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專刊>一本讀不完的大書

黃宗義行書〈未有神仙不讀書〉23×35cm  本文作者/黃宗義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兼任教授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臺南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臺南市傑出藝術家  只有寫不好字的讀書人,沒有讀不好書的書法家。  五十幾年前看過小鎮書店廣告:「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林肯。」後來知道這話出自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勸學文〉。北宋文人書家輩出,蘇、黃、米、蔡,人所共知,民間耳熟能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相傳就是出自當時宋真宗的〈勸學篇〉。 黃宗義破體書〈官閒讀書樂〉70×68cm  五十歲之前,個人很喜歡一副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同儕中不乏當代著名書法家,共同特色就是「愛讀書」,有道是「觀人之交可識人」,如同《孟子》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書法家湊在一起,正應了《周易‧繫辭》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暢談紙墨就是閒聊筆硯,從來不講神仙與富貴。  年過半百,更喜歡的句子竟然是:「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顯然又應驗了孔老夫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施耐庵在《水滸傳‧自序》中寫道:「人生三十而未娶,不應更娶;四十而未仕,不應更仕;五十不應為家,六十不應出遊。何以言之?用違其時,事易盡也。」我在五十歲那年給自己取了「東寧逸士」的別號,款落在〈天隱廬五十述懷〉條幅上,詩末兩句便是:「翰墨團中天地闊,毫端聊寄百年身。」因緣巧合,那年孟冬應臺南社教館之邀,匆匆忙忙舉辦了知命之年書法首展。現代人普遍高齡,所謂「用違其時」的觀念當然大不同於古人。退休之後,旋即應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之邀,舉辦資深藝術家巡迴展覽,策展人蕭瓊瑞先生指著我的作品很嚴肅地說:「知命就是知道你已經擁有多少,接下來是只要擁有最少。」老朋友的話對我恍如醍醐灌頂,想起人生大半輩子像聖嚴法師所說的:「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真是庸鄙。 黃宗義隸書〈願讀服書〉45×45cm 回想2015甲午年,應母校嘉義大學與台南懷雅文房之邀,夏秋兩季連續舉辦了兩場小型展覽,無形中也寫了幾幅有關讀書的小品。其中破體書〈官閒讀書樂,親健得天多〉擺明辭去大學行政兼職與及教職退休之後的心情寫照。隸書〈願讀服書〉取俗語「願賭服輸」諧音,知曉者無不莞爾。至於〈由來富貴原如夢,未有神仙不讀書〉,孔夫子早有明訓︰「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子夏也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書友黃志煌稱此作「以淡墨隨意書之,亦示己志澹泊不同於流俗。筆下雄渾圓潤,瀟灑快意之處,一任墨暈與飛白,頗能契合王鐸書意妙處。」語雖不無溢美,卻也深得老朽之心。

Read More

<文化藝術專刊>華人立體派先驅者許武勇

許武勇展展場 本文作者/潘襎 現任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日本大阪文學博士 巴黎第十大學美術史DEA文憑、巴黎第一大學博士候選人  許武勇在現在畫壇是個陌生的人,不只陌生,時常被遺漏在美術史外,但是,就一個畫家對流派的運用或者對於西洋藝術家的研究而言,許武勇是初次使用立體派來創作的畫家,也是華人世界最初的盧奧發現者。  許武勇是台灣日本時代的人物,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醫科,出國前追隨鹽月桃甫學習,前往東京學習醫學後,接觸到當時最具前衛實驗思想的獨立美術協會,一直保有前衛主義的精神,他從鹽月桃甫身上獲得的野獸派啟發,到日本也學習到立體派。許武勇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返國後執業一段時間後,又再次前往美國,畢業於加州柏克萊分校研究公共衛生,獲得碩士學位,滯留美國期間大量參觀美術館,汲取各種嶄新知識,1953年在美國舉行個展,成為第一位在美國舉行個展的台灣人。 許武勇百歲紀念展  他在1955年第三次獲得省展特選,獲得永久免得審查資格,他並非業餘畫家,其繪畫內容與表現技術已經超越一般專業畫家。他是醫生,也是畫家,每天從一小時到數小時不斷運用時間畫畫,或許也可稱為醫生畫家。許武勇認為醫生醫療人的身體,畫家則醫療人的精神,人的生命短暫,藝術才能永恆不滅。許武勇畫風融合鹽月桃甫、盧奧、勃拉克、畢卡索、夏卡爾等人。  上個世紀,台灣是一個豐富多元卻又轉折的世紀,充滿機會,充滿喜悅,卻也經歷恐懼與挫折。許武勇經歷寧靜歲月、動盪時代、離散日子,他對於藝術的期許,不只是自己的興趣而言,也融入了日本人的「求道」精神,那是一種藝術與生命融為一爐的佛家思想所凝聚而成的日本藝能思想。他說:「我雖已有墓地,但那只是埋身的紀念碑而已的,我的靈魂是在我的作品裡。理解我作品的觀眾一定會聽到我內心的渴望和平美好世界的聲音。」 許武勇展展場  許武勇是台灣美術史上必須再次被好好研究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內容、思想、技術,以及他接觸到了人物與他內心世界,都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與了解的地方。台南市美術館的成立宗旨在於建構台灣美術史,許武勇是我們繼郭柏川、郭雪湖之後第三位舉辦的藝術家專題展覽,在籌備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還有許多工作必須要再次深入研究與了解。展期7月2日到11月22日。

Read More

拉拉山蜜桃香甜 神木群壯觀

北橫避暑勝地拉拉山千年神木群十分壯觀。(中華旅行社提供) 記者邵英傑/台南報導  浪漫夏豔旅遊,海上仙境蘭嶼達悟夢幻風情畫,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千年神木群塔克金溪,避暑勝地拉拉山水蜜桃季巴陵古道神木園,走訪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海逍遙遊。中華旅遊諮詢電話(0六)二二六九四六一,關鍵字中華旅行社 LINE ID:0975316512  「北橫拉拉山水蜜桃季神木群二日遊」,七月廿五日(週六)及八月八日計兩梯次出團。北橫拉拉山水蜜桃正值盛產期,首日暢遊大溪羅浮橋及榮華大壩,參觀巴陵古道園區及原民文化走廊,夜宿山上民宿,採購甜美多汁在地的白鳳桃。第二天走訪拉拉山神木群,有兩千八百歲的神木爺爺及紅檜巨木步道,並至石門水庫飽覽湖光山色風景。  「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二日遊」,八月八日(週六)及九月十二日分兩梯次出團。首日安排內灣戲院以及吊橋、野薑花粽、阿三哥大嬸婆等老街名店巡禮,沿途鳥瞰雄偉的軍艦岩,並安排部落導覽、品嘗山地風味餐及原民歌舞聯歡。第二天造訪司馬庫斯千年紅檜神木群、臥龍竹林以及塔克金溪大自然風光,並拜訪逾兩千五百歲的山大王紅檜神木爺爺。  「蘭嶼達悟風情夜訪貓頭鷹二日遊」,八月八日(週六)出發。第一天後壁湖搭客輪前往太平洋中的綠寶石蘭嶼。抵達後機車遊島,參觀蘭嶼燈塔、椰油國小,夜探貓頭鷹尋夢園。第二天環島之旅,走訪饅頭山、雙獅岩、鱷魚岩、玉女岩、情人洞、八代灣及青青草原漫步等景點。  「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海遊二日」,八月十四日(週五)出團。第一天直奔花蓮六十石山,欣賞橙黃富麗的金針花海,俯視花東縱谷秀姑巒溪視野奇佳及品嘗風味餐,夜宿台東。第二天暢遊杉原富山復魚區,體驗東海岸大洋生態及觀魚步道,暢遊黑森林景觀自行車道及海濱公園山海天共一色。

Read More

國稅局兩線上服務今上路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為提升服務品質,南區國稅局轄內全功能櫃檯受理件數較多之台南分局等三個服務據點,自十五日起提供「線上取號」及「線上查詢叫號進度暨等待人數」服務,以有效節省民眾等待時間。  國稅局實施的新服務除台南分局外,另包含嘉義及屏東分局。該服務並於取號畫面運用顏色提醒現場等待時間,當「等待人數」欄位顯示綠色時,表示預計等待三十分鐘以內,顯示黃色時,預計等待三十分鐘至一小時,顯示紅色時,預計等待一小時以上,透過網頁即可了解現場申辦情形。  該局表示,民眾只要至南區國稅局網站「全功能櫃檯線上取號及進度查詢」專區,點選所要前往之服務據點,瀏覽「叫號進度」、「等待人數」及「預計等待時間」,選擇離峰時段前往申辦,並利用「線上取號」服務,輸入市話(含區域碼)或手機號碼,取得號碼及QR Code條碼,再擷取QR Code條碼之螢幕畫面或列印該組條碼,於取號後二小時內在服務時間至現場掃描QR Code條碼,完成報到程序,並等候叫號;如遇過號,仍可於完成報到程序,等待現場呼叫三組號碼後即可插入叫號,免再重新取號,請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

公報社聚珍饗宴 推廣原鄉美食

 台灣教會公報社除以文字服務民眾,更建立公益平台,引進弱勢和原住民族群的物產,希望協助其自立。(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灣教會公報社除以文字服務民眾,更建立公益平台,引進弱勢和原住民族群的物產,將於十八日上午十一時於台南書房舉辦「聚珍饗宴」,希望透過各種力量,協助需要被幫助團體。  公報社日前獲捐冷凍櫃,希望為更多人服務,因此於全台四間書房門市成立「公益平台專區」,與沛錦農創、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及嶋瀨教會合作,首波將啟售喜樂水餃、原菇鄉噠噠丸(柴燒香菇貢丸)及嶋瀨馬告櫻桃燻茶鴨,為加以推廣,十八日中午將舉辦試吃會,提供約百份餐點供民眾品嘗,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弱勢族群和原鄉。  公報社長方嵐亭表示,受到疫情波及,原鄉物產銷售通路停滯,民眾無法溫飽,其實他們產品都是品質有保證,呼籲各界大力支持。喜樂保育院由來自美國的瑪喜樂女士於彰化二林創立,照顧小兒麻痺、多重障礙者,推出的「喜樂水餃」,口味多元,也讓身障朋友能靠一己之力自立。沛錦科技支持部落創業,和新竹尖石鄉原民部落合作開發菇類產業,並生產「原菇鄉噠噠丸」。而嶋瀨馬告櫻桃燻茶鴨則出自嶋瀨教會會友之手,為全台唯一在海拔八百公尺以上飼養的櫻桃鴨,不施打抗生素及成長激素,長得自然、讓人吃得健康。  公報社當年推廣知識,如今設置公益平台,也讓公報社的經營步入新的里程碑,公報社希望美食與信仰的美善力量,一起被更多人看見,未來並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非營利組織。意者可洽公報社青年路門市。

Read More

遊學屏東趣 六大行程邀親子共學

暑假親子共學,今年屏東縣府推出六大主題遊程。 (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今年屏東縣暑期「遊學屏東趣」,縣府十四日推出六大主題遊程,讓親子共學體驗。  屏東副縣長吳麗雪說,遊學屏東趣不只好玩,更富有教育學習意涵,行程規劃強調親子共學,鼓勵用腳學地理,從遊戲中學,不必到日本,高士就有神社,也不必到峇里島,墾丁就有。  六大遊程包括「踏浪新月灣與蟹共舞」的牽罟捕魚、釣沙蟹、體驗早期漁民生活;「屏北職人生活」的學習屏北三原鄉部落故事、農產、特色工藝技術及童玩DIY;「海風茶舍~港口人」走入恆春半島的漁村生活、獨特的低海拔茶葉生產區與陸蟹生態、海上獨木舟體驗。  此外,還有「高士部落、穀道尋寶」探訪高士小神社及歷史穀道,體驗工藝與部落農事;「跟著VUVU遊學趣」尋找德文部落獵人祕境、品嚐德文咖啡;「五溝水親子旅遊趣」漫步客家聚落,體驗水圳漂漂河與濕地生態。

Read More

<中華副刊>阿母的扁擔

 ■王清厚  靜靜倚靠在房間角隅約五,六十年的扁擔,長約大人高,兩頭厚厚凹凸,足以挑掛重擔。阿母棄世,整理房間,一支扁擔撐起一家十口的往事,不禁浮上心頭。  憶及年幼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阿母是婦道人家,她上有七、八十歲翁、婆,下有嗷嗷待養幼孩。面對家裡窘境,為人妻,為人母,勇敢靠著扁擔養活我們一家人。這支扁擔伴隨阿母,幫忙扛起 一家老小家計。  扁擔兩邊掛吊大竹籃,籃內擺滿洗衣肥皂,數拾公斤重的肥皂,阿母兩肩挑起重擔,從來沒聽過她的怨懟。  雙肩頂挑著竹籃,阿母穿梭大街小巷,大聲吆喝叫賣,走走停停。累了,找個樹蔭下,放下扁擔、竹籃,席地而坐休息後再出發。  「有時候遇見野狗,放下竹籃,拿取扁擔,比比手勢,野狗竟嚇得後退,不敢再吠過來。」阿母常說得意洋洋,頗有戰勝的高倣。  「阿厚仔,沿街兜賣要先規畫路線,算算一塊肥皂洗多久;一家幾口,大概幾天用完,多久去賣一趟,才有辦法賺到錢。」阿母晚年常提起,她了解賺錢要捷足先登,稍慢幾天,錢可能給別人賺走了。  「如果到軍人眷村、公家宿舍地區,要月初去賣,那些吃頭路人(軍公教)每月初一發薪水,適逢口袋飽飽,一到門口,大家都出來搶購。」阿母滿頰笑靨訴說著,似乎也忘了當年肩負重擔的辛酸。  「阿母,妳真有做生意腦筋,當年何不租個店鋪,做做小生意?」我曾問過阿母。  「我肩挑扁擔竹籃,沿街叫賣,省下租金;賣便宜些,又親自登府,大家見面三分情,薄利多銷,穩賺不賠。比起做工賺得多就好。」阿母真是容易心滿意足的人。 阿母離世多年,老屋拆除重建,那支扁擔也不知流落那兒,也許隨著主人消失了,留下的祗是回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樂隊

 ■周悼 樂隊悲鳴之後 傷心人更是無語 從來沒譜的歌 唱不成調 所有華麗的詠嘆 泣不成聲 雙手和音符的搖滾 只是酒後的起伏 鍵在嗆 絃在慌 鼓在狂 樂手們該奏到幾回 癡情人才懂得後悔

Read More

<中華副刊>小白桑

 ■方糖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除了人之外,我們也可以從世間萬物的存在當中獲得寶貴的經驗與啟發。曾經的陪伴者小白桑就給我上了兩堂課。  從頭一次在小學自然課接觸到家蠶的那天起,我就愛上了這種可愛的馴化蟲兒,並細心地飼養著它們。然而麻煩的是,能讓家蠶健康地生長發育和繁殖後代的植物葉唯有桑葉,學校福利社也只在特定時期販賣這種裂紋呈圓形的葉子,所以我必須趕緊另尋家蠶的飼料來源,以免斷糧。好在外婆的朋友家種植了一株碩大的白桑樹,對方也頗慷慨,一次就給我一大包桑葉,後來甚至無償移轉兩株白桑幼苗,於是我就把它們種植在住家附近水田旁的小土坡上。  半年過後,兩株白桑不見成長,仍舊是原來的幼苗樣,其中一株還不慎被噴到農藥而迅速枯死。眼看剩下的一株幼苗葉片逐漸變黃,於是我小心翼翼地將其連跟刨起,在外公的協助之下,將幼苗移植到離家幾個街區外的芝山岩公園裡。  當我再次回到芝山岩的山坡旁,赫然發現才幾個月不見的幼苗已成長為一棵百餘公分高的小白桑。驚訝之餘,我亦見識到在不同規模和不同肥沃程度的營養體系裡,植物的成長曲線可以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從此我了解到一個人的成就除了取決於先天的基因之外,後天的環境也很重要。  得益於營養豐富的環境,小白桑持續成長茁壯,後來我也不再到外婆朋友家索取桑葉,直接摘小白桑的葉片就夠家蠶吃食。一九九六年的暑假才剛放沒幾天,我就迫不及待跟小白桑合照留念,怎麼也沒料到強烈颱風賀伯緊接而來,硬生生地將小白桑的主幹給吹斷成兩截,當我發現時已回天乏術,無法復生了。雖然禁不住傷心難過,我卻也在那次的災難中親身領悟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道理。  逝者已矣,但留下來的啟示至今仍受用。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甜廢墟>《大逃殺》裡的哀矜

 ■劉曉頤  小說家郝譽翔說,《大逃殺》是一本充滿了愛的小說。我深有同感。讀過這部小說的人,想必都難以忘懷女主角典子的話:  「請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講話,思考,行動。有時候要聽聽音樂。看看畫。要有感動。要常笑,有時也要流淚。如果你碰到喜歡的女孩子,請你去追她,和她相親相愛……」  如此動人。雖然高廣建春的《大逃殺》備受爭議,情節中充滿血腥、殘暴、冷酷、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和你死我亡的邏輯。更衝擊我心的是深作欣二導演、北野武主演的電影版,透過配樂和結尾時的黑白夢境,呈現出小說表達不出的內涵,也打破了通常小說改編電影會失敗的魔咒。電影中,幾乎每有人死亡,都會定格並出現巴哈莊嚴和平的G弦之歌,與前一刻的殺戮畫面呈強烈反比——彷彿特為一個個小角色安魂,使人正視,並賦予哀矜。  當前一刻還生猛殺人以求自保的年輕孩子,一個個倒下,我想到大陸詩人藍藍的話:  「對一張臉注視久了,你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溫柔——哪怕是面對一個傷害過你的人。那必死的肉體會在一瞬間電住你,使你猛然醒悟到,你們在這世界的停留不會長久。在死亡面前,還有什麼不能寬恕?」  「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斃。」這是其中最狠戾的女生光子,死亡時的字幕。在故事結束時,導演穿插了幾幕過去的畫面,其中一則,學生們歡快地在體育室打球,唯獨光子一人孤獨邊緣地走過。你會明白,為什麼一個女高校生生無可戀,卻又搏鬥生存。不可思議的殘暴中,有一絲落寞。  至於北野武所飾演,全戲中最令人髮指、幾乎見不到人性的冷血教師,竟然默默保護了典子好幾次。典子是他唯一希望能活著走出去的學生。原因是,這個連自己女兒都蔑視他的教師,只在典子身上感受到尊重,身而為人的尊嚴。關於那些沙質黑白夢境的畫面,我最難忘的一幕,劇中並無交代是不是發生過的往昔,但我感覺像北野老師單方面的夢:北野和典子走在河堤邊,北野問:「妳為什麼敢跟我接近,不怕被排擠?」單純溫柔的典子只是一逕輕鬆地笑,輕揚著步調,沒有回答,彷彿這問題一點也不重要。  這個最冷血的人,要的不過是一絲尊重,一點友誼。  最終,一起活著出去的是秋也和典子。呼應典子的話,秋也對她說:  「典子,只要兩人在一起,就算帶著哀傷依然可以活下去吧。我要愛著妳。有一天,雖然不知道會是何時,但是我們會抵達我們真正想要去的地方。然後在那裡,我們可以散步在陽光裡……」  一切就又充滿了希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