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影響美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五個月下滑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五個月下降,據美國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發佈訊息,受預期惡化影響,美國上(四)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降,跌至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 值得關注的是,消費者在調查中提交評論顯示,關稅是影響消費者對經濟形勢看法的最主要話題,消費者提到關稅的次數達到該機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 據稱,美國四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6,低於市場預期的87.5和三月份修訂後的93.9。在該指數的五個組成部分中,消費者對當前就業市場環境的評估指數小幅下降,但反映短期收入前景、商業和就業市場環境的消費者預期指數大幅下降至54.4,為2011年十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也顯著低於通常暗示將出現經濟衰退的80的門檻水準。 該項研究指出,消費者對商業環境、就業前景和未來收入的預期均大幅惡化,反映出對未來的普遍悲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預計今後六個月就業崗位減少的消費者比例升至32.1%,與2009年四月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水準接近。對未來收入前景的預期自過去五年來首次變成明顯負面,顯示出消費者對經濟的擔憂已經擴大到對個人處境的擔憂。 此外,由於美國金融市場的高波動性,48.5%的消費者預期今後十二個月股價將下跌,為2011年十月以來的最高比例。

Read More

中遠第一季業績攀高訂造14艘甲醇雙燃料貨櫃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控今年第一季業績攀高,同時公告訂造多達14艘1.85萬TEU級甲醇雙燃料貨櫃船。 中遠海控公佈2025年第一季業績指出,當期營業收入579.60億元人民幣比去(2024)年同期增長兩成(+20.05%),淨利潤132.3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激增72.2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則達116.95億元人民幣增長73.12%。 該公司今年首季貨櫃航運業務量648.15萬TEU,比去年同期增長7.53%,航運業務收入558.83億元人民幣增長20.07%;碼頭業務總輸送量3574.89萬TEU增長7.48%,碼頭業務收入27.67億元人民幣亦增長16.06%。 中遠海控表示,2025年第一季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全球貨櫃航運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面對機遇和挑戰,中遠海控加強前瞻性、系統性研判,佈局航線運能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推動數位智慧與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穩中有進”的良好開局。 中遠海控公告宣佈訂造14艘1.85萬TEU甲醇雙燃料貨櫃船,根據造船公告,由中遠海控控股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向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訂造合計14艘1.85萬TEU型甲醇雙燃料動力貨櫃船。此次訂造的船舶每艘價格約2.2億美元,合計交易總價為30.8億美元,預計將於2028年第三季至2029年第三季交付。 此次訂造的船舶用途眾多,並適合在多種貿易航線及碼頭作業。隨著這批訂造船舶加入船隊,中遠海控將在全球服務網路中實現更均衡的發展,並提升在傳統及新興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中遠海控強調,此次訂造的船舶將搭載綠色燃料技術(如甲醇雙燃料發動機),將體現中遠海控對全球節能減排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支援,並回應客戶對零碳供應鏈的需求。 中遠海控在全力推進海洋聯盟DAY9產品及非聯盟產品上線的同時,陸續推出中國至南美WSA3和WSA5航線,以及中緬快航、歐洲-西非等航線,並復航遠東-西北歐AEU7航線,全球航線均衡佈局持續深化。 展望未來,中遠海控表示,貨櫃航運業仍將面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地緣政治、紅海局勢以及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持續影響全球貨流結構。同時,環保減排新規將為航運業帶來新的發展。

Read More

關務署籲請業者正確申報出口目的地國別 維護高品質統計資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近年來全球經貿局勢瞬息萬變,為掌握我國與其他區域經濟體之貿易概況與趨勢,必須仰賴按國別統計之出口貿易資料,更是政府對外經貿談判之重要參考資訊,為維護貿易統計資料品質,關務署籲請業者正確申報出口「目的地國家及代碼」。 關務署指出,依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出口篇規定,出口報單第9欄應填入貨物之已知最終目的地國家(地區)及地方英文名稱全名及其代碼,可參閱「關港貿作業代碼」五十一、聯合國地方代碼填報。該署舉例說明,出口貨物欲運往捷克布爾諾(地方英文名稱Brno,代碼CZBRQ),即便途經德國漢堡(地方英文名稱Hamburg,代碼DEHAM),目的地國家及代碼仍應申報CZBRQ。 為利國別統計正確性,關務署綜整近期發現出口國別申報錯誤案例如下,提醒業者注意:一、國家英文名稱相似導致混淆:例如有業者因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DO)與多米尼克(Dominica,DM)之英文名稱相似,而將國家代碼DO誤繕為DM。二、因鍵盤上英文字母相鄰而誤繕:例如將新加坡(SG)誤繕為聖赫勒拿及阿森松及特斯坦達庫尼亞(SH),或將中國大陸(CN)誤繕為喀麥隆(CM)。 為維持高品質之國別統計資料,關務署籲請業者登打報單時謹慎申報目的地國家及代碼,報關後如發現申報有誤,亦請主動申請更正報單資料。有關國別申報應注意事項及常見錯誤案例,請參閱海關進出口統計查詢網>貿易統計>其他參考資訊>統計宣導事項(https://portal.sw.nat.gov.tw/ APGA/GA17_DEC)。

Read More

我民航機場貨運量維持回升第一季增百分之九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今年我民航機場貨運量維持回升態勢,第一季貨量增幅達百分之九,其中國際.航線成長率超過兩成、兩岸航線增幅近15%。 交部統計,今年一至三月我民航機場貨運量累計59.46萬噸,比去年同期續增9.15%,其中國內航線7121噸比去年同期增加7.84%,國際航線27.3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1.32%,兩岸航線4.198萬噸年增14.68%,僅轉口貨以27.216萬噸比去年同期回落1.48%。 統計指出,我民航機場貨量由疫前高峰110年的291.87萬噸遞減至112年的220.51萬噸,去年回升為236.79萬噸,前述四線除國內線貨量持續滑落,國際、兩岸航線與轉口貨較前(112)年度均呈回升。

Read More

MSC在陸船廠下單訂造六艘LNG雙燃料超大型貨櫃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USTR擬議加徵港口費涉及中國大陸造船業,總部位於瑞士的貨櫃船公司龍頭地中海航運(MSC)仍在中國大陸船廠恒力重工(Hengli Heavy)下單訂造六艘LNG雙燃料超大型貨櫃船,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目前新造船訂單量運能已超過210萬TEU,不但穩居同業之首,以其訂單量即足以排名世界第六大航商。 ALPHALINER統計,目前MSC貨櫃船隊規模達909艘、運能655.65萬TEU,排名世界第一,尚有132艘、運能211.44萬TEU新造船訂單,除係唯一運能超過兩百萬TEU航商,且超過目前排名第六大貨櫃船公司ONE現有船隊規模203.68萬TEU。 消息指出,MSC向恒力重工洽訂一系列新的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超大型貨櫃船,與原STX大連船廠簽約建造六艘2.2萬TEU新船。MSC與恒力重工去年簽署一項策略合作框架協定,目前已有廿艘船舶預定建造,每艘2.1萬TEU和2.4萬TEU分別為十艘和十艘,每艘造價約為2.15億美元和2.3億美元,2.2萬TEU新船的財務條款和交付日期尚未透露。 今年初MSC還在舟山長虹國際造船廠(舟山Changhong International Shipyard)建造四艘21700TEU的新船,並可選擇再加造四艘,每艘2.2億美元,定於2027年和2028年交付。

Read More

陸服貿第一季增8.7%旅行服務出口增近98%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商務部服貿司發布今(2025)年第一季中國大陸服務貿易發展概況,仍以旅行服務出口增長最快,增幅近98%。 據統計,2025年第一季大陸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974兆元人民幣,比去(2024)年同期增長8.7%,其中出口8351.5億元增長12.2,進口11390.3億元增長6.2%,首季服務貿易逆差3038.8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44.6億元。 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保持增長,第一季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7524.9億元增長2.6%,商業服務、電信電腦和資訊服務進出口規模較大,金額分別為3204.8億元、2623.4億元,增速0.8%、4.8%。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4363.4億元增長2.1%,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3161.5億元增長3.4%。 第一季旅行服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進出口達5849億元增長21.8%,為服務貿易第一大領域,其中出口增長97.5%,進口增長14.9%。

Read More

ILWU抨擊川普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大量失業和物價上漲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在美國和加拿大有4.2萬名會員的國際碼頭和倉庫工會(ILWU)發表聲明抨擊川普關稅政策,ILWU指稱美國的關稅將導致美國工薪階層大量失業和物價上漲。 ILWU在聲明中表,關稅就是稅,這些不計後果、目光短淺的政策已經開始傷害美國工人,損害經濟的關鍵部門,並以犧牲辛勤工作的家庭為代價,讓超級富豪中飽私囊。關稅還在盟友之間播下了不信任的種子,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據稱,西岸港口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貨櫃貨物急劇減少,中美關稅幾乎使交易夥伴之間的貿易停止。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依賴或與全球貿易有關,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萎縮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上的工人失業。ILWU指出,ONE(Ocean Network Express)最近的舉動進一步叫停原定本(五)月恢復的PS5跨太平洋西岸服務,這些關稅的間接影響,如燃料成本上漲和建築材料成本上升,已經導致美國企業難以適應的裁員。 該工會批評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方針是“隨意的”和“破壞性的”,是有名無實的貿易政策。這些關稅並沒有把‘美國優先’放在首位,而是把美國的勞動人民放在最後,將減少就業機會及提高成本,並加劇經濟不穩定,這將波及這個國家的每個社區。 ILWU要求公平的貿易政策,把美國工人階級放在第一位,保護就業,減少美國人民的稅收,而不是由總統的心血來潮決定的貿易政策。工會呼籲每一位工人、每一個工會和每一個相信經濟正義的人與其站在一起,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

Read More

臺北國稅局說明營利事業製作移轉訂價報告應注意事項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113年與其關係人間從事受控交易,於辦理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除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得依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查核準則(以下簡稱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第22條第3項及財政部97年11月6日台財稅字第09704555160號令、財政部104年2月2日台財稅字第10304578300號令及財政部108年9月5日台財稅字第10800035640號令第1點規定,以其他足資證明其移轉訂價結果符合常規交易結果之文據取代移轉訂價報告者外,應依同準則同條第1項規定備妥移轉訂價報告:一、全年營業收入淨額及非營業收入合計數(以下簡稱收入總額)未達新臺幣(下同)3億元。 二、全年收入總額在3億元以上但未達5億元,且同時符合下列情形者:(一)未享有租稅優惠或依法申報實際抵減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應納稅額及前1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應加徵稅額之金額合計未超過200萬元。(二)未申報扣除前10年虧損或申報扣除前10年虧損金額未超過800萬元。(三)金融控股公司或企業併購法規定之公司或其子公司未與境外關係人(包括總機構及分支機構)有交易;其他營利事業,未與境外之關係企業(包括總機構及分支機構)有交易。三、 不符合上述規定,但全年受控交易總額未達2億元者。 該局說明,應備妥移轉訂價報告之營利事業,於稽徵機關進行調查時,應於書面調查函送達之日起1個月內提示移轉訂價報告,必要時得延長1個月。另為協助營利事業就其受控交易依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相關規定備妥移轉訂價報告,特彙整應注意事項如附表,提醒納稅義務人注意。 該局籲請營利事業於進行移轉訂價分析時,務必注意相關規定,並按期限送交移轉訂價報告或其他替代文據,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t.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線上查詢。

Read More

捷迅最狂第一季 營收19.35億元創史上新高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捷迅6日董事會後公告今(11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19.35億元,每股盈餘(EPS) 1.78元,同時公告4月營收7.39億元,年增82.03%,今年營收表現不僅超越疫情期間最高峰,更創下史上新高,已連續四個月的營收較去年大幅成長,累計營收成長達93.04%的卓越成績。 捷迅表示第一季表現如此亮眼的原因,除了公司發展策略貼近全球趨勢,各地的佈局亦充分發揮效能,不斷協助客戶因受關稅貿易戰影響的各種物流應變方案,更適切的安排將貨提前運到海外倉或廠區內存放。 另外長期跟隨著跨境電商客戶的成長,將終端消費需求逐漸轉移分散到其他市場及東南亞等地,因此除了受客戶信賴以外,東南亞營運陸續嶄露成效,捷迅方能在綜和各項效應下成就了這番成績,更能於這波高關稅紛擾中突破重圍,公司表示有信心後勢也將仍能持續成長。 過去一個月,美國對各國的高額對等關稅及新徵收港口費等政策瞬息萬變,不僅造成國際經貿供應鏈混亂,更是牽動著海、空運的供需市場變化。 目前暫緩90天徵收期間,有部分廠商觀望政策變化而暫緩出貨,但也有部分廠商利用這段時間盡量多出貨,以避免後續所帶來無法估算的高成本。 對於前景充滿許多變數的局面,可預見的是高關稅最終可能將轉嫁給談判力相對較弱勢的一方或是最終的消費族群,因此生活物資漲價勢必會衝擊到消費者的信心及降低消費能力。 關稅談判時間拉長將使國際消費市場的版圖重整,並迫使中國企業加速於美國以外的其他區域進行全球擴張,捷迅身為國際物流業的一員,面對這段期間的貨量轉移及遞延現象,抱持謹慎且與時並進的態度,認為中美貿易依存度仍高,高額關稅政策是展現各國談判的手段及過程,航運產業的供給會因需求而帶動,但仍可透過空班、調節路線等措施藉以提升使用效率,以此應對各種詭譎多變的市場變化。 展望下半年,捷迅設置於美國德州達拉斯機場內13萬英呎的監管倉將於今年六月底完工,屆時將可為客戶提供轉運中南美洲及其他美國本土的物流解決方案。 也將秉持著多年掌握政經及產業鏈的豐富經驗,在面對關稅政策反覆帶來極大不確定性情況下,朝著提供給客戶空、海運、物流倉及關務諮詢等整合型運送服務,擬定穩健且多元的長期發展計劃,持續向前邁進。

Read More

美打擊中造船業日韓船廠受惠日三月份接單增16%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打擊中國造船業,反而便宜了日本與韓國船廠,大量新造船訂單流向了日韓,據日本船舶出口商協會發佈統計數據,受貨櫃船等商船訂單增長推動,今年三月日本船廠共承接24艘出口船舶訂單達132.56萬總噸,比去(2024)年同月增長16.2%,惟全年度接單仍走滑。 日本船廠三月份承接24艘訂單包括五艘貨船(三艘集裝箱船、兩艘雜貨船、16艘散裝船(七艘靈便型、五艘大靈便型、一艘巴拿馬型和三艘好望角型)、兩艘超大型油輪,以及一艘漁業調查船。 總計2024年度(2024年四月~2025年三月),,日本船廠接單量共計235艘1070.79萬GT,比前(2023)年度呈現下滑8.5%,連續第三個年度呈現負成長。數據顯示,當年度日本約26家造船廠接到了新訂單,日本五大造船廠承接了該國所有新訂單的83%。 其中今治造船株式會社和日本海洋聯合株式會社居市場主導地位,分別佔其國內訂單的29%和25%。2021年一月兩家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日本造船株式會社,目前該公司管理的訂單總量達2400萬載重噸,成為全球第四大造船廠。大島造船、名村造船和新來島造船名列日本前五大,三家公司共接獲2024年100艘船舶訂單,總載重噸為600萬載重噸。 然而,隨著行業整合的推進,日本市場份額的萎縮已迫使多家造船廠退出該領域。據船舶經紀公司BRS Shipbrokers稱,日立造船、三菱和佐世保造船近年來均已退出商業造船市場,而住友重工近期也宣佈將停止商業造船業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