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 COVID-19確定病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 COVID-19確定病例。(中央社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境外移入 COVID-19確定病例,自印尼2例(案1258、案1259)、巴拉圭2例(案1260、案1261)與阿爾巴尼亞1例(案1262)入境。 指揮中心指出,案1258為印尼籍40多歲男性,今(2021)年4月27日來臺就學,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宿進行居家檢疫。5月12日進行檢疫期滿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6)。個案在臺期間無症狀,已掌握接觸者共3人,均有適當防護,列自我健康監測。 指揮中心表示,案1259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今年4月29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5月12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0)。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檢疫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指出,案1260及案1261分別為本國籍60多歲男性及巴拉圭籍50多歲女性,均長期居住於巴拉圭。案1260於今年3月20日起出現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症狀,案1261於今年3月24日出現咳嗽、全身倦怠、發燒、呼吸困難症狀,均於當地檢出COVID-19陽性。兩名個案於5月12日自巴拉圭返臺,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隔日接受採檢,於今日確診。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3人,為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指出,案1262為阿爾巴尼亞籍20多歲女性,今年4月18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宿進行居家檢疫。5月2日檢疫期滿由公司安排至其他住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並無症狀,13日由公司安排至醫院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9)。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13人,均為同行來臺者,列居家隔離。

Read More

汁多味美 那瑪夏水蜜桃全國宅配

高雄市那瑪夏種植的水蜜桃味美多汁。 (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那瑪夏區種植的水蜜桃,是全台最早採收的熱帶水果,今年因乾旱少雨果粒偏小,但反而造成汁多味美,受到市場消費者的喜愛,只是最近因疫情影響,那瑪夏區公所請消費者多多利用宅配訂購。 那瑪夏區公所代理區長孔賢傑表示,消費者可撥打0988033058,或07-6701001分機135,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晚上8時接受訂購,也可以用臉書關鍵字搜尋「那瑪夏農業輔導推廣平台」或掃QR碼等網路訂購,都有專人服務,請大家多多支持偏鄉農業。 孔賢傑今天表示,今年以16粒裝禮盒為今年水蜜桃最大宗產量,評鑑比賽評語,果粒雖小,但甜度測試維持14度左右,甜分及香氣更加濃郁,因乾旱炎熱,水蜜桃還不夠大顆,就提早成熟了,也就必須摘下,受疫情影響,請消費者多多利用宅配訂購。 (記者許正雄攝) 昨天區公斤帶著700盒水蜜桃,到高雄市前鎮區參加鎮東里蔡川士里長義賣活動,短短2小時就賣完,但沒想到防疫升級,面對區內水蜜桃大產之際,也受到疫情影響而阻斷了到各地展售的機會。

Read More

新北防疫總動員 陳家欽帶頭做

(新北市警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近期全台疫情升溫進入社區感染階段,新北市14日10時起全市進行24小時總動員大噴消,新北警局以各分局為單位,支援義警與民防20名,16分局總計動員320名,於上述時段內協助交通管制與防疫宣導,並針對所有警察機關駐地落實清消,傾盡所能為新北市民的生活環境做到最高的安全規格。 警政署長陳家欽14日一早特地來到新北市警察局慰勞新北防疫團隊的辛勞。陳家欽表示,自己最關心的就是同仁在這樣一個疫情的險境之下,他們的安全及健康,因此特別要求各級幹部要注意員警的安全與健康,第一線工作同仁,相關的安全防護措施都要做好準備,相關的口罩、手套、護目鏡、隔離衣、酒精都要戴全,警政署對於防疫物資的提供都會全力來支援配發,讓值勤同仁無後顧之憂。 (新北市警局提供) 陳家欽強調,疫調是非常繁重且緊急的工作,所以只要有疫調,都要求警察局必須以偵辦重大刑案的效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完成後再通報CDC做一個後續的處理,所以目前我們整個疫調,都按照要求很迅速、很有效率的來完成。 陳家欽也呼籲,為避免疫情擴散及民眾感染風險,民眾如有防疫需求或疑慮,應請求衛生單位提供專業諮詢及服務,若遇有警政問題儘量利用電話或警政APP等視訊方式請求警方協助,員警將會協同衛生單位處理,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也希望基層同仁執行勤務時應保有敵情觀念,做好自身防護,善用護目鏡、隔離衣、手套及口罩等防護裝備,期許能與市民共同度過本次嚴峻疫情。 (新北市警局提供) 新北市警局表示,防疫升級,身為人民保母的警察,無法停止維護社會治安與協助民眾的工作,必然要在這當中取得一個最好的平衡點,警察同仁要確實做好勤洗手戴口罩,面對無法確定的危險,都要以最高規格對待,所有警察都是社會最重要的資本,保護好自己才能擔起保護人民的重責。

Read More

「24小時大清消」 淡水警民防疫一起來

(淡水警分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13日宣布,自14日上午10時起展開「24小時總動員大清消」,包含各級公務機關,以及公共場所餐廳、百貨公司、大賣場、市場及夜市都要好好消毒,也希望民眾在自家環境及平日易接觸的地點用漂白水或消毒酒精自己做噴消,大家一起來消毒,澈底保護自己。 (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配合市府指示,動員義警與民防共24名民力於14日上午10時分別至淡水、三芝區公所,協助環保單位進行噴消時實施交通管制,同時也向民眾宣導防疫觀念,共同遏止病毒蔓延度過疫情。 (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呼籲,面對新一波的疫情,全國防疫等級已提升為二級警戒,防疫期間,民眾應儘量避免前往人潮聚集地區或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並落實防疫新生活勤洗手、咳嗽掩口鼻、保持社交距、戴口罩及落實實名(聯)制,以維護自身及大眾安全。

Read More

打擊黑幫 天道盟太陽會員山分會首惡到案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以顏姓男子為首之幫派份子,日前曾在新莊分局光華所鬧事遭移送法辦,經板橋警分局專案小組獲知係為已蒐報中對象後,立即彙整該集團其他相關犯罪事證,報由台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指揮檢察官,向地方法院聲請搜索票及核發拘票獲准,於13日上午拘提首惡份子到案。 板橋警分局指出,經查天道盟太陽會員山分會顏姓男子吸收多位年輕人入會,經常率眾在新北板橋、海山、新莊、土城及中和等地區,以傷人、毀損、妨害自由、聚眾滋事等方式暴力討債、擾亂安寧、滋擾生事,對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危害,板橋警分局與海山、新莊、土城警分局及刑警大隊等,經過數日蒐證後,持搜索票及拘票,兵分多路共拘提13名犯嫌到案,並起獲土製爆裂物、開山刀、球棒及幫會標誌等相關證物。訊後依組織犯罪、槍砲彈藥刀械條例、妨害自由、恐嚇、傷害等罪移送新北地檢偵辦。 警方表示,新北警方雖投入大量警力進行防疫工作,但為維護社會治安,仍持續強力打擊黑幫,一波ㄧ波的掃,一個一個的抓,只要敢來新北市鬧事的,警方有能力與信心,溯源刨根、斷絕金流,一個都不放過,絕對給市民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

樹林交通分隊長心肌梗塞辭世 署長靈堂致意

(樹林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樹林警分局交通分隊長徐久富於4月14日,疑因心肌梗塞導致身體不適,同事見狀立即施以CPR搶救並通知消防局前往救護,於醫院治療多時,最終仍因多重器官衰竭辭世。 (樹林警分局提供) 警政署長陳家欽、局長黃宗仁等人14日特地到靈堂捻香致哀、慰問家屬,並承諾家屬全力協助處理後事,請家屬節哀,陳家欽安慰徐久富妻子保重身體,他表示,突然發生這樣的事大家心裡都很捨不得,但是一定要堅強起來、照顧好自己。他也提醒徐久富兒女要代替爸爸好好照顧媽媽。

Read More

三重連棟鐵皮工廠火警 消防搶救無傷亡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重區一連棟鐵皮工廠14日上午9時23發生火警,經通報119勤務中心,派遣2大隊1中隊12分隊前往搶救。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新北消防局指出,三重區光復路二段42巷27號連棟鐵皮工廠發生火警,消防局人員到場後發現一樓內部存放油墨,第四面有延燒,經撲火搶救後於10時03分火勢撲滅,現場無人傷亡。

Read More

善化警稽查八大場所 共查獲3家未落實實聯制

善化警方加強稽查小吃部等八大行業實聯制是否落實,查獲多家業者違規,函送衛生局查處。(民眾提供) 記者林相如/善化報導 善化警分局連日來針對轄區的小吃部、電子遊藝場等八大行業,進行落實實聯制的稽查,其中2家小吃部違反規定,更有1家小吃部連讓顧客登記的表格都沒有,相當誇張;另外也查獲1家電子遊藝場未落實實聯制,將函送衛生局開罰。 善化警分局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加上台北市萬華的茶藝館也爆發疫情,警方隨即針對轄區的小吃部、電子遊藝場等八大行業,進行全面性的防疫稽查,2日來已經稽查轄區內7家小吃部,其中有5家有遵守防疫規定,讓前往消費的顧客登記姓名與連絡電話,確實落實實聯制,但有1家業者明明有顧客在店內消費,實聯制登記紙張卻空白,更有1家業者連登記的紙張都沒有準備,相當誇張。 另外,善化警分局也針對電子遊藝場進行防疫稽查,其中有1家電子遊藝場稽查時,店內有1位顧客,卻沒有登記姓名電話,違反實聯制規定。 善化警分局長歐祖明表示,對於防疫的稽查,會持續執行,呼籲業者遵守政府的防疫規定,落實實聯制登記,讓防疫落實,以免留下破口,也希望業者不要心存僥倖,警方會不定時前往稽查,一旦查獲違反規定,會函送衛生局查處。 善化警方加強稽查小吃部等八大行業實聯制是否落實,查獲多家業者違規,函送衛生局查處。(民眾提供)善化警分局長歐祖明表示,對於防疫的稽查,會持續執行,呼籲業者遵守政府的防疫規定,落實實聯制登記,讓防疫落實,以免留下缺口,造成防疫漏洞,也希望業者不要心存僥倖,警方會不定時前往稽查,一旦查獲違反規定,會函送衛生局查處。  

Read More

柔道摔童案 文大柔道隊總教練:訓練不足不可對摔

柔道中護身倒法練習是基礎。(徐建峰攝) 徐建峰/報導 日前臺中某柔道館因教練教學方式不當導致年僅七歲的男童頭部受到重創,住進加護病房一度命危,至今仍未脫離險境。文化大學柔道校隊總教練鄭吉祥針對柔道訓練強調,對於年幼孩童來說,僅有數周的訓練時間是不足以進階到摔倒動作。 柔道摔童案的發生凸顯出柔道教練教學經驗是否足夠以及在面對學習狀況不同的學員是否有能力判斷與訓練等問題。鄭吉祥表示,一般而言,柔道的基礎就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由基本的護身倒法開始,當落地動作進行時,正確落地姿勢應為使身體成最大有效面積落地,而非頭部以及其他單一部位進行落地。 鄭吉祥補充,就算今天學員基本技巧已成熟,在做摔倒動作時,練習操作對象也必須要由高段位學員為主或教練與助教從旁進行協助與指導,並非交由學員對摔。從此事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男童及教練都並未做到上述事項,導致憾事發生。 針對該名七歲男童在訓練過程中有向教練表示不適,卻被教練當成藉口並回絕,導致最後受傷,竹圍國中柔道隊教練郭峻源也表示,七歲學童的反應是最真實的,教練在當時可能也有些不當的情緒反應,導致處理不當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文大柔道隊總教練鄭吉祥(右)說,確保每一位學生的動作安全可避免不必要傷害。(徐建峰攝) 判斷環境設備是否安全 郭峻源說,柔道訓練應該從最基本的安全做起。他說:「首先我們可以考慮到的是,觀察道館或訓練場所的空間是否夠大,避免因擁擠的空間或學員之間的摩擦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對於學齡中的小孩,道館或訓練場地也可以放置防摔軟墊進行輔助。」 事發不久後,造成此憾事的教練被查清並沒有教練證,一般來說,柔道教練證分為總會A、B、C級證照與體育署的初級、中級和高級證照。前者為賽場裁判或在外開立道館為主要對象,且須達成一定的上課時數;後者則為在校擔任教學員或教學教練所需。不過,郭峻源提及,柔道的上課內容除了知識外,還有教練的職責與素養課程。 「上課歸上課,教練的實務經驗更為重要。」郭峻源強調。 這次事件的發生,讓許多人對柔道這項運動貼上標籤或與暴力產生連結。對此,郭峻源語重心長地說:「在警大與警專柔道被列為必修課,這代表柔道這項運動在保護自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每一項運動一定都還是有它的風險存在,如果可以做好完備的前置作業和對於保護動作的基礎訓練,危險性也會相對的降低不少」。 「大家還是應該相信技擊運動,因為柔道是真的可以保護自己,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去以偏概全,然後不去相信這個運動,柔道對任何年齡層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維護自身安全的技能,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相信我們這一群專業的教練所教導的柔道運動。」郭峻源堅定的說。

Read More

北投湖山國小藍染課延續草山藍染工藝

菁礐古圳融入當地藍染特色打造意象牆。(蘇建銘攝) 張嘉容、蘇建銘/報導 流淌於陽明山秘徑間的菁礐(音同「確」)古圳,已有百年歷史,古圳名稱中的「菁」指的便是製作「藍靛」染料的主要植物大菁。曾廣泛生長於陽明山內各個溪谷旁。19世紀初,藍靛成為臺灣外銷產品第一名。可惜人工染料普及後,製作藍染的榮景便不復存在,現在只留下許多以「菁」為名的路牌及供人體驗的觀光農場。為了延續藍染工藝,北投的湖山國小特別在課程中融入藍染製作,延續百年工藝。 藏於基隆市暖暖山林中的大菁休閒農場,是少數保持傳統藍染手工藝的工作坊,主要以製作藍靛為主。早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為工藝研究所)因需大量染料來推廣藍染文化,便在雞籠文史基金會的牽線下,來到大菁休閒農場。  種植耗時間難大量生產 「主要是這種植物(大菁)不是合成的,它需要種植與採收的時間,要大量生產這些染料還是有困難,必須要有一到兩年的時間準備。」大菁休閒農場負責人王國緯說道。因此自人工染料的興起與普及後,藍染手工藝因跟不上市場的腳步逐漸被淘汰,慢慢地消失在時間洪流中。 王國緯補充說明,因製作藍染的工序相當繁瑣,故有著龐大的人力需求。但人力不足的狀況使得藍染手工藝品產量不高加上價格高昂,一直難以成為市場主流,也讓藍染手工藝陷入困境。 對於傳統產業的沒落,大菁休閒農場專管黃雪娥表示,政府確實曾伸出援手。「我們有去申請行政院勞動部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有關單位也委派人力來到大菁休閒農場,協助研發藍染。」但此舉仍不足以徹底解決問題。 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艱難處境,讓王國緯以為藍染行業走到了盡頭,他也不願讓兒女接手家業。但出於對藍染的熱情,即便已屆高齡的他, 仍懷有一絲希望。「單靠製造藍染製品來賺錢不易,需與旅遊或食品業者來合作,才能生存。」王國緯盼藉由多角化的經營模式,替藍染產業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王國緯說,使用可食用的石灰製造藍靛的過程中所產生之泡沫(青黛),經曬乾後呈粉狀,除有消炎作用外,也可作為食物的染色劑。研發藍染製品的附加品,或許是未來可發展的方向之一。 大菁性喜潮濕,曾被廣泛種植在陽明山溪谷間。(蘇建銘攝) 注入新生命創無限可能 「山窮水盡疑無路」也許藍染產業曾迷失找不到通往出口的路,不過現今事情似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變。北投湖山國小自 2003 年起,將藍染融合在課程當中,除可讓學生從中體驗手作樂趣外,也將藍染的種子種在孩子心中,為藍染的未來增添一絲生機。 「我們十幾年來的傳統就是買現成的白色衣服讓學生來染色,製作畢業服。不過去年我們讓學生從做褲子開始,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畢業服。」湖山國小校長翁嘉聲說道。最後,校方更讓畢業生穿上自己親手設計的藍染畢業服走秀。 不只畢業服飾,湖山國小更讓學生親手縫製束口袋,並加入藍染元素,將藍染文化的精神發揮地淋漓盡致。翁嘉聲表示,而今年的創新在於結合該校特色,製作出藍染雙面的紅包袋。 手作工藝不只讓小學生從中獲成就感外,也能體悟到生命的意義。「藍染它是有生命的,會隨著生命而消逝。」藍染課程老師顏世廷感慨地說。因此透過這項課程不僅讓孩子們學習到藍染的技藝,更能領悟到深遠的意涵。 儘管藍染昔日風光不再,臺灣依然有官、學界持續為延續藍染生命而努力,讓這抹藍能生生不息地在世人眼中,持續綻放屬於它的美麗。 大菁休閒農場負責人王國緯展示藍染的成品。 ( 蘇建銘攝)

Read More