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產業夯綠領人才供不應求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為國育才

工研院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產學研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聯盟成員包括台汽電、華城電機、台塑企業、台達電子、台綜院、亞力電機、海龍離岸風電、達德能源、健格科技、康舒科技、太平洋電線電纜、安瑟樂威、盛達電業等所組成,本次共有36組學生獲獎。(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面對全球淨零趨勢,加上AI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穩定又低碳的電力成為各國關注議題,吸引許多跨域企業投入探索新商機,綠領菁英求才若渴,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2030年全球將新增約3000萬個潔淨能源相關職缺。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頒獎典禮暨產業職涯講座」,邀請華城電機、達德能源、台塑公司等國內上市公司參與,除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給優秀學子,現場也邀請來自盛齊綠能、華城電機的綠領人才,分享電力產業職場經驗與前景,鼓勵更多年輕新秀加入電力領域,共助臺灣電力永續轉型。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臺灣地狹人稠,想要電力供需平衡並滿足淨零需求,不能只單方面依靠電力公司,電力供需須攜手合作,在國家整體能源使用上,也應導入「整合資源規劃」思維,透過專業理性的數學模型,納入成本、環境等因素並凝聚共識前提下,建立最佳電力使用組合,確保供電穩定又永續。總結來說,供電穩定需要供需兩方協力合作,仰賴全民參與,例如加州2022年9月遇到熱浪造成的斷電危機,就是透過全民協力在幾小時內省下1000MW電量,順利免於分區限電,對於臺灣來說非常值得借鏡。 臺灣的電力產業隨著再生能源推動、電業邁向自由化,帶動節能、提升能源效率等新技術蓬勃發展,國內外跨域企業為搶攻商機,積極向電力與能源菁英招手。工研院2019年與台灣電力與能源協會攜手產學研成立「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透過專業課程、獎學金培育本土綠領人才,並與臺灣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合作推動跨域電力學程,讓對電力有興趣的學子修習,目前正跟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討論規劃中,未來將持續拓展至更多學校。至於在職綠領菁英部分,臺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則設置「劉書勝紀念獎」鼓勵這些優秀人才持續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為臺灣電力永續貢獻一己之力。 經濟部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表示,自綠電開放交易再到2021年電力交易平台啟動營運以來,除了提供企業達成ESG所需的綠電,也滿足了電力系統所需的各類輔助服務外,並帶動更多人才投入。經濟部已於今(113)年7月19日預告《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後將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人才是產業繁榮的基石,肯定工研院六年來為臺灣培育許多綠領新秀,希望本次得獎學子們能繼續努力,成為電力產業的中流砥柱。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由工研院、台汽電、華城電機、台塑企業、台達電子、台綜院、亞力電機、海龍離岸風電、達德能源、健格科技、康舒科技、太平洋電線電纜、安瑟樂威、盛達電業等所組成,本次頒發「優秀專題提案獎」、「傑出專題成果獎」、「優秀學生獎學金」共三個獎項,總計36組學生獲獎。 此外,本次論壇也特別邀請盛齊綠能執行副總陳彥勳、華城電機人資部管理師賴世耕等兩位年輕電力菁英,分別以「建立共好生態圈:綠能產業的機遇與挑戰」、「重電產業概況與發展」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電力產業商機與前景。 針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與電力產業發展需求,工研院已擘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也將電力議題納入「永續環境」領域中,期待能攜手產官學研的力量,突破產業框架,發揮臺灣的淨零永續的價值,發展相對應的先進技術,搶先布局未來所需的競爭力。

Read More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舉辦一次公益雙倍愛心 中秋送暖活動

各社福團體感謝張榮發慈善基金會中秋送暖。(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為傳遞愛心與溫暖,28日舉辦「一次公益雙倍愛心 中秋送暖活動」,並向提供身心障礙者服務的立達啟能訓練中心及雲林縣小天使發展協會共採購500盒中秋禮盒,透過基金會及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分送給中部地區的弱勢家庭及獨居長輩,為他們提前帶來節慶的歡樂與祝福,也達到一次公益雙倍愛心的效益。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一直以來秉持著張榮發創辦人「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積極投身公益活動,關懷弱勢族群。今年中秋節,基金會特別與立達啟能訓練中心及雲林縣小天使發展協會合作,採購學員親手製作的月餅及手工餅乾,幫助學員們增加實務經驗與學習機會,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並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 立達啟能訓練中心是中台灣第一家成人心智障礙者獨立生活支持服務的機構,提供日間照顧、住宿及社區式服務及實習商店服務;而雲林縣小天使發展協會是創立於101年,長期致力於身心障礙兒童及青少年之教育、復健與日間照顧服務、社區日間作業等工作。兩家機構的學員們在專業師長的指導下,學習糕點製作、烘焙等技能,除了培養一技之長,也能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與外界互動,增進社會參與。 南投縣政府機要秘書林孟麗代表許縣長表示,感謝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愛心與善舉,透過向社福單位訂購月餅,將這份溫暖傳遞給南投縣的弱勢朋友。我們相信,每個人和每個地方多出一點力量,就能持續傳遞愛心,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讓弱勢朋友深刻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人間的溫暖。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指出,今年採購的中秋禮盒口味多元,包括傳統的綠豆凸、蛋黃酥、廣式月餅,也有鳳梨酥、雪Q餅及手工餅乾等,滿足所有人的味蕾。每盒禮盒皆由學員親手製作、包裝,充滿愛心與祝福。基金會希望藉由這次活動,讓弱勢家庭及獨居長輩們也能享用美味的月餅,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立達啟能訓練中心主任黃明雅強調,中心的學員們多數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學習一技之長更顯困難;此次製作月餅,除了學習新技能,也為他們提供了與社會互動的機會。雲林縣小天使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甘表示,學員們平時接受教育與復健訓練,也會安排學習烘焙;感謝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愛心訂單,讓學員們有機會發揮所學,製作出美味的手工餅乾,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 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理事長劉威麟則感謝基金會的愛心捐贈,將這些中秋禮盒送給中部地區的弱勢家庭及獨居長輩。宥尚慈善協會主要協助在政府制度底下,實際上有需要幫助但卻得不到任何資源的邊緣弱勢家庭;他們的生活往往困頓,收到禮盒時一定會感到溫暖與開心。協會也呼籲社會大眾,一起關懷弱勢族群,將愛心傳遞到需要的人手中。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公益慈善活動,深入各處偏鄉地區,提供弱勢族群多元化的服務與協助。基金會已連續多年在中秋節,透過採購社福團體製作的中秋禮盒,再轉贈給需要的弱勢族群,為他們帶來節日的歡樂與祝福,未來也將繼續傳遞愛心與溫暖,為社會注入正向的力量。

Read More

航港局舉辦第4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頒獎典禮及成果發表會

社會組頒獎合照。(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8月28日舉辦第4屆「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頒獎典禮及成果發表會,由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主持,頒發社會組及學生組前3名、佳作及學生組指導教授獎共高達43萬元獎金,並展現得獎作品內容,成果令人驚艷。頒獎典禮包括中華航運學會理事長呂錦山、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名譽理事長秦玉玲、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曾俊鵬、中華民國船務代理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包嘉源、中華民國輪船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沛樵、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秘書長楊崇正及陽明海運公司資訊長暨副總經理曹德溪等嘉賓出席與會。 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致詞表示,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已第四屆,大數據領域及海運資料庫運用愈來愈廣,愈來愈多元,本競賽從110年起舉辦,4年來建立產學合作的口碑,讓本屆學生組參與隊伍數創下歷年新高! 航港局也提到,本次得獎作品自航港韌性與創新發展、智慧運輸技術及綠色航運與永續經營等面向,讓數據會說話也更活化,展現航港大數據的創新與應用。 航港局表示,人工智慧在航港業的應用已成為熱門話題,參賽者運用大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等方案,透過多面向分析及應用航港大數據,並結合時事及產業動態,增進數據的效益價值,評審團亦對這次參賽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學生組分別由來自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湯姆喀吐司」團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Resilient Navigators of Taiwan」團隊與逢甲大學的「海港狂浪何時平」團隊獲選前3名;社會組則由來自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的「永續航跡」團隊、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的「溪鴨棒棒」團隊及環境部的「綠洋『碳』航者」團隊獲選前3名。 航港局強調,透過本競賽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參賽成員相互角逐競賽,達到多元跨域的人才能力整合,例如:本次有非交通部所屬的政府單位、非海運業者的資訊科技公司報名參加社會組;有12所大專院校報名學生組,科系相當多元,包含會計、運輸物流、資訊管理、人工智慧應用及供應鏈管理等;更有航運與資訊組隊,藉由夥伴間激盪創新火花,開發實用APP,成效斐然。未來航港局將持續舉辦「航港大數據創意應用競賽」,並期待有更多優秀人才參與,希冀為臺灣海運挹注新的活力與創意發想。

Read More

接任台船董事長 黃正弘提5大挑戰與解決方針

台船公司董事長黃正弘(右)與前董事長鄭文隆(左)交接傳承。(台船公司提供)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台船公司新上任董事長黃正弘二十八日指出,在這個充滿機會的時代,台船公司堅信,唯有團結一致、激發創新與合作的精神,方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勝出。黃正弘也提出台船公司五大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制定了相應的處理策略與解決方針。 黃正弘指出,1. 全球經濟挑戰與供應鏈管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單一供應鏈已成為工程準時完工的潛在威脅。台船計劃加強與多元供應商的合作,以降低對單一商源的依賴,並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彈性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此外,針對主要裝備及原物料價格波動,公司將採取長期合約策略,並加強國際市場的開拓與戰略合作,以實現市場多元化。 台船公司新上任董事長黃正弘展望未來,提出五大挑戰與解決方針。(台船公司提供) 2. 技術與產品創新:台船將持續加大對環保型燃料或雙燃料貨櫃輪與節能型船舶的研發投入,以迎合全球航運業的綠色發展需求。同時,台船也將積極推動智慧船舶的發展,妥善應用船舶自動化與數位化技術,並透過與國內外相關學術單位的合作,提升技術優勢,探索AI與大數據技術在現代船舶的應用。 3. 財務與資金管理: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與自有資金外,台船在主管機關的允許下可以研究發行公司債券或進行增資的可能性,以增強資本實力並吸引投資。同時,公司將加強財務預測與風險評估,健全預警機制,提升內稽與內控的功能,以確保財務穩定與健康,針對子公司業務須適時督導及調整。 4. 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台船將重視員工技能提升與勞資和諧關係,推動內部培訓和外部交流計劃,強化台船學院的功能並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制度,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台船也將優化組織結構,強化處室間橫向溝通與合作,提高決策效率。 5. 與政府及社會的合作:台船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國艦國造」計畫,並即將完成「海鯤號」如期交艦的承諾。未來,台船將繼續不辱使命,完成國家交付的重要任務。公司近期與萬海航運公司及中國航運公司簽訂了多項造船合約,顯示出業務已經大幅改善。台船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和卓越品質,滿足客戶需求,並致力於推動綠色與永續發展技術,增強品牌價值,於此同時也會與政府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資源投入。 黃正弘說,台船公司相信,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業績必將更加輝煌。公司將繼續攜手各方,迎接挑戰,開創新的高峰。

Read More

澎湖輪海上嘉年華遊程第二梯次週五啟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澎湖輪海上嘉年華遊程第二梯次將於本週五(8月30日)啟航。(見圖,航港局提供)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台航公司配合澎湖地區節慶活動推出三個梯次澎湖輪海上嘉年華遊程,結合本(八)月30日揭幕的澎湖追風音樂燈光節,第二梯次遊程亦當日啟動。 航港局指出,澎湖輪海上嘉年華遊程不僅融合了澎湖在地的文化和美食,還提供了觀星活動、午夜電影、精油薰香體驗、音樂派對、園遊會擺攤、街頭藝人表演、互動闖關遊戲、說故事及手作DIY藝品等豐富多采的活動,讓旅客在搭乘澎湖輪過程中便能享受島嶼渡假的樂趣。

Read More

培育E世代管理人才 龍華科大管理學院獲ACCBE週期性再認證

龍華科大葛自祥校長偕管理學院陳元和院長出席領證,並分享推動認證的實務經驗。(龍華科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內商管教育界公認最嚴謹的評鑑機構-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華文商管教育認證組織(ACCBE),審議通過2024年度認證結果,龍華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全院再度通過審查,續獲效期4年的ACCBE週期性再認證,展現該校管理學院致力培育E世代管理人才,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追求卓越之決心,獲得專業評鑑機構高度肯定。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指出,該校致力產學合作,與業界產學鏈結緊密,多年來蟬聯全國私立科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龍頭寶座。管理學院在2017年教育部宣布取消系所評鑑之際,提出認證申請,為學校教育品質嚴格把關,充分展現追求教育品質的決心。管理學院於2019年首次通過認證,本次全院申請進入週期性再認證並獲通過,足證辦學品質卓越。 葛校長強調,龍華科大創校50餘年來,秉持「務實、卓越、創新」的教育理念,堅持「務實致用」的辦學特色,以培育兼具專業技術及人文素養的博雅科技人才為教育宗旨。儘管少子化現象讓私立學校經營日益困難,能於此時透過專業公正第三方嚴謹認證,讓學生和家長信賴學校在教育品質上的把關,正是學校突破少子化困境的最佳策略。龍華科大將持續精進教育品質,追求卓越創新,強化學生跨領域所需知識與技能,達成學用合一目標。 ACCBE組織審查委員認為,讓進來的學生「學有所長」,真正獲致學習成效,才是學校長期發展與存留的關鍵因素;而這也正是認證重視「目標導向辦教育」及力促「管理學院實體化」的緣故。龍華科大管理學院之體質良好,委員期勉該院未來持續朝「學院整合」邁進,並追求教育目標的縝密連結、品保機制迴圈各階段的全員參與和落實、教師專業實務能力的持續發展,以更有效利用資源,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成效。 龍華科大管理學院成立於2001年,設有資訊管理系暨碩士班、企業管理系暨碩士班、工業管理系、數位行銷暨跨境商務系、財務金融系等5系2碩士班。學院以「培育新世代術德兼備,畢業即能與業界接軌之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人才」作為整體發展目標,同時配合「政府5加2創新產業」發展,著重強化智慧商務服務,包括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數位金融、數位物流等實務技術及應用技能,讓龍華學子畢業後更具職場競爭力。

Read More

113年度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第二階段九一開放報名申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113年度「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第二階段開放報名申請! 交通部航港局於111年起結合社會團體、航商、海事校院及政府部門共同合作推出「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為航商招募許多優質的海員新星,今(113)年第二階段自下(九)月一日起開放報名申請,歡迎有興趣的青年學子們踴躍提出申請。 航港局表示,為充足我國船員人才庫,航港局除放寬航海人員測驗學歷條件、鼓勵訓練機構辦理乙級船員訓練班、海事大學增設學士後專班等方式以補充航運人才外,亦推動「海員新星培育計畫」,透過提供學費、生活費及就業管道的方式,成為學生安心學習最堅強的後盾。如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目前已有六位同學獲選為小海星。 東港海事輪機科蕭主任表示,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獎學金提供學生在經濟上的支持,減輕有志從事海運人員的學生在學期間學費、生活費的負擔,使他們能更專注於學業及專業技能的養成。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對他們努力與潛力的認可,提高學生自我信心,激發他們在學業和職業道路上持之以恆前進,且與海運公司合作的工作安排,有助於學生在畢業後工作的職涯發展,如此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職業網路和獲得實際的工作或實習機會。 航港局將持續與航商及海事院(職)校合作,除了持續宣導船員職業外,鼓勵偏鄉學子就讀航輪科系,同時也鼓勵海事院職校的在學學生們加入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的行列,為海運市場培育更多優秀的海運人才。 線上報名: 船員智慧服務平臺海員新星服務 (https://reurl.cc/97dr6a) 紙本報名申請表: 113年度海員新星培育計畫申請表檔案(pdf、word) 附圖為就讀於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六位小海星。(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聯邦快遞在荷蘭設立首個歐洲生命科學中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宣布在荷蘭費爾德霍芬設立首個歐洲生命科學中心(LSC),以專用冷藏設施連接全球醫療保健產。(附圖由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表示,該公司在荷蘭費爾德霍芬啟用其首個歐洲生命科學中,該先進的冷藏設施是聯邦快遞生命科學中心全球網絡的一部份,可以接收、儲存、配套和分揀/包裝/遞送醫療保健產品。憑藉該中心,聯邦快遞能夠為對溫度控制要求高的醫療儲存和運輸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使製藥、臨床和生物科技行業能夠為患者遞送醫療服務。而該費爾德霍芬生命科學中心也已獲得藥品實施優良運銷規範(GDP)許可。 費爾德霍芬生命科學中心是聯邦快遞繼在美國孟菲斯、印度孟買、新加坡、韓國首爾和日本東京之後設立的第六個生命科學中心。該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創新和科技產業的核心地帶,與歐洲製藥、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行業等大型企業相鄰。 聯邦快遞比荷盧地面操作副總裁Marius Penninks表示非常高興地宣佈首家生命科學中心在荷蘭正式啟用,隨著全球不斷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擁有一個強大的物流解決方案對於安全、即時、高效地遞送藥品、臨床試驗品和生物製品至關重要。這個新的生命科學中心使其成為醫療運輸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更便利地為患者提供即時的醫療服務。 該中心的倉庫佔地一千平方公尺,設有四個溫控室和冷凍室,溫度範圍為 -80 °C 至 +25 °C。此外,倉庫全天候監控,每個溫度區域均有獨立的警報系統。除了冷藏設施,該中心還包括特殊包裝、主動監控解決方案,以及標籤和逆向物流等增值服務。

Read More

中菲行/宏碁集團/國泰貨運攜手簽署使用SAF減少碳排放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宣佈與宏碁集團和國泰貨運(國泰航空)達成合作,攜手簽署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油(SAF)在空運減少碳排放。 這項開創性的合作是中菲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和減少物流對環境影響的重要實際行動之一。根據協議,自2024年起使用國泰貨運航班所提供的SAF解決方案。永續航空燃油為生物燃油的一種,以植物或動物材料取代化石燃料製成,可替航空運輸減少高達80%溫室氣體排放。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2050年航空業實現淨零排放之中,永續航空燃油的減排量佔比約達總量的65%。 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空運總裁邱鈞榮指出,與客戶緊密合作,齊心協力減少貨運碳排放。與化石燃料相比,可持續航空燃油的出現如同改革先鋒,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80%,為航空運輸業帶來突破性的改變,攜手宏碁集團與國泰貨運以實際行動,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最大努力。 宏碁永續長劉靜靜表示,宏碁攜手中菲行推行永續航空燃油解決方案,與供應鏈合作夥伴一起應對環境挑戰,並推動旗下Earthion永續平台的發展。淨零排放是全球共識,宏碁從製造、生產到運輸等階段,皆以實際的行動減少產品於生命週期的碳排。 國泰貨運董事歐永棠表示熱烈歡迎宏碁集團透過與去年加入國泰『企業可持續航空燃油計劃』的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合作,加入計劃深信這種供應鏈合作關係,對於達成以及整個航空業界在營運上減少碳排放的長遠目標是不可或缺的。國泰貨運已準備就緒,通過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油,支援所有貨運代理和付運商客戶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並相信這是減少淨排放量及推動航空業邁向更環保的未來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式。 附圖為企業可持續航空燃油(SAF)協議昨(廿七)日在台北,由宏碁永續長劉靜靜女士、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空運總裁邱鈞榮簽訂,並由國泰貨運董事歐永棠見證。(中菲行提供)

Read More

東方海外喜迎24188TEU系列最後一艘新船東方葡萄牙號

“東方葡萄牙”號是東方海外的24,188 TEU 環保型巨輪系列中的最後一艘。(東方海外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東方海外貨櫃航運有限公司(“東方海外”)在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NACKS)造船廠舉行儀式,慶祝該公司第十二艘24,188 TEU新船的命名,命名為“東方葡萄牙”號的新船,是24,188 TEU環保巨輪系列中的最後一艘。 東方海外邀請了香港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蔡亮女士為新船命名,香港船舶注冊處駐上海區域總監倪釗擔任特別嘉賓。命名儀式在眾多嘉賓、客戶及業務夥伴的見證下圓滿結束。 典禮在眾嘉賓的見證下順利完成。(東方海外提供) 東方海外貨櫃航運有限公司董事及執行委員會成員徐衛國在儀式上表示:“最後一艘24,188 TEU新船的命名標誌著東方海外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系列巨輪的交付不僅優化了船舶運營安全能力,而且具有環保節能和規模經濟效應的優勢,使東方海外可以提供更優質及綠色的服務,提升競爭力,以更好地駕馭風浪。東方海外將會堅持提供一流航運產品、為世界貿易服務的初心,堅持追求卓越的理念,以升級的硬件設備結合“以客為尊”、“親力親為”的服務精神,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