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縣偏鄉近來被發現遭人棄置俗稱化骨水的氫氟酸等,環保署日前動員三區環境督察大隊,針對氫氟酸再利用機構及處理廠展開清查。圖為稽查人員進行氫氟酸廢溶液採樣。 (環保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最近新竹縣偏鄉接連發現遭惡意棄置數百桶強酸、強鹼及廢溶劑案,引起環保署重視,近日成立專案小組研析氫氟酸流向資料,並同步展開督察行動。環保署二十五日表示,將針對違規業者追緝告發,並持續追查廢氫氟酸流向。
環保署表示,氫氟酸主要使用於科技業蝕刻及清洗製程,例如半導體業及面板業,屬於極強酸具有極強腐蝕性,俗稱蝕骨水,只要皮膚沾到一點就會直接穿透組織,即使少量棄置,都可能造成民眾生命危害,後果相當嚴重。
針對新竹縣偏鄉遭棄置氫氟酸桶案,環保署動員所屬北、中、南三區環境督察大隊,對氫氟酸再利用機構及處理廠同步展開清查行動。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健育表示,專案小組同步展開督察行動,發現部分氫氟酸再利用機構的廠區管理並不完善,將收受劇毒廢氫氟酸直接露天堆置在廠區內,也沒有依規定標示,詢問工廠作業人員,並不曉得如果不幸外洩沾染到的嚴重性。環保署強調將針對違規事項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