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策略研商會議暨成果展 加工處偕同18所大專院校迸發產學合作新量能

加工處舉行「產學策略研商會議暨成果展」。(加工處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簡稱加工處)為協助園區內企業排解人才及技術端的難題,特於在高雄軟體園區舉行「產學策略研商會議暨成果展」,包括中山、義守、屏東科大等18所大專院校校長及代表,以及8間企業高層代表共同交流,不僅要媒合高雄人才,更要開啟產學之間的溝通,激盪更多產學合作新量能。 加工處處長楊伯耕表示,協助園區內企業排解人才及技術端的難題,是加工處的服務目標,但要打造具韌性的人才供應鏈,則需要業界及學界共同慎重且積極看待,鼓勵企業透過加工處與臺灣產學策進會打造的校長級平臺,進行高效的產學溝通,讓人才培育從校園就打下符合實務需求的訓練根基,建立強韌的人力資源,同時也進一步強化我國科技產業供應鏈韌性。 「產學策略研商會議暨成果展」上半場,為加工處輔導計畫下的成果—肚肚與海神機器人合作推出的餐飲科技「RobotStore」。「RobotStore」為肚肚繼去年成功導入市集、今年擴大系統整合推出AppStore後,緊接推出的第三支箭;將送餐、迎賓帶位等工作交予機器人完成,目的在於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亦為餐飲科技開啟更多可能性。 成果展的另一亮點,為透過「企業出題,學界解題」的活潑概念,針對「智慧感知領域」舉辦一系列培訓課程,現場依據課程類別,分別展出受訓成員的豐碩成果;以智慧娛樂領域,有虛擬實境開發商「愛吠的狗」所展出的次世代美術專案,在運動科技領域,則由新創公司「NeuinX」設計出「運動影像AI智慧分析平臺」。 活動下半場為產學論壇,講座首先由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皓以「智慧座艙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接續由光寶科技總監榮世良分享「光寶科技研發趨勢與產學合作、人才培育鏈結」,點出包含智慧電網、低軌道衛星、氫能源、量子電腦、6G等產業趨勢,以及光寶在此趨勢下的產業布局。 義隆電子因看好高雄AIoT與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今年6月進駐高軟園區;光寶科技則於2016年進駐楠梓園區,今年即將啟動高雄廠第二期的工程,計畫在大南方建立研發製造基地。義隆及光寶的進駐,為高雄創造出上千個就業機會,同時也凸顯南部人才培育的急迫與必要性。 楊處長在結語時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高雄紮根,優先培育在地人才,建立起大南方的人才庫是必要也最值得的投資」,他再次呼籲產學界之間應充分交流,激盪更多產學合作方向,並具體落實。同時期望高雄能逐步成為各項數位轉型、智慧服務創新的示範起點,進而成為國際間具代表性的數位科技城市。

Read More

強化貨櫃集散站管理 財部預告海關管理貨櫃集散站辦法修正

強化貨櫃集散站管理,財部預告海關管理貨櫃集散站辦法修正。(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預告海關管理貨櫃集散站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本次修正要點包括:增列關稅法授權訂定貨櫃集散站業者存放及管理轉運、轉口貨櫃、貨物之法律依據。因應碼頭貨櫃裝卸作業及櫃場管理自動化趨勢,增訂卸船碼頭及集散站已實施自動化並經海關核可者,卸船時得免辦理貨櫃加封及進口空貨櫃受檢作業。 配合關稅法第八十六條規定,修正命限期改正及調高罰鍰金額規定,並審酌本辦法各違反行為應受責罰程度及區分行為類型後,修 正相關裁罰規定,另增訂違規情節重大認定基準及廢止登記後於二年內不得再行申請登記規定,以利遵循。 海關管理貨櫃辦法於五十八年一月十七日訂定發布,迄今歷經三十八次修正,並於九十年十二月三十日修正名稱為海關管理貨櫃集散站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最近一次修正發布日期為一百十一年二月九日。為配合一百十一年五月十一日修正公布關稅法第十四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強化貨櫃集散站管理,爰擬具本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Read More

杜書勤:策略聯盟如解體將是大難並造成海運市場大亂

陽明杜書勤講座。(陽明海運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總經理杜書勤昨(廿六)日出席由工商協進會主辦的講座答詢中指出,未來三大海運聯盟是否能維持運作要看歐盟與各國的監管態度,他強調,策略聯盟如果解體將是大難,並造成海運市場大亂。(見圖) 杜書勤表示,基本上船公司都是希望維持聯盟運作,貨方團體或有異議,歐盟的決議最早也是在2024年作出決定,但貨方觀點對聯盟運作有所誤解。他以公車聯營為例,海運市場若無聯盟將回到類似早期公車很久才一班,或偏遠地區沒有船要去靠,而聯盟就像是吃合菜能照顧到大多數客戶服務需求,至於未來聯盟是否能維持,不是取決於船公司而是各國監管單位的態度。 談到目前海運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現像,舊船拆解是尋求運能供給減少途徑,杜書勤稱,該公司在二0一九年即完成一批舊船拆解,目前並無拆船計劃,並在新加坡設有操作中心進行航線與航班調整。有關市場減班則因在現有聯盟整體運作,除非因如中國大陸五一、十一及農曆三大節季節性減班,陽明不會任意減班,且各國監管單位也會質疑航商是否以減班來操控運價,所以都會維持航班提供客戶服務。 陽明杜書勤講座。(陽明海運提供) 至於目前如美國政府所採取的輸出入管制措施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鍊改變,聯盟船公司也會相應作出航線調整與準備,即由原先的亞洲/歐美長線改為包括東北亞、大中華及東北亞區域短線。

Read More

能源轉型中遠海運重工獲風電基座安裝船大單

風力安裝船。(業者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外電消息,奧斯陸上市海上風電承包商公司 Cadeler發佈公告稱與客戶就風力渦輪機基礎安裝船(WTIV)達成租約交易,租約價值3.2億美元。(見圖) 這家總部位於哥本哈根業者表示,為一艘目前已經下單建造的F 級風電機座安裝船鎖定一份長期租約,租期長達四年(2027年-2030年)。根據合約,如果所有的備選項目都生效的話,這艘船舶在租約內將最高能夠獲得超過3.3億歐元(約合3.2億美元)的收入。目前租家暫未被透露。值得一提的是,這艘將由中遠海運重工建造,並預期將於2025年第三季交付的船舶,採用複合設計方案,可以根據租家的要求改裝時期能夠用作安裝風力渦輪機。 在此之前的消息是中遠海運重工將再獲大單,Cadeler投資約3.45億美元在中遠海運重工訂造一艘F-class的風電基座安裝船,預計將在2025年第四季交付。據悉,這艘船在建造完畢交付後,將首先從 2026 年開始為 Orsted 在英格蘭東部的 Hornsea 3 海上風電場安裝風電基座,後才將會投入前述的2027年至2030年的租約當中,可見這類船舶目前是相當搶手。 消息指出,新型 F-class 船將與前兩艘 X -class船舶有著相似規格,但F級將採用更為獨特的混合設計,允許該船在短時間內從基座安裝船轉換為風力渦輪發電機(WTG)安裝船。為擺脫能源危機並實現綠色轉型歐洲要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實現雄心勃勃的海上風力發電計畫,將需要高達數十億歐元的投資。在此情況下,Clarksons稱,至2030年,風電自升式安裝船的需求將翻倍。為擺脫俄羅斯能源以及實現自身的能源轉型,歐洲多個國家推出風電擴張計畫。 克拉克森海工和可再生能源部門分析指出,安裝海上風力發電的成本約為每兆瓦250萬歐元,將這個數字其乘以波羅的海計畫在2030年前增加的 17,200 兆瓦風力發電容量,這意謂著未來八年內需要的投資額將達到430億歐元。

Read More

全國船代會員大會 業者反映中港訂引水人無法登輪領航標準 對進港船舶造成困擾

全國船代會召開會員大會及理監事會由理事長阮文欽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國船務代理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全國船代會)昨(25)日下午於台北市天成飯店翠庭舉行第11屆第8次理監事會議,及第11屆第3次會員大會,均由全國船代會理事長阮文欽主持,會中由秘書長包嘉源就會務發展及理監事與會員代表關心的重要議題提出報告。本次會議由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提供場地及行政支援,會後並由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黃啟洋致贈伴手禮。 阮文欽理事長在致詞時表示,感謝各位代表踴躍出席會議,這是全國船代會第11屆第3次會員大會,也是本屆最後一次會員大會。公會原擬於5月下旬舉行會員大會,惟因疫情再起,為考量安全性及會員出席會議之便利性,於政府10月13日進一步解封後順延至今。雖然會議時間稍有延遲,但業界放心該會會務並未中斷,仍持續就各地船代公會所關心的問題與主管機關溝通協調,尋求解決問題,甚至在假日亦受理各公會理事長的反映,即時與主管機關聯絡。從提出的會務及業務報告概況中,各位代表可以看出推動會務的努力,過去一年公會與主管機關溝通協調,反映各地船代公會意見,表達公會立場,爭取業者權益,讓會員們能正常的操作船務代理業務。對各地船代公會的支持及會務人員的努力致謝,更要謝謝航港各級長官的體諒與協助。最後,他也感謝台北市公會黃理事長的協助,提供這麼好的場地及精美的伴手禮。 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在蒞臨致詞表示,疫情及戰爭,使全世界航運物流受影響,為確保作業效率,船代業工作夥伴可說盡心盡力。另防疫管制措施,與業者討論防疫指引,達到防疫成效,10月13日後解封後登船管制放寬,郵輪禁令解除管制,期船代業協助開展業務,交通部部長王國材指示,推動郵輪觀光。另外感謝公會協助在航業法,海商法,收集業界意見緊密合作,相信業者風調雨順可以運作,乘風破浪也可以克服。關務署通關業務組組長劉芳祝指出,疫情塞港缺櫃,海關協助業度過難關,推動便捷通關措施,採業界建議防疫無法臨櫃,以連線處理。 會中有船代業者反映,港埠新費率調整訂定雜貨裝卸費上限,由於客戶貨主繳納增多,影響港口競爭力,因此希望港埠費率調整,能兼顧對港區競爭力調升有所助益。台中市船代公會理事長朱大明反映,航港局中部航務中心所訂引水人無法出港登船標準為8級風上限(20公尺/秒),對台中港進港船舶造成很大的困擾,目前朝增加觀測點,但曠日廢時,使得港區亂套,工廠面臨斷料問題。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回應,目前台中港訂引水人無法登輪領航標準,對冬天台中港操船影響,航港局持續與港務公司、引水人研究。 本次會員大會追認通過了全國船代會109年度的工作報告、收支決算及110年度的工作計劃與收支預算。會務報告內就「防疫期間,全國船代會如何與政府協商維持船代業正常營運」、「航港局修法動向」、「台電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規劃選址基隆港」及「台灣港務公司112年1月1日調整港埠費率」等議題提出了報告。 其中航港局在「為因應外籍船舶滯留我國海域情形,通盤檢討代理業務檢核作業機制,研議加強船務代理業責任」及「強化航務中心對進港船舶P&I保單審查擬議要求船代業填報保單詳細內容」二個議題,經全國船代會充分反映船代實務作業困難情形之後,已採納全國船代會之意見及建議,出席之會員代表對此均予以表示感謝航港局各級長官的體諒與協助。

Read More

睽違25年!長榮航空增開米蘭歐洲航線

長榮航空昨首航台北-米蘭航線(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昨(25)日首航台北-米蘭航線,特別於桃園國際機場舉行首航儀式,由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及總經理孫嘉明共同主持,並邀請交通部部長王國材、交通部民航局局長林國顯、交通部航政司司長何淑萍、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姚金祥、外交部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司長蔡允中、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紀大為(Mr. Davide Giglio)代表等貴賓共襄盛舉,為長榮航空歐洲佈局開啟新的篇章。 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於致詞時表示:台北-米蘭航線為該公司在解封後開闢的第一條新航線,象徵著航空市場已邁入復甦的階段,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義大利是台灣對歐雙邊貿易第3大國,雙方互惠的快速通關政策,讓台灣民眾在義大利也能體驗快速通關的便利性,這條黃金直飛航線開通後,台義雙方的交流將更加熱絡,未來台灣旅客前往歐洲也會更便利,也希望義大利的旅客能多加利用長榮航空綿密的飛航網絡,前來台灣旅遊及經商,或經由台灣轉往亞洲各大城市。 長榮航空睽違25年後再度拓點歐洲,為了感謝首航旅客具體的行動支持,在儀式中特別以「米蘭時尚首航~開啟多元宇宙旅程」為主題,結合時尚與藝術的概念,將濃厚的義大利文化元素融入活動現場,讓旅客在互動區享受迷你足球樂趣、在拍照區扮演時尚超模,甚至是坐下來品嚐來自台灣首位世界咖啡師大賽(WBC)-冠軍吳則霖的「興波咖啡」,在搭機前搶先體驗一日義大利人靜謐優雅與瀟灑不羈的自在生活。 長榮航空為了讓旅客充分感受米蘭新航線的時尚特色,特別與擅長創新手法呈現新西方料理的米其林主廚李皞(Paul Lee)合作,首次為台北–米蘭航線全艙等設計義式美饌,並在活動現場展示讓旅客先睹為快,藉由欣賞藝術般的創意佳餚,為今天的機上餐點增添更多的期待,同時長榮航空也引進義大利的餐具、酒品,為旅客完美演繹「美食」、「設計」與「時尚」的飛行藝術饗宴。 米蘭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以時尚精品、建築景觀、藝文底蘊聞名於世,每年舉辦兩次的米蘭時裝週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時裝活動之一,吸引許多時尚名流前往朝聖,其古典建築、美術館隨處可見,還可親眼目睹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名作,素有《米蘭大客廳》美稱的「艾曼紐二世迴廊」更是選購高級精品不容錯過的必遊景點。 長榮航空在疫後致力於歐洲航線完整布局,除了在西歐飛航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及英國倫敦三個樞紐機場外,在東歐也飛航奧地利維也納,今年10月25日開航義大利米蘭後,更將飛航網絡擴展至南歐,加上11月3日開航的德國慕尼黑,長榮航空將成為台灣飛航歐洲最多航點的航空公司,未來旅客可以自由安排多點進出的行程組合,進出歐洲更快更方便。

Read More

2022臺灣海洋聯盟大會 11/7海大登場

碳權工作坊召集國內綠碳及藍碳專家,定義出我國海洋碳匯及碳權之範疇(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臺灣海洋聯盟將於11月7日召開「2022臺灣海洋聯盟大會」,本次大會除延續海洋藍碳行動方案外,將以工程、科學與人文法政等三大面向探討海洋環境公眾議題,推行海洋能關鍵測試場落實能源轉型,以全球環境變遷角度推行一致化採樣方法,協助臺灣建置及典藏海洋數據資料。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臺灣海洋聯盟(Taiwan Ocean Union, TOU)召集國內綠碳及藍碳專家除已於(111)年9月30日在海洋大學召開碳權工作坊,依循生態系脈絡,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為根基,清楚定義出我國海洋碳匯及碳權之範疇,且將持續與國內永續、藍碳、社會科學等專家學者共同研析推行藍碳碳匯量測方法學,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為基礎,以「國家海洋碳匯報告」作為此次工作坊長期行動目標,並在11月7日於海大召開的「2022臺灣海洋聯盟大會」延續海洋藍碳行動方案。 臺灣寶島四面環海,近十幾年科學家開始注意到,自然碳匯中海洋固碳的功能不輸森林,這些深藏於紅樹林、海草床、鹽沼裡的碳,稱作「藍碳」。為提前布局及促進我國海洋碳匯科學及相關配套政策與社會溝通基礎。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21 年提出「全球能源部門2050 淨零排放路徑」報告指出,至 2030 年減碳貢獻主要是來自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技術,但至2050 年,將近一半的減量是來自目前仍僅在示範或原型階段的技術。而在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年3月30日所提出「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提及布局具長期減碳潛力之「負碳技術」及「自然碳匯」,則為淨零目標的最後一哩路。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要達到2050年淨零轉型,前提是必須堅定落實能源轉型的目標,及早評估風險,並且以前瞻且務實可行的方式,提出淨零排放的路徑圖,讓整體經濟結構的轉型有所依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長期厚植我國海洋研究與發展之基礎,提前布局海洋前瞻科學與關鍵技術,推行海洋藍碳為當仁不讓之職責。 要達到 2050 淨零排放,對每個國家都是嚴峻的挑戰,所需創新科技多數仍在研發中,這正是臺灣的機會與優勢所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將持續以「地球永續」為初心,為氣候行動、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保育及維設海洋生態領地而奮進。 「2022臺灣海洋聯盟大會」邀請各界參與共同為實踐永續海洋付出具體行動,報名網址:https://reurl.cc/jGEz2M

Read More

基港公司「攜手好厝邊 樂活齊步走」歷史人文體驗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秉持著用心愛鄰舍的態度,建立起企業與周邊鄰里間一種文化的「心」關係,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昨(25)日上午9時30分與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辦理「攜手好厝邊 樂活齊步走」健行活動,由該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率隊,帶領大家進行健行及歷史人文體驗活動,落實SDGs第4項目標,提倡終身學習。(附圖由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本次活動除力邀當地里民參加外,也號召同仁一起行動,共80名參加人員,自和平社區籃球場出發,沿途經過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高遠橋、高遠新村,一邊健行爬山,一邊聽歷史導覽解說至球仔山燈塔。 本次活動以港區周邊社區為主,與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合作,係因該社區除致力推動社區互助之山村文化外,也持續深耕社區、服務在地居民。此外,坐落於該社區的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與基隆港務分公司息息相關,該紀念碑建立於西元1930年,主要紀念日據時期因基隆築港工程不幸殉難的職工,而這座紀念碑述說著先民創建港區的辛酸血汗歷史,環擁守護著基隆港灣。因此,本次希望透過健行活動,除加強同仁與里民間緊密連結外,也透過體驗活動增進同仁對基隆港區周邊在地人文特色及歷史人文趣事之瞭解,並調適員工身心靈健康成長。

Read More

內河貨櫃船江遠百合輪 開啟江蘇純電動時代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首艘120TEU純電動內河貨櫃船"江遠百合"輪首航,日前由太倉港碼頭通過楊林塘、青楊港等航道抵達蘇州工業園區港碼頭,象徵著開啟純電動時代正式開啟純電動時代。(見圖) "江遠百合"輪總長79.92米、寬12.66米,航速17公里/小時,續航力可達220公里,以高安全性磷酸鐵鋰電池為能源載體,在艉部裝配三個廿英尺標準貨櫃高櫃大小的船舶動力電池貨櫃,採用"即插即拔"式換電模式,換電時間僅需廿分鐘。據測算,該船正常營運時,每年可替代燃油消耗160噸左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500噸左右。 消息指出,"江遠百合"輪專案係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和省港口集團聯合推動,船體建造施工、船舶檢驗、電池管理系統研發、總裝集成、產品認證等工作全部由江蘇省內相關單位完成。該輪正式投入營運,將為江蘇省船舶相關產學研用等單位積累豐富經驗。江蘇交通運輸部門將聯合省有關部門,從船舶檢驗、岸線審批、引航服務、交通組織等諸多方面,全力支援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發展,推動提升全省船舶產業技術與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

Read More

楊謹華成芳苑燈塔新一代燈塔女神

女星楊謹華在本次金鐘雖沒得獎,卻意外的當了代言彰化知名地標-芳苑燈塔旅遊大使及新一代燈塔女神。眼尖網友指出,楊謹華頒獎典禮中身著這套禮服復古又優雅,她戲稱試裝時就知道是它了,也算是一見鍾情,雖然沒得獎,但至少還有芳苑燈塔,歡迎大家一起來打卡。(圖:翻攝自交通部航港局FB,文:李錫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