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關舉辦今年度第1次通關服務宣導座談會 與業者面對面溝通創造雙贏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為促進通關便捷並充分瞭解報關業者實務作業需求,於高雄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舉辦本年度第1次通關服務宣導座談會,由主任秘書黃文亮主持,相關業務單位主管偕同列席,與會單位為高雄市報關公會理事長洪正隆等代表。 本次座談會主要就實務常見問題進行宣導及討論,包括提高旅客攜帶自用免稅酒類數量由1公升提高至1.5公升(大陸未開放酒類仍維持1公升)、進口管制藥品進口人雖領有管制藥品登記證,仍應檢具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核發同意文件才可進口、重申出口輸美產品原產地證明須檢附正本、呼籲勿將預付款項申報為進口完稅價格之應減費用以免受罰等,內容豐富,現場互動熱烈,深受業界肯定。 高雄關表示,希望藉由面對面與業者溝通及交換意見,進一步瞭解業者需求,及時協助解決問題,同時感謝業者積極配合海關推動各項政策,以提供更優質及安全的通關環境,創造雙贏局面。

Read More

第三屆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得主出爐 共有5組團體與5位個人獲獎

114年度第三屆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個人組得主。( 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公布「114年度第三屆海洋委員會表彰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得獎名單,共有5組團體與5位個人獲獎。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本屆得獎者橫跨學術界、在地社區、非政府組織、漁會、社會企業及國小等多元領域,展現溫暖厚實的海洋保育實踐力,也為即將於114年7月上路的《海洋保育法》注入厚實的社會基礎與海洋行動能量,本屆得獎者將於2025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發布會中隆重頒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說明,今年獲獎的5組團體展現出在地連結與多元創新並行的精神,其中花蓮縣豐濱鄉港口社區發展協會,運用原住民族傳統智慧,致力傳承部落海洋文化與守護在地生態及地景;社團法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長年深耕中華白海豚保育行動,守護海洋生態及生物多樣性;蘇澳區漁會,長期推動漁民環保意識,實踐海洋廢棄物清運再利用及永續漁業;台灣潛水(恩瀛企業有限公司)則以讓「民眾愛海」為使命,推動潛水教育與保育行動並行;而墾丁國民小學以「海洋學校」為願景,推廣淨海與陸蟹保育,凝聚社區共識。. 陸曉筠進一步指出,5名個人獲獎者展現深厚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例如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研究員邵廣昭博士,致力於台灣魚類分類與生態調查,不僅命名超過60種世界新種、發表逾800筆台灣新紀錄魚類,更建立「台灣魚類資料庫」,奠定台灣在國際海洋學術關鍵地位;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戴昌鳳教授,深耕珊瑚研究、復育與科普教育三十餘年,促成學術與企業共同投入守護珊瑚行動;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張懿教授,推動社區參與海洋保護區治理,協助澎湖七美、宜蘭頭城等在地團體強化保護區管理成效;社團法人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施月英總幹事則長期關注海洋環境保護議題,積極監督高污染開發案,是海洋保育堅實的在地力量;而點點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洪以柔執行長從收集海洋塑膠微粒起步,長期投入減塑與微塑膠監測、推廣環境教育。 114年度第三屆海洋保育貢獻楷模獎得主-團體組。( 海保署提供) 海保署補充,三屆貢獻楷模獎已經向27名得獎者致敬,相信仍有許多默默為海洋保育工作貢獻心力的團體和人士,值得受到表揚,期待能透過貢獻楷模獎的拋磚引玉,喚起更多具有海洋DNA的民眾投入海洋保育工作。隨著《海洋保育法》將於今年7月施行,象徵我國海洋保育將邁入法治化的新階段,未來將結合海洋貢獻楷模得獎者的社會影響力,擴大民間參與,共同守護海洋,為下一代打造永續藍色未來。

Read More

臺中關舉辦廉政倫理演講 與海關夥伴共同打造安全廉能通關環境

(臺中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舉辦「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暨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專題演講,邀請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張時嘉檢察官擔任講師,向參與活動的50餘位海關人員及保稅、報關業者分享法律實務經驗。 本次活動中,張檢察官針對「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及「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等議題進行法律要件探討,並以實務案例說明海關關員與海關夥伴業者之間往來的合理分際,同時分享其偵辦詐欺案件之經驗,因過往案例歸納發現,個資檔案之外洩往往是詐欺案件之前階段事件,提醒與會業者務必妥善保管執行業務取得之個人資料,做好個資防護及通報機制,避免個資外洩遭詐騙集團利用。 臺中關表示,海關同仁執行公務應依法行政,如遇有請託關說、受贈財物等情事應主動向政風室反映及登錄,當外界有所質疑時,機關方能在第一時間提出澄清及佐證,避免同仁受到不必要的困擾。業者應秉持誠信經營理念,並依「報關業者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管理辦法」、「保稅倉庫及物流中心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等規定妥善管理個資檔案,落實事故通報機制,期望未來持續與關務夥伴共同努力,共同打造安全廉能之通關環境。

Read More

蘇智民獲任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退休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任命蘇智民(Paul Sousa)為台灣區總經理,聯邦快遞昨(四)日發布該公司高層人事,由蘇智民出任台灣區總經理,該任命自本(六)月一日生效。(見圖,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表示,蘇智民係接替自2006年六月起擔任該職位的朱興榮(Michael Chu),朱興榮於上(五)月31日正式退休,結束其在聯邦快遞長達卅年的卓越職涯。蘇智民將全面負責聯邦快遞在台灣的營運管理,致力於提升服務品質、營運效率與網絡靈活性,他是在2012年加入聯邦快遞,擔任亞太區規劃暨工程經理,隨後歷任多項關鍵職務,涵蓋營運、工程、服務品質與商業分析等領域,之前擔任亞太區航空網絡規劃經理,領導多項轉型計畫打造更具彈性、韌性與盈利能力的航空網絡。 蘇智民在聯邦快遞亞太地區擁有豐富的策略領導經驗,曾主導多項關鍵性的轉型與創新專案,他在推動組織變革、提升營運效率方面成效顯著,尤其擅長透過跨部門協作推動創新落地,帶領團隊實現持續成長。在其職涯中,蘇智民在提升服務績效與優化東南亞區域網路解決方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他曾主導多條重要航線的開通,包括新加坡-安克拉治、廣州-雅加達、西貢-廣州等,有效強化了區域間的物流連通性,提升整體運輸網路的靈活性與應變速度。 據稱,蘇智民的任命體現聯邦快遞對亞太地區持續投資與培育領導人才的承諾,憑藉其深厚的營運經驗與卓越績效,他將帶領台灣團隊持續實現卓越服務,並在這個具戰略意義的重要市場中推動未來成長。

Read More

經濟部透過太陽光電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社會溝通 穩健邁向淨零轉型

太陽光電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社會溝通,邀集政府單位、光電產業、養殖產業及公民團體各方代表與會。(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因應國際淨零排放趨勢,經濟部草擬能源部門太陽光電減碳旗艦計畫,而為強化本計畫之社會溝通與公眾參與,該部辦理社會溝通會前對焦會議,邀請非政府組織(NGO)、養殖漁業團體、太陽光電產業公協會及地方政府等利害關係人與會,針對當前太陽光電所推動面臨之議題進行聚焦討論,並凝聚共識、共思解方,以利達成2026政策目標。 經濟部表示針對當前太陽光電推動所面臨之議題多元,與會代表針對農漁活動影響、地方發展、生態保護及產業發展影響均充分表達相關意見,會中經濟部也針對部分議題進行說明,為降低民眾疑慮已設置太陽光電資訊透明專區將資訊透明化,精進審查程序標準化,確保光電審查明確一致性,並且加速屋頂光電推動,規範設置義務及提供獎勵措施,並收斂達成政策目標之關鍵議題。 在場與會代表聚焦「養殖事實查核」及「鄰近社區影響」議題,就養殖事實查核,與會者提出魚塭易受天候及地理環境影響產量,養殖狀況不應以定量的方式當標準,透過討論應以產銷履歷和放養量申報作為查核管理方式;另針對鄰近社區影響,與會者也肯定經濟部透過修法來落實居民知情權及規範案場與住家保持一定距離。 經濟部強調,淨零推動需達成共識,才能協力解決推動過程關鍵課題,未來也將持續透過社會溝通廣納意見,並密集邀集農業部、法務部(高檢署、廉政署)、地方政府及太陽光電公協會召開會議,持續精進設置環境,創造透明、信任、共融之淨零永續環境。

Read More

矽品潭科分公司獲AEO認證 強化國際供應鏈競爭力

(臺中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轄區矽品精密工業公司潭科分公司,順利通過安全認證優質企業(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 AEO)認證,6月4日臺中關關務長陳木生親自率隊前往頒發證書表達祝賀之意,並由該公司行政長簡坤義代表受證,行政長對臺中關在認證過程提供的專業建議與協助,表達誠摯感謝。 矽品精密成立於1984年5月,專注於各項積體電路封裝與測試服務,為日月光投控集團成員。此次取得AEO證認的潭科分公司,是矽品精密為輝達(NVIDIA)最新Blackwell平台專用的CoWoS先進封裝所提供的重要生產基地,這項認證象徵其在供應鏈安全與內部控制管理方面具備國際水準。 在頒證儀式中,陳木生關務長表示,矽品精密在半導體封測領域,深耕多年,是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翹楚,此次通過AEO認證,不僅展現企業高度自律與法規遵循,更提升其供應鏈安全管理能力。未來於國際貿易中,享有通關快速便利,提升產品國際流通效率,有助增強企業形象與全球競爭力。 陳關務長也強調,AEO制度為世界海關組織(WCO)推動的重要貿易安全便捷措施,藉由強化海關與企業的夥伴關係,從實體設施、作業程序、貨物流通到資訊安全等面向,全方位提升供應鏈安全。目前臺灣已與美國、韓國、以色列、新加坡、澳洲、日本、印度、紐西蘭、瓜地馬拉及加拿大等十國簽署相互承認協議(MRA),持續拓展國際經貿合作。矽品潭科分公司取得AEO資格,除了凸顯其在國際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也展現政府與企業攜手打造高效率、安全可信貿易環境的決心。 如企業有意申請AEO資格,歡迎洽詢臺中關AEO單一窗口,服務專線(04)26565101轉分機368至369,或至臺中關官方網站「優質企業AEO專區」查詢更多資訊。

Read More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模型展出 鉅細靡遺呈現建築特色

桃園機場展出比例尺1:200的第三航廈局部模型,立足模型前可透過窗貼對照窗外第三航廈施工實況,共同見證雄偉航廈的建設過程。(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工程如火如荼進行,為使外界了解工程細節,機場公司於第二航廈南側五樓商場展出比例尺1:200的第三航廈局部模型,透過剖面鉅細靡遺地呈現地下二樓到地上四樓的外觀特色、室內各樓層空間配置及進出道路等,旅客立足模型前可透過窗貼對照窗外第三航廈施工實況、周圍建築實景等相對位置,共同見證雄偉航廈的建設過程,在想像中讓完工後的嶄新國門風貌躍然眼前。 機場公司表示,第三航廈建築設計由世界頂尖羅傑斯史達克哈伯建築師事務所(R-S-H-P)合夥建築師安德魯.泰利(A-n-d-r-e-w T-y-l-e-y)主導,本次展出的模型為設計顧問所提交的細部設計成果實體剖模,採用3D列印技術及壓克力雷射切雕,歷時半年製作,成品底座長408公分、寬156.5公分,不僅展現建築宏偉氣象,透過剖面呈現,也能窺見室內配置與陳設,精確捕捉航廈細節。例如鋼骨構造及玻璃帷幕等建築結構,以及旅客動線上的色彩漸變元素,從報到大廳主色黃色、電梯主色橘色到空橋主色橘紅色,皆忠實呈現於實體模型中,讓觀賞者透過模型即可預見完工後的航廈面貌。 第三航廈模型製作過程參考了建築師手稿、建築資訊(BIM)模型、設計圖說及真實施工材料等大量複雜設計資料,其中最具挑戰的部分,是與屋頂結構相連的雲頂天花,因無法與屋頂一起列印,須預先拆解成組件,噴漆完成後再與屋頂結構組合,十分考驗製作團隊的細心與專注。模型完成後,也成為第三航廈各項會議討論進行的輔助工具,協助工程團隊具象化整體構造與空間配置,提升溝通成效。 近期往來機場的民眾可發現第三航廈象徵海鳥展翅飛翔的雙曲面屋頂已逐漸成型;搭機旅客更可清楚看到北登機廊廳玻璃帷幕候機室與8座橘紅色空橋已陸續完工,預計今年啟用的北登機廊廳將迎接世界各地旅客,提供更好的旅行體驗。機場公司邀請民眾前來桃園機場,欣賞全新展出的第三航廈建築模型,另在第二航廈北側五樓商場也有由15萬塊樂高積木所打造迷你桃園機場模型,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到機場看模型玩樂高。

Read More

高雄關呼籲民眾切勿郵寄未開放准許進口大陸食品來臺 以免觸法受罰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表示,近來有民眾郵寄未開放准許進口之大陸食品來臺而遭查獲,目前中國食品如香菇、花生、粉條、米等輸入規定為「MW0」,即大陸物品不得輸入;大陸茶葉現僅開放普洱茶進口,其餘綠茶、紅茶、烏龍茶等均不得輸入。郵寄未開放進口食品需檢附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專案輸入許可文件,且不適用少量免證進口規定。 該關進一步說明,於「中華民國輸出入貨品分類表」之「輸入規定」欄內列有「MW0」代號者,為「大陸物品不准輸入」項目;列有「MP1」代號者,屬於「大陸物品有條件准許輸入」項目;至未列有「MW0」或「MP1」代號者,則為「大陸物品准許輸入」項目。 高雄關呼籲民眾切勿跨境購買未開放進口食品,郵寄中國大陸產製食品前,可先洽詢貿易署或至該署貨品分類及輸出入規定之「進口大陸物品查詢」網頁(https://fbfh.trade.gov.tw/fh/ap/queryMLFormf.do),查明是否為准許進口之貨品,以免觸法受罰。

Read More

大陸首艘純電海上旅遊客船試航近期交付試營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首艘純電海上旅遊客船“嶼見77”完成試航,“嶼見77”在甯德賽江圓滿完成為期兩天的試航,預計近期交付投入試營運。(見圖) 此次試航由福寧船舶重工實施,主要圍繞推進電機負荷試驗,船舶航向穩定性、緊急停船試驗、拋錨試驗、Z形操縱試驗、威廉遜溺水救生試驗、FMEA測試等12項內容開展試航。 “嶼見77”輪全長49米,寬14.5米,額定載客358人,搭載兩台450千瓦推進電機,該船動力電池使用的是寧德時代純鋰電池,最大航速2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達45海裡(全速航行大約達4小時),是大陸首艘入級中國船級社的純電海上客船,被列為福建省電動船舶重點專案,該輪主要用於海上休閒娛樂、遊覽觀光、會議、餐飲和商務。

Read More

澎湖科大/航運學會/海研會論壇聚焦運輸產業整合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昨(四)日與中華航運學會、中華海運研究協會於該校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航運論壇,議題鎖定﹁智慧與永續運輸產業之整合發展﹂。(見圖,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提供) 主辦單位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表示,近期受國際生產鏈產業結構變遷、歐盟環保意識抬頭、AI大數據與物聯網應用及川普關稅政策等因素衝擊航運產業鏈的影響,使產官學界都思考航運相關產業的因應之道。上述相關議題皆為學術界、產業界共同關心議題,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為臺灣最大離島唯一的航運管理科系,相關學習資源都相較於臺灣本島為少,學生多為來自臺灣本島的前端高職商業類及應用外語類學生,這些學子對航運產業抱有強烈憧憬。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與中華航運學會、中華海運研究協會主辦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論壇,並邀請前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校長張志清博士、中華航運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管系教授呂錦山博士、前光明海運董事長葉陳輝博士前來參加論壇。 適逢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大三生17組專題製作發表,航運專家們針對航運產業未來與學生專題題目聚焦在:智慧與永續運輸產業之整合發展:以綠色港口與智慧航運為核心為論壇主軸,並以三大方向-「綠色港口與綠色航運:永續為核心驅動力」、「智慧港口與自駕船:數位化帶動營運革新」、「最適融資與政策配套:產業轉型關鍵支柱」等議題進行討論。藉由三位專家豐富經驗讓離島的學子也有機會,在近身接觸專家風采的同時,也吸收到豐富的航運知識與經驗,期待可以為航運產業界注入活血,強化各領域航運人力資源結構。 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主任賀天君博士與該系方信雄老師表示,為了讓澎湖的航運管理學子在未來職場更具有競爭力,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除了強化學生職能的證照之外,現在也積極爭取主辦職校端每年一度的訂艙大賽的機會。中華航運學會理事長呂錦山博士與前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張志清同時表示贊同並願意給予最大協助。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主任賀天君博士也感謝張志清老師長期給予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系清寒獎助學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