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日本腦炎正值好發期,提醒民眾注意防蚊。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正值日本腦炎流行高峰,疾管署14日公布,上週新增4例確診病例,其中一名3個多月大男嬰感染後已住院逾2週,為自1999年來最年幼個案,已住院逾2週。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台灣近期新增4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台中市潭子區50多歲男性(於南投縣南投市租屋)、新北市三重區60多歲男性、桃園市八德區40多歲男性及彰化縣大村鄉3個多月男嬰。
4人發病日分別為6月24日(台中市潭子區)及6月30日(新北市三重區、桃園市八德區及彰化縣大村鄉),分別有發燒、頭痛、步態不穩、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除台中市個案已出院外,其餘3人仍在住院治療。
4名確診個案中,台中市個案主要於南投市租屋處及工作地活動,其租屋處附近有水稻田及鴿舍,研判於租屋處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桃園市、彰化縣個案住家周邊分別有鴿舍、養豬場或禽畜場,研判2人於住家附近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而新北市個案住家周邊有鴿舍,惟其潛伏期間曾至屏東縣長治鄉探訪友人及旅遊,友人住家周邊有豬舍,感染源待進一步釐清。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3個月大男嬰個案係自日本腦炎在1999年列入法定傳染病後,出現最年幼個案。上次未滿1歲個案為2007年1名6個月大男嬰。
林詠青表示,男嬰在6月底時出現高燒、食慾變差、哭鬧先到診所就醫,隨後轉到大醫院,住院隔日就出現全身抽搐症狀入住加護病房。因有神經系統反應,通報日本腦炎也確診。目前已住院超過2週,意識已清醒,是否造成後遺症還需觀察。
林詠青表示,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日本腦炎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接種疫苗,但須滿15個月大才能接種,因此,彰化男嬰個案還來不及接種,若要防範,只能靠防蚊。林詠青表示,因為病媒蚊主要在戶外活動,應避免在蚊媒吸血高峰的黃昏或黎明活動。另滿2個月大嬰孩就可使用含敵避(DEET)防蚊液,但濃度需小於30%;若要使用含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則要滿6個月大。
據統計,國內今年迄今共13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低於近年同期,感染者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