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障礙路跑 4/10起兩天阿公店水庫登場

全球障礙路跑指標斯巴達障礙跑競賽,四月十日起兩天將在高雄登場,觀光局長周玲妏說,這次賽事吸引非常多運動好手報名挑戰,使高雄成為國際矚目焦點。  (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全球障礙路跑指標斯巴達障礙跑競賽,四月十日起兩天將在高雄阿公店水庫登場,高雄市政府觀光局長周玲妏說,這次賽事吸引非常多運動好手報名挑戰,使高雄成為國際矚目焦點,她也向全國參賽好手推薦賽後補充蛋白質的最佳補品岡山羊肉,以及在岡山多留一天,逛逛逐步開放的空軍軍事設施。 觀光局表示,防疫期間推展運動觀光正是好時機,斯巴達障礙跑競賽榮獲美國NBC評選為最佳障礙路跑國際品牌,障礙關卡原汁原味裝來台搭建,結合高雄在地美景,歡迎喜愛運動的朋友來體驗。 觀光局說,本次沿襲大受好評的崗山之眼天空廊道及阿公店水庫環湖步道等經典路線,競賽可順道賞盡高雄俊秀山林景色之外,更升級山路跑道難度,再次嚴峻考驗各路好手的肌耐力。 主辦單位寬寬整合行銷公司指出,今年賽事分為「Trail越野賽」、五K衝刺賽、十K超級賽、還有專為小孩舉辦的小勇士賽,歡迎爸爸媽媽陪同孩子前來!超級賽精英組第一名有一萬二千元獎金、越野賽第一名有七千五百元獎金、分齡競爭各組別前三名皆有獎牌,獎項豐厚。比賽報名自即日起至四月七日中午十二時止,活動當天也有提供少量名額。

Read More

高市中山工商繁星計畫成績斐然

中山工商今年共有二十九位考生以繁星計畫錄取各公私立大學。    (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選校重要還是選系重要?每逢考季總會困擾考生,中山工商高中部普通科參加一一0年大學繁星計畫,共有二十九位上榜,其中十五位錄取台、清、陽明交通、政、成等國立大學熱門科系及醫學相關科系。校長林昭億表示,校方採小班菁英雙導師制,讓學子依性格、興趣和專長,隨「興」發展,選校與選系都能兼得,築夢踏實。 林昭億指出,該校普高採小班菁英制,雙導師輔導伴讀,學生不須在外補習,升學績效有目共睹,今年繁星計畫成績斐然,台大、政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等國立大學熱門科系,以及北醫、中山醫、長庚等醫學相關科系都有人上榜,一位國文滿級分、二位英文滿級分,校方貼出紅榜號外,全校師生均與有榮焉。 林校長表示,謝京運的哥哥謝尚晉,去年透過繁星錄取臺灣大學經濟系,對於歷史和科普類較有興趣的謝京運,今年選擇台大人類學系,追隨哥哥成為台大人。 從小就喜歡流浪狗的王政鈞,國中對資訊工程有興趣,得知中央大學設有「汪汪社」社團,即矢志要讀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如今以繁星圓夢,讓他和家人都喜出望外。 錄取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組的賴敬閔,高中三年獲得五十萬元獎學金,他是在媽媽鼓勵下來中山就讀,目標就是以繁星計畫進入心目中的大學,如今證明媽媽和他的決擇是正確的。 原想就讀雄中科學班的羅民棋,因考量繁星制度選擇中山工商,高二勇奪高雄市數學學科能力競賽南區第一名,以繁星錄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未來期盼能進入google工作。 三年前以一題之差與雄中擦身而過的盧冠宇,因緣際會來到中山工商,沒想到競爭不比明星高中小,在雙導師輔助及同儕良性競爭下,成功錄取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如今慶幸當初的英明選擇。

Read More

莒光國小舉辦消防體驗急難避護活動

莒光國小舉辦消防體驗急難避護活動,消防人員讓學童體驗滅火器操作,學習到正確防火防災的知識。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近日缺水加上天乾物燥,火災頻傳;楠梓區莒光國小十八日舉辦消防體驗急難避護活動,一百多名學童參與煙霧避難逃生、滅火器操作等多項體驗,讓學童在面對災害時,不再驚慌失措,帶領家人與同學做好應變措施。 體驗活動由高雄市消防局右昌消防分隊協助,課程分為三大關卡,包含「消防防災基本知識介紹、認識消防設備、防火宣導影片教學」、「煙霧避難逃生體驗」、「滅火器操作體驗」。感謝右昌消防隊安排此次的活動,實際操作體驗的方式,讓所有學童都能學習到正確防火防災的知識,以提升自我的應變能力。 校長蔡惠淑表示:在面對天然災害發生時,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接受自然環境的考驗。唯有在平時多做練習,參與各項防災的體驗,才能在災害真正發生時,幫助自己,再幫助到他人。 蔡呈翃同學說,很棒的體驗活動,若遇上災害發生時,能更冷靜來面對,不致驚慌失措;活動還拿到了獎品,要回家跟家人分享今天所學。 消防局表示,透過體驗活動讓災害預防的警思向下扎根,讓學生理解多一分準備、多一點防災意識,便能少一分遺憾,多一點生存機會,進而將之延伸至家庭以至未來圓滿的人生。

Read More

中市大學繁星放榜 明道中學摘星37位

大學繁星計畫放榜,明道中學有多人錄取。 (記者黃俊昇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大學繁星計畫放榜,台中市明道中學一共有七位通過醫科第一階段,另有三十七位獲得錄取,提前成為大學新鮮人。 錄取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張晁誠同學表示,每一個科目的平時成績都很重要,尤其自然組同學最容易忽略的社會科或藝能科,這些不僅是自己人文素養的累積,也可拉高自己的平均在校成績,學習的點點滴滴都很重要。 錄取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的鄭立楷同學表示,高中時同學的相互交流,讓他培養了對社會組的好奇心,甚至從數理實驗班轉至社會組。這次能成功透過繁星計畫升學,不僅慶幸有把握機會,也認知到這次成果,是源於自己相較弱勢者,處於更能提供完善教育的環境,他希望未來能善用法律專業,為追求社會正義有所貢獻。 錄取中興大學園藝系的許聞祐同學,透過參加全國高中生文藝營活動,找到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她發現自己對植物感興趣,對於未來園藝系的農場實習、果樹、農業病蟲害研究等有獨到的見解,也希望透過更多知識的累積,讓大家更加重視農業。 同樣也想往農業發展的柯辰瑄同學,從進入明道綜合高中部開始就為自己立下目標,重視所有學習科目,如今終於如願透過繁星計畫錄取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未來想進入農委會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Read More

年挹注公益3億多 新北51家社會福利基金會受表揚

新北市表揚51家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18日首度表揚51家績優社會福利基金會,包含財團法人新北市邱和成基金會、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新希望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新北市融獻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等,無論在會務、業務及財務三大面向皆運作良好,積極奉獻新北市各項社會福利服務。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108年新北市社福基金會共挹注3億4千多萬元在社福領域,其中又以長輩、兒少及身心障礙者為主要服務對象,感謝所有獲獎單位的付出,市府也會舉辦多場教育訓練,並進行實地訪視和輔導,以加強私公協力,共同建立安居樂業的新北市。 社會局長張錦麗頒獎給邱和成基金會,由秘書張東吉(右)代領。(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社會局社會救助科長石玉麗指出,「財團法人法」自1087年2月1日施行,其中攸關基金會運作有許多規定與以往不盡相同,因此透過輔導、評鑑來協助基金會銜接運作,如董事會是否定期召開、社會福利支出比例以及財務管理等,這次參與評鑑有71家,其中51家獲得優、甲等。 社會局長張錦麗頒獎給希望基金會,由主任李秀玲(右)代領。(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獲得優等的新北市邱和成基金會,成立近40餘年,每年皆投入大量的資源於新北市,像是針對需要幫助的家戶提供急難救助金、捐贈民生物資予實物銀行、捐贈修繕經費及衛浴設備給街友外展中心等;同樣獲得優等的新北市私立新希望基金會,該會自創立以來以推展兒少福利為主,去年曾提供課後社區照顧方案經費,讓新北市兒少在放學後仍能受到妥善的照顧;新北市私立遊戲橘子關懷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也長年關注兒少福利,除提供資源讓兒少去參觀各項展覽外,亦舉辦多場兒少活動,協助兒少充實自我。 社會局長張錦麗頒獎給融獻基金會,由社工蕭幸宜(右)代領。(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另外,獲得甲等的新北市融獻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去年提供白米、醬油等多項民生物資及急難救助金給新北市實物銀行和好日子愛心大平台,幫助許多家戶。

Read More

青少年近視不良率高達近9成 正確矯正要趁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被稱為「近視王國」,據統計,國人青少年近視不良率已高達近9成。專家指出,學童近視平均每年會增加75~100度,而孩子越早近視,越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未來引發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眼部疾病風險也將隨之增加。 根據教育部108學年的國小學生視力統計,一年級學生的近視人為兩成左右,而到了六年級已有超過六成的學生罹患近視,全台灣國小學生近視人數已破50萬人。可見學童近視問題已成為家長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蘆竹大學眼科院長林岫儀表示,當孩童近視演變成高度近視,將來得到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眼疾風險將隨之增加。(記者陳柏翰攝) 蘆竹大學眼科院長林岫儀表示,過去許多家長都認為眼鏡一旦戴上就拿不下來了,所以能拖則拖。但其實沒有得到正確矯正的近視學童,反而會因為看不清楚而「越看越近」,進入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惡性循環。 近視的原因除了有先天的遺傳之外,更多的學童是因為後天環境和習慣所導致,包含3C數位的廣泛應用,提早學習閱讀和寫字,還有現在流行的才藝學習如圍棋、珠心算、作文、鋼琴等,都是需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活動。 林岫儀說,學童近視平均每年會增加75~100度,而孩子越早近視,越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近視度數大於500度)。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青少年近視不良率已高達89 %。 當孩童近視演變成高度近視,將來得到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和早發性白內障的機率大幅增加,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因此,林岫儀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近視,應即時並正確的矯正,且平時維持適當的用眼距離相當重要。

Read More

梧棲救國團送物資到康復之家 廖世義捐贈守望相助隊巡邏機車2輛 

救國團梧棲區團委會會長侯淑惠昨日與伙伴們到梧棲區一家康復之家捐贈物資及日常用品。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救國團梧棲區團委會會長侯淑惠十八日與伙伴們到梧棲區一家康復之家捐贈物資及日常用品,另外,邦尼國際開發公司董事長廖世義捐贈梧棲區大庄里守望相助隊二輛巡邏機車,良時吉日至浩天宮舉行淨車儀式。 邦尼國際開發公司董事長廖世義捐贈梧棲區大庄里守望相助隊二輛巡邏機車。 (記者陳金龍攝) 甫接任浩天宮四聖母頭香會會長廖世義,有感於大庄里守望相助隊平時辛苦地協助地方社區巡邏勤務以外,因里內有浩天宮,協助繞境進香的活動交管勤務比起其他里的勤務更加繁重,昨日捐贈二輛巡邏機車,讓守望人員在勤務運作上能更加順利。 救國團梧棲區團委會會長侯淑惠昨日與伙伴們到梧棲區一家康復之家捐贈物資及日常用品,提供精神障礙者於社區中進行持續性精神復健服務,包含自我照顧練習、與疾病共處能力、社交技巧練習、職能活動等。

Read More

一名女子以假名、假住所應徵 偷走老闆手機

一名女子以找工作為由,偷走便當店吧檯上的手機。 (民眾提供)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一名女子以假名、假住所應徵日式便當店工作,並趁機偷了老闆的手機,旋即離開。老闆發現手機遭竊立即報案,新化警方透過監視器追查,鎖定一名治安顧慮人口,並前往其住處調查,發現作案所穿衣物和皮包,終於破案,全案依竊盜罪移送法辦。 經營日式便當店的老闆應徵工作人員,有一名陌生女子佯稱欲應徵工作,趁著與老闆交談過程,俟機竊取老闆放置在店內吧檯上的手機,旋即快速離開。老闆事後發覺有異,查看才知手機不見了,趕緊報警。警方表示,犯嫌竊取檯上黑色皮套的深藍色OPPO手機、皮套內還放有一張千元鈔,估計損失一萬一千元。 受理竊案後,新化派出所警員林芷玄積極調閱便當店周邊公、民間監視器追查,發現犯嫌徒步作案未使用交通工具,因此只能依其穿著特徵做比對,經鍥而不捨訪查附近居民及店家,得知該名女子名字,但查得資料及住所均不可考,員警改調閱刑案資料逐一比對,這才鎖定涉案嫌疑人疑為那拔派出所轄治安顧慮人口。 員警前往該治安顧慮人口居住地偵查,犯嫌原矢口否認,經員警在其住處發現作案當時所穿著衣物及使用皮包,立即出示監視器畫面,犯嫌只得坦承不諱。

Read More

高加工區電電公會舉辦「5G_AIoT論壇與成果展

加工區電電公會攜手產業界,舉辦5G_AIoT論壇與成果展。  (記者陳雯萍攝) 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 加工區電電公會十八日於高雄軟體園區舉辦「五G_AIoT論壇與成果展示」,現場產、官、學三方代表與區內廠商,以新興科技技術與廠商研發成果,展現園區產業群聚的分工優勢及含金量。 現場由副市長羅達生分享智慧城市結合AIoT的應用,中山大學教授洪子聖、高雄科技大學產學長伏和中,則由學界專家的角度,強調在以實務發展探討五G時代下,同為產業鏈中重要的一份子,如何以產業共好的態度,提升技術成功轉型,發掘新商機與營運模式,促成永續創新。 羅達生表示,高雄亞洲新灣區五G AIoT創新園區,是全台首座投資額最大、最完整的五G AIoT垂直創新應用驗證場域,藉由大廠帶小廠的引領協助模式,開創更多國內外市場機會,扎根穩固國內產業、形成完備產業生態系,讓傳統產業成功轉型,打造全民有感的友善城市。 經濟部加工處副處長劉繼傳指出,產業升級轉型與智慧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結合外圍產業持續精進,不同領域的結合讓發展更加乘,園區內半導體、科技產業居多數,是五G AIoT正成長的重要能量,成為園區的發展利基, 加工區電電公會理事長周光春表示,感謝業界先進的分享,五G、AIoT、智慧機械等高端先進技術帶來科技生活,也是企業發展的成功之鑰,公會的企業會員在市場發展上,也應集結彼此的優勢,成為最好的合作夥伴。

Read More

太保非法棄置廢棄物 嘉縣環局督處完成清理

嘉義縣環保局督處完成太保非法棄置廢棄物清理。  (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太保市港尾里於一0八年被民眾陳情遭非法掩埋營建廢棄物,嘉義縣環保局啟動環檢警合作平台,與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及保七總隊共同偵辦後,經多次開挖確認廢棄物數量及掩埋位置,在司法單位要求下,環保局指示由現場監督清理完成;另查獲行為人已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移送法辦,最重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替政府省下約二百萬廢棄物清理費用。 環保局指出,通報環保署後,隨即與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展開調查,於一0九年三月將偵辦結果移送嘉義地檢署,檢察官一0九年九月對行為人提起公訴,今年一月六日嘉義地方法院表示行為人坦承犯行,無證據保全必要,環保局隨即要求限期清除。 行為人雖於今年一月來函表示掩埋廢棄物已清除完成,環保局為表慎重仍於今年二月再次赴現場開挖確認仍發現營建混合物尚未清理完成,現場要求行為人儘速清除外,清除前須向該局提送廢棄物處置計畫書,清除時通報該局進行現場督工,並檢附清除流向證明,嚴格監督清理作業。 案經環保局於今年三月三日現場督工進行第三次開挖,由行為人現場挖掘尚未清理完成掩埋廢棄物共計四十五公噸,全數委託合格處理場清理完成,並檢附單據交由環保局確認,累計共清除一百十四公噸,後續將彙整資料送嘉義地方法院審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