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仲夏夜之夢週六登場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永和仲夏夜之夢」音樂會邁入第二十四年,今年共四場次,首場「狂歡有藝思」流行樂曲演唱會十一日在永和仁愛公園音樂舞台登場。  公所表示,「狂歡有藝思」將邀請歌手邱鋒澤、晨悠melFlow、陳芳語、李千娜、四分衛及玖壹壹輪番上陣,帶領觀眾享受不同的音樂饗宴。  其餘三場分別為十八日永和有藝思─在地優質團隊表演、八月一日童年有藝思─兒童藝文之夜、八月十五日民歌有藝思─校園民歌演唱會等表演活動。  公所說,每一場自下午四時三十分起搭配主題安排互動小活動直到晚間音樂表演,邀請大眾白天暢遊永和,夜晚感受音樂,在藝文氣息的薰陶之下愛上永和,共度仲夏夜晚。各場次活動可索取DM進行集章,參加二場以上可於八月十五日兌換摸彩券抽獎。

Read More

<中華副刊>山谷裡的老風琴

 ■愚庵  我在南方山區隱居的地方,距離最近的教堂也有數百公尺,但是,安息日清晨的鐘聲,卻是我甦醒的良伴,鐘響之後,從教堂中傳來微弱又溫柔的風琴聲音,如同清晨聽到來自天空的詠嘆,聽說作家三毛也曾經選擇在新竹山區天主堂旁邊隱居,目的就是為了聽到教堂鐘聲。  通常,我在安息日會起身比較晚,等到鐘聲一響,才匆忙起身盥洗,剛好趕上詩歌吟唱的時間,還沒走進教堂,能夠使人心安靜的風琴音響,已經迴盪山谷,催促我加快腳步。  可是,今天的情況很不一樣,我在教堂鐘聲結束前,已經來到聚會所,種玉米的阿媽比我還早到,還有幾位來自其他部落的山民,放眼一看,台上的風琴被移到角落,本來負責司琴的牧師娘也坐在台下,不久,牧師走進教堂,問訊之後,開始準備唱聖詩聖歌,但是,帶領的樂團是一群年輕人,一位打鼓,一位擔任貝斯吉他手,另一位彈起和旋吉他,加上一位主唱,牧師說;感謝聖火樂團來帶領大家獻唱詩歌,緊接著就是吉他和鼓聲共鳴。  我並不反對現代音樂,這也是教會現代化的潮流,尤其是牧師為了讓年輕人更親近教堂,總會想出一些點子,用現代的樂團取代傳統的風琴或鋼琴,就是其中之一,可是,聽起來,現代樂團的聖詩聖歌表現,總是欠缺那點莊嚴和感動。  本來,安息日的司琴是牧師娘,她畢業於師範學院音樂系,後來和神學院的牧師結婚,自願來到山區牧羊,這個老教堂已經有70年歷史,戰後由來自德國的老牧師興建,這部老風琴也是當年隨著牧師漂洋過海而來,現在看起來,風琴的外觀雖然油漆掉落,色彩斑駁,不若當年亮麗,但是,基本上經過鼓動發出的樂音,仍然飽滿有力,尾音的共鳴,響徹雲霄,聞者動容。  老風琴保養很好,有一次,牧師娘彈巴哈的〈耶穌受難曲〉,我在教堂外面不禁落淚,這是音樂可以感動人心的極致,曾經被〈受難曲〉感動的還有仁醫史懷哲,史懷哲也是德國人,在年輕時代,就是鋼琴高手,但是,他最推薦在教堂中用管風琴表演巴哈,他認為巴哈的音樂適合管風琴演奏,甚於大型管玹樂隊,後代的人曾經說過:「史懷哲是最懂巴哈的人」。  史懷哲年輕時讀聖經,研究神學,醫學,學習聖歌的詠嘆,並在大教堂擔任司琴,史懷哲說:「巴哈是音樂詩人和畫家,從他的音樂可以感受飄盪的雲霧,咆嘯的狂風,怒吼的河流,起伏的波濤,凋零的落葉,敲響的喪鐘」。  1905年,史懷哲決定實踐他的理想,為弱勢者服務,選擇走進非洲叢林,如同當年帶著風琴來到台灣的老牧師,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引用聖經的話說:「凡要救我生命的,必定會喪命,凡為我和福音喪命的,必救了生命」。  史懷哲先後三次進入非洲黑暗大陸,服務最窮困的黑人,前後30年,後來,他被頒發諾貝爾和平獎,記者問他甚麼是生命的價值,史懷哲說:「有工作可做,有對象可愛,有希望可想」,人生其實單純,如此而已。  今天安息日,沒有聽到風琴對生命的讚美和詠嘆,回程的路上卻有點帳然,好像今天缺少了甚麼,想到德國老牧師和他留下來的風琴音響,又好像正在山谷中迴盪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喜愛旅行的老婆婆

 ■文/攝影 洪金鳳  高雄市六龜區自從八八風災之後,修復期很長,即使整個區域已整修完畢,但到此造訪的旅客還是不多,這樣的狀況剛好符合我們選擇遠離人群及密閉空間的需求,前往消費亦有助於當地人的收入,所以通常我們安排的兩日遊,邊走邊消費,不管食住,都在當地解決。  這天我們住宿的溫泉旅店是不老溫泉,與當地人閒聊才知道現在他們觀光的收入實在很微薄,來客稀少,不過歷經過風災與生死,他們覺得現在能夠活著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自給自足已是一種幸福,別無他求,他們的生活觀都很豁達開朗。  老公和兒子們在旅店裡泡湯休憩,我則隨處走走,享受一個人的清靜與自在,在路邊的飲料小店,遇到年高84的老婆婆,她是店主,閒聊間才知道她已獨居在此二十年,有五個兒女都居住高雄市區,假日會到六龜來看看她,由於她有談到她喜歡到處旅行這個話題,引發我的好奇與興趣,於是我就坐下來聽她講故事。  她說她當年要找個清幽之地當養老之處,請兒子開車載她四處尋覓,剛好到六龜看到建商的建案,且只剩一間,就在相互交涉後買下,但因兒女們都有各自的工作無法與她同住,因此她跟兒女說,只要幫她建置個小店,平時做做生意,有人邀約就出國或是國內旅行,這樣的生活就能讓她找到生命的價值,她就會很開心。  看到偌大的房子只有她一個人居住,問她會不會感到孤單,她說不會,因為每天有很多事要做,來旅行的人會到店裡坐坐,跟大家聊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她說她現在已經出國好幾十次了,每回旅行回來,就會把照片洗出來,放在小店長廊,自己觀看也跟來店的客人一起分享,覺得快樂無比,長廊還置放一些從旅遊地買回來的紀念品,她也指著那些小物一一向我解說。  我花了六十元買了幾杯婆婆自製的山粉圓,卻聽到一個「吾唯知足,知足常樂」的智慧人生故事,真是物超所值。

Read More

<中華副刊>今夜別管我的詩

■劉曉頤 今夜,別再管我的詩了 你舊舊的黑呢絨大衣,灑著時間的碎鑽 渺小地折射一種迷離的亮度 使我泫然,想徹夜偎著你像懷鄉 把自己給你但不給你詩 「你看,時間的碎鑽——」 忽忽我們愛上了殘舊,氤氳 奶酪黃小提燈,瞬忽,薄翅 給我你的白煙圈,被夜色拓染的舊大衣 給我綻線和毛絮球 正是這些美,使我左胸口 光暈般飛著熠熠發亮的碎詞語 別把我的詩又給我 好嗎起碼今夜 別過問我是不是又寫壞了一首詩 起碼今夜,我與詩都不晦澀 一整夜,整個時代陪我們 我聽到火車駛過的聲音,把我的詩帶走 你敲敲我的頭又揉一揉,把我的頭髮揉到亂 笑道,不如我們夜遊去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徵稿

華副專欄 〈青春異視界〉 徵稿 徵稿對象:大專院校(大一至大四)年齡層之年輕作者,文長約六百字,可附攝影照片或手繪圖稿。題材不拘,視野由你。來稿請寄華副信箱:cdnart123@gmail.com,主旨請註明投稿〈青春異視界〉與校名/真實姓名/筆名。(就讀高中國中國小之作者如欲發表作品,請投中華學園信箱:good@cdns.com.tw,勿投此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哄小松鼠回家

 ■文/攝影 久彌  你怎麼會掉到這樹根的呢?媽媽呢?想是頑皮,出來亂爬的結果吧!其實也不能怪你,在那樹洞裡窩了一個冬天,長得也會爬了,現在春暖花開,要出來看看,也是情有可原的。  別怯生生,又楚楚可憐的看著我,別想跟著我,我不是媽媽,也不是野生動物救援會員,沒那技能,把你帶回家,呵護養大。  城裡人,在公園說:小松鼠好可愛,其實他們講的是成年的大松鼠。你才是真正的小松鼠。就像我們人類小貝貝一樣,頭總是和身體,四肢不成比例的大。你那小小的身軀,瘦長的腿腳,也不蓬鬆的尾巴,並不那麼好看。但你一付天真無知的樣子,還是很惹人憐愛。  但你得趕快回家, 我猜你的家就是上面樹椏的那個洞,別在這樹根摸索了,你真是不知世情凶險呢!快爬上樹,不然你被狐狸他們看見,就小命完結了。  真像小貝貝一樣,大人說話愛聽不聽的。別再看我了,快,抓住那樹皮,向上,對!努力!爬得不錯,繼續努力,別再東張西望。  我在這裡守著,你快爬, 烏鴉和老鷹都不敢來…唉!你就快點爬吧!別再看我了…我不能老站在這裡。  真會拖拉…好了,好了,快到家了,別停!以後要跟著媽媽,這世界你要學的還很多呢!媽媽不在時,不要自己出來亂爬,要乖,天上飛的老鷹也很危險!要記得躲著。  我得走了,也許有一天我們會重逢,但你不會記得我,我也不會認得你。再見啦!祝你健康長大!拜…拜!

Read More

<中華副刊>撿到發票的心情

 ■林揚  孔老夫子早勸誡,過耳順之年的我應戒之在得。汗顏的是,至今卻還不放棄每兩個月購物獲取的統一發票總會中大獎的夢想。於是,寧可月捐千元,卻捨不得捐出發票,因為總是癡心妄想那張紙可能會換得好多好多倍的一千元。  另,自己不太敢撿拾路上的銅板,怕拿警局認領,拾金不昧被當成沽名釣譽,如果中飽私囊,又擔心犯了侵佔罪嫌。但,卻會扭捏作態撿起遺落地面的發票,拿「只是撿一張紙」來自我安慰,骨子裡暗藏的卻是「搞不好撿到一筆橫財」的貪念,祈禱它就是天上掉下來的財神。 那一天,在繳費機前取回停車代幣時,發現一張未被取走的發票,就心生歹念,順手牽羊帶走了。 這一拿,卻也緊張到左顧右盼,腦子裡滿是戲的開始演了起來。因為這是個楚門世界的時代,自己明明不用繳費,卻拿走別人發票的一舉一動,甚至連腦袋瓜裡「真實的念頭」一定都被清楚拍下。 偏偏,說不定有人設下陷阱,拍好有車號和進出場時間等明細的發票存證,故意遺留下來,屆時如果真中「千萬」大獎,失主再利用各種電眼和電腦所留下的線索,帶著警察循線上門,辦我以侵佔罪,那可如何是好? 演到這兒,腦海中已經出現雙手戴銬被警察抓走的鏡頭,真不曉得自己到底在演哪一齣? 回到家,將那張發票獨自浮貼在月曆上,一邊告訴自己「安啦,根本不會中」,一邊又擔心「萬一中獎惹禍上身」……,矛盾的心情讓人有些後悔何苦庸人自擾。 忐忑等到開獎日,跟往常一樣,好事沒發生,一堆發票連對中兩百元的工錢都沒賺到,撿的那張也「幸好」摃龜,是有些失望,但也鬆一口氣,心安理得些,終究知道那是別人的,騙不了自己。 只是不免自問,下次如果再看到被遺留的發票,是不是會面臨To take or not to take的兩難?能不能禁得起誘惑,「決」不帶它回家呢? 哈哈,好一個大哉問!

Read More

<生活休閒>斗六太平老街 品老建築之美

斗六太平老街仍保有不少老建築。 (記者陳銀全攝) 雲林縣斗六市太平老街,雖曾歷經戰爭烽火,如今仍可見到不少日據時期建築,兩旁巴洛克建築特色仍保持相當完整,在當地居民與學者專家的合力規劃下,如今再現太平老街風華;鄰近的雲中街文創聚落,更保存原來的警察局舊宿舍群,加上附近的雲林溪美食廣場內美食,吸引不少民眾前往。 斗六市雲林溪美食廣場入口裝置模樣可愛。(記者陳銀全攝) 斗六市雖是雲林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但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十九世紀末幾年之間,斗六市街曾被焚毀,加上明治三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發生大地震,摧毀建築無數。太平街的歷史建築,可以遠溯到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二七年)斗六施行市街改正,居民在當地興建許多露紅磚牆面的磚造建築。根據專家的研究,太平老街大部分的建築立面型態:赤磚露面,色調帶赤,係大正型轉昭和型之營建型式,並以清水磚造配合部分水泥粉刷,洗石子及泥作古典雕飾,形成磚造為主的屋身立面。 斗六市雲林溪美食廣場美食鐵板燒。(記者陳銀全攝) 根據建築專家的考究,日據時期以來的太平老街建物,立面構造雖係紅磚,但是臨街立面的廊柱已開始使用鐵筋混凝土,各棟之間且已用共同壁相連,最下段內凹處稱為「亭仔腳」,即目前的騎樓。第二段為混凝土梁與磚牆所構築的水平帶。第三段為水平帶以上的屋身立面。立面多做長條型窗戶,具有強烈的垂直感,而窗櫺,雨庇也出現許多細部雕刻造型,具有豐富的藝術感。第四段則為假山牆,也就俗稱的女兒牆。  此一最上方的建築,講究華麗的裝飾手法,計有書卷型式,鏤空欄杆,三角假山牆,圓拱型假山牆等等型式,泥作雕飾則有花草、人物、獸類、幾何圖樣、家族姓氏、彩磁拼貼等等裝飾主題,整體具有高度藝術價值。  太平老街經再生規劃後,獲得營建署撥發工程款,但九二一地震時,經費不如原先規劃經費充裕,工程施工過程中,在地年輕人逐漸凝聚共識,並積極與在地商家通溝,民間陸續自發性地開始舉辦居民間的聯誼活動,搭配地方團體與學校社團,舉辦不少活動,讓民眾在閒暇時能在大街上觀賞,打造一條休閒的生活大街。 雲中街藝文氣息濃 吆鬼街美食集中區 斗六市雲中街生活聚落,保有日據時期宿舍。(記者陳銀全攝) 鄰近太平老街的雲中街生活聚落,除了保存日式宿舍外,也提供民眾一個悠靜又充滿藝文氣息的場所;斗六警察局舊宿舍群,配置於當時「斗六郡役所」、「斗六街役場」的後方,為其附屬建築群。經過歷史更迭,郡役所與街役場雖已拆除,但宿舍區於光復後,由縣警局作為警察職務宿舍使用而保留至今。整體而言,它仍完整呈現日據時期的建築特色及針對台灣氣候條件修改的建築形式,目前為雲林縣範圍最大、最完整的日式木造宿舍群。 斗六市雲中街生活聚落老樹矗立路旁,十分幽靜。(記者陳銀全攝) 為保存、維護在地文化資產,雲林縣政府利用規劃與修復工程,冀望將濃郁綠蔭地景與日式木造建築相結合,使歷史物件、記憶能與地方文化融合,並結合短期招商機制,目前更有多個商店進駐,創造斗六新意象與獨有的文化綠森活印象。  附近的太平老街的雲林溪美食廣場,更有不少美食,吸引民眾上門,民國四十年間,原斗六市公正街,是攤販集中區,是饕客必去的地點,因此又有「吆鬼街」之稱,斗六市公所於民國八十三年間,利用雲林溪加蓋廣場,將公正街攤販轉移至該處,成為新的美食集中區。  「吆鬼」街對於斗六人而言,就是道地的小吃,除了代表斗六的味覺外,更是一段飲食文化及生活回憶,幾乎可說「沒來過吆鬼街,就等於沒來過斗六」,美食廣場內,更聚集了不少美食,如鵝肉、鐵板燒等,都是當地民眾常吃的美食。  (記者陳銀全)

Read More

<生活休閒>關嶺登山健行 泡湯吃好料

到關子嶺別忘品嘗桶仔雞和野菜等美食。(記者陳佳伶攝) 武漢肺炎疫情趨緩終於大解封,不要再宅在家,到山上走走吧。關子嶺風景區是台南知名的景點,不管是登山看風景、泡湯、拜拜尋求心靈的平靜、品嘗桶仔雞等美食,都是美事一樁,找一個假期,找三兩好友上山去。  關子嶺有多條登山路線,最知名的就是台南最高峰大凍山,大凍山山勢陡峭,隨著山勢越來越高,能看到景色也就更不同,尤其是雨後山景更美,偶可見山嵐飄來,有如置身仙境,讓人心曠神怡。  如果體力和腳力無法登大凍山,雞籠山就是一般入門款的登山路線,坡度較和緩,路程也較短。在關子嶺還有不少登山路線,沿線都是竹林等綠蔭,不僅將艷陽遮在外,邊走還能想像自己是武俠小說中的主角,能練就一身輕功,可以輕輕一躍就騰空飛起。  登山完難免一身汗,可以選擇一家自己喜愛的湯屋泡湯去,關子嶺是有名的泥漿溫泉,泡過湯洗去一身疲憊,當然別忘了品嘗關子嶺的在地美食;各家餐廳都有不同的拿手菜色,也都有好吃的桶仔雞等不同的雞肉料理、雞肉多汁口感佳、一碗白飯淋上雞油,香氣四溢,配上季節野菜、還有新鮮的炸香菇,讓人齒頰留香。  用餐後別急著下山,到關子嶺嶺頂公園走走,假日時還能看到街頭藝人的表演,看看嶺頂公園裡音樂大師吳晉淮的雕塑和碑文,了解這位柳營出身的音樂大師的故事,公園裡還有一些小徑也可以走走,或是再前往碧雲寺、大仙寺拜拜,與佛親近,尋求心靈的平靜後再下山。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生活休閒>城市俠隱 鳳頭蒼鷹定居都會區

鳳頭蒼鷹是台灣唯一終年能在都會區中活動並繁殖的猛禽。(記者陳治交攝) 「城市俠隱」鳳頭蒼鷹,是台灣唯一終年能在都會區中活動並繁殖的猛禽,因其凶猛喜食鳥禽,更是鴿類天敵,又稱為「打鳥鷹」、「粉鳥鷹」  台灣分布較廣泛的猛禽,包括大冠鷲、鳳頭蒼鷹及松雀鷹,都可以棲息在靠近人類的淺山環境。大冠鷲因體型而需要較大的棲地,松雀鷹則是個性害羞懼人,唯有鳳頭蒼鷹能夠適應都會區環境,台南公園、巴克禮公園、體育公園、億載金城、延平郡王祠、東寧運動公園、虎山農場都有記錄。  鳳頭蒼鷹有短冠羽可以豎起來威嚇敵人,也是「鳳頭」名字的由來,粗壯的足部能捕捉多樣獵物,從小型的昆蟲、青蛙,到較大型的蜥蜴、鳥類及鼠類,都是牠的菜單獵食對象,由於對獵物的選擇性較多樣,逐漸適應人為環境,無論是在都會公園、校園,甚至在車水馬龍的行道樹上、大樓間的小綠地,都有機會目睹到鳳頭蒼鷹俊俏的「鷹」姿。  鳳頭蒼鷹體長約四十至四十八公分,喙及爪彎曲銳利,頭後枕有短冠羽,喉白色有一道粗而明顯的黑色喉央線,體背以褐色為主,腹面翼下、胸腹部及脛羽白色且密布褐色斑紋。  鳳頭蒼鷹通常以展望良好的疏林為獵場,佇立於樹上,靜候獵物並予以突擊,或在空中追捕,這幾年在都會區築巢繁殖,因領域性很強,一個公園通常只住一對鳳頭蒼鷹,二、三月是擇偶配對期,小蒼鷹破殼而出,白絨絨的羽毛宛如小雞般十分可愛。 (記者陳治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