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港局籌辦三貂角燈塔點燈90週年系列活動開跑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以臺灣本島極東燈塔身份廣為人知的三貂角燈塔,即將於今(114)年五月一日迎接點燈90週年,交通部航港局將於五、六月籌劃一系列活動,讓民眾能夠一同為三貂角燈塔慶生,也能夠更了解燈塔的魅力與風采。(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這項「極東之光,歷九彌新」三貂角燈塔迎向點燈90週年活動,航港局指出,三貂角燈塔於1935年點燈,燈塔興建肇始因三貂角附近海域本即海事案件頻傳,於日治時期又接連發生日籍船舶觸礁沉沒事件,故而促使政府重視籌建燈塔。過去燈塔也因位居國防軍事重要地位被列為禁區,至1992年才與高雄燈塔、鵝鑾鼻燈塔、漁翁島燈塔成為第一批對外開放的燈塔。 為迎接三貂角燈塔點燈90週年,航港局於今年一月完成展覽室更新,珍貴老照片、燈塔歷史檔案、主題郵票及海關時期燈塔人員制服讓民眾瞭解三貂角燈塔歷史沿革及燈塔守的辛勤工作,提供多元互動的嶄新燈塔觀光體驗,並規劃於本(四)月卅日開始辦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能夠到三貂角燈塔,進一步推廣燈塔觀光旅遊。 三貂角燈塔點燈90週年主紀念活動將於本月卅日在三貂角燈塔園區舉辦,在草地音樂會的悠揚音樂陪伴下於傍晚邀請民眾一同參與三貂角燈塔開燈,迎向點燈90週年,當日並規劃有Facebook貼文兌換小禮物活動,有興趣之民眾可共襄盛舉。自五月一日起,航港局另於三貂角燈塔園區規劃有一系列豐富的系列活動,如「印象三貂角–明信片集章」,於五月一日至31日期間,有興趣的民眾至展覽室索取集章明信片,在園區內尋找集章點完成集章任務後即可獲得小禮物;另還有「問答抽好禮」,六月卅日前至燈塔參與Facebook貼文活動即可獲得抽獎券,回答抽獎券上的問題後即可參與抽獎;此外亦有「探索燈塔之旅–主題集章」,航港局將推出不同主題系列的集章,對於燈塔小知識有興趣的民眾,可千萬不能錯過。

Read More

航港局舉辦114年度全國引水人首場在職訓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舉辦「114年度全國引水人第一場在職訓練」,強化引航安全及提升引水服務品質。(見圖,航港局提供) 為持續精進全國引水人的專業知識與實務能力,落實國際海事組織(IMO)A.960(23)決議案所提引水人須熟練與更新知識,交通部航港局昨(4/24)及今(4/25)日在高雄市前鎮區承億酒店舉辦「114年度全國引水人第一場在職訓練」,由劉志鴻副局長主持,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講授國外港口引航管理制度經驗分享、駕駛台資源管理(BRM)與船長之間的資訊交流方式、運動傷害預防與疲勞恢復技巧,以及港口水文與氣象觀測等課程,亦透過引水人經驗分享及意見交流,凝聚強化航安之共識,俾提升引航服務品質。 航港局表示,本(114)年度第一場次在職訓練,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張乃仁教授講授「運動傷害預防與疲勞恢復」、香港領港會公司董事局李冠華主席講授「香港領港會營運領航艇的利與弊」及「香港領港會引航及管理實務分享座談」;台灣省引水人聯合辦事處方信雄主任講授「從案例分析探討BRM 施行現況」及國立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董東璟主任講授「港口水文氣象觀測」,希望透過這次訓練,強化引水人對自身健康及疲勞管理的重視,也讓各港引水人能從鄰近國家引水人作業案例學習借鏡,更穩健地協助船舶靠泊與出港,提升引航過程的安全性與效率,並維持健康的體能。 為強化引水安全與管理,交通部去(113)年12月18日修正發布「引水人管理規則」,重點包括:授權航政機關針對重大事故要求檢討規約、明定在職及停職期間訓練要求、落實勤前酒測與抽測機制、規範引航各階段操作程序、強化業務查核與年度考核,並明列違法情節,提升引航作業的專業性與安全性。 航港局指出,引水人是確保港口營運與船舶安全進出的關鍵角色。訓練課程除了可增進引水人本身的專業知能,亦提升引航服務品質,維持我國港口進出港安全,強化與港口航管中心、拖船等協作單位的溝通效率,進而穩固我國海運的競爭優勢。未來將持續推動在職訓練,打造更安全優質的港口環境。

Read More

昱捷公司召開AEO資格認證啟始會議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昱捷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安全認證優質企業(下稱AEO)認證啟始會議及商業夥伴大會,宣示取得AEO資格的決心,並邀請該關AEO驗證小組到場見證。 基隆關說明,昱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營業項目為代理銷售3C電子產品、通訊產品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之關鍵零組件。為符合世界關務組織(WCO)所定全球貿易安全與便捷標準架構(SAFE Framework)規範,積極申請加入AEO行列,有助完善各項安全機制,提升整體企業形象及貿易競爭力。 基隆關進一步表示,AEO制度旨在建立海關與企業間夥伴關係,透過全面檢視、精進企業作業程序與安全風險預防對策,強化整體供應鏈安全機制,使貨物能於安全便捷環境下快速通關。經過認證合格業者,出口貨物至與臺灣簽署相互承認協議(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 MRA)的國家,如美國、新加坡、韓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紐西蘭、瓜地馬拉及加拿大,本國AEO業者均享有與該國AEO業者同等通關優惠,可替業者節省許多通關時間與成本。 基隆關最後指出,目前經該關完成驗證並取得AEO資格廠商已達102家,涵蓋進出口業、製造業、報關業、承攬業、倉儲業、海運運輸業、公路運輸業及船務代理業等業別。如需瞭解申辦AEO相關規定,可洽詢該關單一窗口,聯絡電話:(02)24202951分機5118、5414、5421,或利用AEO網站(https://aeo.customs.gov.tw)查詢相關資訊。

Read More

長榮航空攜手燃油供應商全球佈局永續航空燃油 推動產業鏈邁向淨零排放目標

長榮航空在民航局永續航空燃油試行計畫中,BR148高雄小港機場飛往大阪關西機場的航班於4月23日添加台塑石化自產的永續航空燃油,由長榮航空陳耀銘發言人(右三)、企業永續發展室劉嘉文協理(右二)、高雄機場辦事處曾朝煇協理(左二)共同見證台灣永續航空燃油應用的新紀元。(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24日正式宣布已與三家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供應商,包含美國Associated Energy Group, LLC (AEG)、日本COSMO Oil Marketing Co., Ltd. (COSMO) 以及台灣台塑石化簽訂採購合約。此次策略性合作象徵長榮航空積極落實永續承諾,擴大永續航空燃油使用版圖並與國際與本地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長榮航空孫嘉明總經理表示:「永續發展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責任。此次分別與AEG、COSMO及台塑石化的雙邊合作,象徵我們對淨零碳排的堅定承諾。透過在全球航點積極導入永續航空燃油(SAF),我們不僅降低自身營運碳足跡,也期望帶動整體航空產業供應鏈的轉型與發展。」 在全球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共同目標下,永續航空燃油被視為航空業最具潛力的減排措施。長榮航空依循歐盟永續航空燃油供應政策,自今(2025)年第一季起於歐洲機場起飛的航班皆添加2%的永續航空燃油,並將自第二季起攜手三大供應商,陸續於北美、日本及台灣等主要營運據點自主常態性添加永續航空燃油,以實質行動降低航班碳排放,為日後大規模採用奠定基礎。 (萬海航運提供) 此次與長榮航空合作的三家供應商,其中AEG為全球知名航空燃料供應商,擁有穩定的國際物流與燃油佈局;COSMO為日本主要能源企業,致力於開發次世代能源解決方案;台塑石化則為台灣首家完成永續航空燃油自產供應的企業,展現在地供應鏈韌性。此次合作不僅強化長榮航空燃料供應安全與靈活性,更擴大永續航空燃油在亞太區的應用,推動區域內航空燃油的永續轉型。 作為永續航空燃油推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長榮航空於4月23日在民航局永續航空燃油試行計畫中,分別於BR156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首爾金浦機場的航班以及BR148高雄小港機場飛往大阪關西機場的航班,成功添加由台塑石化自產的永續航空燃油,正式開啟台灣本地機場永續航空燃油應用的新紀元,此舉不僅展現長榮航空實踐永續承諾的決心,也證明台灣永續航空燃油供應鏈的成熟與韌性。 長榮航空近年來在永續發展領域成果豐碩,已執行多項節能減碳專案,包括機隊汰舊換新,引進新一代省油機型如波音787與空中巴士A350-1000,優化航線規劃以降低航班油耗與碳排放等。展望未來,長榮航空將持續擴展永續航空燃油使用,並積極參與國際永續倡議,與合作夥伴攜手共創永續航空新時代。

Read More

高雄港過港隧道導入超高車輛示警系統

(高雄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港過港隧道是全臺唯一海底隧道,亦是高市前鎮區與旗津區唯一的聯絡道路,隧道位於航道水面下14.2公尺,全長1,550公尺,通行車輛限高4.6m,每日通行車輛約達8,000輛,隧道之安全使用及用路人安全,是隧道管理單位港務公司一直最重視的管理目標。隧道近2年發生約3起超高車輛撞損門架設備事件,港務公司考量此類事件發生,車輛碰撞限高設施,第一時間駕駛常仍未察覺持續駛入隧道,造成隧道消防管線及交控設施損壞,影響交通安全及隧道使用,爰規劃斥資1,500萬元,導入「超高車輛示警系統」改善。 此系統於隧道兩端之「超高車駛離車道」前150m~400m不等,設置光達式偵測掃描器及車牌辨識AI系統,在偵測超高車輛時,搭配(1)閃光警告喇叭提高用路人注意、(2)新設紅燈警示號誌管制車流、(3)資訊可變號誌(CMS)顯示超高車輛違規事件,告知用路人隧道管制通行並顯示違規車輛車牌,後續車流停止後由隧道兩端常駐保全人員,引導超高車輛駛離車道並交付港警後續處理。 本系統併於「高雄港過港隧道高壓設備改善工程」執行,預計於114年中開工,115年底完工,完工後將有效阻止不符高度限制之車輛進入隧道,減少事故風險。港務公司同時呼籲用路人,應遵守隧道限高規定,行車前主動確認車輛高度,未來配合現場警示與交通導引,共同維護通行安全。唯有政府、業者與民眾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建構更完善的道路安全防線。

Read More

海員總工會與臺北醫學大學簽訂合作意向書

中華海員總工會章烈忠理事長(右)與北醫大管理發展中心劉文琪副主任(左)。(海員總工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員總工會與臺北醫學大學(北醫大)共同為船員健康把關,提供長期在海外工作的船員更貼近的照護,雙方於4月24日在中華海員總工會會議室簽訂合作意向書。 海員總工會表示,服務船員為該會宗旨,維護會員的健康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該會與臺北醫學大學合作是非常難得的機緣。隨著科技進步及疫情期間遠距醫療普及化,讓需要醫療服務的人們不需出門亦可取得醫囑,節省時間與成本亦降低感染風險。這也是工會看到對船員健康保護的一項契機。 海員工會章烈忠理事長親身在船工作30年的經驗表示,船員在長期航行中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如慢性病管理困難、緊急醫療資源不足等,北醫大與國內知名航運公司共同合作,對船員工作環境及影響健康因素有深入的瞭解,也是該會與北醫大合作的重要因素。 與會者合照。(海員總工會提供) 此次簽訂合作意向書為工會新增服務會員更具體化的表現,從醫療資訊分享、心理健康的促進、長期健康監測與預防、相關醫療專業教育訓練。臺北醫學大學管理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文琪指出,北醫大體系的遠距醫療中心,不僅有專業醫護與設備完善的Call Center平台,可以提供24小時零時差、零距離的遠距醫療服務,且針對海事人員長時間在遠洋工作輪班及離家的心理健康支持與促進,也將建立長期健康監測與預防,提升海上船員的工作福祉。 海員總工會章理事長表示,藉由遠距醫療照護服務,讓船員就醫更便利有多元的選擇。這僅是一個開始,該會將依據會員的需求不斷精進,如建立遠距醫療平台,提供船員在海上即時的醫療諮詢與診療服務等,我們期待未來能為船員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照護,提升他們的工作福祉。

Read More

永續飛航 國籍航空首度在國內添加SAF

國籍航空公司首度在國內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交通部長陳世凱(中)與參加啟動儀式的來賓合影。(民航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23日在高雄國際機場盛大舉辦我國首度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啟動儀式,由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公司於高雄、松山、桃園機場分別為中華、長榮及星宇3家國籍航空公司的航空器同步添加SAF,這也是國籍航空公司首度在國內添加SAF。 交通部長陳世凱、常務次長林國顯、民航局長何淑萍、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中油公司董事長方振仁、台塑石化總經理林克彥、中華航空董事長高星潢、長榮航空副總經理陳耀銘及星宇航空採購長黃介至與經濟部能源署代表,今天均出席了在高雄機場舉辦的「SAF啟航 永續飛航」啟動儀式,由桃機公司總經理范孝倫、台北國際航空站主任鄭堅中、高雄國際航空站主任傅耀南三地連線,同時啟動。 民航局指出,台灣中油及台塑石化公司兩大油品供應商已於113年12月及114年2月取得CORSIA國際認證,於今年分別進口400噸與自產5,500噸SAF,除23日添加航班之外,後續也會繼續提供國籍航空公司使用,預估今年減碳效益可達15,000噸。 活動開始前,陳世凱也提前南下,主持第一次召開的跨部會平台會議,民航局長何淑萍與經濟部能源署組長蔡秀芬,均出席會議,宣示台灣航空業邁向淨零轉型的決心與行動力。陳世凱強調,面對氣候變遷的全球挑戰,臺灣作為國際社會一員,責無旁貸,行政院已經將SAF列為我國減碳旗艦行動計畫之一,交通部也已成立工作平台,與經濟部跨部會合作,分別由民航局及能源署組成SAF使用與供應工作小組來推動。 陳世凱強調,台灣要以穩健的腳步推動我國航空減碳,所以,他在平台會議中特別指示民航局,應持續掌握國際發展趨勢,滾動檢討階段性措施,藉由推動使用SAF,協助國籍航空公司提升永續實力,也期帶動國內航空燃油製造產業轉型。 為協助國籍航空公司使用SAF進行減碳,同時推動我國提供SAF之能量,民航局自去年起即開始推動SAF試行計畫,除協調凝聚油商與航空公司於國內供應與添加SAF的共識,並訂定航空器添加SAF指引,以及督導航空公司完成添加SAF安全風險評估。 民航局長何淑萍特別感謝台灣中油在推動過程中的協助,讓計畫順利邁出第一步,而台塑石化的加入,則為國內SAF的供應補上最後一塊拼圖,讓試辦計畫圓滿、完整的推動。而103年即取得國際機場協會(ACI)機場碳認證計畫認證的高雄國際機場,是台灣第一個綠色機場,啟動儀式選擇高雄舉辦,格外有意義。 何淑萍表示,國際航空減碳必須遵循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範,在國際機場導入SAF是全球趨勢。由於目前國際上推動SAF尚在起步階段,參考ICAO於2023年召開第三屆航空替代燃料會議的決議,以及先進各國推動作法,目前民航局以鼓勵取代強制,希望各國籍航空公司以2030年的SAF使用量,達到總航空燃油使用量的5%為目標,未來也將持續鼓勵國籍航空公司支持採購國內所供應的SAF。 國籍航空公司過去曾經利用新機交機時,在國外添加SAF回臺,而這次啟動的SAF試行計畫,使國籍航空公司的航空器能夠開始在國內添加SAF飛航,陳世凱特別肯定,直言今日是我國航空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里程碑,其所展現的公私協力成果,讓我國可以在永續潮流中穩健前行,提升國際航空競爭力。 「SAF啟航 永續飛航」啟動儀式,代表邁向永續航空的新起點,展望未來,民航局將持續帶領我國航空業與國際接軌,實踐環境永續責任,達成國際航空淨零目標。

Read More

星宇航空啟動永續航空燃油首航 從空中到地面實踐減碳旅程

由左至右:桃園機場范孝倫總經理、星宇航空機場運務處李明杰副總經理、台灣中油邱垂興執行長。(星宇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配合交通部民航局推動永續航空燃油(SAF)政策,星宇航空於4月23日正式導入具備ISCC CORSIA國際認證標準SAF,由台灣中油公司供應,同日SAF首航班 JX717 台北-河內順利飛航,該航班使用Jet A-1與NEAT SAF (純SAF) 混合燃油,SAF添加比例約為5%,成為首家於桃園國際機場以油栓系統完成地面加注作業的國籍航空公司,預估每噸SAF可減少2.67噸二氧化碳(CO?)排放,展現星宇積極響應國家2050淨零目標的具體行動。 星宇航空翟健華執行長表示:「永續飛行不僅是產業挑戰,更是企業責任與品牌價值的重要展現,未來將秉持減碳永續、創新前行的精神,持續與政府及產業夥伴協作,推動低碳飛航藍圖。」永續航空燃油是一種低碳燃料,主要來自廢棄食用油等可再生原料,透過精煉工藝轉化而成,能減少飛行對大氣造成的碳排放負擔。星宇航空引進的新世代機型除可有效減少25%燃油消耗與碳排放量,全機隊亦具備SAF相容性,計劃自2027年起逐步提升SAF平均添加比例,並視國內供應穩定度逐步提升使用比例。 除了推動永續燃油轉型,星宇亦致力從服務細節落實環境友善理念。機上用品方面,導入以回收貝殼纖維製成的環保毛毯;餐飲部分則攜手米其林主廚,打造以台灣在地食材為主的機上餐點,優先選用黑豬梅花、香茅等當季作物,減少包裝使用與食材運輸碳足跡。此外,地面營運亦導入高效節能電動勤務車款,更加裝太陽能板供應車體電瓶,從空中到地面全面實踐減碳行動,體現星宇從旅程每一處細節實踐永續精神的承諾。 邁向淨零時代 星宇航空啟動永續航空燃油首航。

Read More

萬海航運與國家公園署於半屏山舉辦植樹活動 為生態復育助力

萬海航運陳柏廷董事長、國家公園署王成機署長及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張登文處長帶領參與者一起於半屏山植樹 (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恢復自然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萬海航運與國家公園署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半屏山舉辦植樹活動,攜手高雄在地客戶、供應商夥伴與員工,共同為生態復育注入綠意與行動力。 萬海與國家自然公園合作,預計用6年時間,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種植8,200棵樹,每塊地種植含養護3年,2025年將在半屏山地區種植1,450棵樹。半屏山曾為水泥採礦區,停採後為加速綠化曾引入包括銀合歡、洋紫荊等速生外來樹種。雖具生長優勢,卻也造成林相單一化,降低生態穩定性,增加病蟲害與火災風險。植樹行動著眼於改善外來樹種造成的生態壓力,選用稜果榕、雀榕、水團花、大葉楠、血桐等原生樹種,依照高位珊瑚礁地形及乾濕季分明的環境條件進行栽植,以恢復當地森林生態功能。 本次植樹活動由萬海航運陳柏廷董事長、國家公園署王成機署長及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張登文處長共同領導,參與者一同種下多棵原生苗木,透過逐年復育造林,預計建立可供借鏡的銀合歡林相改良操作模式,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帶來長遠的正面生態效益。陳柏廷董事長表示萬海航運和國家公園署合作,希望盡一臂之力,協助植樹造林的規模加快、把樹一棵一棵種回來。 環境保護始終是萬海航運的核心經營理念之一,這場活動也是萬海第七次的植樹活動。自2022年啟動【萬海造樹海】植樹造林養護計畫以來,萬海已與國家公園署、林業署及台大實驗林展開合作,目前認養養護超過60萬棵樹,其中約35萬棵已完成植栽,估計每年可吸收約4,200噸二氧化碳,落實萬海對環境永續的長期承諾。 【萬海造樹海】以恢復自然生態系統、增進生物多樣性為目標,亦致力於提升社會大眾對樹木與環境關係的認識。萬海相信,每一次的植樹行動,不只是綠化土地,更是邀請更多人加入永續行動的起點,強化人與自然的連結。 展望未來,萬海航運將持續以節能減碳為方針,深化對環境保護的實質作為,並致力於員工與海員的福祉。萬海將秉持「與自然共好、與社會共榮」的永續理念,守護當代與未來世代的美好環境。

Read More

立法院交委會視察高雄港旅運中心 積極推動智慧港灣與郵輪觀光發展

港務公司報告高雄港前瞻永續發展。(交通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23日考察高雄港建設情形,由交委會許召集委員智傑、李昆澤委員出席,交通部由林國顯次長率臺灣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及航政司等主管人員參加,聽取港務公司報告高雄港客貨運發展概況及未來營運展望。 港務公司說明,高雄港以「貨櫃樞紐」及「客運觀光」為發展重點,為提升國際競爭力,近年推動舊港區機能調整,將石化儲槽遷移至洲際石化儲運中心,另為拓展高雄港埠觀光,近年已完成高港水花園、大港橋、大港倉及遊艇碼頭開發,並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推動各項活動,行銷高雄水岸觀光及愛河灣遊憩亮點,以今(114)年1月辦理的吉伊卡娃冬日遊樂園為例,展出期間吸引600萬人次,創造100億元觀光產值。在貨運業務及發展智慧綠能港口方面,第七貨櫃中心113年11月全面營運,可供4艘2.4萬TEU超大型貨櫃船同時靠泊,長期最大作業能量可達650TEU/年,並建置太陽能發電儲創能設施,預計115年完成,年減碳量可達5,060公噸。 因應貨櫃船舶大型化趨勢,持續推動貨櫃碼頭區位調整,第五貨櫃中心由萬海航運擴充經營79-81號碼頭,韓新遠洋(HMM)續租76-78號碼頭,擴大航商營運基地。應用並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協助中油公司於洲際二期南側興建天然氣接收站,預計118年供氣營運,未來將持續打造成為新能源產業基地。港務公司將持續透過擴大產業合作、智慧創新服務及建立溝通平台,擴增港區航商業者營運實力,鞏固高雄港貨櫃樞紐地位。 針對許智傑委員關切高雄港智慧港口發展,港務公司表示,將應用AI科技升級港口服務韌性,優先於高雄港推動船舶操航智慧示警及船舶影像監控,114年底前推廣至各國際商港,守護港口安全。李昆澤委員關切高雄港郵輪發展,請港務公司持續透過獎勵措施、觀光署透過國際行銷宣傳,提升高雄港郵輪人次,另因應船舶低碳燃料國際發展趨勢,請港務公司參考國際經驗,規劃港區發展空間及增設岸電設施。 為了解高雄港郵輪業務發展,交通委員會同時至高雄港旅運中心現勘,港務公司表示,高雄港是南台灣重要國際郵輪母港,今(114)年高雄港國際郵輪預報為69艘次,旅客人次預估近10.6萬人次,包含歌詩達郵輪、挪威郵輪等,預期可超越113年表現。港務公司將持續與觀光署合作,透過國際行銷及多項優惠措施方案,吸引郵輪業者靠泊高雄港,而高雄旅運中心為郵輪母港重要地標,兼具旅運、商務及親水遊憩多功能之智慧化大樓,可同時服務2艘郵輪靠泊,為提供旅客舒適便捷的通關環境,已將登船廊道延伸125公尺至18號碼頭,業於今年1月21日正式啟用,並積極推動旅運大樓招商,商業空間目前由澎坊公司及承億酒店進駐提供免稅品購物及餐飲服務,辦公大樓除港務公司進駐外,10樓已由遠傳電信公司進駐,4樓至7樓將配合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及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招商引進科技及金融相關產業進駐,帶動高雄產業競爭力。 交通部林國顯次長表示,高雄港為臺灣第一大國際商港,貨櫃裝卸量為全球前20名,因應船舶大型化及海運綠能減碳的國際趨勢,已督責港務公司持續推動各項港埠建設及積極辦理各項招商業務,並已要求港務公司應掌握國際海運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各項港埠智慧化工作,提升港口服務韌性,並落實港區各項減碳工作,以2030碳中和50%,2050年碳中和為目標,打造智慧、綠色、永續的港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