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若無基本政治共識,兩岸關係將更惡化!

中共透過港區國安法實質接管香港,是將香港當成解決更加棘手的台海爭端的試驗場。圖為北京當局駐港國安署(路透) 蔡英文連任以來,兩岸對峙未見趨緩、反而有節節升高的態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連帶也影響兩岸往來,但原本是兩岸可互伸援手、降低仇視心態的難得歷史機緣,卻因內外部因素相互制約和各自政治盤算而落空,實屬可惜。倘若兩岸主政者不能耐心尋求彼此可接受的互動空間、容忍歧見,台海和平前景恐難樂觀期待。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十七日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堅決遏阻台獨分裂挑釁,台灣同胞切身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台灣才能有光明未來。他還提出強硬警告,「台獨分裂分子如果繼續執迷不悟,與亂港分子和外部亂港勢力勾連危害國家安全,必遭嚴懲」。  很明顯,中共不惜自我傷害國際關係、堅持透過港區國安法實質接管香港,除了不願讓香港繼續成為各國顛覆共產政權的情報基地外,更是將香港當成解決更加棘手的台海爭端的試驗場,台灣切莫輕忽其強硬姿態,更不可為了黨派私利或意識形態而誤判台海情勢發展現況。  中共謀求兩岸統一的戰略企圖眾所皆知,其戰術性的政治安排就是自一九八0年代開始出台的「一國兩制」。然而,絕大多數台灣人民根本不會接受其統戰伎倆,這從陸方歷年來的惠台措施未能收到其預期的政治效果即可看出。再者,縱使國民黨主政期間,兩岸人員往來屢創歷史紀錄,兩岸政治互信亦達兩岸分裂以來的新高點,卻仍難以撼動國人對中共併吞台灣意圖之疑慮,足證對國民黨所謂「賣台集團」的汙衊,只是民進黨的選舉操作,民眾不該輕易上當。  儘管兩岸政治歧見依然難以弭平,我方至少應有能促進兩岸交流、化解彼此誤解的應對策略,而不是單以捍衛主權、維護民主的政治口號敷衍了事,卻無具體可行作為,畢竟兩岸關係涉及到台灣的所有層面,包括外交、政治、經濟等,若只是一味地消極被動回應,恐怕會陷入中共設定的圈套而不自知。因此,在主張鞏固中華民國主權的同時,執政的民進黨亦應在憲法之下尋求兩岸之間的共識。  我駐香港辦事處的未來就是一個問題。據報導,港府將「一個中國」承諾書視為我駐港人員簽證能否延續的條件,在無法接受的情況下,已有四位組長級官員返台,只剩經濟組長獨撐大局。雖說這是港府承北京之意的要求,但蔡政府除了對港府駐台人員比照辦理外,有何破解之道?倘若仍是被動處理對港關係,就等於自我設限,更將台港雙邊互動置於北京設想的地方層級往來,這豈是口口聲聲捍衛主權的民進黨應該做的事?  遺憾的是,民進黨只知以香港反送中抗爭及中共的「一國兩制」做為打擊在野黨的選舉動員工具,至今卻仍找不到有效的因應之策,以回擊中共的謀我伎倆。由於習近平已實質掌控香港,接下來必將矛頭指向台灣,在雙方找不到基本政治共識的情況下,兩岸關係只會更形惡化,挑戰不容小覷。  知名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日前提出警告,美中越趨對立,若北京方面發生誤解,「台灣問題引發的衝突可能會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蔡政府聽到了嗎?  依循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絕非卑躬屈膝、更不是自我矮化,而是保衛台灣的法理利器,因為這是兩岸最大公約數,也是能阻擋中共武力解決兩岸爭端的最佳防衛。蔡政府該回歸憲法,方能確保台灣之安全,進而尋求足以化解彼此歧見的兩岸共識。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概念、潟湖、戲水池—初探河樂廣場

處身在都市叢林的「河樂廣場」,入夜後在柔美的燈光襯托下,顯得格外亮眼,漫步親水庭園之間,讓人感到格外舒適與浪漫,勢必成為台南最火紅的新地標。(記者趙傳安攝)  •邱仲銘  台南市政府為帶動舊街區與運河周邊區域發展,二0一五年辦理區段徵收啟動中國城暨運河星鑽共同開發案,導入公園綠地,廣場,商業區、水陸多功能轉運中心等用地,期望藉整合運河二側水岸的「藍環」重現府城水岸的城市結構。都市發展局以原中國城基地位於府城藍帶及綠帶環廊之核心位置,既定的腹案保留原中國城部分構造興闢下凹式大型開放廣場,再造城市空間節點,因此合併中正路及海安路地區成為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工程設計監造國際競圖。此案重啟中正路底因中國城而關閉的西向大面窗口,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二0一五年十月評審揭曉,荷蘭MVRDV與都市里人規劃設計公司、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贏得首獎。優勝團隊宣稱,露天水景廣場以潟湖造景及自然都市為設計概念。  景觀設計常以概念理論為先導,有一參與競圖團隊提出利用地下結構體「土石封存」儲水滯洪,發揮都市「彈性防災」的韌性,其上建立下凹的親水濕地公園,形成一個融入環境、滯洪、呈現生態的廣場空間,類此的設計概念平實穩當,容易想像與評量。  「團隊深受台南歷史啟發,水都、綠色叢林都是重要的靈感來源,設計讓水和綠意在這空間自然展現。」MVRDV主要建築師Winy Maas說來言之成理。惟接著的陳述:「這被水淹沒的古商城將成為一個充滿詩意的瀉湖和具有生氣的城市池塘…」,明確的稱這城市池塘為潟湖。  中國城地景改造還在構思階段,熱心的網友已熱烈討論未來這個市區潟湖的功能與可能問題,諸如調節雨水滯洪、形成微氣候、調節城市熱島效應、是否積蓄雨水或引自運河、潟湖鹽份與植栽等等,也有民眾想像—清溪川人工河穿過首爾市中心的情景。  潟湖有明確定義,是海灣因沙洲發育形成的完全或不完全封閉湖泊,不像自然都市概念可以各自抒發。七股潟湖台灣第一,高雄港是潟湖改建的港口,威尼斯是建於木樁為基礎的潟湖城市。  優勝團隊出爐以後,潟湖概念詞不脛而走,都市發展局新聞稿說潟湖,媒體記者跟風報導,官方的臉書網頁說可在市中心倘佯漫步的潟湖公園,開放以來孩童歡欣戲水、大量遊客擁至,沒有人質疑這外來大師給潟湖的定義添加了如此的註腳。  享年九十二歲,甫於二00五年逝世,西蒙茲(John O.Simonds)畢生從事景園建築研究、教學與實務,1961年出版《Landscape Architecture》,其後四十餘年間陸續經三次修訂,此一經典著作從當初以人為本位,享受自然情境的造園觀,逐漸演化為現今強調環境生態平衡和諧,所謂人合天地,道法自然的景觀主流思維。  景觀實際施作眼見為憑,決選評審當時委員已可預見施作完成的,就是現今開放啟用的,沒有孔隙的硬底、沒有水流、沒有生態機能的城市池塘,不是潟湖。  康樂街西側約五十公尺見方小廣場,要求較大的活動空間應屬合理,最大的樹冠庇蔭則是肆應此間豔陽較佳的植栽模式。植栽細心規劃可以兼顧活動機能及突顯主體建立識別特色。目前栽種幾乎沒有樹冠的黃椰子九叢,復因灌木花圃占地不小,影響活動空間縮減;鳳凰木種了五棵,落葉細瑣恐加重爾後場域的維護負擔。  河樂廣場整體綠覆不足,大面積水泥鋪面城市熱島效應必然明顯。地面層觀景台改以填土搭配少量植草磚、擴大草皮應屬可行。下凹式池塘水域與走道間施作成雙向斜坡,走道接鄰斜坡亦明顯導致行走違和感,且嚴重壓縮可能綠覆面積。  戲水池塘水霧瀰漫視覺效果令人驚豔,若於走道旁柱面增設,炎熱天候隨機噴霧清涼效果益增。未見小廣場窄溝流水、高牆水幕等惠而不費、變化多元的水景設計殊為可惜。  台灣社會與文化因為新住民融入,其演化態樣類似潟湖的生態育成,廣場空間成為各族群文化展演的場域,橫向連結延伸社會演化的縱深,觀念翻轉,河樂概念潟湖也許可望成為今後管理營運的主軸。 (作者為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退休教授)

Read More

<社論>暑假期間,應嚴防溺水不幸事件發生!

七月十四日,屏東武潭瀑布溺水案,一名男大生溺斃。(中央社) 時值酷熱期間,而且學生已開始放暑假,包括青少年在內,許多人都想泡在水裡清涼一下!但是,按照統計顯示,每年七月是各級消防單位執行水上救援任務的高峰期;而且暑假期間消防機關執行水域救援青少年的比例,幾占全年的四成五。為避免憾事發生,包括政府相關部門、學校、家長,以及想要戲水者都應提高警覺,讓戲水成為既安心、又消暑的活動。  近日,全台各地發生幾起溺水意外。六月下旬,新北市在兩天之內三起溺水意外,一名青少年溺斃;端午節前後,小琉球杉福港發生數起溺水事故,總共三人溺斃;七月六日四名高中生到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大橋玩水,兩人溺斃;七月七日,一名男子在深澳鐵道自行車月台對面海域浮潛,不幸溺斃;七月十四日,屏東武潭瀑布溺水案,一名男大生溺斃。溺水事故年年有,看了都令人怵目驚心!  內政部消防署於六月九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全台水域事故人數為九百四十八人,其中三百六十一人獲救,五百五十八人死亡,二十九人失蹤。令人憂心的是,民國一0四年全台水域事故人數為五百九十四人(死亡三百六十八人,失蹤十三人),之後年年增加,一0五年至一0七年死亡人數依序為四百六十四人、四百九十八人、五百零七人,失蹤人數依序為二十六人、三十二人、二十一人。顯見,許多人對於溺水事故的警覺心依舊不足。  若依各級消防單位執行水域救援的月份分析,從一0三年到一0七年,六月共執行四百二十九件,七月五百五十件、八月三百九十三件、九月三百八十八件,暑假期間占全年執行數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一六;若以性別分析,一0六年暑期溺水者中,男性二十一人,女性一人。從這些數據來看,暑假期間的確是溺水的高危險期,而且男性溺斃者應遠多於女性。  有些人仗著會游泳,就輕忽了下水的風險,以致釀成悲劇。以香港的經驗來看,二0一二至一六年共發生一百九十三件「意外淹死」案,在泳灘(海水浴場)溺斃的死者當中,有九成會游泳。衛福部分析溺斃的主要原因,也包括「游泳過量、逞強好勝、體力不支」。這些分析顯示,在無情之水面前,最好避免「藝高人膽大」。  再從發生溺水事故的地點觀察,僅百分之一是發生在游泳池,發生在溪河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一,高居首位,其次為海邊的百分之二十一,圳溝也達百分之十一居第三。全台灣有若干溪河是溺水案件的高危險區,包括新北的烏來山區、沙崙海邊、大豹溪,桃竹苗的竹圍漁港、桃園大圳、內灣、龍鳳漁港,南台灣的嘉南大圳、蚵子寮漁港、旗津、墾丁水域等等。儘管這些水域是高危險區,但是下水就會有風險,在任何地方下水都須避免風險發生。  在溪河等水域,由於水域周遭可能有濕滑或間距過大的石頭,跌入水裡風險較高;有些水域可能水較冰冷、水溫差距大、漩渦暗流多、河床落差大,無形之中讓戲水者進入險境。再者,戲水、游泳也必須穿著合適的服裝,例如穿著牛仔褲或長裙下水,就會因牛仔褲或長裙吸水後影響人的行動靈活度。溺斃者當中,雖然不少是會游泳的人,但不會游泳的人逞強下水,甚至還有些人酒後戲水,同樣都有喪失性命的危險。   台灣四周都是水域,而且到處都有河川、埤塘、圳溝,在沒有風險意識的人的眼中,處處都是可戲水之地。但是,戲水、游泳最好還是到有救生員的合格游泳池或水域,以免悲劇不斷重演!

Read More

六都防疫 黃偉哲滿意度第2名

十七日公布的「六都防疫滿意度調查」,市長黃偉哲滿意度八成二一,在六都中僅次於新北市長侯友宜。(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防疫表現比一比!遠見雜誌調查中心十七日公布「六都防疫滿意度調查」,市長黃偉哲滿意度高達八成二一,在六都中僅次於新北市長侯友宜。他表示會繼續努力,並以新北及桃園市長侯友宜及鄭文燦為標竿。  該雜誌是在三月透過電話,針對四千多位住在六都的民眾進行防疫滿意度調查,結果六都中以新北市長侯友宜的八成八三超高滿意度獨占鰲頭,緊追在後的則是台南市長黃偉哲的八成二一和桃園市長鄭文燦的七成六六。  調查分析,排名第二的黃偉哲為了防疫,除了集結全久榮、坤展、天乾等地方企業組成「國家酒精隊」,增產酒精數量,清明連假中更出動無人機到觀光人潮眾多的景點廣播,並宣傳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觀念。  另,黃偉哲也多次在臉書等社群平台上推廣包括台南好麵等台南特產,鼓勵民眾網購產品幫助受疫情衝擊的產業。  對於防疫表現獲得六都第二,黃偉哲謙虛表示要繼續努力,且要以侯友宜及鄭文燦為標竿。他說以侯市長為例,新北市疫情相對比較嚴重,但侯市長謹慎以對,沉著帶領防疫工作,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

Read More

<社論>曾母暗沙是我國領土,我應向美國力爭!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明,曾母暗沙並非北京當局的合法領土。(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十三日針對南海問題發表聲明,矛頭對準北京當局;中國大陸駐美國大使館反唇相譏,指美國肆意歪曲客觀事實和國際法。美國和大陸針鋒相對的態勢因南海問題而陡升,但南海問題亦牽涉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蔡政府必須以中華民國利益為最高考量,不應輕率隨任何一相關方起舞,以致損及中華民國利益。  蓬佩奧在聲明中強調,北京對南海大多數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是完全不合法的,正如北京當局以霸凌方式控制這些資源。北京則反指美國渲染地區緊張局勢,挑撥北京當局與東南亞鄰國關係。針對美國的聲明,我外交部亦發表說明,指出「我國反對任何聲索國企圖使用恐嚇、脅迫或武力方式解決南海爭議,對於相關國家聲明各國對南海的主張應符合國際法規範,包括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不承認與國際法相悖的主張,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  值得注意的是,蓬佩奧在聲明中指出,曾母暗沙並非北京當局的合法領土;蓬佩奧的理由為,任何國家都不能對像曾母暗沙這樣的水下島礁宣稱擁有主權,曾母暗沙現在不是、也從來都不是北京當局的領土。  針對蓬佩奧的此一說法,我外交部不但不能表示歡迎,更應該嚴正聲明:曾母暗沙是中華民國領土,就算美國否認曾母暗沙是北京當局的合法領土,但不能否認曾母暗沙是中華民國領土。  曾母暗沙,對許多國人來說是個久未聽聞、甚至相當陌生的地名。去年五月十四日,馬前總統在東吳大學以「三海(南海、東海、台海)和平與國際法」為題發表演講,在提到南海島礁時他隨興問在場學生「中華民國最南的領土叫什麼?」在場學生沒有人回應,後來有位學生回答「曾母暗沙」,馬前總統表示「答對了!」但這名學生來自於大陸。  民國一0二年國防部出版《南疆屏障:南海駐防官兵訪問紀錄》一書,書中訪問前國防部長伍世文,伍世文提及民國三十六年內政部核定並宣示南海海域中屬我國領土的四個群島及其島嶼、暗沙、礁灘名稱;南沙群島擁有一百零二個島、礁、灘、暗沙,最北端是費信島、最南端是曾母暗沙。民國三十六年,內政部公布的《南海諸島位置圖》即包括曾母暗沙。  中華民國內政部於民國三十六年宣示包括曾母暗沙在內的南沙群島為我國領土,同一年中華民國亦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一條由十一段斷續線組成的線(即十一段線或U形線)。民國八十八年行政院公告「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有關於南沙群島部分,仍以文字方式宣示「在我國傳統U形線內之南沙群島全部島礁均為我國領土」。  雖然聯合國於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議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在此之前南海諸島即為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並非無主之地,其他國家不得主張先占;即使二戰期間法國和日本都曾短暫占據南沙群島島礁,但民國三十五年我國接收南海群島時,各國並無異議,因此並不影響南沙群島為我國固有領土的國際法權利。馬前總統執政時,外交部提出的《和平南海,國疆永固:中華民國南海政策說帖》中,亦從歷史、地理、國際法等角度,強調包括曾母暗沙在內的南沙群島為中華民國領土。  儘管我外交部此時重申曾母暗沙為我國領土,勢與蔡政府「拉美抗中」政策相牴觸,但維護中華民國主權更應是蔡政府的最高考量,蔡政府理應向美國據理力爭。

Read More

<社論>長照政策推動失衡,恐非全民之福!

根據監委調查,長照據點的設置呈現失衡現象。圖為宜蘭新設立的社區長照機構。(中央社) 根據財政部日前公布的資料,由於稅收穩定,近三年來長照服務發展基金收入持續增加,且扣掉支出之後,年年都有餘額;但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近年來長照預算執行率偏低,而且儘管近年來取得長照服務員證照人數大增,且薪資亦大幅增加,但實際從事長照工作的比例偏低,人力缺口依然吃緊。從這些現象來看,長照政策的推動已有失衡現象,長此以往絕非全民之福。  台灣人口高齡化早已被視為國安問題,二0一八年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國發會原本預估,二0二六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百分之二十以上,進入超高齡社會。但台灣全體人口數於今年一月達到兩千三百六十萬四千多人的高峰之後,開始呈現負成長,儘管六月稍有增加,但今年上半年人口總數還是減少近八千八百人。在此情況之下,超高齡社會恐提前到來。  過去幾年政府為因應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到來,早已開始部署長照政策,而長照政策大致可分為財源、照顧模式、提供服務的內容,以及長照人力等面向。蔡政府對於長照財源的政策,係以菸稅、遺贈稅、房地合一稅挹注;雖然以稅收挹注的方式恐讓財源隨稅收增減而波動,但拜近幾年稅收穩定成長之賜,長照財源年年增加。  財政部日前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年底為止,長照基金餘額達四百二十點六億元,今年上半年應可再撥入約兩百億元。長照基金出現餘額,表面上看是好事一樁,或許意味資金充裕;但是,仔細探究長照政策的推動,卻可發現近年來已出現有錢卻不知該怎麼花的怪異現象。  據監委尹祚芊、楊美鈴調查,衛福部辦理長照經費從一0五年(長照一‧0)的近四十八億元,增加到一0六年(長照二‧0)的近一百零四億元、一0七年的近兩百六十七億元,但一0六、一0七兩年的執行率卻僅百分之五十九點三、五十六點三,甚至智慧健康發展等九項計畫執行率不到三成,而且有地方政府建議衛福部不要再給這麼多預算。雖然一0八年經費執行率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二,但如何使用卻也留下問號。  再從長照人力來看,根據監委陳小紅的調查,雖然一0七年取得長照證照人員已達十二萬餘人,但實際從事長照工作的比例僅占百分之二十四點五;而且,雖然居家照顧員薪資大幅提升,但一0九年仍缺九千六百人。隨著高齡人數越來越多,未來台灣需要的長照人力勢必隨之增加,目前人力窘困的問題,政府應加以正視,並儘速尋求解決之道。  此外,照顧機構的設置,同樣也呈現失衡現象。儘管A(整合型)、B(複合型)、C(巷弄型)三型服務中心數量皆快速增加,衛福部的資料顯示,一0七年這三型設置的目標值依序為三百九十三家、一千一百家、一千七百三十五家,但到一0八年十一月底的實際情況是四百七十二家、兩千九百二十二家、一千六百零三家。此一數據顯示,B型服務中心的增加情況近乎失控,C型服務中心卻又落後於目標值。B型業務內容包括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但居家照顧員又缺近萬人,這種失衡情況恐難讓需要照顧者得到妥善的照顧。  去年年底的一項媒體民調顯示,僅約三成八的受訪民眾了解長照二‧0政策,家長有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受訪者中,僅約兩成八對長照二‧0表示滿意,這在高齡社會當中顯得相當突兀。由此更可看到,蔡政府還得花更多功夫,才能讓長照二‧0真正幫助到台灣人民。

Read More

<社論>避免當跛鴨,蔡英文勢必力挺陳菊到底!

民進黨立院黨團將全力護航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人事案,提前管制立院周遭區域。(中央社) 民主國家的民選職位都有任期限制,因此所有在位者都會於任期將屆之際,開始面臨殘酷考驗:令不出戶及黨內派系傾軋的挑戰,俗稱跛鴨領導人。該狀況普遍發生在總統制國家,畢竟當掌權者不再尋求連任時,有心問鼎大位的人必然爭相表態、拉幫結派以求出線,此一現象尤以派系林立的民進黨最為明顯。  民進黨將於十九日舉行黨代表大會,也是蔡英文連任總統、重掌黨權後的首次全代會。在「尊蔡」的最大共識下,所有派系無不磨拳擦掌地合縱連橫,爭取各自最大利益,況且在新潮流獨大的情況下,各派系唯有合作以維繫黨內權力平衡,否則只能坐看他人吃香喝辣地享受權勢,以免像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的醜態重演,反而傷害政黨形象。  民進黨立院黨團本週將全力護航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人事案,甚至提前管制立院周遭區域及進出人員,避免節外生枝。監委同意案不僅涉及蔡英文能否繼續掌控民進黨的顏面,更是各派系向陳菊表態效忠的最佳舞台,因為唯有讓陳菊高票出任監察院長,這個充斥著派系妥協色彩的監委名單才能順利闖關。  一個職司官箴諫正、查弊反腐的御史台,竟成了民進黨權力分贓的疏通渠道,真是民主政治的最大諷刺!更重要的是,蔡英文明顯不想重蹈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覆轍,讓自己接班人在總統大選失利,斲傷其歷史地位。所以,要如何在穩定執政及滿足派系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她未來四年能否安然下莊的重點。  因此,為了確保派系爭權奪利的醜態不會影響其執政,蔡英文勢必要力挺陳菊到底,繼續擔任權力中心的幕後藏鏡人。這也是為何當獲得正式提名、陳菊宣示將退出民進黨以維持中立時,國人普遍覺得此舉只是遮人耳目的主因。畢竟陳菊的政黨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雖然將來不見得會介入監委的獨立調查,卻仍可能在民進黨派系平衡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才是多數國人反對陳菊執掌監察院的關鍵因素,因為陳菊可以沒有蔡英文,但蔡英文絕不能少了菊姊的支撐。  蔡英文此次高票連任,使得民進黨對未來選舉自信滿滿,咸認只要政策不出大錯,再輔以「仇共」激情炒作及政策大內宣手法,民進黨的永續執政將指日可待。因此,隨著選舉的逼近,蔡英文能否繼續有效掌控派系動向,將是其執政成敗的關鍵。  立委陳明文在高鐵遺失三百萬,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外甥短短三年就從鐵工連升到唐榮總經理,更多政府職位及國營企業成了民進黨派系禁臠,國人看到的不是遮遮掩掩的辯護,而是毫無自省、理不直卻氣壯的民進黨。  過去,國民黨的林益世及賴素如涉嫌收賄遭調查判刑時,民進黨是何等正氣凜然地要求時任黨主席的馬英九負責。反觀當高雄市政府諸多弊案遭監院調查時,民進黨只會狡辯陳菊本人沒有涉案,彷彿她帶領的市府團隊出包,就不是她責任。民進黨或許對雙重標準早習以為常,但國人怎可能繼續忍受此種「家天下」的胡亂作為?  政黨忠誠及派系分贓凌駕國家利益是民進黨的基因,也等於是蔡政府的執政根本,所以膽敢以立院多數暴力強行通過遊走違憲邊緣的法律,以遂行所謂「轉型正義」。蔡英文以政府權位換取派系支持,就如同飲鴆止渴,只為了解決眼前困境,卻看不到背後的大禍患。蔡英文越想掌控派系,卻不自覺地陷入派系權鬥裡,因此當派系權鬥跳脫她掌控時,便是執政走下坡的開始。

Read More

<社論>要求婦聯會轉型政黨,既無道理也恐違憲

最高行政法院駁回內政部抗告,內政部暫時不得清算婦聯會。(取自最高行政法院網站) 由於婦聯會未依《政黨法》要求限期轉型政黨,內政部廢止婦聯會立案,婦聯會聲請停止執行,內政部提出抗告,日前最高行政法院駁回內政部抗告,裁定停止執行確定,在雙方行政訴訟確定前,內政部不得清算婦聯會。這雖使婦聯會暫時喘口氣,但由於跟婦聯會有關的釋憲案最終結果還未出爐,因此婦聯會也不能高興太早。  民國一0六年十二月六日《政黨法》公布施行,強制規定政治團體必須在兩年內轉型為政黨,否則就會被廢止立案。婦聯會自認從事公益,無意派人參加選舉,申請轉型為非政黨團體或基金會,也未能如願;到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期限屆滿仍無結果,內政部因此廢止婦聯會立案,要求五月十一日前申報選任清算人,婦聯會則提起行政訴訟救濟,遞狀聲請停止執行。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認為,婦聯會若遭廢止立案,法人格將立即消滅,清算後的剩餘財產將歸國庫,法律效果及相關效應即刻發生,且不可逆轉,也不可能透過金錢補償,對會員結社自由影響甚鉅;同時內政部未提供其他轉型空間,退場機制嚴重僵化,恐過度限制人民結社自由,有違憲之虞,因此裁准停止執行。  內政部不服提出抗告,最高行審理後,同意北高行見解,認為廢止立案處分,對於婦聯會確實有「難於回復之損害」及「急迫」等積極條件,符合停止執行要件;同時未轉型的婦聯會雖無法適用《政黨法》,內政部仍可依《人民團體法》監督,原裁定已讓婦聯會不得收受政治獻金,停止執行對公益並無重大影響,因此認定抗告無理由,裁定駁回定讞。  顯見,最高行認定內政部對婦聯會的廢止立案處分,既缺乏足夠的正當性,也沒有迫切性與必要性。姑且不論婦聯會是不是政治團體,至少強制婦聯會轉型為政黨就值得商榷。按照內政部的說法,民國七十八年《人民團體法》增修「政治團體」章,訂定政治團體相關規範,有其時空背景,「時至今日,政治團體已無存續的必要」。乍看之下,似乎不無道理。然而,為什麼政治團體已無存續必要?為什麼政治團體必須轉型為政黨?內政部至今提不出足以說服人的理由。  眾所皆知,歐美國家中有組織地參與政治過程和影響政府決策的政治性團體,比比皆是。其與政黨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這些政治團體既不以執政為目標,也不以直接參選為手段。這既是人民參政權所規範,也是結社權的行使,人民當然可以自行抉擇。試想,如果「政治團體必須轉為政黨參與選舉」的邏輯成立,那麼未來是否可以要求所有對政治有興趣的人必須參與政黨?參加選舉?這豈不是十分荒謬?  再說,《政黨法》並未限制政治團體轉換為政黨以外的法人或團體,但婦聯會向衛福部申請成立新世紀基金會時,衛福部卻要求先出示內政部與黨產會的同意函,內政部又一再拖延不予處理。試想,這豈不是形同逼迫婦聯會非要組黨嗎?還是說內政部所在意的,不是婦聯會有無轉型,而是婦聯會的財產歸屬何處?  如今,最高行判定駁回內政部抗告,在雙方行政訴訟確定前,不得清算婦聯會,雖然暫解婦聯會燃眉之急,但本案又涉及黨產條例是否違憲,連同民族、民權、國家發展基金會等,都被北高行裁定停審,聲請釋憲,正在憲法法庭審理之中,未來憲法法庭如何解釋黨產條例?會不會認定婦聯會就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質言之,釋憲結果不僅是最大的變數,也才是決定婦聯會命運的真正關鍵!

Read More

<社論>踐踏權力分際的總統,眼中可還有憲法?

司改團體連續多天在立法院外抗議。(中央社) 日前,蔡總統在官邸接見司法改革相關民間團體時,臨時召來大法官呂太郎,當時不在現場的前大法官許玉秀爆料,指蔡總統「很嚴厲地把呂太郎喝斥一頓」,此事引發諸多爭議。從憲政的角度來看,總統與大法官的角色乃相互制衡,即使蔡總統對呂太郎的說話態度算不上「喝斥」,但兩人皆已違背權力分立原則;更令人憂心的是,憲法在這樣的總統眼裡,可還有什麼分量?  司改是蔡總統二0一六年就職演說中提出的重要議題,但幾年來卻進展緩慢。二0一七年八月蔡總統召開總統府司改國是會議,半年之後司改團體指出,司改成績不及格;兩年後司改團體指出,大多數人民對司改無感;三年後的近日司改團體請見蔡總統,仍認為目前召開的立法院臨時會處理國民參審法草案,是「草率立法」,司改團體並連續多天在立法院外抗議。到底蔡總統置司改於何地位?司改團體應是點滴在心頭。  而在許玉秀的爆料中,蔡總統是「很嚴厲地」「喝斥」了呂太郎,蔡總統本人的回應是「沒有所謂的斥責」,「應該有的尊重和禮貌都有」,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更指許玉秀是「憑空指控」。許玉秀與總統、府方的說法南轅北轍,一時之間讓事情的發生經過成為一場羅生門。  但是,在蔡總統和丁允恭回應之後,當時在場的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則分別指「總統的口氣很差,當然有生氣」、蔡英文是「訓誡」。所謂「喝斥」、「尊重和禮貌」、「口氣很差」、「生氣」、「訓誡」如何認定,固然言人人殊,但可確定的是,蔡總統的確臨時召喚了呂太郎,呂太郎也的確隨即到了官邸;而且蔡總統對呂太郎的說話語氣,顯然讓旁觀者感覺兩人之間存在著尊卑的不對等地位。  首先,王薇君或許是基於為總統緩頰的考量,指蔡總統是「訓誡」「官員」「法律人不要有法律人的傲慢」;但大法官並非「行政官員」,更不應是總統「訓誡」的對象。而且,許多民眾都還記得,二0一七年八月十二日,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中,蔡總統竟因出席人員針對提案的第一次、第二次表決結果不如己意,而當場對與會人員說「你們在搞什麼?」而且直到表決出她想要的結果才罷休。此一情景,豈非以總統之尊踐踏民主?而且,這不正是法律人的傲慢?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總統可以臨時召喚呂太郎嗎?呂太郎應該被蔡總統隨傳隨到嗎?兩人地位應有尊卑之分嗎?這三個問題,從憲法及司法院組織法,即可予以釐清。  就司法院組織法規定來看,大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干涉。亦即,大法官不但不應受到黨派干擾,也不應受到包括總統在內的政治力干擾。如果就權力分際來看,固然憲法賦予總統調和五院的權力,但總統也擁有行政權,而大法官代表司法權,二者應為相互制衡關係。  再就憲法規定來看,立法院有權針對總統、副總統提出彈劾,大法官可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倘若立法院聲請彈劾總統、副總統,而司法院大法官審理,經憲法法庭判決彈劾成立時,被彈劾人應即解職。從此一角度看,大法官可以讓總統「走路」,總統怎可隨時召來大法官?大法官怎能被總統隨傳隨到?即使大法官尊重總統,但總統與大法官之間又怎能存在令人感覺總統尊、大法官卑的不對等地位?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難解,但關鍵是蔡總統怎麼看待憲法呢?

Read More

<社論>港版國安法長臂管轄,兩岸勢將漸行漸遠

港版國安法的實施,勢必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帶來難以預估的變數。(路透)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並於七月一日開始實施。雖說這是北京當局防制香港街頭抗爭持續延燒的片面決定,避免夜長夢多,不過各國的反應也相當明快:美國幾乎同時宣布對中共官員及香港的制裁措施,英國大舉開放港人申請英國海外護照,加拿大暫緩與中國大陸的雙邊引渡協議等,都為中國大陸對外關係增添陰霾。  香港國安委員會日前公布實施細則,立即引發各界對「長臂管轄」的質疑與批評。因為該法規定,即使嫌疑人不是香港公民或涉案地點不在香港地區,港府都有權查緝逮捕。甚至,該法還明文規定,「可要求台灣政治組織及其代理人提供涉港活動資料,否則將面臨刑事責任與罰款」,此條文被解讀成是針對台灣駐港機構等組織,引發朝野譁然,咸認是中共意圖嚇阻台灣不得援助或聲援香港民主運動,否則極可能觸法。  該法還規定「涉及外國或境外勢力介入」,中共當局駐港國安公署可行使管轄權,所謂「境外勢力」很明顯就是暗指台灣,希望一舉切斷台灣對港人民主運動的一切連結。然而,此等立法也形同陷台灣人民於險境,隨時可能因言賈禍。  蔡英文總統因此就表示,若該法對台灣造成傷害,或有不合理的現象時,「我們會考慮反制措施」。陸委會也呼籲大陸及港府,「應保障我駐港機構不受任何政治干擾,且相關方面切勿無限上綱,輕舉妄動,破壞台港及兩岸關係」,也不排除停止適用港澳條例。更有學者預測,我國駐港機構最慘恐成漸凍人,在中共有意阻撓下,最後可能只有撤館一途。  眾所皆知,台灣不是香港,但鑑於台港陸三邊互動相當緊密,港版國安法的實施,也勢必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帶來難以預估的變數。事實上,台灣朝野支持港人治港及雙普選的立場一致,也認為中共不該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就輕言破壞實施已二十三年的「兩制」,不僅重創香港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更讓已中斷接觸許久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中共可以不滿民進黨是利用香港反送中抗爭而勝選,卻不能不正視台灣民心的轉變。當國民黨執政時,過半民眾接受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方式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就是期盼模糊空間能讓兩岸得以尋求化解歧見。現在,隨著中共的步步進逼,加上香港的「一國兩制」只剩空殼子,反而越來越多台灣人民選擇與對岸保持疏離。從政大選研中心針對國族認同的最新民調結果即可得知,「台灣人認同」達歷史新高並非全然是主張台獨,倒不如說是厭惡中共政權專制獨裁本質的反應。  中共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的最終目的,就是劍指台灣,以完成中共定義的「中華民族復興」。然而,看到中共處理香港問題的強硬蠻橫行徑,更讓台灣人民對其去年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模式更沒有信心,因為中共一再打壓港人自治及政治力干預司法運作的案例屢見不鮮,也無法撼動國人擁抱民主自由的決心。  中共應聽過「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故事。要知道,強硬打壓難以令人信服,再多的經濟利益誘惑也不能收買人心。中共今天可用公權力讓港人屈服,但已成為「一國兩制」的負面教材。  當中共以消滅中華民國作為兩岸統一的目標時,該統戰伎倆就注定會以失敗收場。倘若北京無法從香港國安法爭議裡記取教訓,還寄望以高壓手段營造社會祥和氛圍,將來一定會在兩岸關係碰到更多難解的阻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