-2格局,前後椅距長達42英吋,為業界最寬敞椅距。椅背後傾採用搖籃式座椅傾斜技術,椅墊同步向前及向上滑動,以5英吋後傾實現等同於8英吋的舒適角度,使後座旅客空間更顯充裕。座椅配備目前業界最大的15.6吋高畫質螢幕和娛樂系統控制器,餐桌提供個人行動裝置放置架,座椅亦配備110V AC與USB複合式插座,以滿足現代旅客的多元需求。 全新座椅設計強調更好的隱密性,增設頭靠兩側隱私隔板,搭配專屬閱讀燈增添旅客使用的便利性。不僅如此,座椅的頭靠、扶手及腳靠皆採用皮革包覆,塑造舒適感與高級質感兼具的搭乘體驗,扶手內側的大型收納空間、椅背螢幕下方儲物空間,方便旅客收納和取用隨身物品,專屬水瓶架則提供旅客置放航程中隨時所需補充的水分。靠走道座椅扶手設有輪椅無障礙功能,讓空服員協助有需要的旅客使用。 長榮航空於1992年首度推出全球第一個「經濟豪華艙」(現已更名為豪華經濟艙),掀起客艙服務革命,當年創新的艙等讓座椅空間與舒適度大幅提升,並首次導入個人電視系統,歷年來持續優化,提供更大私密空間和升級娛樂系統,在餐飲服務上,以專屬餐具盛裝美饌,呈現層次豐富的味蕾享受。長榮航空豪華經濟艙多次獲得Skytrax「全球最佳豪華經濟艙航空公司」、「全球最佳豪華經濟艙餐飲」及「最佳豪華經濟艙座椅」的肯定,讓旅客能體驗卓越的飛行品質,享受類商務艙級的服務。 長榮航空致力於優化豪華經濟艙服務,並於今年推出與英國知名品牌 HUNTER 聯名的全新過夜包。搭乘從台北出發至美國、加拿大及歐洲等長程航線的旅客,可獲得橄欖綠款過夜包,返程則提供燕麥棕款。全新過夜包設計別緻,具備背帶設計,既時尚又具戶外功能性,內附同品牌乳液與護唇膏,質地清爽不黏膩,為長途飛行提供舒適的護膚體驗。 此外,豪華經濟艙的客艙服務用品也展現出高品質與環保理念,包括舒適的專用枕頭與雙面材質毛毯;獨家研發的高質感耳機,讓旅客更能享受寧靜旅程;與義大利百年品牌 Guzzini 合作打造的客製化餐具,以及竹纖維環保餐巾,充分體現長榮對永續發展的承諾。除此之外,還特別升級提供皇璽桂冠艙使用之盥洗室用品、金絲絨拖鞋以及嚴選綜合堅果,為旅客帶來無與倫比的舒適與愉悅旅程。 此次交付的全新波音787-9客機(國籍編號B-17887)提供皇璽桂冠艙、豪華經濟艙及經濟艙,未來本公司所有波音787-9客機皆會提供三艙等服務,此外,長榮航空持續朝淨零碳排目標前進,於本架新機飛渡返台時以添加混和比例30%的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執飛,全程減少約63,000公斤的碳排放量,展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 長榮航空因應航線佈局及營運需求,持續引進新機以優化運能及提升服務品質,後續尚有8架提供三艙等服務的787-9與提供兩艙等服務的5架787-10預計在2029年以前交付完成。另外於2027年起將引進18架A350-1000型廣體客機, 2029年起也會引進15架 A321neo型窄體客機。

Read More

萬海慈善快樂捐血日 連三天12據點邀您熱血相挺

萬海慈善「快樂捐血日」時間及地點。(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慈善快樂捐血日」活動每年於2月及8月辦理,迄今已舉辦22年,累計有逾2.2萬人次參與、捐出近3.2萬袋熱血。。2025年首場捐血日將於2月18日、19日、20日,在北部、中部及南部地區共計12個據點開跑,邀請民眾以及萬海航運北、中、南營運據點同仁共襄盛舉。 根據全台捐血中心統計,近日受到幾波低溫及春節連續假期影響,目前血液庫存量顯示:B型、O型亮黃燈,庫存量偏低僅能使用4至7日,呼籲民眾挽袖踴躍捐血。您捐出的每一袋熱血除了能拯救生命,也能促進自身新陳代謝,對健康有益處,是一項利人又利己的活動。 萬海慈善為了感謝捐血人的付出,此次成功捐血「250c.c」者,贈送文創旅行小包乙個,以及由日和士林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獅子寶寶、氧顏森活贊助的精美好禮多選二;成功捐血「500c.c」再加碼贈送蘆薈蕾絲麵方便包兩包,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每年都參與快樂捐血日的企業同仁吳先生說:「平時因為上班沒有時間捐血,在捐血日活動,公司特別安排捐血車抵達,讓捐血相當便利!」另一位劉同學則分享:「記得去年八月,路過快樂捐血日活動,被頂著烈陽、汗水浸濕頭髮,四處號召捐血的萬海慈善志工所感動,成為了首捐族,因此也決定每年兩次,用簡單的捐血行動回饋社會。」 捐血注意事項:年齡需為17歲至65歲,男生體重50公斤以上,女生體重45公斤以上。距離前一次捐血,捐250c.c.需間隔2個月,捐500c.c.需間隔3個月。前一天勿熬夜,當天吃完早餐、攜帶有照片之證件,即可參加捐血。

Read More

聯邦快遞推廣慈善捐贈員工社區志工服務永續物流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推廣慈善捐贈及運送員工社區志工服務,去(2024)年該集團全球捐贈達5,500萬美元,用於支持「為善而行」、「永續物流」和「全球性創業」等計畫。 值得一提的是,聯邦快遞台灣團隊與亞太區團隊攜手投入當地社區服務,192名台灣聯邦快遞員工投入超過300小時的志工服務,與六個在地非營利組織合作,募集超過480公斤的物資。 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裴佳華表示,聯邦快遞深知建立真實連結並為社區帶來改變是其核心使命。聯邦快遞關愛行動-紫色愛心袋活動展現攜手幫助他人時所達到的成效。看到團隊成員挺身而出,幫助有需要的人,充分展現其秉持的『團隊合作』與『彼此照顧』的價值觀並塑造身分認同。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表示,聯邦快遞致力於在當地社區發揮正面影響, 聯邦快遞動員超過760名員工投入超過1,000小時的志工服務,集結捐贈超過3,400公斤(近7,500磅)的生活必需品。透過與超過廿個非營利組織合作,惠及超過1,600名受贈者,其中包含兒童、長者及其他弱勢群體。 據瞭解,物資捐贈活動為每年聯邦快遞「聯邦快遞關愛行動——紫色愛心袋」的重要環節,該計畫於2024年10月至12月31日間進行,旨在讓聯邦快遞員工能發揮自身影響力,支持在地非營利組織。來自亞太地區十個市場的聯邦快遞志工,包括澳洲、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和越南均參與此次活動。 台灣192名聯邦快遞志工與六個非營利組織合作,攜手集結488公斤的生活必需品,捐贈652名兒童及弱勢家庭。捐贈物資種類多元,包含衛生紙、沐浴乳等日常必需品,以及豆漿和即食料理包等食品。透過滿足受助者的實際需求確保獲得所需資源改善生活品質。 今年聯邦快遞員工再度跨區域集結,組成不同規模的團隊,確保每一件物資捐贈都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其中包含支持患有白血病的兒童、提供教育用品及幫助有需要的人與其家庭。每個團隊皆與其選定的慈善機構合作,集結生活必需品,如包裝食品、書籍、玩具、冬季衣物及衛生用品,並將捐贈物品放入象徵關懷與愛心的聯邦快遞紫色愛心袋,再由聯邦快遞員工親自配送,受助者包含兒童、長者及其他弱勢群體都能從聯邦快遞員工感受到真摯關懷。 聯邦快遞鼓勵全球各地的員工攜手合作,透過志工服務和無數關懷行動,實踐「前進服務,回饋社會」的理念。每年聯邦快遞關愛行動持續推廣慈善捐贈、員工志工活動及運送服務,以支持公司服務的在地社區。

Read More

臺中港海生館館前道路通車中部地區觀光交通蓬勃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中港海生館館前道路正式通車,交通部航港局助地方觀光發展,航港局上週末(2/14)日舉辦臺中港海生館館前道路通車典禮,由航港局葉協隆局長與立法院蔡其昌委員、楊瓊瓔委員、臺中市議員王立任議員及張清照議長、顏莉敏副議長、楊典忠議員、陳廷秀議員等辦公室主任與助理、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新工處林鈺淳主任秘書、臺中港務分公司張欽聰總工程司、臺中港港區各行政單位首長等多位貴賓共同慶祝祈福,期待中部地區觀光與交通更加蓬勃發展。(見圖,航港局提供) 航港局指出,館前道路通車對外開放後,將打通臺中海線交通任督二脈,往北串聯北堤路至高美燈塔、高美濕地,往南連接梧棲漁港、三井outlet等觀光景點,往東亦可順暢銜接台17及台61線等主要道路,未來更可結合捷運藍線營運,提供民眾更多樣化且舒適的旅遊體驗,為臺中的交通與觀光帶來新的發展動能與活力。

Read More

中港分公司攜手港勤公司舉辦靈蛇披彩舞新春 愛心義賣暨廉政宣導活動

(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及發揮社區關懷,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下稱:臺中港務分公司)及臺灣港務港勤公司臺中營運處(下稱:港勤公司)攜手於海港聯合大樓南棟共同舉辦「靈蛇披彩舞新春」愛心義賣暨廉政宣導活動,不僅是響應公益,更是資源再利用落實環保永續的具體實踐。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愛心義賣活動現場,所有的義賣品都是臺中港務分公司及港勤公司的同仁精挑細選後所捐贈,商品種類非常多樣,從玩具、運動用品、小家電到居家日常生活用品等,應有盡有。每樣商品都以非常感心的價格售出,將愛心化為實質的幫助,並兼具環保循環再利用的社會意義。 本活動參與民眾以熱情支持踴躍購買,此次義賣所得共計新台幣2萬760元整,將全數捐贈予財團法人十方啟能文教基金會附設十方啟能中心。活動現場另設置「廉政」宣導攤位,透過遊戲的方式讓民眾了解政府推動廉政作為之政策,以貫徹廉能政府理念。 臺中港務分公司代理總經理陳中龍表示,港務公司除致力發展港埠業務,亦透過募集捐贈、辦理義賣、支持社福團體產品採購、擔任志工活動等各種方式,將愛心轉化為實際行動,落實環保永續及企業社會責任,期待匯集更多的愛,守護弱勢,傳遞希望,讓溫暖延伸到社會每個角落。

Read More

施耐德再度榮獲2025年度全球最永續企業榜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數位轉型業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榮獲Corporate Knights企業騎士評選為「2025年度全球最永續企業」,並創下唯一兩度蟬聯榜首的紀錄。(附圖由施耐德提供) 據瞭解,在這項以年度營收超過十億美元上市公司作為評比對象的歷年排行榜中,施耐德電機曾在2021年首度登上冠軍寶座,突顯施耐德電機多年來以具體行動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ESG)的堅定承諾。 施耐德電機執行長Olivier Blum指出,永續發展多年來一直都是施耐德電機的核心價值,對於致力創造影響力的企業而言,永續不僅是企業目標,更是驅動決策的關鍵力量,也是激勵全體員工的原動力。這次再度榮獲Corporate Knights企業騎士全球最永續企業殊榮,加上其他多項ESG大獎肯定,皆印證了施耐德電機長久以來所創造的正向影響力。 今年施耐德電機奪得榜首榮銜,充分展現其在永續發展領域的領導地位,包括董事會及高階主管的性別多元化、創新的能源效率解決方案,及在電氣化與去碳領域的卓越表現。施耐德電機在追求企業成長的同時,採取降低能耗與碳排放措施並持續投入永續研發,獲得評審團高度讚賞。Corporate Knights企業騎士亦特別肯定施耐德電機將永續發展績效與ESG評級納入高階主管薪酬激勵制度,顯示企業推動永續的決心。 Corporate Knights企業騎士執行長Toby Heaps表示,施耐德電機再度榮登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榜首,此前還從未有企業能夠兩度問鼎冠軍寶座。施耐德電機的成功不僅體現在自身的永續實踐上,更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協助各企業提升能源效率、加速去碳,在全球永續轉型的過程中樹立前所未有的標竿典範。 「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係由加拿大媒體及研究公司Corporate Knights企業騎士編制,以公開揭露的資源、員工、供應商、永續營收、投資等相關量化數據作為評比依據。該排行榜採用固定和變動的關鍵績效指標,對相同產業的企業群進行排名。施耐德電機連續十四年入選「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更七度躋身前十位,創下電機設備製造業歷年紀錄。

Read More

港務公司教育訓練 接軌國際減碳標準

港務公司在高雄港旅運中心辦理教育訓練。(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為進一步強化員工對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的實務操作能力,自114年1月20日起展開為期兩個月的教育訓練,除培訓種子教師外,更實地到各港口進行現地訓練,協助員工熟悉排放源判別。期望透過這項教育訓練計畫,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還能有效推動公司在減碳及永續發展方面的努力,為氣候變遷因應做出更大的貢獻。」 行政院在113年10月成立「政府永續長聯盟」,集結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及國營事業永續長,關注環境、社會與治理各層面的議題,並負責規劃推動政府機關永續轉型策略及措施,以確保我國推動永續發展能夠跟國際接軌,首要工作便是在政府內部也開始進行碳盤查。港務公司從102年開始主動進行自願性溫室氣體盤查工作並通過查證,現為了更強化與國際接軌,從114年開始積極辦理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的內部教育訓練,使各港能自主完成碳盤查並作為減碳措施成效檢視。 港務公司表示自102年起我國七大國際商港依循ISO 14064-1國際標準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都通過第三方公正單位的查證。為積極響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港務公司已於112年宣布「於2030年前範疇一與二溫室氣體減排50%,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並為對接國際上的減碳語言-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自113年起導入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GHG Protocol)之碳盤查標準,以國際通用之科學化方法進行碳盤查。港務公司指出:「與ISO 14064-1相比,GHG Protocol強調供應鏈碳排放的計算,有助於更全面掌握碳排放情形」。

Read More

攜手六十餘載再續輝煌合作 驗船中心與巴拿馬海事局簽署合約延續授權

PMA Director Mr. Ramon Franco(左)與CR鄭志文執行長(右)簽約合影。(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與巴拿馬海事局(Panama Maritime Authority,以下簡稱PMA)於巴拿馬時間2025年2月12日隆重舉行授權合約簽署儀式。此次簽署儀式由CR鄭志文執行長與PMA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Merchant Marine, Mr. Ramon Franco代表簽署,象徵巴拿馬海事局持續授權CR針對懸掛巴拿馬國旗之船舶進行船舶檢驗與發證作業。 此次簽約鞏固了雙方自1962年以來長達63年的緊密合作關係,更進一步展現了雙方在船舶檢驗、法定監督及海事安全等領域長期合作的決心。鄭志文執行長在儀式上表示:「能與PMA攜手合作超過六十年,並共同見證全球航運環境的變遷與進步,我們深感榮幸與自豪。此次授權合約的簽訂,不僅展現PMA對CR技術能力與專業服務的高度肯定,更強化了我們攜手推動國際航運安全與海事標準發展的共同承諾。」並進一步強調:「CR將持續秉持高品質服務理念,不斷提升檢驗技術與創新研發,確保每艘巴拿馬籍船舶在符合嚴謹標準下安全航行。」 PMA表示2023年來台對CR進行稽核時,對於CR檢驗能力與服務品質印象深刻並深表肯定,尤其對CR不斷致力於提升PSC表現及定期整理海事通報提供予船東,認可並希望CR持續為巴拿馬籍船舶執行檢驗。透過本次簽約儀式,CR亦與PMA針對船舶註冊、替代燃料使用、遠端檢驗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CR為我國政府在船舶檢驗與海事安全方面的重要智庫,除了持續提升專業技術能力,也積極與國際政府、檢驗單位與研究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在船舶檢驗表現深受我國船東信賴,CR也承諾未來將持續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專業服務,期望為我國海運產業貢獻心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