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青春設計節 南台披金戴銀抱8獎項

南台產設系學生團隊以「菇菇星球」作品, 參加青春設計節獲得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金獎。(記者汪惠松攝) 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的二0二0青春設計節,因武漢肺炎疫情改以數位方式展出,南台科大數位設計學院榮獲二金、二銀、一銅、三優勝,其中創新產品設計系更囊括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金、銀、銅所有獎項,展現設計人才培育實力。  南台多樂系獲得互動科技與遊戲設計類一金、一銀、二優勝,其中由系主任孫志誠及講師謝承勳指導團隊金獎作品《蔓不生長》,是一款可以自由改變視角,運用光影投射巧妙控制機關的解謎遊戲,劇情描述玩家與妹妹互相配合翻山越嶺突破重重難關的過程,親情的羈絆撼動人心,細膩的企劃內容搭配完整流暢的程式設計獲得評審青睞。  由教授張華城指導團隊的作品《Noe》,音譯「諾」,是一款PC平台的第三人稱視角3D動作冒險遊戲,震撼音樂配樂及逼真3D動畫創作獲得銀獎。  產設系則一舉拿下立體造型暨產品設計類金銀銅全部獎項。其中金獎作品「菇菇星球」,是由副教授張育銘指導團隊創作,內容為減少菇產業造成的汙染,以循環經濟為概念設計流程和產品,從中發現菌絲體會攀附養分形成緊實結構,因而讓菌絲生長於數位設計的造型模具中,使產品具獨特的風格及觸感。  另由老師陳亞麟指導團隊創作銀獎作品「C-DRIVE」,設計構思是為讓高齡者輕鬆駕駛,打造安全友善的移動工具,以人為本的暖心設計;由副教授歐陽坤指導團隊作品「HanDo運動娛樂手」,是專為六至十二歲單側斷肢兒童所設計的義肢,透過模組化與可調式設計針對學習、運動娛樂與生活進行套件設計,改善頻繁汰換整支義肢所產生的經濟問題。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崑大視訊系志服教拍片 揚名國際

崑大視訊志工指導學童拍片,產出的共創影片獲得逾四十個國際影展首獎或入圍肯定,成果豐碩。(記者汪惠松翻攝) 崑山科大視訊傳播設計系學生課餘參與國內外志工服務,歷年來服務台灣、中國大陸、泰緬邊境、西班牙、菲律賓、韓國等區域,指導影片拍攝與動畫製作,其中包括本屆畢業的學生參與志工活動產出的共創影片,獲得逾四十個國際影展首獎或入圍肯定,成果豐碩。  崑大視訊系參與志工服務的學生中,有近十位本屆畢業的成員作品陸續獲獎,包括澳洲光線國際影展首獎、美國紐約阿弗羅迪特電影獎,及印尼峇里島國際短片電影節、美國聖地牙哥國際影展、斯洛維尼亞電影節、印度昌巴爾國際電影節、釜山國際兒童暨青少年影展、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烏克蘭國際兒童媒體影展、阿爾巴尼亞國際影展等入圍獲獎。  此外,團隊參與美國加州國際兒童電影節、委內瑞拉梅里達影音電影節、印度微笑兒童暨青少年電影節、美國國際大學生拍片運動、美國加州灣區國際兒童影展、羅馬尼亞短片電影節、美國洛杉磯國際兒童影展、西班牙國際教育影展等也都獲得入圍。  指導老師李思欣說,視訊系學生除國內影展競賽表現優異,作品也非常國際化,透過志工服務團隊讓大學生學習如何與任何對象相處?並由學生自行提企劃拍攝、教學、投報國內外影展、募款參與國際影展,在國際影展以外語發表等活動,這些訓練與養成,相信對已畢業同學在職場的適應與發展會有莫大助益。  游宛臻經同學邀約參加動畫工作坊,前往藝術資源匱乏學校指導學童與老師拍片做動畫,培養耐心及如何將所學與學習者分享?自己拍片很簡單,教導拍片又是另一個學問,她學習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細節。  團隊從準備期到前製、拍攝、後製,甚至參加國際影展,每一件事情均很嚴謹處理,與雲林縣的國小合拍作品更得到二十三個國際獎項,還因此獲雲林縣政府頒贈「雲林之光」獎章。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校園廣角>附小三股師生 認識蘆筍產業

南大附小學童除下田去採蘆筍,還到麻豆農會超市了解蘆筍銷售情形。 (南大附小提供) 南大附小配合台南大學教育學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辦理蘆筍探究課程,與三股國小進行校際共學,兩校師生三十五人走訪將軍及麻豆認識綠蘆筍產業,體驗蘆筍栽培、採收、分級和包裝,並前往農會超市了解小農專區的蘆筍銷售情形。  堅持無毒栽培及友善環境的麻豆青農曾冠維表示,利用蘇力菌、矽藻土和窄域油和印楝素等防治資材來取代化學肥料避免斜紋夜盜蟲肆虐,才能種出頭好壯壯的無毒蘆筍。  三股國小學生郭貝愉說,蹲在地上找尋冒出土的蘆筍並親手採摘好像在尋寶,真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蘆筍一樣一天長高十公分。南大附小學生李郁恩則說,蘆筍田裡一眼看見的針狀「擬葉」其實是細枝條,具有行光合作用的功能,嫩莖上鱗片狀三角形才是蘆筍真正的葉子。  南大附小指導老師陳怡均提到,將軍是台南最大的蘆筍產區,蘆筍採收後會送到農會進行分級與包裝。將軍農會吳盈昌表示,耗資兩百八十萬元引進日本製分級機,以每秒三根的速度將蘆筍裁切、秤重分級。南大附小學生歐陽子碩說,把蘆筍放上輸送帶要眼明手快,否則會手忙腳亂,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實際上需要耐心與專注力。  麻豆農會供銷部主任吳春泠表示,歡迎兩校師生到超市了解農會蘆筍銷售情形,超市今年初甫轉型重新開幕,主打小農專區,由在地小農提供安心的食材,受消費者青睞,超市中也有各區農漁會的產品,可供顧客一次購足。  三股國小老師鹿曉雯提到,有「蔬菜之王」美名的蘆筍,正是夏季消暑的食材。三股國小校長許志彰表示,在蘆筍園要彎下腰細心尋找蘆筍的蹤影,謙虛時才能看見別人的好,學習始終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盧惠媚返母校新豐 分享蘭花人生

學生爬上芒果樹上綑綁蘭花,希望蘭花能順利成長。(記者林偉民攝) 新豐高中近年陸續開發豐富多元的創新課程,林芝因老師開在高二跨班選修的自然療癒課程中,特地邀請校友盧惠媚回母校,教導學弟妹認識蘭花,分享人生經驗,還提供一百六十株蘭花讓學生練習綁在校園的大樹,並學習照顧蘭花順利在樹幹附生成長,也為校園增添美景。  新豐高中校長陳惠珍表示,新豐高中是綜合高中的前導學校,近年來運用競爭型計畫經費,教師組專業學習社群共備與增能,開發豐富多元的創新課程,林芝因老師開辦高二跨班選修的自然療癒課程,也是創新課程之一。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國內蘭花滯銷,林芝因在自然療癒課程中,特別邀請長年培育蘭花的校友盧惠媚回母校,教導學弟妹認識蘭花、環境布置與實作解說。  盧惠媚除教導豐富的蝴蝶蘭專業知識,如蘭花種類、蝴蝶蘭生態、生產流程、購買挑選秘訣、照顧指南等,也講解蘭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還分享人生經驗,讓學生們了解只要願意投入,每個領域都有挖掘不盡的奇妙寶藏。  隨後盧惠媚帶領大家實地在校園找尋適合種植蘭花的環境,將她帶來的一百六十株蝴蝶蘭綁在大樹的樹幹上,先由學生照顧兩個月,讓蘭花順利附生在樹幹上,因學生在畢業前還有一年時間可以仔細觀察蘭花的成長,希望透過蝴蝶蘭為媒介,讓學生與環境產生連結,轉化出愛花、愛校、愛環境的關懷。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校園廣角>推動心智圖 港尾秀成果

港尾國小舉辦親職教育,家長與學生踴躍參加交流,成效良好。(記者林相如攝) 推動心智圖模式多年的麻豆區港尾國小,利用親職教育活動的機會,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心智圖發表,與家長分享學習成長的喜悅,校方更邀請親職教育專家,分享「優質教養、正向管教」的經驗,讓親師生獲得三贏的局面。  港尾國小推動心智圖模式多年,主要用來幫助學生理解思考,今年利用親職教育機會,安排學生將平時練習的成果,展現在家長面前,以提供學生發表的舞台。各年級學生分別帶來「多做眼球運動、揮別乾眼困擾」、「環境保護、全球燃燒」、「台灣森林的野鼠」等主題演出,將老師用心指導的成果,全力展現出來,受到家長的肯定好評。  另外校方也安排講座時間,請來親職教育專家,也是家庭暴力防治宣導講師的陳傑華,分享正向管教的經驗,他用「以身作則」為主軸,呼籲親子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有溫度的陪伴,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才不會出現學校教孩子五天,不敵在家休了兩天,一切打回原形的情況;更強調網路過度使用的影響,及父母親應扮演的角色,指出不同的教養態度,會造成不同面向的影響,親子間應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優質教養與正向管教的目標。  港尾國小校長李啓榮指出,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學校一直很重視親職教育區塊,這次結合學生心智圖發表和親職教育講座,提供學生表現的舞台,也讓家長有進修充電的機會,共創親師生三贏。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普濟社區打造3D地圖說在地故事

普濟文史研究協會利用普濟社區3D地圖,以圖說故事、介紹在地文化。(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為推動「四聯境與七角頭」地方知識文史保存,普濟文史研究協會推出「千光照府城,藝燈映人心」系列活動。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究所德國交換生Nora Stellwag協同台南市自造者協會伙伴謝宛蓉,利用Open Data完成普濟社區3D地圖,標出七個古地名,以圖說故事、介紹在地文化。  普濟文史研究協會辦理文化部一0九年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計畫,推出「千光照府城,藝燈映人心」系列活動,這次活動以「交擾」為主題,源於台語「攪擾」的發音,表達燈節期間對於鄰里的體諒與感謝。該協會執行長蔣文正表示,「攪」有打亂、擾亂的負面解釋,因此以「交」來替代「攪」,希望達到互相交流、連接、交陪的目的,創造更多對話與溝通的可能。  普濟文史研究協會推動各種扎根的文化活動,七月推出文化創意產業文博會,從紀錄片攝影與剪輯談到品牌;八月著重藝術共創,有竹編燈籠彩繪創作、傳統剪紙創新、摺紙藝術文創;九月安排點亮巷弄生活故事、創生未來學、台南舊城歷史印記。  值得一提的是,成大創產所德國交換生Nora Stellwag協同台南市自造者協會伙伴謝宛蓉,花費約兩個月時間完成普濟社區3D地圖,利用LED燈顯示普濟殿、頂粗糠、下粗糠、試經口、十八洞、牛塭崛、大廠口等七個角頭,以圖說故事、介紹在地文化。  早期普濟殿附近的街道四通八達,呈現八卦網狀,因此有「蜘蛛結網穴」風水之說。普濟文史研究協會帶領大家認識在地七角頭、名人老宅及巷弄舊事,如今隨著巷道拓寬,市街改正,街道已經失去其原有樣貌。

Read More

客家嘉年華 假日市集趣味多

多家小農、文創、美食等商家設攤。(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客委會五日起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舉辦為期三個週末的「一0九年台中客家嘉年華-假日市集」。  客委會說,假日市集廣邀台中各區客家產業、小農、文創、美食等商家設攤,除了多元攤位,客委會推出捏「粢粑」秤重、看圖猜客語等趣味賽,讓民眾在周末假期感受東勢客庄的熱情,體驗客家傳統文化。  為了吸引親子共遊,客委會舉辦清涼消暑的「趣味水槍大賽」;十一日推出小朋友最愛的「好客盃-戰鬥陀螺交流戰」;十八日安排可愛刺激的「小小破風手-兒童滑步車競速體驗賽」。  客委會指出,台中客家文化極具特色,「大埔腔」客語是山城客家代表,嘉年華活動融入各項客語小遊戲,邀請在地客家社團、優秀街頭藝人進行藝文表演,結合多元展演活動推廣客家文化。

Read More

芒果節大內場 市長卯勁行銷

黃偉哲逛大內青果市場,向農民請益芒果品種,開心合影。(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台南國際芒果節大內場,五日在大內青果市場熱鬧揭幕,市長黃偉哲到場代言,全力行銷在地產業特色,不論是學做芒果口袋三明治,或者向農民請教芒果種類,黃偉哲都相當投入,並買了一籃芒果。他更利用此機會宣傳精心籌畫的振興三倍券消費加碼活動,歡迎各界來南「買檨仔、抽房子」。  黃偉哲在活動中也說,今年台南芒果產量預估六萬四千公噸,至今已採收超過三成,也賣了近兩萬公噸,其中外銷芒果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四,產地價格也較去年提升一成五,台北市場價格則較去年同期增加兩成二,顯現今年台南芒果賣得好,價格也好,農民收益增加不少。  黃偉哲說,這次三倍券的加碼抽獎,提供了一戶社區景觀大樓住宅,以及汽、機車,還有現金等好禮,五子登科裡,房子、車子、銀子都已準備好了,「妻子、孩子則要民眾自己努力」,呼籲全國各地的民眾不要錯過,記得來台南消費、購物。  昨天大內芒果節,由二溪國小戰鼓隊揭開序幕,黃偉哲在知名的二媽手作點心師傅王啟舟協助下,與立委郭國文DIY芒果口袋三明治,還加入酪梨,以創意料理的形式,推廣當地特色產業。另外市議員尤榮智、陳秋宏等,也到場協助行銷,。  黃偉哲說,台南是國內芒果最大產地,即將進入銷售旺季,現在採買正是時候,無論疫情解封後的「報復性消費」,或者為了抽房子的「投資性消費」,都值得前來一遊。

Read More

貨車國道翻覆 小黃追撞1死1傷

一部載運蔬果的大貨車五日凌晨在國道自撞翻覆,林姓司機疑因疲勞駕駛打瞌睡喪命。(國道警提供)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中山高速公路北向十點六公里汐止路段,五日凌晨發生一起嚴重死亡車禍,一部載運蔬果的大貨車,先是自撞外側護欄並撞斷燈桿後,再在內側車道翻覆,林姓駕駛被卡在駕駛艙內,隨後一部行經事故現場的計程車,因黃姓駕駛未注意,再撞上翻覆的貨車,小黃司機幸無大礙,但貨車駕駛在送醫後不治身亡,貨車發生事故原因疑似林姓駕駛打瞌睡肇禍,但仍待進一步鑑定調查釐清。  據了解,四十六歲林姓男子駕駛大貨車從五股出發,載運蔬果往基隆果菜市場行駛,五日凌晨二時四十七分許,行經國道一號北向十點六公里汐止路段外側車道,疑似疲勞打瞌睡先撞擊外側護欄,並撞斷燈桿後側翻於內側車道發生事故,蔬果散落車道,六十二歲黃姓男子駕駛營小客,疑似未注意車前動態,追撞側翻於車道上的大貨車。  警消到場後,由大吊車將大貨車拉起後,將林男送基隆長庚醫院急救,醫院經搶救在三時四十分宣告林姓駕駛傷重不治,林姓男子酒測值則待抽血檢驗,而黃姓男子酒測值為零,詳細肇事原因警方還要進一步釐清。現場因蔬果散落占用內側及中線車道,直至早上五時五十二分才清掃完畢,同時事故車輛也拖吊離開排除,恢復全線通車。  國道警察局第一大隊呼籲,用路人應遵守交通規則,行車保持安全距離,開車上路前養足精神,隨時注意前方動態,避免超速及任意變換車道,不論前後座乘客均應繫妥安全帶,以免遇到狀況應變不及。

Read More

田心仔公園 北市隱藏版單車綠廊道

田心仔公園自行車道沿途兩側綠帶種植許多喬木,散步其中也很舒服。(北市工務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隱藏在北投大業路五二七巷裡的田心仔公園自行車道沿途綠樹成蔭,宛如自行車的綠色廊道,是一處可邊騎著單車活動筋骨,又可欣賞周邊田園風光的夏日好去處。  工務局長林志峰表示,自行車騎士可從捷運北投站下車後,沿著北投路二段騎乘,穿越大業路口後銜接大業路五二七巷,就可進入田心仔公園自行車道。 僻靜的自行車道宛如世外桃源。(北市工務局提供) 進入自行車道後,映入眼簾中滿滿的綠意,著實令人暑氣全消;自行車道總長度約一公里,依各路段路型及寬度規劃,有人車分道及人車共道兩種型式,其中自行車專用道寬度為二點五公尺,人車共道寬度為三點八公尺。自行車道沿線兩側綠帶種植了山櫻花、台灣欒樹、苦楝、黑板樹及木棉等喬木,充滿綠意的林蔭大道,令人身心舒暢,沿途許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亦紛紛探出頭來吸引遊客目光,一路走來好不熱鬧。  田心仔公園自行車道沿路設有多處座椅區,可提供單車騎士休憩空間,順便欣賞周邊的田園時光,看著田間的芋頭葉片及樹下乘涼的小貓咪,是台北市少見具有鄉村風味與休閒遊憩功能的市區自行車道。田心仔公園自行車道可串連貴子坑溪自行車道,沿途可欣賞關渡平原綠油油的稻田景色,兩側更是台北市少見農業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