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運費大跌川崎汽船預測今年獲利將降九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近期貨櫃航運公司財報均反映營收下滑,主因皆為運費大跌,川崎汽船(K-Line)亦預計今年度獲利將暴降八成、其中貨櫃船業務獲利預估將衰退九成,川崎汽船也成為其中一家預測新年度淨利大幅下降航運公司。 川崎汽船公佈財報指出,散裝船市場雖放緩,但因汽車運輸船業務將持續穩健,因此預計今年度(2023年四月-2024年三月)合併營收將年增7.8%至850億日圓,不過因供應鏈正常化,貨櫃船運費大幅下跌,拖累合併純收益將暴減82.7%至1200億日圓(8.91億美元),合併營收亦將年減7.7%至8700億日圓。 川崎汽船預測今年度貨櫃船業務營收將年增3%至510億日圓、經常利益(本業獲利+業外獲利)將暴減92%(減少5574億日元)至500億日圓;散裝船業務營收將年減18%至2570億日圓、經常利益將大減44%至120億日圓。 其中有關貨櫃船市場預估,川崎汽船常務執行董事山鹿德昌表示,觀察全球經濟動向以及以歐美為中心的購買力變化,預計將在夏季後出現復甦。山鹿德昌表示,一至三月期間貨櫃船需求非常弱,不過隨著減少航班即期運費已出現止跌或是上漲。 川崎汽船公佈上年度(2022年四月-2023年三月)財報指出,因乾散貨需求增加加上其所屬Ocean Network Express(ONE)營運的貨櫃船事業需求旺盛、上半年度(2022年四至九月)運費維持在高水準以及受匯率影響提振合併營收年增24.5%至9426億日圓、合併利潤大增346.4%至788億日圓,合併純利成長8.2%至6949億日圓。上年度川崎汽船貨櫃船業務營收年增18%至493億日圓,散裝船業務營收亦成長13%至3122億日圓。 川崎汽船認為,隨著供應鏈正常化,今年下半年短期費率下降導致船舶供應復甦與運輸需求下降。

Read More

俄烏戰爭影響鹿特丹港首季櫃量降幅逾一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2023)年第一季鹿特丹港貨運量小幅下滑,貨櫃量降幅則達一成,俄烏戰爭對鹿港業績所造成的影響明顯可見。 鹿特丹港務局統計,首季通過鹿特丹港的貨運量1.116億噸與去(2022 )年同期的 1.133 億噸相比減少了1.5%,貨量下滑主要涉及散雜貨領域(滾裝/滾裝和其他普通貨物),礦物油產品、原油、液化天然氣、鐵礦石和廢鐵、散裝農產品和煤炭板塊吞吐量則有所增加。 鹿特丹港務局首席執行長 Allard Castelein認為,2023 年貨量略有下降,特別是在貨櫃領域,由於高通膨和經濟疲軟,該港面臨著貨運量滑落問題,並證實根據制裁進一步減少了對俄羅斯能源流動的依賴。 在今年剩餘時間裡,由於當前地緣政治形勢和高通膨帶來的不確定性,預計貨量下降幅度有限。 分析指出,貨櫃量按噸數計算首季3150 萬噸比去年同期下滑11.5% 至 ,以TEU計則為322.5萬TEU比去年同期大減11.6%,由於進出俄羅斯的貨運量減少,這種櫃量衰退情況2022 年即開始,由於俄烏戰爭於二月下旬才開始,因此對去年第一季櫃量的影響仍然有限。由於累積庫存和通貨膨脹導致對實物商品需求下降,從亞洲的進口量下降(-14.2%,TEU)也反映在吞吐量數據中。 儘管連鎖業績大幅改善,但第一季尚未恢復轉運,且由於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擁堵,這些貨物轉移到較小的港口。 第一季液體散貨5430 萬噸增長 5.6% ,原油供應量增加 80 萬噸(+3.2% 至 2630 萬噸), 作為俄羅斯石油的替代品,更多的原油來自美國、西非和中東。 由於這種石油的運輸距離更長,因此增加了超大型原油運輸船 (VLCC) 的使用。 第一季卸載原油的 VLCC(50 艘)是去年的兩倍,蘇伊士型油輪的港口停靠量也增加了 30%。 第一季礦物油產品的轉運量增加 160 萬噸達到 1510 萬噸 (+12%)。 此一增長主要是由於獨立碼頭和海豚碼頭的柴油吞吐量增加, 這主要用於替代進口受制裁的俄羅斯柴油。第一季液化天然氣(LNG)吞吐量也增長了 14.3% 至 301.2萬噸,液化天然氣供應的增長主要來自美國,以替代歐洲通過管道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減少。

Read More

今年第1季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營業額1,299億元 為歷年同季新高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112)年第1季電腦及資訊服務業營業額1,299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13.1%,其中電腦程式設計業960億元,年增11.2%,主因系統整合服務,以及資安、雲端儲存等需求增加所致;資訊服務業340億元,年增18.8%,主因拍賣平台網站管理業者拓展服務及推出多元化促銷活動,帶動抽成營收成長,加以代客處理電子資料等業績攀升所致。 今年第1季專業技術服務業營業額812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1.9%,其中管理顧問業244億元,年增14.2%,主因企業經營、人力管理及生產顧問諮詢業務提升所致;廣告業及市場研究業354億元,年減6.7%,主因房市景氣降溫,相關戶外、平面及網路媒體行銷等廣告量下降所致;專門設計業194億元,年增5.5%,主因展覽活動及室內設計承攬業務增加所致;攝影業因結婚對數較上年同季增加近1成,挹注婚紗攝影及婚禮錄影業績營收成長,致營業額20億元,年增2.9%。 今年第1季租賃業營業額412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10.0%,其中機械設備租賃業105億元,年增4.1%,主因辦公事務機器、電力設備及舞台音響設備租用需求升溫所致;運輸工具租賃業286億元,年增12.8%,主因汽機車租賃業者推出優惠方案吸引客群,加上旅遊短期租車服務需求增加,帶動汽車租賃業營收成長;個人及家庭用品租賃業在宴會用品器材、家庭用品及禮服出租業績成長下,營業額20億元,年增5.0%。

Read More

航港局發佈5月1日起登船人員至油化船舶之登船管理方式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函告修正「港埠登船作業管理規定」,有關今(112)年5月1日起登船人員至油化船舶之登船管理方式一案,為持續落實登船人員管理以確保關鍵基礎設施安全,自5月1日起船舶所有人或其代理人應將船舶QRCode提供船方放置於船上入出口或安全處,俾登船人員於登船前及離船後,持手機掃描船舶QRCode完成登錄為原則。 惟鑒於油化船舶方或靠泊碼頭經營管理者為維護船舶及碼頭安全,登船人員不宜於船上操作手機,為增加登船人員登錄便利性,航港局將另於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公開服務區新增功能,俾利登船業者或其人員得自行下載油化船舶QRCode圖片檔或列印紙本,攜帶至鄰近船邊安全處掃描。

Read More

業者建議海關進口查價業務應回歸關務署專責辦理 財部回覆維持現制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港貿邦費股份有限公司向海關建議,有關海關進口查價業務回歸關務署專責辦理。財政部回覆由基隆關辦理查價業務,執行順暢,現階段尚無回歸該署之必要,考量海關進口查價業務現行體制,自實施以來,無論組織劃分、指揮監督或業務執行,整體運作均屬順暢,仍宜維持。 關港貿邦費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下意見,本案是為全國進出口廠商發聲所提出之建言,緣起母公司「公成興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報關業已邁入53年,目睹102年1月海關組織改造,將原由關務署調查稽核組統籌執掌全國查價業務,自104年4月開始移撥基隆關試辦後正式實施至今。關港貿邦費公司提到,海關必須勇於改革以下亂象:機關層次定位不明:基隆關與其他各關同屬平行機關,基隆關代關務署辦理查價業務,雖有授權法令依據,但對外行文及簽復結果公文抬頭署名均為基隆關,易造成角色定位混淆不清、予人有行政體系錯亂之感,屢遭他關(或商民甚至行政訴訟法院)質疑查價結果,平行機關代為核價,其所查得價格,如何負終局審定之責,基隆關層級又如何指揮監督其他關區,顯然名不正言不順,亟待改正回歸體制。 因機關位階不對稱、協查價格產生窒礙:目前部分查價委託駐外單位協查,基隆關(四級機關)雖已可直接行文駐外單位請求協查,但金流部分仍須代擬署函始可發文,且四級機關與內地稅機關往來函文,充分顯露機關位階不對稱之怪象。 海關查價業務,宜回歸舊制運作,由關務署專責統籌辦理:按關稅估價為海關業務重要之一環,正確核定進口貨物完稅價格是課徵關稅公平之基礎,現代國家皆以從價課徵關稅為主要方式,而從價課稅,海關必需就進口貨品價格予以核定,然貨品完稅價格之核定,涉及商品之認識及一般國際貿易交易實況之瞭解,早年海關總稅務司署設立驗估中心及至改制關稅總局後之驗估處專責掌理全國進口貨物之調查工作,調查員需要長期教育培養及訓練,揆其業務性質深具專業性,養成不易,查驗估處運作四、五十餘年來,已建立完整估價制度,落實交易價格,維護租稅公平。因此,建議回歸舊制運作,由關務署專責統籌辦理,恢復固有優質行政體系,解決平行機關不對等之窘境,進而提昇簡政便民效率。 海關未重視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核復意見:根據了解,試辦移撥之初,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前曾106.03核復意見:「現階段由關務署統合各關查價業務負終局審定之責,因基隆關與其他各關皆係平行機關,同樣(或同類)貨物各關如何維持查價一致性,以避免各關各行其事,其最終核定者為何機關,如何處理相關實務作業及上下級指揮監督權責疑義,皆宜妥為考量等,請檢討再酌。」,已點出查價業務下放關區矛盾之處,未知何以繼續推行,然移撥業務實施至今,組織人力未見精簡,業務反而化簡為繁,且行政體系錯亂,諸多問題依然存在。 重新檢討評估利弊得失,並請面對新民意:海關實施查價業務移撥關區,前已列舉眾多缺失,諸如:行政體制紊亂、機關位階不對稱、廠商疲於奔命等等,至今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優點,不僅增加大量人力成本,業務反而化簡為繁,悖離組織精簡原則,未見其利徒受其受害,顯現此項變革誠屬決策錯誤,本提案興革建議非為一己公司之利益,純為秉持投身公益回饋社會之理念,期能藉由專業通關領域及經驗,適時提供建言,略盡棉薄心力,謹在此誠懇籲請重新檢討評估利弊得失,並請面對新民意,恢復海關進口查價業務回歸關務署專責辦理,以維固有優質行政體系,健全海關邊境管理功能。

Read More

營利事業提供電子帳簿 省時又可享獎勵措施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調帳查核案件,除會計師簽證申報案件、機關或團體申報案件、決算申報案件及清算申報案件外,營利事業如期以網路上傳或媒體遞送帳簿資料電子檔案予國稅局,依「財政部獎勵營利事業提示帳簿資料電子檔案實施要點」規定,可享有以下獎勵。 獎勵包括一、除經審核有異常項目者外,免再提示憑證供核。二、符合以下要件者,其後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案件,得予以書面審核,免列入營利事業所得稅選案查核對象。(一)經稽徵機關查獲當年度短漏所得稅稅額不超過新臺幣10萬元,或短漏報課稅所得額占全年所得額之比率不超過5%,且非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並繳清稅款及罰鍰。(二)經稽徵機關調整當年度全年所得額未達新臺幣100萬元。(三)未經人檢舉或無涉嫌違章短漏報所得額情事。三、由專人協助解決或指導有關稅務法令及實務問題。 該局舉例說明,轄內甲公司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案件,經該局選案查核並通知提示帳簿憑證,甲公司已依規定期限上傳日記簿、分類帳、存貨明細帳等電子檔案資料,並經該局審核尚無異常項目,如其110及1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案件,亦未經人檢舉或無涉嫌違章短漏報所得額情事,即得適用書面審核,免列入選案查核對象。 該局特別提醒,營利事業可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https://tax.nat.gov.tw)下載營利事業電子帳簿上傳系統,即可以網路上傳帳簿電子檔案或另燒錄於光碟送交稽徵機關。如有不明瞭之處,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該局將竭誠提供詳細諮詢服務。

Read More

陽明海運:貿易訂單需求待庫存消化市場運價下跌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發布截至上(四)月份營收報告指出,貿易出口訂單需求仍待庫存消化,加上升息及金融市場震盪影響經濟復甦,受市場供需影響運價持續下跌。 陽明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雖於本(五)月二日調升2023年亞洲經濟增長預測0.3%至4.6%,看好亞洲區域經濟成長,但也示警全球經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美西碼頭勞資談判雖已在部分議題達成初步協議,然關鍵議題仍需持續協商,暫無實質進展。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3年供給成長為8.3%,需求成長為1.4%;2024年供給成長為8.9%,需求成長為2.2%。依據SCFI(上海航運交易所綜合指數),截至2023年四月28日之當週指數數據為1,000,較前月上漲8%,主要東西向航線運價仍低迷,等五一長假結束後就會日益明朗化,不過長約價已經大致底定。西北歐線運價為每TEU 881美元,與前月微幅上漲2%;地中海線運價為每TEU 1,609美元與前月持平;美西線運價為每FEU 1,453美元亦較前月上漲27%;美東線為每FEU 2,418美元較前月上漲20%。 另按Alphaliner統計,截至今年四月24日,全球約有4.4%貨櫃船隊(117萬TEUS)處於閒置狀態,較近期高峰6.4%(168萬TEUS)持續減少,主要為7,500TEUS-12,500TEUS及12,500TEUS以上船型重新回到市場。隨著整體市場美線合約已換約完成及五一勞動節後運能供給逐漸恢復,航運市場變化仍需謹慎應對。 該公司四月單月營收為新台幣110.43億元,較三月營收減少18.84億元,減幅為14.57%,較去年同期營收減少新台幣258.21億元減幅則達70.04%。2023年累計至今營收為台幣479.97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新台幣1,435.69億元減少新台幣955.72億元,減幅為66.57%。基本上受市場供需影響,運價持續下跌所致。

Read More

中共文旅部推出10條長江主題旅遊線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文化和旅遊部」推出十條長江主題國家級旅遊線路。 中共文旅部宣布推出十條長江主題國家級旅遊線路和《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精品線路路書》,據稱,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十一個省市。文化和旅遊部統籌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沿線地區文化和旅遊資源,設計包括長江文明溯源之旅、長江世界遺產之旅、長江安瀾見證之旅、長江紅色基因傳承之旅、長江自然生態之旅、長江風景攬勝之旅、長江鄉村振興之旅、長江非遺體驗之旅、長江瑰麗地貌之旅、長江都市休閒之旅等十條長江主題旅遊線路,全面展示真實、立體、發展的長江,塑造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整體形象,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全球競爭力。   為加強主題線路市場化轉化,滿足遊客實際出遊需要,在主題線路框架下,同時設計38條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精品線路,形成《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精品線路路書》,書中涵蓋行程規劃、路況介紹、沿途特色景區、遊玩錦囊等旅遊資訊,吸引旅遊愛好者探索和發現長江文化和自然之美打造文化旅遊體驗。

Read More

台驊控股第一季淨利率回升每股盈餘1.81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驊國際控股董事會通過今年第一季營運概況及財報,該公司指出,台驊控股第一季毛利率及淨利率已明顯回升。 台驊表示,受到全球運價持續低迷,終端零售庫存去化緩慢導致整體航運市場需求持續下降,首季合併營收為33.7億元,營業毛利為7.8億元,稅後淨利2.64億元,每股盈餘1.81元,雖整體表現較去年同期下降,但與去年第四季相較,毛利率及淨利率已明顯回升至23.17%及7.84%,分別季增18.05%、144.52%。主要原因為慎選高毛利客戶,並嚴格控管費用所致。 全球經濟環境仍受到戰爭、通膨、地緣政治風險三大要素影響,俄烏戰爭對於全球供應鏈、能源與糧食危機持續帶來威脅,同時潛在推升全球通貨膨脹,為此自2022年起各國加速升息打擊通膨但也同時抑制了民眾的購買力,導致企業去化庫存成效不佳並降低投資意願;而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美國對於中國企業持續建立技術壁壘限制與制裁,進一步推升了地緣政治風險及加速供應鏈重組及移轉。 台驊分析說,根據 Container x Change的數據,2023 年第一季全球航運支付的平均價格下降了14%,其中北美降幅最大;SCFI運價指數跌至906點回落2019年疫情前水平,在各大航商為緩和運價下跌壓力嚴格執行控艙及成本控管,近期成功調漲美國線運價後為市場對長約簽立注入一劑強心針,近期SCFI指數跌深返彈重返千點關卡,美西線運價回升至1,500美元,美東線運價同步站回2,500美元水平。台驊第一季海運營收為新台幣19.59億,主要受到運價下跌及庫存去化緩慢影響,運能需求疲弱,四月起拉貨需求有逐步回升跡象,同時中國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達4.5%優於市場預期,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復甦,預期將同步提升整體市場運力需求。 展望第二季,首先要關注的就是新年度開始的美國線新合約運價,將會決定航運市場下半年營運走向,四月份已有航商順利調漲合約報價,同時美西及美東線報價亦止跌反彈回到美金1,500元及2,500元上下,預期新合約運價雖較去年大幅下滑,但仍優於市場預期。全球經濟雖仍受到戰爭、通膨及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但中國第一季經濟數據繳出優於市場預期的成績單後,有助於全球庫存去化,加速製造業供應鏈及倉儲物流業景氣復甦。國際貿易市場受到中美貿易影響,供應鏈持續進行重組及轉移,根據Alix Partners於2023年三月發布貨櫃航運展望,東南亞及印度的國際貿易正在增長,主因為過往嚴重依賴中國製造業的公司正在推動採購多元化措施。

Read More

立法院三讀通過商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立法院院會昨(9)日三讀通過商標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修法內容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尤其導入加速審查機制,可彈性因應我國企業即時取得註冊商標的需求;建立商標代理人管理制度,保障商標申請人權益,更是推動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舉足輕重的一環;明定指示性合理使用不會構成侵權疑慮的情形,使司法實務判斷原則趨於一致。未來新法施行後,商標申請審查更具彈性及快捷,商標申請及權利人也能選擇專業的商標代理人,有助於企業商標布局及提升整體行政效能。 本次修正重點包括,增訂商標註冊申請案的加速審查機制:為滿足國內產業界即時取得註冊商標的需求及與國際接軌,增訂商標註冊申請案加速審查的依據及其適用範圍。 建立商標代理人管理機制及保護既有商標從業人員的工作權益:明定具備商標專業能力者得充任商標代理人,並應經登錄才能執行商標代理業務;商標代理人的管理措施授權由主管機關訂定辦法加以規範,並備置商標代理人名簿,以供外界查詢。新增過渡條文及其申請登錄的期限,明確保障新法施行前已從事商標代理業務者的工作權益。 簡化商標權人受海關通知進行侵權認定的程序:配合財政部關務署簡化邊境保護措施作業程序,商標權人可透過海關平台提供的照片檔案先行判斷,有必要再親赴海關進行侵權認定。 增訂適格的申請人主體:因應商業主體於市場經營的實際需求,明定合夥組織(如律師、建築師事務所)、依法設立的非法人團體(如寺廟、協會、產銷班)及依法登記的獨資或合夥商號可以作為適格的商標申請人,並取得訴訟主體資格。 明確特定情形使用他人商標,可以主張合理使用:明定不受商標權效力拘束的指示性合理使用;如提供手機及通訊維修服務的廣告招牌,使用各家手機的商標來指示商家所提供服務的他人手機廠牌,不會構成侵權疑慮的使用情形。 近年來商標申請案持續成長,連續6年每年超過10萬類以上,在現有的審查能量下,可能遲延企業獲取註冊商標的時間,影響企業商標布局,新法參考國際相關立法例,引進加速審查機制,申請人有即時取得權利的必要時,得敘明事實及理由,繳納加速審查費後,由商標專責機關進行加速審查。 現行商標法只要在國內有住所,就可執行商標代理業務,造成不具備商標專業者低價招攬或濫行代理,卻無法可管的困境,且商標法案為與國際接軌,推行多項新制以保障商標權人,需商標代理人具備一定專業能力,始能妥適為當事人審視證據、適用法律,透過建立商標代理人管理制度,使資訊透明,易於民眾查詢,可完整保障商標申請人的權益。 另外,對於侵權案件中有關「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抗辯,因現行法個案解釋上,易生適用疑義,明定特定情形使用他人的商標,可以主張「合理使用」的適用要件,避免商標利用人動輒涉訟,影響商業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