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陳治交、葉進耀、羅玉如、林偉民、施春瑛、林雪娟、陳佳伶、吳孟珉
〈前言〉
未知的病毒、不明的疫情,加上沒有抗體的人們,今年新春爆發的武漢肺炎讓全球惴惴不安,尤其是二00三年的SARS殷鑑不遠,「明天過後」會是如何?很多人充滿了恐懼,不知如何面對。
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台灣面對這次的疫情,官、民合力總動員,展開超前布署,至今疫情也在可控制範圍內。
然而,外國觀光客進不來,國內民眾為了防疫減少出門,武漢肺炎嚴重影響百工百業,但即使是「歹年冬」,日子還是要過,且聽各行各業及小老百姓對抗這場「疫戰」的心聲。
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民眾不敢隨便進出醫院,成醫的大廳顯得冷清。(記者葉進耀攝) ■居家隔離的日子…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政府採取堅壁清野政策,很多人因為從疫區返國、或是與確診者有接觸史,必須被居家隔離十四天,雖然隔離地點是在自家,但足不出戶,形同另類「坐監」,失去自由的日子並不好過。
許多居家隔離者更因為健康自主管理及隔離造成不確定感到焦慮!像是阿翔每天在家早晚量體溫、自我監測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戴口罩避免跟同住家人接觸,內心還是非常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被隔離第一天心情就非常緊張,搞得焦慮不安。
還好,阿翔決定不再想了,而是思考如何度過健康自主管理的隔離期。第二天覺得無聊,幸好有事先規劃,閱讀、看電視、上網,跟著網路影片做室內運動,讓一天真的過得很快。阿翔偶爾也打電話跟朋友同事聊天,紓解被隔離的壓力。不過有少數居家檢疫者「悶壞了」,趁半夜時段溜到居家外散心,結果被逮個正著,依《傳染病防治法》裁處十萬元罰鍰。
而從中國大陸嫁來台灣的新住民阿雅,她帶著兩個小孩回中國大陸娘家過年,沒想到回到台灣卻要面臨居家檢疫十四天,甚至還被造謠「趴趴走」。
阿雅嫁來台灣已十多年,面對這次居家檢疫,沒有廣播車宣傳,但大家還是因其來自中國大陸的背景把她當成「瘟神」,唯恐染病上身。其實,阿雅依規定在家健康自主管理,早晚還有里幹事電話詢問健康狀況,沒想到還是被造謠「趴趴走」,員警為此還跑來求證勸說。
阿雅終於度過了隔離期,也體會「平安健康」最快樂的事。她說,也慶幸台灣的好姊妹在隔離期間幫忙送餐,這份人情將來要好好回報。
以往每逢用餐時間幾乎客滿的美食街,現在僅有三三兩兩的消費者。民眾吃東西不得不拿下口罩,一吃完立即戴上口罩或走人。(記者羅玉如攝) ■餐飲百貨衝擊 客銳減
餐飲業是這波疫情的主要受害者,而且因為不知疫情何時可結束,業者也無法設置停損點,心情十分茫然。中大型餐廳業績溜滑梯,承受龐大的資金壓力,就連美食街店家和小吃攤,也都因來客數銳減無力招架。
民以食為天,再怎麼不景氣,飯總要吃。因此各大百貨公司紛紛將餐飲美食占比調高,疫情爆發之前,此舉確實奏效。無論百貨提袋率多寡,美食街、餐飲專區,每到用餐時間幾乎全客滿,知名餐廳更是一位難求。但好景不常,現在偌大餐區僅有三三兩兩的消費者。
退休老師王媽媽,在武漢肺炎疫情曝光前,最愛逛百貨美食街和超市。她說,美食街料理選擇多。兒女成家後,不用忙著張羅三餐,有時午、晚餐都在美食街解決。疫情升溫後,她曾刻意避開用餐時段,到美食街吃碗最愛的豆皮烏龍麵,不過這回帶上環保餐具,不敢使用業者提供的湯匙筷子,吃完麵趕緊戴好口罩離開。
幼保科張同學喜愛進駐百貨公司的知名鬆餅屋,疫情擴散前,用餐時段店門口大排長龍。現在不用排隊,隨時有座位。
從事汽車維修工作的保羅,經常在北安路冷氣開放的麵店用餐。他說,麵店生意還是很好,不過因為內用區空間有限,桌椅擺得太密集,客人幾乎肩並肩坐一起。只要有人清喉嚨或咳兩聲,大家就投以驚恐的目光,甚至有媽媽趕緊幫小孩戴上口罩。而很多人不敢在外吃飯,乾脆選擇外送,根據老闆的說法,外帶業績就成長四、五成。
■憂病毒 醫院成禁區
武漢肺炎持續升溫,讓醫院變成一處很可怕的地方,所有的醫護人員全副武裝,個個上緊發條,擔心稍有閃失就會讓病毒擴散出去。台語有句話「鴨蛋較密嘛有縫」,北部三名護理師因照顧病人而染患武漢肺炎,這場防疫戰當中,她們是擁有防護裝備最精良、最完善的一群,卻仍照樣中鏢。
阿發去看病,以前耳鼻科人滿為患,看病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這回掛完號馬上看醫生,醫生說除了大家不願上醫院,很多常洗手養成良好習慣,病毒也不找上門了。
隨著疫情節節升高,各大醫院入口開始每天架著紅外線感應測量體溫,消毒酒精、口罩伺候,旁邊只要有人乾咳一聲,人人快閃,場景彷彿又回到十七年前SARS恐怖場景。
各古蹟雖大多屬戶外,但因出遊者減少,古蹟區若為平日,顯得冷清。(記者林雪娟攝) ■古都景點 不見人潮
疫情不知何時能止,近日原中國城舊址改為河樂廣場,看到媒體、網路大力報導,身為台南人的阿明也不免俗找個假期前往一探,結果真是「嚇死寶寶」了,看到滿坑滿谷的人。
身為台南人,阿明假日總把古城區讓給觀光客,改至保安路、海安路「覓食」,看到知名店家開始擺攤,排隊人龍如「貪食蛇」般蜿蜒,他心想,哪裡有疫情啊!不過,既然觀光客多,還是「讓賢」。
各古蹟雖大多屬戶外,但因出遊者減少,古蹟區若為平日,顯得冷清。(記者林雪娟攝) 阿明又繞至古蹟區逛逛,悠閒的踏至赤嵌樓,嗯!人的確是少了些,不過跟平日差不多,心想屬於戶外空間,卸下口罩好好拍個照。剛好接到朋友來電,兩人原約好六月要來趟歐洲之旅,結論是幸好還沒報名,不用心煩退不退團,但也不能確定屆時是否能說走就走。
阿明一直想搭船遊運河,覺得擇日不如撞日,看官網打電話過去,老闆說因外地客不敢搭遊覽車前來,三月底前預約的團全退了,若我們確定,就為我們特別開船。到了碼頭,哇!真的包船了,且幸運的搭到運河全航段,飽覽十公里沿岸美景,也體驗最刺激的「低頭」穿船,真是不虛此行,不用人擠人,阿明不禁自我解嘲,這也算是防疫期間的福利。
高鐵台南站大廳旅客明顯減少,經常是一片空蕩。 (記者林偉民攝) ■車站冷清 運將等嘸人
經常往來台南、台北的阿慈最近發現「高鐵車票變好買了!」,不過搭高鐵全程戴口罩的阿慈內心五味雜陳,不知道該為車票變好買高興,還是該為旅客減少而難過;黃姓運將則無奈的說,「開計程車三十年,生意這麼清淡的日子還是第一次遇到」。
走進高鐵台南站,一向人聲鼎沸的站區大廳一片空蕩,昔日旅客川流不息的偌大空間,因旅客減少而變得寬敞而靜寂,餐飲區買東西幾乎不用再排隊,進出站區的旅客各個帶著口罩,來去匆匆,只有站務人員依然盡責的在現場走動,候車的旅客隔得很開的坐著,原本應該熙來攘往的站區突然之間變了一個樣,接駁公車司機也感覺旅客減少。
因為工作需要而南北奔波的阿慈、阿馨都感覺,過去買高鐵票都要事先訂購,否則只能買自由座,最近隨時上網都能買到票,即使假日一樣有位子,車廂裡的旅客也比過去少很多,而且大家都戴著口罩,不再聊天了。
候車旅客紛紛坐在樹蔭下休息。(記者林偉民攝) 旅客和觀光客減少,高鐵站候車的計程車司機感受最深,「生意起碼掉了一半以上」,固定載送工程師到南科的司機說,自武漢肺炎疫情以來,國外商務客不見了,往來科學園區的國內工程師也減少很多,大家都透過視訊開會,過去還會有國外旅客會包計程車到台南旅遊,現在也幾乎沒有了。
開了三十年計程車的黃姓司機無奈的說,過去在高鐵站排班一個小時就會載到客人,現要排兩、三個小時才有生意上門,每天幾乎是上下午各載兩次就收工,即使平日在街頭也很少遇到招手搭車的客人,遊客不知都跑到哪裡了。
開學之後學校落實入校園量體溫的防疫措施。(記者施春瑛攝) ■校園防疫 上緊發條
武漢肺炎造成史無前例的延長寒假,身為兩個孩子媽媽的安平國中輔導主任何曉芬說,剛開始覺得很措手不及,很懷疑有必要嗎?身邊很多朋友原訂的出遊計畫甚至是出國遊學規劃都被打亂。但是後來看到鄰近國家和全球疫情慘重,才覺得延後開學是正確,有了這段時間,學校及政府相關部會才能好好準備,讓身為家長的恐慌降低不少。
何曉芬表示,在知道孩子到學校之後學校會有的防疫措施後,感謝也感覺不再那麼焦慮,尤其像她有一個要搭校車上學的孩子,孩子也在過程中學習到即使戴著口罩不舒服,但也是保護別人的應有作為。
何曉芬說,武漢肺炎也在考驗各校行政團隊的應變能力,除了要在很短時間內將行事曆做調整修改,大型集會或宣導活動也都取消或延期,還要聯絡許多原本訂好的講師或廠商,不過還好大家都能互相體諒。
學務處在這段時間則是特別忙碌,要趕快統整市府核撥的防疫物資並安排開學後的量測體溫工作,雖然造成不便,但還好心裡都知道這樣是為了能多一分預防少一些災情,就是一種共體時艱的概念。還有學校很貼心的利用社群媒體做正確的防疫宣導讓各項資訊透明,也有學校還拍攝影片宣導量體溫戴口罩,創意十足!
■市政府 危機總動員
百工百業因為疫情哀鴻遍野,市府相關局處也總動員,勞工局統計,南市目前累計有八家事業單位通報無薪假,受波及員工五一八人,包括旅行服務業、服裝及配件批發業、機械製造等相關產業;所幸,其中已有一家製造業接獲訂單,恢復正常工時。
經發局則積極開拓「宅經濟」商機;公有零售市場也因疫情影響,營業額減少二至三成,則透過加強市場環境清潔,並推菜市場商品宅配到家的服務,讓不想出門的消費者,在家也能選購市場的產品。
此外,經發局也在官網建置「台南經濟宅起來」入口網,連結商圈店家、觀光工廠、市場名攤網購和外送服務資訊;還將和電商平台合作推出「台南好物專區」,民眾不出門就能Shopping。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