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3歌后首同台 唱出女人心

曾心梅(右起)、曹雅雯、李愛綺金曲獎三歌后,首度在公視「音樂萬萬歲4」同台飆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曾心梅、李愛綺、曹雅雯金曲獎三歌后,首度在公視「音樂萬萬歲4」同台飆唱,唱出各種各樣的女人心事。 台語歌裡書寫了很多不同世代的台灣女人,可以堅強,可以溫柔,也可以風情萬種。「音樂萬萬歲4」主持人馬世芳請到金曲歌后們重新詮釋經典老歌,李愛綺演唱「孤女的願望」,曹雅雯則帶來「青蚵仔嫂」與「桂花巷」。  李愛綺介紹歌曲時突然變成「美國腔台語」,怪腔怪調惹笑眾人,她笑著解釋,嫁給外籍老公有時頻道切換混亂,但雖然用念的不靈,唱出來可是驚艷四方。  馬世芳也請歌后們選出最有感覺的台語歌,李愛綺選了鳳飛飛的「心肝寶貝」,她說:「還沒結婚前聽這首歌覺得很像鬼故事,因為歌詞有一句,輕輕聽到喘氣聲,我都會想是誰的聲音,毛毛的,但現在覺得這首歌非常溫馨,抱著自己的小孩,聽到他們在呼吸的聲音,覺得很溫暖。」感受到歌詞後,才發現字字句句都是母愛。  曾心梅則選了國民經典歌曲「家後」,她透露之前主持節目跟鄭進一同台,空檔休息時,鄭進一跟她說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是來自聽到他父母親在聊天,爸爸問媽媽:「如果哪天我走了,妳要怎麼辦?」媽媽回答:「如果你在天上,看到有一個人走路一直跟旁邊的空氣碎念,那個人就是我。」聽了這段話,激發鄭進一的靈感,於是有了「家後」這首感動無數台灣人的經典歌曲。

Read More

雲林台大啟動居家隔離通訊診療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雲林縣政府針對居家檢疫隔離但有慢性病或拿藥看診需求的民眾,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啟動居家隔離檢疫通訊診療。(中央社)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檢疫民眾就醫需求,雲林縣政府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攜手合作,12日啟動居家隔離檢疫通訊診療,由縣長張麗善現場示範就醫流程,運用遠距與科技的便利性,讓醫療照護零距離。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入境民眾如有中港澳旅遊史,須接受居家檢疫14天,期間不得外出,並接受村里幹事的健康關懷,若有發生上呼道症狀或發燒情形則通報衛生單位配合就醫。  縣長張麗善指出,針對居家檢疫隔離但有慢性病或拿藥看診需求的民眾,縣府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合作,希望透過遠距通訊診療方式,讓民眾及時獲得適當的醫療,感謝疾管署鬆綁相關法規,也感謝台大雲林分院在遠距視訊診療累積的豐富經驗,才能夠即時推出居家隔離檢疫通訊診療服務。  台大雲林分院長黃瑞仁表示,縣府非常用心照顧雲林鄉親,促成這次全國首創居家隔離檢疫遠距通訊診療,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會與雲林縣友院一起合作,提供病患醫療上的需求。

Read More

廣原小熊返故地 二階段野訓

去年和熊媽媽走失的廣原小熊姆拉斯(Mulas)目前已長胖到33.5公斤,12日回到當初被發現的台東縣海端鄉廣原村,在林管處、獸醫及照養員陪同下,順利的進入野訓場,預計5月可以野放回森林。(台東林管處提供,中央社)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去年七月底和熊媽媽走失的廣原小熊姆拉斯(Mulas),林管處長劉瓊蓮指出,目前已長胖到三十三點五公斤,回到台東進行第二階段的野外訓練,預計五月可以野放回森林。  龍泉野訓場面積約0點三二公頃,圍籬長度達三六七公尺,以巨大的不鏽鋼鈑焊接而成,有天然的闊葉樹林,以楠木、櫧櫟類林木為主,為增加野訓棲地的豐富度,特別整理一處飲水池及二個小平緩區。  台東林管處長劉瓊蓮表示,去年台東緊急收容廣原和利稻小熊,因為東部照養及野訓場域缺乏,考量照養及野訓空間的需求,在去年十月暫先將小熊們移至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進行短期照養,昨天早上七時廣原小熊Mulas回到當初被發現的台東縣海端鄉廣原村,在林管處、獸醫及照養員的陪同下,順利的進入野訓場。  台東林管處表示,Mulas適應良好,四處探索森林野地環境、尋找食物,照養員也觀察到牠會主動獵食野訓場內的台灣野兔,顯示Mulas小熊有主動捕獵的能力,因此決定回到台東進行第二階段的野外訓練,將維持三個月,預計五月中旬後Mulas就可以回到森林環境中展開新的「熊」生。

Read More

天壇擲9聖筊 敲定22日辦息災法會

天壇擲筊請旨籌辦祈福息災法會,連獲九個聖筊。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防疫事不宜遲,市府與台灣首廟天壇籌辦的祈福息災活動,十二日由天壇董事長徐國潤、天壇顧問王崇禮博士向玉皇上帝請旨,並連續獲九個聖筊,降旨同意於二十二日舉辦祈福息災法會,設壇也經旨意恭請張天師、普化天尊、太乙真人等坐鎮,由首廟天壇百年經文社誦南、北斗真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等,祈求國泰民安。  市長黃偉哲重視防疫期間市民的心情調適,因此由市府指導寺廟籌辦祈福息災法會,民政局與台灣首廟天壇立即展開相關籌備工作,昨天上午天壇董事長徐國潤、天壇顧問即宗天宮創辦人問神達人王崇禮一起向玉帝請旨,首先問是否舉辦祈福消災法會,立即獲得三個聖筊,至於舉辦的日期初步訂廿九日,也獲三個聖筊,不過因防疫工作不能遲,希望日期能再往前,問廿二日可否,也獲三個聖筊,連續九個聖筊,見證了疫情刻不容緩。  由於已完成請旨,天壇立即展開相關的籌備工作,民政局長顏振標相信天壇可以將如此重要的法會辦得莊嚴並安撫人心,達到國泰民安。此外,民政局也陸續接到各寺廟都有意來籌辦祈福息災等事宜,該局均樂見其成,希望在防疫工作上,全民都能充分配合,各行各業各司其職,在自己的領域上都能盡到防疫的力量,一定共度難關。徐國潤則強調,期透過祈福息災為市民們祈求平安健康,更希望這場法會傳達優質的宗教儀式,並讓疫情止步,全民無災平安。

Read More

南應大製布口罩扶弱 廠商響應

南應大學生完成製作可重複清洗使用的布套型口罩。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因應中國大陸武漢肺炎防疫工作,台南應大服設系學生發揮所學返校自製布套型口罩送給日照中心與育幼院,兩天來製作約四、五百個口罩,除獲得同學響應,亦有多家廠商免費提供製作材料,展現企業對社會的關懷,值得敬佩。  南應大服裝設計系教學服飾設計與工藝技術能力學理並重,每年均舉辦畢業成果展,由學生設計親自創作均為原創設計,專業實力深獲各界肯定,同時也藉由展演走秀提供學生發揮專長、學以致用的機會,另也提供產業界網羅人才的良機。 因應武漢肺炎防疫工作,台南應大服設系學生發揮所學,返校自製布套型口罩送給日照中心與育幼院。 (記者汪惠松攝) 武漢肺炎蔓延引起國人緊張,且要排隊買口罩,南應大服設系學生徐以庭、蔡惠淳、廖盈媜等多人在群組中想為社會做點事,決定十一日起返校自製布套型口罩,送給育幼院、日照中心,獲得刺繡中心同學響應,返校參與製作布套型口罩行列。  服設系主任廖元民獲悉後,緊急連絡廠商提供布料,學生的善舉亦獲得廠商認同,包括九天實業、衣雜貨服裝、有誠佳紡織、得力實業等廠商均免費提供,展現企業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  廖元民表示,製作布套型口罩雖非醫療用口罩,但可重複清洗使用,可在布套口罩內再放入不織布,就可達到一般口罩的效果,不織布可由一般的溼紙巾乾燥後取得,每天替換,布套口罩則可清洗再用,非常有效方便。  廖元民說,目前一天預計可生產兩百個口罩,此活動將一直持續到開學,網路上也有許多同學與校友響應,第二天人數已比第一天多出一倍共計十五人,預計將有更多的同學返校製作口罩。

Read More

台肥董座 總經理黃耀興升任

台肥董事長由總經理黃耀興升任。(台肥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肥料公司 十二日召開臨時董事會,與會董事一致通過由黃耀興董事接任公司董事長一職,其餘董事及經理人員均無異動,台肥公司以專業為導向的新領導團隊正式成形。  台肥原定由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擔任董事長,不過,行政院最後改派台肥總經理黃耀興出任董事,並在昨日董事會獲選為董事長。  新任董事長黃耀興相當肯定台肥公司全體同仁的努力,公司在這三年來充滿各種挑戰,肥料化工本業去年除吸收肥料原料漲幅成本外,亦配合政府肥料降價政策,仍有穩定獲利,表現可圈可點;不動產事業持續積極活化資產,奠定永續財基礎益。  黃耀興表示,台肥作為台灣的肥料領導品牌,不間斷地創新研發肥料產品,去年新推出「硫酸鉀型金旺四十三號有機質複肥」及「錏磷基寶效一0一號有機質複肥」,以硫酸鉀作為鉀肥來源,其特性為吸收佳、肥效好,有利推廣農友合理化施肥,達到友善農地的目標。  黃耀興曾任台肥營業處長、副總經理、副總經理兼台中廠廠長、總經理。

Read More

來去將軍嘗胡蘿蔔 16日登場

將軍區種植的胡蘿蔔受到大雨影響產量減少,將軍區農會仍將在十六日舉辦產業文化活動,期讓產業延續發展。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將軍區種植的胡蘿蔔因為冬雨減產四成,不過將軍區農會仍決定在十六日舉辦二0二0紅將軍胡蘿蔔農業產業文化活動,開放民眾體驗採收。  將軍區種植胡蘿蔔面積約有二百七十公頃,年產值有八千萬元,是將軍區的主要經濟作物,由於去年十二月間降下大雨,造成胡蘿蔔裂果、腐爛,每分地產量不到五千台斤,較以往平均產量減少四成,農民損失慘重,農委會祭出現金救助每分地救助三千六百元。  雖然產量銳減,但將軍區農會仍持續辦理胡蘿蔔產業文化活動,包括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將軍農會理事長王新忠、總幹事吳明成、台南區農改場和市府農業局等,特別為將軍胡蘿蔔節宣傳行銷,現場展示以胡蘿蔔為食材的吐司、皮蛋瘦肉粥、炒米粉、蘿蔔魚丸湯、泡菜等料理。  吳明成表示,今年活動將在農會倉庫區廣場舉行,十六日當天十二位將軍新農人販售種植蔬果,捐助公益社福團體,另有鮮榨甘甜胡蘿蔔汁、芝麻冰淇淋品嘗、胡蘿蔔黃金饅頭每顆優惠價十元、體驗拔胡蘿蔔等。另二十二日農會在南十九線舉辦胡蘿蔔田體驗活動。

Read More

仁德服務區改裝 科技懷舊兼具

改裝後的仁德服務區內部設計新穎,還設有表演舞台。  (記者林偉民攝) 記者林偉民/仁德報導  中山高速公路仁德服務區以「點亮新亮點、國道新亮點」為方向,經過六個多月的大規模改裝後,昨天正式啟用,以亮眼的空間設計,加上廿二個展售各式商品的櫃位,亮眼的商場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統一超商已連續取得仁德服務區經營權十五年,公司表示,此次改裝帶入「三新、二意」主軸,南、北站分別以懷舊、科技元素兩大意境做空間設計,提供新櫃位、新服務、新體驗,打造全新的仁德服務區,讓休憩民眾有新的感受。  由於服務區位於仁德,因此特別結合台南傳統古都城市及科技重鎮特色做設計,南、北站區以兩種不同的意境規劃,南站因仁德舊名為「塗庫」,因此外觀以農村穀倉編織概念呈現復古風情,室內地板透過科技投影出代表白河的荷花及「思慕魚」主題;北站以「科技體驗」概念出發,外觀以貨櫃造型呈現,戶外裝置藝術結合綠能面板科技,室內則將南瀛天文館結合天花板上的小宇宙主題設計,將台南地景以投影效果融入商場中。  高公局長趙興華表示,仁德服務區是中山高南下最尾端,也是北上第一個國道服務區,是重要的休憩據點,分為南、北兩站,啟用卅年以上,由統一超商再次取得經營權,並改以增建、營運、移轉的ROT模式經營,未來九年統一超商不僅負責仁德服務區的營運權,也將持續投入增建及移轉的規劃。

Read More

台南古城節四部曲 重現古意

佳里金唐殿庚子香科王醮熱鬧登場,十四日將舉行百足真人蜈蚣陣開館,十五日起連續三天遶境。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不受疫情干擾,台南古城節活動今年照常舉辦,這項由民間自主發起的活動,愈來愈蓬勃發展,今年邁入第四部曲,活動多達十餘個項目,主辦單位希望透過生活化的活動,找回台南人對古城的技藝和玩樂,傳承台南人的古城文化,創造出屬於台南人的古城新意。  「歲月會過去,美好常在心」。二0一七年一群擁有老靈魂的台南人凝聚在一起,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最愛,強調台南特有的古城記憶和文化內涵,是台南人最真、最善也是最美的資產,尤其古早時期沿街叫賣、趕集的拍賣會,更是四、五0年代的常民生活,平實不華麗又饒富趣味,而傳統工藝和廟宇、藥籤文化則是府城底蘊,他們希望打造古城文化節慶活動,除傳承台南的美好,甚至可以吸引更多人認識台南。  今年主場活動將於三月七、八日於吳園舉辦,屆時將推出充滿古早味的沿街叫賣活動,所有的攤商,有的擔扁擔、有的推著鐵馬,從府城開基三山國王廟至吳園趕集,各項小吃至鈴瓏玲瓏賣雜細等生活物品,透過一聲聲叫賣,讓人感受以往最純樸的生活味;另有充滿古意的拍賣會及叫賣聲PK賽,另外還有洗愛玉、玩陶、丟沙包、爆爆土、打陀螺等活動。   先行炒熱活動的氣氛,二十九日下午將於興濟宮廟埕,邀請木雕老師劉進文傳授「茄冬入石柳」技藝;三月一日有保生大帝藥籤的養生智慧講座走讀,帶你認識老祖宗的養生智慧,詳情請上臉書「臺南古城節」臉書查詢。

Read More

畢業63年重逢 頑童變銀髮

發起同學會的翁壽男(右一)與國小老師翁基鴻(左二)合影留念。(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嘉義報導  嘉義縣義竹國小第卅七屆校友畢業六十三年後,十二日第一次在母校禮堂舉辦同學會。畢業時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再度見面時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大家拿著名牌認人,找到當年的玩伴,重溫在校生活趣事,都覺得十分激動與高興。  發起這項活動的翁壽男表示,義竹國小第卅七屆校友有四個班級共約一百七十人,由於從民國四十六年畢業後就未辦過同窗會,在相隔超過一甲子後,大家能再度相聚,非常難得。尤其已經八十四歲的老師翁基鴻(前中研院長翁啟惠的大哥),也從新營回到母校跟大家餐敘,更讓人高興。 義竹國小第卅七屆校友畢業及眷屬與嘉義縣長翁章梁(第一排左八)合影留念。(記者翁聖權翻攝) 當過班長的翁榮二說,舉辦這次同學會,他負責找人。由於很多人已搬離義竹,透過其鄰居、朋友逐一詢問,取得同學的連絡資料後,再逐一打電話邀約,四個多月來,總算找到大部分的同學資料,但一百七十名同學中,已經有卅三人不在人世了。昨天共有五十名同學回來參加,由時太久沒見面了,體型外貌都改變很大,可用「同學相見不相識,笑問君從何處來」形容會場狀況。  已經從女孩變成阿嬤的翁阿月表示,就讀義竹國小時最快樂的事,就是下課後呼群引伴,到八掌溪河畔的「尼姑婆」廟玩塑泥土,還有學校辦「遠足」活動,可以吃到白米飯不用吃蕃薯籤。  這場同窗會,也是義竹國小校友的嘉義縣長翁章梁、立委蔡易餘、前立委翁重鈞與義竹鄉長黃阿家等人,受邀到場跟大家合影留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