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港推行港航物流企業數位人民幣費用結算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蘇州港開啟數位人民幣運用新時代,該港推行數位人民幣費用結算。 消息指出,蘇州港太倉港區相關港航物流企業分別在碼頭裝卸服務費和拖輪服務費支付使用數位人民幣完成費用結算,達成華東地區港航物流領域首個數位人民幣應用,開啟蘇州港數位人民幣運用新時代。 據稱,數位人民幣是由大陸人民銀行發行、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數位形式法定貨幣,是數位時代的本位幣及中國大陸數位經濟發展標誌、金融新基建的重大體現。蘇州是首批開展央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之一,太倉港區地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重要交匯點,具備獨特地理優勢,承載著推動長三角一體化、蘇州市域一體化重任。此次數位人民幣在太倉港口物流應用,充分發揮數位人民幣在港口對公領域的優勢,體現出其特有的適應性、競爭力以及安全可靠性。 首次使用數位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太倉遠太國際船舶代理公司表示,原先網銀轉賬的付款方式會產生一定的手續費,並且到賬時間較慢,隱形成本較大,而數位人民幣支付即結算和無手續費的優勢即降低企業生產運行成本,又提升財務人員的結費效率。蘇州港下一步將繼續引導港口航運物流企業充分拓展數位人民幣應用,探索數位人民幣與港口生態鏈深入結合,推動蘇州港數位人民幣創新賦能港口高品質發展。

Read More

納保官制度逐漸獲得納稅者認同受理案件逐年成長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以下簡稱納保法)第20條規定,稅捐稽徵機關應設置納稅者權利保護官(以下簡稱納保官),協助納稅者進行稅捐爭議之溝通與協調、權利侵害之申訴或陳情及行政救濟之諮詢與協助。該局自設置納保官以來,受理納保案件件數逐年成長,且納稅者對於納保官辦理案件之服務感到滿意,納保官制度逐漸獲得納稅者認同。 該局舉例,甲君於109年買賣取得土地一筆,惟過戶時未塗銷前手抵押權登記,致遭法院拍賣,且漏未申報該筆房地合一所得稅。甲君主張因不諳法令,致被法院拍賣,不應課徵房地合一所得稅,遂向納保官申請協助。經納保官瞭解案情後,甲君土地係以拍賣登記原因移轉所有權,應屬房地合一所得稅課徵範圍,惟調查中發現,依法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該土地為農牧用地,建議甲君得向管轄鄉公所申請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7條規定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農地使用證明,以供權責單位再行審酌是否符合房地合一稅免稅範圍。 甲君依納保官建議取具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7條規定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經權責單位審酌結果,認本案符合所得稅法第4條之5第1項第2款規定,免納房地合一所得稅,免除甲君負擔。 該局提醒,目前該局總局及其分局、稽徵所均有設置納保官提供服務,該局網站亦設置納稅者權利保護專區,民眾可善加查詢及利用,未來納保官將持續秉持納稅者權利保護精神,為納稅者提供協助,共同營造優質賦稅環境。

Read More

陸跨省遊輪乘客應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交通運輸部通令乘跨省遊輪乘客應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 中共交部修訂《國內遊輪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主要修訂內容如下: 一是調整疫情防控風險區域劃定要求,取消限制遊客中風險區旅居史、遊輪停靠中風險區等要求,並同步調整在船遊客來源(途經)地疫情防控等級動態變化後,針對涉及“中風險區”遊客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 二是取消接到協查通報在船遊客轉為次密切接觸者的應急處置措施。 三是增加乘坐跨省遊輪乘客還應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港口客運站及遊輪運輸企業應在遊客進港及於始發港登輪時查驗相應遊客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相關要求。

Read More

我10月港埠櫃量較去年同月減幅達1成 前10月櫃量降幅加大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顯示,我港埠貨櫃量上(十)月較前(九)月小幅回升,但比去(110)年同月降幅達一成,累計一至十月櫃量降幅較前三季加大。 交部統計,上月我港埠櫃量為113.2萬TEU,比前月之110.7萬TEU稍高,但比去年同月之126.8萬TEU減少10.73%,累計前十個月櫃量1231.3萬TEU比去年同期減少4.27%,較前三季百分之三點五七負成長加大。 統計指出,各港前十個月櫃量僅基隆港維持成長,其他三港呈現不等降幅,依序是:高雄798.2萬TEU(-3.03%)、台中149.4萬TEU(-9.28%)、台北148.6萬TEU(-11.51%)、基隆134.9萬TEU(+3.42%)。 值得觀察的是,台北港前十月櫃量與台中港僅相差八千TEU,且自今年下半年台北港已連續四個月櫃量超過台中,是否能在這兩個月保持領先,確保其去年所取得的第二大港席位。

Read More

北斗系統獲IMO認可 加入全球GMDSS海安系統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北斗系統獲國際海事組織(IMO)認可加入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MDSS)。 消息指出,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在英國倫敦舉行, 會中決議通過認可北斗報文服務系統加入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MDSS),北斗系統成為繼海事衛星系統、美國銥星系統後第三個通過IMO認可的GMDSS衛星通信系統。

Read More

基市船代會反映:航港局新修正登輪人員管理辦法增添業者困擾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市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楊吉利表示,目前航港局公布登輪人員管理辦法新修正,對於港區業者而言,大家的反應是疫情越開放越麻煩,尤其是對船代業。 基市船代公會針對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於11月22日舉行「國際商港登船人員管理說明會」,而做了上述的反映。對此楊吉利理事長也提出五點意見表示: 1.登輪人員在MTNET登錄造名冊外,還要去預約登離船時間,但船代業者有可能一天要上好幾次這條船,也可能一天要上好幾條船,每次都要登錄登離船時間豈不增添很多困擾。 2.比對進出門哨紀錄與登船申報紀錄,但門哨掃描時常感應不良,如比對有誤還需提出差異說明。 3.登船人員由船方登記如有登船人員未登記將予裁罰。(要裁罰當事人才合理)。 4.臨時需要登輪人員,不在登輪造冊裡,要由承辦人員登載,有時因意外半夜急需登輪該如何處理又增很多麻煩。 5.在三月一日要第二階段實施的船舶網路連接船上掃描QR CODE更是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如港區網路、WIFI的問題,船上設備的問題,如何收訊,如用智慧手機如何支付等等問題,期待有更好的處理方案。 據了解,台中船代公會也反映『國門已然開啟,船員異動回歸正常更換,再做這些的用意為何,且其中對船務代理的負荷加大,責任加劇。另外高雄船代公會也提到該公會將於11月30日舉行會務小組討論此事。 以上的說明會,也顯示航港局事前並未針對所規劃執行的事項,與船代業者有充分的討論與溝通,各航務中心僅能就航港局所交辦的內容向各區業者作說明。顯見此項規劃尚有修正調整的空間,因此船代業者也希望主管機關能化繁為簡,以「簡政便民」為考量來作規劃與執行。

Read More

廈門港延續3年水運企業發展運輸業務獎補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廈門港當局發布未來三年水路運輸業務獎補措施,延續扶持引導水運企業發展政策。 廈門港消息,廈門港水路運輸企業新增船舶運能或者提高船舶周轉效率,皆可根據貢獻度獲得相應的獎勵或補助,《廈門港口管理局關於加快推進水路運輸業務發展的若干措施》出爐,年度獎補資金總額可達七千萬元,進一步助力全市水路運輸行業高品質發展,該項措施自明(2023)年一月一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消息指出,該項措施針對新增船舶運能予以直補獎勵或融資補助(二選一,申請企業不重複享受),其中對在廈門市註冊的水路運輸企業新建或從外市購置符合一定條件、自有並合法經營、船齡在十年及以內的船舶,給予一次性獎勵100元/載重噸,或者每年按照貸款金額的2%給予補助,補貼期限為五年,且平均每載重噸補貼最高不超過175元。而對十年以上、十五年及以內船齡的船舶,將按80元/載重噸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所稱“符合一定條件”的船舶,指的是普通貨運船舶一萬載重噸以上、其他專業運輸船舶單船六千載重噸以上的非老舊運輸船舶(船齡十五年及以內),且船舶經營人為在廈門市註冊的水路運輸企業。 此外,針對企業提高船舶周轉效率的情形,《措施》分為兩檔予以獎勵:即按照年度水路運輸周轉量完成六十億至一百億噸公里、一百億噸公里及以上兩種情況,相關企業可相應獲得總額8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此外,針對上一年度完成水運周轉量60億噸公里以上的企業,《措施》還規定,年度水運周轉量每增長十億噸公里,增加獎勵十萬元,累計金額不超過一百萬元。 據瞭解,廈門市自2014年起相繼推出三期扶持水路運輸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成為廈門市船舶運能規模增長、船舶運能結構優化、水運企業規模化經營、水路運輸周轉量上升的重要推手,而現行扶持政策將於今年底到期。 廈門港口管理局、廈門港水路運輸指揮中心表示,新一輪措施實施後,將進一步發揮財政扶持資金效應,促進廈門市水路運輸周轉量快速增長,並引導企業持續優化運力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有望吸引到更多外地船舶和航商入籍廈門,壯大廈門市營運船舶運力規模,為全市縱深推進水路運輸行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廈門港口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Read More

廈門港連續6年超過1千萬TEU年櫃量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廈門港口管理局統計顯示,廈門截至今年前十月港口貨櫃量再達一千萬TEU,係自2017年以來連續六年超過一千萬TEU年櫃量,值得觀察的是,該港在今年最後兩個月維持單月一百萬TEU水準,將達去年全年一千萬兩百萬TEU目標。 據統計,該港是在2017年首破一千萬TEU水準,同時開始超過我高雄港,逐年遞增至去年突破一千兩百萬TEU,今年一至十月以1018.06萬TEU比去年微增1.79%,其中十月份單月櫃量為108.06萬TEU,比去年同月增幅近百分之八(+7.94%),預估其後兩個月單月櫃量維持百萬TEU,全年櫃量將與去年相若。 統計指出,廈門港今年前十月貨物量累計1.837億噸,已較去年同期減少2.38%,如欲達成去年全年2.27億噸實績還得加把勁,十月份單月則以1889.12萬噸比去年同月增加1.78%。旅客量方面,前十月僅以144.64萬噸,比去年同期仍大幅減少35.53%,其中十月份為15.05萬人次,比去年同月回升34.62%,估計即使其後兩個月維持目前旅客量,仍達不到去年全年客運量水準(273.08萬人次)。

Read More

德魯里預測明年市場營運貨櫃規模將下降3%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德魯里發佈《貨櫃設備預測》報告,貨櫃船運需求萎縮,預計明(2023)年市場營運貨櫃規模將下降3%。 消息指出,地緣政治變局、全球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急劇上漲以及通貨膨脹率的飆升,持續對貨櫃航運業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市場對2023年全球貿易前景預期進一步惡化。與此同時,隨著供應鏈擁堵的緩解,過去兩年積累的過剩貨櫃設備將會減少。 鑒於貨櫃貨物需求增長放緩,德魯里進一步調降市場預期。與之相應的是航運公司閒置更多運能,船舶報廢率也在上升,德魯里在其《貨櫃設備預測》報告中發佈新分析指出,貨櫃運輸需求放緩將降低未來貨櫃設備需求量,目前貨櫃過剩量預計超過六百萬TEU,過剩的貨櫃量主要是由於2021年新交付的貨櫃創歷史新高,當時生產超過七百萬TEU的櫃量,而貨櫃租賃公司和航運公司出於港口擁堵問題考慮,沒有選擇淘汰老舊貨櫃。 目前航運公司和貨櫃租賃公司(尤其是後者)正在解決貨櫃設備供應過剩的問題,通過加速將老舊貨櫃出售到二手市場來減少存量,使其與現有需求、短期需求以及船舶運能預測保持一致。 據瞭解,自今年夏季以來,由於航運公司沒有續簽或延長合約,貨櫃設備被停租並歸還給租賃公司的情況明顯增加,預期這種現象將持續到2023年,貨櫃租賃公司需要相應清理貨櫃設備數量。航運公司直接購買更多的貨櫃也對租賃公司造成影響,迄今為止,有近70%的乾貨櫃交付給班輪營商,改變過去十年租賃公司主導訂單情勢。截至今年九月底,中國大陸貨櫃製造工廠的空櫃庫存已升至超過75萬TEU,並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反映出市場訂購新櫃意願疲弱,預計今年第四季訂單量將非常低。 德魯里預測,全球營運貨櫃規模將從2022年的5080萬TEU遽降至明年的4930萬TEU,新造櫃預計亦降至49.7萬TEU,僅略高於全球金融危機後2009年的櫃量水準,預計明年全球營運貨櫃規模下降的幅度達3%,這將是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縮減。 德魯里亦預測,2023年後貨櫃市場將出現反彈,至2026年每年新造櫃量將恢復到440萬至520萬TEU水準,其中替換需求佔占每年新造櫃量五成以上,亦即貨櫃規模在減少3%之後,全球營運貨櫃規模將會再次回歸增長。

Read More

營利事業列報未實現費用及損失 應留意稅法以免補稅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列報未實現費用或損失時,應留意稅法相關規定,以免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影響自身權益。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列報未實現費用及損失,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63條第1項規定,除屬所得稅法第48條所定短期投資之有價證券準用同法第44條估價規定產生之跌價損失、同準則第50條之存貨跌價損失,第71條第8款之職工退休金準備、職工退休基金或勞工退休準備金,第94條之備抵呆帳,及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經財政部專案核准者外,其餘不予認定。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其他費用新臺幣(下同)2,000萬元,經查其中1,000萬元是為配合業務推廣而推出集點兌換商品活動產生之費用,依甲公司說明,消費者於消費達一定金額可獲取點數,之後可持該點數達甲公司兌換商品,甲公司列報之費用係依各月客戶之總消費金額,按經驗法則擇定一定比例予以估算,尚非實際發生之費用,依前揭規定不予認定,經該局剔除該預估費用1,000萬元,補徵稅額200萬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