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去年櫃量首破3千萬TEU 穩居全球第4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佈數據,經初步統計,深圳港去(2022)年貨櫃量首破三千萬TEU,以3003.56萬TEU,比前(2021)年度增長4.39,深圳港亦係繼上海、新加坡、寧波舟山港之後,全球第四個年櫃量超過三千萬TEU港口,及深圳港櫃量連續十年排名全球第四。 統計指出,深圳係由2017年突破兩千五百萬TEU,2020年突破兩千六百萬TEU,2021年直逼兩千九百萬TEU(2877萬TEU),去年第一季雖在疫情之下櫃量遽降一成(-10.1%),上半年轉正增幅近百分之五(+4.6%),前三季維持百分之二點五成長率,前十一個月增百分之二點三,全年櫃量終破三千萬TEU 統計分析,深圳推進"水水中轉""海鐵聯運",拓展以深圳港為樞紐港、內河港口為集貨港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覆蓋範圍,去年新增11個組合港,累計開通26個組合港,水水中轉櫃量佔735萬TEU,比前年度增長2%;新增六個內陸港,累計掛牌營運十三個內陸港,共有卅條海鐵聯運班列,海鐵聯運櫃量佔23萬TEU,比前年度增長3%;廣東省、深圳市部署協調港口、航運企業開通"深港跨境水路運輸快線",全力保障深港跨境運輸,自2022年二月中開通迄今累計貨櫃運輸量144.62萬TEU,運輸貨物688.92萬噸。 此外,深圳多措並舉拓展國際航線,2022年增開國際班輪航線四條,累計國際班輪航線達295條。當局制定保障深港跨境運輸資助方案及港航行業消殺補貼方案,對深港跨境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的物流費用進行補貼,保障供港物資運輸促進深圳外貿出口發展。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按照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及市政府工作部署,邁向國際物流中心發展目標,保障港航產業鏈運行發展穩定。

Read More

因應春節連假辦理進口酒品查驗通關便民措施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連續10天假期將屆(112年1月20日至1月29日),因應業者年前進口酒品銷售需求,財政部國庫署已協調相關檢驗單位配合加速完成已取樣送驗酒品之檢驗,俾利業者於假期前順利辦理通關。 另農曆春節前申請進口酒類查驗書面核放之案件,請業者務必於112年1月19日(星期四)下午5時前提出申請,除有特殊情形,該署原則於當日下班前全部審理完畢。至農曆春節期間,如有緊急事件需協處,請撥打聯絡專線:(02)2322-8489,將有專責人員處理。 財政部國庫署說明,進口酒類衛生查驗制度自95年1月1日實施以來,申請案件量逐年成長,從95年僅約1萬多件,近年大幅增加,111年達10萬餘件。為提升查驗效率及國人消費酒品之衛生安全把關,該署將持續精進進口酒類查驗管理機制,以維護國人飲酒衛生安全。

Read More

高雄關辦理今年首次私貨及逾期貨標售 歡迎各界踴躍投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將於今(112)年1月12日下午2時,在該關關本部5樓辦理112年第1次充公私貨及逾期貨物通信標售,對象不限廠商或個人,歡迎踴躍投標。 本次標售貨物為太陽能燈具、膠絲線、螺帽、研磨輪(鈸型磨削砂輪、可彎曲磨片及平行切割砂輪)及噴油嘴,相關公告內容及規定,請至該關網站(網址:https://kaohsiung.customs.gov.tw)「資訊公開/標售公告」瀏覽。 該關提醒有意標購民眾請備妥身分證件,於1月7日及9日至11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30分至該關私貨倉庫或各貨櫃場看貨(TEL:07-8122648、07-8122641)。 投標者請備妥以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為受款人之臺銀本票、銀行本行支票或銀行保付支票且應為即期之票據;押標金總額未逾新臺幣5,000元者,得繳納現金,於112年1月9日至11日上午9時至12時或下午1時至4時至該關關本部3樓法務緝案組(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一街3號,楊小姐電話:07-5628334;許小姐電話:07-5628339)辦理押標手續。

Read More

裕民19萬噸雙燃料散裝船裕平輪交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外高橋造船為裕民航運建造的19萬噸雙燃料散裝船"裕平"(UBUNTU EQUALITY)輪近日交付,裕民航運高級副總裁吳巨聖,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航海業務一部副總經理鄭民勝,外高橋造船市場行銷部部長葉傑分別代表各方簽署交船文件。 上海消息,"裕平"輪是外高橋船廠為裕民航運建造的四艘19萬噸雙燃料散貨船系列的第二艘,該系列船總長299.88米,型寬47.5米,型深24.7米,設計吃水18.25米,載重量19萬噸,設計航速14.5節。該系列船使用MAN B&W 6G70ME-C10.5-GI 雙燃料主機,燒氣模式滿足TIERⅢ及HCSR規範,滿足多載重線要求,入級DNV船級社。 消息指出,在不到兩週時間裏,外高橋船廠為裕民航運建造的"裕和"輪和"裕平"輪先後交付,推動19萬噸雙燃料系列船的批量交付,該船的交付也正式拉開2023年度各項造船業務序幕。

Read More

中共海事局實施國際航行船舶碳強度管理新規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公告實施國際航行船舶碳強度管理新規。 上海海事局消息,根據《船舶能耗資料和碳強度管理辦法》,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能耗資料報告和營運碳強度管理工作全面執行,即日起,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在境外港口通過“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能耗資料和碳強度管理系統”進行航次能耗資料報告;在境內港口通過“海事一網通辦平臺”進行航次能耗資料報告。 自2月1日起,中國籍國際航行船舶進行年度能耗和營運碳強度資料報告,以及《燃油消耗報告和營運碳強度評級符合聲明》驗證申請。 消息指出,提高船舶能效管理水準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履行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航運碳強度規則的需要。國際航運碳強度規則是IMO於2021年六月通過的船舶溫室氣體短期減排措施,自今(2023)年一月一日全面實施。中國大陸擁有12.59萬艘水上運輸船舶,其中1000餘艘五千總噸以上國際航行船舶全面執行該規則。 為進一步推動綠色航運發展,中共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持續開展國際航行船舶能效管理技術和營運措施研究,深入探討船舶溫室氣體減排短、中、長期措施,發佈《船舶能耗資料和碳強度管理辦法》,系統和全面地規定船舶能耗資料和碳強度管理的要求。

Read More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將於1月14日至17日在臺舉行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美繼去年11月8日至9日在美國紐約市就「臺美21 世紀貿易倡議」舉行會議後,雙方決定於1月14日至17 日在臺北舉行新一回合會議。 本次會議我方將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楊珍妮副總談判代表會同外交部、駐美代表處、經濟部、財政部、金管會、法務部、廉政署、國發會、農委會防檢局、行政院法規會及經貿談判辦公室等單位人員出席。在議題方面,由於雙方工作階層仍就個別議題進行視訊討論,因此議程尚未完全確定。我方期盼本次會晤能夠進一步促進本項倡議目標的達成。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2022年6月1日臺美雙方宣布啟動「臺美21 世紀貿易倡議」,目的在以具體方式深化臺美雙邊經貿關係,共同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會。雙方於6月底在美國華府召開首次會議,由雙方貿易首長共同聽取臺美雙方對本案具有關係的人士及?體對深化臺美經貿關係,並進行意見交換,雙方均認同此次溝通效果非常良好,對推動下一階段工作十分有幫助。 依據雙方於去年8月18日公布之談判架構及內容,雙方至少將就下列範圍進行談判: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反貪腐、中小企業、 農業、標準、數位貿易、勞動、環境、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與作法。我方期盼本項談判能達成強化國家整體競爭力、擴大臺美雙邊投資及貿易、促進臺灣與各國制度化連結,及鞏固市場經濟體制等目標。

Read More

渤海遠洋成立 向海發展建設臨港產業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渤海遠洋(河北)運輸公司正式成立,向海發展建設臨港產業。 渤海遠洋(河北)運輸公司(簡稱“渤海遠洋”)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日前難在石家莊舉行,消息指出,河北“港大航小”問題突出,河北港口貨物量居中國大陸沿海省份第四,而河北海運企業總運能僅176萬噸,居大陸沿海省份倒數第三位,海運業基礎十分薄弱,嚴重制約河北海洋經濟發展。為扭轉河北港航結構失衡局面,省委、省政府整合河北省優勢資源,組建渤海遠洋,加快培育成為河北海運中堅力量,帶動海運產業集聚和整體發展,對河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參與世界產業分工、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渤海遠洋位於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由河北交通投資集團與河鋼集團、河北港口集團、河北建設投資集團共同出資成立,公司註冊資本九億元。該公司定位為海運及相關產業的投資商、開發商和營商。以供應鏈物流、海運運輸、大宗散貨貿易、海運產業服務為主要業務方向。未來形成以遠洋運輸為核心主業,以國際供應鏈物流服務、海運服務、航運金融為賦能和增值產業,探索開展船舶修造、海外礦產、裝備製造、臨港產業、港口集疏運設施等領域投資開發經營,逐步發展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運物流供應鏈綜合營運服務商。 股東代表、河北交投集團提出該公司三步總體規劃:第一步,聚合資源優勢,築牢發展根基。發揮各股東資源優勢,以曹妃甸港為母港,形成“港、貨、船、航”全鏈條一體化經營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全球遴選高端航運人才,實現穩健起步。第二步,推動開放合作,拓寬發展路徑。加強與國內外頭部企業交流合作,適時吸收能源資源、船舶修造、戰略投資等企業入股,擇機收購成熟海運企業,建立覆蓋全球主要港口的海運網路,提高規模效益,推動企業上市。第三步,強化集群帶動,助力海洋經濟。推動主業率先突圍,帶動河北海運裝備製造、臨港產業開發、港口集疏運設施建設等領域協同發展。

Read More

擺脫疫情陰霾 百貨公司去年營業額可望創歷年新高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表示,百貨公司已擺脫疫情陰霾,全年業績上看新高!百貨公司屬於綜合零售業型態中的一種,提供消費者一站多樣式的購物選擇,向來為反映民間消費指標之一,2014年營業額首度突破3千億元,2015年至2019年間,雖有電商快速發展,分食零售市場,惟受惠新商場陸續成立,業者強化娛樂及餐飲部門,營收仍平均每年成長3%,在綜合商品零售業中,營收占比向來居首,惟2020年受COVID-19疫情衝擊,營收首次被便利商店超越,落居第2,疫情干擾延續至2021年,連2年負成長。2022年因國人疫苗施打率提高,生活樣態漸回常軌,前11月營業額衝上3,500億元大關,達3,537億元,超越疫情前(2019年同期3,235億元)水準,營收占比達27.8%,重居綜合商品零售業首位,年增率在低基期下回升至15.8%,預期在耶誕、跨年等節慶消費商機及邊境開放帶動下,全年營業額將再創新高。 我國Outlet市場近三年繳出平均成長9.3%之亮眼成績:Outlet(暢貨中心)為近幾年崛起之新百貨模式,具有購物、美食、休閒、娛樂與觀光之複合型功能,占地面積較廣,大多設立在稍偏離都會中心地段,因場館設計如置身國外街道而深受國人喜愛。近年除2021年因三級警戒重創營收表現外,2019~2021年平均每年成長9.3%,優於整體百貨公司0.2%,2022年1-11月營業額年增幅高達45.3%,亦高於整體百貨公司之15.8%,顯示郊區主題式購物商城已成為百貨商機之新藍海。 疫情干擾百貨公司淡旺季走勢:百貨公司營業額向來具有規律性之淡旺季走勢,第四季因週年慶活動加持,營收為最高峰,占全年營收比重超過3成;其次為第二季,主因受惠母親節檔期之挹注;第一季則因春節除舊布新與福袋商機,為第三波銷售高峰;惟近三年受疫情影響,打亂原先淡旺季節奏,各季占比高低次序有別以往,顯示疫情與防疫措施對百貨公司營運影響甚深。 「營運受疫情干擾」為主要經營困境:依據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2022年5月統計結果顯示,百貨公司業者面臨之經營困境,以「營運受疫情干擾」占9成3居首位,而「國內電商搶食市場」占68.5%居次,「消費需求多變」及「價格競爭激烈、毛利偏低」亦占5成以上,顯示近年百貨業競爭愈顯激烈,加上疫情、電商搶食與商品價格競爭加劇等因素,致業者營運上相對辛苦。 百貨公司跟上數位轉型浪潮,強化市場競爭力:面對上述困境,百貨公司亦不斷調整經營策略來因應,其中以採取「發展會員經濟,鞏固會員消費黏著度」之業者占92.6%最高,「經營網路社群」占90.7%次之,有「提供消費者行動支付的結帳功能」占88.9%居第3,顯示因應疫情百貨公司積極推動數位轉型,透過會員經濟,串接實體樓館、APP、網路購物及社群推播等,藉以增加購買動能,進而帶動業績持續成長。 信用卡、現金支付比重縮減,行動支付比重上升:觀察消費者付款方式,2021年以信用卡支付占61.0%最高,現金支付占15.5%次之,兩者合計占76.5%,較疫情前(2019年)下滑10.3個百分點,另行動支付占11.6%,較疫情前(2019年)增加7.4個百分點,顯示除因疫情醞釀出低接觸的生活型態外,亦呼應業者近年推動數位轉型之成果,不僅強化網路銷售外,亦加速開發自營行動支付,並搭配會員點數回饋機制,順勢帶動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占比不斷攀升。 臺、美、韓已恢復到疫前水準,而日本則日漸低落:觀察近年各國百貨公司營運情況,2020年美、日、韓因疫情擴散,導致消費力暴跌,百貨公司營業額皆為有統計以來最低,分別年減16.6%、25.5%及9.8%,我國則因疫情相對穩定,防疫管制較為放寬,致僅年減0.3%;2021年隨疫苗接種率提升,消費者回歸常態,加以低基期下,美、日、韓分別成長18.2%、4.5%及22.9%,而我國卻因第二波疫情爆發且實施三級警戒,致商場來客數大幅下滑而年減3.2%,惟減幅較其他三國剛爆發疫情時低;若與疫情前比較,2022年1-11月美、臺、韓營業額均已回到疫前水準,分別年增1.3%、15.8%及12.7%;惟日本受網購及平價商店等不同業態崛起,致百貨公司規模逐漸式微,營業額雖年增13.6%,但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仍減少13.6%,更未達1991年巔峰時期之一半。

Read More

上海港去年櫃量4730萬TEU刷新紀錄 蟬聯全球第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港統計快報,該港一如預期的以年櫃貨櫃量4730萬TEU刷新歷年紀錄,連續第十三年蟬聯全球第一。 統計分析,回顧過去的2022年,面對"一櫃難求"之難,上海港東北亞空櫃調運中心建成投入營運,並成立太倉分中心,上海港務集團(SIPG)與麥司克、達飛、地中海、長榮、新海豐等全球知名航運企業深化合作,集聚全球空櫃,為長三角區域城市以及長江沿岸其他地區企業持續輸送空櫃資源,有效提升港口航運綜合服務水準。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發展也為上海港的發展注入動力,SIPG著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長遠發展,深化港口互聯互通,力促港航合作,以新區域之策增強服務長三角和長江流域腹地企業的縱深能力 2022年滬浙兩地還正式簽署進一步深化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框架協定,SIPG同時與江蘇、江西、湖北等多地省港集團深化策略合作,新設或營運上港(淮安)國際貨櫃碼頭公司、連雲港互聯貨櫃發展公司、江西貨櫃碼頭營運管理公司、武漢貨櫃聯合服務中心等企業,呂四起步港區貨櫃碼頭正式開港,各方以合作平臺為紐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共同服務國內國際雙迴圈發展新格局。 過去一年,上海港形成為往來船舶提供燃料加注服務並加速脫碳的重要能力。國際航行船舶年初保稅LNG加注業務的"中國首單"在上海港順利完成,年內又完成全球最大LNG燃料貨櫃船加注,上海港清潔燃料LNG加注服務保持常態化營運的同時,服務能級實現從1.5萬TEU到2.3萬TEU貨櫃船型躍升,為世界主流國際貨櫃船進行LNG"船到船"同步加注。 在大上海保衛戰期間,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智慧高效安全營運,超遠端智慧指揮控制中心、數位孿生系統、基於VR技術的智慧化港口設備培訓系統及自動化碼頭智慧海關監管等技術加持,貨櫃量保持增長,再一次驗證智慧港口的明顯優勢。 在此基礎上,上海港順應綠色、低碳、智慧航運發展新趨勢,馬力全開進軍港口數位化轉型,將資訊化資源整合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港口服務平臺,全新打造散/件雜貨碼頭生產營運軟體,構建以"GIS資料跟蹤""船舶資訊大資料展示""智慧港口三維資料融合"為主體的集團生產管理"智慧眼",持續提升國際貨櫃樞紐港輻射能級。

Read More

接軌國際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規則新修正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修正發布「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規則」,本次修正已自去(111)年12月29日生效,提醒會計師於112年進行查核簽證公司111年度財務報表,應適用新修正規定。 依據公司法第20條第2項規定,實收資本額在3千萬元以上或者經濟活動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其財務報表必須經過會計師查核簽證。公司財務報表經過簽證的價值,可以提高企業財務可信度,除了幫助企業經營者作成決策,同時也提升投資人、債權人、稅捐機關及海外合作者對於公司的信任度。 經濟部指出,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時,必須符合「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規則」的要求,同時也要遵循審計準則。本次修正重點為:接軌國際審計準則,將「會計師查核簽證財務報表規則」條文所援引的審計準則的號次及名稱,改採與國際準則相同之分類及編號,另增訂資產減損、生物資產、負債準備等會計項目之查核程序,以提升國內審計案件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