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乍起氣溫陡降,又屆年關將近。有人在談過年出遊,心頭一驚,想到人生存簿上又將支完365日。已近老邁之軀,似被歲月推著往前走,不走還不行,它趕著人不得歇息,直到倒下來那一天為止。
俗諺說:「天增歲月人增壽」。2019年,我究竟如何度過的?做了哪些事?有什麼收穫或失去了什麼?這一年增長的年壽,究竟是用什麼換來的,我要細算一下,也提醒自己未來的日子,想做什麼就加快步伐,勿再虛度。
今年我生了兩場病,一是帶狀皰疹,突如其來的發作讓我難以招架,痛的坐立難安;二是十二指腸潰瘍,是不幸中有著幸運。前者一般人都說是免疫力下降導致,究竟因何原因卻不明確,是生活作息張弛失調,抑或營養不夠?實在很難判明。因為讀書寫作、旅遊消遣都已兼顧;食也三餐定時,雖不至玉食瓊漿倒也不是殘羹剩飯。
至於營養,專家不是提醒我這年紀的人,清淡少食嗎?何況我也從來沒有餓著過。但腹背痛起來,逼得自己延醫不敢迤延,一個月內它像飆風一樣,來之迅猛去也無痕,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但因疼痛無意檢查出有潰瘍,立刻投藥治療,幸好沒拖成頑疾,一個月之後復疹已經痊癒,所以說是不幸中有著幸運。
今年旅遊兩次,一是中緬邊境自由行,幾近三個月時間,我過著清幽簡樸山居生活;訪友、閱讀、寫作、探秘好不自在。我寫了幾篇當地民情風俗文章,投報獲得刊登。另一次是帶旅遊團,到內蒙呼倫貝爾草原八天,見到遼闊草原,蒙古族文化,到達中俄邊城,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滿州里市,也攝影為文留下紀錄,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遠遊。
另外,我參加了期上同學會,是清境農場二日遊。我沒有離群索居,也了解四十多年的情誼不能割捨,而這個年紀,能珍惜相聚的時光就要珍惜。的確,當晚二十桌的餐宴,有同學自組的樂團演奏,有音樂系同學領唱,席間觥籌交錯情緒織熱,很多人更在房間內續攤,延續這難得的聚會。隔日參觀與健走,與同學隨興而談,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日。
我還應邀教授了一個半月的課,為「眷村生命故事寫作班」講授眷村經驗,與學員互動如師兄弟妹般,頗有教學相長感受。也將寫過的文稿輯成冊,在年底出了第二本書《黑貓中隊機工長與老兵故事》。雖然在網路興盛年代我不看好它的銷售量,但是將老輩故事與身邊老兵經歷,作一整理與回顧,是我執著要做的一件事。
同袍朋友小聚也不少,目前我們的作法是先運動再進餐,飲酒也比年輕時節制很多;今年也有不少朋友病了,我們前往關懷打氣,給他信心力量,鼓勵他多走動。我也去了同學夫婦依山傍水的鄉間宅邸,我說他們夫婦名字「文苑居」、「義林巷」就是房案最好宣傳;藝術家身居此處,能沉靜心緒引發靈感,那裡可以看到四時季節的變化,拍下的照片也美不勝收,以為是人間仙境,我們適時把握到生活中美感與樂趣,雖然短暫相聚但令人難忘。
我參與了學弟引領的「車床旅遊」,以裝備不落地方式遊山玩水,睡在車上甚至車上設計看書打電腦位置,能消磨許多夜晚時間。我新購的電池,能支援出遊幾天的電力。我預計有朝一日,進行一人一車環島遊行,什麼也不想,就是繞行全島,偶而在偏鄉小鎮停留,想去哪就到哪,以油錢換住宿,親近生長的地方,只是目前瑣事仍多,心裡所想卻仍未付諸實行。
今年我看了約十幾本書,其中較重要的三本《劍掃風煙》、《松山大戰》及《關山血淚》,是敘述抗戰時期,國軍於騰衝地區與盤據日軍,展開生死搏鬥。最後滇西大反攻,以死傷萬人代價收復該地,真是驚天地泣鬼神,而一位學弟向我探究他父親參與的滇西之戰路徑,我把書上所見其父部隊番號,參加的戰役提供給他;老人已去,但當年絮叼的這些故事,有一天回想起來,想重尋父執出生入死之地,於是關注這些戰役及資料。而每次我再造訪騰衝,必定會到「國殤墓園」祭拜英烈之靈。
今年是我的「眷村年」,我記述、授課,參加各地眷村活動,認識一些專家學者,以及各縣市文化局人員。對眷村文化我十分懷念,但也知道它將逐漸沒落,縱然目前各地故事館、眷村文化園區積極在辦活動,但是以文創代替眷村味的做法,已經不是我經驗中的眷村了。我抽離自己,站在一旁看著翻修過的眷村房舍,裡面都是不知眷村是何味道的年輕人,販售著咖啡、點心、文創產品、努力做出文青模式,來填補眷舍內容,我知道牆上「新生活運動」標語、老樹、及已老邁且為數不多的老人,才是在地的眷村味。
就快要跨年了,我的日子仍就在上述活動中消磨,偶一做遠程訪友。豬年倏將離去,我發覺日日從指縫中流走,月月也逝去極速。我想起在軍校國文課時,老師出的作文題--「一年容易等閒過」,當年毫無感覺它會「等閒過」,現在看來,實在是包含人生經驗與對歲月流逝的警惕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