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抵家」徵稿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家裡是否因為囤積過多物品總是凌亂不堪?基隆市家庭教育中心今年度首次辦理「斷捨離抵家」徵選活動,讓家庭教育更貼近生活,即日起至四月二十三日止,只要勇於投稿,就有機會獲得整理師至府上指導整理術,幫您在收納上更有撇步,還有機會獲得三千元提貨券。 我們或許買不起奢華的房子,但只要懂得「斷、捨、離」,就能讓生活更有品質,家庭教育中心「斷捨離抵家」徵選活動只要設籍或居住在基隆市,就可透過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TESigfFQ6H5hh3iK8)填寫相關資料參與徵選,獲選者將可由家庭教育中心聘請整理師到家中協助指導如何整理。 此外,家庭教育中心下半年度將與學校、親子館合作辦理系列幸福收納課程,邀請收納整理師楊賢英老師、林小印老師、張爾秦老師、廖心筠老師、整好團隊的Dora朵拉老師與Vian羊羊老師等分享居家整理術、收納錦囊及生活美學等妙方,協助市民讓生活更簡單美好,相關活動資訊屆時將於家庭教育中心網站(https://kl.familyedu.moe.gov.tw)及臉書粉絲頁(www.facebook.com/基隆市家庭教育中心-546674858835520)公告,歡迎市民踴躍參與,一起學習減法生活。

Read More

築夢南極展 小企鵝動畫驚艷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推出知名水彩畫家楊恩生教授實地探訪南極後所進行的珍貴南極創作。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來自國內知名水彩畫家楊恩生教授實地探訪南極後所進行的珍貴南極創作,同時結合影音和情境讓民眾了解南極生態和環境議題,同時出版適合大、小朋友閱讀與活動進行的繪本與桌遊,二十七日起將再增加立體光影動畫小劇場,讓作品中的南極皇帝小企鵝以故事方式走出畫面,增添更多參觀的驚喜。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立體光影動畫劇場將以南極皇帝企鵝孵化、探索、危機、團聚等四個歷程,帶著民眾透過企鵝寶寶活潑逗趣的踏步和滑移動作,探索與關注南極生物的可愛與生態環境,也經由劇場動畫背景將全球注目的氣候變遷議題和極地生物的生存權益突顯出來。 藝術家楊恩生說明,在冬天零下四十到五十度極凍大地下,每一個企鵝蛋都很珍貴,企鵝爸爸腳下每刻均呵護寶貝蛋,如此,每隻企鵝才有機會生存下來,這也是皇帝企鵝最動人、堅韌與不可思議的面向,當企鵝寶寶離開爸媽的腳下可自身活動時,牠們也會調皮到處亂跑,特展作品中的一幅畫作就有三隻可愛的小企鵝,將觀察到生態呈現在作品裡。 海科館表示,「築夢南極生態藝術特展」在科學的「真」、環保的「善」以及藝術的「美」共融結合下,民眾可以感受南極探險歷史、地理、生態知識與藝術家的作品傳遞之美,也希望帶給觀眾勇於追求夢想的力量,和瞭解南極對全球氣候的重要性,同時藉由特展呼籲國人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重要,展期至八月二十九日止,民眾可於海科館主題館三樓第二特展廳觀賞,展覽期間規劃有親子活動與一系列有趣好玩的桌遊及DIY體驗等,讓民眾不用出國也可以體驗南極。

Read More

山區騎車自摔 七旬翁滿頭血

騎機車在山區產業道路自摔的老翁,警消人員迅速到場送醫治療。   (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七旬老翁載著妻子,在自強產業道路的山區騎車,卻不慎自摔,造成滿頭是血,警消人只火速到場救援,才讓這對老夫妻安心。 警三分局勤指中心於前天上午八時五十二分,接獲熱心民眾報案指稱,目擊自強產業道路自摔車禍,該處位於深山,附近沒有住家,僅靠電線桿辨位,線上巡邏員警張毓驊、馬劭力伊斯巴利達夫等人循線搜尋,迅速在九時二分抵達現場。 經員警到場發現,七旬老翁騎機車載著妻子,在山區道路過彎時,因速度過快,不慎騎上路旁土坡,泥土地濕滑,老翁機車滑行約二公尺重摔地面。 員警到場時老翁滿頭鮮血、手腳擦挫傷跌坐在地,老翁妻子與熱心民眾在現場焦急等待,員警立刻進行交通管制避免二次車禍,並安撫老翁及妻子忐忑的心情,耐心等待救援,幸好經消防救護人員初步檢視傷口暫無大礙,詳細傷勢情形仍要到醫院近一步做檢查。 由於現場山路陡峭,員警及消防救護人員合力攙扶老翁送上擔架,並由救護車送往醫院治療。 據老翁妻子表示,兩人都已七十多歲了,車禍發生當下,簡直六神無主,幸好警消人員迅速到場救援,對於警消人員都給以肯定。

Read More

南投搬到基隆 老翁迷路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原本家住南投的八旬老翁,到基隆與家人同住不久,前天晚間獨自外出散步,因不熟基隆市的路況,因而迷途找不到回家的路,轄區員警獲報到場照護,並協助老翁返家。 警二分局信六路派出所警員林雅婷、黃志明等人,前天晚間六時左右在基市信二路及義一路口執行勤務時,發現一名行動不便的八十多歲老翁,神情緊張且徘徊多時,疑似迷路,員警主動上前關心。 員警詢問後,僅得知老翁獨自外出散步,但不熟基隆市的路況而迷路,無法詳細表達居住地址及家屬聯繫方式;經員警多方過濾戶籍資料,終於查出高齡八十七歲的老翁身分,同時設法聯繫上他的家人。家屬表示,老翁原本居住南投,因年事已高遂北上與家人同住,當晚獨自出門,卻不熟悉基隆市區道路而迷途,員警後續主動護送老翁回家,家人相當感謝警方暖心協助。 警方呼籲,民眾家中若有高齡或失智長者,可寫上相關聯繫方式供長者攜帶,以利員警第一時間確認走失年長者身分,並協助長者們平安回家。

Read More

竹市首場校園就博會 30日元培醫大登場

今年新竹市首場校園就業博覽會將於三十日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登場,邀請六十八家醫院等事業單位參與,提供二二三六個職缺。(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協助青年朋友及社會新鮮人能順利在畢業後就業,今年新竹市首場校園就業博覽會將於三十日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登場,邀請六十八家醫院等事業單位參與,提供二二三六個職缺。 市府勞工處表示,走過二O二O年嚴峻的疫情,台灣在全民防疫努力以及產業韌性、快速因應調適下,國內經濟正持續增溫中,各醫院及醫療體系積極延攬醫護人員,顯示醫事人才正夯。為協助青年朋友及社會新鮮人順利在畢業後找到第一份工作,市府致力結合學校資源及業界所提供的優質就業機會,讓優秀人才順利進入就業市場,成為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今年新竹市首場校園就業博覽會將於三十日在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登場,邀請六十八家醫院等事業單位參與,提供二二三六個職缺。(本報資料照片)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表示、此次參與就博會的單位,包括臺大、馬偕、國泰等各大醫療體系,以及大樹醫藥、詠捷生醫、杏輝藥品等醫療保健及生技研發大廠等。因應校方對於培養健康與管理專業領域等多元人才之重視,邀集的廠商包含餐旅休閒服務、金融財務管理、資訊科技及食品製造等產業,如鼎王餐飲集團、田季發爺、群創光電等知名企業以及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期待為青年朋友開拓適性的就業路徑。 徵才活動時間自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除了現場徵才,還結合了「賈桃樂學習主題館-元培醫事職業教育體驗中心」提供虛擬職場體驗、職業探索與面試模擬,並且搭配企業說明會,協助同學們求職與就業。 勞工處長黃錦源表示、勞工處除整合大專院校的就業博覽會資源外, 四月份起將陸續推出勞工大學各項專業職能培育課程及職涯體驗活動,如自造者(makers)培育營、青年社會設計營及青年公部門職場體驗等,另外今年更創新辦理青少年職涯嘉年華,請密切關注勞工處官方網站、踴躍報名參加,一同幸福築夢、開啟薪契機。

Read More

幼兒開畫展 阿公忙追星

板橋30家幼兒園在市府辦千童美展 新北市政府一樓西側大廳展出千童畫展,每天換展 一連3天,歡迎觀賞。(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兒童節前夕,新北市板橋區30 家私立幼兒園聯合在市府一樓大廳舉辦「童真創作、同心傳愛」畫展,展出千幅幼兒創作,26日開展許多參展的小朋友興高采烈的與家人一同觀賞,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畫展,這些畫作將進行義賣,所得捐給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家長們人手一機,忙著找自己寶貝的作品。(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社會局表示,透過繪畫仿作活動,讓幼童表達內心世界的愛與關懷,也歡迎市民朋友,尤其是幼兒的家人到場捧場,為小小藝術家加油鼓勵。 生平第一次辦畫作,小朋友興奮的找自己的作品。(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我的作品很可愛吧?他們在抱抱親親。」小朋友天真地向家人及觀賞者介紹導覽。原來他們是以仿克林姆知名畫作「吻」為創作,彩繪出立體親吻和擁抱及愛的感覺;也有小朋友仿作夏卡爾的「花束中的戀人」和米勒的「晚禱」,在幼兒園老師的指導下,以廣告顏料、黏土、賽璐璐片等複合媒材拼貼彩繪。 居住在板橋區72歲的張樹仁專程跑來觀展,他說5歲的孫子張耘恩就讀板橋福音幼兒園,幾天前就跟他預約說:「一定要來看我的畫展哦!」他在眾多仿作中一一搜尋寶貝孫子的作品,當找到時,興奮地叫說:「阿孫好棒棒!」這幅作品他絕對會義買收藏。 板橋區72歲的張樹仁找到孫子張耘恩的畫作,非常的開心,他說一定會義買收藏。(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這項活動係由新北市板橋幼兒教保協會與社團法人新北市兒童教保協會共同發起辦理,從即日起一連3天在市府一樓西側大廳展出,每天換展,各展出600幅幼兒的作品。

Read More

慧聚兩岸傳統文化 弦樂祝壽觀音聖誕

(昆山慧聚天后宮提供)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大陸台商精神家園昆山慧聚天后宮,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兩岸同胞心靈融合,定28日將舉辦2021年「弦樂祝壽觀音聖誕活動」。 (昆山慧聚天后宮提供) 台灣民間信仰中,觀音與媽祖不分家,原因來自媽祖是觀音的化身一說。據記載,媽祖的母親持齋禮佛,日夜向觀音菩薩求子,某日,陳氏夢感觀音賜一丸,夢中服丸畢,夢即醒,便身感有孕,不久生下媽祖,媽祖出生逾月不哭不啼,因此取名「默」,俗稱默娘。之後媽祖仁孝大愛濟世救人,又收服了千里眼與順風耳二將,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救人於千里之外,因此臺灣傳統媽祖廟必定奉祀觀世音菩薩,每逢觀音誕必隆重的獻禮祭祀,以彰顯其淵源。 (昆山慧聚天后宮提供) 昆山慧聚天后宮表示,觀世音菩薩是兩岸民間共同的心靈寄託與信仰,因此借由本次活動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孝仁義內涵,透過菩薩聖賢的智慧普及,為兩岸同胞帶來引導醒思,注入善良、重倫理的正能量。

Read More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辦公益系列講座

(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身心健康‧快樂生活」公益系列講座《43》,規劃自110年1月至12月舉辦12場次,已邀請醫界名家就各科專長提供有關疾病的預防與保健,促進民眾健康身心並快樂生活。 系列第4場講座於4月11日(星期日)上午10時至12時,在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廳舉辦(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3樓--捷運板南線/亞東醫院站3號出口),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陳威明教授主講,講題『骨骼健康・快樂生活』。陳威明教授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骨科教授、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2020年亞太骨骼肌肉系統腫瘤學會主席、美國骨科醫學會國際會員、國際肢體保留協會會員、國際髖關節學會會員、台灣內科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台灣外科醫學會雜誌編輯委員;專長於骨骼肌肉系統腫瘤之治療、複雜關節重建手術及微創人工關節手術、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之研究等領域;於國內外期刊發表超過200篇學術論文。他將以其多年從事骨骼疾病醫療、研究、教學及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相信聽眾必獲益良多。該講座免費入場,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 另外,「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44》,規劃自110年1月至12月舉辦12場次,邀請醫界名家就其專長提供民眾有關經由掌握先機以發揮癌症防治最大效益的專業建議。 系列第4場講座訂於110年4月11日(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在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廳舉辦,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教授主講,講題『乳癌防治‧掌握先機』。曾令民教授現任國立陽明大學外科學系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實驗外科主任、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臺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內分泌外科醫學會理事;專長於乳房疾病治療、內分泌外科、臨床試驗暨基礎醫學研究等領域。曾令民教授以多年從事乳房疾病治療、教學、研究及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相信聽眾必能獲益良多。該講座免費入場,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 主辦單位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是經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審查通過認證為公務人員得參與之民間學習機構的第一個文教基金會,歡迎公務人員經由「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踴躍報名參加本基金會辦理之各系列免費終身學習活動。

Read More

議長媒合企業 威震愛心發展協會捐贈3萬斤白米

中華民國威震愛心發展協會捐贈新北市愛心大平台3萬斤白米。(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響應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中華民國威震愛心發展協會在新北市議會議長蔣根煌的媒合下,捐贈3萬斤白米給新莊、泰山和五股區的的弱勢關懷戶,捐贈活動26日中午在新莊中港第一市民活動中心舉行,蔣根煌、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新莊區長林煌源、泰山區長林慶豐、五股區長洪崇璉和輔大醫院副院長劉志光等人均參與,見證此項愛心公益行動。 中華民國威震愛心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達以祖母吳媽蕭老太夫人名義共同捐贈3萬斤白米,每包3公斤(5台斤)共6千包給新北市。(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協會理事長吳明達表示,因從小由祖母撫養長大,去年9月間祖母享嵩壽往生,他婉拒各界花籃陣頭並節約喪葬事宜,轉而購買10萬斤白米濟貧,其中3萬斤贈給新北市,希望移孝做公益。 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左起)代表新北市政府致贈感謝狀給蔣根煌議長和吳明達理事長。 蔣根煌議長表示,吳明達之祖母生前又樂善好施,因感念祖母養育之恩,將奠儀轉作公益,化小愛為大愛,買10萬斤白米回饋社會,幫助弱勢家庭,希望能夠起到拋磚玉之效,大家一起來做公益。 中華民國威震愛心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達(右4)在蔣根煌議長(右5)媒合下,捐贈3萬斤白米給新北市愛心大平台。(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輔大醫院副院長劉志光也表示,他與吳明達理事長係多年好友,威震愛心發展協會在台北市大同區已行善5年,每年均會舉辦寒冬送暖活動,很高興再次見證愛心公益行動。 中華民國威震愛心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達(前排右4)在蔣根煌議長(前排右6)媒合下,捐贈3萬斤白米給新北市愛心大平台。(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代表市府致贈感謝狀,她表示,這次受贈3萬斤白米(市價78萬元),將轉贈給新莊、泰山和五股共3區的弱勢家戶,可嘉惠6千戶,非常感謝蔣議長的媒合,以及威震愛心發展協會吳理事長的愛心,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自108年6月開辦至今,已獲社會各界捐贈物資和款項合計為20億1千多萬元,受益超過542萬人次。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氣味原形

花香即花魂,花的氣味。木心說:嗅覺比視覺聽覺更其形上,輕捷透徹,直抵靈界。 文/攝影 陳兵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哀肅,幽明,我聞到他身上的氣味,久久在記憶裡不散去。怎麼說嗅覺比視覺聽覺更其形上,輕捷透徹,直抵靈界,我因此有些惻然。 線香升煙,漠漠掉灰,氣味不悲不喜。他就躺在醫院地下室臨時搭起的木板平架上,咒符薄巾覆於他體,陰陽分界了。我們愈走愈遠,又愈來愈近,他已有一縷氣味近在我身邊。 是,除了一支拐杖,幾件我不能穿也不想穿的衣物外,我沒有從他得到任何東西。但是再貧,再窮,他還有一縷氣味送我。 夜氣涼濛,深秋是適合悲傷的。他在這秋氣裡,漸漸冰冷了血溫,手腳如水泥般開始硬化。我不曾想去握他的手,摸他的臉,因我的指尖,睫毛,鼻孔,都留住他的氣味。此後二十年裡,我的指尖,睫毛,鼻孔,好像隨時可以召喚這個氣味來。 靈離體在空中,像氣,無所不在。 我走過巿場,聞到生腥肉味,好像就能感覺他在這裡。如果我向一個豬肉攤走去,就更能感覺他在我面前。大眼睛,三分頭,很瘦,有時候蓄鬍,用左手剁骨切肉,從不知道怎麼跟我對話。 都說藝術虛構了真實,如梵谷《星夜》,如宗教畫的耶穌。所有事件敘述也是虛構的,再造的真實。多了動詞,少了名詞;加了顏色,減了聲音;填了情緒,缺了獨白。而我無論怎樣虛構他的氣味,都感到徒然。人的氣味無可再造,只能被留住,且無法繼承。 氣味逼近於幻覺,在離宇宙最近的天靈蓋中觸及原形,昔人重現。正在又虛又實之間,能找到所謂的意義,看見不能看見的真實。依然沒有對話,只是默默坐著,直到我讓這氣味走去。 聞一滴汗珠,如佛看一粒沙,是龐複的虛擬世界。是一個人的全部。我因此在每年深秋,聞一聞指尖,就知道還要兩個月,他才會動手做香腸。先把生鮮肥肉瘦肉絞過,入鋁製大盆,添中藥行香粉和58度高粱酒,一面用手攪拌,一面讓氣味猛烈混合。拌好了,灌入腸衣,結繩分段,吊掛成串,送進陽台木製烤箱,用炭火煙氣烘乾。 但他死前已有多年不做香腸,說太累了。仍舊在巿場營生,做下手。誰也不攀附他,只有那些生肉味沾在他衣褲上,攀附在他外套上。那些衣物怎麼洗,怎麼曬,總是去不掉氣味。原來是手上,腿上,身體上都收住了味。 我在豬肉攤看著大小排骨,三層肉,豬腳,腰子,看得睫毛顫動,眼睛都快濕潤了。老板問我兩遍:「人客,欲得什麼?」我才說:「給我一斤絞肉吧,要有些肥。」 我走的時候,回望很久以前,有一個作嬰孩的我,據說就躺臥在肉攤底架上,看著一支拐杖或走,或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