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精誠高中63班
◎吳欣樺
人生來到這世上,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人人無不希望活得踏實,電影《無問西東》中有段對白是這樣的:「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和平與喜悅。」踏實是必然,但在每個人珍貴的人生裡,建構人生的三度空間才能找到真實。
人生的寬度即是盡自己能力所及關懷周遭他人,進而影響社會。某次輔導課中,老師播放「陳爸」的短片讓我們看,這名中年男子發現社區有些學童在放學後因父母還未下班回家,而無法吃晚餐,就在外遊蕩,因此陳爸成立「課後收容所」,不只提供餐飯,並且聘請工讀生協助照顧孩童,甚至運用創意編口訣,好讓這些孩子吸收課本知識;有些成天在外打架的孩子,到了陳爸那裡搖身一變成了吉他高手,因為陳爸幫助他們找到自我,並發揮自己的價值。陳爸不是閒著沒事做,也並非有錢人,更曾因此債臺高築,但仍堅持做對的事情,增加社會效益,減低社會成本,實為人生寬度的最佳拓寬者。
人生的高度,則是待人處世謙虛的態度。美國心理學家盧維斯提出《盧維斯定理》:「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我有一個同學因優異的學科成績以及從未掉出學期總成績第一名,是大家公認的學霸,且同學只要學業上有問題他都耐心、智慧具足地教導,他的成績固然令人羨慕,可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虛懷若谷的態度。
人生的深度是對生命意義的洞察。滑雪運動員Jannie Shepherd在自行車訓練時遭卡車撞擊,致使她腰部以下癱瘓,醫生甚至告訴她,她的餘生將使用導尿管,若她再次行走,也必須依靠拐杖,也就是宣告她運動生涯的收場。她開始想:「若我不能走路,那我可以飛呀!」於是她致電飛行學校預訂飛行課程,同時練習走路,克服種種過程的艱難,通過飛行員考試,如今是一名專業稱職的飛行員。Jannie Shepherd的人生故事告訴我們:「破碎的身體並不代表一個破碎的心」,即使身體有部分癱瘓,仍不忘盡僅有的餘力,實踐生命的意義,逐夢踏實,使生命的意涵有了深度。
人生的長度就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言:「脩短隨化,終期於盡。」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我們大可在有生之年盡最大力量擴開人生的寬度、高度與深度,將人生的價值發揮至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